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老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酸甜苦辣

[复制链接]
761#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5:56:50 | 只看该作者

跳绳

上午带儿子参加空手道和画画兴趣班,通过和普通孩子相比,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的不足,也知道引导的方向了。
老天爷终于不下雨了,中午,我和儿子一起跳绳。去年三月在青岛,从来不会跳绳的我,用一个月的时间教(逼)会了儿子跳绳。想想当初儿子写的日记“我都冻成冰人了,爸爸还逼我跳绳”,现在心中还不是滋味。为了调动儿子的兴趣,我和儿子一起比赛跳绳,现在我也可以一次连续跳20-30个了。但是,远远没有儿子跳的轻松和自然。半个小时,让我汗如雨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5:38:0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霸王龙

《我是霸王龙》,是给儿子借的一本故事书。故事中有个主角,是个小翼龙。它的爸爸教它求生的本领;它的妈妈教它“做人”的本领。小翼龙大了,它的父母决定让它独立生活。小翼龙碰到了受伤的霸王龙,本想逃命的小翼龙,因为受妈妈有关“做人”原则的影响,帮助了霸王龙。霸王龙因此也决定和小翼龙做朋友,不在是翼龙的天敌;虽然最后小翼龙决定逃跑了。
德育,某种程度上远远比智育和体育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3#
发表于 2009-3-2 16:43:33 | 只看该作者

re:收到子行妈的信息,我才知道你们一家去了苏...

收到子行妈的信息,我才知道你们一家去了苏州,但愿你们在苏州的生活能顺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0:53:49 | 只看该作者

吃饺子

儿子太馋饺子了,晚上妈妈满足了他。吃的时候,我和儿子一人一个小碗。为了限制儿子吃的太多,我要求儿子和我比赛。每次小碗里只允许放一个饺子,然后我们爷俩蹲在地上,一手端着碗,一手拿筷子,比赛看谁吃得慢。赢的人,奖励一个饺子,输的人等赢的人吃完奖励的饺子后,再次比赛。儿子觉得很好玩。第一次,儿子以为吃得快为赢,结果只好眼巴巴地看我吃奖励的饺子。第二次,我吃的时候,留了一小块在碗里,然后让他看着我是怎样一口把饺子放到嘴里的,小家伙以为我吃完了,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的饺子吃完就要奖励。哪里想到,我碗里还有一小块。第三次,儿子怎么都不肯把饺子吃完,一定要看看我碗里还有没有饺子;我把一小块饺子皮贴着他看不见的那面放好了,他没有看见。又以为我吃完了,再次输给我。第四次,我在筷子上留了一小块饺子皮,把碗里吃得干干净净,小家伙可开心了,痛痛快快地把自己的饺子吃完。第五次,儿子说什么都要留一点不吃。无论我怎么表示我已经吃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5#
发表于 2009-3-3 05:36:40 | 只看该作者

re:郭爸,您好! 看到您们父子...

郭爸,您好!

    看到您们父子俩的较劲,很有趣。昨晚,小P姐弟也玩了一个较劲的:一付扑克牌,一人一半。以前他俩无聊时就玩比大小,最后比较谁手上牌多,谁就赢。可是这种游戏太简单,姐姐昨晚就把规则改了。她把这个游戏叫“Wars”,后来我看了把它改成“Mind Wars”更确切些。以前两人都是随机出牌,来比较。昨晚改成:可以自己选择牌(爱挑哪张就出哪张),各拿一张出来,同时出牌,比较大小,一样大的化,就放旁边,等待下一次谁大,上一次的牌就归谁。最后,看谁的牌多,谁就赢。姐弟俩有一把,一开始同时都拿“A”,第二次两人同时拿了“2”,第三次又同时拿了“3”。最惊讶的是,连续到第六次还是同时出了“6”。这回,我跟小P爸都着急了。小P爸在旁边给小P当参谋,想让小P拿那张最大的“Joker”(规定两张“鬼”是一样大的),把那12张牌都收进小P的手里。可是,小P想的姐姐也有一张Joker啊,他老跟我们说“我不想waste我的Joker!”第七次,他还是出了一张“7”,可是姐姐就出了那张“Joker”,一把捞进13张牌。小P不太会揣摩姐姐的下一步,会出什么牌,还经常把自己牌的信息大声“通报”出来。我在旁边说“小P,那样姐姐就知道你手上有哪些牌了!”他才事后诸葛亮地说“姐姐,刚才我是trick 你的!”小P姐姐就比较狡猾,经常看他的表情和透露信息来判断,下一步他想出一张大一点的还是小一点的,所以老赢。我就教小P:一定要好好观察姐姐的脸部表情和姐姐说的话,判断什么时候是真的什么时候是假的。

   这种真真假假的游戏,对于小P还是太难以捉摸了。不过,他还是很enjoy!要学会观察揣摩别人的心思,对他还远着呢!

   您的小郭在这方面很不错啊!

继续加油!
小P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6#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7:47:26 | 只看该作者

毅力

前几天给儿子讲过一个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我从主人公有毅力的角度概括给儿子听。昨天晚上带儿子一起练习压腿,我和儿子一起压腿。说实话,满不容易的。我坚持到3分钟的时候,坚持不住了。儿子说,他有毅力,他不放弃,结果他又坚持一分钟。这,让我非常感动。学以致用的好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7#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07:37:09 | 只看该作者

爸爸,我帮你戴帽子

昨天晚上,我们和为为家一起散步,可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细雨。在回家的路上,儿子自己把帽子(连在衣服上的)戴好。过了一会儿,儿子发现我还没有戴。就主动对我说:“爸爸,我帮你戴帽子!”儿啊,爸爸多么希望天天能够听到你多说几次“我帮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8#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7:34:39 | 只看该作者

听课

儿子在幼儿园表现最让我满意的地方,就是上课能够认真听课。每天接他的时候,小家伙都能详细地说给我听。幼儿园有个详细的课程表,每天都有老师通过家校通布置的作业,这两个是我检验他的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9#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2:04:05 | 只看该作者

理解

方老师曾经告诉过我,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是理解问题。现在,我对这句话有深刻的理解了。儿子的理解,特别是涉及心理描写和道理归纳的,理解起来都些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0#
发表于 2009-3-5 01:56:27 | 只看该作者

re:子行真行!能详细把幼儿园的情况说给爸爸听...

子行真行!能详细把幼儿园的情况说给爸爸听,真棒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1#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1:09:57 | 只看该作者

触摸感(摘)

我们是用我们对身体一个器官――皮肤来感觉的。触摸感在整个人生经历中非常重要。孩子的出生过程中就感受到被产道挤压的触觉(现在的刨腹产就缺失了这种触觉)。触摸让人认识到自身和外界的界限。在孩子幼年时必须非常注意孩子的接触要求。对非常小的孩子最好能一对一的照看(2岁前),当然和妈妈在一起是最好的。

还未学会走路的孩子与人交流的方式是伸出双手请求大人搂抱,跟自己交流的方式是摸自己的身体或吃自己的手指。如果孩子在早期缺乏跟父母直接接触(拥抱,抚摸,按摩),不但会影响到孩子的触感发展,更会影响到跟父母沟通,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早期触摸不够,会使孩子没有界限,皮肤容易过敏;喜欢咬人、咬手、咬东西;对蚊虫叮咬的疙瘩反复抓挠至发炎出血;抢东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缺失多动症);焦虑;胆小等。有些孩子会由于没有界限,闯到不该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男孩多表现为多动,女孩多表现为焦虑。这也取决于孩子的生长环境。

学龄前的孩子是通过触感来认识和了解大自然和这个世界的。与到他们熟悉和喜欢的东西就会惜手不放,对不熟悉的一些东西感兴趣,一定是这些东西给他们的感觉很好,而不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很好或好吃。很多父母不经意地忽视了孩子这些微妙的需求,用“不许动”来打发孩子的好奇心,甚至用更粗暴地方式对待孩子这种天性。三岁之后的孩子,触感的需求发展表现出强烈参与生活的愿望,那就是大人做什么事,小孩都要模仿去做。比如一般的家庭日常生活活动,洗碗、做饭、扫地、接电话等等,这时就要更加注意去引导他。

触感不是一种单一孤立的感觉,而是一种感觉的有机体,是最早发展出的“我”和世界的分离界限。是“我”的最早的发展。它和生命感,温暖感联系紧密。

触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积极的触感如:温柔的抚摸,接触,拥抱等等。会给人安全感和温暖感。消极的触感如:过分强烈的身体接触,殴打等。会给人疼痛和恐惧感。

引导触摸感发展的因素有:在一个人单独待着与被大人保护并在一起待着之间转换;身体温暖的接触与一个人安静之间的转换;拥抱和放开之间的转换。

危害触摸感发展的因素有:只给孩子需要的物质,而不给温暖;保护过分或孤单太多;接触孩子不是为了爱护孩子,而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情感需求;没有爱的触摸(如:不能像触摸凳子一样触摸孩子);体罚和性伤害;家庭里成人间的暴力行为,这些暴力行为虽然没有直接伤害孩子身体,但会影响孩子。

有些孩子会变得高度敏感,尤其是受过虐待的孩子,虽然心里需要触摸,但又由于恐惧而拒绝被触摸。也有些孩子会变得什么都要触摸或喜欢抢玩具。

在家里能够做的有洗营养澡;做手指触摸的游戏;让孩子玩天然的玩具,如木头、石头、丝绸、棉布、沙等。

营养澡:当孩子不舒服时可以在浴缸里放入温水,加入有机牛奶一升,有机鸡蛋一个,有机柠檬1个(在水中切开挤出汁液再取出皮),一大勺蜂蜜。然后放入孩子。用手在浴缸里8字形搅拌水7次或14次或21次。浸泡孩子10-20分钟后抱起来,不要擦干,直接用大浴巾包住。半岁以上到成年都可以洗营养澡。太小的孩子也可以采用妈妈洗营养澡再哺乳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2#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5:42:26 | 只看该作者

生命感(摘)

生命感是一种良好的感觉。是内在感受愉快的感觉,它的本质是:身体是自己的家,在家里很快乐。生命感和触感有联系,有时还有重叠部分。缺少生命感就会感觉不好。现在的孩子很多问题是由触感引起的,是生命感没有被充分滋润带来的问题。而触感和生命感又于母亲紧密联系。给孩子好的触感和生命感,以前的母亲有这种本能。

生命感的存在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除非身体哪里不对劲了。如身体某部位生病了,这时候生命感就很灵敏,一旦生命受到威胁,人就会发出求救信号;人在临死前能感到自己生命将要结束,这是生命感的本能反应。如果人的生命感发展得不好,在身体某部位有问题的时候就可能不会做出正确反应,往往导致病情被延误。生命感也是生命体内部自我平衡的载体,任何形式的失衡都能感觉到并做出协调。如跌伤的疼痛、受到打击的痛苦、心情的波动等都能反映到思考从而影响到思考,在儿童教育中应该帮助儿童找到内心空间的和谐。

一个人通过他在整个身体里的生命感就能感受到自己身体的生命状态、平衡和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合作。

引导生命感发展的一些因素有:有规律的作息节奏;相互信任的生活氛围;跟时间地点有关的安排都有规律;感受吃饭的过程;感受韵律。韵律是贯穿全天的,吃饭尤其重要,这种食物散发出来的气味也是滋润孩子的嗅觉以及生命感的。

危害生命感发展的因素有:打架和恐惧;时间过于紧迫和被惊吓;不满意;过分的追求;心理紧张;不同动作之间没有关系和道理。没有规律的生活;过度强势(支配欲望强)的家长给孩子太多压力;经常搬家;过多课外活动;过多的外出或在路上奔波;电视上或家庭内暴力;孩子与父母分离过久。

生命感缺少的儿童表现为:没有做事的激情和精力疲惫无聊,不知道要干什么;粘亲人;担忧,抱怨,需要立刻满足;占有欲强;和父母对着干。这类孩子一旦有什么需要得不到就会烦躁,焦虑。他们占有欲强,要把所有的玩具聚集在自己周围;不能接受拒绝和否定。等等。这是他们在逃避痛苦的方式。

有多动症的孩子都有生命感缺失。这种孩子会持续感觉到内心的痛苦,一但静下来这种痛苦感受就特别强烈,他们不想去察觉这种痛苦,只能通过不停地动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想和不能体验痛苦的原因是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意志力。这种状况的孩子的生活就是混乱和痛苦。

帮助他们的方式是:建立韵律。韵律带来生命感,韵律创造生命内在器官的和谐。不管在家里或教室都需要干净整洁,维持一种平衡。不要过多地限制或保护他们。当然他们也需要讲故事,营养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9:10:16 | 只看该作者

练功

儿子今天的正坐能够坚持13分钟,盘坐能够坚持20分钟,压腿5分钟,了不起!我的好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4#
发表于 2009-3-5 19:12:29 | 只看该作者

re:子行太棒了,一定能练成功夫。

子行太棒了,一定能练成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5#
发表于 2009-3-5 21:04:56 | 只看该作者

re:每次来看老郭父子的记录,都感叹老郭在生活...

每次来看老郭父子的记录,都感叹老郭在生活中的智慧,还有小郭的进步,真是快乐的父子俩啊。

《我是霸王龙》这套书非常好,里面有好多好故事,小郭一定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和智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6#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23:28:36 | 只看该作者

律动感(摘)

谢谢何子和qingNan的鼓励,谢谢!
律动感是对运动,对自我运动的感触和对外在运动的感觉。儿童身体的律动感是感觉到移动身体和四肢、爬行、蹒跚学步、跑和跳,这种感觉是以后获得自由意识的重要关键。孩子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感觉到自我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因为律动不但是空间变化的结果,也是时间变化的结果。逐渐培养孩子对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认识,会强化孩子内在律动意识,如一年中季节和一天中太阳、天气、动物和植物等等的变化,自然的律动会反映到孩子的内心。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通过动来认识空间,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自由爬行,自由学走路,自由参与游戏活动,不仅是发展孩子的身体,更能帮助孩子大脑的发展。孩子在小时候的行动受到限制,长大之后思维不可能活跃,更谈不上自由发展独立的思想。

律动感缺少的孩子会出现无意义的行动,对抗社交,不能模仿,不能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不能用儿童的节奏玩耍。他们感到被集体排斥,内心很痛苦。他们需要很多的运动、音乐、手工等等。音语舞就是很好的方法之一。大人对这种孩子要带领他们参与进来。

引导律动感发展的因素有:孩子自己进行活动;给孩子一个能允许他触摸所有东西、能自由玩耍的环境;合理的动作过程。

危害律动感发展的因素有:经常不允许孩子做一些事情;因为缺少榜样而不引导孩子去活动;因为有媒体在场就不许动;只让小孩成为旁观者的全自动玩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7#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17:39:42 | 只看该作者

平衡感(摘)

平衡感指保持人的身体站立、坐、蹲、运动等一个平衡稳定,而不致使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同时也包括了保持内心活动平静、松弛和稳定。平衡感和听觉使用的是同一器官。动感和平衡感紧密联系,平衡感又与重力相联系,和地球中心连结。视觉有帮助和提高平衡感的作用。

一个先天性残疾或小儿麻痹症的人,表现出头、手、脚等四肢不平衡,医学界一般认为这是大脑神经受到损伤而指挥不了四肢.但瑞士人智学研究者—科尼克医生认为是平衡感失调,造成了内心不能平静,从而表现出身体的平衡失调.

在儿童的发展中要注重肢体和内心两者的平衡发展。从婴儿的第一次仰头开始,学会坐、爬、站立、学步、走路,到爬树、荡秋千、过独木桥、走路时喜欢走街沿或走滚动的物体等等,都是儿童在自然地发展自己的平衡感。如果不给孩子这个发展机会,将会造成他们以后学习中产生困难和心理障碍。

缺少平衡感的人,要少吃肉和油腻的食物。他们易吐,易晕车,自我感很强,更关注自我。容易导致社交缺少。但内心还是很希望被朋友接受。

引导平衡感发展的因素有:运动、平衡玩具、在梁柱上行走(平衡木、梅花桩等)、跳跃;带孩子的态度稳定、不急躁;家长心灵平衡,保持内心的宁静。

危害平衡感发展的因素有:运动太少;心理不安;悲观和放弃的思想;厌倦情绪,缺乏信心;不断被催促;心理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8#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23:21:39 | 只看该作者

温暖感(摘)

温暖感包括2个部分:温度和气氛。对婴儿而言,保暖对身体器官的发育非常重要。所以温暖感和生命感联系很深。如果人能够自我地发展和完善器官,这一辈子都会活得很健康。所以必须保持婴儿身体的温暖。体验到母亲的温暖对婴儿以后身体各种器官的发育和自我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身体缺乏温暖,人就会想办法取暖,并会对能得到温暖的地方产生感情。人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样,给孩子足够的温暖也是内在的交流,是爱的表现。视觉和触觉也能感受温暖感。用布做装饰,桌子上摆放蜡烛和鲜花,在特定情况下点燃蜡烛,柔和的,暖色调的色彩和触感柔软的织物、动物皮毛等都会带来温暖感。让孩子自己来烤面包,一起摆桌子、摆筷子,全体参与做事情,也会感受到家庭和集体的温暖。

引导温暖感发展的因素有:穿适合温度需要的衣物;温暖舒适的室内温度;用柔和的暖色调来装饰室内环境;用天然材料做装饰(塑料等工业产品不会使人感到温暖);充满温暖的语言,笑声和对工作的投入。

危害温暖感发展的因素有:衣服穿得不够;室内温度过低;身体过度劳累;冷淡、没有感情的人际关系和气氛;虚假的热情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9#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10:49:55 | 只看该作者

嗅觉(摘)

嗅觉是通过空气和外界联系。嗅觉的体验跟感觉有着直接的联系,人一旦闻到熟悉的气味,就会对气味进行分析和判断,是什么东西产生的气味和这种气味形成的原因与过程怎样。闻到不熟悉的气味,有助于对所接触的物体的记忆。现在有很多化工产品发出各种强烈气味污染了人的嗅觉,使人逐渐失去通过嗅觉来认识自然的能力,很多孩子连泥土的味道都无法辨别。

嗅觉不仅是人的普通感觉,灵敏的嗅觉也是人的智慧之一,缺乏嗅觉的敏感就缺乏对自然的联系。如果在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用的和吃的以自然物质为主,不但对人的健康有利,对发展人的感觉也非常重要。人的感觉是构成美的基本因素,从幼儿开始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的各种感觉。

引导嗅觉发展的因素有:体验各种各样植物的气息和天然食物的气味。当然,天然的香味也要适可而止不能太浓烈。

危害嗅觉发展的因素有:不新鲜的空气,不自然的气味;化学制品的气味和工业污染造成的气味;让孩子感到难受的印象和做法。不要使用人工香气和空气清新剂;不要让气味过分浓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0#
发表于 2009-3-7 11:50:57 | 只看该作者

re:还有吗?我已经收藏你帖的那些感觉器官方面...

还有吗?我已经收藏你帖的那些感觉器官方面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8 18: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