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的晚上,儿子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了新内容。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修订版)([澳]迈克尔•怀特 著 李明 曹杏娥 党静雯 译)的书摘: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主要对儿童的早期发展感兴趣。在这些研究中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这在当时的发展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因为在他的时代,一直盛行着这样的说法:发展促进学习,因为学习是建立在生理遗传、神经系统等生物学基础上的。
维果斯基还强调,学习不是个人单独完成的,而是社会合作的结果。他观察发现,在社会合作中,儿童的学习方式受其监护人以及比其大一些的同龄人影响,从他们已知、熟悉、日常能完成的层次,向他们可能理解、可能完成的层次发展。维果斯基把这个学习中跨越的区域叫作“最近发展区”。这个区域的距离就是:他们作为独立个体所知道和能够完成的——他们在和他人合作中所能理解和完成的内容。
跨越这段距离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因为这要求儿童从自己的直接感知中抽离。维果斯基认为,整个任务不是儿童可以胜任的,因此要将这个任务分成几个小的步骤来做。孩子的监护人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则负责“搭建脚手架”,帮助孩子完成发展。搭建的“脚手架”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运用想象,以完成其学习任务,而不是直接要求孩子完成其不能达到的目标,因为这会使孩子感到疲惫和挫败。
维果斯基认为,这种改进的“启发式”教育,可以使儿童的认知脱离自己所熟悉的、直接感触的事物,从而形成“关系链”,为儿童世界中那些未分化的事物、事件建立起关联。他将这种发展定义为“复杂思考”(complex thinking)。同时,维果斯基证明了这种复杂思考为儿童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定义自己的生活和自我认同。这些生活与自我认同的定义是语义发展的结果,是被抽象出来的,是与儿童具体的体验分开的。例如,在小安米的生活中,“朋友”的意思就是隔壁的玛丽,无论玛丽做什么,对“朋友”这一定义的影响不会很大。但随着小安米的成长,“朋友”所包含的意义不断发展,“友谊”发展为一个抽象概念,她将根据玛丽的行为是否遵守友谊的规则,来判定玛丽是不是自己的朋友。
这种概念的发展为人们管理自己的生活提供了基础:有目的地影响自己的行为,在自己的生活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事件的发展,解决问题。由此可见,看似自主的、负责的行为,实际上是有社会合作基础的。这种自我调控,就是维果斯基所说的“自主”反应。他的这一概念与我所提到的“主观能动性”十分相似。
下面是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的简要介绍。在研究儿童学习的发生过程中,维果斯基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学习是社会合作关系的产物,并不完全是个人在生物遗传影响下的行为。在这种社会合作关系中,有经验的监护人和其他年龄大一些的同龄人为儿童提出支持性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在儿童的能力范围之内,但需要他们作出一些努力后才能达到。
●通过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儿童有机会跳出自己直接感受到的感知世界。在与他人进行社会合作的过程中,儿童向自己可能认识的世界成长变化。
●这是儿童向“最近发展区”迈出的第一步,这个空间是儿童凭借自己个人能力可以认识和完成的层次——儿童通过和他人进行社会合作所可能认识和完成的层次。这个距离正如维果斯基所描述的(1986,p.86),“最近发展区”是指“独立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及与年长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在跨越这一距离时,会出现一个转折,不再是单纯的“累积”事物和事件——从单纯地把事物、事件进行归类、分组,发展到去关注这些事物、事件之间的“关系链”,甚至是建立原来没有的“关系链”。
●这种“关系链”的发展存在不同的层次。从初级相似的事物组成的“单元”,到具有单个共同特点的事物组群(例如,都是圆形,或者都是平面图形)。
●复杂思考为“概念”发展奠定了基础。如维果斯基所述(Vy-gotsky,1986,p.135),概念的发展“比单纯的整合有着更多的内容。总结概念,必须经过提取,挑选出构成概念的要素,将这些抽象元素从具体经验中抽离出来”。
●概念的发展使得儿童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开始自己的生活。维果斯基认为,在这时,儿童可以熟练运用这些概念,并将其作为一个任务——能意识到这些活动,把它们理解为某种过程。根据维果斯基的说法,正是这种发展促成了智力功能的“自主”:例如,他曾经断言这种概念发展是“有意识注意、逻辑记忆、抽象概括、比较与区分能力”的基础。在本章中,这种概念的发展也可以看成是“主观能动性”的基础。由于概念的发展,儿童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语言及语义的发展对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概念的形成需要通过文字。维果斯基曾经讲过(Vygotsky,1986,p.107),“一个孩子在学第一个单词时,他的发展便开始了,随着孩子智力的发展,这个单词的意义也越来越抽象,并最终形成一个概念……真正的概念必定有文字的参与,人们不能够脱离文字来进行概念的抽象思考”。因此,概念形成的核心是把文字作为特定工具进行运用,这也是概念衍生的原因。
《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记得你》(郑秋豫 著)的书摘:
(下面是作者把伏波送入长照机构两周之后的探望。)
我握着他的手,他开始回握,我于是向他靠过去,想要给他一个拥抱,可是他只是微笑着轻轻后退以保持距离。我感到一阵阵锥心的痛,劈头盖脸地向我袭来。
他不认识我了,不知我是他的什么人,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也不知道他有自己的家,家在哪里。那么他心里还剩下些什么人和事?还记不记得女儿?是否还有思念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