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520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0:35:02 | 只看该作者

re:就学校环境来说,中国学校更容易待下去,美...

就学校环境来说,中国学校更容易待下去,美国学校因为自由,老师管理少,没有保护政策肯定不行。
就工作环境来说,肯定美国比中国对特殊人群的宽容度更大,不过美国竞争激烈,AS孩子哪怕戴帽,也很难在21岁之后享受福利,必须自己打拼出来。
还是福利国家压力小点,比如北欧,澳洲,加拿大等,如果移民,具体哪里福利好,要仔细研究一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02#
发表于 2012-6-25 11:44:18 | 只看该作者

re:【那些以家为学堂的孩子们 】近日,本报记...

【那些以家为学堂的孩子们 】近日,本报记者探访多个自学孩子的家庭,试图呈现孩子学习、生活状态。这群孩子中,有的九岁前自学了一百多汉字,有的七岁已读完150多本英文书。多位教育专家表示,在家上学虽自主性更强,更激发孩子潜能。但关键要看家长们的“教育设计”,要慎重。
http://t.cn/zW2HUl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0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1:47:29 | 只看该作者

re:教委还真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教委还真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04#
发表于 2012-6-25 11:51:57 | 只看该作者

re:你所说的思维训练是指什么?还是没明白,能...

你所说的思维训练是指什么?还是没明白,能具体一点吗?
另外,我觉得,就你所说的:灵活思维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健康的心态,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都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应该不会到了哪一天就突然都有了啊,所以,我觉得,等着自然生长,不加训练,不加引导,是不是太冒险了一些呢?
比较同意你说的12-15岁是一般孩子的成长混乱期,因为见到的自杀的AS孩子,好像多在这个年龄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0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2:22:03 | 只看该作者

re:我怎么感觉自杀高峰是 25岁,研究说高功...

我怎么感觉自杀高峰是 25岁,研究说高功能孩子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高峰是 12 - 15岁,一般来说,得了还不一定会马上自杀,总得治疗,吃药,反复几次什么的。

思维训练我感觉最好的模板就是美国教学大纲,非常系统和科学。

我没说我不加训练不加引导啊,反对把我划在自由派里面,我是绝对的严管派,只不过特别小心翼翼,不敢盲目去管,一旦管岔了,这一辈子还都是我的责任,估计你们做老师的不想这么多,短期目标为主,所以显得比我积极有热情。

在思维训练上,大都需要 Gifted 模式,和一般ASD孩子的不太一样,不容易推广,所以我说得比较少。
Gifted 孩子有一套思维训练理论,我都特认同,但做好了真不容易,我有空还得接着看去。
另外还得针对他的AS思维特点,再加上 CBT 行为管理和社交思维,也就是得去理解NT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人,怎么对付不同的NT等等。
我认为NT自己对自己的理解都只是一个直觉或感觉,不一定能说清楚,我只好从我的角度乱说了,呵呵,也包括看一些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分析NT们的书,当然他们几乎从来不说什么好话,都是NT很盲从,NT很无意识,NT很没脑子之类的。我看了之后特涨自信心,但反过来一想,估计那些科学家不是AS,也有AS特征,生活中的人精肯本不是盲从大众。但生活中的人精整起人来实在是太厉害了,我见到了只能装傻,要不就主动给人家数钱。

ASD 孩子的思维模式我认为每个孩子之间都很不一样,所以在专业上没有一个系统理论,也没有一个范式怎么教。
说AS孩子思维刻板,抽象思维弱,都是太简单的概括,具体到逻辑细节上分析,才能明白他们刻板和具象的原因,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
我也只能说尽量去了解自己孩子,顺着他的思维发展,沿着逻辑和科学的模式走,不敢说能给其他孩子什么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0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3:34:41 | 只看该作者

re:在思维训练中,我感觉最难的一点,是如何把...

在思维训练中,我感觉最难的一点,是如何把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给重置了。
推荐 @巴学园 微博,他几乎每天都在讲这个。

我们从小到大受的教育,实在惨不忍睹,结果是做父母之后,很多教育观点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我认识到这点,也是这几年读了大量基础教材之后体会特别深,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美国大学基础教材实在是洗脑的好东西。

为什么我们这么扭曲的思维模式,在生活中感觉不到,只有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才会表现得很明显。
我和国内人精们聊过这个,其实在工作中他们也有感受,但商圈艰险,没时间读书,就凭着经验和情商,摔跟头交学费也应付过来了。
40岁了闲下来,偶尔捡起西方的理论书开始修养,结果一看就叫好,放不下,说从小学到大学都白学了,这么清楚明白系统科学的东西,早看二十年多好。
结果最得益的是孩子,我和国内人精在教育孩子上,感觉还挺投机的。

我对小都,就得多放手,不像我盯着大都那样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但明年怎么应对小都,具体我还没谱,这一年得慢慢琢磨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07#
发表于 2012-6-25 14:33:0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在思维训练中,我感觉最难的一点,是如何把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给重置了。
推荐 @巴学园 微博,他几乎每天都在讲这个。

我们从小到大受的教育,实在惨不忍睹,结果是做父母之后,很多教育观点从根本上就...


简直共鸣多多。

我赖以混的情商,是大学毕业后几年在500强,以汗水,眼泪,跟头,鼻青脸肿,加上猛啃《世界经理人》得来的。 也还好遇上了两个肯带肯教的老板。

现在看来真是一条血泪路,也是捷径。

确实家里教的,学校学的,完全在后来的职业路上用不上。

也还好我家里不是殷实之家,我指社会关系上,让我自己碰壁,自己开路,否则就废掉了,搞不好啃老。

人家西方还真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比我们不知高几个层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08#
发表于 2012-6-25 19:06:42 | 只看该作者

re:我大概还是做训练的思路,不管是什么训练,...

我大概还是做训练的思路,不管是什么训练,没有能够落实的一五一十的计划都算放羊。你说要是我跟一个孩子对着,大眼瞪小眼的算是咋回事啊?
做ABA要写项目,写步骤,分析数据,做RDI要设计项目,观察结果,看CBT书上说,做CBT也是要写schedule,写作业的,顿觉塌实了。
我习惯于做比较详细的计划,写可操作的步骤,要不然就觉得很虚。
我觉得倒不是逼孩子,对我个人而言,如果有一个比较可行的计划和目标,可能效果会好一些。比如说,目标可以是你说的那些比较大的,但一定要break down到孩子能接受的水平和阶段,没有具体的可行步骤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也许你会说,家长和训练人员不一样,家长得跟孩子过日子。我觉得比较F版和你写的,F版也不写废话,每次就是把一件事,那怕是很小的事情前因后果写清楚。我觉得你写下来的好像就比较那个啥,看不出来你整天都跟孩子干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0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1:24:06 | 只看该作者

re:那么你和秋帅一样,没范式就感觉没目标。...

那么你和秋帅一样,没范式就感觉没目标。
但孩子不是捏出来的,你想让他达到什么,他就会是什么。
你设立什么阶段,他就能按照你的计划走。

也许在早期干预中,你们的理念就是这样,但随着孩子年龄增大,自主性增强,他的力量不是我能够控制的,我首先得去顺应,其实是把握好方向,重点和原则,最无法遵循的是计划和范式,哪怕是ABA范式,都过于细节了,在他思维变化这样快,每天信息接受那么多的年龄,不可能大脑和行为静止着等我去做全套ABA。要想跟上他发展的节奏,只能理解他启发他,而不是训练他控制他。

F版写故事更多是给小家长看的,很多时候必须要浅显和好执行,但他给方老师出主意的时候,思路也是原则性的,不是计划和范式,大方向掌握得特别好。所以他本人应当不是喜欢范式化生活的,他的家庭生活必然是非常自然快乐的那种。

我很少写具体一个项目,因为第一在我家孩子这里用不上,第二我们每天做什么,对其他家长没意义,太个体化,除非是和我们差不多的AS家长和AS孩子,大多数NT家长很难认同我的观点,也不需要模仿我们的生活模式。
如果描述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很平常自然的AS学习和生活,训练的内容都是聊天中传递的,让孩子感觉不到被挑剔和批评,因为我本人喜欢这样的生活,我每天在提高,大都也是,各个方面。
我最反对的是按照NT模板来训练ASD,不把ASD当作独特的个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特长和快乐需要,维持他们独特的生活和情感方式。
在特殊教育中,提高和完善自己是关键,思维训练有科学化大方向,是普世的,学习NT社交模式只是一小部分。我不想让孩子感觉做AS有什么不好,必须要紧张兮兮地总看到差距和问题,或者小都才是模范孩子,大都总也达不到社会要求,那不是AS应当过的生活,也不是家长应当努力的目标。

秋帅每次见面都想给我出主意,我感觉他看着我这样自得特别难受,总认为如果我再范式和严格一点,有固定目标一点,孩子就会更好。
但我每次都跟着特教硕士刘娲同学,人家每次都站在我这边,让秋帅想说的话总也说不全就被我们驳斥得哑口无言。
孩子什么叫更好,我想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答案都不一样,那么下面自然做法也不一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1:48:52 | 只看该作者

re:秋帅哑口无言的一个表现是,难道一个NT孩...

秋帅哑口无言的一个表现是,难道一个NT孩子不肯定是更好么?

家里只有NT孩子,生活肯定轻松得多,对于我这个AS妈也会轻松,但这个回答最大的问题是不现实。
AS变不成NT,这是肯定的,而且终身变不成NT,但他们终身都可能维持成长,不是按照NT模式成长,而是按照自己的轨迹,找到自己的人生观。

如果AS能变成NT,那么我不努力就说明思维太固执,太坚持AS文化,不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但这个条件明确不成立,AS的确变不成NT,那么我的做法才是正道,是最大可能性提高孩子自身能力,尊重孩子个性的唯一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2:21:09 | 只看该作者

re:无法是ABA还是CBT范式,更多是用来处...

无法是ABA还是CBT范式,更多是用来处理严重问题的,处理得最好的情况,都是家长把事情搞砸了的时候。

如果家长感觉一切可控,孩子发展很自然,应当是不需要像找医生那样找老师求救的。老师和临床心理师对一般家长来说很重要,因为看得多了,点一下家长的关键错误,示范一下正确流程,训练结果就完全不同。

一般家长是大多数,所以老师的作用一直很明显,但如果家长学会了自省,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已经基本提高到西方标准理念上来了,就像写 @巴学园 的那个父亲,其实就不会把孩子的问题搞到必须要上ABA和CBT范式来解决的严重程度,那么就只剩下提高能力这个层面。

而提高能力,就必须遵循孩子的自我发展规律走,可以用ABA和CBT的原则去引导,但无法用ABA和CBT范式见到短平快的结果,特殊教育计划和救火解决行为问题是不一样的流程。
秋帅听到大都发脾气,第一反应是特激动,总算你这次得用范式来救火了吧,怎么可能还不管。
结果我不吃这套,我观察了两个月,归结于正常的青春期表现,不需要救火,适当调整环境,减压,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平稳度过就行,不是急诊,只是慢性病,处理方式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2#
发表于 2012-6-25 22:25: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2:28:55 | 只看该作者

re:训练师和专家们,做的事情和急诊医生差不多...

训练师和专家们,做的事情和急诊医生差不多,救火救习惯了,而且用科学范式治病救人成效特别明显,有时候职业化地看到谁都拉过来吃药。

这类职业非常重要,但生活常规中,养生保健,自我锻炼和调整才是正理,尽量做到不用上医院,不用急诊,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4#
发表于 2012-6-25 23:26:00 | 只看该作者

re:ABA,RDI,CBT都不等于范式,我从...

ABA,RDI,CBT都不等于范式,我从头到尾都是反对范式的,刚跟支持范式的吵了好几十页。
计划也不等于范式,正因为有长远的目标才需要有阶段性的目标,所谓不积硅步,难成千里。
ABA,RDI,CBT不是急诊,也不是救火,是适合特殊人群的学习方式。
就此打住,要不然又要开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3:47:22 | 只看该作者

re:适合特殊人群的学习方式不是这些理论,而是...

适合特殊人群的学习方式不是这些理论,而是学习方法是否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ABA的基础是人性本能,什么都学不进去的孩子,用ABA能干预行为。
RDI的基础是环境模仿,任何孩子都有被环境影响的可能,但局限性很大。
CBT的基础是改变思维模式,什么情况下理论上都能用到CBT原则,但具体不好操作。

要写训练计划,短期看出效果,必须要依赖范式。
不写训练计划,把原则贯穿到生活之中,仅仅这些原则还不够,需要更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大量人生智慧(看着都特虚,其实也无非是一些选择和妥协策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通常在教育训练上最大的分歧不是训练理论,每个训练理论都没什么可争论的,都各自有道理,有边界条件。
通常分歧产生在目标上,也就是我前面说的,什么叫更好,什么叫满意,这和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关,和被教育个体有关,不应当是吵架的范畴,因为没有一个标准。

我从来不想说服任何人改变价值观。
大量情况下,往往是我自己思考问题,说服自己,调整教育策略,然后被其他人质疑,我分辩并且进一步理解我的观点。
这不算是吵架,真正吵架要落到理科内容,有普世标准的,才有实际意义。
咱们这种回合,只说明了人和人是不同的,如果是宽容和爱学习的人,能够从任何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给自己多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的视角,但下次如何决策和选择,依然是以自己的判断为主,当然后果也自己一辈子承担。

既然咱们都在美国,不在和谐的中国,这种个人选择的自由度还是普世标准,不需要在非理科领域内求同。
你所要做的,就是相信我的AS人生观是最适合我家AS孩子的。我所要做的,就是相信你在专业上的判断力和知识,在有困难的时候及时向你求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0:02:00 | 只看该作者

re:一会儿送大都一个人去看电影,第一次,难免...

一会儿送大都一个人去看电影,第一次,难免忐忑,安全计划安排得他都烦了,我说只是为了万一,如果怎么。。就怎么。。,而这种如果,是万分之一的几率。
他比我镇定多了。

拿好手机和零食,马上出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7#
发表于 2012-6-26 01:19:18 | 只看该作者

re:燕原研究好了哪等国家福利对俺们这等孩子有...

燕原研究好了哪等国家福利对俺们这等孩子有利,有意移民家长大伙结伴同行好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4:49:4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盈盈...

下面引用由盈盈一水间发表的内容:

ABA,RDI,CBT都不等于范式,我从头到尾都是反对范式的,刚跟支持范式的吵了好几十页。
计划也不等于范式,正因为有长远的目标才需要有阶段性的目标,所谓不积硅步,难成千里。
ABA,RDI,CBT不是急诊,也不是救火,是适合特殊人群的学习方式。


不吵架,接着进行扩展,理清思维是我生活乐趣之一,看不下去的同学可以忽略。

1)这点我想我和你观点相近,过于执着只有严格运用范式才能把ABA和CBT用好的说法,在日常教育应用中不可行,除非有特殊情况,或者孩子刚进入特教模式,问题多多,理解力和思维能力基本是空白的时候。
   
   ABA和CBT都有范式,因为有科学基础,范式是一种模式化应用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
   RDI 因为科学基础薄弱,没有范式,虽然在应用中也经常能看到效果,但无法量化,感觉还是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当然针对 RDI 的研究可能因为外界因素比较多,不容易建立模型,平时要依靠老师的经验和直觉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能起到什么作用,某些情况下针对什么没用。其实在教育的大部分领域都是如此模糊,难以量化孩子的成长,严格的科学训练流程很少,因为人毕竟是太复杂了,人的成长过程也个体化得无法过于标准化,影响一个人的因素非常多,况且人也不应当被训练成一个模式,哪怕是很严格的科学思维的训练,结果都因人而异,无法完美。所以大纲是科学化体系化的,教学是艺术化个性化的。
   
   也正因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过于科学化的 ABA和CBT,如果不是在处理严重问题的时候,掌握一个大原则就够了,用不到严格的范式,比如抓住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有时候一句话就足矣改变对方的行为,不需要做ABA全套,从观察到记录,从分析因素到强化,然后评估结果。而有的时候,利用对方趋利避害的本能,不如上情感,或者讲道理,更能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更容易被说服去改变行为。当然这得是高功能大孩子的情况。

所以尽管对于所有教育者(包括对NT孩子),ABA和CBT的原则都是法宝,但范式不一定要经常使用。

2)计划的确不等于范式,计划是朝着目标努力过程中的项目安排和时间安排。
   我认为我每隔三个月分析大都的表现,反思自己的安排,就是在做阶段性计划调整。
   这点上除了以琳的教学计划,我感觉其他大孩子家长都没我做得如此认真,嘻嘻。
   如果我的计划中,社交训练项目占比重不够大,ABA和CBT范式运用的次数不够多,我认为不能说明我的计划就不是一个良好的计划了,虽然可能看上去不够主流,但我想得肯定更具体更全面。(本来我就是特别注重细节的人)

3)ABA和CBT的范式,我前面说了,在高功能大孩子这里,不到特殊情况下,一般不会用全套,救火的时候才会上。
   常规功课,思维训练,和信息学习过程中,如果是大都自己有兴趣的,那么我管的最少,知道他每天时间花在什么内容上,我认为大体合理就够了。
   如果是大都不太有主动性的,比如写数学作业,做一定的家务,要严格定规矩,必须做的事情就必须做,没有什么其他可说的。
   如果是大都反感,我还必须得让他学的,比如如果我非得感觉他一定要上游泳班,不去就不行,我第一想到的肯定是用ABA或CBT,或者一起用,直到达到我的目的为止,而且我相信如果用好了,肯定能达到我的目的。
   但我真的需要这样做么,价值是什么,做了之后副作用是什么,长远来说对孩子有什么利弊,我必须得再三考虑,不能盲目听我的主观愿望。

   所以ABA和CBT本质上并不是适合特殊群体的学习方式,AS孩子的学习方式和NT孩子没什么原则上的区别,有的是视觉学习者,有的是听觉学习者,有的对数字感兴趣,有的对图像感兴趣,有的逻辑理解力好,有的差一点等等。只不过NT孩子比较灵活,容易讲道理,在青春期之前表现得很听大人的话,看上去很好教育,很好管理,AS孩子有时候不刻意上ABA和CBT,一些劝教和安排就执行不下去。

所以我一听要对AS孩子上严格的ABA或者CBT,自然会联想到那不是AS孩子喜欢做的项目,没办法用常规方法说服了才需要动脑子用上利器。
一般这种情况我会特别慎重,能不上就不上,最好能再仔细分析孩子为什么排斥,如果有心理因素导致反感,有过往经验导致逃避,或者没准备好去做,或者纯粹就是不感兴趣,想把时间用在其他地方,那么用利器就是一种逼迫,是否值得去用,需要把所有因素拿来考虑,也要看家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什么。

我想我这方面是比较宽容的,有时候可能宽容得都另类了,看着孩子明显的AS表现都不着急,都不想着去改变他,不考虑他十年后不被社会和他人接受怎么办,让周围NT们不高兴怎么办,结不了婚怎么办。
这些的确不是我考虑的重点,我更多会考虑,他的心理不健康怎么办,无法自我认同怎么办,没有人生目标怎么办,生活得不快乐怎么办,自己的能力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怎么办,后悔来到这个世界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4:50:3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郁郁...

下面引用由郁郁发表的内容:

燕原研究好了哪等国家福利对俺们这等孩子有利,有意移民家长大伙结伴同行好了,哈哈!


为了小都,咱还得先待在美国一阵。
希望十年后,有些国家成为AS的乐园,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20#
发表于 2012-6-26 08:22:35 | 只看该作者

re:ABA不是阅兵式,没有什么全套不全套之说...

ABA不是阅兵式,没有什么全套不全套之说,ABA也不是老虎凳,没有什么上不上之说。咱俩还是别讨论ABA了吧,不是别的,是你说的这个上句,我完全接不上下句。歇了歇了。

所以,我总结出来了,大都现在每天就是看他感兴趣的东西,帮你做家务,再上上课外班什么的,时间分配上你随时调整和总结,是吗?好奇为什么大都这么聪明却不喜欢做数学作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4 03: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