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zouwe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康日记

[复制链接]
1901#
发表于 2010-10-16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zo...

下面引用由[U]zouwen[/U]发表的内容:

甄老师家庭指导小记

说实话,甄老师到家里来看康康,我是有压力的。就像要被审查一样,心里发虚。如果不是甄老师打来电话,这次见面我可能还会拖拉时间。躲不过,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提前两天告诉康,甄老师要...

这个记录真是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2#
发表于 2010-10-16 14:18:5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zo...

下面引用由[U]zouwen[/U]发表的内容:

甄老师是这样总结的:康康的情绪很稳定,社会礼仪规范都很好,但认知理解能力还是非常低。我心里抽了一下,就一下,然后就缓过来了。


ZOUWEN姐,太理解你了。明知孩子是特殊的,但从别人口里说“差或低”,心里都难免一抽。

其实在咱们圈里,康康和您已经成为一个坐标了,更是一对典范,想起论剑时何子姐感叹地对俺说“最羡慕康康了”,俺忙不迭得点头,眼泪都下来了。

虽然康康的很多快乐是建立在吃喝玩乐这些兴趣上,其实这对特殊孩子已经足够了,规范方面姐姐已经教得很好了,成长中的康康各种生活技能也会不断地提高,至于想法解读,俺自己觉得真得不需要有太多压力,教得太紧了反而会给孩子精神上造成压力和负担,俺想康康将来在安全又适合他的环境中,一定会成为最快乐的“中国式阿甘”,呵呵。

啰嗦了一大堆,俺的口水都下来了,尤其看ZOUWEN姐做得这么好还在不停地“汗”和检讨,俺都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3#
发表于 2010-10-16 14:46:39 | 只看该作者

re:zouwen能榨干每一个能帮助康康的人,...

zouwen能榨干每一个能帮助康康的人,大家还是全赴后继地涌到她家里去。不是一般的智慧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4#
发表于 2010-10-16 20:39:17 | 只看该作者

re:文姐姐, 至今桐爸念念不忘康康, 看康康...

文姐姐, 至今桐爸念念不忘康康, 看康康多有魅力呀! 谢谢姐姐详细记录见甄老师的过程,提供我们学习的好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4:24:27 | 只看该作者

re:桥妈说我勇敢,我笑了。无知无畏的勇敢,呵...

桥妈说我勇敢,我笑了。无知无畏的勇敢,呵呵

大S妹妹,昨天见到嘟嘟,突然特别想念信义。文文弱弱的小妞妞,一年多又长高不少吧。希望他们都能够如你所说,成为最快乐的“中国式阿甘”。用康的话,好,就这么定了。

张老师,如果不是心疼你太累太辛苦,姐姐我还惦记着好好榨榨你呢。昨天跟方姐说起在青岛,说起你调教你的小弟子,好温馨。

lisa妹妹,上海见面之后,见到文字更多一份亲切和温暖。我们也时常念叨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4:25:38 | 只看该作者

re:写在前面:昨天晚上看完方姐回家,一直沉在...

写在前面:昨天晚上看完方姐回家,一直沉在“砸玻璃门事件”中,惦记着方姐、苗和嘟嘟。晚上,招待完家中来客,上网看到方姐写的白天见面一事,忍不住回贴应景。深夜,打开邮箱,看到了甄老师的这封长信,说实话,长这么大没收到过这样的长信。看了两遍,写不出回信。今天早晨,再读,给甄老师回了一封短信,无非是苍白无力的感谢和感慨。经得甄老师同意,把这封信贴在这里,相信跟我一样困惑的家长会获益菲浅。

附:我的回信:
甄老师:
看了您的信,酣畅淋漓,忍不住喊一嗓子:过瘾!实在过瘾之极!
这哪里仅仅是一封信,分明是关于为什么要教思维怎么教思维的一篇指南,有理有据有事实有分析有总结,思维在这封信中被您演绎得如此完美如此让人口服心服。这封信是我们学习思维的经典篇章。
除此之外,通篇文章,一气呵成,不但有您一惯的严谨风格,还有平常未曾显山露水的文采,严谨中蕴涵着的那份轻松幽默和调侃,让人莞尔,忍俊不禁之后又立即陷入思考。
这封信我读了又读,真的是读它千遍也不够。七千多字字字珠玑,一读再读总有收获,而且感慨。
可是,有什么好感慨的呢,这就是甄老师啊!

                     思维,让孩子迈上新的台阶
                 ——读邹文“甄老师家庭访问小记”有感
邹文,康爸:
你好。看了你的流水帐,不瞒你说,我也直冒汗,原因是:我不知道因为我而让你冒了这么多汗,呵呵。你冒汗,问题在我而不在你,看了那么多家长对你的安慰和劝导,更让我觉得我给了你压力,“罪该万死”,对不住你了。因此,我做了一个好好的反思。

第一,当我看到那么规矩的一个康时,我觉得你和康的耳边一定不乏惊叹、赞美、宽慰之词,我去看康,你心我心,静如止水,亮如明镜,不言自明,我深知你不是为了再听一次赞美。同居一城,多年却难得一见,所以,我就长话短说,直奔问题而去了。相反,如果是一个状态不如康的孩子,甚至问题严重的孩子,我倒可能会表扬孩子和妈妈,因为,他们往往缺乏自信,没有人表扬他们,我想你定会深领我意,不要冒汗了。况且,我又不是满头挂衔儿、高居家长之上的“专家”,我不过也是孩子她妈,互相学习、平等交流,哪里有那么严肃呢?你不知道我见到康的感觉,第一是佩服,第二是羡慕,第三是惭愧。在方老师和小石头面前我也是这种感觉。

第二,再说康,在我们看来,他目前很值得让我们欣慰。虽然时间很短,康给我的享受和鼓舞,让我铭刻在心。真的,记忆中还没有谁给我系过扣子,康的动作,除了温馨、体贴,我不知道再怎样形容,也许我们这样的妈太容易知足了。但是,康还要继续提升吗?毫无疑问,答案是确定的。他才12岁,到22岁,起码他还有10年的时间,这10年,康还能走出去多远,不可估量。当这个大前提一定的情况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康还应该在哪些方面提升呢?我高兴的是,你的头脑很清醒,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这是制约康继续进步的两大关键因素。
这段时间,接待过类似康的孩子不少,基本上大家提出了和你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们早期情绪障碍严重,行为没有规矩,感知觉异常敏感,执行能力落后,注意力涣散厉害,综合社会功能与同龄人差距显著,经过早期矫正以后,特别是家庭社会性教育做得出色的孩子,到了10岁左右,他们的基本障碍得到了较显著的改善,显现出了康目前的趋势和状态,比如培训时举的王小芳就是一例(我已经把康当成了她的榜样)。那么,下一个阶段,这些孩子提高的空间和方向到底在哪里呢?不知道你是否记得我在07年培训时讲过孤独症康复的两个阶段: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这些孩子的康复应该迈上高级阶段了。

第三,康今天出色的社会功能不是顺其自然的结果,他是你目标明确、方式得当的出色的社会性教育的回报。当他的社会功能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发现,如果他要继续提高,那么思维能力落后,就成了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康的思维能力不提高,那么他的社会功能再继续发展,将受到影响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康的成长历程:不执行,也不理解(原生态孤独症)——执行,但不理解(康复的初级阶段——执行而且理解(康复的高级阶段)。我们必须知道,自我意识,思维理解、社会功能,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提高一个方面,会影响其他方面,一个方面的落后,也会拖其他能力的后退。

孩子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早期情绪康复、规范建立是主要矛盾,而后期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将成为主要矛盾。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们思温饱,温饱解决了我们思小康,小康实现了咱再思致富。进取而不知足,这本身就是我们家长自己的社会性。目前的康已经知道了“怎样做”,执行层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理解层的问题了。
对于一个问题理解的程度,关系到执行的状态。就象社会性教育,有的家长是不完全理解而去执行的,那必将会停留在形式上、片段上、具体操作环节的模仿上,那必然做不深入,走不长远。但是,完全理解以后的执行,理解精髓以后的执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就如你,独立自主,只看一本《指南》,仅听两次培训,你却带出了一个出色的孩子!今年的4月2日活动上,有一个专家发言(抱歉,我忘了专家的名字)说到甄老师社会性教育时,用过一个词,叫做“大道无形”,我想,这一用语是那位专家对社会性教育深刻理解后的概括。这两年,你在实践着这句话,因为你理解了“社会性教育”有确定的原则,但无固定的形式。康要更加好地执行,提升理解能力当然也势在必然。

第四,思维训练是否高不可攀?思维训练是不是枯燥无味?不是的。其实,就孤独症孩子而言,孩子人人有思维,不过思维能力有强弱。说到怎样训练思维,其实,生活处处有思维,但确实,家长、教师给孩子做思维训练的能力有强弱。那天短短几个小时,我仅能够让你明白的是:到底什么是思维,只要消化了思维的概念,转化成训练内容和方法,我确信你是没有问题的,就象当初你学习社会性教育一样。(如果没有让你明白什么是思维,那么我要冒汗了,呵呵。)
仅就康来说,他自己把思维提高的机会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了,我们点拨一下,会恰到好处。
那天,康见到我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甄岳来老师象温洪阿姨”。这句话表明康对我进行了观察,他已经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见到的两个不同的人进行比较,经过比较、分析以后,他进行了概括,找到了我们之间的相同点,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象**”。
你想想,这里面,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因素都有了。不过,康要提高的是概括的深度。当时,他一定是从自然属性上进行的比较,比如,两个人都是女性,两个人年纪都比较老,两个人的气质(康不能概括气质,但是能感觉)像貌相似等,这都是对直观可感的外表共性特征的概括。哪些是当时直观不出来的共性特征呢?比如,我们都有一个女孩,我们都住在北京等。哪些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属性呢?比如,我们都有职业等。比较相同如此,比较不同也如此。我们哪里不同呢?长相不同,高矮不同,这是外表特征。家庭住址不同,家庭成员不同,年龄不同等,这是不能直观的特征。社会职业不同,工作单位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社会角色不同等,这是社会属性差异。大概你可以明白了吧?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的随机指点,孩子理解问题的深刻性会提高的。

康的思维要素、思维的自觉性都有,他自发地迈进了这道门槛,缺的是我们的点拨。点亮点亮,不点不亮。人类第一个点亮火把的人,要经过长时期的感知、摸索和经验的积累,多少万年以后,最后好不容易才悟出摩擦生火的道理,才知道了什么东西容易燃烧,但是,当人类将这个经验传递下去的时候,却可以在瞬间完成。如果我们不及时传递,让康在感知中摸索,在摸索中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之间的关系,那他可能要很长很长的的时间,但,如果我们点拨一下,将这种能力“传递”给他,孩子思维的发展是可以走捷径的。
我摸索了20年后,将社会性教育传递给后人,李老师研究思维训练,将思维训练的方法传递给后人,大家接受这些东西、应用这些东西,远比去从头发现这些东西的过程短多了。点亮康的心灵,给他智慧,当他的感性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惟有思维能够让他上台阶。(再理解一下培训资料里的两个大圆圈。)
记得李忠忱老师在讲思维训练时讲到了一个心理学研究过的现象:黑人的孩子比白人的孩子感知和经验并不少,但是,白人孩子的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会将孩子的感知和经验向理性层面上提升,而黑人父母却做不到,因而,黑人的孩子长大以后,和白人的孩子比较,看起来没有白人聪明。这种现象,特别是背后的道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有自觉的思维训练的孤独症孩子,和一个没有自觉的思维训练的孤独症孩子,其结果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康自己目前已经给了我们接受点拨、提高思维能力的契机。但是,要看到,他在普通学校中,人家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又不适合他,那么,怎样根据他的程度设计、实施思维训练,就是一个专门的问题了。

还说康。思维能力有两个关键:概括能力和找关系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要会建立事物之间的关系。那天爸爸说:“茶水多泡一会味道会好”。这就是水、温度、时间和溶解的关系。康非常听话,或者是作为一个规则,或者是作为一条经验,康接受了爸爸的指导。如果合适的时候,带着康做一个实验:找不同的溶质,比如糖、盐、茶、固体的其他冲剂等,分别用不同水温的水去泡制,观察溶解的速度和水的味道,让康理解溶解速度、溶解的充分性和水温之间的关系,帮助他归纳出规律。然后,再使用同样一种溶质,用同样温度的水溶解,但是,用时长短不同,让康观察观溶解时间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时间短的又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让他理解时间和溶解的充分性之间的关系,帮助他归纳规则。生活中类似的实验很多很多,实验是感性的,归纳规律就是思维,就是理性认识了。从思维能力上看,这个实验涉及到了关系理解,即理解物与物的关系;还涉及到了归纳推理,即要对每个个别的认识对象进行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实验还涉及到了抽象概括能力,即将共性的东西提炼出来。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它涉及到了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方式,一果多因的思维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等等。
康的爱好是厨艺,完全可以将思维训练放在做饭的过程中。一道美味的出炉,绝对是辩证思维方式的产物,呵呵,你体会吧。不放盐,适量的盐、过量的盐,绝对是量变质量的过程。一道好菜,绝对是多因造成的一果。投其所好,见机行事,就地取材,孤独症孩子,其社会功能在生活中教,思维也不是只在课堂上教。思维训练可以做得非常生活化,非常生动活泼。

第五,知识价值和能力价值的关系。
那天,用李忠忱学具做了几个智力题,没想到也让你流汗,真不好意思了!其实,我不是在考康,我是想知道他应该从哪里做起。我们需用理解的是知识价值向智能价值转化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学具只有三个盒子,六本书,就可以训练思维呢?我想你现在肯定理解了。认识一个狮子,认识一个老虎,再认识一个熊猫,直至孩子会给上百个具体的动物命名,都这是数量的增加。只认识了两个动物,孩子能够比较出不同,概括出相同,这就是智能,这就是质的飞跃。孩子能够分别完成“把鸟类动物拿出来,把兽类动物拿出来”,“把动物拿出来”的指令,说明孩子理解了类包含的逻辑观念,这就是智能。当我们让孩子将两个积木上的图画连起来说句子的时候,这就是在建立事物之间的关系。。。。。。“把你的积木分成两组”(好象康没有听懂这个指令),程度差的时候可以用动作完成操作,程度好的时候可以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结果。学具只是思维训练的启蒙工具,通过学具的使用,你会领会我所有讲的思维的道理,然后就要走出学具了,一定要让思维训练走向生活。
(其实,那天给你讲的思维训练,我剽窃了李老师很多东西。)
学具看起来难,其实,进去后不难。话说回来,再难,还难得过我们和孤独症的较量吗?这套学具的价值,好好挖掘,你会彻底明白思维是怎么回事,之后再去迁移。

第六,思维训练的自发与自觉
如故你遗憾于你过去没有做思维训练,大没有必要,因为事实上你是做了的,不过你不知道那就是在练思维而已。过去你所有做的思维训练,主要的问题是:第一,自发而不是自觉。做了却不知道。原因是不明确到底什么是思维训练。就象我早期,自己应用的就是ABA,但是,我却没有ABA的概念,后来了解了ABA,才知道原来如此。冠以什么名称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做了。所以,放心吧,不要遗憾。第二,孩子早期做过的思维训练片段而不系统。几乎所有的机构都会做一些训练思维的内容,但是,绝大多数老师不知道自己做的是思维中的哪个部分,属于思维中的什么能力,自己也不知道这项能力和其他能力有什么关连,更不会自觉地提升思维训练的难度。比如,分类,属于抽象概括能力,其难度为排除分类,指定分类,自主分类。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级分类容易,两级分类难,组合分类最难。从分类的对象上看,按照物理属性分最容易,按照社会属性分难等等(李老师的学具里都有说明和举例)。在分类的能力系列中,教师、家长往往找不准孩子的起点(就象你,上来就做复句造句,难为死康,必须后退到“听懂”。),抽不冷子插一杠子,练两下子,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往后怎样延续又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练的“思维能力”向生活中迁移也不知道。思维训练做得零散,不系统。误区真的比比皆是。曾经有一个家长,向我汇报孩子的理解能力,说孩子会“配对”了,但是,他并不知道,配对是一种形式,给什么内容配对,配出什么关系的对来,才是配对的实质与核心,由于关系不同,配对的难度可是有很大差异的,并列关系配对和种属关系配对是不一样的。不该误的误区,可想而知我们的思维的现状。
看到康,越发理解了你的困惑和问题,从旧中国到新中国,这是一次飞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又一次飞跃,你面临着第二次飞跃。

第七,思维训练和社会功能训练可以在同一过程中完成。思维训练和社会功能并不对立,就象你开车,手把方向盘和脚踩油门是在同一过程中完成的,而不是说:你这一刻钟只能握方向盘,不能踩油门,而下一刻钟该踩油门了,于是你就握不了方向盘了。在同一时间,你既睬油门,又可以握方向盘,它们是不矛盾的。再回头看王小芳的老师写的“买酱油”的教案,那是在训练买东西,但是,其中人物关系理解、抽象概括能力训练也做了。我们教育孩子区别和理解“我的亲人”、“我认识的熟人”、“我不认识的陌生人”,你说这是在教自我意识呢?还是在教人际关系呢?还是在训练思维能力呢?都是,因为他们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从“我与别人关系认知”的角度看,这是自我意识,从“要按照不同的关系来处理彼此之间的交往行为”的角度看,这是人际交往,从“建立两个对象(人)之间的关系、同一个人与不同的人之间有不同的关连方式”的角度按,这又是思维。任何一项社会功能,比如买东西、理发、洗衣服、接待客人、锁门、使用钥匙开门等,其中都有理解能力在支持孩子,没有脱离理解能力的社会功能,所以,训练社会功能,就必须要训练思维,训练思维又必须要将思维回到社会功能上去,必须让思维回到孩子解决问题上去。怎么提高孩子在生活中的理解能力——思维上台阶,除此而外,别无出路。

第八,我理解的“想法解读”。你感慨道:“想法解读表情解读难道只是在图片上书上么?”从你的语气中,我大约感觉到家长可能很多都试图通过图片来教会孩子解读别人的想法,不知道我感觉的对不对?我的看法和我的做法是:想法解读的第一课堂在生活的真实情景中。那天问了康两个问题:“你想想,我刚才上楼干什么去了?”“我们大家为什么笑?”第一个问题我期待康答出来,第二个问题我没有期待他回答,因为太难了。
“想法解读”,是一个人根据能够直观观察到的现象、别人的表情、动作、场景特征、事件过程等(这些都叫做已经知道的),推导出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别人的心理活动,事物的缺失部分等。缺少的可能是中间环节,也可能是结果(这些叫做不知道的)。通俗地说,想法解读就是“根据已知推出未知”。一个孩子能够进行“想法解读”,有两个核心能力。
1,推导是按照逻辑关系进行的,包括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他说我“上楼去吃早饭”。这个答案既符合逻辑,又不符合逻辑。符合逻辑是说他判断我回家了,这是对的,当时是早上,我可能去吃早饭,也是对的。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是:吃早饭需要耽误的时间会比较长,我不会马上下来。这是生活逻辑推理。在生活中,大量的要用到生活逻辑推理。比如,教室里有几个同学,我也在其中,一个同学问:“你交作业了吗?”,我听到了以后要判断“他可能问我,可能不是在问我”。如果只用我和他两个人,我要断定:“他肯定是在问我”。
2,我理解的“想法解读”包括对人物关系的推导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推导。有一次在餐厅里,乱糟糟的,远处看到餐厅收款台前有一个人,在和收款员说着什么,指手画脚,声音很高,但是,乱,我们听不清。我让女儿看,猜说话的人是谁?他可能说的是什么话?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那个人把一个打包好的餐盒狠狠地摔在地上,头也不回,一直朝大门走去,我问孩子:“你说他怎么了”?我是在情景中随时随地做“想法解读”的。领着她上街,对迎面而来的诸多的“二人组合”,通过他们之间的动作、表情、性别、年龄等已知条件,就可以大概判断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如,一个年轻女人抱着一个小小男孩,他们可能是母子关系;一个青年男人挎着一个青年女性,他们可能是朋友关系;两个人对面相遇,一个回头指了一下,然后二人瞬间分手,各奔东西,他们是陌生人在问路的关系,等等。中等智力落后八岁的孩子,应该会根据这些已知条件来解读人物关系了。
3,“想法解读”,是对别人心理活动的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隐蔽性,主观性,瞬间变化性。要求孤独症孩子解读别人的想法,首先,要求他会换位思考,摆脱自我中心化,但是,恰好他们难以换位。其次,自己有想法,才能解读别人的想法,自己有过疼的感觉,才能理解别人疼痛的感觉,但是,恰好,孤独症孩子想法十分的简单,甚至是个空白,他如何解读别人的想法呢?
能够解读别人的想法,归根到底,还是思维的问题,逻辑推导是思维能力问题,换位思考是思维方式问题。
4、为什么“想法解读”主要在生活中,而不只在书本、卡片、桌面上?不知道你是否记得我讲过思维的三个水平: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符号思维。符号思维上不去的,要退回到形象思维,形象思维还不行的,要退回到动作思维。动作思维充分发展了,再提高到形象思维,最后再到符号思维。违背这个规律是不可以的。生活情景中的解读叫做动作思维,卡片解读叫做形象思维,通过阅读文字解读叫做符号思维。低级阶段没有做,或者做得不充分,直接上高级,是不可以的。就象康学复句,直接造句不可以,要先听懂,再仿说,再造句。跨越商品经济,直接从农业经济到计划经济是不行的,要退回去,所以,中国才要改革,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要从生活中的想法解读开始做起!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想到我对康的一句评价又让你冒汗,你不说出来,我还不知道,居然我都没有解读好你的感觉,不可饶恕!康与你的榜样与示范效应很强烈,你可能会面临褒奖、荣誉、信任,但是,也会有质疑、批评、压力、甚至挑衅等,我的例子你最清楚了。我都快退休了,当有人到我的学校调查我教师身份的时候,真让我啼笑皆非。你想怎样是一回事,别人把你解读成什么样子,那是由不得你的另外一回事。所以,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我们必须宠辱不惊,没有必要流汗。因为我们洁身自好,追求真理而问心无愧。有我这碗酒垫底,以后什么样的酒你都能对付!

你之所以对康提出了上思维能力的要求,在于康有提高的空间,如果今天我看到的康已经到达了自身的极限,那么,我们必须尊重孩子,而不能强加于他任何不符合他实际接受能力的东西。不光是思维训练,所有的能力提高,都必须以保护情绪健康为前提,否则,得不偿失。我确信你没有问题。别太要求完美,对康如此,对自己也是如此!记住:有过程不一定有结果,但是,没有过程,必然没有结果。

啰唆两句对家庭指导的感慨。孤独症的康复模式要有突破,孩子走进机构和教师走近家庭必须结合起来,否则,象康这样的孩子,康还需要指导,谁来做呢?我多么期待着中国能够出现有能力走进家庭,做家庭社会融合教育指导的孤独症康复教师!
好了,以后再有专门的时间,考虑做一做思维训练的培训。
我对孤独症的研究方法是演绎推理,这是最严谨的推理方式。我不习惯用归纳推理,它有局限性。
汗不要冒了,没有人有资格审查你,呵呵!
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总要结尾的。
                                                    甄
                                                2010.1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7#
发表于 2010-10-18 15:50:49 | 只看该作者

re:甄老师写的信真好,不愧是专家啊,向甄老师...

甄老师写的信真好,不愧是专家啊,向甄老师致敬!

如何训练孩子的思维,我曾经苦恼过,看了甄老师写的<思维,让孩子迈上新的台阶>很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8#
发表于 2010-10-18 16:27:10 | 只看该作者

re:甄老师写的太好了,确实是酣畅淋漓,...


甄老师写的太好了,确实是酣畅淋漓, 研究了<指南>, 买了李老师的教具, 但从没有想的这么深刻. 谢谢zouwen把这么好的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强烈建议甄老师做思维训练的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9#
发表于 2010-10-18 17:16:16 | 只看该作者

re:ALLEY 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谢谢文姐...

ALLEY 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谢谢文姐姐。 问自己, 要读多少遍才能真正理解甄老师的文章? 我一定要多读多读多思考。 也希望能有机会听甄老师的思维训练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0#
发表于 2010-10-19 10:38:44 | 只看该作者

re:甄老师是我比较畏惧的一个人,比我还能讲,...

甄老师是我比较畏惧的一个人,比我还能讲,当然不仅能讲,还讲得有理有据,并且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李老师也十分了得,搞儿童教育的,竟然是哲学专业的毕业生。甄老师和李老师,是我看到的非常相配的一对。

我已经让我家妈妈好好读读,看看我们的差距有多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1#
发表于 2010-10-19 12:45:28 | 只看该作者

re:现在顾不上读,半夜牺牲薰衣草来读。

现在顾不上读,半夜牺牲薰衣草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2#
发表于 2010-10-19 13:11:20 | 只看该作者

re:下下来慢慢看!

下下来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3#
发表于 2010-10-19 18:58:26 | 只看该作者

re:邹文姐的家庭指导记录,加上甄老师的点评,...

邹文姐的家庭指导记录,加上甄老师的点评,真是要好好拜读N遍。谢谢你们的奉献!
甄老师提的好啊,像邹文姐这样级别的妈妈尚需要在指导中提升,何况我呢?我还在冒汗!
期盼着甄老师的下一次思维训练的讲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0:43:26 | 只看该作者

re:行为问题束手无策 事情是这样的。...

行为问题束手无策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晚上,带着康赶去80里外的机场附近某宾馆,跟亲爱的勤儿一家约会。勤儿一家来京转机小住一晚,今天一早将飞回法国。这个约会是几个月前勤儿妈妈我们就约好的,原本考虑时间太晚不带他我和大林单独赴约,看到他无比渴望的眼神,只好冒着他第二天上学睡不醒的压力,带他同去,满足他无比盼望想见勤儿弟弟子敏妹妹颖瑜阿姨还有郭叔叔的心愿。

见面是愉快的,高兴的,激动的。对于他这个社交型的自闭症来说,聚会多么让他愉悦啊。但是,就象我前面说过,他的愿望跟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交往中不合适的行为比比皆是。最近,(其实也不是最近了,胡子和剃须刀至少有一年以上)他的三大问题让我烦恼不已,迷恋胡子,此乃其一;其二,迷恋剃须刀;其三:看别人的舌头。竟然让我束手无策。忽略、转移、讲道理,没有什么方法管用。道理他明白(当然肯定不是真正明白,但至少是知道这样做不好不礼貌),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昨天晚上几大问题暴露得相当充分。

都说行为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各阶段花样翻新我完全赞同。如果是不影响和妨碍别人,比如小满吐吐唾沫,熊宝宝抠抠自己的鼻子或者整整自家爹的脑袋,芊芊关注下别人家车的温度显示等等,完全可以一笑置之。问题的关健是,康的这些问题,全部与人相关,密切相关。但凡一看到成年男士(他自己早就会总结了,成年男人都会长胡子),他的眼睛就发亮,双目放光,盯着对方的胡子,然后,手就上去了,想试下胡子扎不扎,语言也出来了,短的扎长的不扎,斜着摸不扎正着摸扎。并且,不是摸不一下或者说一下就完事,一直不停地围绕这个主题拓展。再来说剃须刀。如果去别人家,就像昨天晚上在勤儿住的宾馆,他就关注郭叔叔的剃须刀,是电动的还是手动的,有没有电。叔叔说没电了,他就说没带充电器,然后,偷偷跑到卫生问把没电的剃须刀拿出来。勤儿妈妈问我,有没有让他拆过剃须刀,比如旧的没有用的。我说拆倒是没有拆过,但他自己去年就拥有了一个剃须刀,在韩国他要求买的,平时也总玩爸爸的。我知道勤儿妈妈的意思,是希望通过认知,打消他的好奇,但他现在似乎不那么简单。关注剃须刀,只要去了别人的家,他总是会这样。最后是看舌头。今年去新疆旅游,他重感冒,舌苔很厚,我每天都要观察他的舌头,没想到打那以后,他也喜欢上看别人的舌头。加上最近罗大伦叔叔给他看中医,也要舌诊,更强化了他的这一不良习惯。昨天晚上,至少看了不下三次颖瑜阿姨的舌头。当然,前段时间方妈妈苗阿姨何子阿姨她们的舌头他无一没看过。

其实,在去赴约之前,我就打过预防针,告诉他不能做这些没有意思不礼貌的事情。甚至还设计了主题谈话,让他跟勤儿弟弟和子敏妹妹交流巴黎都有什么好玩的,北京有什么好玩的等等,但根本没有用,到那就完全失控,他甚至可以装着不看我阻止他的眼色。气煞我也。

回家的路上,我终于冲他发火。十分严厉地批评他。他显然也知道刚才自己表现不怎么样,老老实实认错。认错比犯错还快。回家后,我绷着脸坐在客厅的罗汗床上,他拎着阿姨送他的礼物,从外面追进来,讨好地把我的披巾递给我。我没理他。递完披巾,他后退三步,正对着我,双脚一靠,双臂往腿上一合,做了个标准的国民党军官见长官的姿势,立在我前面(陆导和编剧夫人跟我聊自闭症,这个细节如果放在电影里肯定喜剧效果很好)。即使是无比生气我还是没忍住,脸上的肌肉扯了一下,把笑压了回去。他立即捕捉到这细微变化,说认错,然后上前拿起纸和笔,坐在餐桌前开写。写完一句,侧过脸对我说:“我写得很漂亮。”我没好气地问写的什么。毕恭毕敬拿过来,纸上写着:改正坏习惯。笔不出水了,换了支红的继续写:(1)伸舌头;(2)找剃须刀;(3)摸胡子。最后总结:以后再不能干这些事就去澳大利亚。落了名写了时间。

批评他的时候也没说什么澳大利亚,他倒是很会联想。我还是继续生气。他爹把他弄上楼洗洗睡了,说儿情绪还可以,边睡边笑着总结错误和改正错误。然后,做我的安抚工作。说以前电梯他不是也迷恋了好多年吗?现在不也没事了么?等他胡子长出来就好了。废话,这跟电梯可以比么,坐电梯又不妨碍别人。等胡子长出来,还有好几年。

他的这些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还是没有搞明白。是单纯的刻板?兴趣?我多么希望,他像伯澄或者熊宝宝他们那样,别人不主动叫他们他们也不搭理别人,不说废话,不招谁惹谁,什么时候都安安静静。用伯澄妈的话说,在人堆里谁也不关注他目的就达到了。我知道,这几乎不可能,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的。

头痛不已。

PS:今天早晨他爹怕我余怒未消,主动要求送儿上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5#
发表于 2010-11-3 10:56:08 | 只看该作者

re:“当然,前段时间方妈妈苗阿姨何子阿姨她们...

“当然,前段时间方妈妈苗阿姨何子阿姨她们的舌头他无一没看过。”

报告,我的舌头他没看成,因为我始终没答应,还假哭了一次,他退却了。
临告别前,康也没忘了我这光荣的舌头,还想趁告别时来申请一下,我都打了回去。
他说的是:何子阿姨不看舌头,不喜欢。
他是知道,但刻板成性。
就是不让他得逞。

可贵的是康康不为舌头记仇,还发短信说:何子阿姨我喜欢你。
不喜欢康康是找不出理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6#
发表于 2010-11-5 02:06:49 | 只看该作者

re:那天康康要看我舌头,我让他看了,并问:有...

那天康康要看我舌头,我让他看了,并问:有什么问题吗?
他笑着躲开了。
我的态度让他觉得有机可乘。
不一会他再次要求看,我说你刚才看了,也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现在不让看了。
过一会他再来,要求看。
我严肃了一点:你已经看过了,并且你不是医生,你是不可以看别人的舌头的。
再过一会,他嬉皮笑脸再次要求。
我拉脸看他,不说话,看得他心里发毛重复我的话,然后再也不要求看了。

过几天再见他,他也不要求看了。
难忘那天在梅地亚见面和小子的交流,冲动得我想到他家去和小子同居一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0:28:35 | 只看该作者

re:欢迎方妈妈前来同居并指导。嘿嘿:-))

欢迎方妈妈前来同居并指导。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8#
发表于 2010-11-5 17:12:10 | 只看该作者

re:时差还没倒回,干脆起来到康康地里为康康抱...

时差还没倒回,干脆起来到康康地里为康康抱不平。因为我们安排仓促,让康康那么晚才能回家睡觉,还要挨妈妈的训,好心疼。

从上以琳网开始就跟踪康康日记,见到康康完全没有陌生感。我是那么喜欢康康的乖康康的率直还有康康的努力。康康和勤儿在表达能力上都有很多局限,勤儿选择逃避,有人来他会躲开,而康康则会很努力地去尝试表达。我想和康康接触的人都会不由得去喜欢他。虽然康康还有很多困难要面对,但我眼里康康已经可以融入社会生活,勤儿还不能。这一点对我冲击颇大,让我一直在思考分析我平日对勤儿的关注需要调整的细节。我和勤儿爸爸聊到邹文姐写的三大问题,他认为康康之所以纠缠这几个问题是受表达能力限制。康康愿意和人交流也很努力和人交流,而他能交流的东西很有限,他能自然表达的只能是他感兴趣的几点。这点和勤儿非常像。勤儿也一直有不合时宜、纠缠的言语和行为,这些行为随着他理解表达能力的提高,一直在改善。虽然勤儿的行为问题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但是干扰他人的程度一直在减弱,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也一直在提高。这让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给他足够的时间,他终有一天能自如与他人相处。

我和勤儿的心理医生谈到勤儿的一些行为问题时,她提醒过我:孩子的心理发育先要有自我然后才会关注他人,勤儿还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他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关注也是针对和自我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完整发展很重要,是其它意识发展的根本基础。康康和勤儿受本身能力的局限,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怪异或不合时宜的言语行为,我们必须理解他们扶持他们发育成长。康康的三大关注点都是对自身发育的关注,他在寻找自己和身体的关系。我相信他的这几点行为问题会随时间慢慢消弱。

我在自家地里提到过“我这个人临时反应很差很慢,事后总有想法和点子”。当时康康要看我的舌头我就顺他的意让他看了好多遍,后来想想我其实应该在他第二次要求时拒绝他,告诉他已经看过了,引导他表达出他心里的担忧,转移他对舌头的关注:他为什么去看中医;看中医还要把脉,让他给阿姨把把脉;医生给了他什么建议等等。我问邹文姐有没有让康康拆看旧剃须刀也是想通过这个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把对剃须刀的使用兴趣转移到对剃须刀机械构造研究上。对于孩子的行为问题其实没有绝对的好办法,有时必须我们做妈妈的直觉去找出帮助他的最佳方案。我越来越相信孩子出现新的行为问题是因为他的的进步遇到了一个坎,只要我们能跨过去,孩子就会有飞跃式的进步。所以当勤儿出现新的行为问题,我会烦恼会思考如何去解决但也会期待之后的飞跃。我个人总结对勤儿行为问题有效的处理方法大略有:理解背后隐藏的原因,消除他隐藏的焦虑,让他意识自己行为不合时宜之处,行为出现时采取忽略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必要时也要提醒他自我控制,给他时间,尽量控制自己不施加压力给勤儿防止因此强化了他的行为问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的人生观: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事和坏事,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重要是我们如何去消化这正负两方面。孩子有行为问题是给我们机会帮助他进步,所以孩子有行为问题不是坏事,孩子太容易带也不一定是好事。

这次很遗憾没有尝到康师傅的好手艺,很感动康康把他会做的菜一个个说给我听。下次一定要在北京多逗留几天,带勤儿跟康康哥哥学几道拿手菜。康康已经有一个可以发展的职业,我真的很为康康开心,也暗暗祝愿勤儿过两年也能有一个把握得住的选择。昨天孩子们翻看康康哥哥送的日历,翻到康康的画就开心地喊:“这是康康哥哥画的。”康康是那么憨实,那么爱你们,能有这样的孩子是多大的福气啊。

孩子们五点多就起床了,我这个帖子也是等他们上学了才写完。看来还要一两天才能把这时差倒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21:50:05 | 只看该作者

re:颖瑜:谢谢你对康中肯的分析。很遗憾没有更...

颖瑜:谢谢你对康中肯的分析。很遗憾没有更多的时间跟你长聊,等你休整好了,等着随时骚扰你。那天见面尽管只有短短两个多小时,但是你给我的启发却非常大,给了我许多新的思路,我一时半会还没办法完全消化,等我捋清之后,再写写我的感想。

很想念你们,像阳光一样的你们一家子。脸蛋儿红朴朴的勤儿明媚的笑脸,纯真善良的妹妹,智慧淡定雅致的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0#
发表于 2010-11-10 20:41:54 | 只看该作者

请教禁食问题

康康妈,一口气看了你写的大部分帖子,真是令人感动,从今天起要向你学习。先请教一个问题,我们家现在在儿子该不该禁食的问题上一直都很困扰,自从儿子2岁4个月发现是孤独症后,奶就坚决给禁掉了,由于大便不好一直给吃益生菌,从今年年初开始给禁食主要是面、蛋、饮料、鱼等,但是小家伙却尤其喜欢这类食品,饭也不好吃,最近检测了12项食品不耐受,其中就包括这些,结果显示都是正常的,医生说不用禁,但是我们连续吃了几天后,比较兴奋,个训课老师说有点控制不了他,姥爷也说白天有时候傻笑,想请教康康有没有禁食呢?我应该怎么做比较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9-27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