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122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14:44:14 | 只看该作者

re:"阅读一得:俚语之惑"对生活中的...

"阅读一得:俚语之惑"

对生活中的俚语,俗称,双关语等的理解,是自闭症及爱斯伯格症的一个明显的表现,自然闻森也不能免俗.

在<<Everone makes mistake!>>中,小男主人公闯了祸,妈妈怒气冲冲地宣布:"你就甭想再出房门一步了,甭想再看电视了!",英文中的表达是:"you don't even think about stepping out the door, don't even think about watching TV again!",这里的"don't even think about "自然是一句俗语,就指的是"甭想做什么"的,但是当闻森读这句时,脑子却卡在了一个枝节上,他不是把"don't even think about "当成一个意思来理解,却是死盯着里面的一个词"think ",所以本来是"想都别想"的意思,却在闻森这里变成了"不能想这个",所以他就在钻"为什么不能想"的牛角尖去了.

在昨天读的<<Jacky and Bean Stalk>>的故事里,读到Jacky用一头奶牛换来的三棵神奇的豆子一夜间长成了巨大的豆苗,小姑娘一直爬到了顶,却发现了一座宫殿,小姑娘很吃惊,这里用的是:"Her jaws dropped",正好用来问闻森,闻森也就想当然地说是:"她的下巴掉了".所以正好把这个表达方式演示给他看,让他知道这美语中"惊讶"的特殊的表达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18:05:44 | 只看该作者

re:"阅读一得:思维之迷"在昨天读的...

"阅读一得:思维之迷"

在昨天读的<<Jacky and Bean Stalk>>的故事里,读到Jacky一直爬到了顶,发现了一座宫殿,走进去后发现里面有巨大的桌椅板凳,小姑娘心中暗想:"这里肯定住了一个巨人!"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小姑娘想这里住的是一个巨人呢?"

答案很简单,但是闻森还是在书上找了一些时间,才把答案找出来了,其实这答案就在前面,从巨大的桌椅板凳,想到了这里住的很可能是一个巨人,虽然简单,但却是一个小小的逻辑推理,这就是需要在阅读中培养出来的边读边思考的本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00:27:12 | 只看该作者

re:"汪洋中的一条船"在黄伟合的<<...

"汪洋中的一条船"

在黄伟合的<<用当代科学征服自闭症>>一书的第246页,作者写道:

"在更多的情况中,自闭症患者中的固执拒变的原因,并不是为了想得到什么,只是根源于他们在认知方面的缺陷以及与此有关的焦虑紧张情绪.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周围的世界嘈杂无序,令人生畏的;处于其中的个人对此毫无控制能力而感觉非常脆弱.因此,死抱常规拒斥变化往往是他们保持控制,减少焦虑的唯一手段."

在这里作者是把"焦虑"作为了自闭症中刻板僵化的行为及思维的根本心理根源,既是他们固有的"心理缺陷",但也是他们的自我保护自我调节的手段,而且很可能是他们能够不借训练教育之手而自己能够掌握的本能的"唯一"手段.这就是从观念上把我们对这些刻板行为,僵化思维的认识上更进了一步,本来是让我们深恶痛绝而想斩草除根而为之后快的"症状",原来却是有着它自身的积极意义在里边的,它是孩子为了自我保护的一个手段,是他未来努力去适应外面"凶险卜测"的世界的方式,其实从这一点上,和我们大家所谓的正常人的心理是一样的,打个比方说,现在社会上流传着有色狼专门打劫夜班下班的单身女工,那么如果是是那个"单身女工",面前一条是亮堂堂的经常有人出入的大道,一条是黑暗暗的很少有人路过的小道,你会走那条呢?这个道理和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的深层心理是一样,都是为了"安全",为了"避险",为了"心安".

我们在几乎三年前在"教育训练"里讨论过"焦虑"的问题,(http://www.elimautism.org/leadbbs/a/a.asp?B=5&ID=7287),我们把"焦虑"同他们的"对世界的感知觉能力","自身的心理困难","认知上的特点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等等联系起来,这样我们至少能理解这些"刻板行为"和"僵化思维"的心理及生理上的根源,而现在我们更能进一步说,这看起来很荒谬很不正常的"症状",也是一剂心理上的"药",能让孩子在不知所措或无所适从的情况下,简单而有效地找到一条能帮他"排解焦虑"的快速通道.

我想从"感觉能力"这一角度来看一个低幼年龄的自闭症孩子的心理,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很多这样的孩子有感觉异常的困难,比如说我儿子过去的问题是在皮肤的过敏触觉上,所以任何接近他的人和事物,任何新的食物,任何新的环境对他来讲都是一种新的威胁,一种莫测的凶险,他对世界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抵制","躲避","退缩",他的第二道防线就是"抗拒","发作","歇斯底里",因为这两道防线在誓死保卫着他的"宫殿",他的"宫殿"就是他的"感知觉",就是他的思维和对世界的认识",而这雄伟宫殿的一扇大门却是用他那"敏感得象地雷"的皮肤组成的,可想而知他的"宫殿"是如何地脆弱,如何不堪一击,所以他自然会用第一道防线来躲避,这躲避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刻板的老路",他曾只吃白米饭,白面条,面里只能放点盐,不能有任何其他的颜色或食物,因为这白米饭白面条是他最熟悉也是他唯一能接受的食物,也是他可以逃避新食物的唯一退路.他也曾坚决地穿同一件衣服,不管季节变化,不管衣服破烂了,而且还必须是按着一定的顺序穿,如果不按他的意思,他就声嘶力竭里抵抗着,这对当时对自闭症一无所知的我们真是难以理解,现在回过头去大概能理解了,因为他在保卫自己心里那个脆弱的"宫殿",他没有这个能力来适应来调节,而大人也没有能理解也没有能帮他找到替代的办法,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本能的反抗.如果我现在再碰到这么一个低幼的孩子,在那里无休止地做着刻板动作的时候,刻板得很可能让所有的家长都心碎都抓狂,但是我能做什么呢?难道还是那样强制他矫正他阻断他?我想如果现在的话,我会想,他的刻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你把他的这个宣泄的路堵死的话,你给了他另外一个通道了吗?如果你没给他出路或者他自己也找不到其他出路时,在他无所适从的情况下,你让他的焦虑无处排解的话,那他又能怎么样呢?"是在沉默中死亡,还是在沉默中爆发?"

仔细想想,人其实就是生活在一个感知觉的汪洋大海里的,人无时无刻地被包围在各种声音,图象,感触,气味,距离,速度,方位等等的感觉之中的,人本身也就象是一条航行在大海里的船,他有自己的控制系统,他能排除次要的干扰,他能把握自己的方向,他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应该去的地方,他能准确地判断出自己的处境,他也就能一帆风顺了.那么如果这条船的控制系统失灵了呢?如果他是一个听觉过敏的人,周围的任何声音,在他耳里"有如春雷炸响"?如果他是一个视觉异常的人,就象原来的小康淇一样,一只眼近视一只眼远视,她过去可能从来没有过焦点,从来没有感觉过周围环境的具体的位置,从来就是"不知深浅不明表里"的,那他们还能控制这条船吗?他们还能乘风破浪吗?不能,他们可能很象是一条在汪洋大海中失灵的一条船了.

如果你在这条失灵的船上,你会是什么心理呢?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向何处去,你不知道你会在大洋中的那一个角落,你也不知道那阵风那个浪会把你最后惞翻,你的心理可能就两个词:焦虑和绝望.这也是我回头想着过去的事的体会,我在想当时我的这个我怎么也搞不懂的儿子曾经可能会经过些什么,想他可能的困境和无助,也想自己曾经的困惑和无能为力,或许时光从头开始而我们一开始就有了这些对自闭症的知识和认识,我们会不会很有办法呢?对已经过去的事情吃后悔药当然没意思了,对过去的反省是为了对今后的准备,闻森三岁时有三岁的焦虑,八岁时有八岁的焦虑,就是这两天里,因为他和妹妹第一次睡在了同一个房间里,妹妹呼呼大睡,而闻森却翻转难眠,已经有两天没睡好了,等过两天再把这事儿记一下.真是"生命不已,焦虑不息"啊,但就象是这两天我在车上放的台湾老歌,最后一只是蔡琴唱的,不知道是什么歌,但是最后一句是"何处能找到停泊的港弯?"

是的,闻森需要找到他的港弯,我也需要找到我的港弯.

我们都是汪洋中的一条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4#
发表于 2008-7-15 00:34: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5#
发表于 2008-7-15 00:45:38 | 只看该作者

re:又来了一只船,也在班长的港湾泊一会儿,两...

又来了一只船,也在班长的港湾泊一会儿,两道防线的宫殿比喻得太恰当了,V嫂专门给我推荐了246页,很有感触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00:50:41 | 只看该作者

re:做灯塔我也不谦虚了,我的秃头够亮的....

做灯塔我也不谦虚了,我的秃头够亮的.

到是V嫂先我之前,慧眼点出第246页,我自叹不如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7#
发表于 2008-7-15 02:41:05 | 只看该作者

re:很好奇第246页还写了些什么? 我相信孩...

很好奇第246页还写了些什么? 我相信孩子的自我保护功能,在特定环境下的不安,有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在里面。

我小时候,5岁到10岁吧,最害怕的是傍晚放学的时间,每天都是,在某一瞬间,整个感官系统和原来的不一样了:人的声音被放大了,光线特别刺眼,就像一种幻觉,灵魂游离在身体之外。 这个时候只能机械地走路,像梦游一样,一回到家,马上一切都正常了。 人长大了,这种感觉越来越少,但是太累和太焦虑的时候还是偶尔会有。 

我相信很多孩子这种体验比我强烈,冯版书看得多,有什么解释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14:06:11 | 只看该作者

re:246页开始主要是讲刻板行为及训练方法....

246页开始主要是讲刻板行为及训练方法.至于你说的那种感觉,我也不知道,我连自己十几岁时什么样子的都记不得了,可能男孩子是糊涂过日子的时间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9#
发表于 2008-7-15 14:47:15 | 只看该作者

re:大人有时很难体会孩子的感受。我的孩子非常...

大人有时很难体会孩子的感受。我的孩子非常抗拒理发,每次都声嘶力竭的要大闹一场。
我曾经怀疑过“有那么难受吗?”
直到有一天,我偶尔的用荔枝壳轻轻的碰了一下他的脖子,发现他不仅立刻缩起脖子,而且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大哭大闹有可能是做出来的,但鸡皮疙瘩是做不出来的。

所以,从那以后,对儿子的这类行为,我基本本着”人性善”的观点,相信他的那些行为是他自己的自然反应,甚者是最优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0#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17:20:23 | 只看该作者

re:"那就给他鲸鱼好了!"<
"那就给他鲸鱼好了!"

<<Just give him the whale!>> by Paula Kluth and Patrick Schwarz

Paula Kluth作为自闭症教育的著名学者的新作,<<那就给他鲸鱼好了!>>,副标题为:用痴迷,专长和强项来帮助自闭症学生的二十种方法.


书名起源于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幼儿园园长听到了一个刚入学幼儿园的孩子在声嘶力竭地哭叫,园长走进了教室,听见了两个老师的谈话,事情的原因是因为幼儿园的班主任老师把这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一条鲸鱼拿走了,因为她相信这孩子没有了这个玩具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就能学得更好,所以她就试了试,把鲸鱼玩具藏了起来,所以就引起了这孩子的大哭大叫.但是另一个老师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是个特教老师.这特教老师问班主任老师:"那你想让他做什么呢?",班主任说,"那可多了,让他做自己的功课,参加小组活动等等",特教老师想了一会儿说,"你要是想达到这些目的的话,那就给他鲸鱼好了!"

用痴迷,专长和强项来帮助自闭症学生的二十种方法:

1)用来发展和学生的感情联系.
2)用来增加社交机会.
3)用来增加交流技巧和机会.
4)用来减少焦虑.
5)用来计划融合教育.
6)用来改进课堂教学.
7)用来促进学习.
8)用来安抚.
9)用来培养职业兴趣.
10)用来鼓励冒险.
11)用来引导学习规范化内容.
12)用来鼓励深度学习.
13)用来理解复杂的世界.
14)用来让学生展示才能.
15)用来给予学生以"力量".
16)用来鼓励学生"闲聊".
17)用来促进学生数学技能.
18)用来教育礼貌,合作和同情心.
19)用来鼓励卓越.
20)用来让生活有滋有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1#
发表于 2008-7-16 11:30:3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246页开始主要是讲刻板行为及训练方法.至于你说的那种感觉,我也不知道,我连自己十几岁时什么样子的都记不得了,可能男孩子是糊涂过日子的时间多吧.


很惭愧,这本书我们也买了有近一个半月了,还只看到语言部分。要努力呀!

对于小孩的行为问题我的一点体会:小孩问题行为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不管是正常小孩,还是我们的小孩,不会无缘无故的哭闹、反抗等。正常小孩大部分可以用语言告诉大人原因,而我们的小孩,尽管非常欠缺主动告诉我们的能力,但也会留下蛛丝马迹给我们,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就一定能找到原因并逐渐改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2#
发表于 2008-7-16 11:49:08 | 只看该作者

re:用痴迷,专长和强项来帮助自闭症学生...

用痴迷,专长和强项来帮助自闭症学生

我认同这样的观点。这也有点像地板时光的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15:31:19 | 只看该作者

re:"助人"烈日当空,我带闻森去图书...

"助人"

烈日当空,我带闻森去图书馆,过马路时,见一残疾妇女自己推着轮椅卡在路上过不去,征得她的同意后,我把她推过了马路,但是想一不做二不休,问她想去那里,干脆就推了她赶上了不远处的公车站.
回头再去图书馆的路上,我开始问闻森:"刚才我们帮了一个老妇人,这在<<贝贝小熊>>里叫什么来着的?",我是明知故问.
闻森说,"是<<giving a helping hand>>,是第四部,是第三排的第五个".把这个回答解码一下,他是说:"这个<<giving a helping hand>>是那个DVD光盘里的第四个故事,而这本书的的广告是在书的封底,由各本书的封面组成了"贝贝小熊"自己的广告,这本书的位置在那里我记不得了,但是应该听闻森的没错.
我夸他答得对,但是这并不是我所期望的,我挑了那些"贝贝小熊"的书,是有我精心设计的,我要的不是他们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要把这套书落实到生活中去,不光去读,去滚瓜烂熟,而是要把书及书上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就象是今天的事,让他去帮老人他也会去做,让他读这些书他也能津津有味,现在的任务是把两者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我选的这些"贝贝小熊"的原因,我对此不遗余力,他们只要提出要求,或是我自己看到某本书正能对症下药,我毫不犹豫地去买来,光是书还不够,现在又加入了DVD,最近的一本是<<too much birthday!>>,是针对妹妹有太多的同学生日请柬而准备的,先藏着,等过两个星期女儿的生日时再给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
发表于 2008-7-16 16:00:25 | 只看该作者

re:"那就给他鲸鱼好了!"---说得太好了,...

"那就给他鲸鱼好了!"---说得太好了,说到我心里去了,我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偶尔也犯规),用他喜欢的东西做强化物和乐而不为呢?为什么孩子必须按照我们的要求做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让孩子高兴的学呢?
“我挑了那些"贝贝小熊"的书,是有我精心设计的,我要的不是他们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要把这套书落实到生活中去,不光去读,去滚瓜烂熟,而是要把书及书上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又说到我心里去了,握个手吧,没有版主层次那么高,向你学习,我是从安全宝典入手,非常简单的安全知识,联系生活,既增强理解又增加孩子安全意识。版主这段时间东西写得好哈!我很受用,谢谢!继续努力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5#
发表于 2008-7-16 18:17: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8:27:18 | 只看该作者

re:"一抹痕迹"这几天家里搞装修,白...

"一抹痕迹"

这几天家里搞装修,白天睡眠不好,夜里还要上班,只要不是很忙,实在是抗不住睡意,所以得每夜写点东西来提神.

今天工人们把墙刷白了,让我有点留恋的是当初我儿子留在墙上的胡涂乱抹,在大门口,各卧室门口,走廊两端,卫生间的进口,都有他涂写的字样:"one way","two way","exit","entry","to bath","to bed",那应该是他大约在五岁左右,迟鸟初啼,欲罢不能,好不容易等来的一点点语言,所以即使他在新刷的墙上开始胡涂乱抹,我们公婆俩也只能是忍住了,毕竟是晚唱的鸟比不唱的鸟好很多很多的啊.

有些事情也就是回头看看,就能看出点名堂来,即使是在他那个时候,刚刚掌握了点语言,刚刚学习了一些方位词,他就迫不及待地用起来了,即使在他自己熟悉的家里,他也要把几个进出口来明确定义一下,他要从这个熟悉的环境里归纳出秩序来,显示出规则来,他需要的是象交通路牌那样的明确,那样的直观,也就是那样的简单.而我们所说的"日常工作","日常生活"对他来讲太模糊了,太模棱两可了,模糊导致了混乱,混乱导致了困惑,困惑导致了焦虑,焦虑导致了无所适从,无所适从再遭到外界压力就引爆了行为炸弹,引行为不端而更为外界所不容,因不容而受挫,因受挫而自卑,因自卑而退缩,因退缩而自闭.

从闻森五岁起,开始能慢慢地只言片语地表达出自己的时候,现在回头看他的很多的心理,思维,意愿,习惯,喜好等等是一以贯之的,基本上过去怎么想,现在还是怎么想,在层次上高出了许多,但是一脉相承,他大概永远地会憧憬着生活在一个次序井然,逻辑简单,任务明确,要求直观的理想境界里,这墙上的胡涂乱抹一刷就没了,这心理上的轨迹不知道能不能改?能改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1:56:10 | 只看该作者

re:"口袋里的蟑螂"在<
"口袋里的蟑螂"


在<<Just give him the whale!>>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梅森是一个初中生,是自闭症谱系里的大孩子,他对蟑螂有很奇怪的爱好,他是有强烈的社交焦虑感,只要是那些吵吵嚷嚷,杂乱无章,不可预料的地方他就深恶痛绝,象餐厅,公车.晚会等等,他用来自己对付自己这种社交焦虑的办法就是不去那些地方,如果是非去不可的话,他就用自我封闭来保护自己.这个情况突然出现了转机,是因为他的老师想到了能不能用他喜爱的蟑螂来帮助梅森克服这种社交焦虑感.他的老师Landry先生找到了一家新奇的玩具店,里面竟然有塑料做的小蟑螂,这样梅森就可以放进口袋里时时带在身边,Landry先生又用不煺色画笔在蟑螂背上写下了:"我能生存下来!"(I will survive),然后老师和梅森就蟑螂的一些特性讨论开了,其中之一是蟑螂是的生存能力,它们几乎在一些最恶劣最严酷的条件和状态下都能生存下来,事实上,老师告诉学生说,研究人员甚至发现了蟑螂还能在核爆炸后生存下来!这一堂"蟑螂"堂课,加上这只"口袋里的蟑螂",从此就改变了梅森的社交恐惧,因为他把面前即将来临的新的社交场合当成了一个生存挑战,他用小小的蟑螂来作为了自己心理上的支撑点.


这段故事让我想了很多:

第一:想象一下如果我是这个家长,当自己的孩子日复一日地读着蟑螂,谈着蟑螂,想着蟑螂,你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厌恶而加以干涉和制止呢?如果这孩子还进一步要求家长让养几只蟑螂来做试验呢?这家长,尤其是当妈的,会不会歇斯底里呢?当你的孩子每见一个人,开口就是蟑螂的话,你会觉得难堪而对孩子训斥吗?即使你不会去扼杀这样奇怪的爱好,你又能容忍多少呢?忍耐多长呢?

第二:如果对于低幼的孩子们来说,"刻板行为"是他们的主要特征之一的话,那么对高年龄的,克服了语言障碍的孩子们来说,"刻板语言或思维"成立他们的特征之一,这其中一个很常见的就是他们对某一个专题的出乎常理的偏好和痴迷."偏好和痴迷"本来没什么错,还可以是件好事,我们听了太多的"少小立大志"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是主人公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他毕生要从事的事业如痴如醉的,如果说一个能帮母鸡孵蛋的爱迪生长大能成为发明家的话,那怎么就不能说这个小小的"蟑螂迷"长大就不能成为一个昆虫学家呢?

这事儿谁也说不准,但是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这后者的机会很小,因为我觉得这些孩子们把他们的很大的一部分精力和热情投入到那些奇奇怪怪的课题上去,好象不是为了探索知识和真理的热情,而是给自己的某种心理上的需要.或许是觉得日常工作和学习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太多太快太复杂了,所以他需要把自己的爱好集中在一个很狭小的专题上,从而能让他感受到切切实实地掌握知识的"踏实感".或许是因为觉得同龄人的社交话题太乱太随即太模糊,自己常常跟不上别人的思路,搭不上别人的话,所以他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引到自己偏好的话题上,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强项,他能知无不言.或许这"蟑螂迷"还是他用来躲避社交的保护伞,他也知道作为一个学生,他是被期望被要求被鼓励和同学们社交的,但是如果有一半的同学知道只要他一开口他的话题就是"蟑螂"的话,那以后谁也不会再和他交谈了,而他正好就由此逃避了"社交焦虑".

所以我看这"刻板行为"也好,"刻板语言,爱好或思维"也好,都是背后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的,不同的是我们到底能理解多少,能接受多少,能容忍多少.过去以琳论坛有一个很好的帖子说:"从令人抓狂的刻板行为中抓住教育训练的楔机",我们同样也能说"从令人抓狂的怪癖中抓住教育训练的楔机".

这样的刻板或怪癖无论怎么样的"令人抓狂",我们只能是首先接受,然后在来动脑筋想办法.用秋妈妈的语录来说,就是上帝就给了你一副牌,你不可能看看这牌不好就扔了不打了.这牌一打开发现是副"蟑螂牌",你也没办法,只能接下去打吧.

这就要说说第三点:"如何来化腐朽为神奇".

第三: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的爱好是"蟑螂",大家都喜欢自己的孩子能喜欢的是那些美丽的人见人爱的东西,可惜这对我们来讲很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如果你能说服引导这个孩子不去爱好"蟑螂"而改成"凤凰"的话,那他很可能就不是个自闭症孩子了.我们很可能的也就是手里拿着的这副牌,估计这牌很烂,连一点出手的机会也没有,逼得你要么放弃,要么在忍耐中苦苦思索,虽然说这个故事中这孩子爱好蟑螂也是个巧合,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苦苦思索的话,这一个独特的教育的良机就可能永远不会出现的.

这就要看你老师或家长们的本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8#
发表于 2008-7-21 12:36:46 | 只看该作者

re:F版,谢谢您的好文!您的启发性思维总能让...

F版,谢谢您的好文!您的启发性思维总能让我深思,对我们而言,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发挥“火眼金睛”、“慧眼识珠”、“化腐朽为神奇”需要智慧、技巧和耐心,谁说不是对我们一次次的心智大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23:19:30 | 只看该作者

re:"餐桌上的卡车"在<
"餐桌上的卡车"

在<<Just give him the whale!>>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用来讲述如何利用孩子的特殊爱好,建立起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Kip这个孩子一直就喜欢各种各样的卡车,这可能在男孩中间并不少见,但是他有一天还是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师瑞利先生在午饭时间把他叫了过去,说我们聊聊卡车的事吧,然后老师就问起了许多著名卡车制造商的事,这些当然是正中学生的下怀,因为他对这些背景知识太熟悉不过了.这场小小的闲聊却成了Kip自己求学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从来没有过老师如此地看得起他对机械设备的特殊爱好,大家充其量是把这个当成是一个能容忍的不足为奇的小怪癖而已,尽管Kip在学校里还没有过因为谈论太多的卡车的事而受到过惩罚,但是他却经常会被提醒让他不要这么做,结果就是他自己感到了很困惑,常常央求母亲让他待家里,不想上学去.在和瑞利先生交谈后,Kip开始重新激起了上学的兴趣,他母亲也注意到了他上起瑞利先生的课来比其他老师的课都要认真,而当瑞利先生要求他能多尝试些挑战性的任务时,Kip也会认认真真地去做,努力地想给他喜欢的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当人们问起来Kip的巨大转变时,他回答说:"我和瑞利先生相处很好,我们两人都喜欢卡车,所以我们能彼此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0#
发表于 2008-7-22 01:45:30 | 只看该作者

re:F版,如果有精力的话,能不能写一写点关于...

F版,如果有精力的话,能不能写一写点关于闻森小时候说话的"怀旧"贴子.我很想知道,闻森三岁才开始说ABC,然后现在语言表达这么好了,你们到底做了一些什么帮助他达到这个境界的呢?
单词说了好长时间?然后什么时候用句子表达?什么时候开始有自己的语言而不是机械记忆父母教的句子...?
虽然闻森能走通的路不一定能在我们孩子身上实现,不过看你们过来人的经历,让我们这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有点信心.



[QUOTE]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一抹痕迹"

**********************

那应该是他大约在五岁左右,迟鸟初啼,欲罢不能,好不容易等来的一点点语言,所以即使他在新刷的墙上开始胡涂乱抹,我们公婆俩也只能是忍住了,毕竟是晚唱的鸟比不唱的鸟好很多很多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10 12: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