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3321#
发表于 2010-12-27 09:22:4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U]thankstoyilin[/U]发表的内容:

昨天到济南,今天在山大考点招聘后返程。昨天晚上空闲,就到济南新世纪影城把子弹给看了。居然在杭州抽不出时间哦。

看完后的感觉是:过得去的电影,但影评给得太高了。


影评很恰如其分啊,高在哪儿了?

影评高不高的也无所谓,咱老百姓喜欢就行。多好玩儿的电影,又看了好几遍,光片头那火锅蒸汽马列,还有冯小刚那两句台词就够乐半天的。那些无厘头台词你看不懂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2#
发表于 2010-12-27 09:36:5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zc...

下面引用由[U]zchi_su[/U]发表的内容:

影评很恰如其分啊,高在哪儿了?

影评高不高的也无所谓,咱老百姓喜欢就行。多好玩儿的电影,又看了好几遍,光片头那火锅蒸汽马列,还有冯小刚那两句台词就够乐半天的。那些无厘头台词你看不懂吧...


俺就不是“咱老百姓”的一员了?我不懂这些无厘头台词?为什么?

前20分钟特别好。到了发钱收钱发枪收枪的段落,导演就有点撑不住了,这一段特别不喜欢。

这么说吧,我完全可以接受荒诞,但不能接受逻辑上勉强(包括不符合逻辑的表情),不能接受导演“强行high”。同样都可以算high的两部电影,把子弹和《无良杂牌军》相比,高下立现。《无良杂牌军》里头的酒吧这场戏,比子弹中的鸿门宴强太多了。

影院里的观众很配合,笑点非常非常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3#
发表于 2010-12-27 09:45:34 | 只看该作者

re:"。。。到了发钱收钱发枪收枪的段落,导演...

"。。。到了发钱收钱发枪收枪的段落,导演就有点撑不住了。。。" 你还是没看懂吧? 导演是撑不住了,你让他怎么撑,再撑中宣部的剪刀手就该下来了。
嘿嘿,你拿 Inglourious Basterds 来比?不如整部片子比阿甘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09:55:28 | 只看该作者

re:[FACE=宋体]鸿门宴必须 high,...

鸿门宴必须 high,稍微一停,感觉深刻了,可是那帮老头老太太就看出猫腻了,然后接着禁上7年。

故意快节奏让你的脑子来不及思考,就是通过审查的关键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5#
发表于 2010-12-27 10:09:31 | 只看该作者

re:我不喜欢往隐喻里整,那一定是导演的意图么...

我不喜欢往隐喻里整,那一定是导演的意图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6#
发表于 2010-12-27 10:25:4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U]thankstoyilin[/U]发表的内容:

我不喜欢往隐喻里整,那一定是导演的意图么?


那不一定是导演的意图。导演的意图让你知道了,他还怎么抢了钱不分给穷人分给女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0:28:39 | 只看该作者

re:[FACE=宋体]被人整了7年,能没意图...

被人整了7年,能没意图?
我认为根本就是为了出口气,显得自己聪明,没在乎钱。
如果在乎钱,据说鸿门宴三家白酒抢着塞广告,3000万,姜文和制片吵架,没要。


姜文是很崇拜毛的,也许不如精英们深刻,不过是北京一个圈子里顽主的态度,对现在的修正主义要批判。
我很多中学同学都是这个心态,北京军队大院的孩子,他们想损谁,基本都是北京人那套话里有话的劲儿,所以我看着就想着那帮人,特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8#
发表于 2010-12-27 10:42:14 | 只看该作者

re:电影就说回电影本身好了,所以我不喜欢评论...

电影就说回电影本身好了,所以我不喜欢评论者去诠释、“解读”。姜文想要把东西做好这一点是确切的,包括拒绝白酒广告这种,典型的姜文风格,这个够爷们。

就电影本身来讲,《阳光灿烂》比他后面的片子都要好(《鬼子来了》没看过)。尤其他挖空心思想出了很多点子,让我非常佩服!

比如,原小说中,马小军看到米兰房间里的照片,王朔要表达的意思是“感觉眼前满是这幅照片”(大意)。电影怎么表现?姜文想出了一招,就是后来电影里大家看到的,引入了一个望远镜,米兰的照片“刷”地zoom在他眼前,占据了大部分屏幕。

前段时间再复习了一遍《阳光灿烂》,还是觉得真好。

另:俺最烦的评论,就是“充满了荷尔蒙”,balabala...。他在《太阳》和《子弹》中都是属于每个镜头都发力过猛的,如果分寸是100%的化,他都是120%以上。作为风格,可以尊重,但个人不喜欢。这就端着了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0:45:49 | 只看该作者

re:谁让这世道是这样的,老罗说的好,他是正常...

谁让这世道是这样的,老罗说的好,他是正常人,但是在周围一片XX中,就鹤立鸡群了。


本来就是一个解气的贺岁片,大家乐乐多好啊,不用比着奥斯卡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0#
发表于 2010-12-27 10:48:3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谁让这世道是这样的,老罗说的好,他是正常人,但是在周围一片XX中,就鹤立鸡群了。


本来就是一个解气的贺岁片,大家乐乐多好啊,不用比着奥斯卡去。


哈哈,这么说当然成啦。至少比其他片子做得好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0:51:36 | 只看该作者

re:我转头一想,北京顽主还真是这样的:120...

我转头一想,北京顽主还真是这样的:120%以上。
南方人不理解也正常,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01:34:24 | 只看该作者

re:Unstrange Minds by R...

Unstrange Minds by Roy Richard Grinker

就是三联评过的那本书,哈佛博士毕业的人类学家写的,现在是George Washington大学教授,看着很舒服,是不使劲儿用力那种娓娓道来的知识分子情调。

他太太是韩裔,大女儿PDD,小女儿NT,
大女儿1994年出生,两岁还不会说话,不搭理人,不过当时儿科医生都说没事儿,再等六个月;
他们就又等了六个月,发现情况更严重了,换了一个医生,才被诊断为PDD;
没被诊断为ZB是因为功能比较高,特别是空间图像能力,如果测智商就会高于一般NT;
但是语言,情感,社会性方面表现很典型,现在十几岁了,在公共场合还会闹笑话。

他太太是神经科医生,1994年以前在哈佛医学院实习期间,一个ASD案例都没见过,而当时整个马里兰州学区,从6岁到22岁的记录案例只有300个。
所以他们算是经历了从稀少到惊人多的阶段,在他写书期间(2007年),官方数据是1/330,而现在是1/110。

两个博士,一个人类学,一个神经科,在稀少阶段也是能得到最多资源的家庭,不过他们想得多,批判得多,不是随大流那种。
诊断之后,就上了幼儿园,正常孩子的,Smithsonian办的,就是办DC的那堆免费博物馆的机构。
他们孩子特别喜欢,因为每天就是在博物馆溜达,学图形的时候就去美术馆找有图形的画,学昆虫的时候就去自然馆找昆虫;
我想任何空间图像感好的孩子都喜欢这样的幼儿园,而在每天这样自然的磨合中,孩子的语言(主要是名词)也发育出来了。

到上学前,他们没经过严格训练,孩子会说简单句子,认识最多的还是名词。
上学是个大问题,尽管是在美国的2001年,因为有典型ASD特征,但是功能高,融合班不知道安排到什么班,那时候的公立学校也是更适合严重ZB孩子;私立特殊学校里,智障学校学的少,语言障碍学校没有针对社会性的安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01:49:22 | 只看该作者

re:这种博士,喜欢大方向胜过细节;厚着脸皮说...

这种博士,喜欢大方向胜过细节;厚着脸皮说,我也是这样的,不喜欢抓孩子情感和社会性细节,特别是规矩,喜欢看大面上长期的东西。

十年前,因为少,因为恐惧,很多家长,特别是高功能孩子的家长很紧张地隐瞒孩子的问题,或者他们认为,一个正常的孩子被装在一个ASD的壳子里,只要想办法打破这个壳子,可爱的孩子就出来了;
目前全社会,包括家长的态度都有所改变,特别是社会上宣传的多了,大家更认为是一种需要被包容的残疾,而不是需要被治疗的疾病,他说现在(2005年后)去MALL里,如果孩子做了啥违背社会规范的事情,他向收银员解释一下孩子是ASD,收银员马上理解地笑笑说:明白,这样的孩子长得都特别好看。
他本人也很惊讶社会观念的转变,特别是2005年以后,连普通的收银员都能用积极正面的态度来对待社会性和情感不好的ASD孩子,特别是在社交场合经常出差错的表现。这也促使他开始行走世界各地,观察这种转变在其他文化下是否能够被产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02:06:21 | 只看该作者

re:为什么以前被诊断的孩子少,他个人认为是家...

为什么以前被诊断的孩子少,他个人认为是家庭儿科医生的问题,像他们这样两岁发现有问题,但是从来没听说过ASD名称的家庭,第一个去询问的就是儿科医生,而当时大多数儿科医生的观念是,Autism只能针对特别严重的例子。
他们后来辗转在马里兰州找到唯一一个了解最新DSM-III标准,用玩具和游戏来诊断孩子的专科精神医生,才得到最准确的资料。当时他们自己认为是应当被诊断为ZB,而不是PDD,不过因为医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高功能的孩子,所以给了一个PDD结论。

而现在,大家基本认同ASD谱系概念,不刻意区分ZB/PDD/AS,1/110的数据说明是谱系宽了,社会更理解了,而不是孩子更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04:36:10 | 只看该作者

re:比较了几个网站,打算先推大都看 Thin...

比较了几个网站,打算先推大都看 Thinkquest library,从每天三个视频转换到每天三个主题阅读,开始应当是有难度,他最近很习惯和喜欢图像学习。
不过看耶鲁公开课水平还不够,大多数下载的视频都开始看第二遍了,所以需要推文字主题阅读,每天从一个网页开始,希望能逐步加到每天三个。

如果他看上瘾了,我们也可以争取参加网页竞赛.
国内不应当禁这个网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05:18:49 | 只看该作者

re:晚上再看各国文化传统对于ASD接纳的影响...

晚上再看各国文化传统对于ASD接纳的影响,先说说 Roger Schank,人工智能专家,他自己说和 Noam Chomsky 是死对头。Chomsky 的语言书我还没看,看到有一段Roger Schank对学习的认识,然后说他和 Chomsky是怎么发生冲突的。

科学家们都吵架,吵一辈子也不稀奇,特别是大牛,吵的东西肯定是好玩的。

Chomsky 是把语言当作数学来研究的,或者物理学,总之是纯科学,非常狂热的学院派,他认为语言和记忆无关,语言和推论无关,语言和意义无关,语言不是表面上的结构,比如名次和动词,而是一种进化来的深层规则。

比如这句话:小明喜欢书。
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小明自己喜欢读书,而 Chomsky 说不对,这句话的意思是关于书,小明和喜欢之间有某种关系,其中一种有可能是他不喜欢读书。

这就有点像心理学研究了,不同人对一句话的不同理解,但是对学院派来说,纯语言研究和心理分析,语言背后的意义也没有关系。Chomsky 的主要观点是,语言的某些句法设计是进化在脑部,儿童天生就具备的。

Chomsky的纯理论研究和应用太遥远,虽然听着很科学,所以 Roger Schank 说,他后来就不管了,他是研究应用的,人类心智不一定像数学一样有规则,也许就是一团泥,找不到科学原则,但是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那么我们还可以接着研究,先从初级模型开始,然后一步步改善,永远达不到终点也没关系,而不是像当年的物理学家那样,感觉找不到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的最终答案就放弃了。

他们那批人工智能学家对机器教育很感兴趣,怎么帮助儿童通过复杂的自适应来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受教育,特别是记忆的模式,人类在已有记忆基础上对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过程。

有人评论Roger Schank是机会主义科学家,培养了大批学生,发明了很多计算机上的应用,煽动很多人跟着他走,认为人脑过于复杂和混沌,所以并不专心去理解细节,所以受到学院派的激烈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06:04:21 | 只看该作者

re: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有一些哲学家在掺和,就...

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有一些哲学家在掺和,就像ASD领域,也有一些哲学家在到处演讲,分析文化和接纳的关系。哲学家有自知之明,他们知道人类历史上很多哲学闪光点没有科学依据,甚至连逻辑依据都没有,那些亮光就是那样从想象力丰富的大师嘴里说出来,然后照亮了两千年的人类心灵。丹尼特管那些叫:直觉泵。

人的大脑其实有很多无用的东西,有很多后来用来补偿的功能。就好像自然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去设计,然后就堆了一大群东西在里面,在半控制的状态下做很多浪费的行动,而突然就出现了某种有用的东西。

NT的交流,好像老V原来说过一个意思,就是脑子比嘴快。语言被人工智能专家认为是大脑很多细小模式运作竞争优化出来的最终结果,而不是一个单独计算机,把信息输入,逻辑思考,信息输出的简单过程,就是说,没有一个总管小人在控制意识,而是一大群小人在忙活,最后把蜂巢建好。

传统宗教基本上就在这里输给了自然选择的科学观点,因为宗教不相信模糊,不相信人脑这么混乱。现代人心目中的上帝变成了不再是万能造物的那个,而是被抽象成道德:义和善的根源。

写《皇帝新脑》的彭罗斯讨论过几种对人类心智的认识:
1。心智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
2。可以模仿大脑某些运作,但是没有心智的意义
3。意识行为是不能被模仿的
4。科学根本不能理解心智

丹尼特是支持第一种观点的,比较象行为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极端来说,就是QBB说的,只要模仿了行为,不管意识,ASD就是NT了。(不过我的理解是,未来人工智能计算机通过大量混乱并行逻辑模仿和学习过程,最终在某个程度上输出的完全像一个人类,而不是QBB的ABA概念)

丹尼特写了《意识诠释》来质疑思考,不过没有质疑更重要的方面:主观感觉。所以后来争论矛盾就不是集中在意识,而是集中在感觉。也许控制人们独立心智的只是社会交流中的主观感觉,感觉到人在群体里,周围弥漫着愉快的交流气氛,自己和其他人融合在一起,大脑应当活跃的部分适当地活跃着,独特的记忆和化学物质决定着独特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06:21:04 | 只看该作者

re:如果换作我,就是感觉到周围都是人,很心慌...

如果换作我,就是感觉到周围都是人,很心慌,听不到谁在说什么,什么是重点,身体开始紧张,分泌焦虑化学物质,努力集中注意力不要犯错,大脑高速运作但是越来越混乱。这时候对面来了一个人说话,声音好像飘在半空,衣服颜色无比鲜艳,要费很大力气才能从背景中分辨出对方的声音和意思,然后组织自己的语言,还要努力做出笑容,心里恨不得自己马上消失。

不是夸张,如果周围大多数是陌生人,比如有那么一个50-60人的酒会,大家到处走着社交的场合,我目前还是这样的表现。
如果在10人左右的小范围,固定座位说话,我会感觉整体感统和内分泌系统运作要明显好的多,但是还达不到一对一那种愉快感。
我唯一社交愉快感来自和某些人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场合,还不能是面试。

不谈记忆/思考,这种社交场合的感觉是否能训练成NT,至少我在自己身上还没看到希望。大多数NT朋友的直觉是,你们需要大量这样的场合,训练训练再训练,感觉就出来了,不要怕,胆子要大。不过这个NT直觉目前还没有任何科学根据,也没有我自身的实践体会,也没有其他ASD成功的例子,好像唯一的来源就是NT常识。

如果把我放在Cruise上做服务员,我相信不出十天,一定会发疯,而不是激发成NT。
也许我胆子小,我是真的不敢去,也不可能让孩子去经历这样的感官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06:59:03 | 只看该作者

re:除了社交感觉,下面就是社交思维,虽然某些...

除了社交感觉,下面就是社交思维,虽然某些NT可以争论说一般社交场合NT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感觉,我基本同意这个说法,但是对ASD来说,思维比感觉更靠谱一些,如果只凭感觉生活的话,我肯定去南极找工作了。

现在很少有人感觉我一对一的时候有问题,除非是在严肃讨论ASD训练问题上,感觉我比较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够灵活,特别是大力批评NT常识的姿态,让NT很没面子。
小团体的场合,我容易说话过多,不是很能和集体合拍,特别是有领导的场合;
如果刻意不说话,就会被人认为说话太少,美国人不喜欢这样,中国人中间好像更复杂一点,我还没找到规律。
我尽量避免去十人以上的社交场合,当然不包括公园,公园里不产生社会性关系的人群可以看作是物体。

大都的社交模式还是主要建立在自然模块上,比如和弟弟的模块,可以引申到其他相似年龄的男孩子上;和我的模块可以引申到其他女性成人,所以我把他全托给其他女性一两周完全没关系;和成年男性的模块很少,比较不会定位自己的说话和姿势,虽然每天看good eats,美食节目,主持人是中年男,他看得很开心。

我基本认为社交思维需要从小团体开始培养,一开始三个人比较合适,然后再发展5-10个人的小团体。再大的团体,好像没必要,一个是思维跟不上,一个是感统容易过载,一个是可以学习分拆成小团体。如果忽略其他人如物体,但那就不是社交思维范畴了,算大环境感统训练范畴,是我最不喜欢做的一个训练,因为我自己就不舒服,何必大家找罪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40#
发表于 2010-12-28 10:14:3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Unstrange Minds by Roy Richard Grinker

就是三联评过的那本书,哈佛博士毕业的人类学家写的,现在是George Washington大学教授,看着很舒服,是不...



燕博,你买了那书吗?

我后来兜兜转转问了一圈,也没有买成。

怎样,能帮我带一本吗?二手的就成。多谢了啊!

我不着急,你什么时候回国,提前通知一声就成。

再道个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30 23: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