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佑佑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点点学,一点点进步

[复制链接]
421#
发表于 2011-9-16 22:33:37 | 只看该作者

re:不带这么吓唬人的哦[EM13]

不带这么吓唬人的哦[EM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0:10:52 | 只看该作者

佑佑的幼儿园生活

“不带这么吓唬人的哦”呵呵,开个玩笑!

佑佑上幼儿园有半年。进步还是有。尤其是前半年,这几个月,对佑佑的常规建设很有效,现在佑佑在幼儿园几乎都能同步反应老师的常规性指令,例如:排队、搬椅子到指定位置、坐好。。。
比较难解决的是他上课的注意力和社会性问题。
为此我做了一个量表,每个星期交给他的资源老师,根据老师的记录例如他不会主动举手反应,我们在游戏地板时光时不再说预备或321开始,而是要玩的举手,当然是在他动机很好的时候;
不会跟读,那我们这阶段会让他听比较多的CD诗歌儿歌都有孩子跟读部分的,在跟读的部分辅助要求佑佑跟读。。。
幼儿园等待安坐的时间是比较多的,要让孩子不形成幼儿园就是发呆无聊的地方的的习得性思维,我也做了一个量表,期望能帮助到他的资源老师如何去观察他和帮助他。
例如老师在扫地、收拾桌椅、有谁在打架、吵架、告状等,都要求资源老师观察孩子有没有自发关注到,如果没有,资源老师如何提示,并解释什么事件发生。以佑现阶段能力。老师会提问:“他在做什么?”或“他怎么了?”而不问:“为什么”。。。
我本来想把量表粘帖在这里,让大家指点,可是怎么贴不了表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23:18:13 | 只看该作者

re:佑佑的国庆六天假国庆带佑佑回爷爷奶奶...

佑佑的国庆六天假
国庆带佑佑回爷爷奶奶家。
因为特殊情况停掉了一些杀菌的药和益生菌,补充剂吃的也没有那么多,禁食也没有那么彻底。但是带了中药电子煲在车上,每天晚上煮,也不用管它,中药倒是很准时的服用。
6天的表现就是这个孩子除了不怎么说话,除了爸爸妈妈问他话,其他人的问话基本不回应之外。他的表现没有给我们造成什么太大的困扰。但变化之一是说话的声音大了,而且语言出来的较为顺畅,没有那么‘便秘’。还有的变化就是睡得好,吃的香。睡觉的改善好像挺明显的。难不成中药的效果有那么大?
再观察!
其中有一段与小狗玩耍的插曲很有趣。我们带着佑佑想穿过村庄到田野去,迎面来了两只小狗,小狗不知怎么一个劲的围着佑佑,佑佑对小狗的感觉很特殊,平时也是又怕又极关注。
小狗对着佑佑摇尾巴,舔脚舔手。佑佑又笑又躲。跑了小狗又追上去,倒像是在玩游戏。几个回合,佑佑好像就不怕小狗了,见我们在他面前示范抱小狗,也抱起一只,跑了,然后又把小狗丢了。小狗被丢疼了,叫了几声,佑佑追着它时开始害怕躲着佑佑,我在一旁旁白:“狗狗疼了,哭了。不和佑佑玩了。”最后佑佑又把小狗抱起来,突然跑过另一边把小狗放到了另一只在啃骨头的小狗旁边,在我的旁白:“轻轻的,别弄疼小狗”把小狗轻轻的放下了。
整个过程另我觉得养狗好像也很不错。不知有没有养狗的家长能够给点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1:08:04 | 只看该作者

佑哥的幼儿园生活

佑佑这段时间有进步。翻看去年的录像,去年也是在国庆旅游归家有明显的变化。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又是疲沓的表现。难不成这个孩子就是需要不时变换他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经历?
或许有些孩子行为比较刻板,但佑佑从没有难以接受改变的特征,有时候反而觉得他转换的也太快了。家里上厕所,没有固定上哪个,看这边有人,蹬瞪蹬的马上转到另一个。有时候在外,7岁的佑哥不知怎么老是要抱。我说不行太累了,抱不动,这时姑父在后面说,来,我抱,马上舍我张开手投奔别人。
因此佑佑也是一个很不肯‘用脑’的人,动不动拉我们的手或出声要求协助,他在让我们帮他的执著远要比去定神想一下来的坚持。因此他的认知真是很难教的进去。我现在脾气好。不管在教认知时常常觉得心力交瘁,基本上也不会发脾气。佑佑的脾气也变得很好。这个孩子,一天到晚笑眯眯。我都很久没听过他哭了。因此我决定请一个家教每天来教他的认知,我自己已经觉得无能为力了。
但是,佑佑的社会性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现在和他玩,几乎是被他‘玩残’。录像中妈妈爸爸常喘着粗气。而且现阶段他和爸爸的感情好像比跟我的还好。只要爸爸在,基本上要爸爸和他玩而不要我。怎么玩也不用我们费心思去想游戏,基本上都是他挑起的活动,虽然单一,但只要有动机,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的变化,把活动的目标一级级拨高。有时侯也不是没有想过。把玩的时间用来教认知,教生活自理。会不会比现在更好一点,至少不会在有些老师眼中就是认知没有太大的进步。但我是在一秒钟之间否定了这个想法。我们的求学生涯,常常伴随着对某课的兴趣,对某老师的喜爱而有强烈的动机。同样,佑哥的动机在以前少的可怜的情况下,就算24小时教认知或其他。有多少成效心知肚明。
佑佑在幼儿园的班里,最近拒绝了几个孩子,都是比佑佑能说、认知好的孩子。可是6岁的他们一个会打人,一个会吐口水,赖地,谁的指令都不听。老师的原话就是:“原来比较起来,佑佑是那么好带。。。”我当然知道优点就是缺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大多数孩子的‘优点’算的上‘优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00:49:05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9月份。我要决定让佑佑去哪里了。启智...

这个9月份。我要决定让佑佑去哪里了。启智还是小学?启智还是小学?。。。
去年已经纠结过,后来干脆再延迟就读一年。可九月份,佑佑就满八岁了。无论如何我都该做出一个决定。
这几年,在教他认知的时候,当下教好像还可以,可第二天就给抹得一干二净。家里的时间表天天念几乎两年,他还可以把吃早餐说成吃晚饭。。。
觉得他的大脑是一个极其混乱的桌面,每次要找到正确的东西都要很长的时间或根本就找不到,因此我们也无法确知那里面到底装了多少东西。
本来已经决定,还是读启智吧。托了人,一个热心的同事。
可第二天她打电话过来,说她问了好几个从事小学教育的朋友,都非常不赞成我把孩子送到启智去。他说他的那些朋友在小学教书,每一学期都碰到类似的孩子,只要办随班就读,老师没有压力,一般都会接纳孩子。
热心的同事甚至帮我把一小学老师约出来,饭桌上看佑佑。小学老师的感觉就是,佑佑是个随和的孩子,他没有太大的行为问题,也不是邻牙俐齿会激怒老师的类型。看来大小便自理也不是问题(我当时一听说,立马问:“你们还接触过大小便不能自理的孩子”?他说是)。
然后我问:“他上课的内容跟不上,上课还有什么意义呢?”他说:“他班上就有一个随班就读的孩子,一到考试就不来学校。平时只要他不干扰课堂,一般老师都不会太管他是不是在下面画画还是怎样。
然后他又提到了陪读老师,这时我的同事就坐不住了,她说可以有陪读老师,你还去启智干什么?一句话问的我又哑了。
我同事在旁边添油加醋,她看见我儿子主动去拉着她的儿子时,就说你看他还是会找小朋友玩的呀!
看到她的儿子在逗着佑佑,又说,看,在普校,普通孩子还会偶尔逗一逗他,你去启智谁逗他谁去欺负他,被欺负也是一种交流啊!
她们给我的建议就是读普校,但要去有朋友罩的普校。
最后他们又说,你让佑佑试几年,不行还是可以去启智的呀!
我彻底沦陷。
这下,我又要纠结了!
走多路过的同志,能不能给点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8:27:50 | 只看该作者

re:总结----为了重新调整一年来我...

总结----为了重新调整

一年来我做的好的几件事
1、坚持结构化。
在家庭生活常规时间表中加入句型是我的创意。效果不错。例如先是单句吃早餐---我吃早餐-----我先洗手然后吃早餐。
我有时候会沮丧,因为到现在两年,佑还分不清楚吃早餐和吃晚饭。但其他的如刷牙、洗脸、洗手、吃药、喝水、幼儿园、天才宝贝、出去玩、个别辅导、洗澡、穿衣服、穿裤子、睡觉等文字全部认识。也就每天一次,每次一秒。一年不过12分钟,两年下来也就是24分钟。算整数30分钟,记不得吃早餐和吃晚餐很正常。不是吗?呵呵!
(最近需要添加地点名词,例如,我吃晚饭---我在餐桌吃晚饭,我在沙发看电视等。天气日期重新拿出来教,有段时间觉得有点多了,需要比较多的辅助,撤了。)
2、每天坚持和孩子玩。
佑佑现在真是很会玩,每天都把我们弄得上气不接下气,以前还会设计目标,现在就是乱玩,如今晚,只是一个他脱袜子,爸爸给他穿袜子,就玩一个小时。期间大量语言,爸爸放手、脱袜子、要捡袜子、爸爸起来、手拿开、戴眼镜、给我眼镜、要按摩。。。虽说是比较低级别,但他动机好,笑声多、眼神更是不用特别管就是看的好好的。坚持游戏互动介入以来,孩子虽说改变的步伐不是太大,但个体差异不一样,不和其他人比,和孩子自己比的话,我还是觉得方向是对的,很对的。我们说的核心障碍。虽说是愚公移山的工作,但是不管是什么功能的孩子,他如果不能体会和人互动能够得到的乐趣,他不能和人慢慢积累情感,他不在游戏中体会人的种种情绪表达,要他学会社交,学会跟情感有关的心智,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现在的佑佑,让我们体会到的幸福和快乐要比苦涩多很多。今天上午,他到书房找我,笑眯眯的,捧着我的手,也没说什么,也没要求什么,就是这样看着我笑。那瞬间,你觉得你可以为他去死。
但我觉得游戏介入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无趣却又必须做的。例如生活自理,我不相信有谁能够把洗碗弄成游戏,游戏的洗碗也不是真的洗碗。因此我觉得训练中游戏必须和结构化搭配。游戏本身不需要结构。但生活需要结构。例如佑佑玩的再疯,该个别辅导时他也就很配合的去了。都是因为结构化的流程已经形成一种模式。
(最近要做的还是拓宽佑和其他不同人的互动机会。我们已经很熟悉他,他和我们也有很好的情感积累,因此基本上都能够互动起来。但是其他人就未必了。但我们还是需要目标指引,因此隔段时间考虑目标是必须的。)
3、每个周六周日都带孩子出去。
这个真是做的好!广东的角角落落都快被我们踏遍,我们自己也开心啊!
(不能只是出去,要有目标,例如去泡温泉,要让他自己收拾自己的物件。和事后复述的介入)
4、生活故事书。
以前是打印出来,后来做成PPT,一直觉得他不是很感兴趣,但最近发现重新拿出以前集结成册的故事书,他看的很认真并有反馈出来。
(重新打印做出新的故事书)
5、社交漫画故事书。
将他生活的一些问题行为用漫画画出来,做成故事书。
(需要提高漫画绘画技巧)

做的不好的几件事:
1、语言部分。
关于这部分,看的理论书不多,借鉴好的策略也不是很主动
2、社会环境部分.
社交能力太弱,也不主动。孩子小的时候讲训练,大了就该是父母帮他经营的环境利不利于他生活和成长
3、学习再学习精神。
这部分做的很不好!现在讲座也不想听了,书也不想看了。。。
4、玩玩具
这部分做的很不好。我几乎没有给他时间玩玩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7#
发表于 2012-3-21 19:43:00 | 只看该作者

re:佑佑妈一直是我的偶像。后面的那4...

佑佑妈一直是我的偶像。

后面的那4点,3和4是没办法的事,也不算是问题;2不是短期之功,只要留意到了,以后肯定能解决;1的资源实在太少,确实遗憾,只能尽量争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22:58:05 | 只看该作者

re:清潭,这么说,我是做的很好,一点问题都没...

清潭,这么说,我是做的很好,一点问题都没有吗?呵呵,太鼓励了!
不过我不会和自己过不去的。尽力就好!
我们4月2--3号要到海口的一温泉度假酒店玩喔。到时有时间见个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发表于 2012-3-21 23:02:02 | 只看该作者

re:我会把时间留出来,等你们。

我会把时间留出来,等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3:14:58 | 只看该作者

re:人幼老师的督导课3月6日,看了佑...

人幼老师的督导课

3月6日,看了佑一个半小时的PCI课。佑在一个他兴趣度很高的游戏中因为达不到要求发了脾气.

洪老师首先给的建议是:不要害怕孩子的负面情绪,适当的还要让孩子有负面的情绪出来,孩子要能够体会这种极至的情绪,我们才能够帮助他们掌握正确梳理情绪的方式。

   我的体会是:孩子情绪带出来的问题行为,例如扔东西、拍桌子等。在情绪高点的当下,说教和惩罚好像都没有用,必须等理智稍微回来的时候,才能够说进一些道理或进行一些惩罚处理。

洪老师建议:在孩子理智稍微回来的时候教育是对的,所有的教育在情绪好的当下进行效果都会比较好,尽量在情绪要爆发还没有爆发之前,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可行的宣泄方式。或紧握孩子手部施以深压觉帮助孩子平静。她说佑发脾气的方式拍自己、拍桌子等好像都和手部有关,找找看有什么可以用手宣泄的方法。。。

   接着是佑在游戏过程中常有这样的表达方式:“杨老师哎”他自己叫自己答应。其实是等不及了,要我们快点进行游戏的一种方式.

洪老师建议:要琢磨他一些表达背后的真正意图,帮助他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例如:“杨老师,接”、或“爸爸,过来。”而不是什么:“爸爸哎”。

   佑对课程中出现的玩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说在互动中,对物件的兴趣过高,很难等到眼神、也没有语言的时候,是不是要撤掉玩具。

洪老师的建议:允许孩子对新鲜的玩具有一个操弄的过程。我们想要在孩子独自玩的时候和他互动,用熟悉的方式去打扰他,但同时要掌握尺度不要让孩子厌烦。

   关于问题解决的策略,介入的部分可以有那些?

洪老师的建议:玩玩具是最能培养孩子问题解决的一个过程。同时在生活熟悉的情境中制造状况。例如吃饭没有筷子,刷牙找不到牙膏等等。看看孩子的解决策略是什么,我们可以介入的部分。。。

   我的感受就是:不是很多方法和策略我们不知道,而是我们够不够坚持和琢磨精神够不够多!

   然后总结成两句话:坚持和琢磨

   每天坚持训练。每次训练的过程和结果细细琢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3:02:21 | 只看该作者

re:自闭症想要你知道的十件事第一,首...

自闭症想要你知道的十件事

第一,首先我是一个孩子,我有自闭症,但是我不只是个“自闭症”

    作为一个孩子,我还在发育成长,你和我都不知道以后我能做什么。要是你眼里只看见我是“自闭症”,你可能会把我看的太低了。如果我觉得你总是认为我这个也做不了,那个也做不了的话,我自然就会想:“要是这样的话,我还去试什么啊?我干脆放弃得了!”



  

第二,我的感知是混乱无序的

    这就是说平常的那些视象、声音、气味、味道、触觉,那些你或许根本注意不到的细微末节,却对我来说是痛苦的折磨。我每时每刻必须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却是充满了敌意。在你看来我好象是在逃避退缩或是暴躁反抗,但其实我只是在保护我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简简单单地去一趟杂货店,对我来说却象下趟地狱一样。

    我的听觉超级敏锐:几十个人一起讲话,广播里放着今天的特价广告,音乐来自音响,收银机咣铛作响,咖啡机嘎嘎有声,切肉机刺耳尖利,婴儿放声大哭,日光灯翁翁而鸣,我的大脑不能同时过滤掉这些信息,我受不了,超载了!

    我的嗅觉太敏感了,水产部里的鱼不怎么新鲜,我身边的那个人昨天没洗澡,熟食部挂出了腌香肠样品,排在前面的那个宝宝拉屎在尿布里了----我能把这些气味都分辨出来,我真是恶心到底了。

    因为我是视觉能力占优势,视觉常常就成为第一个让我受不了的感觉,日光灯灯光太亮了,而且它还翁翁作响,光线太强了,屋里的东西看上去都变了型,好象整个是界也在不停地移动着。所有这些都在影响着我的空间感,我都不知道我自己在哪里了。



第三,请记住你要能区分“我不想做的”和“我不能做的”

    不是我不想听指令,而是我不能理解。当你在房间的那一头远远地叫我名字的时候,我听到的却只是:"#$%&*@!+&*%#&*@!",你最好走过来,用最简单的词直接对我说:“比利,请把书收好了放在桌子上,现在是吃饭时间了”。这样你就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现在该做什么,接下来又该做什么,这样我就能欣然从命了。



第四,我是个“死板思维者”,我会望文生义地理解你的话(I am a concrete thinker, that means I will interpret your languange very literally。)

    有时侯会让我很困惑,当你说,“小牛仔,勒紧你的缰绳!”,你其实是想说,“别跑了,停住!”;也别告诉我“这是一块蛋糕(this is a piece of cake,英谚:很容易的事)”,但我面前却没有蛋糕放在眼前,其实你是想说:“很容易的事”。

    比喻、暗示、双关语、多义语、冷嘲热讽、指桑骂槐……等等,让我不知所措。



第五,请你耐心,因为我的词汇量有限

    要是我不知道那些词可以用来描述、表达我的意思的话,我就很难和你讲清楚。我或许是饿了,困惑了,害怕了,糊涂了,但这些词超出了我的能力。请你关注一下我有没有身体语言、退缩逃避、易怒和其他迹象,来显露出我有麻烦了。或者是另一个极端:我可能象个“小教授”或是“演员”一样,能大段大段背诵超出我年龄的文章或词汇出来,那些是我从周围世界里记住的东西,是用来补偿我的语言能力的不足,因为我知道我是需要有问有答的。这些内容来自于书本、电影,或是别人的讲话,这叫做“鹦鹉学舌”(echolalia),我其实并不真的了解那些术语的含义。我就知道这样的话我就不用来回答你了。



第六,因为语言对我来说很难理解,所以我是以视觉能力优先的

请你演示给我看怎么去做,而不要仅仅告诉我怎么去做。也请你准备好要教我好几遍,这些连续的重复能帮助我学习。一个视觉型的时间表,能很好地帮助我了解天天的日常生活,它能让我不用脑筋去记住下一个要做什么,这样我能比较顺利地从一项任务转向另一个任务,我能更有效地安排我的时间,也就能更好地满足你的期望。



第七,请关注和培养那些我能够做到的事,而不是那些我做不到的事

    象所有的人类一样,要是我总是觉得我老是做不好,老是需要“纠正”的话,那我就没法顺利快乐地学下去。要是我一尝试新的方法,就会招来批评的话,以后我就不会尝试了。你找找我的长处的话,你就会发现它们的。世界上本来就不是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的。



第八,帮我学习社会交往

    看起来好象是我不想和别的孩子们玩,但其实有时候很简单,是我不知道怎么样去开口,怎么样去参加到别人的游戏中去,如果你能鼓励其他孩子让我去踢一下球,投一下篮,我会很高兴地被接纳。我喜欢玩那些有明确结构,有始有终的游戏,我不知道怎么去解读脸部表情,身体语言,情感情绪,所以我很感谢你如果能一直指导我怎么做出合情合理的社交反应。比如说,要是我看到了爱密莉摔下滑梯,我却笑了,这不是我以为这好玩,而是我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反应。这时候,请你教我说,“你摔痛了吗?”



第九,请努力找到哪些是让我情绪崩溃的陷阱

    情绪崩溃、脾气发作,其实我比你们更怕,它们发生是因为我的某一个感觉过度地超载了。如果你能分析出我为什么会发作的话,下次你就可能帮我预防它。拿个本子,把每次发作的时间、环境、人物、活动都记下来,或许时间长了你能发现有些规律可循。也请你记住,任何的行为都是一种交流的形式,在我无法用语言交流的时候,我的行为在试图告诉你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些什么重要的事。



第十,如果你是家庭成员的话,请你爱我无怨无悔

    请不要去想:“要是他这样那样多好啊”,或是“要是她不那样多好啊!”。你也没有实现你自己父母的全部期望,你也不想别人老是提醒你这个吧。我也不是自愿得的自闭症,但这确实是发生在我身上,而不是你身上。没有你的支持,我成功的希望、我自立的梦想,就很渺茫。有了你的支持和引导,我的前途会比你想象的更宽广。我向你保证,我会让你的所有努力得到丰厚的报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0:36:33 | 只看该作者

re:田惠平理解苦难享受“孤独”...

    田惠平理解苦难享受“孤独”

    1989年,她31岁。儿子杨弢不满4岁,医生诊断他患有自闭症。

  1993年3月,她在北京创办了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中国第一家服务于自闭症的民办非营利特殊教育机构。

  1994年,美国《读者文摘》(亚洲版)全文转载了《南华早报》关于“星星雨”的报道,并寄来一纸奖状,称她是“hero for today ”(今日英雄)。

  2008年,“星星雨”在“全球公益慈善论坛”上当选“壹基金典范工程”。同年,她选择从“星星雨”所长的位置退下,但继续担负教职至今。

  她说:“残障人士的价值在于告诉我们,怎样理解平等和尊重。他们的存在就是昭示——我的这种不同是不可改变的,你们怎么办?我们最后就发现,需要改变的是我们,改变得我们能够去尊重和接纳更多的人。”

  

  ■这是生命的新阶段,不仅觉得充实,而且觉得幸运:如果没有弢弢,我会过如此有意义的人生吗?

  记者:我怎么觉得你状态比我1997年看见你的时候好。

  田惠平:我活过来了。

  记者:怎么就活过来了呢?碰到什么事儿吗?有人爱你了吗?

  田惠平:爱我从来没缺过。我老说,在我的生活中,所有的人都是过客,好像只有弢弢跟我是永远的。

  像我同龄的朋友,他们的孩子头些年上大学,今年好几个大学毕业找工作。我就说,你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福气在享受,你的儿子他在离开你,这是你的成功也是他的成功,对不对?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有这样的机会——他的儿子有一天说“妈,我忙着呢,你该干嘛干嘛去吧,我有我的事儿呢”。

  但反过来呢我又想,我倒是没有他们那份失落哈。我跟人开玩笑说:我儿子是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惟一会永远爱我,也是我可以坚持永远爱他的那个男人(笑)。一般女人认为她一辈子爱的,只有儿子她可以不变,但未必儿子这一辈子,他妈就是他最爱。但是我自闭症的儿子,一辈子我都是他的最爱(笑)。他们就说,你看吧,杨弢看到他妈妈的时候,那种眼神,那种笑容……那个东西他只给他妈。我觉得就够了。有一个人可以执着地,毫无条件地,永不变化地这样爱你,我觉得也挺好的。

  记者:你这种想问题的方式倒真是……

  田惠平:人年轻的时候容易从其他的原因来解释生活,从他人的角度。我记得我早些年,那么梦想去做家庭主妇。我们五零后从小受的教育都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后来我去德国上学看到了那么多的家庭主妇,我觉得这个才是我想过的一种生活。然后心中总有一种抱怨,比如说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嫁一个好丈夫可以养我,让我去过我想过的生活。

  但这种事情很快就没有了。因为做“星星雨”这件事太充实了,充实到了后来你除了为自己每天忙碌的东西感到骄傲之外,就没有别的了。你就会觉得,我真的是每一天都没有白过。哪怕是做一个很细节的事情,比如我没事把那个池子刷干净一下,把那边帮着整理一下,那我也知道我是在为一件美好的事情在忙活。

  再后来,现在算起来也有五、六年了,我又进入一种阶段,就是,不光是不再觉得自己不幸,觉得我活得很充实,而是忽然发现自己真是好幸运,命运真的很宽待我。你知道吗,就是那种感恩。这种感觉很舒服。我从那时候就活出来了,不再挣扎了。

  再看弢弢就会觉得,如果没有他,我会过如此有意义的人生吗?我觉得我不会。所以我很感谢弢弢,感谢生命中有他。

  

  ■越来越多的人为自闭症人工作,不应该意味着他们身边有越来越多要杀死自闭症的专业“刽子手”

  田惠平:其实自闭症人成年以后带给社会、带给周围照料群体的挑战是非常大的。我这些年全世界地去访问,发达国家有很好的社会服务体系来承接他们。我们去参观国外的这些机构他们都是讲,怎么样面对成年自闭症人,怎么样让他们有适合生活的空间,怎么样通过培训他身边的人们,来让人们知道怎样跟他们去融洽地共处。

  记者:可是,这些东西在中国都不存在呀。

  田惠平:对,就像你说的,因为在中国不存在,所以中国的家庭,在孩子长大以后,面对的挑战就非常大。在没有支援体系的情况下,那是孤独的一份挣扎。这份挣扎都不是你愿意和不愿意的,这是无可选择的,那就是你有这么一个孩子的生活。

  那我就特别感谢我的弢弢,我觉得弢弢安静、耐心、甜美。我一个朋友每次到北京出差匆匆忙忙到我这儿见一面,他就说“我看到弢弢的那种满足,就觉得田惠平你真伟大”。我说不是我伟大,是我感谢弢弢,他在用何等的耐心来包容周围这个其实一直在排斥他的社会和世界。所以我很感谢弢弢,感谢他为此所付出的努力。

  我的弢弢行为极其干净,就是没有那些行为问题什么的。偶然地他会焦躁,可所有人不都是这样吗?正常人难道没有吗?所以我很感谢。随着年龄增长你肯定不可能身强力壮,照顾他本来应该成为很重的负担,那么很幸运我有弢弢这么一个可爱的自闭症人。

  记者:他天性如此是吧?有的孩子可能是狂躁型?

  田惠平:这东西现在从科学数据上来说很难解释。但是有一点,从事“星星雨”以来我们一直用的这套科学对待自闭症人的方法,我二十多年来一直贯彻在我跟弢弢的生活当中。不是说我坐下来给他上什么课,而是用一种接纳他、理解他、读懂他、给予他最适合的空间,用这样一种方式去对待他。

  今天在中国,自闭症的服务机构可多了,官方的、民间的。但是大部分人抱着一种错误的理念,说“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纠正自闭症人,让他不这样,让他去那样,让他们怎么样像正常人一样”。

  记者:他们觉得那样是在“教会”他。

  田惠平:这个是错了。越来越多的人为自闭症人工作,不应该意味着他们身边有越来越多拒绝者和专业的“刽子手”——要杀死自闭症,要把他们变成非自闭症人。而是应该意味着他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告诉社会,怎么样去跟他们共处。所以“星星雨”提出的口号就是——不是为了消灭,而是为了共存。

  只要有机会,我就到全国各地去讲座,在“星星雨”我每个学期还是要上四次课,我都会跟家长们说:“你知道吗,你今天这样贯彻你的意志,会有一天导致一个暴躁型的孩子、暴躁型的自闭症人?那时候你就不要抱怨你的孩子为什么这样,因为那真的是我们当初种下的一个果。”

  能不能纠正整个行业里边这种偏颇的倾向,我本人没有太多的野心,但是只要我能做我一直在做。很多自闭症人成年以后那种攻击行为、暴躁行为,是因为他真的是跟周围社会冲突到实在没法沟通的地步。那么我觉得弢弢没有,他身边有我。

  我带弢弢去过德国,在北京也带着弢弢跟美国、日本的专家一起搞各种活动,他们都说:“你和杨弢两个是相辅相成的。杨弢成就了你,但你也成就了弢弢。弢弢很庆幸有你这样一个妈妈,这是他的福气。”那么我也很庆幸,如果我一定要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的话,我能拥有杨弢。我们两个一定是互为塑造。我和弢弢两个人是幸运的一对结合,我对命运的这项安排充满感激。

  

  ■赋予生活意义和价值的能力特别重要,把经历变成财富还是变成垃圾,那真的是靠你自己

  记者:你刚才说中国现在跟自闭症有关的机构非常多,这些是不是开始于你啊?

  田惠平:应该是我。在我做“星星雨”之前,自闭症只是中国的儿童精神科医生诊断当中的一个名词,或者极少数专业人士的专业术语。那么是从“星星雨”开始,自闭症变成一个社会性的词汇,意味着它背后的一个社会的需求,他本人所需要的教育机会、教育权利,他的家庭的这种权利,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有没有权利仍然坚持美好生活的愿望,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是从“星星雨”开始的。这足以使我骄傲一辈子了。

  我骄傲不是因为我,我骄傲主要因为弢弢。有次到美国去访问,一个人看了我半天说:“我觉得上帝选中你,在这个时期做中国一个自闭症人的妈妈,是有他的道理的。他给了你一个使命。”后来我想,可能有点儿道理。上帝在这个时间把杨弢派到中国来,就是赋予了他一个使命,那杨弢的使命是要通过我去实现的。所以我每次看到杨弢的时候,就觉得杨弢是最伟大的。他似乎跟一切都没有关联,但是他真的把所有的关联,所有哲学的东西都抛给了这个社会。但是由我去做这个工作的。我内心的感受就是,我没有辜负杨弢,没有辜负他以这样一种生命状态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我觉得这个使命我完成了。你知道吗?这就是活出来的感觉。

  记者:那你觉得杨弢来到这个世上,他是要提示我们什么呢?

  田惠平:我们的存在是要帮助孤独症孩子身边的人更好地接纳他们,而接纳他们是需要技巧的。家长来到“星星雨”,第一堂课我们就说:“你带着一个自闭症孩子来,你也带着一个自闭症孩子走。那你为什么来?来和走时候变化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你自己。你原来想‘我要有一个没有自闭症的生活’,而你走的时候你就想‘有自闭症,我该怎么生活’。”

  因为我们在,自闭症人有更多的空间,而不是有更多人拿着刀枪去逼迫他们,甚至还有人以此为职业。现在“星星雨”也在努力通过老师培训、通过“心盟孤独症网络”的活动推广这种理念——“因为我们在,他们没有孤独”,而不是说“因为我们在,没有孤独症”。孤独症是客观现实。我们要做的是“让社会接纳这些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社会”。

  我经常跟家长说,我们老怨天尤人,有没有想到过,其实孩子比我们还难?真的,他比我们难多了。杨弢对待这个社会要付出的耐心、承受力,不是我们常人能体会的。

  日本一个专业的朋友到“星星雨”来过很多次,我们结识了十几年,他看着我因为杨弢生活发生的所有转变。有一次他就特别感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家长你要这么想,这个世界上如果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人是自闭症的话,那么幸好他是我的孩子。”

  为什么?因为上帝选中了我就是因为我比别人更懂得尊重他、给他爱、保护他。在中国今天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一定要有些孩子是自闭症的话,那我家杨弢幸好有我不是吗?对内,我是一个合格的、经受了命运挑战的母亲。对外,在中国今天这个阶段,我还让我儿子的效益发挥到了最大。这都超出了我追求的。我本来都不敢那么奢望。

  记者:我觉得你有一点很强大,你好像善于给自己的遭际赋予意义。

  田惠平:对啊,我觉得这是一种能力。我早年也抱怨过,我不是一生下来就这么超脱的。我们有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1993年时就说过这么一句非常棒的话:“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孩子是自闭症,你没有陷进去过,你就不是一个人;你如果只陷进去没有拔出来,那你就不是一个好人。”这句话如果把它再扩展一下:生活中你不管遇到什么挫折、艰辛、挑战、灾难,你如果没有陷进去过,我觉得那也不是人。最重要的是,你能走出来吗?人常说经历是财富。但是,是把它变成财富,还是把它变成垃圾,那真的是靠你自己。

  我从小是个被宠得一塌糊涂的女孩儿。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我就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乌云。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爱我而建立起来而存在的。后来,虽然“文革”中经历了很多,但“文革”一结束我原来拥有的很多东西又回来了,我父亲官复原职,我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然后又第一批公派留学……然后,告诉我孩子是自闭症。我觉得上帝可公平了。如果在生活的某一个阶段,你拥有得比同龄人多,你就会在另一个阶段,也拥有比同龄人更多的挑战。如果上帝只让你拥有一辈子也没挑战的,我觉得一定就是因为你太愚蠢,上帝觉得不值得去挑战你。

  现在我们谈这些,很多东西当然都是主观的,客观上怎么着我们不管。但是,你怎么样去赋予你的生活以价值和内容,这个特别重要。

  

  ■我很享受看弢弢是怎么在这个社会里面制造不同。他又没有害别人,这画面有什么不好

  记者:我喜欢你那个故事:有次一个家长说想不通,为什么我们家的孩子是残疾。我们两家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我丈夫的兄弟姊妹有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有的是牛津的……你冒火了,说:“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应该有一个残疾的孩子?如果你认为你受过的良好教育只能使你把人分类、分等级的话,那我认为你比文盲都不如。你要自认是精英,那就学会平等待人吧!”

  田惠平:我这么骂过好几个家长,骂了以后他们还特感激。其实如果不是杨弢,我觉得我跟他们一样。原来的我有太多的优越感可以去看不起很多人。当年从德国回来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种恐惧,感觉出国让我浮起来了。所以我们那一代大学生大部分都不回来,回来的都变成愤青了,就很尴尬。杨弢真的就把我拽下来了。杨弢是我的一面镜子,因为他我知道了,我们身上有那么多垃圾的想法,我们要打扫。

  比如杨弢走路很慢,在地铁站他慢慢走,后边就会堵路。开始我有过这样的时候,“杨弢快点”,你没看你把别人堵上了。那现在你猜我会怎么想?“你们不知道吧,有自闭症人在身边,他就不会走那么快。你们绕过他就好了嘛。”我现在会很享受地看着这样一个画面,看杨弢是怎么在这个社会里面制造不同。他又没有害别人,这画面有什么不好,很和谐嘛。

  所以你就会理解残障人士的价值。他们的价值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地理解平等和尊重。如果没有他们以这样一种不可改变的不同的方式存在的话,我们真的会在专制这种路上走到一个无极限。如果社会有资格要求大同、要求人们都一样,那么有一天连你我都会被排斥,因为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所以说,现在就有一些人,他的存在就是昭示——我的这种不同是不可改变的,你们怎么办?

  我们最后就发现,需要改变的是我们,改变得我们能够去尊重和接纳更多的人。人就是不一样的,对弱者我们就是要去帮助他们。他们存在就是提醒我们,哦,原来我们还有些事情没有做到。这是他们的意义。

  当年罗马帝国崩溃的时候,末代皇帝的女儿、女婿决定上战场,说“我们不惜生命和爱情,我们要为帝国”,皇帝就对女儿说:“个人是在帝国之上的,所以为你、为你的爱情而不是为帝国活。”那个时候人们就明白了——社会为人活着。所以从我自己做起,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然后尽我最大的努力,让我身边的人也去尊重,就从杨弢这样的孩子开始吧。

  我本来不觉得女人一定要在社会上做事情。但是弢弢发掘了我的潜力,没想到我还真把它做成了。所以说到底,女人是为爱而活着的,你爱所有的人,你就会尊重他们。反过来,你尊重的群体越多,你爱的人就越多,你获得的爱也就越多。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这是我的一种信念。我不知道是不是本性如此,我至少感谢弢弢,他让我永远不会只为自己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3:28:18 | 只看该作者

re:有很多家长可能只是短暂时间到我们的圈子混...

有很多家长可能只是短暂时间到我们的圈子混一混,多么感恩上帝的这种安排,混过自闭圈的家长,孩子最后并不是自闭,但他们也成为一点星星之火,有同理心和同情心的那一类人。但还是有更多的一部分人,在一种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面前,他们怎样去消化和提升?而不至于沉沦下去。这,很重要!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4#
发表于 2012-3-27 18:52:34 | 只看该作者

re:我很钦佩田老师,她的存在和所做的一切不只...

我很钦佩田老师,她的存在和所做的一切不只是为了弢弢,而我只为了我的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21:23:53 | 只看该作者

re:周日,偶去做礼拜,爸爸带佑佑去游泳,等我...

周日,偶去做礼拜,爸爸带佑佑去游泳,等我刚礼拜结束,接爸爸电话:“你赶快回来找佑佑,他一溜烟又不见了。”因为不是第一次,我们现在淡定很多。
我赶紧开车回家,教会的马姐妹正巧来电话,我请没走的弟兄姐妹帮我祷告。到家附近,我开着车一家家超市找,爸爸先是走着找,后来租一摩托找,几大圈下来,没见。
碰头时,爸爸说,他骑滑板车从车库的斜坡一溜直下,刚开始以为他习惯的下负二岑层。没想这次出了停车场出口,那么肯定是出了小区。
我说,我回小区找吧,说不准他自己回去了,你继续在外面找。
回小区,我先是回监控中心,请保安帮我好好盯着镜头。然后进小区,经过小区幼儿园时,周日幼儿园锁着大门,见滑滑梯后面似乎有一小孩,转过去一看,真是佑佑,他身体在幼儿园里面,头却给卡在铁栏外。我在另一边的铁栏叫他,他动了一下,但转不过头。那个造型,实在太奇特。感谢神,用这种方式把他固定在一个地方。
想来,他出小区绕到我们旁边的小区去,见爸爸没有跟过来,应该是朝着我们的小区方向过来,没想到别人的小区跟我们的小区中间隔着幼儿园,两边都有铁栏。他从那边的铁栏钻进来,身体进来了头进不来,就卡在那里了!也不知道卡了多久。反正跟着这样的孩子,什么奇怪的事都不奇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发表于 2012-6-14 23:53:28 | 只看该作者

re:抱抱佑妈,所幸一切平安!说得一点也没...

抱抱佑妈,所幸一切平安!
说得一点也没错,什么事发生在孩子身上一点也不奇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7#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2:28:20 | 只看该作者

re:余生要做的事是和自闭症孩子共同创造幸福。...

余生要做的事是和自闭症孩子共同创造幸福。教会10以内的加减再拼命教20以内的加减,不如让孩子明白,他怎样用10以内的加减得到快乐,坐5路车去自己想去的公园,用3块钱买到自己想吃的冰淇淋。一起换一张干净的床单舒舒服服的睡觉;用生活中快乐的小事累积经验成自我渴望做快乐的小事。怎么做?待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发表于 2014-12-12 17:11:36 | 只看该作者

re:看到你最后一贴,有种释怀的感觉,重要的是...

看到你最后一贴,有种释怀的感觉,重要的是让孩子快乐成长,在他自己的基础上更好的适应生活,从基础的生活技能开始,而不是通过训练把他治愈,星儿需要成长,而不是治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29 09: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