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璞儿爸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璞妈、璞爸和小璞

[复制链接]
321#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00:44:34 | 只看该作者

re:有朋自远方来今天晚上小璞全家(爸爸妈...

有朋自远方来
今天晚上小璞全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小璞)和QQ的爸爸、妈妈和爷爷一起聚餐,小璞席间表现的很不错。
第一个闪光点:和爷爷一起唱歌
QQ爷爷对小璞非常慈爱,小璞也很喜欢爷爷。小璞唱歌的时候,爷爷给他伴唱,小璞睁大眼睛,注视着爷爷,一起唱。对人的关注和柔和自然的目光让人十分欣喜。
第二个闪光点:整个吃饭的过程大约一个半小时,小璞几乎没有什么情绪问题,大体上谁说话,他都会关注一眼。面部表情也大都是开朗、柔和的。
第三个闪光点:席间说到要带QQ小朋友来以琳做一次测试,大人们教小璞说邀请QQ来青岛玩的话。小璞照说之后,QQ妈妈知道小璞非常喜欢如家,开玩笑说:“阿姨带小璞去如家睡吧。”小璞立刻说:“阿姨别带我去,阿姨带QQ去,妈妈带我去。”似乎对人际关系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小璞对妈妈说:“妈妈带我去住如家酒店吧。我睡床上,妈妈睡地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妈妈愤然说:“凭什么呀?我才不住地上呢。我不去了!”小璞见状只好无奈地让步:“那妈妈也睡床上吧。”
第四个闪光点:学会了“紧张”
去饭店的时候,门口有两只大狗,让小璞印象深刻。璞妈渲染了一下狗的厉害,小璞说:“我好害怕啊。”小手抓着爷爷和妈妈,越来越紧。妈妈告诉小璞:“这种感觉就是“我很紧张”。”出饭店的时候,妈妈又提醒小璞:“门口的两个大狗还在不在啊?”提醒后小璞立刻变得有些紧张了,妈妈趁机又引导了一下:“这就是紧张。”然后给他减压,说:“你不用害怕,爸爸妈妈会保护你的。”出了门,璞妈又说:“看,大狗都不在了,不用害怕。”
近来,小璞能慢慢接受和理解一些表达情绪和感觉、感受(特别是心理感受)的词汇,在大人的引导下能够学习,并且能够比较准确地运用。最近常用的有:羡慕、眼红、尴尬、难为情、不好意思、羞羞、后悔,还有今天的紧张。期待着他对复杂情绪的理解能够逐步深入,逐步泛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发表于 2009-5-18 11:12:35 | 只看该作者

re:璞爸璞妈真是会教。 那些心理感受的词...

璞爸璞妈真是会教。
那些心理感受的词汇如果不结合场景是很难教的,所以在生活中把握住机会来教他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的孩子需要一个真正的感受才容易理解那些比较抽象的词汇。当他有了一定的感受后,要让他在一定的场景下去观察别人此时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同时也经常可以很有乐趣地在讲故事或做其他训练的时候提问:他收到礼物会怎么样啊?路旁有个垃圾桶,里面有很多垃圾,我必须经过那里会怎么样啊?很晚了,爸爸还没有回来,也打不通电话,我会怎么样啊等等,来丰富他的感受。
小璞的情况非常好,又有你们这么上心的父母,还有爷爷奶奶,我相信他会有很好的前程的。尽量去丰富他的词汇,丰富他的感受,并且你们带头用语言来描述场景,描述内心的感受。比如快要开饭的时候,你们很生动地说:哎呀,我饿坏了,我饿得肚子咕咕叫了。另一个人说这叫饥肠辘辘。每天坚持这样的训练孩子的口语会越来越丰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2:56:22 | 只看该作者

re:方老师的关注和表扬绝对是超级强化物啊。璞...

方老师的关注和表扬绝对是超级强化物啊。璞妈一看到帖子,第一时间就通知璞爸快看,两人都感觉得到方老师这样评价,是既兴奋,因为得到了肯定,又惴惴,因为还差的很远。

方老师说到的“当他有了一定的感受后,要让他在一定的场景下去观察别人此时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更让璞爸璞妈学了重要的一招。以往璞爸璞妈在教小璞自己的感受或故事书中人物的感受时,意识还较强;但让他对于生活中别人感受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尽快努力学习实践了,再向方老师汇报。

对方老师说的结合具体场景来教深以为然,坚持说,孩子通过耳渎目染,肯定会受到影响。来个笑谈。小璞现在上厕所拉巴巴时,就会扇着小手说:“好臭啊!”呵呵,乐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发表于 2009-5-18 13:21:16 | 只看该作者

re:上个周末去青岛,感觉小璞的思维好像有点儿...

上个周末去青岛,感觉小璞的思维好像有点儿变复杂了些,虽然总体来说依然很单纯。

现在参照上了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对语言方面的,屡试不爽。只要我们一说要干嘛,他就赶紧凑过来,也要一起干。
去超市时,奶奶说要走小路,他本来在大路上的,马上说:“我也要走小路”,又赶紧小跑几步先上了小路;
我说要看故事书,他也赶紧凑过来看;
周末感统加课,上完课,璞妈提醒说:“LZT小朋友在帮老师收拾器材呢。”小璞一听,马上冲过去,“我也要帮老师收拾”。过一会儿,又扭过头,“我在五一劳动节劳动呢。”呵呵,估计劳动是记住了,但是五一劳动节只是一天却没搞清楚。璞妈又教育了一番:“不能只在五一劳动节劳动,每天都要帮爷爷奶奶、帮老师、帮阿姨劳动才行。擦桌子、扫地、送盘子、收拾器材都是劳动。”
走在路上,璞妈走、跑、蹦、跳,小璞只要看到,马上也能照做不误。
周末在小区里玩儿,碰到了LKF正在拿着沙滩玩具在铲土,也赶紧凑上去也要铲土,而且还人家换地儿,他也跟着换地儿,反正是凑一堆儿。虽然互动还基本没有,但是往上凑的意识却很明显。
希望是下一步的良好开端,但怎么引导,却是对大人的考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发表于 2009-5-20 22:21:00 | 只看该作者

re:小璞在哪个组呀?感谢你们的帖子,让我们更...

小璞在哪个组呀?感谢你们的帖子,让我们更关注好好。这周在以琳家长培训,想见见你家的宝贝。很羡慕小璞的进步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2:29:46 | 只看该作者

re:正好妈,发短消息给你了,热烈欢迎观摩哦。...

正好妈,发短消息给你了,热烈欢迎观摩哦。
好好也很棒,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3:03:39 | 只看该作者

re:声明一下,刚才的是璞妈,现在的才是璞爸,...

声明一下,刚才的是璞妈,现在的才是璞爸,呵呵
你短信直接回给璞妈也可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发表于 2009-5-20 23:53:40 | 只看该作者

re:我想见见大名鼎鼎的小噗,他在哪上课呢?

我想见见大名鼎鼎的小噗,他在哪上课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发表于 2009-5-21 00:12:49 | 只看该作者

re:个性美女老虎娘也光临了,荣幸荣幸。小...

个性美女老虎娘也光临了,荣幸荣幸。
小璞的组别发小窗了,请查收。
观摩完后,如果方便,欢迎老虎娘和阿好妈赐教哦,璞爸璞妈都很想知道小璞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呢。
只是坛子里摘的都是小璞的闪光点,见到真人后,估计会发现大量“潜伏”的问题哦,先打个预防针,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发表于 2009-5-21 00:19:53 | 只看该作者

re:小璞妈太客气了,你们对孩子的用心和耐心,...

小璞妈太客气了,你们对孩子的用心和耐心,是我要向你们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发表于 2009-5-21 01:04:27 | 只看该作者

re:“看图说话”五一专程去书店,给小...

“看图说话”

五一专程去书店,给小璞买了好几本看图说话,感觉对他还是挺合适的,有图画提示,略有情节,故事可长可短,看具体情况随意发挥即可。
小璞也很喜欢,有的故事,给小璞讲了一两遍后,他自己也可以看着图讲了。上周末他自己讲的(听过两遍),
“有一天,长颈鹿到汽车店里买了一辆新的小红车,可是呢,汽车太小了,他坐不进去。他挖了一个天窗,做到座上,(开车)离开了。”
有点摸样了,周末去的时候准备给他重点强化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11:33:52 | 只看该作者

re:摘自我爱太阳家,非常棒的RDI游戏,准备...

摘自我爱太阳家,非常棒的RDI游戏,准备好好学习学习。

学习帖:生活中RDI的游戏与训练实例--众多家长们的智慧(来自我爱飞扬)

   近期工作不忙,又上以琳网取经,有感于冯先生将精华贴子重新整理归类,给我的再次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实惠.花了两个中午重读了关于RDI教育训练的贴子,也一如往常的将贴子的实例部分作了简单的整理及打印,便于自己的学习,RDI的书略略看过,说实话,可能自己太笨了,太多理论性的东西让我看得头晕,无法继续.由许多家长实践操作的例子中,才让我真正的认识到RDI的皮毛,忽然想到,是不是也有和我一样的笨女人,笨妈妈,只有看这些实例才会沉得下心来学习呢?呵呵,所以将简单整理的实例部分贴了出来,再次申明,这个贴子里所有的实例,都是冯先生、飞飞家、小然妈妈、月儿明他们的辛苦成果哦!代表我们这些笨女人们,感谢他们这些开路者吧!让我们通过这些实例,尽早从游击队升格为RDI的正规军吧!共勉!


生活中RDI的游戏与训练实例
1.   假想游戏:我与小然面对面地坐着,先用一件大人的衣服当做是炉子,把‘炉子’架在床的中央,我把一双手套举起来,目光注视小然;‘这是什么啊?’小然笑着答:‘这是红薯,是个红色的红薯’这时他的眼睛是看着红薯的,我又问‘你说什么啊,我看不到你说话啊’小然笑得更欢了,同时目光转向了我:‘这是个红色的红薯’我也笑了‘那好吧,我们要把这个红薯放到炉子里烤’然后我把‘红薯’放进了‘炉子’,然后又拿起第二样物品,一张绸布,把它卷起来,再次举过头顶:‘这个是什么呀?’小然笑着看了一下,又看着我说‘是黄色的红薯!’接着‘我们把黄色的红薯放到炉子里去烤’....以这样的步骤放了7、8样东西到‘炉子’里去,每一次都要求小然在说话的时候和我有目光对视,我发现因为他太喜欢这个游戏了,他自然而然地就看我了
然后,我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入了吹火这个步骤,当红薯全部放入以后,我们点火,开始烤,然后两个人一起吹,我说‘我们要一起吹,这样风大一些,火会燃得更好!’小然很积极的配合,然后两个人面对面开始吹,吹一下,又抬起头来,当我抬头看他的时候,我发现小然满脸兴奋、满脸快活地正看着我呢,那一刻,他的眼神专注、目光发亮,注意力完全按照我的设想在走,目光从妈妈的脸上移到炉子上,同时鼓起了腮帮子,很努力地吹着,吹一下又抬起头来,目光又移到了妈妈脸上,好象是在观察妈妈,然后又快乐地开始吹...
这是前所未有的目光对视,时间可以延长到10-15秒钟!
第三个环节,再进行RDI书上所说的烤红薯的步骤,将‘红薯’在两个人之间传递,小然快活得哈哈大笑,但这个环节我感到可能是我做的速度太快的原因,他还有点跟不上,目光的转移不够理想,常常是看着飞过来的‘红薯’忙得不知所措,笑得不知该看哪里了!可能速度还要放慢一些。还可以做假装面前放了饭菜等食品,假装吃,让孩子也跟上做。
2.      放学路上,从机构回家的路途步行约五分钟路程,从下楼梯开始,我就用夸张的语气开始大叫“我们冲啊!”然后用很快的速度跑下楼,到最后两个阶梯时双脚并拢跳下去,小然这时候常常会兴奋的跟上来,并和我一起大叫,这个过程出现了兴奋的凝视,眼神对视,但他常常不能跟随妈妈在正确的位置跳下,(因为每天跳的位置可能都会有变化),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会回到楼梯上重跑一次,直到他会主动跟上并在正确的位置跳下。
在路上,1)突然启动快速向前跑,小然常常会很快跟上来,当他冲到前面去的时候我却会突然停下,几次以后,小然非常注意妈妈的动向,我停下来时,小然会兴奋地看着妈妈,我做出要跑的动作,他紧张地拉住妈妈的衣角,“犯规了!你”和他保持约半米的距离,特别是当他走神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再次突然跑远…
2)变化:慢速走,边走边数数,常常用在小然极度兴奋往前冲时,忘记了参照妈妈的表情和动作,这时候却突然慢下来,用很慢的速度跨步走;在中间加入动作,举手跑、背手跑、青蛙跳、伴随兴奋的表情声音。
就是做这些乱其八糟的游戏,五分钟的路程常常走出15-20分钟来…
3.      描述性语言
在接受RDI以前,我常常在生活中发指令问小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现在必须要改变了,做得还很欠缺很欠缺,却已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在超市里看见卖米的,我夸张地大叫:“哇!好多米啊!这米真白啊!我喜欢这种的,我要买这种的”同时观察小然的反应,小然这时候往往开心地看着白米,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在路边,他开心地看着我说:“哇!好绿的叶子啊!这么多绿的叶子!”
4.      小然很馋,吃东西的时候专心致志,那天晚上吃苹果的时候,爸爸发动了多次袭击,当时并没有想到RDI,事后想想完全就是一个RDI游戏!
当小然正在吃苹果时,悄悄接近他,当他不注意时,突然抢去他手中的苹果,咬去一大口!常常是防不胜防,小然急死了,另一方面又觉得刺激,结果是边着急边笑。
没过几次,小然的警惕性高了,接近他很难了,狡猾的爸爸竟然对小然说:“小然,到爸爸这儿来,让爸爸看看你的头发!”小然高高兴兴地去了,结果可想而知,又被咬了一大口苹果!,不到一分钟,爸爸又叫:“小然,你来啊,看看爸爸这儿有什么?”眼睛却盯着小然手上的苹果,小然又上当了!….到了第N次的时候,小然不放心地看了看手中的苹果,又看了看爸爸,犹豫了,最后,听话的小然把苹果放在了离爸爸很远的桌上,走到了爸爸旁边!哈哈,终于明白爸爸的阴险用意了!
5.      有两个活动都可以随时随地做的,孩子要我拿小汽车,我随手拿一个小鱼玩具给她“给你一个小汽车”再伴以夸张兴奋的表情,孩子也会纠正我,但这出乎意料的回应一定能吸引她的眼神。
另外,这阶段可以多跟孩子“胡闹”,把自己作为父母大人的身份抛开,成为她的玩伴--不是安安静静玩玩具的玩伴,而是一起摸爬滚打的玩伴,身体接触式的玩乐似乎更有感染力呢。
丫丫趴在懒骨头上,我突然跳过去“骑”在她向上,“骑着毛驴出赶集喽”,两个人滚到一起,笑死了。
睡前时间,故意把丫的小肚皮上当枕头,在上面蹭来蹭去,她很开心呢,还不许我离开。
走在路上,故意跑到她前面去(她总想在前面)。
这种开心的时候,孩子都是非常专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呢。
我觉得这种“胡闹”对孩子的情绪很有好处,而且没有太多的语言,对孩子的注意力和参照方面都有好处的。
6.分享生活:
挤牙膏/倒水:有几次早上飞飞抢着帮我挤牙膏,我便抓住这个机会,我拿着牙刷,让他挤给我弄,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需要“协调”的“共同活动”,当然我还故意不很配合,如把牙刷那远一点,如此创造更多需要协调的机会,然后还让飞飞帮我倒水给我漱口,不止是倒水,还喂到我口中
扫地:扫地其实不是我实际做过的活动,但是可以想象也可以用于训练协调能力,例如让飞飞拿垃圾铲、我拿扫把,两人配合着把垃圾扫起来。
洗衣服: 带孩子洗衣服, 把洗衣桶放在大人旁边, 孩子站在洗衣机前面, 如果孩子不够高的话, 就让他踩在凳子上. 大人把脏衣服一件一件(或一小堆一小堆)拿给小孩, 小孩再把衣服丢进洗衣机. 大人一边递衣服, 嘴巴一边说, ‘洗衣机, 洗衣机, 洗衣服’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把正要把衣服拿给小孩的时候, 抓住衣服不放手(或是把衣服拿很高), 有的孩子在这时候会用力拉衣服, 这时候你就可以把衣服给他, 让他把衣服放进去. 如果你的孩子抬起头来看着你, 你就要给他一个很大的微笑, 再把衣服给他, 当孩子抬起头来看着你的次数愈来越多时, 这时候表示, 你已经可以加入一些第一阶段的活动了.
擦桌子: 拿一条大的抹布, 可以让大人和孩子一起把手放在上面, 刚开始可以抓着孩子的手, 轻轻的擦桌子, 一边擦一边说’擦桌子, 擦桌子, 停下来’ 擦两下就停下来, 再擦两下再停下来,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擦桌子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 完全停下来不动, 不再继续擦, 让孩子在修补刚刚终止的动作, 所以大人再继续帮他擦. 熟悉了了以后, 不要抓着他的手, 让他把手放在抹布的另一边, 两个人一起做.
打蛋: 把蛋打在容器中, 握着孩子的手拿筷子或打蛋器打蛋. 一边搅拌一边说’打蛋, 打蛋, 停’ 打两下就停下来, 再打两下再停下来, 这样重复好几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打蛋的频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 完全停下来不动, 不再继续搅拌, 让孩子在修补刚刚终止的动作.
7.      限制性参照
飞飞很喜欢喝益力多,前天晚上吃饭不到一半的时候,就说要喝益力多,我们当然不让喝,但是相对于从前过敏式地立马声明反对“不行!”,然后噼里啪啦解释一大轮什么“要吃完饭才能喝!”“喝完就吃不下饭了!”之类的话而言,我们现在更注重非语言参照的运用,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飞飞说完要喝益力多后就跑进厨房准备到冰箱去拿了,在他刚踏入厨房的一刻,我“呃!”了一声,飞飞退回半步回头看着我,再看到我没有继续表示反对后才进去哪里益力多。
接下来的参照更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一直通过眼神,声音来限制他喝益力多,他拿着管子,想插又不敢插,在那里拨弄来拨弄去,时不时看我的反应,最后打擦边球——悄悄插穿了一点点,在那里舔管子,可爱极了!整个限制参照的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最后还是提前让他喝了。整个过程生动、有趣!
8.      规律---打破---重组:星期一放学时,一下校车,儿子不知怎么的说下次要我拿着一个他的玩具来接他.那个玩具是芝麻街的一个人物,叫"厄尼".我说好吧.
星期二为了不忘记,特地把厄尼放在门口,还想了一些怎么能抓住这个机会做一点训练.说实话,要是过去没读过RDI,我也就是直接拿给他了事了,但现在就发现这也是个很好的机会.
等他下车后,我去门口接他,但一只手把厄尼藏在身后.我知道他是不会忘记这件事的,果然,他马上问我,厄尼在哪里?我把另一只手伸出来,给他看厄尼,他自然很高兴.
这是第一天,不想玩太多的花招,主要是让他知道老爸言而有信.
星期三,我就不是把手藏在身后,而是把厄尼藏在T桖背后,在衣服里面夹着,空着两手.一见儿子来了,我把双手高高举起,目的是让他看明白手里没东西,因为昨天他是看见我一只手藏着厄尼的,现在他看见我两只手都空着,肯定会以为我忘了厄尼.果然,他一看就急了,马上要我上楼去取.这时候我提醒他看看我身上有没有,他转了一圈就找到了.
明天的打算是,还是把厄尼夹在身后,但不故意抬起双手,象平时一样走出去,让他自己来搜我的身.
9.      打破常规的玩笑,无厘头的玩笑:很久以前和帆帆玩过一个词语接龙的游戏,其实也不是游戏,无意是那么玩的,他挺开心。
那段时间他老顶嘴,你问他“你不听话是不是?”他就答“听话个屁(或听话个呼接圈)”,你要说“我要打你”,他就说“打个屁(或打个呼拉圈)。”表情鬼鬼的。
于是我就说“屁个冰箱(或呼拉圈个冰箱)”,他又接上来“冰箱个微波炉”
我又说“微波炉个洗衣机”他又说“洗衣机个电话”―――――
一直持续很多,两人都在笑,
这种搞笑的说法经常使用,在不同场合都玩,有时说不在现场的东西,有时说现场的东西,持续了有几个月。后来不玩了,可能觉得没意思。


最近总是下雨,有一次姑婆出门没打伞,我说“哎哟,下雨了,等下姑婆淋成落汤鸡了。”一会儿姑婆回来后他说对姑婆说“姑婆婆淋成煲汤鸡了。”大概经常听我们说煲鸡汤,还没弄明白什么意思吧。后来再次下雨时他用到这个词还是说煲汤鸡。
那天他洗完澡出来,我借机向他解释,头上身上全都是水,被淋成这样,就叫“淋成落汤鸡了!”
他还是一脸鬼笑看着我说“我淋成煲汤鸡了!”,然后哈哈一笑,又说“我淋成高汤鸡了!”(还用手比着高高的样子)。我一边笑一边说“怎么又成了高汤鸡了?”,他又笑笑地把手比到脚下低低的地方“我淋成矮汤鸡了!”,
我只好跟他玩上了“那我淋成长烫鸡了!”(我两手伸开比出很长很长)
他对“那我淋成了短汤鸡了!”(两手合拢隔一点点)
我说“那我淋成大汤鸡了!”,他对“那我淋成了小汤鸡了!”
我说“那我淋成了方汤鸡了!”他对“那我淋成了圆汤鸡了!”马上又补了一句“那我淋成了三角汤鸡了!”
我说“那我淋成了冰箱汤鸡了!”他对“那我淋成微波炉汤鸡了!”
我说“那我淋成了枕头汤鸡了!”他对“那我淋成了床汤鸡了!”
――――
持续了十几个回合,我说“那我淋成了苹果汤鸡了!”,他对“那我淋成了全部汤鸡了!”
整个过程,我们都在停顿,对视,笑笑地,双手配合语言在比划,还高兴地跳。最后大笑。
有些词我都不知道怎样向孩子解释。
搞笑1:拿起一包卫生巾
       “这是什么?”正不知道怎么回答,他说“哦,尿裤!”我奇怪他怎么知道。
搞笑2: 闪电(当时我们正在吃饭,帆帆的方向对着窗外)
       “是谁在照相?”
        大家都笑,我说“是老天爷在照相。”
        后来看到闪电“哦,闪电啦!”
        我问他“是谁在闪电?”
        “我也不知道,是他自已在闪电”(可能他不记得我说的老天爷是个什么东西吧。)
搞笑3:雾
       “哇,冒烟了!”
       “那不是冒烟,是雾!”
       “妈妈你说错了,是冒烟了!”
10.      学会肢体语言的沟通:昨天在机构见到一孩子,RDA可能处于第一阶段。当时他妈妈正在跟老师沟通,孩子站在玻璃门里,我站在玻璃门外,他把手贴在玻璃上,我心一动,也把自己的手贴在他的手形上(隔着玻璃),孩子本来看都没看一眼,完全没关注,这下,他似乎有点奇怪,但仍没看我,只是自己把手移开,两只手指来戳在门上,我也同样,对应用手指戳在他的位置上,他看了我一眼,又把手移走了,换了个方式,我也跟着换,这样好几个回合,没有用任何语言,但成功引起了他的主动注意。应该算一个RDI小活动吧。
11.      两个小活动
1、帆帆要吃葡萄,放一颗在小盒子内,让他躲到门外,我把小盒子藏在懒人沙发下,他进来后只能从我的脸上找到答案,错了就没得吃,要重来。
2、帆帆站在台阶上,下面放了一排四个懒人沙发,我用表情示意他跳到哪个“石头”上,不能掉进河里,如此反复。几次后,他故意跳错,专门不跳我指示的“石头”,狡滑地笑,我去他身边做些胡闹搞笑的动作,玩得很开心。
3、懒人沙发有不同的图案,苹果,字母,桔子,树叶。他听完我的口令后依次坐一下。“苹果,桔子,字母”,“桔子,字母,苹果,树叶”。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判断力。
12.      我又想到一个活动:唱歌
1,一开始是一人唱一句
2,加入大小声的变化
3,加入快慢的变化
4,变成一人唱一个字(在结尾节奏变慢的时候)
这也算变化的一个活动么?我总想找些随时能进行的事。如果孩子有颂唱的基础,这个应该不难。
13.      发现“蹬自行车”是个很好的RDI游戏(不是指骑自行车,而是两个人脚心相抵的蹬),可以加入以下变化:
1、协调相对位置:故意采取不合适的位置,比如离得稍远,脚虽够得着但使不上力,或者歪着,两双脚不能正对着,等待孩子来协调
2、教练发出指令:预备--起,两个同时用力,注意孩子是否跟你同步启动。
3、活动过程中:注意自己的力量,去感受孩子参与这项活动的程度,是否能适时地收腿和蹬脚,大人的腿部力量变轻些才能感受到孩子的状况。
4、加入节奏的变化:过段时间后悄悄变慢或变快,看孩子有没有及时调整节奏,这时大人开始要控制节奏,再退到50%的参与程度。如果孩子不能及时跟上,可以用语言提示“快一点,慢一点”
5、加入形式的变化:从两人来回蹬变成往两边分。
6、结束:大人假装累坏了,抬不起腿,提出结束,休息一下换下一个活动。如果孩子能同情你,主动提出你累了就休息,那就太完美了
14.      经验分享的理解:
有一天,我和丫丫起床了,爸爸还没起,我叫过丫丫,“你看,爸爸怎么还不起床啊”
她的注意力马上跟我一致了,笑着跟我说“爸爸老是不起床”--分享情绪
“我们一起笑爸爸吧”--我提出“意图采取的行动”
“好的,我们一起来笑爸爸”--丫丫响应
于是我们并排站好,我伸到手指向爸爸,一边有节奏的说“爸爸,爸爸,不起床,是只呼噜猪!”
第二遍,我们一起说--一起说的过程中,丫丫有参照我的节奏,也指着爸爸。
然后我们对视而笑,又是情绪分享

第二次,又发生这样的事,丫丫主动邀请我“妈妈,爸爸不起床,我们一起笑他吧!”

第三次,我故意没有象前两次那样有节奏地说,她还纠正我“不是这样说,要象儿歌那样”--呵呵,她自己总结出来,有节奏的说话象说儿歌那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发表于 2009-5-21 14:11:46 | 只看该作者

re:社会参照的进步真好。元元需要磨破嘴...

   社会参照的进步真好。元元需要磨破嘴皮才能跟着我们走。或者根本就不跟我们走一条道。
   小璞的理解力这么好,不妨给他看一些复杂的读物。例如《如果你给老鼠吃饼干》等。
   另外特别推荐一下元元最近的最爱,《逃家小兔》,超级棒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发表于 2009-5-21 19:32:19 | 只看该作者

re:乐土推荐的,肯定是佳作,一会儿就上当当上...

乐土推荐的,肯定是佳作,一会儿就上当当上去搜《逃家小兔》。上次在你们家地里看到这本书,我还误以为是上次孩子们一起看的米菲小兔的动画片呢。呵呵。

元元也在快快地进步呢,乐土就拭目以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发表于 2009-5-22 00:20:40 | 只看该作者

re:璞爸也是夜游神,明天能到以琳不?后天...

  璞爸也是夜游神,明天能到以琳不?后天去看平平的游戏演示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08:03:17 | 只看该作者

re:平爸,我已经到青岛了。上午要去拜客,目前...

平爸,我已经到青岛了。上午要去拜客,目前还不知道下午有多少事情。

平平的游戏演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强烈期待啊--你发小窗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7#
发表于 2009-5-22 22:25:11 | 只看该作者

re:有惦记了晚上匆匆赶到青岛。在楼梯...

有惦记了

晚上匆匆赶到青岛。在楼梯上,就听到小璞的声音。
上得楼来,小璞已在门口迎接。见到璞妈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带公共汽车来了。”(前两天看到HZK的玩具公共汽车,便想起了他的车,每天打电话提醒璞妈,把车带到青岛来。这个车迷)
看璞妈没反应。
小璞又问:“我的公共汽车在哪儿?”
璞妈:“在最大的包里。”
小璞迅速定位到最大的包上,去拉拉链。
璞妈:“在最外面的袋子里。”
再一次准确定位后,找到了他的最爱。
开始会惦记了,不那么没心没肺了。

最香的面条
按照方老师的教导,璞妈以来,璞爸就说奶奶已经教会小璞说肚子饿得咕咕叫了。
璞妈当即放下手里的面条碗,测试一下。
璞妈:“小璞,妈妈的肚子好饿啊,妈妈的肚子饿得   ”
璞妈正等着小璞往下接词呢,谁知小璞看了璞妈一眼,迅速拿起了筷子,挑起了面条,说:“我喂妈妈吃面条。”
惊喜啊,一边吃着,一边忙不迭地告诉小璞,这是妈妈吃过的最香的面条,因为是小璞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22:53:48 | 只看该作者

re:关注谈话从前一段开始,小璞开始关...

关注谈话

从前一段开始,小璞开始关注别人的谈话了。今天亦然。
看着小璞在玩儿刚带的绿色公共汽车,璞妈和爷爷奶奶说起来家里还有一辆黄色公共汽车,小璞立刻扭过头来,问璞妈:“黄色的公共汽车在哪儿?”
璞爸璞妈又测试了几次。包括互相说,我们去楼下散步吧;我们去吃点儿好吃的。
小璞都会立刻冲过来,爸爸妈妈别去散步,我们一起玩儿游戏;或者我也要吃好吃的。
对环境的关注明显提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发表于 2009-5-24 15:20:12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两天和小璞玩了热鸡蛋的游戏,因为课堂上...

这两天和小璞玩了热鸡蛋的游戏,因为课堂上玩过,小璞迅速就进入了状态。玩儿的非常投入。
包括热鸡蛋、热南瓜、热玉米、热面包、热蛋糕,统统被玩了个遍。
小璞还挺有策略的,一会儿扔给璞爸,一会儿扔给璞妈。咯咯地笑着,一会儿还要再放到微波炉里热一下。
中午璞爸睡着了,就剩下了璞妈和小璞。我们就在游戏中略加了些变化。
我说:“我要烫你的脖子。”一边说一边把润肤液瓶子贴到小璞的脖子上;
小璞笑着扑过来,说:“我要烫你的脸颊。”
我说:“我要烫你的耳朵”
小璞说:“我要烫你的头发。”
等等等等,把娘俩的全身都烫了个遍。
小璞玩儿这个游戏的时候,说话那个甜,每次问:“我们玩儿热南瓜好不好?”奶声奶气的,甚是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5:36:13 | 只看该作者

re:宝贝袋早上有会儿时间,玩儿别的时...

宝贝袋

早上有会儿时间,玩儿别的时间都紧张,就玩了会儿宝贝袋儿。小璞还特开心。
把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装进去,让他摸是什么。
发现这是个练触觉,辨别形状、材料、厚薄、软硬、大小的好办法。
摸不出来的时候,就可以问他:“是什么形状啊?”
“是软的是硬的?”
“是什么材料啊?纸的、布的、塑料的还是铁的?”
“是厚的,还是薄的?”
“是大的,还是小的。”
有一次,小璞摸着一个说是圆柱形、塑料的东西,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个胶棒,也很开心。这些普通的东西蒙上一层布后,就变得有些神秘了。
还有一次,小璞摸着一个说是棒棒糖,前面是个球,后面还有长长的把儿,拿出来一看,是爷爷放进去的一头蒜,还带着把儿,乐开了花。
另外一次,小璞摸着一个,是塑料包装、长方形的,一口咬定是米花糖,拿出来一看是一包餐巾纸,趁机又让他比了比米花糖硬,餐巾纸软。
摸了一会儿后,水平大增,连药瓶、护肤霜瓶子、硬币、梳子、彩笔、毛绒玩具这些都能轻松搞定了。
目前的水平是,摸到什么基本能确认,但是指定物品让他拿出来,还不行,还没掌握摸一个不对时,再换一个的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4 20: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