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120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12:45:28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ABA或TEACCH的讨论,我一字不...

关于ABA或TEACCH的讨论,我一字不拉地看,但是发不了言,我念书很差的,我是看杂书的,正经的做作业做学问一点不行的,只有看你们的心得体会我才学点理论,象ABA,TEACCH,RDI,地板,这些教科书我其实一本也没看完整过,都是看大家一来一往的讨论才学习的,谈学问的时候我是旁听生,但是真是能学到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发表于 2008-6-26 14:25:53 | 只看该作者

re:冯版你真是谦虚!

冯版你真是谦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3#
发表于 2008-6-29 00:35:23 | 只看该作者

re:拜读了"树欲静而风渐止",让我挺有感触的...

拜读了"树欲静而风渐止",让我挺有感触的,老爸对闻森的苦心用力,让闻森终于走上正道了。目前,我对孩子的训练状态处于版主描述的“白色恐怖”中,因为孩子练琴和做作业思想不集中,眼神飘忽不定,我强压怒火恨铁不成钢时,常常歇斯底里吼叫,有时会动用小教鞭打孩子小手,看到孩子满含委屈的泪水,内心也常常不舍,可有时控制不了自己情绪。
看了版主总结的几点,对我很有启发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更要培养好孩子良好的阅读能力,这对我来说非常困难,我会多学上来取经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不过有版主这么好的引路人,我相信自己能受到很多熏陶,没准经过几年努力,孩子的理解能力会象闻森一样提高得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4#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16:26:33 | 只看该作者

re:"正常和不正常之间"昨天有海归的...

"正常和不正常之间"

昨天有海归的老朋友回美出差,百忙之中登门拜访,老友是过去我给石头讲过的"精英"Z博士的老婆X博士,我们两家知根知底,孩子们的年龄也相近,所以她特地带了点礼物过来看看.

朋友也有差不多两年没见到闻森了,见面之后,自然有不少感慨,因为对她来讲,眼前的这个已有茁壮成长之势的准小伙再也不是她旧时的印象了,无论是行为上语言上神态举动上.前几年她也是出差来美,在我家小住两宵,亲眼所见闻森为了洗澡刷牙作息等生活小事而鬼哭狼嚎,她非常地感慨,没想到本来以为对我们还是了解的,但也没想到具体地和一个这么轻微的自闭症孩子过日子,就已经象是地狱一般了.

朋友给闻森带了两只迪斯尼的小手表,闻森很喜欢,转身就带上了,但是要让他对阿姨表示感谢,却还是要让我们提醒,过了一会儿,闻森想起了一个重要的事情来,过来问阿姨:"你什么时候走呢?",阿姨反问他:"那你说我能在你家待多久呢?",闻森说,"那你就在十一点走吧".

本来朋友也是要急着走的,但是闻森这么来说话,对于一个远客来讲非常不合适,更何况是阿姨刚给闻森带了喜欢的礼物呢,我们就跟朋友解释,这是因为闻森需要的是掌握自己和周围人的时间表,这样他就能处之泰然了,你一个访客,有来就有走,闻森自然要知道你会在什么时候走的,他只是关注在这个时间表上,却根本没有能力来意识到这么说会不会造成社交礼仪上的误解.当然老朋友了不会在乎,相反地当成了一个自闭症的学习机会了.

等阿姨走后,因为妹妹生病了,我带了闻森出去玩,去的是自然博物馆,这是熟门熟路了,基本上玩什么参观什么由他自己来定.最近的几年里,闻森的兴趣是在天文馆里,里面有介绍"黑洞"的小影片是他的保留节目,他可以安静地等着前面的片子放完后,等着"黑洞"的片子上映.在这么还是一个很科普的场合里看到这么一个孩子聚精会神地看"黑洞",或许你会以为这是一个"天才"了,但是我觉得这"特殊兴趣"也不见得就是"特殊天份"了,没象表面上这么让人鼓舞,我是一直在想总结一下这方面的一些体会,标题就叫"刨根而不见底".

闻森的第二个节目是在博物馆外面的喷泉池玩水,一到夏天这喷水池就开放了,这喷水池其实是一大片的平台,有喷泉几处给低幼孩子们玩的,这喷水池背靠了天文馆巨大的透明大厅,里面有巨型的九大行星模型,这喷水池很宽阔,所以如果闻森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们挤在一起的时候,他可以换到别处去,所以这里既有他喜欢的主题,又有他喜欢的空间,自然是他夏日的首选.

昨天刚到了喷水池,立即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但是绝大部分的美国家长们,还是继续让孩子们在大雨中玩耍,换到中国人那里恐怕不会这样,如果我老婆在自然另当别论了,但是现在我也能放手让闻森继续在大雨中玩了,其实对这样的和大自然"肌肤相亲"的机会我很珍惜,因为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感统训练机会,你可以看见这大滴的雨点打在他身上,脸上,头发上,很快地这粘粘的感觉就到了他敏感的皮肤的忍受极限,他跑回来找毛巾但被我推了回去,他在雨中皱着眉头,紧崩着皮肤,缩起了脖子,虽然不舒服,但是在探险的激励下,他慢慢地舒展开来,终于开始轻松愉快地和其它孩子一样在雨中嘻耍了.所谓的"感统"是什么?感统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人的感觉系统能不能很好很快很轻松地适应于环境,这远远不是那些所谓的"感统训练"里的那一样东西能概括得了的.

在回家的地铁上,闻森自然地拿出了他新借的书<<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来读,在下一个站口上来了一群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用现在放的一个连续剧的片名来形容,他们正处于人生"最好的时光",其中有个很漂亮的女生问闻森;"我能坐在你身边吗?",闻森光顾着看书,我替他答应了.那女生很好奇地问闻森在看什么书,闻森就和她一起看了起来,这本书是讲一个小男孩出洋相的事,闻森和那女孩兴趣盎然笑语连连,我看他们正起劲呢,故意不在换车的站下车,让他们多点时间交流,等我们不得不下车了,闻森说了再见我们下了车,但是闻森还是回头在车窗外找那女孩告别,一边说:"I am going to miss her!",看我这儿子关键时刻一点不傻,碰到个又漂亮又和蔼又有共同语言的女孩子,也会"情感沟通"的,只是希望他能把这本事继续保持稳定二十年.

在等着下一班地铁的片刻,不知怎么的,闻森想起了妹妹,说我希望妹妹明天就能好点了,让我很是诧异,怎么早上还有点"异常",到了下午就连连"正常"了呢?正想着其间,隧道口灯光大亮,我们期待着的回家的班车轰隆隆地"正点"到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5#
发表于 2008-6-30 02:16:11 | 只看该作者

re:smart and loving dad...

smart and loving da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6#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22:52:01 | 只看该作者

re:"得失之间"闻森的暑期班就要开始...

"得失之间"

闻森的暑期班就要开始了,上星期老师下了张通知,说让准备替换衣服,游泳衣,防晒霜等等,因为他们一星期会有一次游泳课.闻森看了通知,说是他不想去游泳,问我能不能打个电话给老师,闻森一直来怕水,现在好不容易肯玩点水了,但是要他去游泳池里去,他死活不肯,即使是去了,他也一定要确认了那游泳池是有台阶的那种,他也只在台阶上趟水玩而已,让他跟着同学下水学游泳自然他是不肯的,即使是下到池子里玩水他也不会,这种情况下,逼他下去没用的,因为毕竟到时候老师也顾不过这么多人来,尽管我是很想让他有这个机会看看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能不能再尝试一下游泳池,但是看闻森那个样子,想想还是作罢了.

我答应了闻森他可以不去参加班里的游泳课,但是他得自己和老师去说,我不会打电话给他老师的,因为我觉得他现在能自己把这个要求提出来了.我建议他拿张纸出来,然后给老师写张条,这样他就能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闻森照办了,第二天上书给了老师,本来去年暑期的时候,闻森就自己提出来不去游泳宁可留在学校里做数学了,所以老师那里自然是会同意的.而对我来说,尽管很想让他去学游泳,但是既然逼不了,让他自己练习一下如何提出要求,如何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又何尝不是个很大的好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7#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15:06:59 | 只看该作者

re:"拐不过去的弯"下午送闻森去上钢...

"拐不过去的弯"

下午送闻森去上钢琴课,再一个弯就到了,看看路上没人没车,我让闻森跟我穿过马路去,闻森大喊:"不行!",一边自己跑到了路口,规规距距地走着斑马线.
等我们又碰在了一起,闻森就责问我为什么不走斑马线,我也想正好和他说说.
"这是因为这大街上没车也没人,我们正好能穿过去,这叫走近路,shortcut.",我想用一个"走近路"的概念来给自己的行为找个让他接受的理由.
闻森接着说,"也就是说大街上quiet and peaceful?"
我肯定了他的回答,"所以这路上没人,我们才穿过去,要是路上有车,我们不会穿马路的".
闻森一口否决:"我不穿马路,我还是要看交通标志走".
"但是,人不是非要守任何一条规矩的,not all the time,all the palces".
现在要给他讲如何灵活于规矩之中还太早了点,现在能做到的只是抓紧一个"破规越轨"的事例,给闻森讲清楚为什么能破例的理由来,希望他能学习点折衷的艺术,至少能让他能见惯不怪而不会去阻止其他人小小的"越轨".

其实过去在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破不破例"的例子,就是过马路,因为过去闻森一到马路上就撒腿乱跑,常常不管不顾地冲马路口,所以这第一步就是下死命令:他可以在街上跑,但是在马路口他必须停下来等大人一起过马路.这一条做到后,再要求他不管有车没车,必须等绿灯才能过马路;现在这两年,就让他审时度势,看两边有没有车再决定能不能穿马路了.

回家的路上,在等绿灯的转弯处,听着很老的歌<<乡间小路>>,齐豫唱的很空灵,在炎热的黄昏即使看不见暮归的老牛,能吹吹晚风也是心旷神怡的了,我的一只手臂不知觉地伸出去靠在了车窗上,却听到了闻森在后面大喊:"爸爸,把手伸回来!",我还沉迷在乡间小路上呢,再问了一遍才听懂了他的话,"不准把手伸出车窗外",这是我给闻森和妹妹下的"绝对命令",看样子我也不得不遵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8#
发表于 2008-7-3 20:33:09 | 只看该作者

re:是啊,好好的干嘛拿这些“违法”的事情来讲...

是啊,好好的干嘛拿这些“违法”的事情来讲解“变通”呢。简直是教坏啊。
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21:31:35 | 只看该作者

re:"半瓶水和一日游"在甄岳来老师的...

"半瓶水和一日游"

在甄岳来老师的书里,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加绘画班,上课时孩子把一瓶水放在课桌上,等下课后,孩子没忘了把那瓶喝了一半的水拿了回来,这让他妈妈很高兴.这对普通的孩子来讲不言自明的小事,却让特殊孩子的母亲激动万分,这是因为看见了自己的孩子终于迈出了很可贵的一步,他这次注意到了周围的一些事物,也就是这个水瓶,而且他还意识到了这个东西原来是和自己有联系的,是属于他自己的,而且水还没喝完,所以他要带回来.

所谓的"人的社会性"是什么?阿伦森的经典著作<<社会性动物>>刚刚从国内捎来,此刻正摆在我眼前,但是我估计我没有这个时间和耐心去读完它,我到是更喜欢象甄老师这样的一个简简单单却意味深长的生活中的小例子来"禅悟",所谓的"社会性",不一定是孩子一定要和同龄人玩在一起,不一定就是要你孩子能人云亦云人行相随,不一定就是要你的孩子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一定象个交际花那样才算是"社会性",其实这上面的这个小例子说明了"社会性'的一个基本点:所谓的"社会性",就是人要能明白周围的世界里有什么东西或人群是和自己相关的,有多少密切或不密切的相关度.

这也就是说这个男孩子上完课后,他知道要把画具作业拿回家,这是比较自然的,因为这是和他当前状况最关系密切的东西,即使是一个自闭症孩子经过训练也不会难,何况可能课上的老师也会提醒一下的.但是对于这瓶水来讲,这关系就不是那么明显地密切,也不大可能会有老师来提醒他,他或许只是眼角一瞄,却想起了这原来是自己喝剩下来的水,就把它放进了自己的书包.因为他不光拿回来了和课堂直接相关的东西,他还拿回了和课堂间接相关的东西,他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认识程度就深入了两层,对别的孩子可能是天生就会的"两层",对这样的特殊孩子却象登月一样艰难.

这个星期是美国的长周末,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放三天假,所以闻森和妹妹早就叫着要去外面玩,闻森想去"芝麻园",妹妹想去"Six Flags",星期四夜里我还要上班,星期五闻森他们补钢琴课,妈妈要收拾房间,所以这一天不能安排出游;星期六是马可一家约了去纽约动物园,而且当天可能在我家留宿,所以这天安排也满了,闻森他们就要求把出游的时间定在星期日,但是我说既然马可一家星期六和我们在一起,可能还会留宿,那星期日他们也可能再和我们一起玩,是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现在就不能自己定下来了,而要和马可他们一家一起商量,如果他们不想星期日一起玩,我们就可以自己决定了,如果他们同意一起玩,那我们就要大家一起来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出来,让大家都高兴,如果万一不能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来,那就以他们喜欢的方案为主,因为他们是客人,对不对?

我们在最后再回顾一下这个"社会性'的定义,不管专家学者们是怎么定义的,从我们自己的事例中,我就可以这么认为:

1)从"半瓶水"的故事里,我们知道了所谓的"社会性"就是要看你怎么样来把你周围的世界和你自己联系起来,相关多少.
2)从"一日游"的故事里,我们知道了所谓的"社会性"就是指当你作出决定的时候,不能光从你自己个人的角度出发,你必须要考虑到你周围的和你相关的人和物.

这个"社会性",可能也就是这么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0#
发表于 2008-7-4 09:40:26 | 只看该作者

re:F板,我其实一直一直都在追随着你的帖子,...

F板,我其实一直一直都在追随着你的帖子,非常非常感谢你和你的帖子。如果哪一天,闻森长大了,你写的这些,我看都不用修改,直接找出版社印刷出版,请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值得我买上一本香喷喷的书,放在床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1#
发表于 2008-7-4 17:36:14 | 只看该作者

re:人与自己 人与他人 人与环境 ...

人与自己
人与他人
人与环境

这三个关系都明白了,这个人就可以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至于成为火星人,这就叫社会化。
F斑每一贴都是精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2#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21:56:44 | 只看该作者

re:"药非善物,不得已而为之"闻森吃...

"药非善物,不得已而为之"

闻森吃这个多动症的药已经有三月之久了,从开始的十毫克,到了以后的二十毫克,虽然没有显著的效果,但总算没有见到什么负作用,就想给闻森再加剂量,从二十毫克加到了三十毫克,挑了上星期六给他试吃.

可这一下吃坏了:本来那天是和马可一家一起游动物园的,也是想看看他在这么熟悉的环境里会不会兴奋起来一发不可控制,开始还好,等到了动物园后一开始的征兆是在坐单轨小火车时,下来后,闻森说头有点晕,这小火车我们坐了N次了,从没听他说过会晕车,这让我很担心,一路上细加观察,还好头是不晕了,摸摸脉搏也不是太快,稍微放下点心来,但是渐渐地闻森开始了没完没了的问题,好象是脑子里装上了个失控的马达,把闻森的脑袋当成了打铁的锤子一上一下地没完没了地砸,等下午回到了家以后,这冲动更厉害了,他开始纠缠在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上.我们家的鱼缸本来上面是有一个铁丝做的盖子,但是我们从来没用过,就放在边上,家里也从来没人注意过,但是今天闻森较上劲了,开始是问这个盖是赶什么用的,再问为什么我们一直不用?最后自己把盖盖上了鱼缸,又自己搬来了一箱书要压在上面.

我这是第一次看到了对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不当会造成怎么样的后果,这闻森就象是被一个心魔绑架了,身不由己,言不由己,心不由己,他被外在的力量驱使着左右着,内心难受却无法表达,明知不对却无法自拔,最后自己急得掉泪.而这药吃下去了,吐都吐不出来,我能做的只能是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再去抚慰他的情绪,后来赶紧带他去游乐场,总算在一个新的环境里让他能够摆脱了心魔的死缠.

当时自然就决定了这个三十毫克的药是不能吃了,星期日和星期一两天都没吃药,但是没吃药的状态看起来也不错啊,无论是听从指令还是做阅读,效果都非常好,这一类的药物的好处就是"药来效来,药去效去",星期一和医生讲了一下,他也觉得这三十毫克的药不能吃了,再改回二十的吧,再预定了下一次问疹的时间,是定在八月四日下午.

我觉得到了现在,我可以能对以后来问精神科药物效果的人讲自己的一条体会了,那就是如果你自己没有对孩子的情绪,思维,言行等有很深的了解的话,那你就不应该去给孩子吃精神病的药物,因为万一这药不对路的话,或许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而这药有没有负作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家长观察的,因为等你去了医生那里,这药劲就过去了,医生也看不到确切的表现了.所以,我套用一句古话:"药非善物,不得已而为之".

这方面蔡逸周医生是美国小儿精神科的权威人士,又是成功的星爸榜样,由他的英文名Luke Tsai曾经出过一些这方面的权威书籍和文章,这次中文的<<解密孤独症>>里选了不少的这方面的文章,非常受益,在此也感谢刘娲的编辑举荐之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3#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7:03:27 | 只看该作者

re:"阅读三个基本功" 前些日子在邻...

"阅读三个基本功"

前些日子在邻居附近的Yard Sale上觅得一套小学生的阅读指导书,这几天开始和闻森做了起来,这是讲阅读技巧的,不是为阅读而阅读,不是能够按图索驹的,答案在书上不一定找得到,需要一点动动脑筋,这恰恰是让闻森抓瞎的地方,估计得重复练习才能掌握.

第一个讲的是"预计",(Prediction)

举例:
1: 玛丽在公园里看到了一群小狗,她带了一只回家.
2: 妈妈回家后, 玛丽让妈妈看自己带回来的小狗.

问:你预计下面会发生什么?

闻森完全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投射"到故事中去,他不会这么顺利地把自己想象为书上的角色,所以他也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我只得和他演习一下这两句故事的场景,才把答案引导出来.  我估计这同样的问题,换到我女儿身上不会有一点问题,因为她平时自己玩自己的时候,就在那里自问自答地编故事.从这一点上,玩游戏和故事阅读的理解上是一脉相承的.而这两者重要的就是阅读者能不能进入到故事里的角色中去,所以这又牵涉到了"心智论"里的内容了.

第二个讲的是"推理"(inference)

举例:

1) 我的朋友脸都红了,他看起来很伤心的样子.
2) 人们在伤心的时候很多人的脸会涨红,有时侯他们还会哭泣.

问:你觉得你的朋友会怎么呢?


第三个讲的是"结论" (Conclusion)

举例:

1)晚上的天气越来越凉了.
2)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万圣节的晚会
3)树上的叶子也开始变黄了.

问: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呢?

后面这两题闻森答不出来,我到有点诧异,因为这其实可以看成是逻辑推理了,这应该是闻森的强项了,但是结果却不是这样的,我想如果把这些问题再抽象为"因为,所以"之类的数学题,或许他能答对,但是这一被故事情节所"装修"了一下,闻森就傻眼了,似乎是他不能把这么实际的生活中的例子"泛化"为他其实已经理解了的逻辑推理的问题.

所以我想,这阅读理解的深层,会有很多是和他们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现在闻森能到达的程度是"按图索驹",也就是根据书上的内容,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果这答案不是原模原样地出现在书上,他就不知所措.所以现在是第二个阶段了,是让他思考,让他推理,让他概括,让他设身处地,让他心领神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4#
发表于 2008-7-9 17:22:43 | 只看该作者

re:斑竹的这本书太好了,继续贴上来给我们做引...

斑竹的这本书太好了,继续贴上来给我们做引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5#
发表于 2008-7-9 19:09:05 | 只看该作者

re:能不能把一些学习心得同样复制一份,放到其...

能不能把一些学习心得同样复制一份,放到其他栏目,比如“教育训练”,这样受益的人可能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6#
发表于 2008-7-9 21:58:40 | 只看该作者

re:星儿的阅读,真是可以专门写一本书的。...

星儿的阅读,真是可以专门写一本书的。
冯斑争取写出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7#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7:13:38 | 只看该作者

re:"积极阅读法基本技能"上帖中的三...

"积极阅读法基本技能"

上帖中的三个技能,预计,推理,结论,一并是被<<Reader's handbook>>称为"积极阅读法的基本技能"(Skills for Active Reading),另外还有三个是:"比较相同之处"(compare),"比较相异之处"(contrast),"评价评估"(evaluate),这说穿了就是把人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共同的思维活动整理了一下再强调了出来,因为这些心理活动其实是每个人在阅读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有的,有老话说是:"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让你吊足了胃口,也在心里一再猜测故事的结局.

这些方法的作用是让你的脑子在阅读中一直动起来,让故事在你的脑子按照书这个剧本演起戏来,这或许能帮助闻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过去我也翻译过"提高阅读能力的七个方法",好象是贴在这里的,但是忘了在几楼了,这个帖太长了,"庭院深深深似海",想找也找不到了,但是记的那主题思想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要让脑子在阅读时动起来,"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一同此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8#
发表于 2008-7-10 18:47:32 | 只看该作者

re:家里书也是有的,常看常新的感觉。演戏...

家里书也是有的,常看常新的感觉。
演戏看来得必须要做的了,读了演,演了再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9#
发表于 2008-7-11 10:19:18 | 只看该作者

re:词汇的累积是阅读的基础,在生活中多教孩子...

词汇的累积是阅读的基础,在生活中多教孩子运用各种词汇,理解各种词汇,提升孩子理解能力,这是我最近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0#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8:10:30 | 只看该作者

re:"阅读一得:恶意和善意的谎言"上...

"阅读一得:恶意和善意的谎言"

上星期和闻森读一本小书,取材于一墨西哥民间故事:

一土狼不幸被农夫的陷阱网住了,它高喊别人帮忙.
狐狸过来了,但它不想救土狼,狐狸说:"上次我也是这样来救你的,但是后来我却被农夫追着打.你一惯说谎,这次我不上当了".
土狼继续呼救,一直快到了天亮时,才来了一只老鼠,向土狼说:"我可以救你,但是条件是以后我一请你帮忙,你就得来."
土狼没办法只好答应了,老鼠很快地咬断了绳子,土狼脱身了.
后来老鼠老找土狼帮忙做些杂务,土狼渐渐地不耐繁起来了,到处躲着老鼠.
但是一天,老鼠的儿子们找到了土狼,说它们爸爸遇到大麻烦了,土狼一定得去帮忙啊.
土狼过去一看,大事不好,老鼠爸爸被一条大蛇给咬住了.土狼问是怎么回事,老鼠爸爸苦恼地说,"我看这大蛇的尾巴被一块大石头给压住动不了了,大蛇也求我帮忙,我就帮它把石头移开了,没想到,大蛇一脱身就要吃我了!"
大蛇说:"我也没办法啊,我肚子太饿了!"
土狼冷静下来想想,然后装做不相信的样子对蛇说,"这么小的老鼠怎么能搬得动这么大的石头呢?我不相信,你们在骗我,这事要传到江湖上去,人家会笑话你大蛇说谎的!"
大蛇急了,说这就是真的!
土狼不慌不忙地说,"除非你让我亲眼看见老鼠能把你身上的那块石头移动,我才会相信."
大蛇说,好啊,我同意了.大蛇把老鼠从嘴边放下来,土狼再把石头重新压到大蛇的尾巴上去,老鼠迅速地跑开了,然后土狼笑着对大蛇说,"对不起,你不该相信我的话,现在老鼠和我都不会再把石头搬开了,你就待着吧,拜拜了.


估计我和闻森的做法,我事先根据书本上的内容先写了五个问题,最后的一个问题是:

"土狼对狐狸说过谎,对大蛇也说过谎,那个说谎是不好的,那个说谎是好心的?"


---没想到闻森还答对了.再根据答案扩展,英文中"善意的谎言"也叫"white li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7 22: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