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康康日记里搬来的
当内心需求与规则发生冲突
“我没有关系吗?”晚饭后,他又开始叽叽歪歪地说着这种看似没头没脑的话。
“什么没有关系,你想说什么就大大方方地说出来。”我有点恼怒。最近心情有点起伏。
“大大方方地说出来,没有关系的。”他重复着,脸色越来越沉,要哭了。
“你哪里不舒服了?”我问。
“肚子不舒服了。”
一听他回答,就知道我问错了。原本是想问他怎么又不高兴了。
“你什么事情又不高兴了?”再问。
他不回答。
“你是不是不想学习?如果不想学习就大大方方地跟妈妈说,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妈妈说,说出来妈妈可以帮助你。” 强装若无其事平静的样子,再三引导,希望他能够直接了当地把心里想说的说出来。
“小朋友都要学习的。”终于说出来了,曲折的表达。说完眼睛里包着泪水。
他其实是想说他不想学习,但不敢说,一是怕我生气,二是他也明白该学习就得学习。也就是说他的内心需求与我们定下的规则发生冲突。如果换作普通小孩,可能就是直接跟大人讲条件,但他却不敢,压抑着自己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叽叽歪歪很委屈的样子。我一看他那样又可怜又生气。
都说孩子听话顺从就好,可这后面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方说太乖的孩子总是委屈自己容易积累负面情绪。康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听话,顺从,我们说一不二,无论什么条件,他几乎都是完全接受,即使不愿意不高兴,也不敢反抗,唯一的反抗方式就是委屈地小声哭泣,看着很揪心。
写到这里,又回到以前的老问题上,还是他自信心不够,不敢表达自己的愿望,即使有想法也不敢说,尤其是这种他自己判断认为不对的事情(比如该学习时不想学习,想吃不该吃的零食等)。康康的不自信由来已久,尽管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试图帮他建立起自主和自信的能力(比如尽量给他作主、选择和作决定的机会,有什么事情勇敢地说出来),但始终效果不明显。开学后这段时间可能是学业压力大加上从暑假的松散转到严格,他倍感不适,而我也没有拿捏好转换期间学习的度,从而让他产生厌倦和抗拒的心理。
跟张俊芝老师聊了聊,趁机整理了自己的思路。还是老调重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1)我们需要放权给康康,让他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学习和玩耍定计划前先跟他商量,让他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摆脱大人的操控,大人的任务是监督他执行和完成,完成之后表扬他,表扬他有主见,会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2)当他提出额外需求时,引导他说出正当理由,一定要有想法,不能想起什么就是什么,行为是受想法支配的,一定要让他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大人定度要求是否合理,然后决定如何处理,无论如何处理,都要讲明理由,用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对规则的理解来约束他。3)平时我们没完没了的嘱咐太多,把嘱咐变成对话,把这种即时指点变成提前的讨论,到形成他的经验或者能力截止。切忌没完没了在旁边指点。【我的补充,来自于网上:有些事情,还需要他自己亲自体验形成认知。“告诉”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是记忆式的,不如亲身体验来得真实深刻。体验过程和结果也就形成了认知,结果体验到了答案自然就明白了,体验了过程就会加深认知的理解度】。4)让他明白自己会做的就自己去做,不用告诉妈妈或者姐姐,不用什么事情都请示或者报告妈妈(这点可能是他习惯成自然,凡事都要请示汇报,或许过了这个阶段就会消褪)。
一年多以前张俊芝老师曾经到家里来指导我们,其中也有关于自信心建设的问题。一年半过去了,情况确实有所好转,比如他的焦虑情绪基本上消除了,无意义的重复提问也没有了,但在自信心的建立这点上,还没有达到希望的那样。原因一半来自他自身一半是因为我们,有理念的问题,也有方法上的不当,包括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
曾经在和平妈妈的博客里看到一段话:〖在女儿三岁,开始执行聋儿康复计划的那一年、某个夜晚,反思一天的教育,我想了很多,最后向自己问到一个问题:“今天,孩子的自尊、自信、自强提高了吗?如果我今天羞辱了她,打击了她,她哭哭啼啼学进再多的东西,又有多大意义?我能原谅自己吗?反过来说,假使孩子没有能完成训练计划,但学得开心、努力,我是不是也应该为她和自己高兴、喝彩?那天晚上我意识到,这几个“自”字头的问题很重要,于是暗暗发誓,以后每晚临睡前,都要同样想一想这个问题。后来,我又把它加入到孩子半年度、年度总结的基本项目中。” 〗
我是不是也应该把关于康康独立和自信心建设的问题放到半年和年度总结中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