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适彼...
下面引用由[U]适彼乐土[/U]发表的内容:
其实无所谓超水平发挥,只是父母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呵呵。
孩子在安全感足够的情况下,他的表现都是正常的,真实的。
元元妈妈,你说的对,小璞的表现确实是真实的,只是不全面。由于时间的关系,小璞在那儿仅展示了好的一面,至于那些让我们真正发愁的问题(比如说注意力、情绪问题,与孩子的互动等),还没太有机会暴露,所以看起来才超好。
可是我们心里都有杆秤,到底他是什么样的,他的问题在哪儿。所以高兴完了,还得继续埋头耕耘。
不过,小璞上周这几天在与大人的交流互动上确实有明显进步。那个眼神的流动、表情的神采飞扬、包括那份调皮,让璞妈璞爸回到北京后还在不断咀嚼回味,记录一二:
1、逗你玩儿。看完了《大卫不可以》(感谢元元妈妈,那次聚会回来后璞妈就在当当上订了大卫丛书,小璞超喜欢),小璞对里面不让大卫做的事有了相当大的兴趣。吃饭的时候,会故意看着璞妈说:“我要玩食物。”(源自书中的大卫妈妈跟大卫说不可以玩食物)或者故意把手放在鼻子下面,对璞妈说:“我要挖鼻孔”。总之,就是大卫不可以做的,就是他现在故意要做给你看的,说的时候眼里满是调皮,摆明了就是逗你玩儿。对《大卫惹麻烦》里大卫的调皮捣蛋行为,他也颇感兴趣,讲完一遍后,璞妈让他说说大卫怎么惹麻烦了,小璞一口气说了五六项,能看得出来,调皮捣蛋对他的吸引力,呵呵。
2、期待表扬与认可。上周末感统加课,赶上王老师代课,真的相当有水平,一下就摸到了小璞的顺毛驴之脉。在小璞滑滑板时,总是鼓励他说:“你肯定能来个漂亮的。”而且每次小璞滑下去且成功把两个球放到两边的盆子里时,王老师都会马上表扬,“你真是太棒了。漂亮!”滑了几次之后,小璞每次滑下后,都会扭着头看着王老师,得意洋洋,满眼期待,等着听到王老师的表扬后才会满足地离开。
3、互动变得越来越简单。璞爸一边在电脑上工作,一边又想和小璞玩,就用最简单的鬼脸、怪声来逗小璞,也能让小璞紧张兴奋的回应,和开心的笑。总之,和小璞的互动好像越来越容易了,不用再每次搬着RDI的书去现找。
4、假想游戏能力继续增强。璞妈给小璞讲了一个小动物坐跷跷板的故事,小璞说“我也要玩。”璞妈说:“那我们下次去公园里坐吧。”小璞却说:“我要把跷跷板从公园搬回来。”说着,便把一个枕头假装成了跷跷板,抱了起来,扭脸又看到了雪人,说:“雪人在这儿,雪人帮爸爸搬跷跷板。”便一手抱着枕头,一手托着枕头对面的雪人,还假装很重的样子搬了过来,笑煞人。最近玩儿“无中生有”的假想游戏水平见长,随手摸一下,就会来一句:“把饼干递给爸爸。”还煞有介事地把手伸过来。这一点也得到了陈医生大力赞扬,说这种假想游戏能力很难得,尤其是“无中生有”上,正常小朋友在3岁多可能也需要借助类似形似的东西来假象,4岁以上才能达到无中生有的游戏能力。下次找机会观察看看正常小朋友到底什么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