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瑜的时间:早上一般七点半起床,7:50出...
瑜的时间:早上一般七点半起床,7:50出门,8:10分左右到幼儿园。。。。下午16:30从幼儿园放学,回到婆婆家大概17:00左右,晚上21:30-22:00左右上床,一般来讲22:30之前可以睡着,一般爸爸在17:30分可到家,妈妈在18:30可到家,也就是说,除了上学的8个小时,睡觉9个小时外,还有早上的半个小时和晚上的6个小时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我们要抓紧这些时机来好好安排才好,不能浪费。不要埋怨妈妈不能全职陪伴,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停止了半日的机构训练等,没有小区制造同伴机会,家里房子小不能设置感统训练项目等客观因素。。。。我想能抓紧这6个小时的时间也强差人意了。
今天早上送瑜上幼儿园,老师说“瑜现在的主动意识强了一些,主要表现在表达需求方面,比如中午就餐的时候会告诉老师,我要吃**,不吃**,我要用**,不用**等”,有时候会主动叫老师,老师下达的指令“说一篇还不太明白,但说几遍还是可以听懂执行”,仍然“喜欢在教室里的一张沙发床上磨蹭,趴,倒立,显得懒洋洋,但是看书的时候,玩玩具的时候算是能静下来学学”,“蒙氏教具的学习和操作比同龄的小孩子要好,涂色画画也不错”,老师说“真是看不出来”,从话语和老师的神情中感到老师还是觉得瑜瑜有不少闪光点,可教也,总体来讲是有进步的。
沙发问题解决不了也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在家里也是喜欢噌枕头和倒立翻跟斗转圈圈,虽然不是痴迷只是好玩,但是这些触觉方面的,前庭觉方面的感统问题没有得到我们的重视,现在要着手了,今天早上洗澡后用床单晃了一百下,瑜瑜心情不错,看样子很高兴,也没有像以往那样洗完澡抱到床上后就倒立玩,而是舒服地趴在床上,笑眯眯。这项所谓感统训练一定要坚持,我想一些零碎的时间做比如摇晃,旋转,滑板车一类的训练既是感统又是娱乐其乐而不为呢?又想起杨教授在RDI课堂上的话训练“不怕短,只怕断”,关键在于坚持。
昨晚拼几次交通工具,拼了一个寿司图和一个汉堡包图,还不错。
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吃葡萄。
发现瑜能够知道运用一些反义词了,记得那天和爸爸的对话
爸爸:“这水是脏的,不能喝”
瑜:“水是干净的”
理发,嚎啕,还好只有哭,没有扭打
看巧虎VCD一张,要换,不给,说只看一张,闹了半分钟左右,嘎然即止,没有打滚,发飚的强度和次数和以往相比是没法比的。
接着我把积木拿出来,瑜用木头积木我稍稍帮助下很快搭了一个长长的漂亮的火车,在我的提示下,把火车头搭得高高的,上面加上一个圆柱体作烟囱,现在对瑜瑜碰到困难的时候通常使用启发性的语言或商量式的语言“你看是不是加上一个**更漂亮呢”“你看是不是少了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好”,“你想**还是**”这些瑜瑜都理解了。
搭好积木火车,本是为了扩充一下想象,在旁边搭一些树什么的,瑜倒是不为所动,后来和爸爸一起逗他,假装拿走他的积木的动作“小偷要偷走你的积木”,手也做爬爬的样子,想不到,到后来,瑜学我的手势,逗我玩,看着我笑“小偷拿走你的积木了”,维妙维桥的样子挺好玩的。
还有一点,在公公家,公公笑逐颜开地告诉我“瑜会翻报纸了,还指给我看,1.2.3页,不错不错”,我想如果公公能够在小孙孙身上享受到天伦之乐,而不是现在的道义上的爱占主要成份的话,瑜瑜离康复的日子就不远了,这条路我知道还很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