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和小小的老师沟通的次数多了,她们就希望我...
| 和小小的老师沟通的次数多了,她们就希望我能给一些正确的训练方法。我又感动又为难,担心自己也是个半瓶水,却还要不自量力去对别人指指点点。但小小的情况实在是比别人特殊,不能象别的孩子那样采用常规的教育方式。我就抽空斗胆写了一些自己平常的训练体会,希望各位网上各位高手能给予指正和赐教,本人不胜感激! 
 纠正行为问题和训练语言表达的一些体会
 1、找到行为问题的原因:
 星期四晚上,小小自己说:“今天尖叫了。”我问他为什么尖叫,他也重复我的问题,不会回答。我就先问他:“是在哪里尖叫的?”“是在学校尖叫的。”我又问:“是在做什么的时候尖叫的”“写字的时候。”我猜他尖叫的原因无非是铅笔芯断了、本子破了或字没写好之类的,就继续问:“写字的时候铅笔断了没有?”“没有。”“是不是本子破了?”“是本子破了。”“是不是因为本子破了你就就尖叫了?”“是.”“是不是铅笔把本子戳破了?”“是。”
 
 ——我的提问是为了先找到尖叫的原因,然后就可以教他“为什么尖叫”的答案是“因为铅笔把本子戳破了”。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不会回答,可降低问题的难度,如果问“在哪里尖叫的”不会回答,就换一种方式问“在什么地方尖叫的”;如果还不会回答,可采用选择的方式提问:“在什么地方尖叫的,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如果仍没有回答,进一步降低难度:“是不是在学校尖叫的?”或“在家里尖叫了没有?”同样,对于“在做什么的时候尖叫的”可以先后问:是不是写字(上厕所、吃饭、睡觉)的时候尖叫的。
 
 2、进行行为纠正:
 我说:“本子破了也不能尖叫呀。尖叫的孩子不是好孩子,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喜欢尖叫的孩子。本子破了可以跟老师说:“李老师,我的本子破了。”但一定不能尖叫,记住没有?”“记住了”
 “尖叫对不对(尖叫错了没有)?”“不对{错了}。”
 “快承认错误”“妈妈,我错了,我以后不尖叫了。”
 妈妈:今天哪个地方(什么事情做得)不对呀?
 小小:尖叫不对。
 
 ——进行批评教育,说明为什么不能尖叫,以及遇到这种情况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向老师求助或寻求安慰,这时老师可以加以适当的抚慰“本子破了不要紧(本子破了没关系),以后要小心一点。”提问时要变换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如果他知道“尖叫错了”并不意味着他也知道“哪个地方不对”的答案。
 
 3、进行事件回忆和语言表达的训练(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
 妈妈:你今天(昨天、前天、星期四、上周等)为什么扣了两个硬币呀?
 小小:因为我今天尖叫了。
 妈妈:在哪里尖叫了?
 小小:在学校尖叫了。
 妈妈:干什么的时候尖叫的
 小小:写字的时候
 妈妈:为什么要尖叫呀?
 小小:因为铅笔把本子戳破了。
 
 ——这时再重复第二步的讲道理,并强调尖叫的后果:爸爸、妈妈、老师都不喜欢,还要扣硬币受惩罚,以加深印象。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不会表达或表达不准确,应及时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提示方法予以辅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