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281#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22:20:09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游戏篇之一>...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游戏篇之一>>

"我要到你家去"

在我们家街角上的儿童乐园里,常常看到一个美国妈妈带着一个从中国领养来的小女孩,一岁多,叫苏珊.
小苏珊很可爱,在场子里很活跃,闻森一见面就喜欢这个小朋友,她妈妈也喜欢闻森,也希望能认识些中国人,学习点中国文化上的事.纽约有很多人领养中国的幼童,大到总统的亲戚,电影明星,小到象苏珊妈妈那样的平常人家,他们对中国养女的倾情热爱令人感动.
苏珊还不会讲话,所以大部分是闻森和她妈妈在对答.也是因为她妈妈对闻森的态度很好,渐渐地闻森越来越放松,讲话时开始拉着人家的手,这种亲呢程度太快了一点.
等苏珊他们要走的时候,闻森一把拉着她妈妈,说:我能到你家去吗?
我在边上看,前面一直让他和苏珊妈妈交流,没多干涉,现在得出来,给人家解围了.我跟苏珊妈妈讲,闻森是有自闭症的特殊孩子,所以他有时候的举动会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妈妈马上问,那我该怎么办呢? 我说,你可以照直说,不用担心.
苏珊妈妈就和闻森说,你要来我家欢迎啊,但现在家里很乱,下次整理好了请你去.
我怕闻森钻空子,把这里的"下次"理解为就是"下次再见面时",便在一边修正,告诉闻森,什么时候(when)苏珊妈妈准备好了,你就能去了.给自己留个关子,免得下次闻森纠缠在这一点上.
这种一见面不久,就提出要到人家家去,听起来好象很可爱,其亲呢信任的程度常常也让对方感动,但是这里是有点问题的,你要是想想一般的孩子在第一次见面时,很少会有这样的举动的,一方面他们会意识到自己家和别人家的差别,另一方面他们也会知道需要别人的同意才能到人家家去.
但是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至少对闻森是这样的),只要你对我好,我就能拉你的手,吃你的东西,去你家,你的也就是我的,中间他不会本能地意识到差别的.
这让我想起他老师提到过的,想多训练闻森的"界线"(boundaries)的概念,这是因为她经常看到闻森去碰别人的身体,这在美国文化中是不适当的行为.这种情况和他想去苏珊家一样,我想本质上都是可以联系为他对自己本体感的认识模糊,在他的思维中不会下意识地把别人当成一个对自己具有约束力的个体来对待,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以自己的需要为中轴,不会本能地顾忌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的约束.当自己的目的没法实现时,他们会愤怒沮丧,觉得这个世界都在和他们过不去.
我想,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只能是我们有意识地多加引导,在任何一个机会里,我们要告诉他,他是和别人生活在一起的,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喜欢和反感,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后果.
因为我们和康淇家一起在风中百合家度过很愉快的一个周末,闻森一直念念不忘.上次再去她家时,事先我面对面地警告闻森:
1)在阿姨家,只能在客厅,地下室和院子里玩,不能去卧室玩,因为是别人家,自己家可以随便.
2)要玩什么要问阿姨同意,因为是别人家,自己家里玩你的东西不需要问.
3)不能自己说要在阿姨家睡,我们已经订好旅馆.
4)两天后,我们要回家,不能懒在阿姨家里,我们可以问阿姨下次什么时候可以来,但这一次完了,我们要回家.
5)要是要是你们不乖叔叔阿姨生气了,以后他们就不会让你们去玩了.

闻森一路点头,认真得让人生疑.一到她家,闻森就象小狼一样窜进去了,我知道刚才的信誓胆胆一点保障都没有,只要他不把人家的大梁给卸了,或是把人家房子给点着了,我的最低期望就达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发表于 2006-6-29 22:51:46 | 只看该作者

re:今天婆婆的病危警报可以解除了,所以也有心...

今天婆婆的病危警报可以解除了,所以也有心情看网上的帖子.
先不谈闻森,先谈石头.这次他一个人从青岛飞到杭州,看到他我傻眼了.没娘的孩子好可怜,他穿了一双平时跑步才穿的几乎可以扔掉的鞋子,脸上都是豆豆,黑黑的,我心里好酸.回到酒店,打开他的行李,可喜的是他把我没有嘱咐过的维生素都带齐了,要看的英语书等都带了,但一包衣服当中没有一件好的.第二天一早璐带他在杭州买了新行头,我才带他回老家.这一路他的表现都非常棒.
有一天他去雁冲天家,他崇拜的两个哥哥都没有回来,他进去后非常有礼貌,和伯伯\伯母聊天.临走时,伯伯\伯母拿出给他的礼物----耐克旅游鞋,精彩镜头出现了,他毫不客气一把夺过,拆开包装试鞋,当然也说了谢谢.璐璐尴尬地向两位长辈解释:我弟弟特单纯,从来不掩饰他的喜恶之情.
“我想本质上都是可以联系为他对自己本体感的认识模糊,在他的思维中不会下意识地把别人当成一个对自己具有约束力的个体来对待,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以自己的需要为中轴,不会本能地顾忌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的约束.当自己的目的没法实现时,他们会愤怒沮丧,觉得这个世界都在和他们过不去.”这是我引用的BINFENG的话,我现在总是在这个界限问题上和石头争战,严格说是和自闭症争战。最近我哥哥嫂子带石头很多,他们很爱石头,也看到他的进步,但同时他们也为石头担心,为他处理事情的方法担心,他们希望石头能中庸一些。
以前总是人为去设计很多场景,但到了这个阶段很难为他设计了,而我们在青岛的生活相对来说太单纯太简单,可我也总不能一直在老家耽着。大家支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08:28:58 | 只看该作者

re:我相信石头到了澳门之后,从某一方面讲,这...

我相信石头到了澳门之后,从某一方面讲,这条小金鱼是游进大海里更远了,我非常相信石头会在大海里游刃有余,因为他已经有了学习的积累和自信.
就象何子孩子的同学把她儿子比成鲁肃一样,石头和他的朋友们的这种单纯天真,也许会给那些初次见面的人造成不好的印象,但他们只要多认识一步这些孩子们的为人,他们不仅会原谅,而且会由衷地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04:26:26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一>...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一>>

"犯了错改正就行了"

闻森的课程是以十二个月为安排的,所以从春季班到夏季班有几天的空,加上纽约连日暴雨,在周末却有放晴,所以我们安排了两天去费城附近的"芝麻园"去玩."芝麻园"其实是以"芝麻街"人物为背景的儿童游乐场.
本来从纽约到那里也就是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但路上我搞错了路,多化了三小时的冤枉路.在
车后面坐着的孩子们,显然已经超过了耐心极限,小打小闹时有发生.
终于,我找准了路,从达拉瓦州转费城再到了离费城还有半小时的"芝麻园".在车子转入"芝麻园"的大停车场时,我宣布我们终于到了:
"我犯了个错,多化了三小时的路,但我们最终还是到了,八点半从家里出发,到这里是下午一点半".
LP在打圆场,"每个人都会犯错,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我的用意是说给闻森听的,当然也是给闻莺听的:"闻森,你知道我们走错了路,但我们改正错误,所以我们还是找到这里了".
没有任何回音.两个孩子的注意力早在车外了.
但这是以后我会时时注意敲打的.这两个孩子都不是耐挫力强的,尤其是闻森了,就象我在上面帖里讲的,如果一旦自己的意愿得不到满足,就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与他作对.他的一些辣手的情绪问题基本也是出于此处.
这样的情况有很多表现,作业不会做,妹妹比他先走一步,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有一次我去他班里接他,结果从里面出来的是一个哭哭啼啼的闻森,这种情况还第一次见到.老师说,是因为他在课上没得到贴纸奖励,因为他回答问题没对.老师看我在,大概有点不好交代,就挨个问其他孩子有没有也得到贴纸,好象大部分都没有,但哭鼻子的就他一个.
对于耐挫能力的培养,实在不是个小题目,我也没本事在这里信口开河.但是从美国人那里也学会了一个很重要的理念,那就是错误和失败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次不行,下次再来.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美国的球迷总是在家乡队败阵时,高喊:"再来一年".波士顿人等了二十几年,终于在前年再拿下棒球冠军.
我想或许我们能够从小教他们,犯错,失败本来都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每个人都有,父母亲也是,天也没塌下来,或许在其他地方我们没有多少机会能教导他们,但至少在自己犯错的时候,能把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孩子.
在游乐场的小店里,闻森挑了件儿童用的棒球软棒和软球,回到旅馆里爷儿俩就练起来了.
在小小的房间里,我小心地喂他球,但还是不少他没打到.但是每次他落棒了,他会轻松地说,"Almost"(差一点打着了).
从过去在家里练足球开始,球艺有没有长进我一点不管,但我想我是成功地把一个足球没滚到脚下就要发脾气的"脆弱玻璃人",练成了一个尽管球踢偏了九十度,他还是会愉快地说,"差一点".
"差一点"就把一个消极的失败变成了有望东山再起的积极.我真希望我的耐挫教育能从这涓涓细流开始细水长流,不断壮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5#
发表于 2006-7-3 08:35:35 | 只看该作者

re:Binfeng做得太好了。至少在...

    Binfeng做得太好了。至少在自己犯错的时候,能把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孩子。
    我儿子在接受批评的时候特别不能服气,以前是发火,现在是斗嘴加辩解。我想与我也有些关系。我现在特别能接受他的批评,而且接受时还要开心地提示他:谢谢,我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些!我还在改变的是我批评他时我自己的情绪和口吻。这个月他开始有很好的变化。

    世界杯上我喜欢送别每支强队时的“像英雄一样离开”这段,我儿子也喜欢,我告诉他什么叫“虽败犹荣”,那就是尽了努力的人,永远受人尊敬。这些人不应当感到沮丧,因为他们做得很成功,只是结果不理想。

    方老师担心的问题正是我将来要担心的,我现在还可以设计同伴的活动,有60-70%的事件基本在我的掌控之中,但这个比例将越来越小,因为同伴和儿子都在长大。年纪小,别人容易忽略孩子身上的不足。我们总是希望在孩子可提高的能力都提高了,能纠正的问题都纠正了,才能放心地让他飞。昨天晚上3点,我因为白天儿子与同伴的表现问题突然从梦中醒来,想能再做些什么来改变同伴关系,利用假期来多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多经历一些多体验一些,不能安心啊!

    石头要飞了,在澳门的生活一切都是新的,他将经历一个人成长中的最重要的阶段,也将使他终生难忘。我想经历每一件事都会让他有收获,社交真的只能在实战中成长。他需要有新环境中的支持,特别是新的同学和老师。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见到各种性格的人,有的人偏离度还是很高,但他们人格稳定,可以适应工作和生活,重要的是他们自己不感到苦恼,还有自己社会支持系统(人际支持:亲人朋友),如果我们的孩子到这一步,加上他们良好的品德,我们是否也可放心了?是不是我们只能说:答案在风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6#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12:33:12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游戏篇之二>...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游戏篇之二>>

"谢谢你,不用谢"

这个"芝麻园"我们三年前来过,但现在再来感受完全不一样.
比如,有个"大鸟鸟巢",是一个大亭子,里面是巨大的圆海绵垫,里面有各种几何模型的海绵块供低年龄的小朋友玩.你可以自己玩,当然也可以和其他人一起玩.家长们围成一圈坐着,象看戏一样,各个孩子的状况一目了然.至少我现在知道了什么是所谓"正常的孩子"了.
因为上次这是闻森最喜欢的地方,所以这次他还是直奔而去.里面已经有些孩子了,太小的还是自己玩自己的,有几个大一些的孩子在互相仍着玩.
闻森是不可能自己主动地加入这种陌生人之间的游戏中去的,所以,他自己就在四周转悠,玩的没什么章法.我在边上的家长座上坐了一会儿,刻意地不想进去帮他玩.看见里面有个年轻的女孩是工作人员,就悄悄地过去,和她说闻森是个自闭症孩子,不会和别人玩,那女孩马上就去找了闻森,两人开始用模块搭成滑梯,再把圆柱体滚下来玩.有了人带他,闻森就玩的很有目的性了,不象那样东看看西看看漫无目标的.事实上,我们第二天来时,那女孩没上那个班,但闻森自己就玩起了昨天的游戏,而且发挥了一下,用几何模块把自己埋了起来.
再说,那女孩把闻森带起来后,也就去照顾其他小孩了.等到闻森玩腻了,他径直出了场子要玩别的去.我叫住了他,让他去和那女孩道谢并说再见.
那女孩正好一个小BB玩呢,没注意闻森过去.闻森在离她几步路远的地方,好象说了句"谢谢你",但没得到对方的注意,他就回头往外走.
我又把闻森叫住,告诉他如果对方没听见,你应该上去拉着人家的手,眼睛看着对方,说"谢谢你".闻森又回去了,这次那女孩很高兴,接着说"不用谢",还起身往我这里打了个招呼.

经常可以看到有家长在发愁,我孩子不会和同龄人讲话,不会和同龄人玩.闻森也一样.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原因的,以后再慢慢讨论.但是我自己也越来越开始用另外一种观点来看这个问题了.小时候不合群,不能和同龄人交往,这并不一定就是个缺陷.我可以肯定地说,在我们中间有不少家长,包括我自己,小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也是个孤僻不合群的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长大后能学会跟上.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孩子是有他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方式的,你要是把公园里一个陌生孩子叫来,逼着你的孩子去玩,应该不会有什么效果吧.我现在认为的是与其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伤脑筋,不如在其他的一些基本素质和能力上下点功夫,比如,克服惧怕心理,学会接受和拒绝,学会语言表达,还有,我突然发觉这几年来太专注于这个那个的自闭症了,我反而忽视了我们本来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些基本素质.
比如,讲礼貌的习惯.
无论将来他会出现怎样可笑的社交挫折和尴尬,真诚的周到的礼貌总是能帮他"修补关系"的.
至于他是不是和同龄人交往,我到不是那么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7#
发表于 2006-7-3 15:41:02 | 只看该作者

re:冯哥所说的孩子在交往发展上可能有他自己的...

冯哥所说的孩子在交往发展上可能有他自己的发展节奏,我也比较认同。

从我的孩子来看,
-- 2岁半之前,在外面目中无人,不论大人还是孩子。
-- 接近3岁的几个月中,开始会注意别人,想知道别人在干什么。典型的表现是到邻居家玩的时候,会在别人进了房间之后,好奇地跟进去看看人家在干什么。
-- 现在呢,同龄孩子来自己家,能够到门口迎一下,结束后到从窗户探出头去目送一下。中间过程,平行玩,或是看着对方怎么玩。对方有情绪反应能及时关注到。
   有选择性地和某些成人很友好。但是尚未有一个友好的同龄伙伴。近来的进步是能够说出幼儿园照片中部分小朋友的名字。

小区里同龄孩子还不少,我们也多让孩子出去玩,或者让其他孩子进来玩。但是在过程中,很难刻意去“捏合”儿子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我也谨慎地认为,孩子在这方面可能的确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当然,随着他的能力一点点增长,我们也会去采用适合他能力程度的方式,来适度“导演”一下他和其他孩子之间的交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发表于 2006-7-3 22:57:38 | 只看该作者

re:冯先生完全可以出一本自闭症方面的书了.每...

冯先生完全可以出一本自闭症方面的书了.每一篇日记都是那么精彩和启发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楼主| 发表于 2006-7-4 20:18:42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二>...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二>>

"你能把滑板车捡起来吗?"

常常闻森骑着他的滑板车去街头小公园,有时候一见那边热闹,就下意识地把车子随地一扔,就冲到滑梯架或是噴水区去了.
过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般也就是把他拉回来,让他把车放到边上去.要是实在叫不回来的话,我自己也悄悄收拾了.但最近在想,这也是一个小小的,却是很合理的训练机会啊.滑板车放在场子中央,其他小朋友会绊倒的.这样一方面是让他明白他的行为可能的后果,也是找个机会灌输给他一个最基本的理念,也就是他是时时刻刻地生活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的.
这样,对于这件小事,从一开始的:
"闻森,把车子捡起来,放边上去."
变成了:
"闻森,把车子捡起来,放边上去,要不然,其他孩子会绊倒的."
这样从一个孤立的行为上的指令,我们有意识地把个人行为与其社会影响联系在了一起.

在天宝和其它人合写的<<社交关系中的潜规则>>中.她描述了作为正常的社交关系的四大基石:
1)设身处地的能力.(perspecitive-taking)
2)灵活应变的思维(flexible thinking)
3)积极进取的自尊自信(positive self-esteem)
4)探索世界的动力(motivation)

所谓的"设身处地的能力",也就是英谚中的"put in other people's shoes",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的世界,体会别人的感受,了解别人的思想,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一样可以有不同的行为和想法.天宝把这种能力称为是自闭症谱系的人是否能发展成一个健康成功的社交关系的第一首要因素.
这也是"心智论"中关于自闭症的关键是其缺乏"透视别人思维的能力"(mind-reading)的一个
例证,这里所谓的"透视别人思维的能力"并不局限于那些心理学实验中显示的那样,他们对别人的面部表情的模糊认识,也说明了他们在体验别人的思想感受时的天生迟钝和缺陷.
撇开这些有些拗口的名词,让我们来看一个最基本的能力,也就是怎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后果,从而以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而达到自制的目的.我想这里面就是牵涉到了这个"设身处地的能力",举前例来说,让闻森明白他把滑板车扔在路中间,别人会绊倒,这好象不难,但是他是不是会象我们一样在心里下意识地感受到别人撞在滑板车上时的痛苦,
在心里到吸一口凉气?
这种'设身处地,以心比心"的本能或许正是他们所缺少的.

如何提高他们的这种"设身处地的能力",无论是RDI还是"心智论"都是有所论述的,比如说,RDI中的"参照"一说.但这些依我看都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某一部分,专精一处,未及全面.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个观点.在天宝的上述书中引用了心理学家Michelle Garcia Winner 的书,<<里里外外----是什么造成了社交认知上的缺陷?>>(Inside Out, what makes the person with social cognitive deficits tick ?),其中她讲到了"设身处地能力"(perspective-taking)培养的一些纲领:

1)在思想上认识到别人的存在
2)认识到别人存在的独特性
3)认识到其他人也有他们自己的感情
4)认识到其他人也有他们自己的愿望和动机
5))认识到其他人也有他们自己的个性
6)对他人的兴趣和个人历史具有本能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7)运用记忆来保持发展个人关系,并能据此理解别人的行为
8)能够运用语言来询问别人的兴趣
9)能够理解某些场合中的社交常识
10)能够理解某些场景中的社交常识
11)能够用眼神交流来会意对方各种交流阶段的转变

当我看到这一段时,不由得从皮包里翻出一张烂纸片,上面是过去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们大家都认为社交障碍是自闭症最难克服的核心之一.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为他们对别人在精神上的疑惑,不解,猜疑,恐慌,抵制和回避.我们的任务之一便是要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随机应变地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每个人,每个行为,每个思想其实都象一张无形的大蜘蛛网一样丝丝相连.
我把当时的笔记不惴冒昧也摘录于下:

1)引导,或"逼"他注意到他人的存在
2)引导,启发,提醒他注意避而别人的言行,表情,情绪.
3)注意到自己与他人言行上的不同.
4)接受,容忍他人不同言行的存在
5)在上面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注意到并接受,容忍自己和他人在思想上的不同
6)体验,体会到别人的处境,和不同处境下的不同感受.
7)接受,容忍,体会别人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想法
8)在长大后,能接受与自己绝然相反的信仰和信念.比如,无神论者能到西藏体会顶礼膜拜的虔诚,基督徒能拜读<<可兰经>>.

我想无论是我们用了那种方法,我们都应该知道孩子社交能力的最终提高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在思想上能融入这个社会,并不一定在于他是不是和其他孩子讲话.而是在于他能不能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能不能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即使他不会和同伴讲话,不会玩,不会社交,也不会是什么大不了的缺陷,大不了也就是个孤僻者.
我们的任务是准备着时时刻刻地引导他们走进这个世界,慢慢地,无时不刻地,想尽办法地,
当时正在读<<蜗牛不放弃>>,我想我就叫我的办法为----"天下无敌蜗牛步法"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0#
发表于 2006-7-5 00:55:06 | 只看该作者

re:“我现在认为的是与其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伤脑...

“我现在认为的是与其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伤脑筋,不如在其他的一些基本素质和能力上下点功夫,比如,克服惧怕心理,学会接受和拒绝,学会语言表达,还有,我突然发觉这几年来太专注于这个那个的自闭症了,我反而忽视了我们本来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些基本素质”。

——我很赞同冯先生的观点,在我看来培养人的基本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大凡发展前景比较乐观的孩子,应该是在学龄前已经初步具备了人的基本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该培养的是有上进心和爱学习,其次要培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学习习惯,最后才去考虑学习的结果。

从一开始的:
"闻森,把车子捡起来,放边上去."
变成了:
"闻森,把车子捡起来,放边上去,要不然,其他孩子会绊倒的."
这样从一个孤立的行为上的指令,我们有意识地把个人行为与其社会影响联系在了一起.

——说得好!但是不是可以更进一步呢?如果是我儿子把车子随地一扔,我可能会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告诉他:
首先我会装着不小心拌了一下,然后露出痛苦的表情说:“谁放的?这样会拌伤脚的,是谁放的?”
我想儿子会马上过来,如果不过来,我就叫过来问他是不是他放或知道是谁放的吗?
儿子如果能抵赖那就按需要见机行事了,一般他是不会抵赖的,大多会笑嘻嘻地说“是我放的”。
“你放在中间别人不小心会拌到的,能放这里吗?”
“不能”
“那应该放哪里?”
“那里”
“先去放好”
放好后,儿子肯定急于想去玩了,但我得拦住他
“过来,现在我很痛,很不高兴,你乱放东西让我拌伤脚了,你说怎么办吧?”
“我下次不这样了”
“还有呢?”
“对不起”
“那下次应该怎样呢?”
“放在那里”
“那以后别的东西呢,可以乱放吗?”
“不能”
“那放到哪里?”
我估计这问题他回答不上来,就告诉他:
“放东西的时候应该先看一下,要放到放东西的地方去,不能乱放,知道吗?”
然后我会装着还在痛,要他给我按摩一下痛的地方,最后在事后还会与他提起,为什么我会拌伤脚?一方面是因为他乱放,另一方面是我自己走路不看路,要他以后走路要看路……。

我想闻森的状态应该比我儿子要好些,应该有更精彩的对话!

看了冯先生的帖子感觉很有共鸣,一时激动就演了一段话剧,当然这样的话剧在美国的环境里是不是太过张扬呢?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1#
发表于 2006-7-5 15:03:18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在客厅与同学的弟弟(三年级)...

    儿子在客厅与同学的弟弟(三年级)一起玩牌,12点。
    本来一开始是由我建议玩争上游的(我很让孩子学会这些),儿子很容易烦倦,新手,又不专心,根本体会不到乐趣。他一心想着要买的微风吊扇,后来我说那是下午的事,才把心思收回。比起去做摘抄,他当然还是选玩牌好一点。
   我决定先让他们玩容易的。每人取一张牌,可以轮流要向我牌,自已决定要不要,牌点加起来不超过12(花牌算半点)。当双方都决定不要时,比谁更接近12,败的一方喝水一口。因为比较容易,2个人高兴得不得了,肚子都喝涨了。
    后来我决定放他们自己玩(坐在他们边上上电脑),他们就对面坐着,自己决定一人手里拿一根棍子,用来刮鼻子或耳朵。后来小同伴提议把游戏变成了24点。玩了2次,儿子又要求回到12点。我看到儿子偷看了一张牌,又放回去了,而那个小孩子并不计较,他努力想吸引我儿子玩其它,但不成功。他也不生气,还受我儿子的影响玩起耍棍子了。换成同龄的5年级的孩子就不是这样了。
    和低龄一点的孩子玩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本来社交就是可以交往,快乐地一起玩就行了,这样更自然,也免去我许多的导演之苦。
    感谢冯先生拓宽了我的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2#
发表于 2006-7-8 12:22:13 | 只看该作者

re:forget

forg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0:16:15 | 只看该作者

re:竹林七贤与音乐神童今天看了一...

竹林七贤与音乐神童


今天看了一篇报道,我很疑心报道的主人公是不是也带有爱斯伯格症的症状,但是实人实事,不想造成误解,所以在自己的帖子里记上一笔.
话说中国的音乐神童在美国的不少,最有名的是郎朗,但还有个和郎朗相近的是拉小提琴的,叫李传韵,八零年生于青岛,但很早就移民香港和纽约了.与郎朗相近的是,他的演奏风格也是热情奔放,非常富有感染力,不同于郎朗的外向精致,李传韵是一个人称长不大的孩子.
他的出世为人有和年龄不相称的不和时宜,幼稚乖张.
有一次,还在音乐学院上学的他,下课后连招呼也没打就上了他三姨家,但投亲不遇,他就背着价格昂贵的小提琴在门口喂流浪猫,直到他三姨回家,都凌晨二三点了,只见他还在那里喂猫呢.
有时候他会带着自己的玩具熊去自己的演奏会,他曾当着观众的面对钢琴伴奏说,"对不起,忘谱了","是这首吗?我差点忘了",他会无视主持人让他多拉几首的暗示,直言道,"我今天状态很差",然后借上厠所而溜之大吉.
但他也是心地善良,赤子之心.有一次朋友聚会,他拿出价值八十多万美元的琴,一定要让别人试试.非常和气,对同行总是称赞鼓励.

据说,电影<<与你在一起>>里的所有小提琴曲都是他拉的,而那个在影片中表演完而被由陈凯歌演的教授训斥的学生就是他串演的.

录下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我们所谓的自闭症核心障碍之一的社交问题,其实也是很多人也有的,这不在于那个人是不是自闭症或爱斯伯格症,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在社交上差一点,人家就会把它美化,说是"放达不羁的名士风度",象中国古代的"竹林七贤",但这都是极少数的优秀专业人士,对于一般的人来讲,就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了.
看来将来给孩子们设计一条专业化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附录:

●小提琴家李傳韻 弓弦嚎詩意

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神童、天才滿天飛,稍一不慎,聽眾就有可能跟各種「大師」們的音樂會撞個滿懷;一不小心,媒體就背上曲意吹捧的媚俗罵名。然而,對於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李傳韻,不稱其為「天才」還真不行,因為他真的就是天才!

「如果中國渴望出現一位偉大的小提琴家,那麼他們已經有了……這小子必將成就大業,他演技一流,速度驚人,極富樂感而氣質非凡,他具備所有成功的條件。」這話是享譽世界的義大利小提琴演奏家、被喻為「帕格尼尼再世」的瑞奇(Ruggiero Ricci)說的,讚的正是李傳韻。到底是不是過譽?耳聞目睹過李傳韻表演的聽眾心裡最清楚。

揮灑無羈 演奏技巧好得不像話

他的樣子,看上去還不過是個憨態可掬的大孩子,名貴的小提琴拎在手裡像一件玩具,可一旦琴上肩、弓上弦,就立刻換了一個人似的,神情之間靈氣滿溢,舉手投足優雅自信,漸漸地人琴合一,扣人心弦的樂音不可遏止地迸發出來。科幻片裡常常有這樣的設計:未來地球即將毀滅,而把人類從這場大劫難中拯救出來的人,卻是一個孩子……看著舞臺上時而凝神蹙眉、時而跳脫欲飛的李傳韻,你甚至就會想,那個來自宇宙未來世紀的孩子,不會就是他吧?

不止一位專業人士說過類似的話:李傳韻的演奏技巧,好得不像話,簡直就是世界第一,甚至超過了帕爾曼,是當代最最好、最最有才氣的小提琴家。

跳弓、連頓弓、十度、雙音、雙泛音、揉音、換弓、左手撥弦……,這些小提琴的高難度技巧,到他弓下卻被玩得如此輕而易舉。現有的小提琴曲目對他來說沒有多大挑戰性,別的演奏家感覺非常吃力的樂段,他還要不斷加花。再比如臨時把單音旋律改成雙音等等,突破法度的隨心所欲、奔放恣肆的即興炫技,在李傳韻的演出中隨時可見。不信去聽他拉《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幹》,李傳韻信手加花的地方,維吾爾族姑娘的裙子像一朵朵花似地飛旋著盛開,鳥兒在葡萄枝上歡快地唱歌,陽光行雲流水般地傾瀉而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4#
发表于 2006-7-10 14:23:15 | 只看该作者

re:《和你在一起》做宣传的时候,李传韵和演小...

《和你在一起》做宣传的时候,李传韵和演小春的男主角一起随剧组辗转各地。当时媒体都团团围住二陈,无人关心真正的幕后主角--李传韵,仅有的三言两语,也是抓住这孩子有自闭倾向来炒作,看得我气愤!
《和你在一起》的音乐非常有感染力,看完真的哭了,开始对二陈崇拜。可是一部《无极》,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0:15:14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游戏篇之三>...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游戏篇之三>>

"接受与拒绝"

场景一:

闻森在不大的游乐场里飞快地转着圈子跑,神态有点象儿童阿甘,他身后跟着一个差不多年纪的小男生.闻森已经把他甩在很后面了.

场景二:

在几个月前的一天下午,街头小游乐场没多少人,只有闻森和两个比他大一点的女生.远远地看见那两女生在向闻森说些什么,闻森在躲避,神态有些变,我只能站起来让他看得见我,闻森一路跑来,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前面的情况是,我们每次去游乐场玩沙坑,都是有备而去的,带上他的掘沙工具,到了那里,总有些孩子要过来一起玩.而闻森就想一个人自己玩,每当别人靠近时,他就下意识地跑,如果别人追上来,他会跑得更欢,因为转着圈跑也是他熟悉的几种玩法.
等他跑累了,他就跑回到坐在一边看着的我边上,我故意问他怎么回事,让他自己表达.他说,"我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我说,"那你就和那个孩子讲,不喜欢和你玩,  say No, leave me alone".
但等那个孩子上来后,闻森还是不敢当面说,自己先跑了.
过了一会儿,看他们都在水池边上停下来了,那孩子还想和闻森套近乎,正好他父亲坐边上,闻森不敢跟同龄的孩子交谈,但和大人交流没问题.远远地看到好象他父亲也在问闻森同样的问题,闻森的神态应该是告诉他父亲他不想和其他孩子玩,他父亲有些无奈地转述给了自己的儿子.
但是玩水的乐趣马上就让这些孩子们放松了彼此之间的戒备.我不久就看见闻森和那孩子一起玩水了,虽然没相互交流,但至少他能容忍别人在身边,并玩他的玩具.

第二种情况中,我不知道是什么让闻森这么伤心,可能是当时他在玩些什么,却受到了两个女生的指责.我一边安怃他,一边教他说,下一次再有人这样,就说NO,马上走开.
果然,过了一会儿,闻森又和她们遇上了,这次闻森就说了NO,然后自己走开,当下无事.

这几个事例一直在我脑子里琢磨.我们知道他们的社交困难不是说与大人或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这两者闻森都没问题.问题在于如何与陌生或不是很熟的同龄人怎样顺利地交往.他似乎对不认识的同龄孩子有先天的惧怕感,在没能克服这个心理障碍之前,是无从谈起"交往"的.当我们看到方老师能把其他孩子都叫到家里,给石头创造社交机会.但在美国却很难这样做,在大众广庭下和其他孩子讲话,都会引起别人的戒心.
我们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他们后头吧,还是得教他们在自己不想接受的时候,如何去拒绝.听起来很象是想的和做的背道而驰:我们的目的是要教他们学会与同龄人交往,但我现在却是在教他怎样去拒绝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我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只能是自己给自己找证明.我想在我们说的那些社交训练,认知训练等等的前提之一,还是应该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也就是让他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行为能力,能够对自己喜欢的事说YES,不喜欢做的事说NO,而家长的任务是尊重他的选择.
我想,在他们的一生中,自然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没人能帮的了他们.只有依靠他们自己对自己的把握,自己对自己的信心.而自信心也不是光靠你给他讲名人故事就能帮他建立起来的,是他从生活中的每次成功,每次用"NO"赶走别人,用"YES"来接纳别人,每次他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他自信心的开始.
有两个研究社交心理的专家说,"最悲惨的孩子不是被忽略的孩子,是那些被拒绝的孩子".
闻森还没到想要加入其他人而被拒绝的程度,但在那个大难题来到之前,先让他学会如何去拒绝别人吧.

谁知道我做的对不对呢.对镜一照,顶上青丝尽落,两边白发萌生.苍天应不负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发表于 2006-7-11 10:11:19 | 只看该作者

re:象闻森这样的程度,我觉得尊重他的选择是第...

象闻森这样的程度,我觉得尊重他的选择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没有好的办法出来以前,先让他说NO也是不错的。

在哥大的医学中心每周五晚8:00到10:00有查经班,我们常去,有3个小女孩很活波可爱,而且为人很友善,其中2个和闻森年龄相当,很适合做闻森的玩伴,她们的父母人也很好,而且是你们上海老乡呢。只是这边离你们有些远了,有点不方便。我会继续留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发表于 2006-7-11 22:25:23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吗? 冯先生有没有试...

闻森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吗? 冯先生有没有试过鼓励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呢?

我儿子倒是很喜欢和别的孩子玩,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但是,由于他本身的整体水平(主要是认知和社交)还不够,往往是同龄和更大的孩子没兴趣跟他玩.他社交的愿望和热情和普通人没什么分别,这使得他看起来不象个autism.记得上个月在儿童医院的ASD诊所侯诊的时候, 他跑去问另一个小孩想不想一起玩车, 那个孩子的父亲吃惊地问我:"他也是autism吗?"
他是如此可爱和单纯,我总是担心他受伤害,尽管他有些事情目前还意识不到. 偶尔在公园里碰到有孩子不想和他玩,而他却偏偏跟着人家. 我心理真难受,不知怎么跟他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8#
发表于 2006-7-12 00:06:3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13:23:29 | 只看该作者

re:几位朋友讲的很对,缺乏安全感,不明白别人...

几位朋友讲的很对,缺乏安全感,不明白别人的意图,不愿意分享,惧怕挫折,与同龄人的密切交往不足,等等,都是原因,能把这些障碍克服掉一点,离社交能力的培养上就能进了一步.
象sean3941这样的孩子,在社交这一点上是和闻森相反的,这有个专门的名称,好象叫"威廉症",指他们过分地热衷社交,但还是在对社交对象的理解上,还是有和"常人"不一样的差异.
这种情况下,我大概会更担心等他成熟一点以后,如何来应付"被拒绝"的难题了.
(要是你不知道的话,可以看看: http://www.williams-syndrome.org/forparents/whatiswilliams.html )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13:29:35 | 只看该作者

re:(转录一篇文章,放在这里,也是怕引起不必...

(转录一篇文章,放在这里,也是怕引起不必要的敏感,作者的名字叫:王丹)


我的慈善原則
中午下樓買便當,一眼看到路邊多了一個攤位,不是賣餐飲,而是兩張素樸的桌子上,排列了一些工藝品。旁邊兩個男生散發宣傳品,看上去乾淨整齊的兩個人,眼神卻怪怪的,似乎有一些猶疑迷茫。接過宣傳品才知道,他們是「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的學生,正在接受治療與培訓。
跟在攤位上負責銷售的老師聊了一會。原來這些工藝品是在總會接受醫療、復健、職業訓練的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們的手工作品,銷售收入就算是他們的工資。趕緊買了一堆東西;一盆叫不上名字的綠色植物,兩個手工縫織的香袋(送給迷戀中華文化的老外),一個中間埋有海星的杯裝蠟燭。臨走時跟兩個學生道別,他們面無表情說:「再見。」可是我心中卻很感謝他們,因為給了我一個做一點善事的機會。
關於慈善,我的原則是:第一,做善事其實骨子裡是為了滿足自己,所以捐款的人不應當有居高臨下的滿足感,因為明明就是人家給了你一個自我滿足的機會,感恩的應當是你自己;第二,什麼也不做,只是坐在地上要錢的人,我一概不理。你哪怕只是自己做一點小東西,不管多麼沒用或醜陋,我還都有心買下,但是只是乾要錢的,我覺得太懶惰,太不用心,太沒有自尊。像這些自閉總會的學員,自己做了東西來賣,有用沒有我都會買下,因為覺得這樣大家才是平等。
其實想一想,真的很尊敬那些像這位老師這樣的社會義工們。是他們,讓我們的世界沒有那麼僵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02: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