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以前5i52等网友留的贴子,涉及想法解读,还有张春华老师在网上放了几个案例,实在自己想弄明白,刚好手边有了资料。
我们深圳协会今年年底要出版简体中文版的《想法解读》了,所有的图片都重新画,很值得期待。我看到香港的教程还是觉得好,不知哪位在实际操作中有体会,希望能分享。
我先把一些主要内容做个笔记:
1.2对改善社交和沟通问题教学方法的回顾
针对自闭症人士的社交和沟通问题的方法繁多,有药物疗法、食物疗法、音乐疗法等,其中最成功的是那些具有高度结构性,且以发展适合的社交和沟通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学者的研究显示,依靠着朋辈(非自闭症者)的协助(Schuler,1989)和减轻自闭症人士情绪焦虑的一些方法,亦可改善他们的社交行为(Taras,1988),此外,透过角色扮演和戏剧方法让他们学习社交技巧,或通过录影观看个人表现,也可减少盯视他人、做出古怪表情、或发出怪声怪气等等不符合社交礼仪的行为(Howlin&Rutter,1987).
但上述的数学方法有其局限之处,比如说:
1、自闭症人士不能将所学类化于不同的场合;
2、他们的理解社交行为的能力未能因学习而获得改善,说话时亦难以学到同时辅以一些非语言的表达技巧,如视线接触、微笑和手势等;
3、只能消除某项问题行为
因此,与其意图改变自闭症人士在某情形下的某一个,不如将教学方法的重点,改为提高他们对社交行为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说让他们更能明白一般人社交群处时为什么会这样做,也许会有助于他们做出适当的社交行为。既然如此,我们先要找出哪些基本认知范畴能影响理解社交行为能力的发展。近年对一般幼童所做的研究,很著重他们如何发展“想法解读”(Theory of MIND)的能力,我们认为这也应该是研究教导自闭症儿童方法的重点。
1.3“想法解读”的理论
想法解读的定义是指推测别人想法(mental states)的能力,并同时运用这能力来理解别人的说话或行为背后的用意,和预计他们下一步的行动(注:想法包括了所有脑袋里想的东西,如感受、信念
需要、意愿等等)。
1.4儿童“想法解读”能力的发展
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最容易的方法莫如知道他的想法。想法可以说是理解一般人行为的主要途径。试想一下这样的一个电影情节:观众见到主角蹑手蹑脚进入自己的住宅单位里,多半会猜想主角这样做,是因为知道家中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而不想被他发现。我们知道,构成想法的其他要素,除了前面的信念、需要、意愿等等外,还有情绪(emotion)和假想(pretence).
以下让我们看看一般儿童理解想法的各个发展阶段:
1.4.1情绪的理解
婴儿很早开始已能分讲辨开心、不开心、愤怒和害怕的表情*Meltzoff &Moore 1977&1992) 到了三岁,儿童就能够预测遭遇会如何影响个人的感受,四发时则可以根据别人的需要和想法去预计别人因而会有的感受,例如他会知道:国良想要一本新书,但国良以为花纸包着的礼物是另一件东西,因而感到不开心。
1.4.2 想法的理解
十八至三十个月的幼儿在说话中已包括了很多想法的字眼,如“觉得”、“希望”、“以为”、“想”、“梦见”、“假扮”等等(Wellman,1990);
两岁的幼儿能够推断别人看到什么(Flavell,Shipstead & Croft, 1978),例如要他们拿一件东西放在别人的视线之内或外,他们均可以做到。此外,他们 很清楚了解愿望的含义(Wellman,1990),所谓“恐怖的两岁”这个形容词,意思是指幼儿在这时期开始知道自己和父母的意愿有不同,因而产生挫败感和连带做出反抗的行为。
到了三岁,儿童已知道“所看构成所知”这个概念(Pratt & Croft,1978),例如有二个人在一起,一个弯身去看桶内有什么,一个只用手去触摸桶的外面,三岁的儿童已知道只有弯身去看桶内的那个人才会知道桶里放的是什么;
到了四岁,儿童已知道其他人可以有“错误”(指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想(Wimmer & Prmrt, 1983)”什么是错误想法呢?举例来说,如果让某个小孩子知道钱是藏在花瓶里,但贼却以为它放在桌子的抽屉里,再问小孩子贼应往哪里寻找,小孩子会答是抽屉,也就是错误的位置,这就显示了小孩子知道他人(贼)可以有不同的(错误的)想法。
1.4.3假想的理解
婴儿早在十至十八个月大时间开始有假想游戏的行为(Bates,1979),而刚懂得对答的幼儿也知道真实与假扮之分(Wellman, 1990) ,臂如说他们也许会拿着一根香蕉扮作听电话,却很清楚知道两者真正的用途并不一样。
但是,自闭症的儿童却欠缺了上述“情绪”、“想法”和“假想”的理解能力,或者只有在年龄较长时方有同样的表现,这显示了他们在“想法解读”能力的发展阶段出现了障碍,因而造成种种社交和沟通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