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162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07:19:05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的童话这次的练习题是从"...

闻森的童话


这次的练习题是从"童话"开始的,读了两篇,要求按照国际惯例自己写两篇童话,闻森的第一篇"童话"完全不对路,练习中的提示他根本联系不到自己的故事里去,写出来的"童话"事实上是一篇"动物世界".

第二个练习好了一点,因为练习中先是做了很多的提示:童话是怎么开头的,怎么结尾的,主人公有谁,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有魔力,谁有能破魔,等等,这样闻森就能按部就班地发挥了下去:

下面是闻森写的,全文照抄,连错的时态和语法也一起奉上:

Once upon a time, there is a kingdom called London,then one day, a Alien come to London. The Alien tried to kill the Princess.The Alien got a gun. He shoot a tree because he is so huge. His mouth was as big as a plane and he was about 1000 feet tall. A super-man saved the Princess and kill the Alien. the Super-man found a prince for the Princess. The Princess has break the spell.

The Prince and the Princess married together and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本来闻森写的时候,故事里只有"超人"和"公主",我正好看见了,就提醒他说,一个"童话"怎么也要有"王子"啊,所以闻森就想了办法"引进"了一个"王子",但是他的办法很特别,让"超人"不仅救了"公主",自己不染指,还好人做到底,替"公主"找了个"王子"来结婚,美满童话成真.

我就问了闻森了,你看这"超人"化了这么大的努力把公主救下来了,难道"超人"他就不能爱上这漂亮"公主"和公主结婚吗?何必再去找个"王子"来呢?闻森说了:第一,"公主"只能和"王子"结婚,第二,"超人"是来拯救世界的,不是来结婚的.

闻森大概永远是活在"规则"里的人,无论是在他生活里,还是在他的"童话"里,这点不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2#
发表于 2009-1-2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re:我喜欢 Vincent Jr.的思维。...

我喜欢 Vincent Jr.的思维。

第一,这世界上一定有正义的力量 - 这就是神或者超人
第二,这世界上每一样事物都是有对应的 - 这就是次序,自然界最重要的法则
第三,像F版这样‘正常人’的思维是化了功夫就要得到点什么报酬 - 这就是‘功利’,凡属世人的法则

我希望我的来世是一个孤独症,而且那时候的世界也是被‘孤独症法则’所左右的 - 这是当我某次在南洋一个孤岛上所产生的梦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3#
发表于 2009-1-2 11:13:54 | 只看该作者

re:V嫂说你这世就是个典型的AS,还用等下辈...

V嫂说你这世就是个典型的AS,还用等下辈子?
闻森好棒,公主如果和超人结婚不会幸福的,必须和王子生活。再说超人确实不是用来结婚的,如果结婚,就超不了人了。
好可爱的闻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4#
发表于 2009-1-5 21:30:37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一大一小两个“闻森”非常有意思。...

这一大一小两个“闻森”非常有意思。

冯版的科学精神,加上坚韧意志,均是我所欠缺的。看到方老师的帖子和玉照,情不自禁就想检讨,然后,不由得又想起她的批评:检讨是没有用的,关键拿出实际行动。我真希望能达到冯版的一到二成,也就会有所交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5#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00:18:14 | 只看该作者

re:大"闻森"一针见血,揭露我"救了美人就要...

大"闻森"一针见血,揭露我"救了美人就要占点便宜"的功利思想,非常深刻,正在闭关反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02:11:19 | 只看该作者

re:"记忆之惑"过去我也是以为对于闻...

"记忆之惑"

过去我也是以为对于闻森来说,记忆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他能够把几年前只去过一次的舅爷家的楼层讲出来,在接到圣诞礼物时还能想起去年圣诞礼物包装纸的花式来,或者是突然问起一件往事让你丈二不接头脑,从某个方面确实他有点过目不忘的本领.

但是长大以后,却发现这个所谓的"出色的记忆力"并不见得有多大的好处,或者说他的这个"长处"用不到正道上去.比如说,现在他在阅读上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说说这段文章的主题大意是什么?",常常让他不知所措,这文章是他刚一字一句读完的,里面每个意思他都明白,但是这许多的意思他却串不起线索来,从纯粹的记忆力角度来讲,他自然是把每个细节都完整地"摄取"了,"蓄存"了,但是当我们需要"提取"那些记忆元素时,他却不知道从那里去提取了,所以需要他对原来记忆住的信息再加工时,他根本就找不到"素材"了,尽管那是他刚刚放进自己的"记忆数据库"里的东西,但是他不知道那些正是他应该再拿出来进行再处理的原料,如果连这个他也不知道的话,那他自然对下一步要进行的再处理,也就是说"说说这段文章的主题大意是什么?",他自然就不知所措了.

所以按照我的理解,"记忆"就象是我们在计算机设计数据库一样,光是把信息完美无缺地"蓄存"起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即使有了无数的信息,但是电脑提取不出来,或者是提取的效率缓慢,这个信息就是"死"的信息,没有多少可用之处,作为"记忆力",不光是在于"记",还在于事后需要用得上的时候,你还能"忆"得出来,"忆"得准确,"忆"得快速.所以这个"记忆力",就需要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前期的"摄取",一个是后期的"加工",而对于闻森的记忆过程来讲,我怀疑得恰恰就是这第二阶段的缺陷.

打个比方,就象是一个新闻摄影记者用图片来报道一个事件,他可能拍了不少,但是他最后选取的几张照片肯定会是把事件的主要的意义讲清楚了,因为他应该是一边在拍,一边在头脑里已经有个故事了,所以这一边就是在信息加工了.而闻森就好象是个蹩脚的摄影记者,对某个细节不厌其烦,但是却看不见了整个事件,所以他最后登出来的"新闻报道",人家看不明白这是个"故事"呢还是个"静物"或"人物"照?

用这个比方或许也能解释一下闻森在学琴时的记忆力,闻森在学琴时的记忆力是超出绝大多数孩子们的,他基本上是在课上现学现卖,回家从来不练,下次上课时只要他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了,他很快地就能把上次学得弹出来,这一点连老师也佩服他,但是细想一下,这"琴谱"其实本来就是一组"加工好了的信息",那些音符如果是零乱的,估计闻森也记不住,但是这些音符已经被编成了一段旋律,这就是按照某个规律加工好的了,所以闻森非常"对路",在这样的记忆过程中很出色.但是这个模式却不能用来说明他在其他的记忆过程中,比如说阅读或复述时的困难重重,因为在更多的时候,他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所"摄取"信息本来是未经加工的,需要自己去"再处理",而这个恰恰应当是他的致命弱点.

昨天是闻森和妹妹寒假的最后一天了,据以往的经验,每次我们度假回来,上课后老师问闻森:"说说你在假期里都干了些什么啊?"闻森总是说:"上图书馆,借书,看电影",这些当然是我们在假期里做的事情,但是应该远远不止的,我们一直是会在假期中安排一项比较大的很有趣的也应该是很难忘的活动,但是这些"亮点"在闻森事后却答不出来,或者说是他压根就想不起来.

这其实对我女儿也是一样的,她自己写故事时也一样,不知道应该选取那些能吸引力的题材,所以对他们第一个指点是在认知上的,当老师问你们在假期里都干了些什么啊?她的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你们在假期里都干了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啊?"因为根据"人之常情",别人对你那些千篇一律的生活小事不会感兴趣的,他们却可能对那些他们自己没见过的没做过的事情感兴趣,他们这么问,其实是想听点有趣的事情.其实写文章的第一个诀窍就是,你得言出有物,你得要推陈出新,说些别人听不到的话,这样别人才有兴趣来看你的文章.

这样点拨一下,我女儿就懂了,闻森也明白,但是他可能下一次还会去按字面意思去领会而不会去想到"弦外之音",但不管怎么样,昨天和闻森和他妹妹先把我们这次假期里的种种活动先回忆一下,先归纳一下那些是我们新加的活动,那些是别人很少也有机会参加的活动,那些是我们觉得有趣的活动,那些是我们不喜欢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对"记忆元素"再加工的过程了.

对于这样的"再加工"过程,除了事后回忆,还有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写日记了,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忆"的过程,在写的过程中,把原来"蓄存"的信息再加工了一遍,可惜这样的道理原来就想到过,但是却没做下来,这是我自己需要改进的,光想不练,自己得督促检查,在新年里有所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04:02:27 | 只看该作者

re:读书一摘:<<按照天性养育孩子>>...

读书一摘:<<按照天性养育孩子>>

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

[美]查尔斯.博伊德


这是本老书了,讲得是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养育孩子,观点不见得新奇,但是总是个道理,具体的细节估计也来不及看了,但是开头的几句引言,我觉得足够让我牢记了.

<<圣经.箴言>>里有一句经常被引用的话是有效发挥父母作用的基石:

要按一个儿童应该走的道路去养育他,这样当他长大成人的时候,才不会偏离他的本性.

                              <<圣经.箴言>> 第二十二章第六条


作者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也许希伯来语对这段文字的表述更恰当:"按一个儿童应该走的道路",应该被翻译为"根据他的方式".在希伯来语中,"方式",即"derek",按字面理解是"爱好",也就是指个人独有的内在倾向.

  因此,对这句话更准确的解释应该是:

            调整你对孩子的养育方式
           使它适应孩子天生的发展模式;
                  当他逐渐成熟时,
           他就不会背离他天生的生命模式.  
"


我大概不会有时间看完整本书了,但是这些话我会记住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口口声声地说这自闭症是天生的,是终身的,是有天生的缺陷,或者还有天生的优势的,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方式,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但是在另一边有社会上可接受的可容忍的可理解的可沟通的可交换的可通行的种种方式,这两者之间该如何取舍如何折衷如何偏重如何兼顾呢?我们是做那个"病梅馆记"的花匠,还是做一个顺天应地的农夫?

听起来我讲得很玄很缥缈,但是这就是我常常在想却非常彷徨的地方,或许这<<圣经>>里的语录能指我迷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8#
发表于 2009-1-6 05:05:5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记忆之惑"

但是他不知道那些正是他应该再拿出来进行再处理的原料,如果连这个他也不知道的话,那他自然对下一步要进行的再处理,也就是说"说说这段文章的主题大意是什么?",他自然就不知所措了.
...


这也是我儿子目前最大的困难,特别是在阅读小说一类的文学作品时。对于SPELLING,GRAMMAR,MATH,SCIENCE和SOCIAL STUDY这些课程,他出色的记忆可以帮助他记住很多FACTS的东西,但是在读文学作品时,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场景,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来,意思是不一样的,儿子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即使经过我们的讲解,他也是似懂非懂,难有正常孩子的悟性。
上三年级以后,课文越来越长,动辄十几页,基本是儿童小说的节选,文学性很强。我们现在只能先让他一段段概括文章大意,一部份一部份复述。同时我们在图书馆借一些相对简单的书或者他有生活体验的书,全部读完后让他复述,希望能循序渐进地提高他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再加工处理能力。

盼望和版主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9#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06:33:15 | 只看该作者

re:MANYOU:大概一年或两年前,...

MANYOU:

大概一年或两年前,我那时正沉迷在"心智论"里,就想选些儿童读物,着重挑那些有心理活动描写的,通过读文学作品来锻炼闻森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了解,一开始是雄心勃勃的,但是很快地发现做不下去了,因为本来就是有阅读的困难,再加上对他来讲是天书的心理活动,这样做难度很大,很可能是事倍功半.

我和你相比有个好处,就是闻森是躺在"特教"这个"温暖"的摇篮里的,没有功课上的压力,现在他们四年级的阅读有些还不如三年级的,这样我就有机会给闻森加些自己的"小灶",我是觉得与其绕个弯用文学作品来教他心理活动,不如直接教他得了,毕竟象闻森这样的孩子对"事实性"的阅读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就直接教他这些知识了,比如今天刚开始的阅读是一本老书,讲各种感情的,下一本是讲"换位思考"的,我就直接教了,希望这样的教法能直接讲得要点上,不会被太多的旁枝末节所干扰.好在美国这方面的书和资料是很多的.孩子们要想通过文学作品来了解人的社会活动或心理活动,要么就需要他自己来领悟,要么需要他自己来观察,要么需要他自己去体验,这些对我们这些孩子们都是难点.我是"畏难而行",想走条便道.

当然这要看你孩子的具体情况,如果你们觉得他还是能赶得上的,那也没错,毕竟躺在"特教"里以后却可能会越来越远,阅读的提高估计只能靠多读了,但是我觉得要靠的是"精读",而不是"泛读",这样的孩子是需要精读的,我觉得你们还可以在"精"上化功夫,比如在书的边上根据具体情况列出点小问题来,让他边读边答,或是读完后答,还有边读边把关键词化出来,这样帮助他把重点突出来.欢迎多讨论,我现在还是把阅读文学作品放了下来,但是总要回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发表于 2009-1-6 08:17:01 | 只看该作者

re:同意版主的说法:要“精读”!我经常是给小...

同意版主的说法:要“精读”!我经常是给小P精读,一本书可以讲上几十遍,还可以扩展。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更需要我们去挖掘,把我们大人一些类似的心理讲解给他听。其中要举一些实例,跟他实际生活搭边的东西举给他听,非常有用!

我女儿三年级,她非常喜欢泛读,简直就是一目十行。可以读很厚的Harry Potter的书。但是一给她阅读理解的文章读,一做题,问题就百出。所以,最近就让她放慢速度读,监督她精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1#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9:28:14 | 只看该作者

re:"未知"和"秘密"因为昨天老师把...

"未知"和"秘密"

因为昨天老师把星期一的钢琴课换到了今天上,所以等闻森一回家,我就先和他把这事儿敲实了一下,尽管昨天已经和他讲清楚了,但是今天还是一见他面就提了,也不是什么"训练"的目的,就是这么做习惯了.

说完了今天的课程,闻森很快地就问起了明天星期三还有钢琴课吗?星期三一般地说还会有的,我说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需要我们在晚上问一下老师才能确认.本来这不会是问题,我当时多问老师一句就行了,但是我没去问,我知道闻森会和我说星期三的课程,我得多给他留个"不确定"因素也让他多在"是"和"不是"之间多转转弯.

当然闻森也明白,"我们现在不知道,要等到我们问了老师才知道."
但是接下来他接了一句,"这就是一个秘密了".
这就不对了,我想是他在两个概念之间混淆了:一个是"未知",一个是"秘密",两个的共同点是现在都不知道,不同的是一个是你以后可能就会知道了,另一个却是你以后也不会知道.
我把这个意思和闻森讲了一遍,再说:"象明天是不是还有钢琴课这个事,只要我们晚上问一下老师,我们就肯定会知道这个答案了,所以这就不是你说的秘密了".
"那什么是秘密呢?"
"秘密就是你现在不知道,你去问了老师,老师不想告诉你,这可能就是一个秘密了.再举个例子说..."
"什么是"举个例子"说?"
闻森是一个四年级的九岁的孩子了,当然应该说他是知道"举个例子"是什么意思的,他这样问的真实意思其实更象是在说"你还想告诉我什么?",本来是一个很平常的意思,在他那里却得不到顺利的表达,这所谓的"语言能力缺陷"总是能在很多细小的方面体现出来的.

所以我继续说,"举个例子就是我们再说另外一件事来看看什么才叫秘密.比如说我给你买了个玩具,妹妹回家后不知道你有了什么新玩具,她要是问你,你不想告诉她,那这就是一个秘密了."

从"未知"到"秘密",意思有点相近,但是差别也是很明显的,估计很少人会象闻森那样会陷在疑惑之中,我想这还是和对心理活动的认识有关,象"秘密"这个词,还是和人的心理活动有点关联的,有的人想知道,有些人却不告诉你,这就是有个心理在这个语言的内涵里了,只要是一牵涉到了人的心理层次,闻森往往就抓瞎.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即使象"未知"和"秘密"这么两个意思还是很明显的词汇,闻森还在那里绕来绕去,可想其他再深一点再模糊点的概念了!把词汇看成是阅读理解的基石的话,如果用了这么摇摇晃晃的砖来砌墙的话,这房子何以坚固?所以,我还是想到了中学老师的耳提面命:"抓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这词汇就是我想对闻森抓的基础,不光是要学新词,还要学如何运用,如何分辨,如何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2#
发表于 2009-1-8 10:13:40 | 只看该作者

re:未知和秘密,闻森在老爸良苦用心地启发下,...

未知和秘密,闻森在老爸良苦用心地启发下,很快就能明白过来的,相信也能灵活运用起来.
常上来读你的帖子,受益很大.关于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虽然我读了很多方面的帖子,但很难实施到我儿子身上,往往不得法,不过,我投入的不算多,用心得也不够,多来取经学习,总会有些帮助的.
最近,我也打算让孩子转学钢琴,闻森学钢琴有多久了,平时你怎么抓他的钢琴训练,很想知道平时兄妹俩练琴情况和进展情况,这对我也很有启发作用.我儿子学电子琴已经两年了,最近有很大进展,又有点想让他接触钢琴.可孩子爸爸说,我们不是让他走钢琴专业或者说音乐道路,我们只要求他会弹就可以,提高他的音乐素养就行,不要求他精而专,所以没有必要转学钢琴.我也有些犹豫不决,毕竟让他走砖而精的路对正常孩子来讲都是很艰难的,何况我们的星星孩子,而且投入和产出严重的不对称,用他爸爸的话说:收效不会太大.因此,想听听你的意见,有没有必要让孩子接触钢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3#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12:27:59 | 只看该作者

re:有这个条件还是让他学吧.对我们来说,任何...

有这个条件还是让他学吧.对我们来说,任何的一个教育的机会都可能是要珍惜的,何况学钢琴也不是说一定要走专业道路,能靠钢琴吃饭的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还是自娱自乐为主的,钢琴和电子琴应该不是很大差别的,这是要看你找的钢琴老师的要求和变通能力了,至于闻森,他学琴我们不管,想弹就弹,我们到是一点经验也没有.对我女儿也一样,家里全放羊,但是这两人在老师那里还是学得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4#
发表于 2009-1-9 09:58:18 | 只看该作者

re:冯班,请教一下,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冯班,请教一下,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什么好的方法么?先谢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5#
发表于 2009-1-9 10:49:09 | 只看该作者

re:冯班的"未知"和"秘密"中这句话“我还是...

冯班的"未知"和"秘密"中这句话“我还是想到了中学老师的耳提面命:"抓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这词汇就是我想对闻森抓的基础,不光是要学新词,还要学如何运用,如何分辨,如何区别.”让我想起教这些孩子时的一些做法,先拿两个卡片内容完全不同的,如苹果 鞋子,老师教上数次,然后问哪个是苹果,孩子啪一下拍上去;然后再教两个内容相近的 如红苹果 绿西瓜,因为都是水果了平常都见比上一次难一点;然后再卡片上都是红色的苹果 西红柿来辨认,这样一次比一次稍难一点点,慢慢的不管苹果在哪儿跟什么在一起孩子也真得认识了。从这些小小的认知道理来看,是否给孩子讲词语的意义时 先学意相反 意义相近 同义顺序易理解呢?这有点象这类孩子的特点,首先是黑白分明,他们的世界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好就是坏,决不会有半对半错之类,自已不会调节,可有许多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认知扩大,情绪也好了,情绪的好实际上就是遇到问题会自已调节了。好象是这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6#
发表于 2009-1-9 10:51:24 | 只看该作者

re:文文妈,来以琳当老师好吗?

文文妈,来以琳当老师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7#
发表于 2009-1-9 11:09:52 | 只看该作者

re:哎哟,真是谢谢方老师的夸奖,不敢不敢,脸...

哎哟,真是谢谢方老师的夸奖,不敢不敢,脸红,在以琳把于学军老师 孙慧聘老师 杨玲老师 王甜甜 陈雪正 还有陈艳老师,还有等等等等的好老师们的好方法学了不少,可我学艺不精,因此到现在还是被文曲星整的一愣一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8#
发表于 2009-1-9 12:44:21 | 只看该作者

re:不知道让闻森看一些绘本,能否对理解能力有...

不知道让闻森看一些绘本,能否对理解能力有帮助?

网上搜:红泥巴,阿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9#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3:50:52 | 只看该作者

re:对孩子的读书兴趣,我好象没什么办法,反正...

对孩子的读书兴趣,我好象没什么办法,反正是我们家的孩子读书的兴趣都没问题,因为他们的老子就是个书呆子.但是象闻森那样一天到晚都拿着本书看的,并不见得他能阅读进去多少,这里面的话也长了,有时间说说吧.

绘本肯定是对他有帮助的,但是现在是希望他从绘本到章回小说过渡了,他并不能顺利发展,因为他还是希望用他的"视觉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02:09:41 | 只看该作者

re:"什么才是尴尬?"上星期三闻森放...

"什么才是尴尬?"

上星期三闻森放学回来,我们自然就说起了当天是不是安排了钢琴课的事情,但那天老师是有事另外换了课,闻森一听也就接受了,但是当他转身进大楼门时,我听他嘴里咕噜了一句,说:"The piano class is really a embarrassment!",意思是说,这钢琴让他上得很尴尬.

我想这事儿从何说起呢?尽管现在闻森不时地想找个借口不去上钢琴课,但是总的来说他还是喜欢的,毕竟他确实有点天赋,说上了钢琴课让他感到丢脸好象讲不通,我想是不是他对"embarrassment"的意思不清楚,把他学来的词在这里套错了?所以我就和他把这事情讲了具体点了,我说你班里还有其它的孩子会弹琴吗?应该没有吧,所以你是应该为自己能弹钢琴而自豪,而不是尴尬吧,而且老师虽然有时候会批评你几句,但是她在四年里一直是在夸你的,你也知道的,不应该会觉得尴尬啊.

说这些闻森也知道,他听了也没反对,所以我更疑心这不是理由,就再跟进问了闻森,"这钢琴课上还有什么事让你觉得尴尬吗?"闻森回答说,"老师硬让我喝那个果汁,让我很尴尬."

我一听这就对了,是喝果汁这事儿让他尴尬了,而不是说上钢琴课.这原因我一听就明白了,是老师让他喝那个芦荟露.这故事的起源是这样的:

最近这几个月来闻森的胃口远远没以前好了,我们估计这肯定是和那多动症的药物有关,这个情况一到了商老师家就非常明显了,我们和老师家四年了,不光是孩子学琴的事情,平时的话两家有事我们也是相互照应,商老师她爱人特会做菜,他的北方口味还特别对闻森的口味,所以只要他有空,我们家孩子就连学琴带蹭饭,所以这个变化老师就很快地感觉到了,有一天他们特意做了闻森过去很喜欢的"藕夹肉饼",闻森居然拒绝了!商老师就说了,让闻森喝喝这个芦荟露吧.

说起这个"芦荟露"来,就又是一个故事了:这商老师他们过去有个朋友,也是当初一起陪孩子来美国上音乐学院的,后来那人因为也不会英语,也不象商老师那样能教琴,那朋友就自己找出路了,但是后来也是歪打正着,那朋友去做了一个叫"美安"的传销一样的机构,几年后发了大财了,所以后来商老师两口子也跟了风过去,过去也动员了我进去,后来我发觉不大对路,好歹给退了.虽然说"美安"自己说他们不是"传销"的,但是从组织到利润留成,无一不是那套路子,而且会员里还常常开会,学习"最新产品",后来是只要你说出什么病来,"美安"肯定就有一种"营养品"把你能治好了:说闻森是自闭症,商老师就能给我一个电话号码,是加州的一个家长,用"美安"的维生素把自己儿子的自闭症治愈的;说闻森的胃口差了,商老师就能举出身边的事例来,谁谁喝了芦荟露,胃病全好了.

对老师一家热衷于"美安",我心里不以为然,但是以我们两家的交情,也不至于为了这些小事而伤了友谊,而且他们也确实是为了闻森着想的,我就答应了,说如果闻森肯喝,那当然好,任何新的东西能进到他嘴里,都是我求之不得的.商老师就兴致勃勃地做起试验来了,每次上课就让闻森和妹妹喝那么一小盏芦荟露,当我的面闻森就不肯,老师把他带进屋去让他喝,闻森就不敢抗拒了,喝了几次,老师宣布大功告成了,我也就只好买下了那种芦荟露,25刀一瓶,同样的牌子在国内的网站上也看到了,换成了人民币三百八,这些做传销的赚钱可狠了.

但是当着老师的面,闻森不敢推托,在家里他就拐弯抹角"辞不达意"地说出了这个意思,原来这里闻森说的"让他尴尬",是指的商老师让他喝芦荟露,他不想喝,但是在老师面前他又没法拒绝,这就是他说的"尴尬",这意思也是有点用对了地方,只是按闻森一开始的表达,让人不知道这才是具体的原因.

我想先把这语义的问题放一放,先把这事情的根源讲清楚,我说,闻森如果你实在是不喜欢喝这个"果汁"的话,你就应该坚持说不要,商老师是为你好,她觉得这个"果汁"能帮你开胃口,你要是说一句不要的话,她还会再让你喝,但是你要是一直说不要的话,她就会听你的话的.闻森说,可是她不会英文啊,这个"不要"用中文怎么说呢?我给他讲了用中文怎么说"不要!",但是也和他讲了,别人不一定只是从你的话才知道你不喜欢的,从你的表情上,态度上也能知道你真的是不喜欢.

闻森认真地听进去了,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对他有实际意义吧.我自己也有些感触,其实从小到大,我们不也是一直在教闻森那么一件事:遇到你实在不喜欢的事,你应该怎么办?是退缩?是逃避?是发作?是攻击?还是面对现实再通过交流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对这事的下一步,自然是一个很好的如何来学习认识人的情绪的一个机会,那天正好闻森学校里没有布置回家作业,过了会我喊闻森来读这本<<The feeling book>>,喊了一次他没回音,再喊一次他还是没回音,过去一看,他坐在地上,说他在回忆今天学校里的事,我说那就等你回忆好了再做,过五分钟我再叫你.再过了五分钟,我再去喊他来读这本书,这时闻森说了真话:"那书上的内容我已经知道了,愤怒的时候人就会语气加重握紧拳头,我不想再看那本书了",原来是他不想看这本书,而且他马上学到了我刚教他的一招:不喜欢的话就坚持,所以他顶着不答应我.

我忍了一下自己没先发作,但是从闻森的角度来讲,有些确实是他已经知道了,但是我认为他还是需要多读,至于这本<<The feeling book>>,题材是好,但是是一本艺术治疗的书,有太多的文学性描述,这对闻森是个盲点,我理想中的情绪教材要有两点,一是"事实性",二是"事例性",这是针对象闻森这样的孩子的,很少能看到有对闻森合适的,不如自己写吧,这题材一方面可以用闻森自己的事例,另一方面这网络就有很多的素材,比如说GOOGLE里有"图片"搜索的,一查"embarrassment"就有相应的图片或照片可用,非常对路.

从闻森的实际情况来讲,他的问题不在是这些对于情绪的概念了,而是实际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生活中似是而非的运用,这些也只能通过生活中自己的例子来体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 17: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