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这二天的观摩课,收获巨大,还特...
这二天的观摩课,收获巨大,还特别在启智学校的老师身上,看到了有别于机构老师的一些理念和更为开阔的方法。
第一,我发现我之前给小鱼做剧本游戏,实在是操之过急,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我自己也隐隐觉得不对,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我连根基都没打,却想着盖房子了。启智学校的老师在做剧本游戏前,做了大量的训练。第一步,先做轮流读书的训练。老师读内容,孩子来找出第几页,然后老师孩子互换角色,根据孩子的能力,把内容从简到难。比如,一本婴幼儿的认物书,我们可以这样说:香蕉,我要黄色的香蕉;哇,红红的西瓜好好吃哦。。。提升孩子的语言。第二步,提升孩子的想象空间。比如,老师孩子一起拼拼图,老师拿起一块,说:这是小猫喵喵叫;孩子拿起一块说:这是毛毛虫,爬啊爬。第三步,编写剧本。先找一些最普通的,比如吃饭,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几个人,吃什么等等。剧本一定要编,语言能力弱的孩子,还一定要配上图片。演前要详细的和孩子沟通剧本内容。我什么都没做,却想着给他开始演戏,实在可笑可气啊。
第二记了几个特别有创意的游戏。
一:高功能的孩子,可以设计一个找东西的活动。把他最喜欢的东西,交给别人藏起来,然后,写个条子,告诉他在谁谁那里,让他去拿回来。当他去拿时,藏得人可以加入眼神手指等参照,还可以多制造一些话题和他聊天,有助于他的沟通。
二:大环境眼神参照。先唱一首儿歌:小孩小孩真贪玩,摸摸这摸摸那。然后眼神看,看哪里,小孩就摸哪里。
三:玩弹珠升级版。二个人参照主导者的眼神,主导者看谁,谁才能滚珠子。
杨教授还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操作的总结:魔鬼藏在细节里。确实,很多时候,我们的操作就是败在没掌握好细节。
我们A组研讨小组,从一月份开始做,到现在,杨教授来点评了五次。这五次,我们惊喜的看到所有的孩子都进步了,都会笑了,情绪也都有很大的改善。一个老师总结:原先教ABA时,感觉比较局限于教室里,没有PCI游戏介入那么灵活。游戏很大程度的提升了孩子的综合能力,参照,语言,情绪,沟通,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很好的活化了大脑。一个家长则总结:刚做PCI时,感觉老师笑笑孩子笑笑,一节课就这么结束了。可是,慢慢的发现,孩子对家人的情感越来越好,越来越会笑,越来越会玩游戏。而家长自己也感觉心里压力和郁闷没有以前那么厉害。
至于小鱼,从第一次点评,杨教授口里的“低功能”孩子(那时的表现,确实是“低功能”啊),到现在,被杨教授评价为“很有希望”的孩子;从原来上课像一个没有情感没有笑容,任人摆布的木偶人,到现在,能明白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会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是一个表情越来越丰富,笑容可掬,老师嘴里“越来越好玩的小孩”。这十一个月走来,我们艰难的渡过失败像吃饭那么平常的日子,我们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坚定的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今天,我们终于熬过寒冬,终于看到种子破土而出的那一抹生机勃勃的翠绿。。。。。。
唯有坚持,唯有耐心,唯有信任,唯有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