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thankstoyil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点好吃的

[复制链接]
441#
发表于 2008-4-14 10:29:36 | 只看该作者

re:我的爱好就是喜欢做吃的。要不是因为现...

我的爱好就是喜欢做吃的。
要不是因为现在把大量的时间给了儿子,否则我真愿意24小时浸厨房里。
今天我也来说两个最方便做的而且配小朋友胃口的菜。

三色蛋卷:1个鸡蛋打散,在平底锅里摊成薄薄的蛋饼.(基本上1个鸡蛋做一个蛋饼,油越少越好,最好就是拿支毛笔在锅底画一下就好了)
黄瓜,胡萝卜切成细丝和肉松一起放蛋饼上,挤上色拉酱,卷紧,
切小段,就可以吃了.
也可以做的时候不放色拉酱,吃的时候蘸.
这个蛋卷也可以引申成蛋饼上加饭,那就成了饭卷。

好看又好吃的虾肉棒冰:
如果家长不喜欢给小朋友吃煎炸食物,也可以蒸的,蒸的时间大约10分钟。
煎的香点,蒸的口味清爽点,看小朋友喜欢哪个了.

材料:虾,盐,鸡精,料酒,姜末,葱末,干淀粉,速冻玉米粒(可以不放,也可以换成其他的比如

          青豆什么的),蛋清,胡萝卜
做法:1.虾肉(我用的明虾)去头和虾肠,剥壳,剁成虾肉泥.
          2.速冻玉米解冻后切成小粒.(可以不放,也可以换成其他的比如 青豆什么的)
          3.虾肉泥里加入玉米粒和肉糜,姜末,葱末,少许盐,鸡精,料酒,干淀粉,一个鸡蛋清用筷子 往一个方向搅拌至上劲.
           4.胡萝卜切成小条备用(做棒棒杆用)
        5双手拍上少许干淀粉,把拌好的虾肉泥当中放胡萝卜条,做成棒冰的样子,  防止粘手,在表面都拍上干淀粉.
           6.想吃煎的就平底锅放油,小火慢慢煎到虾肉棒棒两面金黄.虾肉遇油很容易熟,只要煎一会儿就可以了。
          想吃蒸的就上锅蒸个10分钟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发表于 2008-4-14 18:08:5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熹儿...

下面引用由熹儿妈妈发表的内容:

M立方:由于我在家基本是属于张口派,所以刚才为了这个问题特意虚心向熹儿姑妈请教来着,她心里定在纳闷着:难不成想让我下岗?

  鸡必定是新鲜杀好,洗净沥干水,用盐末把鸡做个均匀的全身化妆然后放入电...


多谢熹儿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
发表于 2008-4-15 18:32:00 | 只看该作者

re:猪油拌饭VS蒜蓉面包 人在肚子...

猪油拌饭VS蒜蓉面包  

人在肚子饿的时候最想吃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在我,这个答案是:
猪油拌饭,或者蒜蓉面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发表于 2008-4-15 18:32:36 | 只看该作者

re:猪油拌饭很容易做,一碗热饭,加一勺猪油和...

猪油拌饭很容易做,一碗热饭,加一勺猪油和适量酱油,只要那碗米饭够烫够新鲜,很普通的搭配亦能获得滋润肥满的口感。

这东西我小时候是不吃的,只是常看到邻家大男孩吃得香。

当年有一阵子晚上开夜工常吃它,也是仗着年轻吃不胖。

吃着吃着就吃出了花头精(我老妈语),酱油要李锦记的头抽,猪油用火腿或南风肉的肥肉熬,想吃辣的就再加一点“苦日子”辣酱,算是不亏待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
发表于 2008-4-15 18:33:01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一次听到蒜蓉面包的名字是在琼瑶的小说里...

第一次听到蒜蓉面包的名字是在琼瑶的小说里,女孩子满腹心事的跟了男主人公去餐厅,一闻到蒜蓉面包的香气,立刻忘了心事,宣布自己饿了。
  
到老克勒外公那里讨教一番,从此开始想象它的香脆口感。

第一只入口的是“可颂坊”的蒜蓉羊角,很高兴我与它没有见光死,那只蒜蓉羊角,正是我想象中的滋味。

自制蒜蓉面包也很容易,只要备足所需的的食材。
黄油一块(BUTTER,上海人叫白脱油),大蒜若干。将大蒜擦蓉或切成细粒,黄油入油锅化开,蒜蓉入黄油中爆成浅金色,一起倒入容器待凝固。法式长棍面包切斜片,将蒜蓉黄油涂上,入烤箱烤制即成。
爱吃脆的,多烤一会。
本人偏爱外脆里韧的。

一般我会到食品一店买一大块新西兰烹饪用黄油,大量的大蒜,全部做成蒜蓉黄油,储存在冰箱里。想吃了,买来棍子面包抹上就可以烤,十分方便。
如果不介意吃面包头,推荐用新侨面包房的短棍面包,价廉物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发表于 2008-4-15 18:34:40 | 只看该作者

re:不亦乐乎的玉米 大约两个多星期前...

不亦乐乎的玉米

大约两个多星期前,回家时在小区门口遇见一小贩,提着满满一袋玉米冲着我说:本地珍珠米要伐,这一袋你给我5块钱好了,我要赶回去,不想带走了。
我的上海小女人的小脑筋立即开动,飞快的想:本地小玉米又香又糯,儿子老公都爱吃,这一袋子怎么也得7,8斤吧,那就是1元钱不到1斤了,恩,很合算啊。
可是我对重量一向没什么概念,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请他过了一下电子秤。
一看,足有快9斤的样子。
于是拿起玉米,付钱走人。

我煮了两次当下午点心,又煲了两趟排骨汤,吃火锅的时候也用了一点。
玉米很不错,香甜软糯,家人吃得兴高采烈。

不亦乐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
发表于 2008-4-15 18:39:50 | 只看该作者

re:许是吃得太猛了,剩下的7,8只玉米搁在冰...

许是吃得太猛了,剩下的7,8只玉米搁在冰箱里,每天打开看到,却怎么都提不起吃的兴致来。

一星期前同友人相约腐败,在餐厅里喝到一款玉米汁,别有意趣。心内就开始琢磨冰箱里的那几只玉米,可惜不得要领。

几日后,某常驻网站赫然出现了自制玉米汁的帖子。

发帖的还是某网上腻友,真是心领神通啊。

即时向着网友所在的广州方向飞去热吻

不亦乐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发表于 2008-4-15 18:41:22 | 只看该作者

re:我拿出那几只玉米,如法炮制。 先...

我拿出那几只玉米,如法炮制。

先在锅里蒸熟,再用刀切下玉米粒,加水,放在搅拌机中搅成玉米糊。
然后倒入汁渣分离的容器内,滤出汁水。
因为玉米糊太黏稠了,滤的过程中加了N趟水。
做好的玉米汁足有1.5升那么多,加糖,加热,滋味与餐厅供应的一般无二。

想一想,餐厅里的玉米汁要价48元RMB一扎。
如今我自己动手,既得了乐趣,又省了钱,真是一举两得。

喝一杯清甜香滑的玉米汁,吃一块静安面包房的栗子蛋糕,打开电脑,。。。

不亦乐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19:03:17 | 只看该作者

re:猪油酱油拌饭,也算是我小时候的美食。小时...

猪油酱油拌饭,也算是我小时候的美食。小时候连猪油也不是很充足,我妈骗我,当着我的面挑一坨稠稀饭冻。

现在人讲究胆固醇,所以猪油几乎从家常烹饪中消失了。沈胖子说起,在上海馆子里想吃个猪油捞饭,问服务员怎么做的。服务员说“现在,保证不会给你猪油烧,肯定是上好的植物油橄榄油!”----沈胖子只好起身走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0#
发表于 2008-4-15 19:18:00 | 只看该作者

re:小时候经常吃,有时也没有油。想起来当时的...

小时候经常吃,有时也没有油。想起来当时的条件也太艰苦。

我想我的皮肤偏黑,就是那时吃多了酱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1#
发表于 2008-4-15 20:52:34 | 只看该作者

re:今天来应和T版,谈谈盘中之物。与T版一样...

今天来应和T版,谈谈盘中之物。与T版一样,对于美食的记忆多来自于童年,一方面可能因于“狄更斯情结”,另一方面童年口腔内的味觉细胞要比成年丰富的多,所以那些味觉刺激至今也挥之不去,贯穿一生。
我的老家位于南京上游不远的的长江边,菜肴以江鲜,野菜居多。早春二三月,家门口香椿树枝头“发”出来的几点嫩绿叶,就可入菜,那道菜老家里人叫“椿树头炒鸡蛋”,把香椿树头用开水烫一下,切碎与鸡蛋搅拌,下油锅煎熟即可,闻起来味道不太好,入口的感觉很不错,此为其一。
二,芦蒿炒臭干。生产队的小河边有很多的野生芦蒿(我们那里叫蒿子),一场春雨之后,可以采摘到很多,除了家里人吃之外,多余的次日早晨还能拿到集市上去卖。这种野生芦蒿又短又粗,口感好的原由就是那种怪味特重,做之前一定要用草木灰搅拌,等焉了才能下锅炒,与臭干的臭味一起相得益彰。东坡有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的蒌蒿即此之谓也。后来来南京吃到的“芦蒿炒臭干”与前者相比已大相异趣,南京的芦蒿大都是八卦洲菜农用大棚人工种出来的,又细又长,嚼在嘴里如稻草一般。
三,刀鱼,此鱼为长江鱼中之上品,近来几乎绝迹。记忆中的刀鱼上市大约也在这个季节,能常记得父亲用竹菜篮子拎回几条很长的刀鱼(约一尺多长)以及芦蒿和臭干的情景,刀鱼的味道用三个字可以来概括:嫩,鲜,香。鱼肉之嫩进嘴便可入喉,几乎不用咀嚼,至于鲜和烹饪时沁入鼻腔的那种香味,我只能与吃过的人去意会了,无法用文字与诸位分享。我们那里的生活条件与其他地区的农民生境一样清苦(据说,58年在我们那个县,因饥荒导致非正常死亡人数竟达五十万,当然这是题外话),只有家里来客时才舍得买点荤菜,平时基本以“念斋”为主,所以至今我见炒青菜,心理上还有所抗拒。但奇怪的是,他们买鱼,宁愿买价格更贵一点的鲫鱼,也不买刀鱼,家乡的风俗好象以刀鱼待客不能上台面。现在刀鱼的价格每斤都在千元以上,个头小不说,市场已经鲜见其踪影。儿子两岁的时候,我在菜市场花两百块钱买过两条约20公分长的刀鱼,兴冲冲回家做好了端到他面前,结果他连看也不看,抓着我的手要我泡方便面给他吃,我没好气地看着盘子里,童年记忆中的饕餮一筹莫展,悻悻然嚼在嘴里似乎也不是记忆中的滋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发表于 2008-4-15 21:24:3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su...

下面引用由sunhaochun9发表的内容:


  
到老克勒外公那里讨教一番,从此开始想象它的香脆口感。
...



下次到上海来,请你老克勒外公吃饭,他来定馆子点菜,我们买单,再听听他年轻时的花头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3#
发表于 2008-4-15 21:29:4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thankstoyilin发表的内容:


现在人讲究胆固醇,所以猪油几乎从家常烹饪中消失了。沈胖子说起,在上海馆子里想吃个猪油捞饭,问服...



早几年回杭州时,发小们说南星桥的面现在最火,熬到了半夜去了南星桥吃面,席间,锐儿神秘地说,晓得为啥个里的面好吃,介xx儿子放的是猪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22:31:04 | 只看该作者

re:呵呵,的确是。猪油的美味在所谓的科学生活...

呵呵,的确是。猪油的美味在所谓的科学生活方式面前几乎无人去享用了。我中学的时候,住到了城里,楼下就是一个饭店,里面最便宜的那种“光面”(差不多就是“阳春面”),其实也就是碱水面条,用猪油、酱油做调料做成的汤面,但是真的非常好吃。我记得一碗面条粮票是需要二两半的。难得去吃一碗。

我们老家农村的壮劳力,时常需要靠脚力到城里来挑氨水做肥料。那么来到城里之后,中午就在这个饭店吃饭,怎么吃呢?半斤米饭加一碗面条。面条的作用是既当主食也当菜,连汤也有了。

回忆起小时候的往事,不是忆苦,还真是思甜。虽然物质生活是那么匮乏。我差不多乐乐那么大的时候,妈妈做好了饭,为难地说“儿子哎,今天没有准备菜,怎么办呀。”我很大度地说“那就做成蒸饭吃吧。”----这里要解释的是什么叫“蒸饭”:那时候我极其羡慕公社食堂里干部们用铝饭盒蒸的米饭,平整的一板,用勺子挖着吃。看着都很好吃。我们平时家里做的饭,是“捞饭”,没有“蒸饭”那么香。所以,我乖起来就是那么讨我妈妈的巧:我把米饭盛在碗里,用勺子自己压成平平的,然后挖着吃,就不需要菜了。呵呵

所谓的“捞饭”,是一份大米,既做稀饭又做干饭:早饭的时候,米加水做稀饭,等到煮开一会儿的时候,用笊篱把大部分米捞起来,留待中午蒸着吃;剩在锅里的继续煮成稀饭当早饭吃。这种做法其实是粮食缺乏时候,把一份米做两餐饭来吃。直接那米做成干饭,算是奢侈的吃法,是大队里壮劳力聚餐的吃法。----不过,由于这样的“捞饭”口感比较松,现在我们农村亲戚家喜欢这一口的,也这么做,这当然就不是为了省粮食的缘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5#
发表于 2008-4-15 22:49:26 | 只看该作者

re:炒米,鸡蛋,猪油。小时侯家里坛子里会...

炒米,鸡蛋,猪油。
小时侯家里坛子里会贮存一些炒米 ,一般是壮劳力干农活带到田里去吃。炒米的做法是---煮熟的饭晒干再用锅炒熟,挖几勺在碗里,兑上滚开的水,加盐和猪油,待客的时候里面要加“打鸡蛋”(打碎鸡蛋壳放到水里煮开),味道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6#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22:56:55 | 只看该作者

re:在蒙古包里,用奶茶冲炒米和炒小面粒儿,吃...

在蒙古包里,用奶茶冲炒米和炒小面粒儿,吃下去是为喝白酒做垫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7#
发表于 2008-4-15 22:57:10 | 只看该作者

re:三岁以前,被寄养在乡下表姨家,表姨家穷困...

三岁以前,被寄养在乡下表姨家,表姨家穷困,一颗蛋要5个人吃。我妈妈说,星期天来看我,就看到一脏丫头坐在门槛上,黑漆漆的手上抓着地瓜。小玄是喝惠氏长大的,所以我妈妈得出结论,那么多奶粉广告都是骗人的,小时候吃什么和智商没有一点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发表于 2008-4-15 22:59:56 | 只看该作者

re:是地,是地,小时侯吃什么跟智商不成正相关...

是地,是地,小时侯吃什么跟智商不成正相关,当然大头娃娃另当别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9#
发表于 2008-4-15 23:02:34 | 只看该作者

re:另外俺上面讲的那几道佳肴,竟没知音来附和...

另外俺上面讲的那几道佳肴,竟没知音来附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发表于 2008-4-15 23:19:01 | 只看该作者

re:我自己也在南京呆了三年,不过只学到盐水鸭...

我自己也在南京呆了三年,不过只学到盐水鸭、油面筋、菊花劳(不知怎么写)的级别。

婆家在南京。逢年过节,偶有团聚。
吃过芦蒿,很好吃,清凉爽口,主要是味儿特别,有的人不爱吃,我特爱吃野生的,很过瘾。人工种植的也不吃。一般回去省亲,都能吃到。有时爷爷来深圳,还会带上一袋子,刚好让我炒一盘。大家算口头上回去一次。

刀鱼见过。之所以说见过,是因为婆婆烧过二次。每次都说吃的时候不许说话,刺多。我吃得不多,因为我怕刺。肉倒是很细嫩。但因为时间太久,又吃得少,不足以有评价。

南京的扬花萝卜,凉拌是很好吃的。
尤其喜欢菊花劳的味道,我夏天喜欢打个蛋汤。好像别的地方还找不到。
我的一个浙江老乡,在南京农大工作,自己还种了一片,我经常去拨了来吃。不知他家现在还有自留地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8 02: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