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102258|回复: 3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闭儿教养宝典》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5 22:3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闭关数月,读了一遍《自闭儿教养宝典》,感触良多,也有许多不解。写了一份读书笔记,一直不敢到以琳论坛来献丑,但由于困惑实在太多,为孩子计,只好到以琳论坛来请高手指点。

李宝宝四岁开始干预,从两岁开始进入自闭世界,基本上停止进步,干预到现在三年,这三年的时间虽然每天都在进步,但与正常孩子的发展相比,无论我们怎样努力,这三年里应该是仍落后一年半,前后总共落后三年半,为了让他赶上这落后的三年半时间,我想,就算是他从现在起能够以正常孩子的发育速度正常发育,他这落后的三年半时间什么时候才可以补回来?三年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别人上小学的时候,他只能上幼儿园,别人上中学,他只能上小学三年级,别人上高中,他只能上初中。这一切意味着我将还要继续干预十年时间。

因此我不能存在太多的困惑,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也要随之而提高,直到孩子能凭自已的能力跟上普教课程。从李宝宝确诊的那一天起,我就将目标定能让他凭自已的能力跟上普教课程,融入主流社会,这个目标到现在依然未变。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22:37:26 | 只看该作者

re:说到地板时光,首先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地板...

说到地板时光,首先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地板时光?其实地板时光是DIR(发展取向,注重个别差异,以关系为基础的模式)干预模式当中的一种核心方法,这种方法就象DTT是ABA干预模式中的核心方法一样.
因此,要想理解地板时光,就要从了解DIR开始.而DIR干预模式的出发点,是和传统的自闭症干预方法有所不同的.而这种不同,曾经一度让人以为地板时光与ABA水火不容,甚至演化出这样的传说:洛瓦斯(ABA的创始者)和格林斯潘互不理睬.我不知道这个传说的真假,但我认为,两个世界级的专家应该不会只有这点胸襟吧?
不过这也说明了这两种干预模式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大到让干预者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才会有"在进行地板时光的同时,不建议同时进行ABA"的说法.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方法没有不可调合的矛盾,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只是需要干预者具有很强的撑控能力而已.

DIR干预模式中提出了几个迷思,其中有一个迷思对ABA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个迷思是"有关重复练习的价值",认为"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步"(这是原文),我们都知道,ABA中的DTT方法,是要求重复练习的,每一个指令,要持续正确做对五次才真正通过,而为了达到这"持续做对五次"的要求,我们的孩子需要重复练习可能上百次.按此说法,在DTT的方法之下,我们的孩子可能最终无法与人互动.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孩子本来就有的一点点互动能力,会出现退步.因此,格林斯潘提出,要以"更密集,更有技巧的方式建立这些基础,同时考虑孩子的独特生理特质,就能帮助孩子展现最好的进步"
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单纯的ABA很难让孩子康复,而且会留下明显的训练过的痕迹,而单纯的DIR我还没有很深的实践进去,但就读过后的感觉而言,也无法让孩子很好的康复.真正的康复模式对我们的孩子而言是不存在的,需要家长的融会贯通,自成一体.
扯远了,还是回到地板时光的主题上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2-5 22:55:52 | 只看该作者

re:不错!期待中……

不错!期待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2-5 23:16:43 | 只看该作者

re:顶! 大家都来添砖添瓦。严禁跑马...

顶!
大家都来添砖添瓦。
严禁跑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2-6 00:01:5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笑咪...

下面引用由笑咪咪发表的内容:
DIR 干预模式中提出了几个迷思,其中有一个迷思对ABA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个迷思是"有关重复练习的价值",认为"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步"(这是原文),我们都知道,ABA中的DTT方法,是要求重复练习的,每一个指令,要持续正确做对五次才真正通过,而为了达到这"持续做对五次"的要求,我们的孩子需要重复练习可能上百次.按此说法,在DTT的方法之下,我们的孩子可能最终无法与人互动. 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孩子本来就有的一点点互动能力,会出现退步.因此,格林斯潘提出,要以"更密集,更有技巧的方式建立这些基础,同时考虑孩子的独特生理特质,就能帮助孩子展现最好的进步"

"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步"
我覺得我理解的那句話跟你的有一點偏差。這會儿我要去給小K送飯﹐等我晚上回來有空再慢慢談一下我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2-6 07:23:55 | 只看该作者

re:ABA桌面教学操作 我来说几句吧...

ABA桌面教学操作

我来说几句吧。我觉得,地板时光适合于功能很高的孩子,也适合在aba之外对aba教学内容的泛化,如果对一个对语言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或者没有多少语言基础的孩子,用aba教起来要快得多,当然前提是aba要教得得法。
在我看来,DIR提出的迷思,对ABA构不成挑战,只是对ABA根本不了解造成的。在外行人看上去,"aba中的dtt方法,是要求重复练习的,每一个指令,要持续正确做对五次才真正通过,而为了达到这"持续做对五次"的要求,我们的孩子需要重复练习可能上百次.按此说法,在DTT的方法之下,我们的孩子可能最终无法与人互动. 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孩子本来就有的一点点互动能力,会出现退步"。我想说这个话的人绝对没有受过aba的教学训练。相反,ABA是反对在同一个情况下作重复练习的。你可能看到的是在桌面的时候,老师在持续对孩子发出同一个指令,但是,老师不是录音机,他在每一次发出指令的同时都在看,孩子是不是在理解和学习,如果这一次指令不成功,下一次老师就考虑会用提示,根据孩子的程度和反映,老师会选择一个对孩子最有效的提示,口头,文字或者手把手。如果这一次指令成功了,老师也会做出反应,会把桌面上的东西调换他们的方位,颜色,大小。。。再发指令,看孩子还能不能做对。这样做的目的,是考验孩子是不是真正掌握了你教他的东西的本质,而不是只记得东西的附属的什麽。所以,同一个指令是没错,但是,每一次指令之后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一个指令要持续五次正确才能真正通过也是不对的,真正通过是要看,在你发了同一个指令之后,他没有被你的变化迷惑,都能做对,就可以算通过了。ABA做桌面是不得已,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差,只能这麽教。但一旦教会了,ABA强调的是泛化泛化再泛化。除非是孩子退化型的,学会了过两天又都忘了,一般情况下,复习一下是有的,但绝对不会把孩子已经会的东西再拉开架势桌面一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08:12:06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以上几楼的交流.地板时光在国内实践很...

谢谢以上几楼的交流.地板时光在国内实践很少,在现实中有时是有疑惑也无人交流,还是网络好.
我还是继续吧,请指正.

先说一下我对DIR(发展取向,注重个别差异,以关系为基础的模式)的理解.
其一是发展取向:我个人认为自闭症的孩子是有发展潜力的,他们与弱智不一样,弱智无法发展,可能永远停留在五岁的水平,但自闭症孩子不会,.不管自闭症孩子的起点多低,他们都是可以进步的,而这种进步的尽头,我目前还看不到,也不敢说.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有的自闭症患者已达到专家的水平,这即使是正常人也难以达到的高峰.因此,我认同格林斯潘的说法"相反地,所谓正常的发展可以用"1到10"的量表分数来描述,而孩子的表现会游走在这个范围当中.......他可能还会有语言或动作问题,不过依然会继续循着正常发展的轨道前进".值得注意的是格林斯潘的这个用词"正常轨道",说明我们的孩子只是慢而已,只要他们可以在正常轨道上走,总会有一天会走向正常人的世界!这个观念对与自闭症孩子无法融入正常世界的观念也提出了挑战.也对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残疾提出了挑战.
而我在带李宝宝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也发现李宝宝是按一种"正常轨道"在发展,只是他的比正常孩子慢很多,例如到外乱跑,不找大人的问题,我们在干预的过程中是受到相当大的打击的,甚至还有这样的想法:"这辈子能够解决他的这个问题就可以了",结果发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后,李宝定仍然在进步,到现在,我们仍然不知道李宝宝到底能进步到什么程度,李宝宝进步到可以超越我们两老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2-6 08:15:19 | 只看该作者

re:忘老师的理解就是不一般。PFPF!

忘老师的理解就是不一般。PFP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2-6 11:25:10 | 只看该作者

re:是这样的,我也认为我孩子在发展,只不过是...

是这样的,我也认为我孩子在发展,只不过是慢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2-6 11:37:42 | 只看该作者

re:李宝宝妈妈:我有一个问题:当你说...

李宝宝妈妈:

我有一个问题:当你说----DIR 干预模式中提出了几个迷思,这个迷思是"有关重复练习的价值",认为"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步"(这是原文)。那么你谈到“其中有一个迷思对ABA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是你的看法,是吧?原文上面没有明确提到ABA吧?是你的想法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12-6 11:39:4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忘了...

下面引用由忘了我是谁发表的内容:

我来说几句吧。我觉得,地板时光适合于功能很高的孩子,也适合在aba之外对aba教学内容的泛化,如果对一个对语言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或者没有多少语言基础的孩子,用aba教起来要快得多,当然前提是aba...

呵呵,我估计我还没有回来,热心的小忘老师已经上了!果然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12-6 12:14:3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kwenma2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估计我还没有回来,热心的小忘老师已经上了!果然如此!


我觉得这位家长读出来的挑战好像多了一点,那个啥,好多挑战,我忍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12-6 12:20:3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忘了...

下面引用由忘了我是谁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这位家长读出来的挑战好像多了一点,那个啥,好多挑战,我忍了吧。。。

小忘老师啊,怎么忍嘴了呢?讨论问题,尽管说话,没有什么的。不然我这个金牌助教不知道该怎么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12-6 12:55:0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kwenma2发表的内容:

小忘老师啊,怎么忍嘴了呢?讨论问题,尽管说话,没有什么的。不然我这个金牌助教不知道该怎么当了?


唉!不是大多数孩子都可以成为小k的啊。这个家长真的挺努力的,好多话我真的是说不出口,有的时候倒是恨我自己:知道这麽多干嘛?!k妈亲爱,咱们这边也天黑了,先下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12-6 15:03:4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忘了...

下面引用由[U]忘了我是谁[/U]发表的内容:

我来说几句吧。我觉得,地板时光适合于功能很高的孩子,也适合在aba之外对aba教学内容的泛化,如果对一个对语言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或者没有多少语言基础的孩子,用aba教起来要快得多,当然前提是aba...


小忘老师:俺家翔翔就是退化型的。几个月学会的东西,回头再复习时发现全忘了。真是郁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6:25:43 | 只看该作者

re:我有一个问题:当你说----DIR 干预...

我有一个问题:当你说----DIR 干预模式中提出了几个迷思,这个迷思是"有关重复练习的价值",认为"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步"(这是原文)。那么你谈到“其中有一个迷思对ABA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是你的看法,是吧?原文上面没有明确提到ABA吧?是你的想法吧?

当然,书上是不可这么说的。只是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对重复练习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格老并没有定义什么是重复练习,也没有说什么样的重复练习不会产生影响“孩子加入别人”,更没有说如果同一个指令,用不同的语调发出来,至甚是唱出来,算不算重复练习,更没有说如果要求孩子拍桌子,先拍桌面,再拍桌角,再拍桌腿,算不算重复练习。其实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们的孩子,没有重复练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一项技能的。正常孩子如果没有重复练习,要想精熟一项技能也是不太可能的。以我等的水平,因此而反思也是非常正常的。

就我们国内的训练情况而言,在一个个训室内,采用ABA或结构化的教学方法,是要发指令的,发出指令后,如五秒钟孩子没有反应,就要准备重发指令了,重发指令后如果孩子还没有反应,就要进入辅助了,从开始辅助到消除辅助,绝非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可以完成的。而这仅仅是做出正确反应而已,要想让孩子真正掌握,可能需要一周时间的不断地训练,对于一些复杂的技能,有时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想做到不重复,确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更何况,我们要教的,往往是上百项技能,每个项目都这样教,孩子就会“习惯重复”。因此,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产生了很大的困惑,我将这个困惑提了出来,因为这个困惑直指一个自闭症的核心障碍:加入别人或与别人互的能力。然而直到我读完整本书,这个困惑仍未解开。至于“正确做对五次”的要求,属于教学实操当中的一个指标,即当孩子能正确反应五次后,老师就可以试着提升一下难度,加入一些变化了,一般而言,没有这五次正确反应,提升难度或加入变化,其效果往往是不佳的,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高功能的正确反应一两次就通过的。不知道这个问题在美国是如何操作的?

按格老的说法,其实适合地板时光的孩子是没有高低功能之分的,因为其主要的切入点是“跟随孩子的带领”,高功能的要跟随,低功能的更要跟随。至于将DIR用于ABA的泛化,书上没提到,是不是美国那边有了新的提法?

我的笔记有点长,基本上我每天会弄一段上来,请各路高手指正,其实我在读的过程中还有是很多不白明的地方,据说另一本《特殊儿教养宝典》会讲得更为明白,请读过的家长及专家们一起来分享,免了我重读之苦。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6:35:03 | 只看该作者

re:其二是注重个别差异.这是一句常识性的话,...

其二是注重个别差异.这是一句常识性的话,是几乎所有的家长接触到自闭症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话虽如此,这却是很难做到的.然而这正是康复程度好坏的关键.针对这一点,DIR中提出三个原则,即:依据孩子的神经系统制定出适合的互动方式、建立自发性互动、以及利用孩子天生兴趣及情绪做为互动的部分内容。这里提到的“依据神经系统”给人的感觉很高深,好象非要专业的神经科医生才可以做到一样。其实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没有这么高深。感统老师就可以发现孩子的感统方面的问题,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情绪方面的问题,感统失调及孩子的情绪问题其实就是孩子的神经系统的外在表现,然后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要顺势引导,切忌对着干。我听说过有部分感统老师为了做前庭训练,将孩子绑在圆桶上强制训练,结果是孩子一看到圆桶就怕。这样做是于事无补的。注意这三个原则讲的都是互动,一个巴掌拍不响。
对待孩子的情绪问题也是一样的,不能对着干,只要是对着干,就违背了这三个原则。我们生气了,都还需要别人来安慰一下或哄一下,我们的孩子这方面的需求比我们要大得多,但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多少呢?我想,绝大部分孩子听不懂我们安慰他的语言,我们在发现这点后,就不再安慰他了。其实每个孩子需要不同的安慰方式,这本身就是因为孩子神经系统的差异而造成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12-6 18:48:08 | 只看该作者

re:也弄了本宝典,看了看放下了,因为第一步难...

也弄了本宝典,看了看放下了,因为第一步难度太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12-6 23:15:5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U]kwenma2[/U]发表的内容:

李宝宝妈妈:

我有一个问题:当你说----DIR 干预模式中提出了几个迷思,这个迷思是"有关重复练习的价值",认为"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

[EM01]先笑一个。
“笑咪咪”已不是李宝宝妈妈了,早被李宝宝爸爸强行占有。不过大家都叫他“李爸爸”。而我不得不改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12-6 23:30:52 | 只看该作者

re:李爸开这帖已经有收获了,就是要再去对AB...

李爸开这帖已经有收获了,就是要再去对ABA作更深入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8 16: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