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看着上面两个妈妈级的人物在关于实施“专制...
看着上面两个妈妈级的人物在关于实施“专制”“体罚”的事情上产生“共鸣”,心里实在有点着急啊!
我也来谈谈吃饭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做法等问题吧——
1)关于吃饭本身
我一直坚定地相信,人饿了,就要找东西吃,太自然了,觅食是动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
人因为感到“饥饿”而去觅食,一旦吃饱不“饿”了就停止,经过活动消耗又“饿”了,于是人在饱与饿之间重复着吃喝拉撒的自然过程。
我们真该好好审视一下“饥饿”的意义——“饥饿”虽然是我们不希望的,甚至是我们要驱除的,但是我们可以绝对地离开饥饿的感觉吗?现在的孩子不肯吃东西,问题不在于吃的东西不够多不够好,而恰恰在于吃的太多太好了,根本没有挨饿的机会,不饿当然不会想吃了,“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这是吃饭问题的最基本道理。
处理问题要抓关键点,可是在这事上我基本没有机会——我们家那两口,一个爱喂,一个爱骂,总是挡在我前面!
喂是没什么好说的了,我们都反对!
“责任说”“任务说”我也不同意。
“多吃点才会长大!”“农民伯伯种田很辛苦!”“爸爸妈妈赚钱很累!”这些理由太过遥远,我们的孩子没有切身的体会,没有切身体会的事情你会此为理由来承担“责任”吗?不但遥远,而且很假,别说农民累,就说我们自己吧,我们吃饭的时候哪里有想着“哎呀,我赚钱好累啊,我不要浪费啊,我要把饭吃完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嘛!
责骂、体罚会有短期效果,孩子可能会为了避免被打骂而勉强把饭吃下去,可是真的平心静气地想,这合理吗?我们有谁是为了避免被另一个人责骂而吃饭的呢?这样扭曲孩子关于吃饭的理解,你觉得长远可行吗?
这些做法表面上在处理孩子吃饭问题,而本质上却是在剥夺孩子“挨饿”的机会;这种只看到的眼前这碗饭,而看不到孩子长远的生活能力的做法太表面、太短视了!
2)关于选择的权利与责任感的培养
人是在承担自己选择所产生的后果的经历中培养起责任感的。从小有足够的选择机会和权利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更加自爱和有责任感。吃饭也好、完成作业也好、按时上学也好、按学校要求穿作校服也好,这些都是小事,一次两次数次没做好并不要紧,父母不要过度代偿,把这些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关键的是让孩子在适当的时候承担不作为的后果,让他自己真实地感受到不吃饭就要挨饿、不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会被老师批评的后果,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会成为一个自立、自爱、有责任感的人。
我们在强行喂或责骂、体罚来否定孩子的选择时,就是剥夺孩子承担后果的机会,结果就搞出吃饭和其它本来就没有的问题来。
3)关于孩子被体罚、被责骂、被催促、被否定的心情
西方人吃饭讲究情调,我们就不说情调那么高雅了,但是良好的情绪也是愉快进食的必要条件吧,可是我们常常做不到。
人啊很奇怪,做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受管于大人,我们都很讨厌大人的唠叨,可是一旦我们成为大人,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做一些我们曾经讨厌的事情、讲一些我们曾经讨厌的话,最后变得跟我们从前讨厌的人一样!
我要提醒,我们太太太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了!
想想老妈们整天唠叨让你吃吃吃的时候你的心情是多么的烦躁、不耐烦,她们是那么的啰嗦,而我们是那么地自我、那么地有个性!老妈们让吃不也有十分充足的理由吗?可是我们不吃就是不吃。
可是到了自己作为家长去要求孩子的时候呢?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也是一样的感受,甚至更糟糕呢?
试想你刚被老总批了一顿或者刚吵架了,你还有心情吃饭吗?
凡凡妈的签名档好得很啊——“禅的最高境界是无字,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无词,爱的最高境界是无言,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宽容,相处的最高境界是理解”,可是在你体罚孩子的时候,你对凡凡是否“宽容”呢?你是否“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吃饭呢?你是否能体会孩子被责骂被体罚的感受呢?你有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些呢?“宽容”“理解”是需要实实在在去身体力行的,而不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几句签名档暂时还不太适合你啊!
4)关于家长的“榜样”作用
体罚、责骂的另一个最大问题莫过于负面的“榜样”作用了。
千万不要忘记——当我们体罚、责骂的时候,我们不但传达了我们要求孩子吃饭的想法,我们还淋漓尽致的表演了发脾气的方法方式,我们的表演是多么地十分极其成功,以致孩子印象深刻,一学就会!
飞飞妈给我看过的一篇讲述现代教育的几个矛盾的文章,其中第一条我印象深刻——“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言传与身教的矛盾中”——看,这就是了,我们总是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教导孩子要温和、要有礼貌,可是在孩子不吃饭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又可以那么凶,又是骂又是打的!想想孩子接收到的是怎样矛盾的讯息?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也只能慢慢学会讲一套做一套,逐渐混淆了是非,形成畸形、矛盾的价值观!
说来说去,吃饭根本不是问题,孩子也没有问题,“责骂”“专制”“体罚”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主题,“反思”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