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2010.01.23 三组家长培训...
2010.01.23 三组家长培训
代福梅 王延玲 王海霞
课题:1.肯定与否定
2.点数报总数
参加人员:8个老师,2个孩子,23个家长
培训过程:1.家长操作
2.老师讲解和操作
3.分组讨论及点评
详细过程:
课题1 肯定与否定
本课题我们用了三(1)A的SYX这个孩子来操作的,首先是SYX的妈妈根据自己对这个课题的理解和自己对孩子的认识来操作的。妈妈用的是卡片来操作的,她先问孩子:“这是什么?”“苹果。”“这是水果类的吗?”“不是”孩子回答错了,然后妈妈重复问句,依然答错了。妈妈改变问句“这是什么类的?”“蔬菜类的”,接着妈妈及时纠正,“不对,这是水果类的。”
我们的点评:
(1)SYX的妈妈给他发指令时,声音柔和,语句清晰,脸上充满了对孩子的爱,让人从心里感觉到孩子在妈妈心里的重要。
(2)当孩子再次答错时,妈妈能够将问句再简单化,由“这是水果类的吗”改成“这是什么类的”,并能及时纠正错误,给与正确答案,很好。
(3)SYX的妈妈对课题有大体的了解,但是每个步骤的铺垫太少,中间的跨度有点大,比如,开始时可以多问几张卡片的名称,然后再加深难度。可以从“这是什么?”开始,慢慢过渡到“这是什么吗?”,再到“这是什么类的”、“这是什么类的吗?”等等
(4)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不管孩子对或错,都要给与真诚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当孩子做错时,不要有嫌弃的语气,鼓励欣赏孩子会更促进孩子的积极性。
ZYZ的妈妈操作:开始用的教具是卡片。“黄瓜是水果类的吗?”“大白菜是蔬菜类吗?”“大白菜是水果类吗?”“西红柿是不是水果类?”孩子的反应都回答“是”,回答正确给与肯定,回答错误时家长及时纠正。接着拿了一个正方形,问“这是不是正方形?”“这是不是红色?”等
我们的点评:
(1)ZYZ的妈妈是一个很细心温柔得体的妈妈,她一上来那种儿童化的语言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这是很可贵的一点,让人听了很舒服。
(2)ZYZ的妈妈在发指令时能够强调突出重点词语,内容层次能够体现出来,一步一步的深入让孩子易于接受。
(3)同一课题ZYZ的妈妈在操作时做到了教具的泛化,很好。
(4)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教会孩子就进行了下一步的加深难度,还有不用的卡片等放到桌子上了,这样会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孩子对那些卡片或着其他教具感兴趣的话注意力就会被转移走的。
WZY的妈妈操作:开始用的教具也是卡片。“洋葱是不是水果类的?”“是”,家长纠正;这是什么颜色的?(胡萝卜),孩子没有反应,家长告诉他,这是红色的。接着家长换了教具,用的是属性块中的绿色圆形,问:“它是什么形?”“圆形”,“它是红色圆形吗?”孩子不明白。
我们的点评:
(1)这位妈妈操作时很稳,不紧不慢,不给孩子任何压力;也能做到教具的泛化。
(2)不足的是没有和孩子的目光交流,发指令时要看着孩子,这样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希望再接再厉,会做得更好。
(3)纠正一个错误,可能因为一时的紧张,家长把胡萝卜的颜色说成是红色的了,我们要时刻注意我们语言的准确性,以免误导孩子。
ZSL的妈妈操作:用的教具是卡片。拿着西红柿的卡片,问孩子:“这是什么东西?”“西红柿”“它是苹果吗?”孩子没有做出正确的回应,她告诉孩子:“这是西红柿不是苹果。”同样的句式用其他卡片重复了两次。接着又问“花菜是不是四季豆?”。
我们的点评:
(1)ZSL的妈妈也是一个很受小朋友喜欢的妈妈,能够及时表扬和欣赏孩子,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虽然孩子累了,但还是能够很好的回应她的提问。
(2)ZSL的妈妈能够很清楚的教孩子所要表达的句式:“这是***,不是***”。
(3)不足的是没有清楚交代课题及对孩子的要求。
CZT的妈妈操作:这个妈妈以游戏为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唱着歌发指令:“拍拍小手点点头”,然后问:“阿姨是不是在点头?”孩子回答“不是”,及时纠正:“是,阿姨是在点头。”后面用同样的方式做了几个回合。中间也穿插了爬毛毛虫的游戏,“毛毛虫爬到手里面!”,“是爬到手里面了吗?”
我们的点评:
(1)CZT的妈妈一上来就把已经累了的SYX状态一下子拉回来了,孩子很高兴的笑了,这一点做得很好,其实平时也是一样,不能一味的教孩子学习,也要适当穿插游戏及更换课题来调节的。
(2)CZT的妈妈发指令时能够抑扬顿挫,声色俱备,能够把自己降到和孩子一样的年龄去玩耍,真的是一个很出色的妈妈。
(3)不足的是问句的难易先后顺序有点不当,如果先问“阿姨是在***吗?”,然后再问“阿姨是不是在***?”会更好,孩子出错的几率就会减少。
家长操作完了之后,由王延玲老师先来讲解和演示“肯定与否定”这个课题。
第一步:告诉家长让孩子学习这个课题的目的是给孩子建立是非的概念;让孩子明白 什么情况下要用肯定,什么情况下要用否定;最终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第二步:如何教会孩子简单的肯定与否定“吃\不吃”“要\不要”
第三步:如何教会孩子“有\没有”
第四步:讲解“是\不是”的教学:这个课题包括上面的“有\没有”的步骤,大致包括:感知,理解,表达及泛化。
第五步:王老师给SYX操作
1教具用的是卡片 二选一“拿苹果。”问:“这是什么?”
2二选一“拿不是苹果的。”孩子反应之后,给与肯定并接着表达。
3是与不是的混合理解
4“这是×××?”的理解及表达
5“这是不是×××?”的理解及表达
6“这是×××还是×××?”的理解及表达
7“既不是……也不是……”的理解及表达
8泛化到生活中
课题2 点数报总数
本课题我们用了三(2)C的QXC这个孩子来操作的,首先是QXC的妈妈根据自己对这个课题的理解和自己对孩子的认识来操作的。用的教具是三种颜色的方块积木,问孩子一共有几块积木,孩子回应正确之后,妈妈接着问,有几块红色的积木\绿色的积木,孩子作对后,妈妈接着发指令,拿2块红色的积木,反应正确。
我们的点评:
(1)QXC的妈妈很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水平在哪里?问句自如适当,母子俩配合非常默契,像好朋友一样。
(2)对于妈妈的每个问题孩子,孩子都回答正确,对孩子的肯定和欣赏稍微少了一点,如果再多一些眼神与动作的肯定会更好。
(3)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拿2块红色的积木”属于按数取物范畴内的。
JJ的妈妈操作:先做任意起止数,再做轮数,孩子反应不对之后,再接着做任意起止数,之后发指令让孩子数有几块积木,有几块绿色的积木,几块红色的积木,拿2块黑色积木。
我们的点评:
(1)JJ的妈妈过渡的很好,从前提开始铺垫,一步一步深入。
(2)JJ的妈妈你的指令清晰有力度,但是可能因为JJ和QXC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很紧张,一直抓住孩子的手,不放松,造成其他的时候也辅助过多,要大胆放开孩子,不要给他太过束缚的感觉,平时对JJ也是,或者其他孩子也一样。
ZBH的妈妈操作:让孩子数数有几块积木,数完之后,又让孩子拿出一块红色积木和2块绿色积木。
我们的点评:
(1)开始交代任务是很好,很明了。“QXC——,现在我们要数积木”,“数一数有几块积木呀?”。
(2)ZBH的妈妈后来让孩子按数取物也是和点数报数分的不清,还有一下子难度太大,指令有点长了,如果以后学习这个课题的话,先从一步开始会容易一些。
WML妈妈操作:孩子太喜欢积木,自己一直在玩积木,不听指令,这个妈妈和孩子一起玩积木,最后让孩子拿积木去找朋友,孩子没做出反应。
(1)WML妈妈平时是一个很温柔的妈妈,从不大声呵斥孩子,基本都是商量的语气,这是优点。
(2)这时还在不在状态了,ML妈妈就顺势和他一起玩积木搭火车,一起开火车,挺好的,中间趁着孩子的注意力回来了赶紧提问有几块积木,就是时间稍长了一些。想办法在短时间内把孩子拉回来,让他跟着我们走就更好了。
(3)交朋友属于数量的一一对应,和操作的主题有点偏离。
XYH的妈妈操作:孩子还是在玩火车,家长引导孩子把积木摆成不同造型的火车,让孩子数数有几节车厢\几个房间。
我们的点评:
(1)XYH的妈妈很灵活,根据孩子的喜好变换形式,很快回转到主题上。
(2)儿童化的语言丰富,如果再有些力度会更好。
(3)有个细节是孩子数的太快造成手口不一致,不要等他全部数过再纠正,一旦发现不对就及时制止,重新发指令让他再慢点数一次。
家长操作完了之后,由王海霞老师讲解并演示“点数报总数”这个课题。
第一步:交代前提,要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具备开始和停止的概念,会唱数1-10,能够手口眼一致点数,并有一定的节奏。
第二步:规则的点数及报总数,从少到多,从实物到卡片的过渡。
第三步:不规则的点数及报总数,从少到多,从实物到卡片的过渡。
第四步:选择性的点数报总数,如数数有几块红色的,数数有几个三角形,或者有几个大的等等。
第五步:讲解如何泛化到生活中
第六步:王老师操作:
1让孩子唱数1-10,根据节奏拍手数数,测评孩子是否具备点数报数能力。
2拿出雪花片,让孩子点数
3点数雪花片并报出总数
4利用卡片进行点数报数,数数有几条鱼,几个蘑菇等(一排)
5利用卡片进行不规则点数报总数,数数有几个×××等
6利用雪花片和卡片做选择性的点数,即数出有几个×色的雪花片,有几个×××
7泛化到生活中
分组讨论
由于参加培训的人员较多,所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主要针对这两个课题进行讨论,谈谈在培训中的收获及疑问,以及操作家长及老师的优缺点。其实每个家长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ZYZ的妈妈在操作时那种儿童化的语言很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让孩子感觉轻松,没有压力;CZT的妈妈本身是个优秀的幼教老师,她给孩子营造一个愉快的氛围,将课题插到游戏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XYH的妈妈,很会引导孩子变换方式去学习,而且她的儿童化语言很丰富,不会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另外家长们在操作中也有不当的地方,比如指令的准确性不够,掌握不好难易程度,对课题的范畴不够明确,找不到孩子的切入点,容易跟着孩子的想法走而偏离课题等。
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和孩子建立好的关系,掌握好课题的难易程度,掌握好控制孩子的技巧及节奏的快慢等等都非常的重要。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家长们能够有更多的收获,你们的积极参与让我们很感动,也感谢每个家长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支持,盼望日后能和我们一起继续努力,积极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愿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生命中最好的老师,愿每个宝贝每天都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