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四>>
"电影和DVD之区别"
星期天,我们去看了孩子们久久企盼的新片,<<Happy Feet>>,片子拍的太出色了,一走出剧场,我照例要问闻森喜不喜欢,他马上回答喜欢,并跟进一句,"我想要这个片子的DVD".
这是我们的惯例,只要他一开口要,我马上记住,等光盘上市后,马上邮购.正好昨天有AMAZON的发货通知书到,我们的几部新片:<<Cars>>,<<Monster House>>,<<Ice Age 2 -- the meltdown>>已经备齐付邮了,爷儿叁都高兴.
对电影的兴趣,我们是刻意地培养的,至今也有四年了吧.记得一开始是绝对不敢带他进电影院,因为那时候他连别人穿一件黑衣服进门都吓的哭,那敢进黑黑的放映厅?再说,还有那太逼真的音响,周围的陌生人,长时间的坐着,发起脾气来大哭大闹,听起来先把我们自己吓倒了.
但是一个连那么棒的动画片都不能看的儿童,实在是太违背常理了,所以在他将近三岁半时,正是举国上下一睹<<海底总动员>>时,我们终于忍不住了,决定带他第一次去影院.
我们事先做好准备,尿布,玩具,饮料,带齐,进大厅时,一人握着他的一只手,嘴里和他说着话(那时他还没一点语言能力),这样一步步挪到座位上.终于等人差不多齐了,开始放广告片了,他却对了地上一排排的指示灯有了兴趣,一定沿着那些规则的路线走几圈,好不容易猫着腰和他走完了,电影开始了,灯光黑了下来,但是那些鲜艳夺目的情节没能吸引他的多少注意,到是这"天黑了"这个心理暗示,让他很快地睡着了.我们一直提心吊胆的第一次就是这样结束了.
后来,我还是不死心,这个"小榆木脑袋"会看不进这本人见人爱的<<海底总动员>>,就买了DVD在家里放,还是中英文的.结果,这本片子他看了无数遍,一天之内三四遍地看,看的我心里发毛,但是看了有两年多,也正是他语言能力萌发成长的过程,这本片子伴随着他走过了语言最初的过程,终于有一天,我们看见他在自家屋门口,用从没教过他的中文,模仿着电影中尼姆爸爸的口吻,自己在门口进进出出地比划着:"进去,出来,再进去,再出来".我们的心头一颗巨石落地,几年的努力才算是开了朵小花.
这以后,我们只要有好的动画片,还是想办法带他去,渐渐地他从只能坐十几分钟,但能左满全场,从左顾右盼到基本上大部分时间能集中在银幕上,后来又接受了吃爆玉米花,这样又能帮助他集中精力.每次,看完一本好的片子,照例我去买来DVD在家看.尽管在影院里他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但在家里却能够全神贯注.这好象和常人相反.如果你在电影院里片子的中间,回头看看满屋子的人都是那样的聚精会神,只有你的孩子在东张西望,你就能体会到我们这些人心底的悲哀.如果这样精彩的电影还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的话,你有怎么能企望他们在上课时,也能自觉地一贯地全神贯注呢?
比较一下,闻森在家里看DVD时的全神贯注和在影院里的时时开小差,你或许能得到些启示,其实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并非是他们的注意力本身的问题,( 比如象多动症那样的多动而注意力停留很短),他们的注意力被分散,更可能是被外界因素所"干扰"的原因,象这里,闻森在家看DVD,家里是他熟悉的环境,没什么来吸引他的注意,所以他倒反而能聚精会神,但到了影院,有那些环绕逼真的音响,有新故事情节的变换,有人来人往,这些环境中的各种各样的小刺激反而引起了他的注意力涣散.
这也是可以作为应证一项在九十年代菲尓茨的一项心智论方面的研究,他发现自闭症孩子往往被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感观刺激所困扰,使得他们不能在被动地要求下有效地组织起自己的注意力在最主要的目标上,不能自觉地从外界的干扰中区分出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再用看电影这个例子来讲,想想我们自己去看电影,我们能倾情享受(一部好片子)的原因,大概不外是这两种:第一是,我们的潜意识里已经"遵命"我们是来看电影的,尽管影院里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小吃啦,人群啦,漂亮女生啦,这些能引起我们的一时兴趣,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是来看电影的.等电影一开始,这些"干扰"都会在我们的意识里"沉没"下去,我们自己的主观愿望就会唱主角.第二点呢,是我们具有的"移情能力","透视别人心灵的能力",所以我们会在观看中不知觉地把自己放在片中人物的位置上,有坏人暗中放箭的话,观众会"啊"地叫出来;当英雄成功地救起了美人,大家也跟着傻乐.这就是我们这些"凡人"的乐趣.
可惜的是,我们这些号称是"星星的孩子"却没法那样自由地享受着他们本来应该具有的乐趣.怎么办呢?我想没有什么捷径,一是有所有的人间乐趣来继续地吸引他,引导他,另外是按照关于执行能力培养的原则,无论是做什么,都让他有既定的目标,做作业的时候做作业,看电影的时候看电影,希望能让他自己学会自我管理.
写到最后,到是不忘为这部新片做个广告,<<Happy Feet>>讲的是在一群极地的帝企鹅们,都有一副天生的好歌喉,却有个叫"孟波"的小企鹅一点不会唱,却能跳舞,孟波在企鹅社会"以歌取人"的歧视排斥下长大,但最后却能用舞蹈来和人类沟通,从而挽救了这些企鹅们的命运.
如果你孩子长大了的话,不妨跟他讲,或许你受人排斥,或许你格格不入,但是这只是你与众不同罢了,这不是什么低人一等,不是什么"天生残疾",只是不同,那天你要露出本事来,真得惊天动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