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LH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潇洒过一生——迈进初中的门槛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6:43:58 | 只看该作者

re:和小小的老师沟通的次数多了,她们就希望我...

和小小的老师沟通的次数多了,她们就希望我能给一些正确的训练方法。我又感动又为难,担心自己也是个半瓶水,却还要不自量力去对别人指指点点。但小小的情况实在是比别人特殊,不能象别的孩子那样采用常规的教育方式。我就抽空斗胆写了一些自己平常的训练体会,希望各位网上各位高手能给予指正和赐教,本人不胜感激!

纠正行为问题和训练语言表达的一些体会
1、找到行为问题的原因:
星期四晚上,小小自己说:“今天尖叫了。”我问他为什么尖叫,他也重复我的问题,不会回答。我就先问他:“是在哪里尖叫的?”“是在学校尖叫的。”我又问:“是在做什么的时候尖叫的”“写字的时候。”我猜他尖叫的原因无非是铅笔芯断了、本子破了或字没写好之类的,就继续问:“写字的时候铅笔断了没有?”“没有。”“是不是本子破了?”“是本子破了。”“是不是因为本子破了你就就尖叫了?”“是.”“是不是铅笔把本子戳破了?”“是。”

——我的提问是为了先找到尖叫的原因,然后就可以教他“为什么尖叫”的答案是“因为铅笔把本子戳破了”。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不会回答,可降低问题的难度,如果问“在哪里尖叫的”不会回答,就换一种方式问“在什么地方尖叫的”;如果还不会回答,可采用选择的方式提问:“在什么地方尖叫的,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如果仍没有回答,进一步降低难度:“是不是在学校尖叫的?”或“在家里尖叫了没有?”同样,对于“在做什么的时候尖叫的”可以先后问:是不是写字(上厕所、吃饭、睡觉)的时候尖叫的。

2、进行行为纠正:
我说:“本子破了也不能尖叫呀。尖叫的孩子不是好孩子,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喜欢尖叫的孩子。本子破了可以跟老师说:“李老师,我的本子破了。”但一定不能尖叫,记住没有?”“记住了”
“尖叫对不对(尖叫错了没有)?”“不对{错了}。”
“快承认错误”“妈妈,我错了,我以后不尖叫了。”
妈妈:今天哪个地方(什么事情做得)不对呀?
小小:尖叫不对。

——进行批评教育,说明为什么不能尖叫,以及遇到这种情况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向老师求助或寻求安慰,这时老师可以加以适当的抚慰“本子破了不要紧(本子破了没关系),以后要小心一点。”提问时要变换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如果他知道“尖叫错了”并不意味着他也知道“哪个地方不对”的答案。

3、进行事件回忆和语言表达的训练(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
妈妈:你今天(昨天、前天、星期四、上周等)为什么扣了两个硬币呀?
小小:因为我今天尖叫了。
妈妈:在哪里尖叫了?
小小:在学校尖叫了。
妈妈:干什么的时候尖叫的
小小:写字的时候
妈妈:为什么要尖叫呀?
小小:因为铅笔把本子戳破了。

——这时再重复第二步的讲道理,并强调尖叫的后果:爸爸、妈妈、老师都不喜欢,还要扣硬币受惩罚,以加深印象。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不会表达或表达不准确,应及时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提示方法予以辅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17:12:56 | 只看该作者

re:天意如此?原计划今年送小小上小学...

天意如此?

原计划今年送小小上小学,所有的理由都是源于一个小女孩——我们费劲尽心机为小小找的一个赔读的孩子。几次三番地和小小爸商量,明年再上小学吧。可他一句话就说得我哑口无言:明年再到哪里去找赔读的孩子呢?
小女孩到今年10月才满六岁,却竟然已经上完了一年级。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平时也无人照看,父母很希望她能在我家和小小一起上学。
几个月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说服小女孩父母让她按正常年龄上一年级,寻找合适的学校,找朋友帮忙,报名买校服…….其间还专门到农村接小女孩和她妈妈一起到我家玩了两次。似乎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事情会按照我们的预期顺利的进展下去。可是随着8月的到来,9月的临近,我的心里却越来越感到莫名的慌乱。
昨天晚上我们把小女孩接到家里准备开始一个月的适应期。意外出现了,那小女孩第一次离开父母,从一进家门就咬着手指站在门口不动。我刚一开口让她进来坐,她就哇的一声哭开了,声音越来越大,还不停地说要妈妈要回去,怎么哄都没有用。我和小小爸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怎么办,最后只得给她父母打电话。她在电话里一口咬定要回去,她妈妈没办法,只好要我们送她回去。
折腾了一晚上,小小爸回家已经十点过了。我说:看样子赔读这事算完了,小小今年不上小学吧。小小爸也无奈地说:那就明年再说吧。
我长出了一口气,谢天谢地,看来这是天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13:24:29 | 只看该作者

re:神奇的RDI从网上搜索到RDI这...

神奇的RDI

从网上搜索到RDI这几个字母大概已经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了,尽管对其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不得而知,但文章中提到的动机理论和在生活中尽量使用陈述性语言的论点深深打动了我。一直在关注飞飞爸妈的帖子和以琳网上对于RDI运用的热烈讨论,但由于本人的懒惰和懈怠,得到活动手册时已经是在三个月之前了。即便是有了活动手册,对于其中描述的活动仍然感到无从下手。
真正像样一点的RDI活动是从深圳杨宗任教授的RDI讲座之后。回家的当天晚上就做了红绿灯和滚玻璃弹珠的游戏,小小的对视和参照表现得前所未有。玩猫抓老鼠时,他的眼睛一刻都没离开过我,哪怕是我假装累了闭上眼睛装睡时,他也在时刻注意我的动向。感觉真是好极了。
昨天到田老师家进行了一节课的RDI训练,小小刚开始不太愿意做“走走停”的活动,好几次提出“不想走了。”田老师即时更换成“来救我”的游戏,小家伙兴致勃勃的参与进去了。活动中间有几次开小差,都被田老师成功地拉了回来。后来又做了倒棋子、一起倒下、互相戴帽子的游戏,整个过程中的眼神交流、对老师和同伴的参照都让我感到很满意。
真是太奇妙了,因为对RDI的深入了解,原本已经快要绝望和麻木的心,又开始萌生了新的希望。杨教授的讲座来得太及时了,感谢飞飞爸和所有为讲座出力的好心的人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17:45:36 | 只看该作者

re:小小学琴记从去年12月17日开始...

小小学琴记

从去年12月17日开始学习电子琴以来,小小从开始的不学、不看、不听,到现在自如地弹奏三级的曲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路走来,感慨颇多,现记录如下:

报名:
我是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给小小报名的。首先诚恳地向老师说明,我们孩子五音不全,手指不够灵活,没有节奏感,并且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很不好教。我们只想尝试一下,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和手指协调能力,培养一下对音乐的兴趣,没想去考级,希望老师不要有过高地要求云云。好在我们小区学习电子琴的孩子还不多,老师也没说什么,就爽快地收下了我们。

初次上课:
和其他小朋友老老实实听课地样子不同,小小完全不听老师讲课,还不停地在电子琴上乱按。老师指着乐谱教乐理知识时他不看,老师在电子琴上做示范时,他竟然一把把老师的手推开后自己瞎弹。我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不停地去管束小小到处乱动的手和脚,既狼狈又难堪。一节课下来,我和老师都觉得很累,我只好对老师说我听了再回去教他练。因为报名时已经打过预防针的缘故,老师的态度还算和善。留下的练习作业只要求认识do一个音符,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符号。

入门:
老师是个有心人,看到小小不愿意专门学习乐理知识,就先教他弹简单的练习曲,哈,这下可就轻松多了。回家后我先把谱子识好记住,然后在辅导小小练习时,一边用夸张的手势在桌子上大力地打拍子,一边大声地把曲子唱出来。小伙子掌握得飞快,因为弹曲子正是他的兴趣所在,弹完一曲好有成就感哦。
尽管小家伙每次上课都不好好听课和练习,好在有我这个二道贩子的现炒现卖,加上他自己执着的兴趣,每次回课时的表现倒是让老师觉得挺意外的,都可以得个红旗或小红花之类的。所我每当上课小小不愿意练习时,我就对老师说我们回去练好了,老师也就同意了,并没有对他进行过多的指责和批评,也许正是这样才很好地保护了小小对电子琴的兴趣。

进步:
对于单手弹奏我练习后还勉强可以示范一下,双手同时弹奏则是死活也练不会。我开始犯愁了,这么难,小小肯定是学不下去了。
但小小似乎不太费力地就学会了用双手同时弹奏简单的曲子,让我对他刮目相看。我太小看他了,总以为自己不会的,孩子就不会。以前学珠心算的时候,自己看完书觉得太难了,曾经想放弃,但事实是孩子学得还不错。
我怎么会再一次犯同样的错误呢?
总觉得孩子缺乏自信,原来根源在我,我自己比孩子更没有自信啊。

提高:
小小的记忆力真是太好了,每次新教的和弦几乎没花什么时间就记住了,两个手配合时也很少出错。以前不喜欢学新曲,从不在老师上课时练习,后来也可以跟着老师慢慢练习了。
我的分析是:他心里肯定认为在别人面前磕磕巴巴地弹琴很丢人,在老师那里就是要弹得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才能满足他的成就感,否则就会情绪受挫。
他自己心里定的标准很严格,不管时练习还是弹奏时,一旦出错,非要再从头开始。已经学过的曲子如果连续几次没有弹过去,马上就会眼泪汪汪地瘪着嘴巴怄气,有时候甚至大哭,边哭边弹。不管我怎么劝慰都没有用,连老师都说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压力:
由于每次回课的情况都很好,得到父母、亲友和老师的表扬多了,小小、我和老师的心理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当局者都觉察不到,我是通过事后的反思才体会出来的。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他学习的速度超过了所有的孩子,短一点的曲子别人一次只学一首,他一次可学2-3首;较长的曲子别人一次学一半,他一次学一首;比较难的钢琴曲,一般都不教的,老师却教小小弹;别人不学的曲子,小小却一首也不拉下……
随着曲目难度的增加,不管是我的辅导还是小小的练习,我们都明显地感到吃力了。我不得不在练习电子琴上分配更多的时间,有的时候甚至超过了每天一个小时。我多次想和老师说放慢一点节奏,保持孩子的兴趣。但同时又矛盾地想坚持下去,因为显然老师认为以小小目前地程度,他能够承受这样的进度。我的虚荣心支使我,不想破坏老师对小小的肯定。

标准:
不知不觉的,所有人的标准都在提高,而没有去考虑以小小的承受能力,能不能够承受这样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老师认为他可以学得更多更好,对于上课的要求也从以前的迁就和宽容变成了现在的相对严厉和时有批评。
我的目标呢,从最初的试试看,变成了希望电子琴成为小小的一个特长,能够弥补一点其它方面的不足。
对于小小自己,估计以前从来没有得到过弹电子琴带来的这么大的成就感,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他太需要别人的肯定了。

后果:
期望值的升高终于导致我在辅导时的急躁、严厉和苛责。“你看,又开小差了吧。”“这么简单的曲子,怎么弹了这么久还不会?”“怎么搞的,这个地方又弹错了!”
而小小的心思也没有全部放在练习的过程上,他太在意结果和由结果带来的满足感了,加上我严厉的批评,因此一旦出现多次不过关的现象,就开始用双手在电子琴上急速的乱弹乱按一气,以发泄他心里的焦躁情绪。分心和杂念是练琴的最大敌人,情绪越急躁就越没办法练习,在这种情况下,有好几次练习都以草草结束收场。
现在我能明显地感到小小对于弹琴的兴趣在消退,练习只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对于弹错的部分只要我不指出来,他也不象以前那样追求完美了——得过且过。练习的时候经常讨价还价:“再弹最后一遍就不弹了。”复习以前的曲子时说:“今天就弹到卡吉德洛森林。”

反思
我心忧虑,因为我的过失导致了孩子的兴趣在慢慢丧失。我打着拓展兴趣的旗帜,而实际行动却与此背道而驰。
是到了该要改变态度的关键时候了。不知道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算不算晚呢?
首先降低我的期望值,调整好正常的心态,收起不满的语调和严厉的批评。
弹错的地方我不能太明显的指出来,否则会加重他的挫折感。如果有N个和弦弹错了,应该说:“弹得很好,节奏都弹对了,只有3个和弦没弹对。”然后让他分别把和弦单独弹一下。曲子中断时应该说:“好棒啊,前面的这些、这些、这些……全部都弹对了,一点都没有弹错。”复习老的曲子时出错应该说:“哇,你好厉害啊,好久都没弹过了,你还记得这么多!”
然后跟电子琴老师请假,休息一段时间,让紧崩的神经放松一下。在这段时间内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消化,重温以前的满足和自信。
借用很多家长的一句感言:戒急戒躁。
我想,现在进行的RDI活动也是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007-8-15 17:23:14 | 只看该作者

re:昨天用了《以琳教学卡片四》中的一套《相相...

昨天用了《以琳教学卡片四》中的一套《相相对对》,给小小做了几个RDI活动,效果很不错,现与大家分享:

1、拍螃蟹:
这个游戏的创意源于电玩游戏。游戏双方拥有相同数量和图案的卡片,拍打方把卡片图案向上整齐的排列在桌子上后,根据对方出示的卡片,迅速用手拍打与之图案相同的卡片。
游戏变化:
1)猜图案:按部就班地玩几次后,家长突然将出示地卡片背对孩子,要孩子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猜是哪一张卡片。如果猜错了就摇头,孩子继续猜,直到猜对,家长点头。
2)看表情:根据孩子对家长表情的关注程度,逐渐在摇头前加入失望或沮丧的表情,然后摇头;在点头之前加入高兴的表情,然后再点头。
3)停顿和延迟:在孩子关注家长出示卡片或孩子拍打后参照家长的表情时,加入停顿或延迟,尽量延长孩子注视的时间。
4)角色互换:由孩子出示卡片,家长猜和拍打,孩子判断并通过表情和动作告诉家长。

2、翻翻乐:
选取成对的片8-10组,图案面朝下放在桌子上。孩子和家长轮流翻卡片,一次可以任意翻两张。如果翻开的两张卡片图案相同,则赢得卡片,并可以继续翻,直到翻开得两张卡片图案不一样,则轮到对方翻。赢得卡片最多的为胜者。
游戏变化:
1)      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玩:开始时家长故意问一句谁先玩呀,孩子往往希望自己先玩。家长也装做想先玩。同时作出姿势要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石头剪刀布的过程也要设置很多的停顿或假动作,迫使孩子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参照家长的一举一动。
2)      孩子的兴致正高的时候,故意半天不动,等待孩子的眼神接触。

3、拖板车:
我们小时候用扑克牌常玩的游戏,现在改用卡片来玩。游戏双方各拿一半卡片,双方轮流发牌,排成一列。发卡片的一方如果看到前面有相同的图案,就赢得了这两张图片和这两张之间的所有图片。最后卡片发完的乙方为失败者。
游戏过程:
1)      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发卡片
2)      轮到家长发卡片时停顿或延迟,只要孩子一抬头看家长,家长就立刻动作
3)      分享兴奋时刻:玩得比较熟练之后,A、孩子赢得卡片时:如果孩子只顾高兴的收卡片,家长可以按着孩子的手,直到孩子抬头看见家长兴奋的表情,就马上松开。同时兴奋的大叫:哇,你好厉害呀;B、家长赢得卡片时:停顿,等孩子的反应,只要孩子一看家长,马上兴奋的大叫:;哇,我好高兴啊。

活动小结:
1)小小对几个游戏都有一定的兴趣,尤其对翻翻乐和拖板车兴趣浓厚。能很好地理解游戏规则并配合执行
2)在拍螃蟹游戏中主动参照和模仿表情的动机很强,但表情模仿得及其费劲,并令人不忍目睹。
3)玩石头剪刀布的时候注意力和参照都特别好,甚至还有点心机了,偶尔会变化已经出来的手势以便使自己取得胜利。
4)玩翻翻乐的时候注意力几乎全部都在卡片上,我要等待半天,每次都是快要失去信心时,才等来他的天人一瞥。
5)在拖板车游戏中的情绪分享是最好的。玩到后来,小小在我赢得卡片时主动和我进行眼神接触,并兴奋的大叫:哇,好多呀!在他赢得卡片时的情绪表达和分享还有点被动,只顾着收获战利品去了,常常要被我干扰一下,他才会笑嘻嘻的抬头看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07-8-16 11:43:38 | 只看该作者

re:小丑天平:这是一套木质玩具,由一...

小丑天平:

这是一套木质玩具,由一个支座、一个平衡架和红黄蓝绿四个小丑组成。每个小丑是由大中小三个圆珠和一个带着尖尖帽子的小人头组成。小小对这套玩具爱不释手,玩游戏的动机很强烈。

游戏规则: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一个人用表情或动作指挥,另一个人参照对方的表情和意图,分别把小丑的各个组件组装起来。

游戏目的:在游戏中对同伴的动作和表情进行参照,理解同伴的意图,模仿情绪表达,获得游戏的乐趣并与他人分享。

注意事项:本游戏不必过分注意组合规律的正确与否,只要能从中获得乐趣,任何组合都可以被允许,不应偏离原来的宗旨去纠正游戏的玩法。

游戏说明:
1、        在解决谁先玩(组装)的问题时抓住契机,加入其它的训练项目:如石头剪刀布、踩脚、抢凳子等
2、        家长应对整个游戏的节奏和思路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1)        节奏不宜太快,尽量加入停顿和延迟,增加孩子眼神交流的机会。
2)        游戏的思路不应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家长应想办法让孩子适应别人的组合规律,而不是固执刻板的遵循自己的组合规律。
3、        制造兴奋点:家长故意装得很笨,把组件放错或把组件放在出乎意料的地方,停顿,观察孩子的反应,然后同时开心大笑,分享兴奋愉悦的情绪。

活动小结:
1、        经过几次游戏,小小在游戏中能很好的参照我的表情以便使游戏持续下去。
2、        能接受我在指挥时组合规律的变化,并在轮到自己指挥时进行模仿
3、        在我故意放错时能理解我的意图,享受乐趣并和我相视大笑
4、        自己故意放错,期待我的反应,并一同兴奋地大笑
5、        违规行为:有时候自己找出了我的组合规律后,会不看我的指挥,“自作主张”进行摆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07-8-16 11:48:38 | 只看该作者

re:很好的案例,谢谢!

很好的案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13:39:17 | 只看该作者

re:有趣的打断(偷袭鬼)昨天晚上小小...

有趣的打断(偷袭鬼)

昨天晚上小小又要求玩卡片游戏,自己把小桌子搬来,把凳子摆好后大声叫:“妈妈,我想玩拖板车。”只顾着摆弄卡片,连头都没抬起来,我装作没听见。小小又叫了几遍,没见我回应,终于抬头看了我一眼,重复他的要求时眼睛又转向了别处。“好啊,你对着沙发说,那你就和沙发一起玩吧。”小小不得已才勉强看着我说了一遍:“妈妈,快点玩拖板车。”表情及不自然。我一边在心里叹了口气,一边“热情高涨”地回应:“哎——,我们来玩拖板车。”
说实话,天天玩这几个游戏,实在是一件苦差事。我能想到的变化都加进去了,实在是想不出别的能制造兴奋点的招数了。再用夸张的表情、语调陪他玩,连我自己都觉得索然无味。小小开始的新鲜劲一过,也开始不满足于现有的玩法了,时不时地分心,经常出现玩弄排列卡片地刻板行为,比如在拍螃蟹的时候把卡片排列成字母的形状。
我有点泄气地看着小小排列卡片,心想强行制止肯定是下下策,只好采用口头提示:“还玩不玩呀,不玩就算了啊。我不玩了啊。”眼见得收效甚微,我突然灵机一动,把嘴巴凑到卡片上方用力一吸,然后再“噗”的一下把卡片吹出去。小小开始一愣,接着就咯咯咯开心的笑起来。接下来我就不停地在小小排列地过程中捣乱,小小又是着急:“妈妈,别吹。”又是忍不住兴奋地哈哈大笑。还学着我撅起小嘴去吸卡片,可惜还不会吸,试了几次都没成功。
玩了一会,小小在我作出要吹的姿势时用手来推我,我乘机说明规则:“不能用手推我,要用眼睛看。只要你一看我,我马上就不能吹了。”
接下来的活动虽然小小做得还不是很好,但我还是感到兴奋,总算让我找到了一个类似 “偷袭鬼” 的RDI活动。和手册上强调“偷袭活动不能是孩子喜欢的”不同,我用的是孩子喜欢的偷袭活动,这样才能找到活动的切入点,不致于使他在最初被打断的时候感到恼怒甚至发作。我打算等他逐渐熟悉这种偷袭的规则和模式后,再尝试改变偷袭的行为和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12:09:10 | 只看该作者

re:玻璃弹珠游戏最初的RDI活动,由...

玻璃弹珠游戏

最初的RDI活动,由于小小严重地喜新厌旧行为,现在已经很少再做了。
道具:一块平板(尺寸最好不小于300mm*500mm),两个塑料盒子,不同颜色的玻璃弹珠若干。
玩法:将平板的一段稍微垫高2-3cm作为滑道,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一人先出示弹珠的颜色,并准备用盒子接弹珠;一人在滑道顶端滚弹珠,弹珠的颜色必须和出示的颜色一样。滚弹珠时故意不停地变换放的位置,让对方适时调整盒子的位置以接住弹珠。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社会参照、动作调控和情绪分享能力,
游戏变化:
1、熟悉游戏规则后,加入“猜颜色”的环节,同时训练点头、摇头的动作技能:
接的一方先挑弹珠一个握在手心,让对方猜是什么颜色,并通过点头摇头来确认对方的判断是否正确。对方则据此更换弹珠直到猜对后,才将玻璃弹珠滚下,另一方用盒子接住。
2、加入表情的学习和模仿:
用表情来代替点头和摇头的动作
游戏说明:
1、刚开始时游戏规则一定要简单,等孩子熟悉玩法之后再慢慢加入新的变化。
2、务必要加入情绪分享的行为,如接住弹珠后双方击掌庆贺,或摆个pose大叫一声“耶!”
3、切记停顿、延迟、不可预期性以及气氛的营造是所有RDI活动中,对训练最为有效的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12:47:56 | 只看该作者

re:卡片游戏的变化(补充):1、拍螃...

卡片游戏的变化(补充):

1、拍螃蟹中的认知训练:
逐渐增多卡片的数量,孩子几次拍打扔不正确时,加入提示,缩小猜的范围。
开始可使用简短的语言提示,如提示分类“属于蔬菜”“属于动物”;提示特点“红红的”,“长长的”;描述性提示:“长着一对翅膀,会飞的”等等。
然后把语言提示过渡为动作提示,用动作比划可以吃的,圆的,会飞的等等

2、活动中断时的调协、修补:
确认孩子对某个游戏动机很强,在游戏高潮时突然中断、开开小差(比如扭头看电视,拿本书来看等),孩子一定会有使游戏持续下去的强烈愿望。刚开始可以在他提出继续的要求后就马上予以满足。等孩子的能力逐渐提高后,要注意缓慢的增加难度,不要轻易就回应他。到最后要让孩子再三请求才同意,还要装作很勉强的样子。

例:玩拖板车时,小小马上就要赢了。该我出卡片时我扭过头去看电视。
小小:妈妈,快玩拖板车!
我装没听见。
小小提高声音:妈妈,快玩拖板车!!
我转过头:我不想玩拖板车了,我想看电视。
然后又去看电视。
小小急了,动手把我的头扳过来:妈妈不看电视,要玩拖板车!
我:我不喜欢玩拖板车。
小小:我喜欢玩拖板车!
我:我喜欢看电视。
小小:我不喜欢看电视。我要玩拖板车!
我:电视好好看呀,拖板车不好玩。
小小:电视不好看,拖板车好玩!
我:好好好,那就玩拖板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发表于 2007-8-24 13:03:56 | 只看该作者

re:小小妈妈的RDI活动真是灵活多变,可操作...

小小妈妈的RDI活动真是灵活多变,可操作性强,我已经贴下来了,慢慢学习,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楼主| 发表于 2007-8-27 14:04:38 | 只看该作者

re:多谢小瑜妈妈的鼓励。更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

多谢小瑜妈妈的鼓励。更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这段时间小小爸在教小小玩十点半的游戏,小家伙很感兴趣。星期六在田老师家做训练时,又玩到了这个游戏。田老师的做法和我们不一样,她把发牌的环节改变了,加入了参照点头摇头的环节,让我大受启发。原来随手拈来的游戏,经过改良后是可以用得如此顺手的呀!感谢田老师!
回家后小小多次要求玩十点半,现在不满足于和爸爸一个人玩,要“妈妈、婆婆、大姨都来玩。”玩的过程中,乖乖的看着发牌人点头摇头。刚开始玩时沉不住气,一超过十点半就宣布:“爆炸了。”后来在我们的教育下,有几次爆炸了忍住没吭声。甚至还知道拿到8就有爆炸的危险,不再要牌了。进步大大的呀!

十点半——改良后的传统纸牌游戏:

道具:扑克牌一副
游戏规则:一人随机发牌,2-4人参与竞赛。发牌者用眼睛看竞赛者的示意,如点头则发一张牌,摇头就不发牌;然后轮到下一个竞赛者。发完一圈后再重复刚才的程序,直到所有人都不再要牌(最多可发五张牌)为止。竞赛者公布自己每张牌相加后的点数,十点半为最大,超过十点半则爆炸,点数变成零。点数大的为胜利者,五张牌都拿满了而点数仍没有超过十点半的称为“五小”,也是胜利者。
游戏说明:A的点数为1,其余花牌均为半点。
游戏目的:
1、社会参照:关注发牌者和其他参与者
2、认知:10以内的加法
3、确认能力:判断是否爆炸,判断失败者和胜利者
4、共同注意力:强烈的参与动机带来高度的关注
5、情绪分享:分享胜利或失败的感觉
6、变通能力(弹性思维能力):将所有的花牌转化为半点
7、心智训练:预测是否会爆炸,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是否要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07-8-28 09:04:47 | 只看该作者

re:小小真棒,小小爸妈更棒!10点半...

小小真棒,小小爸妈更棒!

10点半,很刺激好玩哦,学到一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4:01:37 | 只看该作者

re:[B]弹电子琴——情绪分享时刻[/B]...

弹电子琴——情绪分享时刻

每天吃完晚饭后,小小就自觉的练习弹电子琴。昨天弹的时候,我和他爸爸都故意坐在他身后2-3米远的沙发上。弹完一曲“友谊地久天长”后,小小自顾自地开始鼓掌,我和他爸爸都事先约好了不响应。几秒中后,他终于转过身来了,并用眼睛找到我们。“哇,你弹得太棒了!”我们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小小满足地转身弹下一曲“小白船”,我则换了个位置坐。弹完后,小小又自己先鼓起掌来,过了几秒才转头看他爸爸,爸爸马上响应,我不动。小小又转头看我,我才稀里哗啦猛鼓掌一阵。弹完第三曲的时候,小小看见了正在看电视的婆婆和大姨没有鼓掌,马上要求:“婆婆鼓掌,大姨鼓掌。”开始两次婆婆都没听见,小小叫了三次,直到婆婆鼓掌了才罢休。

以上表现是2-3周坚持激发情绪分享的初步成果。
具体步骤:1、有意识地在孩子弹完一曲后给予充分的口头鼓励和掌声鼓励
2、有客人到访时鼓励孩子进行表演,并制造热烈的气氛,使孩子享受到成就感。
3、在孩子适应程序化的掌声后,突然中断,让孩子激发出分享成功的愿望,主动要求分享。
4、逐渐拉远和孩子的距离,增加转身的角度,增加分享的难度。


以下是对过度代偿和确定主次要目标的一点感悟,希望对其他家长会有一些警示作用:

回想几个月前,是我坐在小小身边辅导他弹电子琴。“今天要把《敢问路在何方》的右手弹会”“今天要复习到《天鹅湖》”“好了,一二三开始”——弹什么曲目,弹几遍,甚至连开始都是我说,从来没有给过小小选择的机会。直到不久前,我突然震惊的发现,每次弹琴小小都不会自己作决定,“妈妈,要弹什么”“妈妈,快说开始”。我不在身边,他从来都不会弹一曲完整的曲子,很多时间都在电子琴上乱按一气。这就是过度代偿导致的可怕后果。
最初和顺子妈妈交流去田老师家进行RDI训练的事情,我提到了训练时间刚好和学电子琴的时间有冲突。她直言不讳地说:“说实话,我觉得电子琴学不学都无所谓,但RDI是一定要做的。电子琴和RDI相比,你觉得哪个更重要呢?”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联想到小小近来学琴的压力,我马上决定向电子琴老师请假。
我开始有计划的调整自己的做法:先是让小小自己决定弹什么,弹多长时间,并自己开始。我慢慢地撤离他的身边。这是个艰难的开始,一周以后大功告成。然后是进行上述的情绪分享激发试验,小小的现有表现初步证明试验基本成功。

呵呵,我也要忍不住自我满足一下,和大家进行情绪分享了。

多谢飞飞妈的鼓励。我可是你和飞爸的铁干粉丝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1:35:22 | 只看该作者

re:昨天快下班时给LG打电话,听见LG在电话...

昨天快下班时给LG打电话,听见LG在电话中催小小,小小尖声反抗:“不接妈妈,我不想接妈妈。嗯——你讨厌,不喜欢接妈妈!”我赶紧让LG不要强迫孩子,否则反而把好事变成了坏事。回家一看,小家伙正和婆婆玩拖板车玩得不亦乐乎,怪不得不肯去接我呢,他爸也太没眼色了。
吃饭的时候我问小小:“你今天去接妈妈了没有。”“没有。”“为什么呀?”“因为,因为……”不会说了。我小声提示:“因为我想玩——”“拖板车!”我假装抹眼泪:“呜呜呜呜——,你不去接我,我好伤心呀!”小小笑嘻嘻地看着我,好像觉得很好玩,又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我只有草草收场:“你明天想不想去接妈妈?”小小马上说:“想!”
吃完饭照例是弹电子琴――情绪分享。因为天气闷热,婆婆把他的衣服脱了,打着赤膊。而这时他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自己飞快地穿上了衣服,和平时在我们不停地催促声中依然慢慢吞吞的表现判若两人——这就是动机有无的巨大差别呀!我隐约猜到他的目的,故意问:“穿衣服干什么呀?”“要弹电子琴。”“为什么弹电子琴要穿上衣服呢?”“…….”又说不出来。我提示:“是不是想录像?”“是想录像!”呵呵,还知道注意形象了。可能是有一次光着身子录像,他看了觉得有点不雅呢。这是否说明他的自我意识正在开始萌芽呢?
弹电子琴的过程中,有一次我开小差和LG说话,小小弹完后看我半天,又跑到我面前看着我,一边自己鼓掌,连续两次!我反应过来后一边埋怨自己地粗心,一边感动地大力鼓掌叫好。
弹完琴后小小选择和婆婆玩拖板车——因为婆婆好“欺负”。好几次他看见婆婆要赢了就耍赖,用手把婆婆的手推回去:“婆婆,别出袜子,等一下再出袜子。”“婆婆,不对,别出蝴蝶,要出西红柿!”婆婆总是笑着迁就他。不过当婆婆快要输的时候,他看见婆婆手里有个铅笔,就从自己的一大摞卡片中找出铅笔来让婆婆赢回去,连续搞了好几次。呵呵,谁都不输,这样才可以一直玩下去呀!
玩了半天婆婆终于没有耐心再玩了,趁他不注意的时候输掉了,游戏结束。小小又要求玩十点半。我说我想玩拍螃蟹。小小则坚持要玩十点半,我也坚持自己的意见。过了一会,小小提出解决方案:“玩石头剪刀布。”我马上附和:“好,你赢了就玩十点半,我赢了就玩拍螃蟹。”小小迟疑一下,似乎没有把握赢,就提出异议:“(我)输了就玩十点半。”我同意,于是开始“石头剪刀布”。小家伙竟然想故意输,故意晚出一点,看见我的石头后飞快的把自己的布顺势变成了剪刀。呵呵,有进步!我装作没看见,继续,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我故意输给了小小。小小马上又说:“(我)赢了就玩十点半!”小家伙很有心眼了,我心中暗喜,但说过的话一定要算数,否则将来和小朋友玩岂不要引起公愤。和小小讲道理,为什么现在不能玩十点半,他也很快就接受了,高高兴兴地和我玩“拍螃蟹”了。
玩十点半时,我担当发牌的角色。有好几次小小耍赖,一拿到牌后马上反悔,把牌退给我:“错了,不要了。”我一看是个7,而他手里只有4点。看到婆婆和大姨继续要牌,他又不甘心,轮了一圈后又要牌,结果又拿了个8,象烫手一样把牌扔给我,嘴里还喃喃自语:“算了,算了,再要就爆炸了。”再过一圈,又要牌,终于要到了一个5,才心满意足的不要了。每次他赢了就兴高采烈的去挠婆婆或大姨的痒痒,输了就缩着脖子夹着胳膊害怕的等着大家一窝蜂去挠他,小样子可爱极了。[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13:32:14 | 只看该作者

re:哈,前天晚上小小和我一起跳绳,最多的一次...

哈,前天晚上小小和我一起跳绳,最多的一次竟然跳了12个!我想这是和社会参照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的。
在准备开始时,小小的注意力很集中,他关注我的动向以便能够和我同时起跳。虽然跳的过程中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节奏,但他的参照行为一直都有,他在努力和我保持同步。需要解决的是属于动作调控方面的问题。而以前的情形是,整个跳绳的过程都是我根据他的跳动频率,用绳子去把他框进来。
另外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打羽毛球,以前发球总是发到身后或向上发球,接球则一个都接不到。因为他根本不仔细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总是自以为是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一遇到挫折又很受打击,所以很容易放弃努力。小小现在不但会向前面发球了,而且最多可以接住两个球,虽然接球质量不高,和他自己相比,已经是个难得的进步了。
比较苦恼的事情是,白交了轮滑的培训费,又向培训班买了昂贵的轮滑鞋和护具等全套装备,小子只学了几天,竟然不愿意去了,水平还是停留在参加培训班之前的走步慢滑阶段。真是严重浪费呀!这些星星们的进步,注定是要用毕生的精力和财力来换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6:20:25 | 只看该作者

re:昨天在玩具市场搜到了一样很有用的玩具:磁...

昨天在玩具市场搜到了一样很有用的玩具:磁性图形拼拼板(各种表情的小丑头像)。昨天初次使用,效果不错!
玩磁性图形拼拼板的时候,不仅可以加入RDI训练内容,盒子底部的20种头像示例还可以用来教各种表情,另外还顺带讲解了“排”和“列”的概念,赚了!
只是加入的游戏变化还在进一步摸索之中。祈求上天赐予我更多的灵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4:46:15 | 只看该作者

re:这段时间在家里和小小进行即兴的打鼓游戏,...

这段时间在家里和小小进行即兴的打鼓游戏,想了很多种复杂的变化,小家伙都能一一破解我的击打规律,多次让我陷入自闭儿常见的“思维不流畅”(杨教授之语)的境地。无奈只好事先总结一些规律出来,以备不时之需。
在打鼓时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可以很好的进行注意力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同时对双手的协调和调控能力也大有好处。我自己在示范或模仿的过程中也要全神贯注,否则就会给小家伙抓住了笑柄:“妈妈打错了!”

击打部位的变化
规律1:
右手依次击打1次鼓面、鼓前沿(或鼓右侧)→左手依次击打1次鼓面、鼓前沿(或鼓左侧)→双手一起依次击打1次鼓面、鼓前沿(或鼓两侧)
可加入的变化:1、改变左右手和双手击打的先后顺序,如双手→右手→左手;2、改变击打部位的先后顺序,如鼓侧→鼓面,或鼓前沿→鼓面
规律2:
右手依次击打1次鼓面、击打3次鼓前沿(或鼓右侧)→左手依次击打1次鼓面、击打3次鼓前沿(或鼓左侧)→双手一起依次击打1次鼓面、击打3次鼓前沿(或鼓两侧)
可加入的变化:1、击打3次鼓面,击打1次鼓前沿(或鼓侧);2、改变击打次数:击打2次鼓面,4次鼓前沿(或鼓侧);3、重重地击打鼓面,轻轻地击打鼓前沿(或鼓侧);4、快速地击打鼓面,慢速地击打鼓前沿(或鼓侧)
规律3:
右手依次击打1次鼓面、鼓前沿、鼓右侧→左手依次击打1次鼓面、鼓前沿、鼓左侧→双手一起依次击打1次鼓面、鼓前沿、鼓两侧
规律4:
右手依次击打1次鼓面、击打2次鼓前沿、击打3次鼓右侧→左手依次击打1次鼓面、击打2次鼓前沿、击打3次鼓左侧→双手一起依次击打1次鼓面、击打2次鼓前沿、击打3次鼓两侧
说明:击打的次数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增加或减少,击打部位的先后顺序和组合可随意灵活变化,但注意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组合规律,难度要缓慢增加,以提高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和参与性。

左右手的交替变化
规律1:
右手重重击打鼓面1次,左手轻轻击打鼓面2次。以上为一个回合,重复3-4个回合
规律2:
右手重重击打鼓面1次,左手轻轻击打鼓面2次→左手重重击打鼓面1次,右手轻轻击打鼓面2次。以上为一个回合,重复2-3个回合
规律3:
右手击打鼓面1次,左手击打鼓面1次→右手击打鼓面1次,左手击打鼓面2次→右手击打鼓面1次,左手击打鼓面3次→右手击打鼓面1次,左手击打鼓面4次……
规律4:
左手击打鼓面2次,右手击打鼓面1次→左手击打鼓面2次,右手击打鼓面2次→左手击打鼓面2次,右手击打鼓面3次→左手击打鼓面2次,右手击打鼓面4次……
规律5:
左手击打鼓面3次,右手击打鼓面1次→左手击打鼓面3次,右手击打鼓面2次→左手击打鼓面3次,右手击打鼓面3次→左手击打鼓面3次,右手击打鼓面4次……
规律6:
左手击打鼓面1次,右手击打鼓面4次→左手击打鼓面1次,右手击打鼓面3次→左手击打鼓面1次,右手击打鼓面2次→左手击打鼓面1次,右手击打鼓面1次。
规律6:左手击打鼓面1次,右手击打鼓面1次→右手击打鼓面1次,左手击打鼓面2次→左手击打鼓面1次,右手击打鼓面3次→右手击打鼓面1次,左手击打鼓面4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5:50:02 | 只看该作者

re:玩积木时的偷袭鬼活动小小喜欢玩一...

玩积木时的偷袭鬼活动

小小喜欢玩一种叫“层层叠”的积木,全部都是形状相同的长条形木块。
最初的时候,小家伙喜欢和我比赛搭高楼,一看见我搭得比他高,就撅起小嘴来把我的高楼吹倒,还伴随着积木倒塌的声音笑嘻嘻地说“吓我一跳”。我鼓着腮帮子,装作也要去吹倒他的高楼,他就用手拦我:“妈妈不吹。”眼睛却看着积木。我提示:“你在和积木说话吗?我都没看见你。”小小赶紧转眼看我。我马上大叫“啊――吓死我了。”一边哆嗦,一边退回去。过一会又重振旗鼓,故伎重演。
后来由于高楼易倒,受挫于失败的感觉,小小转而热衷与搭轻轨,长长的一条,不容易倒塌,很有成就感。在田老师家玩积木的时候,三个孩子用动作比划着,一个要搭高高的楼房,一个要搭大大的广场,小小自然选择了长长的轻轨。
前天去田老师家做活动,他一进房间就拿了“层层叠”的积木,搭了一个长长轻轨。田老师就不停的说要推倒轻轨,小小就着急的阻止,但注意力一直在积木上。等到终于知道用眼睛看时最有效的办法,就不停地瞟一眼田老师。在他警觉性不高的时候,田老师一边装得鬼鬼祟祟地,一边自言自语“他现在没有看见我,我要悄悄的去把轻轨推倒”。小小立刻抬头看,田老师马上象触电似,夸张地说:“你看着我,我好害怕呀!”过了一会儿,我加入进去,一个从左边,一个从右边不停地进行骚扰。最后爸爸也加入了,他选择从小小地背后进攻。哇,小小一个人对付我们三个人,眼睛不停地在我们身上转来转去,眼力犹如电眼一般。轮番把我们定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5:21:27 | 只看该作者

re:小小终于学会踏步走了!小小以前一直不...

小小终于学会踏步走了!
小小以前一直不会踏步走,不仅节奏总是慢半拍,而且是严重的“顺拐”,每次做操时,在一大堆小朋友中一眼就能看到他在里面瞎混,显得格外的刺眼。眼看就要上小学了,仅此一项,就足以让他沦为别人取笑的对象。学会原地踏步和踏步走时双臂的正确摆动,已经成为我的一块心病。
从国庆节开始,我每天让小小练习10分钟的踏步走。刚开始练习分解动作,口令是“一”时,左脚和右手同时向前,口令是“二”时,右脚和左手同时向前。然后练习连续动作,小小自己只需注意正确的踏步,我紧贴在他身后,拿着他的两只胳膊辅助他进行前后摆动,先让他习惯这样的动作。熟悉踏步的节奏和动作要领后,我撤销辅助,只在一边喊口令,让小小自行练习。开始几天经常会走成顺拐,慢慢地出错就越来越少了。偶尔出错,小小自己会很着急:“太难了,我不会。”有时候还瘪嘴巴,自己惩罚自己:“错了就要再多踏一分钟。”再过几天,直行时基本上不会出错了,在转弯的时候会经常走错。直到昨天晚上,连转弯的时候都走得雄赳赳气昂昂的,边走变得意的看我的反应:“哇——,走得好棒啊!”“连转弯都走对了,你太——厉害了!”
整个过程比我预想的要顺利得多,以他最初的踏步水平,把我给愁的,以为要花上好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实际上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基本搞定。反思一下以前做过的手指操、体操、跳绳、羽毛球、乒乓球,以及最近的轮滑,大多数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没有一样坚持训练的,最终都半途而废。教训啊,这就是没有计划的结果,这也想干那也想干,实际上一样都没有落到实处。看来不管做什么事情,集中力量进行专攻一项效果才是最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6 02: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