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改变?"
刚才闻森回家,在上楼的路上我们讲了今天的安排,因为商老师这几个星期把我们几年来一惯的星期二的钢琴课换到了星期三了,尽管从上星期就开始换了,但是我还是得给闻森提一下醒,因为他转个弯总需要些时间和"弧度".
果然,闻森又开始较真了,现在的他已经不大会为生活次序的改变而大发脾气,但是他还是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变化,他要知道的是变化的理由,他需要找到一个他能接受的原因,没有一个他能接受的原因,他仍然不乐意来接受改变,这本来不是件坏事,但是如果你要在生活中事无巨细地找出理由来,往往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这样的结果就是让他更加受挫,更加焦虑,更加古怪,更加落落寡欢.
所以在他开始钻这样的"牛角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注意如何来引导,如何帮他找到解脱之路,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象是西班牙的斗牛士,一方面自己努力控制不要被这头小蛮牛惹火了脾气,另一方面挥动着手里的红布,让他去我想让他去的地方.
比如说,就今天的话题,闻森的问题首先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换星期二的课到星期三去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是:"商老师有其它的学生换到了星期二去了,所以我们要换到星期三".
接下来闻森的问题可能会有两个方向:一是紧盯着换到星期二上课的其他的孩子,要问他们是谁,为什么要换,换到什么时间等等,如果这样问我们就不知道答案了,所以要把他的牛角尖卡断,明确提出别人的很多的事情我们是没办法知道的,这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界线.
第二个方向他自然地就会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和人家一起在星期二上课呢?",今天闻森的反应很快地找到了出口,他说:"如果每个孩子都在星期二上课的话,商老师大概有一百多个孩子一起在星期二上课了,那可乱了".我紧跟他作戏:"那样的话,商老师有二十个孩子上初级课,二十个孩子上一级课,再二十个孩子上两级课,其他孩子上三级,四级课,那太乱了,忙不过来了,商老师肯定会说:我不干了!"----在嘻嘻哈哈之间,这个议题就这么过去了.
昨天看新到的黄伟合的<<用现代科学来治疗自闭症>>中讲到的情绪控制的办法中,其中之一是自我调节,把事情本身往其他的方面想一想,或许能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本来是无可回避的冲突,再看可能是一场滑稽戏.具体的办法就是这么想:"如果我这么这么想,这么这么做,结果会怎么办呢?"这里闻森往反方向一想,这么多的孩子挤在一起上钢琴课就理所当然地不合理了,那么把他的课从几年一惯的星期二晚上换到了星期三晚上,就自然而然地合理起来了.
所以,其实人的很多的情绪,很多的行为,是由他的思维决定的,他怎么想,往往决定了他怎么感受,怎么行动.就今天这个事情,让闻森接受星期三上钢琴课不是一件难事了,我可以不理他,我可以强迫他,我可以训斥他,软的硬的他都会最终接受这个新安排的,但是抓住这个小小的机会,让他自己在思维上找到一个出口,找到自己能接受变化的理由,这比什么都重要.
话说到我们结束完这段对话,我就进了厨房给闻森弄吃的,因为刚才我学着商老师的口气说:我不干了,用的是"Quit",闻森在后面问,"Quit是什么?",我随口回答:"Quit就是Give up",他知道这些词,但是就是明知故问地,我也就随口而答.但是后来他跟我到了厨房问的问题就让我莫名其妙了,他问:"为什么Q后面一定要跟U?",我实在没反应过来,问了他几遍他什么意思,闻森不知道怎么解释,还是一遍遍重复着同样的问题,立刻他就开始急了,大叫道:"你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我只好让他冷静,让他把想说的写下来,或许我能明白点,闻森拿手指在冰箱上划了个大写的Q字,再划了个大写的U字,我才明白了原来他是在问为什么英文单词里由Q开头的词后面总要紧跟着U,象是"Quit","Queen"等等,这我还真没想到,我想大概是因为发音的原因吧,光是"Q"音读不出音节来.我建议我们查一下英文字典,果然所有的Q开头的字都是紧跟着U的.我对闻森说,"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看起来你是对的啦".
但是我没忘记了最后给闻森一个启示:"我刚才没给你回答,不是我不想给你答案,是因为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我要是不明白你的意思,我就没办法给你答案,所以你急也没有,发火也没有,你最好是帮我把问题搞明白了以后,我才可以帮你找到答案,是不是?"
闻森点点头,但是我并不会期望他一次就能学会了,以后有机会再给他现身说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