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把讲故事进行到底(一) ——转自毛咪妈...
把讲故事进行到底(一) ——转自毛咪妈妈的博客
最近一段,每天晚上睡觉前的时间我都跟毛咪互换角色,我当孩子,她当妈妈来给我讲睡前故事。过去这段时间她都在床上胡思乱想睡不着,入睡的过程很长。我让她讲故事也是逼着她想点有意义的事情。往往跟我讲到最后一句话,她头一歪就响起了均匀的呼吸声,再也不需要我时不时地呵斥“赶紧睡觉!”了。
说实在话,毛咪讲故事的能力太差,如果不背下来,就需要人不断地提醒,经常会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我选了最常听的故事几个让她讲,比如小猫钓鱼、龟兔赛跑、狼来了等等。但通过几天的实践,我发现最常听的故事绝不意味着简单。尤其是狼来了的故事,在她讲的过程中我发现断掉的链条太多了,如果不帮她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动作反应一一分析清楚,她是不可能把故事讲明白的。
第一天
放羊娃的心理:觉得无聊,想开个玩笑(搞点恶作剧、找点乐子、作弄一下别人)
动作、语言:朝着山下大叫“狼来了”
村民们的心理:马上相信了,要去救人
反应、动作:放下手里的活,抄起各种工具往山上赶(有的……有的……,还有的……)
赶上山后放羊娃的心理:他们上当了,很可笑
反应:哈哈大笑
语言:太好玩(太有意思)啦!我是骗你们(跟你们开玩笑)的!你们上当啦!你们还真相信啊?!
村民们的感觉:很生气
回应:语重心长地教育放羊娃
语言:孩子,你不能说假话,否则,以后会没人相信你的。
孩子,你怎么能说这样的假话呢?这样,以后谁还会相信你呢?
孩子,你怎么能拿这样的事情开玩笑呢?这样,以后就没人相信你了。
孩子,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开玩笑的,否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第二天
放羊娃的心理:还是无聊,想看看村民们还会不会上当
语言:“狼来啦,狼来啦!”(语气的变化)
村民们的心理:半信半疑(有的不理会,有的犹豫,本来不想理会),但有人说“万一真的是狼来了呢”
反应:拿起工具向山上走去(动作的变化)
上山后放羊娃的心理:这些人又上当了,太可笑了
反应:笑得直不起腰(乐不可支、前仰后合)
语言:你们真笨!又上当啦!
你们怎么又相信了呢?!
我还是开玩笑的!
村民们的感觉:生气极了
反应:扭头(转身)就走(一言不发地下山了)
或者语言:大声呵斥(责骂)“你这个家伙!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你了!”
“你这孩子实在太不象话了!”
第三天
放羊娃看见狼真的来了,感觉:很害怕(害怕极了、吓坏了、吓得腿都软了、吓瘫了)
语言:“狼真的来啦,快来救我呀!”(强调语气)
村民们的心理:压根儿(一点也、根本就)不相信
反应:继续干自己的事情、不理会放羊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