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r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天的美丽

[复制链接]
721#
 楼主| 发表于 2025-8-21 10:27:59 | 只看该作者
儿子写的《爱因斯坦学习法》读书笔记。


《爱因斯坦学习法》的读书笔记

率真

一、词语

班门弄斧: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断言:十分肯定地说。

蜻蜓点水:做事肤浅不深入。

初出茅庐: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缺乏经验。

苦差事:需要付出较大精力但物质回报较少的工作,或令人感到厌烦的辛苦事务。

惜字如金:写文章时不轻易落笔,节省文字。

索引:特指将图书、文献中的关键信息按照特定顺序编排形成的检索工具。

二、彩蛋(略)

三、感想


读完《爱因斯坦学习法》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人会变得聪慧,一方面取决于先天智力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后天努力。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家中学习,都要明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一哲理。不管父母或老师教授知识,自己当时听完之后,还要抽时间温习,对人生哲理不断揣摩,不断调整思维模式,才能准备接收和处理非常多的信息。

在这本书里,我学习到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是在学习新的课题时,遇到困难,拥有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努力想各种方法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固定型思维是面对简单的课题学得更好,但遇到困难的课题总是想办法避免,认定这一困难的课题不适合去做。因此,在习得新一技能或本领时,只要付出时间和努力,相信自己就会一步一步做得更好。

在这本书里,我学到了阅读的三大能力:速度、效率和记住信息。首先,提高阅读速度,能改善自己的专注力,防止因为走神而忘记书中的核心内容。提高阅读速度,采用的方法是将书中的短语组合在一起阅读,放宽视野,慢慢领会故事的主旨。其次,更有效地阅读。每阅读一本书,第一步,浏览这本书的封面、目录和摘要,找出这本书的核心内容;第二步,花7分钟再次浏览本书,找出每一章的前两段话,浏览每一章的中心思想;第三步,花20分钟更详细地阅读书中的特定部分。寻找为书中的中心思想阐释的部分,汇总自己所读的内容,并总结每一章的要点。最后,记住更多信息。带着目的和问题去阅读,提升自己的专注和敏锐。在每读一句话,或者每读一个段落,或者每读一个章节,可以尝试预测出下一句话或者下一个段落或者下一个章节的内容。边阅读边思考,发现并分析规律。

参与实践活动能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不能仅限于书本,还应该包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能锻炼人的意志,还能让人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拥有敏锐的直觉和判断力,加强动手能力。石油工人、铁路工人、港珠澳大桥建筑设计师他们之所以有非凡的成就,是因为他们社会实践能力比较强。

科学运动,强化学习能力。据研究统计,人在运动的过程中,血液、氧气和葡萄糖被输送到大脑。运动有利于大脑储存信息,有助于学习和记忆,提高唤醒水平,增强免疫力。

在这本书里,我学到了费曼学习法。第一步:选择你的概念。第二步:用通俗易懂的话写出对这个概念的解释。第三步:找到盲点。假如对概念不能进行简短的描述,说明所学知识有重大盲点。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分解信息,最后再深入理解。第四步:使用类比。为自己要解释的概念找出一个类似的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2#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儿子,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成绩出来了,三科都没有过,考的最好的一科58分,60分及格,没过的一个原因就是复习时间没到两个月。所以儿子接下来的学习,准备明年中级社会工作师的考试是个重点。


读《语言游戏》([丹]莫滕·克里斯蒂安森 [英]尼克·查特  肖志清 译),我收藏了三个故事:《战胜盲与聋的劳拉》、《纳瓦霍密码词典》和《土著居民的表达》。

故事一:战胜盲与聋的劳拉


想象一下,忽然间,你身处漆黑之中,什么也看不见;周遭寂然无声,什么也听不见;舌头打结,什么也说不了;味觉、嗅觉统统消失。此刻,你就只剩下触觉来感知世界。对于多年来需要结合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体验生活的人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但好在你仍然拥有使用语言的能力;虽然你难以理解对方,但至少你能写下内心所想,让对方理解你。再想象一下,你才两岁就丧失了上述感觉,此时你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好,更别提拼写了。这正是劳拉·布里奇曼(Laura Bridgman)所经历的。

1829年,劳拉在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郊区的农庄出生。她从小体弱,娇小纤瘦。两岁时,全家人感染了猩红热,其中有两个孩子因此丧命。虽然劳拉一度命悬一线,但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可是高烧夺走了她的视力、听力,而味觉和嗅觉也近乎消失。发烧之前学会的一点点语言也很快遗忘殆尽,不到一年,她就完全说不出话了。两年之后,她的身体才康复,可这一病让她变得消瘦,看上去十分孱弱。触觉成了她唯一感知世界的方式。尽管如此,她依旧活力满满:她用旧靴子当洋娃娃,还会用一些基本的手势与家人交流。

在查尔斯·狄更斯笔下,劳拉仿佛“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光线和声音的大理石房间里;她从墙缝窥视外面世界,用那白皙可怜的小手向好心人招手求助,以期唤醒她不朽的灵魂”。七岁时,她的灵魂终于觉醒。塞缪尔·格里德利·豪(Samuel Gridley Howe)医生得知劳拉的不幸遭遇后,将她带到了自己管理的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当时,世俗认为聋哑人是不可接近的低能儿,注定要活在沉寂和黑暗之中,一辈子无法与人交流;而豪希望通过证明聋哑儿童可以学习语言来展示人类思维的力量。

他没有使用每个物体或情况都有特定手势表示的手语,而是决定使用可以通过触觉分辨的凸起字母来教劳拉英语单词。刚开始,他会给常见物品贴上凸起的字母,比如勺子、小刀、书和钥匙。劳拉很快就学会了匹配每个物品和它对应的字母顺序。当劳拉拿到了还没贴上的标签时,她会小心地把它们放在对应的物品上:SPOON放在勺子上,BOOK放在书上,KEY放在钥匙上,等等。接下来,豪把每个凸起的字母分别放在纸上,然后组合,拼出劳拉认识的单词:S-P-O-O-N,B-O-O-K,K-E-Y。然后,豪把所有字母混在一起,提示劳拉要按顺序将这些字母组成标签,与她认识的物品对应。这花了一段时间,不过她最后还是学会了。经过几周坚定不移的模仿学习后,豪发现劳拉茅塞顿开:“真相开始涌现,她终于开窍了——她意识到有一种方法可以标记她脑海中的任何事物,并让他人了解其中的含义。”

劳拉明白了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可以用语言与他人谈论它们。她开始渴望学习她世界里所有事物的单词。接下来,豪教她手指拼写,也就是“说话者”用一只手的手指模拟字母外形,“倾听者”将手放在“说话者”的手上,感受“说话者”要传递的字母形状。劳拉很快就掌握了手指拼写,语言运用能力突飞猛进,不再局限于摆在桌子上的凸起字母。她现在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指说话”了——她的好奇心永无止境,很快就缠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抛给他们一连串无休止的问题。劳拉甚至学会了用手书写。

豪擅长宣传,他在珀金斯年度报告中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劳拉日益增长的语言能力。劳拉的语言觉醒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她很快就在美国家喻户晓。1842年,查尔斯·狄更斯在北美旅行时遇到了劳拉,于是将她的故事写进了自己的游记《美国纪行》(American Notes for General Circulation)。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劳拉的名声迅速传遍全球,成为备受瞩目的女性人物。成千上万的人参加珀金斯展览日,希望一睹劳拉的语言技能,并大喊着要她的签名、作品甚至头发。女孩们纷纷制作了自己的“劳拉”娃娃,她们取出娃娃的眼睛,再系上一条绿丝带遮挡,模仿劳拉的样子。

但是,相较于五十年后与自己经历相同的海伦·凯勒,劳拉·布里奇曼几乎已为今人所遗忘。今人以为凯勒才是学习英语的第一位盲人。但是,19世纪80年代早期正是劳拉教会了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手指拼写技能,凯勒才有机会在沙利文的带领下迈入语言世界。

劳拉的案例不仅是人类精神胜利的精彩例证,更是人类语言能力惊人适应力和灵活性的生动写照。首先,她可能是唯一一个最初通过印刷文字接触语言的人。通常情况下,人类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口语才能学会阅读。可劳拉的情况恰恰相反:她通过书面语言走进语言世界——即使在手指拼写的学习过程中,她仍需拼写出每个单词(不像现在的手语只偶尔使用手指拼写)。劳拉的语言也有其他一些特点。例如,她经常创造单词。在学alone(独自)的意思时,她被要求独自往返自己的房间。她照办了。过了不久,她想和她的一个朋友一起去,就说:“劳拉两人去!”(Laura go al-two!)虽然她学的是“标准”英语,但她经常使用自创的缩写,并省略单词以提高交流效率。

劳拉能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语言,同时周围的人也能心领神会,这一事实证明了人类语言交流最基本的特性之一:非凡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因为语言并不是根据基因蓝图展开的,而是通过文化进化出现的,只要语言能通过“事不宜迟瓶颈”,并锚定交际冰山的水下部分,就可以自由变化。人类语言普遍存在的异质性——“无限形式,美丽至极”也许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地球上所有其他交流系统的真正标志。但是,只有将语言与更加统一和固定的非人类交流系统进行比较时,我们才能充分认识到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多么独一无二。尽管不同生物的交流方式存在惊人的多样性,但在同一物种中,个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几乎没有差别。

故事二:纳瓦霍密码词典

一个人刚开始学习无线电报代码时,他听到的每一声嘀嗒都是单独的语块。很快,他就能把这些声音组成字母,随后又能把这些字母作为语块来处理。再之后,这些字母又组成单词,成为更大的语块,这时,他就能听出整个短语了。

——乔治·米勒(George A.Miller),《神奇的数字:7±2》(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1956)

1942年8月,战争在世界各地肆虐。在太平洋战区,窃听盟军军事通信的日本情报人员突然目瞪口呆,因为他们听到的不是熟悉的英文代码,而是令人费解的奇怪杂音:toh-bah-ha-zsid ah-ha-tinh ah-di tehi bilh-hash-ahn dzeel be-al-doh-sid-da-hi al-tah-je-jay jo-kayed-goh nal-dzil tshin-tliti dzeh a-chin d-ah klesh shil-loh。他们听到的声音来自“风语者”(Windtalkers),这是盟军新型秘密武器的代号。

太平洋战争似乎正向有利于盟军的方向发展,但他们仍经历了许多重大挫折。有一段时间,日本人一直在窃听盟军之间的电子通信。许多日本情报人员都曾在美国接受教育,因此他们能够破译英文代码,得到关于盟军作战计划的预警。但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时,使用了一种巧妙的对策:征召纳瓦霍人担任密码员,让纳瓦霍语成为不可破译的密码。

盟军正是利用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的经历。如果我们听到一门陌生的语言,滔滔不绝的流利口语会让缺乏经验的我们感到困惑,就像密码一样难以破译。这些密码员使用他们的母语纳瓦霍语,通过无线电和电话线“明码”传递关于军队动向、战术和其他战争细节的信息。即使敌人监听到这些信息也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只能听到由每分钟几百个完全无法理解的声音组成的语音流。按照通信传输模型,语言就是这样运作的。发送方使用自己的密码对消息进行编码,并将其传输给接收方,接收方再使用完全相同的密码对其解码。日本人无法破解这个密码,因为他们(以及他们的盟友)对纳瓦霍语一无所知。

由于纳瓦霍语的语法和语音体系极为复杂,并且没有书面形式,因此它提供了一种快速且安全的战地通信方式。为了进一步阻挠敌方的密码学家和语言学家,他们甚至在密语中设置了代码:纳瓦霍语中没有什么军事术语,所以这些密语者使用了熟悉的词汇进行代替。例如,在纳瓦霍密码中,“战舰”变成了lo-tso,直译过来就是“鲸鱼”;besh-lo(铁鱼)表示“潜水艇”,而ca-lo(鲨鱼)表示“驱逐舰”。600多个这样的代码汇编成了纳瓦霍密码词典,“风语者”将其牢记于心。

故事三:土著居民的表达

1769年1月16日下午2点,经历了几天的狂风暴雨后,库克船长和英国皇家海军“奋进号”(Endeavour)考察船船员终于靠岸。他们停泊在南美洲东南端火地岛的好胜湾(Bay of Good Success),想先补充些淡水和木材,再开始为期两个月的航行。他们将穿越空无一人的南太平洋,前往塔希提岛观察金星凌日。晚饭后,库克与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瑞典博物学家丹尼尔·索兰德(Daniel Solander)博士一起,带领一队人上岸寻找水源,并像库克特意强调的那样,“与土著居民交谈”。

一上岸,他们就遇到了三四十名土著居民,很可能是一群豪什(Haush)狩猎采集者;这些人出现在沙滩的尽头,然后就离开了。班克斯和索兰德脱离了库克的队伍,继续向前走了90米左右。两名豪什人朝这些欧洲人走了大约45米,展示了一些小木棍,又把它们扔到了一边。库克一行人认为这些土著表现出了和平的意图,他们的猜测是对的。根据班克斯的说法,豪什人“做出了许多粗鲁的友好手势”,接受了库克一队给他们的礼物。其中三名豪什人甚至登船吃了面包和牛肉(虽然没有明显表现出很激动的样子),但他们拒绝喝朗姆酒和白兰地,打手势表示这些酒会带来烧喉感。班克斯写道:“在船上待了大约2个小时后,他们表达了上岸的愿望,于是库克派了一艘小船来送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3#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ird 于 2025-8-29 19:50 编辑

周末,儿子从手机龙源网APP上买了一本电子杂志《派出所工作》,我给他30元红包,让他再添一本有关世界知识的杂志,他购买了一本《世界博览》。

读《语言游戏》([丹]莫滕·克里斯蒂安森 [英]尼克·查特  肖志清 译)的笔记:

一 语言是猜谜游戏

无论是口语还是手语,我们必须将语言视为一种能相互传递线索的手段,该手段具有丰富性、类比性、隐喻性以及潜在的高度创造性,还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独创性甚至游戏性。而对这些线索的解读不仅取决于话语本身,还取决于之前说过的话、我们对当前话题以及彼此的了解。

我们有一种错觉,认为意思是通过词语本身“透明地”传递的。恰恰相反,意义存在于观察者的眼中。

二 语言运作的核心


必须由对话参与者协作构建。我们发出的声音或做出的手势只是我们想表达的意思的线索。我们需要根据语言线索、我们对世界和彼此的了解以及之前的交流来完全理解他人在说什么。这个意义构建过程是语言运作的核心。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运行良好,但是,有时我们的理解可能会出错,这就需要通过协作解决。就像在“你比我猜”游戏中一样,我们需要与交流的人“合拍”,从而达成共识。我们至少要在一定程度上读懂对方的心思,才能成功地进行语言游戏。

当我们彼此交谈时,单词、短语、句子只是我们所说的交际冰山(communication iceberg)的一角(图1.6)。语言科学的许多工作都集中在这个可见部分。但是,要让语言发挥作用,即要让我们理解别人所说的话,我们还需要了解交际冰山隐藏的、被淹没的部分。我们之所以能够为婴儿鞋的八字故事补充出详细情节,是因为我们具有共同的文化规范、习俗、价值观、惯例和期望,以及对潜规则、社会角色、关系和世界及其运作方式的事实知识的理解。我们需要掌握所有的文化、社会、事实知识以及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来保持交际冰山的语言一角浮于水面之上。没有它,我们的语言交流就会陷入难以理解的境地。

这种语言观点也有实际意义:无论是机修工向你描述汽车故障、医生解释疾病的治疗方案,还是科学家阐述最新的突破性成果,如果我们更关注交际冰山的隐匿部分,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沟通者。这不是随意猜测别人在想什么。成功的沟通需要同理心——我们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尽我们所能)从他们的角度看待世界。只有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而不仅仅关注自己想说什么,我们才越有可能被他人理解。

对话实际上是协作项目,目标是理解相互谈论的内容。

(描述)交际冰山(图1.6):交际冰山显露的部分有单词、短语和句子。交际冰山下被淹没的隐匿部分包括事实知识、技能、价值观、潜规则、习俗、规范、社会角色、情感、惯例、协作、同理心和文化。

三 我们一生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使用和磨炼我们的语言技能


无论是和别人聊天、听广播和有声读物、看电影、阅读、写作,还是自言自语,我们大多数人在清醒时几乎都沉浸在语言中。如果没有这种反复练习,语言交流就会变得缓慢、吃力甚至无效。

四 难以忽视的真相:“挤过事不宜迟瓶颈”

尽管我们大多没有意识到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显著局限性,但我们都体验过它们对语言的影响,例如短暂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让我们完全失去谈话的思路。由于我们的感官和记忆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因此这并不奇怪:这些限制共同形成了一个极为狭窄的瓶颈,语言必须通过这个瓶颈进行传达。因此,如果我们的注意力从当前的对话转移到其他令人分心的、可能一时更有趣的想法或事件上,那么这短暂的分神将阻碍我们的大脑理解汹涌而来的语言洪流,而我们想要记住“刚才所谈论的事情”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真正的难题不是我们对语言的理解会脱轨,而是我们到底能不能跟上语言的冲击。要想成功应对,大脑必须在声音或手势出现后、永远消失前立即理解。我们称这个狭窄的区间为“事不宜迟瓶颈”(Now-or-Never bottleneck)。我们如果想理解任何东西,无论是口语还是手语,都必须迅速挤过这个狭窄的思维瓶颈。

五 语言的核心是互动、流畅,在匆忙中共同创造意义


我们会在当下共同即兴创作意义,通过“事不宜迟瓶颈”来解决当下的沟通问题。虽然我们只注意到构成交际冰山一角的单词、短语和句子,但隐藏的部分,即我们对文化、社会结构、世界、彼此的了解,对我们的相互理解至关重要。事实上,只有首先将语言视为对话,其次才是独白,我们才可能理解语言的意义。从根本上说,语言的核心是互动、流畅、合作:语言猜谜游戏是优美协调的对话舞蹈,一步一步合拍地与他人在匆忙中共同创造意义。

六 驱逐语言衰败的幽灵:继续集体创造的语言,满足需要

语言一直在发展变化:它是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来语音演变、词汇变迁、语法化等多个方面不断叠加的产物。尽管这种修补和改进反复无常,但它们的结果却是有序的、令人愉悦的,并能够涵盖诗歌、法律、科学以及人类全部的经验。然而,每一代人往往都将任何语言变化的迹象视为语言退化,甚至是精神堕落和社会衰退的前兆,而未能意识到这些新的变化实际上是语言的活力和创造力。

语言秩序源自语言混乱:尽管不完美,甚至有残缺,但它仍然可以实现良好的效果。我们集体创造的语言,从一个即兴情节到下一个即兴情节,非常有效地传达了人们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可以轻松地学习、表达和理解。经过数百万次的人际互动,我们拥有的表达资源已然成形,能够满足我们的即时需求。

七 能够预测儿童语言能力的是话轮转换的次数,而不是父母或孩子自己说了多少单词

每个孩子对语言的熟练掌握都来自数万小时的反复使用。要学会从“事不宜迟”的狭窄瓶颈中挤出语言,需要大量练习,这样才能跟上日常对话中快节奏、不断交替的话轮。我们正是在反复交谈的经验中培养了倾听时对输入信息快速组块,说话时运用及时策略将语块串在一起的能力。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事实上,日常交流所需的词汇量少得惊人。对对话语言的分析表明,仅1000个单词就涵盖了日常交谈中90%的内容。也就是说,只要掌握言语共同体中最常用的1000个单词,我们就可以轻松地与家人共进晚餐,和邻居、同事闲谈,也能看懂大部分电视节目内容。当然,大多数儿童和成人认识的单词远不止这1000个。

在读写能力方面,词汇量确实举足轻重——尤其是在学术环境中,需要知晓专业词汇才能脱颖而出。

但是,所有这些关于单词的讨论,包括孩子们听到的和知道的单词,实际上只是交际冰山的一角。更重要的是,抛开无数的多词结构和由此构成的句子不谈,单词也只是冰山一角的一角。如此,我们或许就不会奇怪为什么缩小词汇量差距的努力大多以失败告终,因为它们几乎只关注增加孩子听到的单词量。真正重要的是给孩子们更多锻炼语言技能的机会。如果增加单词量就是解决方案,那么只需让孩子看电视或是听有声读物就可以了。但根据“语言是猜谜游戏”的观点,这不大可能奏效。研究支持了“语言是猜谜游戏”的观点,表明儿童不会通过被动观看视频学习新单词,只有在积极与他人的互动对话中才能学习新单词。儿童并不是等着被单词装满的空瓶子,他们需要的是互动式、有趣、引人入胜的对话。

最近几项针对婴幼儿的研究确实表明,通过幼儿参与的互动次数,而不仅仅是在家中偶然听到的单词数量,可以预测他们未来的语言能力。例如,哈佛大学的蕾切尔·罗密欧(Rachel Romeo)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强调了互动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她和同事使用一个可以放在孩子衬衫口袋里的小型数字录音设备来记录一个周末中其他人对孩子们说的所有话。接着,对孩子们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并记录他们的大脑活动。罗密欧发现,能够预测儿童语言能力的是话轮转换的次数,而不是父母或孩子自己说了多少单词。她甚至发现,我们与孩子进行对话的交互程度对他们的大脑发育会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可以衡量的。具体来说,孩子进行的对话互动越多,他们的布罗卡区就越活跃。这就突出了语言经验的重要性——它是大脑语言交流区域网络(包括布罗卡区在内)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正如上一章讨论的那样。就像练习是精通数字记忆等后天习得技能的关键,要成为语言猜谜游戏的高手,反复的互动语言经验必不可少。

八 语言学习的社会基础

我们在第一章中讨论过,词语仅仅是意义的线索,必须与上下文、之前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中的所有其他线索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所说话语的含义。虽然词汇和话语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融入所属社群文化的更广泛的社会化。

为了追随他人脚步,加入“对话舞蹈”,我们要共同遵守所处社会的文化规范、习俗、惯例、社会禁忌和无穷无尽的潜规则。尽管库克船长和豪什人表明,语言猜谜游戏可以纯粹基于共同的人性,但我们与对话伙伴共同点越多,玩语言猜谜游戏就越容易。如果没有构成交际冰山隐藏部分的社会化,构成冰山一角的个别词汇和话语就会变得难以理解。

不能简单地要求父母多和孩子说话,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找到时间,与孩子积极交流。沐浴时间以及亲自相处的其他时间都是和孩子交流的绝佳契机。就连购买杂货这样的平凡小事,父母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买了什么、为什么要买这些物品以及怎么使用。

我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与我们生死与共,这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

九 无穷无尽的交流方式,美丽至极

细菌与真菌也有这种“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它能让简单生物开启或关闭特定基因,适当改变自身行为,适应群体密集或稀疏的情况。群体感应很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交流形式。群体感应传递的信息很简单,即“我在这里!”。

虽然我们都算得上语言方面的“专家”,但每个人擅长的语言都有微小的差别。我们对单词和构式的特殊储备,以及将其即时运用于语言猜谜游戏的方式,使得每个人的语言都独一无二。

语言不过是所谓的个人语型(idiolect)的集合,每一个人的言语方式都融合了特定个体所持有的构式、词语选择和个人表达风格。人人都会说一种独特的语言,而且无论好坏,这种语言都将伴随我们一生。

人类的语言能力实际上在不同语言以及同一语言内部都呈现出多样性,这是文化进化的明确标志。

十 人类无穷无尽的语言即兴创作能力为创造令人眼花缭乱的人类文化和社会提供了催化剂

正是因为发明了语言猜谜游戏以及由此引发的语言、文化和大脑的良性循环,人类才得以统治整个地球。

十一 人类智能核心的语言:即兴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9-3 20: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