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游戏篇五>>
"一场角色转换的游戏"
星期天早上,我加班,所以大家都没出门.中午我回家后,妈妈就赶紧带他们去边上的游乐场去释放一下精力,但是不久后天就下雨了,妈妈和妹妹去离的近一点的女厠避雨,但闻森一看是女厠,怎么也不肯进去,无奈妈妈和妹妹只好跟着他去了男厠,好在那里也没人.回来跟我一提,我倒是对这样的"刻板"比较满意的.
回了家,他们也就死了出去玩的心了,俩人开始自己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出来玩,妈妈一看天下太平,就溜到电脑上看片子去了,我好不容易有机会能手执遥控器,定在一个频道上,是一个英国的天才小女孩在开小提琴独奏会.看看人家那孩子,再看看眼皮下那两个捣蛋鬼,实在是越想越没了脾气.
一会儿,看见兄妹俩各自背起了书包,拉着手往房间里面走去,我冲着后面和他们打招呼,"再见了,孩子们".妹妹一回头,"NO,我是孩子,他是家长"----她指着闻森说.不知是他们已经说好的,还是妹妹突然想到的,反正闻森没说话,但也接受了.我说,"那我呢?"."你是老师,不是家长".妹妹已经把角色分好了.
这时,闻森拉起妹妹的手,说回家了.我把闻森叫住,"家长,你要签完名才能走啊".在他的学校里,要是家长自己去学校领人,先要到办公室里签名的.闻森说好的,就过来在我手背上做着签名的样子,完了后,拉着妹妹进了里屋.
后来,看他们进进出出的,演绎的其实都是他们自己生活中的事,吃什么了,什么时候去上钢琴课了,等等,我在边上都能听的出来.妹妹对着闻森是一口一个"爹地"地叫,气氛好象很对路.但是闻森还没进入角色,有一会儿,他要我进去,在里面叫"爹地",那是在叫我,我在外面不动,说我不是你爹地,我是老师.于是他不叫我爹地了,但还是让我进去,我进去一看,原来是他拿着矿泉水的瓶子在当话筒,说是要给老师打电话,他去学校接孩子.在后面的游戏里,妹妹的角色一直是分的清清楚楚,叫闻森爹地,叫我老师.闻森一开始还是叫我爹地,纠正后,才叫我老师.
一会儿,妹妹从柜子里翻出一包开心果来,交到我怀里,说是给我做生日的,妹妹的幼儿园老师是十月三十日的生日,所以上一个月的班级活动很多是围绕着怎么给老师过生日的这个主题.
埋头看碟的妈妈耳边听到了有吃的,就转过头问妹妹,"我能不能吃点啊?",我一看,这是个游戏圈子外的人掺乎进来了,试试妹妹的应变能力,就对她说,"你妈妈想吃开心果,可以吗?"---我故意把"你妈妈"强调了出来.
妹妹对我答道,"不行,你妈妈可以吃,其他人不能吃".她说的是"我"的妈妈,她奶奶可以吃,死活没开口容许她自己的妈妈吃,因为她妈妈一开始就没参加这个游戏,她就把她妈妈排斥在外了.小家伙人精一个.
接着,妹妹搬来了乐高玩具,说是要做个生日蛋糕,玩着玩着,那"父女俩"就打起来了,原因是一快梯型的积木块应该放在那里,没办法,我只能下座把他们拉开.妹妹嘴不闲着,嚷嚷,"我不要跟你回家了,我要去老师家"---这"老师"家不是我家吗?她不会吃亏的,闻森嘴里肯定斗不过妹妹,就瞪起眼晴作着恐吓状,我看了到有点惭愧,我不就是这样训儿子的吗,他一转身就学着去对付其他孩子了.
蛋糕做完了,"父女俩"也闹崩了,妹妹又背起了书包,但是闻森不跟她玩了,小女生就在那里自言自语:"谁是我爹地呢?爹地在那里呢?"
这是我们都习以为常的小儿游戏之一,几乎是所有的孩子们都会的,好象是很幼稚的玩耍,但是这里面却也牵涉到了人类的一些基本的深层的能力,这其中之一就是:心灵透视的能力,或者说是角色转换的能力,这也就是说人的基本能力之一是能够了解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的想法,能处在别人的位置上想问题,而不是事事都以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愿望,自己的习惯等等去要求别人.如果一味地一厢情愿地要求外面的世界都围绕这自己这个轴心转,这必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对于那些自闭症的孩子们,在这样那样的挫折面前最后就以刻板的行为和思维来求得心理的平衡.
这种对心灵透视能力的缺乏或着说是不足,同样地反映在社交障碍上,因为不知道对方的意图而不知所措,因为不知所措,所以就逃避退却.在以后的社交活动中,不了解交往中有形无形的规则,不能领悟交往中不明确的,非语言性的社交暗示,不会骗人也容易受骗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缺乏这种心灵透视的结果.同样的也反映在认知能力上,自闭症孩子对于学习"人称代词",学习"你,我,他"时的困难,也是可以看成是缺乏这种角色转换能力的例子.
这也是所谓的"心智论"对自闭症的理解中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如果你看看<<"雨人"的秘密>>(第72页)中介绍的心智论针对自闭症孩子的几个实验,你就能体会到他们很多社交上,认知上,行为上的障碍都可以归结为一些基本能力的欠缺.
把这些大道理先放一边上,其实这些看似高深的理论就藏身于小孩子的戏耍之中.象我女儿那样一分定了角色,她的思维就能把自己"定"在那个位置上,把闻森叫"爹地",叫我"老师",她玩乐高玩具前,那个箱子她打不开,就很自然地交给"爹地",也就是闻森帮忙,平时是决不会这样的,结果闻森也打不开,他就让我把他打开,但是他开口之前还是稍微犹疑了一下,才叫我"老师".这是在一开始他叫我"爹地"之后,被我纠正后才自觉学会这个角色转换的.
你看一个是天生的能力,一个是先天差点,但是在引导训练之后能学会的"后天努力"的结果.
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或许是因为闻森是男孩,本来这些玩过家家的机会和兴趣就少,象潘丫丫那样就玩的比较到位了,但是不知道她是作为一项"技能"而学会的呢,还是自发性地模仿学习而来的,一个正常小女孩的过家家,应该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自发地套进去,比如,我女儿拿着玩具盘子端出一条玩具鱼来,突然想起来说,"啊呀,我忘了放酱油了",不知道她是跟她妈学的,还是看了电视上的烹饪节目学的.
让我高兴的是,我有意识地给他们买了大量的过家家的玩具,目的不光是给女儿玩,更是想让宝贝女儿带着她哥哥玩,尽管让七岁的男孩玩过家家有点违背常理,但是看的出来,对闻森是很有帮助的,在小孩子的过家家中,牵涉到的有一些基本的能力,正是象闻森那样的孩子们所欠缺的.
要不是家里这遍地狼籍的玩具,已经让我的洁癖老婆面临精神崩溃的话,我真想再买更多的,---有成套的快餐店玩具,各种运动玩具,各种职业的玩具,各种五金工具的玩具,应有尽有.估计要真的买下来的话,我老婆的神经得象最高强度的钢丝一样等级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