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321#
发表于 2006-8-14 03:45:36 | 只看该作者

re:好羡慕你们能回国玩...祝一路顺风,旅途...

好羡慕你们能回国玩...祝一路顺风,旅途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发表于 2006-8-14 10:47:31 | 只看该作者

re:是全家来吗?祝福你们。要是十一能来就好了...

是全家来吗?祝福你们。要是十一能来就好了,不过美国没有十一国庆长假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15:06:41 | 只看该作者

re:几件小事,记下来把沉下去的帖子浮上来:...

几件小事,记下来把沉下去的帖子浮上来:

在杭州时,住的是旅馆,特意订的是两张床的标准间,免的两个小鬼在一起打架.
夜里我拉着妹妹睡,闻森跟他妈,第二天醒来,闻森爬上我的床,在一边挨着,他妹妹在另一边.
妈妈说,"闻森,你们就象一块三明治,两块小面包夹了片火腿."
闻森问,"那你呢?"
"我怎么了?",妈妈有些不接头脑.
"你是那个盘子."
那时我们都还在床上躺着,他妈妈一个人横躺在另一张床上,俯视之下,是有点三明治与盘子的味道.
起来后还是七八点的样子,从房间的落地玻璃看下去,上班骑自行车的人川流不息.闻森指着楼下,大喊,"他们在比赛呢". ----美国长大的孩子没见过这样去上班的,只有周末有什么慈善募捐比赛时才会有这么多的自行车一起出现,难怪他把骑车上班当比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发表于 2006-9-9 15:30:29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的想象力真丰富,而且跟妈妈说的话严丝...

闻森的想象力真丰富,而且跟妈妈说的话严丝合缝,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发表于 2006-9-9 19:03:49 | 只看该作者

re:终于听到小鸟歌唱了。

终于听到小鸟歌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19:28:38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三>...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三>>

"太早来到的焦虑"

这已经是闻森第三次跨洋旅行了,比起前两次来,这次长达26小时,转三次飞机,跨三个国家,记不清的道道安检,我们都顺利过来了.
飞机上大部分时间里闻森都很安静,难搞的倒是他妹妹了.除了看他自己带来的几本书,他看的最多的却是飞机座位上的"紧急措施手册",一开始我还以为他可能喜欢里面的图示,因为在几架飞机上都是一样的,但不久后发现他开始对手册上的两个图案有了疑问,一个图表示飞机迫降在草坡上,另一个是在水里.我向他解释这是"紧急情况"(Emergency),Emergency 这个词他知道,因为每个地铁车箱里有一个,在闻森看过<<极地快车>>后,里面有个孩子拉紧急制动闸的情节,所以有一阵子他一上地铁就问,他能不能拉那个红色的制动闸.我告诉他只能是"紧急情况"下才能拉,否则是非法illegal的.
"紧急情况"就是"出了什么问题",这他是知道的,尽管他还是明知故问般地问了一遍"什么是
Emergency?",我也照常回答.本来以为把这个图示解释清楚就好了,没想到他这个小脑瓜里却挥之不去了.
当第一架飞机下降时,他就有点紧张兮兮地问我,"我们是降在草坡上呢,还是在水里?".我赶紧向他澄清那只是紧急情况,很少会碰到的,我们会是正常着陆,不用担心的.
他听了半信半疑,没亲眼看见他也不会完全放下心来的.
等第一个航班落地了,我们走到了陆桥上,他好象心情放松些,高兴地宣告:我们降落在台级上----因为出机舱有节台级.
第二个航班在东京,离侯机楼远点,要下飞机后坐大巴去侯机楼,所以闻森的新说法是:我们降在了大巴上.
以后到了上海,他就不问什么降在草坡上还是水里了,他问的是降在台级上还是大巴上.这我比较高兴了,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情况,说明他的小脑袋里已经开始从"紧急措施手册"里转移开去了.
但我还是高兴的太早了点.等回程的最后一站,底特律到纽约,因为正是美国的劳动节,机场很是繁忙,我们的飞机硬是在跑道上等了一个多小时,正在那里生气呢,突然闻森探头问道,"是不是有问题了?(Is something wrong?)"
我的心沉到了底,原来他还是没忘了那本"紧急措施手册",心里还是怕出事,只是他操了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这份心.
赶紧脸上露轻松状,轻描淡写地向他解释只是交通问题,等等就好了.把这个小鬼头安怃下去了,自己心里却平静不了.这种与年龄太不相称的焦虑感早就冒出来了,真是可以处处在生活中找到痕迹.光是说他们胆小是远远不够帮助他们的,我想这种焦虑感是基于他们在发现自己没法掌握外部世界时的彷徨无助手足无措.这种受挫感,焦虑感又何尝不反过来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心理甚至社交障碍?

对我们家来说,也许自闭症好治,心病却难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楼主| 发表于 2006-9-12 18:00:57 | 只看该作者

re:<<小儿豁齿如狗洞之大开>>闻森...

<<小儿豁齿如狗洞之大开>>

闻森的两颗当家大门牙终于象蒋家皇朝一样风雨飘零坠入历史的垃圾堆里了..

其实那两大牙早摇摇欲坠多时了,我们看着它们一天天往外翘,知道肯定是里面的新牙长出来挤的,但儿子死活不让看,只好等瓜熟蒂落自然结果了.

那天,儿子一开口,一颗大牙掉了下来,把个小朋友紧张的,本来西方有"牙齿小仙女"的说法,但估计是用不到我儿子身上去了,得赶紧把他安稳了.我让他张嘴看看里面有没有新牙,一看果然白白的新牙冒出先头部队来了.

之后,他就特别在意了自己的牙齿,紧紧抿着嘴唇.偶尔一放松忘了,我一想看看里面的牙齿,他马上警觉地闭拢.我到发现这也是条训练"本体感"的方法啊,就有意识地和他做游戏,在他游戏的时候,冷不防地要看他的牙齿,他马上闭紧了嘴,我们四目相对,一起憋着,终于他一憋不住,露出一口空洞洞的牙,笑了.

这时候想起,好象是过去鲁迅的什么文章,"小儿豁齿如狗洞之大开".

星期天,我们去游乐场.闻森看上了那个用汽车轮胎做的秋千,在耐心地等待别人家的三姐妹下来后,自己爬了上去,但那三姐妹中的老大又回来想和闻森一起玩.我当然求之不得.那女孩一张嘴,原来又是个没牙齿的,我们三人对望着直乐,她是因为摔地上把牙磕掉的.

我们突然发现那些没牙孩子的笑脸才是世上最美的笑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发表于 2006-9-13 15:39:24 | 只看该作者

re:binfeng2000,你是怎样发现...

binfeng2000,
你是怎样发现闻森要换牙的?虽然勤儿现在能告诉我那里不舒服,但对他换牙的事我还是有些担忧.闻森换牙前有什么特别表现吗?情绪上有大的波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楼主| 发表于 2006-9-14 04:22:41 | 只看该作者

re:我们原来也是很担心的,闻森的头部还是很敏...

我们原来也是很担心的,闻森的头部还是很敏感的,牙齿的事也是一直不好办,至今只硬是说服他去看了一次牙医.一直担心他长牙时牙痛怎么办,平时给他买些牙医的书看看,但上帝对闻森照顾,他换牙时好象一点不痛,我们也是看到他的牙在一天天往外翘才知道的.担心了好几年的事,随着小小牙齿轻轻地一掉,就没了.这种感觉换了那些"正常孩子"的家长,是体会不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发表于 2006-9-14 15:05:17 | 只看该作者

re:binfeng2000,谢谢你的答复.昨...

binfeng2000,谢谢你的答复.昨天带他看家庭医生,(牙医我还没敢尝试),说是每颗牙齿都纹丝未动, 还早呢,不知什么时候这份担心才能"随着小小牙齿轻轻地一掉,就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发表于 2006-9-15 00:21:56 | 只看该作者

re:"天线宝宝"有一集"看牙医".翔原来也怕...

"天线宝宝"有一集"看牙医".翔原来也怕看牙医,看了这部短片后就不怕了.

另外要小心有时旧牙还没掉,新牙已开始往外冒的情况. 翔有一个牙就是这样的,牙医把那个旧牙拔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发表于 2006-9-15 22:40:35 | 只看该作者

re:天线宝宝的故事很符合社交故事的原理,就是...

天线宝宝的故事很符合社交故事的原理,就是根据孩子惧怕的事物先给他编一些故事,用图画或照片甚至排演戏剧给他看都可以,目的就是让他预先知道各种场景下会发生什么,并且建立对错的概念.然后根据故事情节提一些简单问题,如去哪里啊,干什么啦,遇见什么人啊,渐渐过度到人物的心情与感受,问他这种情况下心情如何啊,感觉怎么样啊,当然这要看孩子程度,再让他自己讲一遍,如同自己演一遍就更好了.这是我们最近的一些学习心得,是结合故事结构化和社交故事法,觉得很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1:15:00 | 只看该作者

re:<<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我...


<<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

我时常想着如果把我儿子的思维模式作个比喻的话,是不是可以比作那条横空出世大河奔流的黄河呢? 莽撞,任性,一意孤行,横扫一切,摧枯拉朽,一发便不可收拾,奔流到海不复回;泥沙俱下,浑浊一片,不知道河流究竟是流的是水还是泥沙,就象我们常常纳闷这些孩子为什么这么做这么想呢? 看不透想不通.有时候他们的情绪崩溃歇斯抵里时,又多象那个黄河的壶口瀑布?

就象是治理黄河是中国人千百年的梦一样,"治理"好我们自己的孩子何尝不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或许两者是有些相通呢:当年老毛意气风发以诗人之浪漫大笔一挥"高峡出平湖",硬是在河里造起了三门峡大坝,结果很快就被泥沙淤结了闸门.硬来是行不通的,这就象是剃我儿子的这个刺儿头,早年在我们一点还不知道什么是自闭症也不知道儿子的种种异常其实是自闭症的表现,在二岁时把他送进了私人托儿所近两年,自然剃头的事也托付给当家的了.结果是几个大人死拽着他剃完了头,当家的手艺好,回家来小光头一个把人爱死了,我们心里也真得意,又省事又好看.但是后来轮到我们自己给儿子剃头时,孩子的那个痛苦劲才让我明白了,硬来是不行的,这头难剃,是因为他对头皮的触觉过敏,同时也表现为拒绝刷牙,洗脸,不让碰脖颈发梢,还有更小的时候夏天也要穿长袖,不碰泥沙,不碰浆糊胶水,等等,整体上都有触觉过敏,只有整体的训练脱敏才能让他们正常起来.硬是死拽着孩子剃完这个头,大人孩子都痛苦.图了一时痛快,却没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还是用小剪子剪,尽管要好说歹说,许诺拉钩,签字画押,总算现在能基本上不用别人强制,能坚持坐着剪完这个头,尽管老夫手艺欠精,难免有些坑坑洼洼,总比老毛造一个大坝然后废在那里强吧.借老人家的一句豪言,"高峡出平湖",我这是"铁剪出光头".可有一比吧.

不知道现在国人除了那个"劈开西马雅拉山引入印度洋暖流"外,还有没有治黄的高招啊? 但有个现象是很有趣的,"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个"套"是指宁夏的河套地区.我没去过,但是看过那里的照片,真是水草丰美,塞北江南.
与印象中那条穿梭在光秃秃黄土高原间的黄河比,河套地区真是怎么也想象不出怎么会和那条肆虐不忌的"害河"联系在一起的.究其原因,是因为黄河在这里拐了弯,而且不是一个,是九个弯,叫"九曲黄河".
是不是因为黄河转了弯才让河套有这么好的风水?需要转多少个弯呢?我不知道答案,我只是想借用一下比喻.

从很多的表面现象来看,我儿子的思维方式就象是那条出了宁夏,到了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的黄河,一泻千里,直入大海.对他来讲,他的意志就是你的意志,他的计划就是你们大家的计划.当事情沿着他认定的那个轨迹发展时,他全身轻松,笑容满面,欣然从命,自觉自愿,但是当事情有了转变,有了曲折,有了意外,有了挫折时,他一下子会不知所措, 无所适从,更多的是因而产生的恼怒,迁怒,愤怒,羞怒,狂怒,很多的情绪问题也是由此而来的.

这也是通常所说的自闭症患者的"线性思维",一根筋到底,一条路到黑,当他踏上自己的路以后,眼里心里就只有那条路,路上有个什么坎,终点有个什么差错,计划有个改变,路线有个分歧,对他们来讲都是不可忍受,不容侵犯,不能折衷,不许变通.
这种线性思维也是造成他们性格,认知,情绪,心理的罪魁祸首之一.线性的思维在这个不可理逾的真实世界里处处碰壁,所以他们怯懦胆小,担惊受怕,固步自封,缩手缩脚,最终他们找到了足以自我安慰,重拾信心的"避难所"----刻板动作.这样也让人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这些孩子喜欢玩火车玩具----还有什么比火车更"线性"的呢?

我们知道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不会行得通的,我们的目的也许就是要把他们从"线性"的变成与"非线性"的共存,至少也要是不那么死硬死硬的"线性思维".

从我们了解到自闭症,到现在快三年多了吧,一次次地在心里企盼着,呼唤着,"小祖宗,拐个弯吧,哪怕是偏一点也好".
不知道这有什么教材可循,大概只有自己琢磨了.其实生活中处处是课堂,时时有教材.
要吃的鸡蛋没了,要看的电视节目换了,预定出游的日子下雨了,一直穿的鞋坏了,....随时随地地可以就地取材.
既然他们那么对事件的进程这么在意,为何不把他们参与到事件的准备工作中?让他们知道如何筹划打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大人再想想可能会有什么突发性的可能?出了差错有没有替代补救的对策?在他们所熟知的,所依赖的生活规律突然被打破而大发脾气时,你是用粗暴的制止,还是有意识地忽视,还是迁就屈服,还是想一想背后的原因以后或许能事先避免?

我们可以把生活中那些有既定程序的事和事件叫作 “线性关系”,比如, “有A就有B”, “从这里到那里”, “因为….所以…”,“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现在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等等.这些是生活中的基本规律,是这些孩子能够学到的第一步,这也是能让他们走进这个世界的先决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所熟知的ABA,结构化教学等就是让他们能学习到这种 “线性次序”,从而作为生活的最基本的框架.
我们同样可以把生活中那些在既定程序之外的,不可预测的,难以控制的,突发性的,灾难性的,临时性的,到了这一步但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办,有了A以后,下面倒底是出现B还是C还是其他什么的,还搞不清楚的,一贯的生活次序猛然出乎意料地被打断了,诸如此类的种种,我们可以把它们叫 “非线性关系”. 这样的 “非线性关系” 也是生活中的第二个基本框架,如果说让自闭症孩子学习掌握 “线性关系” 让他们走进这个世界的先决条件的话,那么他们学习掌握这些“非线性关系”,便是让他们能以后对付这个世界的一个必要条件了. 在我们所知道的一些教育训练方法中,诸如 “地板时光”,RDI等,好象更注重于在这方面的努力.

其实这种所谓的线性和非线性的关系,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中的事,无论是吃喝拉撒,上班下班,我们基本上是依照着某种既定的线性关系去做,但是我们也完全有能力来应付突发事件,天冷把水管冻爆了,班车堵车了,等等,无论是大人和孩子都会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来重新适应和调整, 这似乎也是人生来俱有的能力,但是对自闭症的儿童来说,这往往就成为了一个难关了.

在三,四年前,带儿子去坐纽约的地铁是某种程度上的考验.尤其是周末假日时,因为纽约的地铁系统庞大,在非高峰期往往会作调整,而我儿子对每条线路的每个站名了如指掌,我们上了车也没法预知今天他们要走的是快车还是慢车,如果地铁改变了往常的行驶路线,过了该停的站没停的话,我儿子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对他来讲,自己在一上地铁就满心依赖的那种 “线性关系” 毫无道理地被打破了,而他既没有准备,也没能力来应变.对平常的人来说,是没法来体味到他们的那种挫折感的.以后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回避坐地铁,但是随着他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我们一直给他讲 “快车”, “慢车”, “高峰期”, “周末假日”, “紧急措施”等概念,他也慢慢对这些不可预知的事件能处之泰然了,这是因为他有了心理准备,他知道了除了平时的 “线性关系”外,这里还有 “非线性关系”存在的可能.
顺便说一句,我儿子前几年的最心爱物之一,便是交横错综的纽约地铁图了,上车一定要坐在有地铁图的那个位置上,家里长年挂着两大张地铁图,常常见他趴在地图上自言自语比比划划.这一条条的线路站名,难道不是一个个清晰的 “线性关系”?他把对这种对次序感,规则化,可预见性的追求,当成是必需的精神食粮之一.

就象数学上有 “线性方程” 和 “非线性方程”之分一样,我们在生活中的这两者关系也是紧密联系的.举我们最近的回国旅行来说吧,在这之前的筹划准备中,就有意识地引导他从这两方面上作好心理准备.

至今我们一共带闻森回国三次,次次各有任务艰巨,但是一次比一次好:
在他三岁半时第一次回国,那时我们刚知道了自闭症这个概念,医生的报告还没出来,但是结果八九不离十.闻森还没一点点语言能力,大小便也不会告诉你,不声不响地拉在尿布上,没事儿一样.飞机上半夜里突然闻到异味,知道是大号来了.但前后一看,厠所都满了,只好悄悄地在坐椅上给他擦屁股换好.
第二次是四岁半时,大小便问题刚解决,也开始能用一两个的词汇来表达了.那时候的困难记的有两个:一是那时候刚有了 “鞋子炸弹”事件,美国的所有机场安检必须脱鞋检查,而且必须是一个人一个人地过安全门,摇篮里的孩子由安检人员自己拎过去.闻森一看怎么要在这里脱鞋,又没在床上或坐椅上,死活不肯脱,安检员又不肯通融.在强行给孩子脱了鞋后,他大哭又不肯自己过安全门.无奈之下,我也勃然大怒,朝安全员怒吼着 “你们太荒谬了!”,抱起孩子就过了安检门.幸亏他们没当真把我们给扣下来.
另一个就是在中途转机时,候机大厅一字排开,登机楼能从一排到六十多号去.一路看去,整整齐齐,多好的 “线性关系”啊,所以闻森就乐颠颠沿着一个个数字来回地走,我一个人背着个大包跟也跟不上,又怕走丢了,又怕耽误了航班,这算是一个难题吧.

所以这次回国前,我们早早就让他熟悉旅行的过程,从护照签证,到行李的托运提取,到中途转机,经那些国家,转几趟飞机,安检,进关,什么时候去那家亲戚,什么时候要回程,来龙去脉一一讲明,这些就是这次旅行中的 “线性关系”,是决不会变化的既定程序.
还有的就是那些没法预知的 “非线性关系”,比如到达的时间,下次航班的座位是靠窗的还是走廊边的,飞机上提供的伙食有没有他喜欢吃的,还有途中他自己发觉的,飞机降落时有时离登机楼近,就能直接下楼梯,离登机楼远就要坐机场巴士了,所以他会问你, “我们会降落在楼梯上呢?还是降落在巴士上?”.
“线性关系”只要事先想的到,都能讲明白,打好心理准备; “非线性关系”能预先作准备自然好,但主要的还是要靠随时倾听孩子的想法,知道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就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度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难关.

这次回国,最顺利的就是闻森了.那天早上五点要从纽约去机场,在两个熟睡的孩子耳边轻轻一叫 “去机场了”,他们就一骨落地起床了;转机时,告诉闻森在那个号码的候机室转机,他就带着一家人直奔而去;在临行的前两天,他装模作样地打电话给纽约的老师,说 “我后天九月四号回纽约,星期二九月五号去上课,再见”. 回来后马上就上学,没有一点不适应的.倒是他那个人精妹妹,大概是从国内众星捧月的地位一下子回到现实中,接受不了了,每天早上天天干嚎, “我不要去上学,我要去中国”.

在和亲戚朋友见面中,闻森的进步几乎是每次被第一个提起的话题,与他们印象中两三年前的闻森比,现在已经看不出明显的异象来了.闻森也是一直高高兴兴的,但是唯一的一次发作,也可以在这里作为一个例子.
我外婆家在浙江嵊州,一大家人,曾外婆,舅公,很多的姨婆,更多的阿姨叔叔,我从小长在外婆家,现在大家又把这种亲情倾注到下一代身上.闻森也是第二次去老家了,每次都能玩到他意想不到的新鲜玩意儿,象骑电动车,水缸里玩小鱼啊等等.
因为迎来送往都是我舅舅在张罗的,所以在他脑袋里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线性关系:
“舅公-> 姨婆们->叔叔阿姨们->一大家人围着圆台面吃饭”. 在我们回上海后,跟我在上海的表弟,准弟媳在外面约好吃饭,正好舅舅在上海,就一起约了舅舅.在出去饭店前,特意先给闻森预热,说舅公也在一起吃饭.但是一到饭店,看见大圆桌上只坐了五个人(他妹妹发烧,所以妹妹妈妈都没去),闻森马上发作了,说不要五个人吃饭,然后又借口不要大圆桌要换方桌,但在南京路上满座的大饭店里换座是行不通的.
我马上意识到了事先没和他讲清楚,是舅公一个人来,不是舅公和一大家人一起来,现实和他自以为是的心理期望没对上,他就借机发作了.好说歹说没说通,我就带他出去转移一下注意力,让他把这个既定的 “线性关系”抛掉, 又许诺饭后去麦当劳,让他心理有个新的寄托.安怃下来后,再领回宴席,这时候我弟弟送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一本很经典的<<发展心理学>>,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当然,我在这里绕来绕去的目的,不是想要创建什么高论,而是要讨论这个大家应该都碰到过很多的问题:当你孩子情绪发作时,你应该怎么办?

据我自己的观察,很多情绪行为问题是来源于这个, 他们自己抱定的那个心理期望与外界对不上号了,一个脆弱的 “线性关系”猛然折断了,而他们既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没有合适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心理上产生的挫折感和无助感,只能用情绪甚至用刻板行为来宣泻化解.
我想各人会有各人的招数.对此我的体会是,我们可以从RDI中学一招,叫 “修补关系”. 当你知道孩子心中的某个 “线性关系”折断破灭时,你想办法给他修补一下,更新一下,替换一下,折衷一下,延伸一下,而不是在他茫然失措之际,却把注意力集中在表面上的行为或情绪问题上,却没有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弱点,没有能抓紧时机引导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有个例子我也时常回味.几个月前,康淇一家准备去加拿大玩几天,在临行前两周,我们两家去康州的马可家时,突然发现小康淇对厕所刻板了,死活不愿用人家的马桶.我们让康淇一家下星期六到我们家,再训练一下以便适应别人家的厕所.我们看到她在马可家时的样子,所以估计一时半会也不会完,大家就作好了康淇一家在我们这里过夜的准备.
这个好消息早早就通知了闻森和闻莺.闻森是掐着指头等着,还一再要求取消他在星期六的钢琴课.
但是康淇到了我们这里,出乎意料地下午就顺利地用了我们家的厕所,吃完晚饭就想还是回家去好.他们知道我儿子的脾气,因为过去因为突然下起了暴风雪,他们来不及等闻森下钢琴课回家就离开了,闻森回来后大哭大闹不亚于窗外的暴风雪.所以每次康淇家星期六来,闻森不会忘记要求取消钢琴课的.
这次康淇妈很为难,但是我们想试试,这何尝不是一个训练的良机? 我们一起把闻森叫来,跟他说康淇想回家,不在这里过夜了.当时闻森的脸色就变了,但是我准备了另一套方案,和闻森说这次让康淇回家,下次也就是在妹妹生日时,我们和康淇一家一起去他们最喜欢的游乐场去.
这个诱人的承诺让闻森欣然接受,高兴的在那里手舞足蹈,看的康淇妈妈差一点掉泪,说是下次怎么也要满足闻森的心愿了.
结果那次的出游很快乐,闻森的表姐一家也参加了,我们一起去坐了闻森最喜欢的火车去了游乐场.

在这里,我们就是在闻森心理上的那个旧的线性关系(康淇来—>要过夜)破灭时,给了他另外一个 “线性关系”(妹妹生日—>和康淇家去游乐场)来替代.不仅是化解了面前的危机,也是给了他新的希望.就象是一个人爬高楼,到了梯子头发现无路可走时,你适时地送上另一架梯子.现在是我们主动送梯子,但是如果有一天,闻森自己能找梯子下,自己提要求, “好,这次康淇回家,但下次你们要怎么怎么…”,如果这一天到来,我们算是没白费心血了.

在人们对待那些非线性关系的态度中,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就是幽默荒诞自嘲搞笑.就象是一个相声的 “包袱”,如果抖出来的那些人人皆知的 “线性关系”,没人能乐的起来,这“包袱”要摔的响,就要出奇不意,要 “非线性的”.还有<<三国演义>>上说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幽默不仅是一个娱乐,也是一个生活方式,是人们用来对付荒谬,失落,挫折的一件利器.

对那么大的孩子来说,没法讲这些大道理,但是我发觉了一个很好的途径,那就是那些幽默风趣的动画片,如<<猫和老鼠>>,<<米老鼠>>,宫崎俊的<<千与千寻>>,<<The Pink Panther>> , 还有很多的卡通短片. 那些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出奇不意的故事情节,正是在教导孩子们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方面, 能用另一个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估计有很多孩子喜欢看<<海底总动员>>,但有没有象我家闻森那样每次一定要看到字幕完毕? 因为在接近最后时有个情节,记得那天尼姆和多莉初次和鲨鱼们会面时那条匆匆逃跑的小鱼儿吗? 它最后却一口吞掉了深海里那条打着灯笼的大恶鱼.

小鱼能吃大鱼吗?弱小者能吃掉凶悍者吗?
对于这种滑稽的结局,现在闻森的态度时用了他的第一个口头语,耸耸肩,摆摆手,笑着说, “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What’s going on ?!”
我想不管怎么样,这也能算是思维拐了个弯吧.

在上次去上海南京路书城时,上上下下逛了一遍,一无所获,临出门前,突然看见一把铅笔刨子,却做在一只玩具拖鞋的背面.一个是学习用品,一个是生活用品,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还真是非线性思维呢.我立马买了下来,脑子里立即想象出闻森一旦看见这个刨子的情景: “铅笔刨子怎么能和拖鞋放一起呢? What’s going on ?!”

我能听见黄河在这里转了个小小的弯,人家或许听不见,我听得明明白白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发表于 2006-9-23 22:04:16 | 只看该作者

re:写的太好了,期待着!

写的太好了,期待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发表于 2006-9-25 11:04:43 | 只看该作者

re:冯先生的比喻真是太形象贴切了。真是高人啊...

冯先生的比喻真是太形象贴切了。真是高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发表于 2006-9-26 09:28:23 | 只看该作者

re:很好的比喻,我们也经常用新旧线性交替,...

很好的比喻,我们也经常用新旧线性交替,  

binfeng2000 请教一下,对孩子触觉敏感有好的训练方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7#
发表于 2006-9-26 10:05:16 | 只看该作者

re:受教育谢谢冯先生!

受教育
谢谢冯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发表于 2006-9-26 15:44:03 | 只看该作者

re:看冯先生的文章很有感触,回忆起许多往事....

看冯先生的文章很有感触,回忆起许多往事.先拿理发这件事来讲吧,勤儿对皮肤接触特敏感,头发剪掉下来沾在皮肤上,他感觉很不舒服.幸运的是爸爸是个非常心细的人,遇事总能站在孩子立场考虑问题,加上他自己小时候就有被几个大人压着理发的经历,印象很深,所以对勤儿特别耐心.勤儿理发一开始要花近两个钟头,因为每几秒钟就要停下来帮他清理皮肤上的头发,让他玩梳子,电动剃刀,告诉他这不危险.(换了妈妈,早抓狂了!)现在只须十几分钟就完成任务.他还是不太喜欢理发,理发那天我会在他的记事本上贴上图像,事先告诉他.对他来说,贴在时间表上的就是必须要做的.他最多嘟喃一下,稍加解释就可以了.勤儿对意外事件也很抗拒,会发大脾气.我们也是通过时间表帮助他控制情绪,让他明白有时事情是会变动的.如语言医生会生病,和妈妈学习会取消,临时可以添加活动...现在我们还使用时间表,但出门在外只需在事情变动前解释给他听就可以了.比如下雨了,不能去公园玩,下次如果不下雨,再去玩.(得告诉他下次还有机会).

另一个深刻的回忆是他快五岁时坐飞机回国.因为事先给他做了旅行时间表,又联络了航空公司告诉他们孩子的情况,(回程时我一个人带勤儿,他们还派人送我上到飞机.)过关时都先告诉工作人员孩子的情况,妈妈不能放手,所以在机场还顺利.只是在飞机上,我们的座位在前排,不能拉起坐把,(妈妈考虑不周!) 他非要躺在地上睡.这违反安全规定,多亏机仓长帮忙和乘客沟通,给我们换位,让他躺在一排椅子上,妈妈蹲在地上看护他.回程,我事先告诉他在飞机上大家坐着睡觉,给他看图片.也不知他是听明白了,还是有了第一次坐飞机的经验不再慌乱.回程飞机上有五六个孩子,他最乖.

我这人一想起往事就刹不住,(老了...) 在冯先生这儿大写文章了,不好意思[em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发表于 2006-9-26 17:36:34 | 只看该作者

re:从冯先生这学到太多太多的东西,怎一个感谢...

从冯先生这学到太多太多的东西,怎一个感谢了得。看您的帖子,您对孩子的观察之细,了解与思考之深常常使我有种不劳而获的感觉。就像vivian大姐一样,每次对照您的帖子我都会思考很多关于深深的情况。谢谢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7 12:45:23 | 只看该作者

re:再次谢谢各位的捧场.这只是自己的一点体会...

再次谢谢各位的捧场.这只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想抓紧时间记录下来,要不然也就忘了.不是什么高论.各人有各人的条件和方法,我们正可以各取所长.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理解和运用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并融合到生活及训练中去.我想这可能是一辈子的事.

至于tmn讲的触觉训练问题,在那本<<让孤独症孩子走出孤独>>书中,就列出了不少的方法.我自己在家比较注意尽量让孩子与大自然直接接触,尽可能多的户外活动,身体接触泥沙,玩水,光脚行走,洗澡擦身,等等都是从整体上帮助孩子脱敏的办法.但是我的重点也不在这里,所以进步有些,但不大,我宁愿把精力用在改善孩子的表达,理解能力上,而把这些感统上的问题不当成是十万火急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3 10: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