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guol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21:58:36 | 只看该作者

re:“陈医生评估收获” 21号上午接...

“陈医生评估收获”
  21号上午接收了陈医生的评估,这一个小时主要医生和家长的面对面的了解情况。
主要有这些内容:1、孩子确诊的地点、时间和得到的建议  2、孩子得到过的早期疗育历史 3、因为我孩子诊断时年龄过小,所以重新做了个量表  4、孩子从出生至今的发展史(包括好几个方面: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语言等等)5、母亲孕期过程 6、家族遗传病史。
  在回答陈医生的问题的时候,得到了几点信息:
1、关于孩子玩声的现象。均儿有时会自言自语和玩声音,我一直不太会处理。陈医生解释道:典型发育的孩子的语言发展过程是:玩声—发音—说单个的词—说双个的词语—说短语—说短句—说长句—说复杂句—说问句等等。。。。。。典型发育的儿童也会出现玩声、鹦鹉学舌等阶段,其实这个过程是每个儿童语言发展过程的必经之路。我们的孩子只是会比典型的儿童慢,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能快速过渡。这个观点我很认同,以前均儿在玩声的时候我和老师都会觉得他这个是病态的表现,现在我认识到了其实这是他语言发展的阶段。由这个我又想到了我们因为孩子的诊断,我们看待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带着有色眼镜,觉得他到处都是病态的表现。其实,他也是在发展,只是他比别的孩子的速度要慢好多、晚好久。但不管怎么样,人家1岁出现的,最终我们也出现了。而且通过我们的努力,孩子也会加速的。
2、这次有短时间的医生和孩子接触时间,陈医生摸摸孩子的各部分肌肉组织和关节,然后又观察了一下孩子,他发现均儿坐在地上用W式,他告诉我,在四岁之前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还属于正常范围内,但是四岁以后再出现的话,一般是下肢肌张力过低的缘故,长期这样坐的话会影响到孩子的骨骼组织。建议我不要让孩子这样坐。
3、在评估过程中,陈医生会问及睡眠的情况。我告诉陈医生,均儿的睡眠一直不太理想,时间短而且会有夜醒的现象。他问我均儿醒过来的情绪和精神怎么样,我说倒是不觉得他很累。他告诉我睡眠的个别差异很大,评价一个人睡眠的质量,一般会看他醒过来之后的精神和情绪是否好,如果好的话,说明他其实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睡眠。按此判断,均儿是得到了充分的睡眠的。但是我没有得到,呜呜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22:17:51 | 只看该作者

re:“孩子近期闪光点” 用“放...

“孩子近期闪光点”
     用“放大镜”找到的进步,有一些还是郭爸爸发现的:
1、看见低的台阶自己能双脚轮流下,看见高的台阶,他会判断自己能不能下,如果能力达不到的话,他就会蹲下来,然后“挪”到下一个台阶。
2、玩陀螺,从一头把小棍插进去,他会从另一头把小棍拉出来。
3、和郭爸爸玩的时候,至少看了20眼,完全是主动的。
4、在富源广场玩“叮咚锤”,他会跟踪冒出来的小老鼠,但是手打的力度和速度都不行。这个和身体发展息息相关啊。
5、吃饭的时候,发现手油了或脏了,会用抹布仔细的擦手。
6、勺子掉在地上了,自己捡起来,走到水龙头那里洗干净。
7、在富源广场看见别人飞飞碟,我建议他去隧道里买一个,他告诉我:我要买小火车。他清楚的记得我们买小火车的小店。
8、最近迷上了汤圆,一下子记住了三种口味的,花生的、芝麻的和豆沙的。每天早晨自己打开冰箱,然后告诉我:我要吃花生的汤圆。
9、到海边玩,教了他一次用小船舀水倒在小水壶里面,一下子就学会了。
10、自己在家里面搭马路,很长很长,有斜坡和隧道。拿着小汽车在上面开,总算有点功能性的玩玩具的苗头了。
  郭爸爸评价:兴趣点狭窄、兴趣维持时间短,唯有逻辑思维还可以。努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23:03:15 | 只看该作者

re:“心服口服” 这两天一直和郭爸爸...

“心服口服”
  这两天一直和郭爸爸换带孩子,有幸能亲眼目睹郭爸爸的亲身示范,真是长了见识,学习了很多,同时觉得自己差得太多。
  郭爸爸很坦陈的指出了均儿的问题和我带孩子的问题所在,针针见血,虽然痛,但是真的点到骨子里了,很敬佩郭爸爸,也同时觉得自己太幸运了,能多次得到专家如此的“个训”。
  我也一直困惑到现在的问题是,我感觉均儿封闭得很厉害,有时他能和你很亲热,但是有时觉得他离你那么远。在陈医生评估过程中我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没有得到答案。今天经过郭爸爸的点播,似乎有点明白了。普通孩子首先是感官对外都打开了,所以信息源源不断的进来。如果说普通孩子的感官是一百分的话,均儿可能才几分,他好像别一层厚厚的窗户纸给蒙住了,我的任务是在上面戳小洞,然后再由其他人戳小洞,小洞越多,能进去的信息也多。直到窗户纸被捅破,均儿才有可能像普通孩子那样去学习、获取信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有的孩子可能窗户纸薄,好捅。而均儿的那层窗户纸太厚了,真的是需要大力气才能捅个小洞啊,考验我啊。
  我带小郭的过程也被老郭发现了致命的问题。我往往处理的是最后的结果,比如说:小郭的一个信息输出是错误的,我会直接告诉他正确的答案。而正确的一个流程应该是:通过感官输入信息,然后大脑分析信息,即思维的过程,然后再是输出的过程。我往往处理了最终的结果,而根本忘记了导致结果的根源所在。比如:第一步他注意到了吗?他看见或听到了吗?他如果根本就没有感觉到,那么导致的结果肯定是错误的。如果第一步感官没有问题,就需要第二步,也就是“想”,这里面又涉及到他的认知和思维,如果他的认知有问题或思维方式有问题的话,那么导致的最终输出的信息又是错误的。只有前两步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最终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经过他这样一分析,我醍醐灌顶,是啊,如果是没有解决源头的问题,而直接告诉他做什么。孩子不一定会真正理解,下一次如果再碰到这样的问题他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唯有从源头着手,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均儿更是如此了,他的感官输入都是大大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又怎能解决他最终的问题呢。当然老郭也教了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玩”打开他的感官,只有打开感官了,才能有信息进来。唯有把第一步补出来,才会有第二步和第三步啊。
      对于老郭的教导,我是真的心服口服了。只是自己太愚笨,犯了这么多的错误,好在有高手指点,但愿能够内化,然后用到孩子身上。做一个ZB宝宝妈妈,太难了!要求我们做到的实在是太多了,只觉得自己太愚笨,悟性太差,一定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08-11-23 12:05:2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gu...

下面引用由guolan发表的内容:

“陈医生评估收获”

2、这次有短时间的医生和孩子接触时间,陈医生摸摸孩子的各部分肌肉组织和关节,然后又观察了一下孩子,他发现均儿坐在地上用W式,他告诉我,在四岁之前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还属于正常范围内,但是四岁以后再出现的话,一般是下肢肌张力过低的缘故,长期这样坐的话会影响到孩子的骨骼组织。建议我不要让孩子这样坐。
   

你这一说我倒想起了,我们小子2岁多去看DAN!医生和去OT/PT评估,他们都说一个明显的结果就是低肌肉张力,原因是其中一个重大特征---“W型”的坐姿。所以让我们一定要让他盘腿坐(两腿交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发表于 2008-11-23 13:51:52 | 只看该作者

re:kwenma:为什么要盘腿坐啊?

kwenma:为什么要盘腿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发表于 2008-11-23 16:36:50 | 只看该作者

re:嘿嘿,均均妈妈,我俩都很幸运啊,都上过老...

嘿嘿,均均妈妈,我俩都很幸运啊,都上过老郭的“个训课”。
源头都找到了,还怕路长吗?当然不,我们一起加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00:12:06 | 只看该作者

re:刚看了“赤子沧海心”,唯有全身心无条件接...

刚看了“赤子沧海心”,唯有全身心无条件接纳孩子,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回到身边。
可惜,我没有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发表于 2008-11-24 00:20:13 | 只看该作者

re:您的帖子,让我受益匪浅。很惭愧,自己是一...

您的帖子,让我受益匪浅。很惭愧,自己是一个后知后觉的母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发表于 2008-11-24 17:25:04 | 只看该作者

re:W型坐姿,呵呵,我可能最早知道这个名词了...

W型坐姿,呵呵,我可能最早知道这个名词了,典型的脑瘫孩子的不正确坐姿,其实橙子会坐后他很喜欢这样坐,但是我发现,蜜糖也经常这样坐,其实这样坐,对于正常孩子来说,只是投机取巧,对于特殊孩子,那就是肌张力的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发表于 2008-11-24 17:30:37 | 只看该作者

re:小鱼最近也超爱吃吃汤圆。只不过...

     小鱼最近也超爱吃吃汤圆。只不过,他不是吃,而是每次都笑眯眯的看着我们说:喝汤圆。呵呵呵,我们纠正了几次了,发现小子是故意的。
    均儿真幸福,有个这么好的舅舅!小鱼羡慕的只有流口水的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发表于 2008-11-24 23:09:0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sx...

下面引用由sxy发表的内容:

kwenma:为什么要盘腿坐啊?

SXY,

首先我们这里谈的是坐在地上的坐姿。因此当你坐在地上时,一般会有像日本人一样的跪坐,但是一般坐不了多久,两腿可能发麻。另外如果是低肌肉张力的孩子那样坐,一会就变成了W型的坐姿。或者他们从来都是W型,因为他们的低肌肉张力,那样是最省劲的坐姿。但是那样长久了,腿型容易变成X型。因此这里一般坐在地上都是两腿放在前面,交叉盘腿坐,这样容易平衡。我想应该是这样解释的。蜜橙妈妈说的正常孩子也有可能那样坐,但是正常孩子不会只是那样坐;但是低肌肉张力的孩子基本上就总是那样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23:56:10 | 只看该作者

re:Kwenma说得很对,陈医生就是建议我不...

Kwenma说得很对,陈医生就是建议我不要让孩子经常W式做,会影响他的骨骼发育,也就是可能会形成X行腿。他也是建议我让孩子交叉坐。这个周五会有一对一的反馈,到时跟大家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08-11-25 23:13:07 | 只看该作者

re:是啊,我们在家都戏称信义的W坐姿为“一休...

是啊,我们在家都戏称信义的W坐姿为“一休坐”,而且我们睡觉也是呈W式,我现在想是不是应该把她的腿伸直用布包起来,又担心不舒服,盘腿坐不太好养成,关键是她不会配合。
下面引用由[U]guolan[/U]发表的内容:

刚看了“赤子沧海心”,唯有全身心无条件接纳孩子,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回到身边。
可惜,我没有做到。

均妈,呵呵,我们都是在这样不断地自省中靠着主恩成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22:30:58 | 只看该作者

re:以琳,再见了 永远忘不了夜幕中的...

以琳,再见了
   永远忘不了夜幕中的以琳,那么安静。想象明天的早晨,以琳的热闹,曾经我们也是其中一员啊。真的很不舍得离开,一年了,我和均儿在这里成长,得到了多少人的帮助和关爱,这些将永远铭记在心头。再见了,以琳,我们会再一次来看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23:30:00 | 只看该作者

re:陈医生评估 昨天拿到了陈医生的...

陈医生评估
    昨天拿到了陈医生的评估结果,听了陈医生的解释,有很多问题豁然开朗。陈医生真的是一个很专业的医生,他能够把表象下面的深层原因找出来,让我明白了均儿的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
    均儿的发展曲线很让人感到疑惑,基础的很差,也就是先天具备的很差。后天经过干预后,发展曲线又呈现出良好的态势。陈医生称之为医学上很少见的“双曲线”。陈医生肯定了后天干预的效果,同时也指出了均儿的根本问题:就是基础的东西几乎没有。也就是我基本都在拼命的做一些高阶的干预,但是低阶的基础的都没有涉及到。他感到很奇怪,在这么差的基础上,居然后面有这样的发展。他一下子就看出了我花了大力气,但是“事倍功半”。现在当务之急就是“重建”,从头开始构建孩子的感觉,只有感觉正常化,孩子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就好比是一台电脑,输入设备出问题了,电脑自然接受不到正确的信息,当然处理器处理出来的结果也是错误的,输出的自然也是错误的。这些都是密切联系的,一关套一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再从头看均儿的很多问题,其实不难找到答案。
   我想象均儿真的是挺不容易的,他好像别困在一个很深很深的井里面,在他上面,还有很多很多的杂质或许是泥土,我就在井口拼着命想救他,但是毕竟离得太远了,有时会戳出一个小洞,他能够看见一丝阳光穿透进去,他就从这个小洞中伸出他的小手,因为他自身是想出来的。想到这点,我的心真的很疼。我的宝贝,希望妈妈能够戳出更多的洞来。
   我带孩子太安静了,整个报告呈现出静态,所以陈医生建议我要重新安排比率,动的活动要大大增加,只有通过各种“活化”,才能让孩子的感觉复苏,才能使输入这一关完善。值得反思的地方太多了,要做的事情也太多了。但是现在我心里也有了底,知道我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了。但愿真的能做到陈医生所说的“事半功倍”,也希望能出现他说的半年后可能会出现的大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23:40:01 | 只看该作者

re:活动的一天 今天早晨,带均儿从桂...

活动的一天
  今天早晨,带均儿从桂花新村步行到城西教师新村,花了将近三个小时,途中孩子基本没有要我抱,虽然出现累的现象,但是在我精神和物质的鼓励下,终于完成了这次“马拉松之旅”。我到了我妈家,累得不行了,倒头就睡觉,均儿还继续能玩,中午也没有睡觉,真的服了小子了。
  下午,我们去了桐泾公园,我和均儿人手一个棉花糖,我让他舔着吃,虽然吃得满脸都是糖,但是真的是很自然的口腔活动。然后去开了小船,又玩了儿童乐园。最后,均儿不愿意离开,还想玩。我想,我欠他玩的时间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不过,还来得及,宝贝,让妈妈陪你一起玩吧。
  明天打算去爬天平山或者是灵岩山,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充分活动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发表于 2008-11-30 06:34:07 | 只看该作者

活动,有动才有“活”!

guolan ,

    你好!

     可喜的是:知道了问题症结就可以“对症下药”!以前缺乏“活动”,现在开始来得及的。正常孩子也是在“玩”和“活动”中慢慢学习长大的。

     我比你幸运的是我有一个typical的女儿。知道他们同龄时期的差距,也可以比较他们的思维方式。女儿是属于那种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孩子,我们简直把她当男孩子养。今年暑假,因为她很喜欢baseball,我给她报名参加了baseball camp(夏令营)。烈日炎炎之下,从早晨8:30到下午4:00整整7个半小时,在烈日下流汗打球。每天早晨出门前我给她涂防晒霜,在她背包里放了防晒霜,还一再交待她吃完午餐后要再涂。结果,五天下来都没有涂。她告诉我她的camp里19个队员除了有两个女孩,全都是男孩。没有人涂防晒霜,所以她就不涂!(要是小P,我交待他该做的事,只要他接受,他才不会观察别人有没有涂,绝对“照涂不误”!这就是我两个宝贝的差别!)一星期下来,露在外面的皮肤全晒得通红脱皮,看了令人心疼!不过,那绝对锻炼她的意志和社交。这一代孩子太缺乏“苦”炼,所以我坚信:偶尔让他们吃点“苦”,对他们的人生一定有帮助。

     我还让姐姐去参加一周的网球夏令营。学到不少好玩的游戏,回来就教小P玩。那一周,每天我带小P去观摩姐姐打网球。我曾给Kwenma发信写过:这几天我女儿在参加tennis camp,我每天都带他一起去。他在旁边看和听,听coach讲话,他也copy,还跟着姐姐们学他们的打球动作。昨天在网球场看到一只小蚂蚁,先跟蚂蚁说“Hi,little ant!"然后,我就训练他说几个星期前刚学过的那几句问话:“What are you doing ,little ant?" "Where are  your sisters and brothers?""Who is your mum?" "Why are you alone?" "How could you crawl so fast?" "Where are you going ?" "Do you want to let me touch you ?I want to touch you and feel your body!" "Let me play with you since you are so lonely!"他把我所有的话都copy 了一遍。津津有味地看了很久,还真跟那只小蚂蚁玩了起来,他拿手去挡住蚂蚁的去路。今天又在网球场上看见了一条蚯蚓,他在我的引导下,又开始问了一遍所有的问题,然后,又饶有兴致地玩了许久,还问我“为什么earthworm 比little ant要爬得慢?“我都被他问倒了!总之,随时随地都可以教他东西,关键是要他愿意和你玩,即只要你和他能engage了,你就可以很容易地让他学新东西,屡试不爽!

     姐姐的夏令营结束后,小P的这几个“what,where,who,why ,how”都初步掌握!他还一个劲地问我“When I could play tennis ball like 姐姐?”我说要等到7岁,小P皱起眉头说“Oh, so long time. I can't wait!”可以说小P的运动项目都是跟着姐姐“走”。姐姐学scooter,小P也跃跃欲试!等姐姐会骑两个轮子的scooter,小P就学会了骑三个轮子的那种;姐姐疯狂于baseball,小P也疯狂,他俩讨论起棒球,三个base怎么跑,怎样算是homerun,头头是道,我至今也是云里雾里;姐姐练滑板车,小P紧跟其后,学得象模象样,有板有眼!姐姐学打Wii,小P虽然没有姐姐学得快,有些运动项目因为怕输,还不敢尝试,几次下来后,如今不但全都尝试,这几天打网球还老胜了姐姐,大有“后来居上”的风度。所有这些运动项目对小P都是一种很好的刺激!无论是大脑还是社交语言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要说“陈达德医生说得非常有道理,因为有明证。我们这种孩子很多感统系统都与正常孩子不一样,所以格外需要各种‘活动’来刺激加强,他们才有可能适应或发育得更好!”多多地“玩”,在玩中他们才有交流的欲望,也才可能更好的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

    另外一点要提醒的是,最好能找一个他接纳的同伴来玩,我想方老师强调的玩伴理论就是:基于同龄人的玩乐才是真正自然的“乐趣”,孩子更容易接受学习。小P的玩伴一开始就是他姐姐,现在慢慢扩展到他的同学和朋友的孩子。在玩乐中,他的社交和情感渐渐趋向于成熟起来。

加油啊!
小P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21:53:58 | 只看该作者

re:感谢小P妈如此的关注和帮助,你每次的...

  感谢小P妈如此的关注和帮助,你每次的回帖都让我惊喜万分。从你的回帖中,我看到了一个特别耐心、同理孩子的、超级聪明的妈妈。什么时候修炼到这样的境界,我的孩子也更有希望了。
  我这个人很情绪化,特别是回家后从一个温暖的摇篮来到了自然环境中,我有很大的不适应,又开始莫名的情绪起伏、对未来又产生了很大的焦虑,而很不幸的是,我还潜移默化的把压力转加到了孩子的身上。虽然我告诉自己这样是不理智的,也对孩子没什么好处,但是我还是会控制不住。但愿是回家综合症,也希望我能早日走出来。我想我的焦虑来自于几方面:一、我将面临着辞职还是上班的问题,如果辞职,我一个人带孩子,是不是能够一直心甘情愿我自己不敢保证。但是上班,我知道我心里也会不安,会担心孩子。二、孩子的基础太差,我觉得有时无能为力,特别是在我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更对他的将来担心不已。三、到现在为止,我的家还没有安定下来,我觉得没有安全感。四、在以琳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安排,即使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有老师、家长安慰,现在这条路得一个人走了,真的很难啊。
    把一切交给主耶稣,带领我和孩子早日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发表于 2008-12-1 23:22:21 | 只看该作者

活在当下,如如不动

guolan,

   你好!

    很理解你的种种担忧,是“人”都会有!我们大人的心情切切实实地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表现。可以说我就是我们家的“晴雨表”,尤其是小P的情绪标尺。只要我稍稍声音提高八度,小P就认为我生气了(最近几个月来,他开始关心我的情感,变得不那么麻木不仁了!好事情!)。他的担心害怕和惴惴不安,全都写在脸上。每每这种时候,我就跪在佛面前念经,不是念给佛听,而是念给我自己听,反省对照自己:把自己所有的“丑恶和污秽”拿到“照妖镜”前照一照,决心后不再造!
     
    静下心来,不要焦虑!只有心静时,做出的决策才会明智!“安全感”来自你的内心,跟家有无安定,其实没有多大关系的。你可以多多地亲近你的上帝和耶稣,他们一定会指引你,给你智慧!你可以仰赖他们而变得心宁气定,无论外界有何风吹草动,你的心仍然可以象“铜墙铁壁”。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象水一样绕过坚石,也可以象竹子一样,任凭风吹雨打,照样挺拔柔韧!(这就是方静老师的“温柔”坚持!)只有做到如此,你才有可能真正看清楚你的均儿问题所在,也很有可能在他作出行动之前,你已经了如指掌而想好了对策或在他有突发事件时,你可以快速做出反应而不至于手忙脚乱。你说“孩子的基础太差,我觉得有时无能为力,特别是在我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更对他的将来担心不已。”对于将来,不要担心!说实话,将来是一个不可确定的事务,因为你现在再如何想,到时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可能产生了你无法料及的变化,你根本无法掌控,所以你的担忧也是白白浪费时光而已。就象我自己,在出国以前,我哪料到自己会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家庭主妇”?我所学的和所做的,相信认识我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认为:我会成为整天跟孩子和锅碗瓢盆打交道的人。这叫世事难料,天意难违!人生是不可管理的一笔帐!任何担忧未来的东西,都是“妄想”啊!所以要把握现在是当务之急,好好地帮助儿子才是“正事”!活好每一天,你就活好了一辈子!

     所以,这就是我每天要学佛,修炼自己内心的动力,做到“活在当下,如如不动”,才可能对小P的“思路”,把握得恰如其分!也因此,我经常跟我先生说“与其说在训练小P,不如说在修炼我自己!”
  
    祝你早日走出来,我相信上帝已经替你安排好了你和你“均儿”的生活,不用害怕,也不用担忧!

小P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发表于 2008-12-2 09:25:21 | 只看该作者

re:均妈,到家了,先放松一下,人不能拉满弓,...

均妈,到家了,先放松一下,人不能拉满弓,要给身体留点余地,你和均儿的身体都需要好好调理一下。
很惭愧,身在青岛却没有经有能力和时间陪伴或照顾你们,反而从你那里得到很多帮助,均儿有你这样出色的妈妈,是上帝的恩赐和祝福,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上帝都如此眷顾,何况我们在地上的儿女呢,相信每一步都有主的带领。
衷心祝福你们一家平安,喜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8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