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361#
发表于 2006-10-24 14:20:48 | 只看该作者

re: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自己心中有玩法,只想自...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自己心中有玩法,只想自己的。别人的邀请,他不接受,也不会像深深闻森那样去加入。这是最让人头疼的。

    其实如果他把自己的玩法说出来,跟别人交流,说不定别人也会接受。但他通常是不说的,所以这时没有外力也是不行的。
如果这样对话多好:
A:你来一起玩树叶好不好?
B:不,我想用棍子打叶子玩。(把自己想的玩法表达出来)
A:这也很好玩,我和你一起用棍子来打叶子吧。
B:好。
    这里的B当然是我们的孩子。主动的还是正常孩子。

    说出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别人理解,可以接受你的与众不同。如同学们到我家,多半会去上QQ,越越从不玩QQ游戏,但同学们很喜欢。还有越越在操作时,总是喜欢去换QQ的皮肤,更换个人空间,因为新的版本总是不断出来。其实同学们也换。但同学们是互相讨论着换,比如这个形象行不行,配什么比较好,许多地方会接受别人的建议。而越越操作起来一本正经,不说话,把同学们急得要命。这时,我就鼓励同学去问越越有什么想法,想怎么操作。(事后提醒越越要解释),其实如果他说出来了,同学们也就知道他在做什么了。大家都是电脑迷,多半会接受的,并且会等待。这样大家在一起就和谐多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越越的想法常是与别人不一样的。尽管教他应当观察别人喜欢什么,然后一起玩大家喜欢的东西,这样更容易有朋友。但也只是个说法,实战时什么都忘了。我看到他有时的主意其实也不错,但他不是那样善于发动别人,或者因为不容易成功吧,所以他常常会自得其乐。但从社交动机来说,他很想交朋友,没有朋友他说孤独。但如何把握与朋友交往的机会,就很难了。

    深深和闻森都还小,我一直也像楼主那样作中间人。深深的表现其实很让人欣喜的。跟朋友在一起说话不是关键的,关键的是能接受朋友,参与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发表于 2006-10-24 15:18:54 | 只看该作者

re:看到冯先生何子大姐的说法非常受鼓舞啊!因...

看到冯先生何子大姐的说法非常受鼓舞啊!因为这几天一直看《蒙氏早期教育法全书),里面提到莱文教授用电影纪录了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这与我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相冲突的。片中显示正常儿童对着满桌子的玩具表现出来的很少拿这些东西,而只是长时间的站着不懂,沉思着任意一件东西。而有缺陷儿童是非常高兴,每个儿童都拿起一样东西开始玩,过一回放下又拿起别的东西玩。对照深深在那样的场景里肯定是拿起一样玩一样,但闻森可能是先观察吧。所以闻森现在的表现应该是正常孩子的表现,而深深还处于无知懵懂状态呀!
    还好深深慢慢有了些察言观色的能力,也不是个不喜欢讲话的人,只是每天嘴里叨叨的全是从电脑上看到的东西(偶尔还能应景运用一下)。这孩子对正儿八经的学习方式非常抵触,他更愿意对着电脑学习。所以他现在的学习认知方面我完全交给了幼儿园和电脑,只要是他能报的班,我都给报上(还好他都比较感兴趣)。平常从幼儿园回来就是地板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发表于 2006-10-24 23:53:56 | 只看该作者

re:一早看见《游戏篇四》,赶紧复制,准备存到...

一早看见《游戏篇四》,赶紧复制,准备存到我原来存过的文件夹里。记得很清楚在情感文章的文件夹里,但找了三遍也找不到,折腾了10几分钟。第四遍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该文件夹下有个BENFENG 的专用文件夹,该不会是眼睛也需要动手术了吧。
在家休息的两个月,希望能好好整理带石头玩,带石头建立朋辈友谊的一些文章。
感谢帮主和何子带给我们的精彩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04:49:54 | 只看该作者

re: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那是叫"老化眼"....

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那是叫"老化眼".上一次我同学告诉我他开始有老化眼了,我还不大相信,回家试了一下,把报纸往眼前移近点,立刻眼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8 06:28:40 | 只看该作者

re:看看我家的小美女,争取进入以琳小美女榜前...

看看我家的小美女,争取进入以琳小美女榜前十名:

http://photo.163.com/photos/binfeng2000ny/1025724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8 20:14:14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武篇之三>...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武篇之三>>

"晋升黄带"

星期四的武术班下课时,闻森喜滋滋地举着一副新的黄腰带和一张证书出来了,小脸上放着光.他今天意外地晋级到了"黄腰带".柔道的初学级是"白腰带".
其实我在外面的屏幕里已经看到了,但是还是作出吃惊的样子和他分享着这一喜悦,一屋子的人里面,他顾不上穿鞋,先让我给他念证书上的字.
回到家,他妈妈比他更吃惊,没想到儿子的这两手软不拉几的还能晋级啊.我作深沉状不理她的茬,其实有件事,我谁也没说,当初签合同时,上面写着的就是一年内晋两级.这一千四百美金怎么着也得听个响.就留着给其他人意外的惊喜吧.
但是这笔买卖是做的很值的,本来当初在和教头兼老板谈的时候,他问我对孩子学武的期望是什么,我说,我的底线是他能坚持上完一年的合同期,其他的都是bonus.
结果目前的收获已经很多了:

1)坚持到底估计不是问题了,现在他是绝对地有兴趣,不会漏掉一节课,而且我们总是事先早到场,从没迟到过.
2)早期有点焦虑和不安,比如一上课就要上厕所.这个毛病一开始几周有,后来反复强调后,加上老师的配合,马上改掉了.
3)能听从指令,而且能自发性地模仿集体动作.很多课前的热身,课后的游戏,很多不是老师教的,他们说几句,然后那些老学生就先做起来,闻森在里面自己边看边学.
4)没有任何刻板或出格的行为,这不仅得益于教头森严的武威,也是和闻森现在的良好行为所一致的.现在在学校里,他是不会再有出格的行为,如,上课离座,尖叫,哭闹,不听指令,侵犯他人等等.在学校里的环境毕竟宽松些,然后在另一个不同的环境里他还能保持一致,这让我很满意.相比他学钢琴课,那是他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老师能把握的住他,现在是一对多的情况,也没有很多的个人监督,他能做到这样很不错了.这也是我对他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5)在早几个月中,闻森一共有两次被老师叫出来"立壁角":罚站.两次都是老师说在一段分散练习后,说集合了,立正不能动不能讲话不能做小动作,大部分孩子们马上就能老实起来,个别的好动的也能看老师的眼色.
但是起先闻森总不是能有效地收放自如,人家都站队了,他还在那里轻松着,晃汤着,正好给老师抓住.
这种自我控制的能力,打个比喻,别人象是一袋面粉扛着肩上,然后放在地上,"噔"的一下,里面的面粉会有点震动,但是马上每个面粉粒会找到自己的稳定点,整袋面粉一动不动.
但是闻森的情况,象是一袋土豆,放在地上,袋里的土豆自然晃汤的振幅要大的,惯性也要大点.回复稳定的时间也要长的.这就是他的特点.也是这些孩子共同的弱点.
但是象武堂这样的环境下,对他的控制力锻炼绝对是有好处的.
6) 还有一个料想不到的好处是,因为练柔道需要一对一近身的,所以原来闻森是很抗拒和陌生人近身接触的,现在他对这些的敏感好多了,这反过来也帮助他能在游乐场里比较接受陌生人的交流接触.
7)他对任何在"正经事"之外的个人接触和友谊仍然不敢兴趣,课后,在不同场合里同学和他打招呼,他不理人家.Business is business.

今天,应该是他作为"黄带队员"的第一节课,但是我们已经借用了黄带的威风.昨天,闻森和妹妹又打架了.老妈怒喊一声,"你这象黄带队员吗?你再打妹妹,明天我告诉教头,把你的黄带拿回去.
小子立刻住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7#
发表于 2006-10-29 01:49:39 | 只看该作者

re:原来学武有这么多好处,我都不知道,一直担...

原来学武有这么多好处,我都不知道,一直担心小孩子学了会在外面乱打架,越发难管教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03:27:46 | 只看该作者

re:<<明天我们见"鬼"去>>明天是...

<<明天我们见"鬼"去>>

明天是美国的"鬼"节,或者叫"万圣节",小朋友们穿戴着自己喜爱的化妆,挨家挨户地敲着们,说:"trick or treat",我把这句话翻成:"交糖不杀!",被访着欢天喜地地拿出糖果来,孩子们们来了一拨有一拨,满街上都是小朋友打扮成各种各样的童话人物,卡通或动物的形象.
这个万圣节也是美国人很在意的节日.每家每户,尤其是那些有孩子的或是喜爱孩子的家庭,早早地就布置好了万圣节的装饰,挂起了僵尸,蜘蛛网,南瓜灯,巫婆等象征性的标志,等着孩子们造访.
纽约有很多的成年人也是很喜欢这个节日的,这几天一到晚上,地铁上经常就有各种妖魔鬼怪搭车去化妆舞会.昨天夜里我去上班,途中上来一个人"咣当"坐在我边上,身上穿着是带条子的囚服,手上还真有一副手铐.
每年万圣节,纽约都有一个很有名的游行,里面是市民游客自己化妆成各种各样的形象,有血腥的,离奇的,怪诞的,性感的,幻想的,卡通的,讥讽时事的,各人出尽想象之奇能,这也是纽约最有创意魅力的时候之一,我们过去特喜欢看,还有一个同样极富魅力的游行,是同性恋的大游行.
这样的活动,我们自然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们错过.闻森是在他三岁半时第一次带他去自己学校里的"万圣节"晚会,但是可能是里面人多,灯影迷离的,各人又是化的妆,闻森还没进门就怕了,死活要回来.
第二年,还是拉着他去了,好歹待了几分钟,想尽办法想让他轻松点,还是不行,勉强地从晚会上拿了个面具就回家了.
后来,我们也没去逼他,尽管下一年没去晚会,但是其他的万圣节活动也没拉下,比如,去大田里摘大南瓜,做南瓜灯,还借了不少讲万圣节的书.我们知道他的心理特点,他对新事物的接受得让他有自己的一段时间,所以我们没去逼他,但也没放弃.
事情还是到了今年才有好转,这个标志就是闻森开始了他在游乐园里的"恐怖隧道"之行.过去我在文章里也讲过,尽管他其实是一进隧道就闭紧了眼,但是那真是让人很惊喜的第一步.
以后每次去游乐园,他就要连玩两遍"恐怖隧道",慢慢地也从紧闭双眼,到能偷偷地睁一下.我们家里也开始了能接受一些恐怖气氛的电影,上次去看<<恐怖鬼屋(Monster House)>>,闻森和妹妹能坚持着自己坐着能看完,而且看完后,马上要我去买DVD.
有了这些的铺垫,所以今年闻森说他要参加今年的万圣节游行,我觉得好象是一笔久欠的款子,终于打进帐上来了.这个小小的愿望,我们悄悄地等了四年.对闻森来讲,这个每个孩子都倾心以待的快乐,对他却有"四年"的"迟缓".
上次我们去给孩子们买万圣节服装,闻森对那些妖魔鬼怪的东西,还是接受不了,最后还是挑了一个眼熟的,动画片<<赛车(cars)>>的服装.本来星期二的钢琴课也早早地换了日子,等着去参加万圣节大游行.突然我发觉,我自己到是比他更期盼着这个节日呢.
这不,我得早早结束这篇文章了,我答应闻森下课后就能看到我的南瓜灯,我得赶紧动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9#
发表于 2006-10-31 08:14:25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成长的背后,真是铺垫了老爸老妈太多的...

闻森成长的背后,真是铺垫了老爸老妈太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哦!

想请教一下南瓜灯怎么个做法呢?我们家淇从前天就在盼望着这个万圣节,今天早餐的时候还说今天是万圣节前夜(估计延用了圣诞节前夜这个说法).国内这个节目远没有国外那么热闹,难得孩子还记得,就随他一起热闹一下吧.

淇淇楠楠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发表于 2006-10-31 12:51:52 | 只看该作者

re:鸿鸿也是去年才开始enjoy“万圣节”的...

鸿鸿也是去年才开始enjoy“万圣节”的。去年还在哥哥的同学家吃了Pizza和鸡翅,今年一听哥哥又去trick or treat,也要求去。跟在哥哥和同学的后面,开心地跑跑跳跳,对我说:“妈妈不去,鸿鸿自己去”。在不熟悉的小区,担心他跟丢了,我远远地跟着。讨完了糖,回到那同学家,哥哥和同学在那儿交换糖果,鸿鸿把自己讨的糖到出来,开始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14:46:00 | 只看该作者

re:南瓜灯怎么个做法呢?我也瞎弄.取一个...

南瓜灯怎么个做法呢?
我也瞎弄.取一个大的老南瓜,先是头顶上开个口,可以把内部挖空.然后,在前面下方挖一长方型口作嘴巴用,上面一左一右挖两三角眼,两边侧再挖两耳朵.完成任务后,南瓜里面可以点蜡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2#
发表于 2006-11-8 13:46:45 | 只看该作者

re:超市里有专门的工具可以制作南瓜灯.也许中...

超市里有专门的工具可以制作南瓜灯.也许中国没有,不过其实还简单的.关键是南瓜要够大,把内部掏空,用小刀雕刻,可以做出各种面部表情,笑的哭的都行.里面要点灯,还可以加一些装饰纸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发表于 2006-11-9 08:36:30 | 只看该作者

re:bingfeng:我也眼花了,想来已有两...

bingfeng:我也眼花了,想来已有两三年的历史了。才四十刚出头就老花眼了,真是匪夷所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20:12:38 | 只看该作者

re:<<自言自语,自由活动,自得其乐,自然的...

<<自言自语,自由活动,自得其乐,自然的语言能力和湿地自然保护区>>

我自从到了以琳网之后,听到的最深刻的口号之一,就是:"不让你的孩子有超过十分钟的空闲".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说,很多孩子的刻板行为是因为当他们面对空闲时,不知道怎么打发时光,就很自然地自陷于"刻板行为",这时候家长们,老师们就应该介入,引导,指点,参与,从而拓宽孩子的兴趣,提高他的能力,这也是解决刻板问题的出路之一.
我很同意.回想我孩子两三岁时,是他的刻板行为最严重的时候,有没有语言,更糟的是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天下还有自闭症这件事,所以除了在一边困惑地看着,没任何其他的办法,要是一干预,总是以一场大哭大闹结束.
等我明白过来后,再看到这句话时,孩子已经大了,再想施以严格的训练项目,已经控制他不住了,更重要的是,这时候他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表达理解能力的进步,可以看的出来,在慢慢有了这些基本能力后,他在慢慢地探索着尝试着适应着欣赏着外面的世界.
那时候我儿子已经上学了,我注意到在他刚上学的种种不适应,我估计他的脑子里在学校里是很累的,所以我很注意在他下课回家后,有一段”放松”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你真要问他, "上学好不好啊?" 你是很可能得不到真实的答案的.因为要么是他不理你,要么是他被一些细碎的东西,比如校车啊,玩具啊,所吸引,他回答你说 “喜欢”,很可能不是指他学校里的心情,而是在你问他的那个场景下他的心情.所以,我常常告诫那些孩子在幼儿园的家长们,你要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里的真实表现,是不能仅仅问他自己或是问他老师的,要自己亲自出马去观察.用你学到的自闭症知识,联系到你读到的其他孩子们的表现,你就能了解到你孩子的那些表面现象是否会有自闭症的嫌疑.
现在,我和我儿子的一般的日程是这样开始的:下午三点半,他坐校车到家,我们先说定什么时候他吃晚饭,因为估计他在学校里不会吃很多:在学校里他一般能自己吃,有必要时,他们的助理会帮忙,但吃的也就是些学生食堂里的大路货,估计他也吃不了多少.所以我们会在他回来后,马上给他准备吃的,而且一般他会吃的很多,都能赶上我的饭量了.
什么时候吃饭,他说了算,当然我会把点关,比如如果说他有回家作业或钢琴课武术课什么的,我就要对他有所限制,要么他自己有喜欢的卡通片在那时候要播,他也会要求在那时候边看边吃.我一直坚持这样做的理由,是尽可能地让他有机会自己来决定事情,从而达到自觉遵守契约的目的.
现在的行情是他会要求在四点半吃饭,那么也就是说,从三点半到四点半,差不多有整整一个小时,是属于他自己的 “自由活动”时间的.这就是几乎是完全的 “放鸭子”了,一方面也是因为我要为他张罗吃的,没时间去顾着他.
一般情况下,他会玩着自己最钟爱的几种玩具:火车,汽车,飞机这些交通工具,或是他喜欢的书及卡通片,有时侯是一些应时而生的游戏.比方说,上一次闻森去看医生时,他的表现已经是让我们大大惊喜了,他基本上能听从医生护士的指令,大部分是在独立的情况下完成体检和打针的.所以回家后,我就拿出了那套早就买好的 “做医生过家家”的玩具.本来让六岁半的男孩玩这个是不大合时宜的,但是我觉得他们的心理年龄在很多情况下要比实际年龄要小,所以还是准备了一些低幼玩具,这些正好能当成闻森 “情景训练”的道具.但是还是能看出他的差距.同样的一天,他和妹妹一起去体检打针,两人也是第一次玩这套玩具.妹妹比他在诊所里哭的更厉害,但是人家却是把医生护士的一举一动都记在眼里,回家后玩起这套玩具更象真的一样,但是闻森的观察能力,或者说是 “事件记忆”就远远不如妹妹,不是把血压计放在手指上,就是把听疹器挂在脖子上去听心跳,急得妹妹在一边批评,又要惹得兄妹大战一场,无奈我只能用另一套梳妆玩具把妹妹引开.
目前他喜欢的玩法是把一把乐高积木块依颜色排队,然后自言自语地发出指令,其实他是在”演绎”他在武术课上的情景,因为上武术课的很多活动是根据孩子们的腰带颜色来分级的,你可以听到闻森摹仿教练的语句口气,惟妙惟肖.过去做的比较多的是,模仿他老师在课上的口气,以至于我们第一次和他的主讲老师见了面,一听她的声调,我们就笑了,因为我们从闻森那里都听熟了.
有些自己比较熟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和闻森交谈过之后,有些会觉得闻森的”自然语言”能力很好,也就是说自然的语调口气等等,没有那种 “刻板”的训练痕迹.这自然是他本身的程度好,尽管他出语言的很晚(四岁半以后),但一开始,他的发音就很准,后来我们的英文发音就比不过他这个 “土著”的了.
但是我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在想,象这样的自我玩耍的过程,会不会也对他的这种自然语言能力有帮助呢?想想好象还是有帮助的.当他在自我玩耍时,因为他比较出色的记忆力,尽管在当时课堂上看起来他的注意力不如别人,但是他的记忆很象电脑的蓄存,换了个时间,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他就能把当时的情景重现出来了.要是在别人刻意的指引下,他也许也能完成情景的重现,但是他大概不会那么自然地把教练老师的口气都能模仿出来.
这样”放羊”式的自我玩耍,是肯定超过十分钟的了,我也是自我思想斗争了很久,这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呢?是不是在助长他的自我封闭呢?
当初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放羊有助于他的自我放松,因为不管他在学校里的表现如何,相比之下,他们这些孩子在学校里都会是处于一种或多或少的紧张状况,这样的放松既能让他从前面的紧张状况中解脱出来,又能让他准备好接受下一个任务,主要是回家作业.但是在他最初的 "闷声发大财"式的独自玩耍,到现在这种边玩边模仿的情况,让我自己也对这样的间歇式”放羊”有了点信心.
不论是”不让孩子有十分钟以上的独处”,还是那些RDI, 地板时光,讲究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只要对自己孩子有效的就是好方法.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使我想起了”湿地公园”这个概念.过去人们无知,碰到湿地都认为是废地,大家历代都是围起来造地造田,象杭州的西湖就是这么历朝历代地改造,那些做了多的领导们,象白居易,苏东坡,都也成为了历史功臣.
但是现在,人们才发觉所谓的湿地,不是习惯上认定的废地,这些湿地通常在起了一个调节的作用,比如河流海滩边的湿地,洪水来了能蓄洪,酷暑来了能送凉,更不用说那些依赖于湿地的各种动植物了.这本身是一个天然的大自然调解委员会,水来水去,潮涨潮落,大自然靠着自己的力量自我生息自我调节,看起来好象不象人工的大坝或水库的作用那么大,但是大自然的自己也有它运行的道理,我们过去BS它的一些作法,其实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无知.
这样想,闻森的这些自得其乐的自我玩耍也象是块湿地了,就象是他自我调节的一个环节,等我慢慢地看出了它的好处,我的心也开始安定了些.否则,看看别人做了这么那么多,急也把自己给急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5#
发表于 2006-11-10 10:59:48 | 只看该作者

re:我有时也在想,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放松方式,...

我有时也在想,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放松方式,不就是和大人拿本书带盒烟躲到厕所大半天一样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3 22:13:31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游戏篇五>...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游戏篇五>>

"一场角色转换的游戏"

星期天早上,我加班,所以大家都没出门.中午我回家后,妈妈就赶紧带他们去边上的游乐场去释放一下精力,但是不久后天就下雨了,妈妈和妹妹去离的近一点的女厠避雨,但闻森一看是女厠,怎么也不肯进去,无奈妈妈和妹妹只好跟着他去了男厠,好在那里也没人.回来跟我一提,我倒是对这样的"刻板"比较满意的.
回了家,他们也就死了出去玩的心了,俩人开始自己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出来玩,妈妈一看天下太平,就溜到电脑上看片子去了,我好不容易有机会能手执遥控器,定在一个频道上,是一个英国的天才小女孩在开小提琴独奏会.看看人家那孩子,再看看眼皮下那两个捣蛋鬼,实在是越想越没了脾气.
一会儿,看见兄妹俩各自背起了书包,拉着手往房间里面走去,我冲着后面和他们打招呼,"再见了,孩子们".妹妹一回头,"NO,我是孩子,他是家长"----她指着闻森说.不知是他们已经说好的,还是妹妹突然想到的,反正闻森没说话,但也接受了.我说,"那我呢?"."你是老师,不是家长".妹妹已经把角色分好了.
这时,闻森拉起妹妹的手,说回家了.我把闻森叫住,"家长,你要签完名才能走啊".在他的学校里,要是家长自己去学校领人,先要到办公室里签名的.闻森说好的,就过来在我手背上做着签名的样子,完了后,拉着妹妹进了里屋.
后来,看他们进进出出的,演绎的其实都是他们自己生活中的事,吃什么了,什么时候去上钢琴课了,等等,我在边上都能听的出来.妹妹对着闻森是一口一个"爹地"地叫,气氛好象很对路.但是闻森还没进入角色,有一会儿,他要我进去,在里面叫"爹地",那是在叫我,我在外面不动,说我不是你爹地,我是老师.于是他不叫我爹地了,但还是让我进去,我进去一看,原来是他拿着矿泉水的瓶子在当话筒,说是要给老师打电话,他去学校接孩子.在后面的游戏里,妹妹的角色一直是分的清清楚楚,叫闻森爹地,叫我老师.闻森一开始还是叫我爹地,纠正后,才叫我老师.
一会儿,妹妹从柜子里翻出一包开心果来,交到我怀里,说是给我做生日的,妹妹的幼儿园老师是十月三十日的生日,所以上一个月的班级活动很多是围绕着怎么给老师过生日的这个主题.
埋头看碟的妈妈耳边听到了有吃的,就转过头问妹妹,"我能不能吃点啊?",我一看,这是个游戏圈子外的人掺乎进来了,试试妹妹的应变能力,就对她说,"你妈妈想吃开心果,可以吗?"---我故意把"你妈妈"强调了出来.
妹妹对我答道,"不行,你妈妈可以吃,其他人不能吃".她说的是"我"的妈妈,她奶奶可以吃,死活没开口容许她自己的妈妈吃,因为她妈妈一开始就没参加这个游戏,她就把她妈妈排斥在外了.小家伙人精一个.
接着,妹妹搬来了乐高玩具,说是要做个生日蛋糕,玩着玩着,那"父女俩"就打起来了,原因是一快梯型的积木块应该放在那里,没办法,我只能下座把他们拉开.妹妹嘴不闲着,嚷嚷,"我不要跟你回家了,我要去老师家"---这"老师"家不是我家吗?她不会吃亏的,闻森嘴里肯定斗不过妹妹,就瞪起眼晴作着恐吓状,我看了到有点惭愧,我不就是这样训儿子的吗,他一转身就学着去对付其他孩子了.
蛋糕做完了,"父女俩"也闹崩了,妹妹又背起了书包,但是闻森不跟她玩了,小女生就在那里自言自语:"谁是我爹地呢?爹地在那里呢?"

这是我们都习以为常的小儿游戏之一,几乎是所有的孩子们都会的,好象是很幼稚的玩耍,但是这里面却也牵涉到了人类的一些基本的深层的能力,这其中之一就是:心灵透视的能力,或者说是角色转换的能力,这也就是说人的基本能力之一是能够了解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的想法,能处在别人的位置上想问题,而不是事事都以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愿望,自己的习惯等等去要求别人.如果一味地一厢情愿地要求外面的世界都围绕这自己这个轴心转,这必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对于那些自闭症的孩子们,在这样那样的挫折面前最后就以刻板的行为和思维来求得心理的平衡.
这种对心灵透视能力的缺乏或着说是不足,同样地反映在社交障碍上,因为不知道对方的意图而不知所措,因为不知所措,所以就逃避退却.在以后的社交活动中,不了解交往中有形无形的规则,不能领悟交往中不明确的,非语言性的社交暗示,不会骗人也容易受骗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缺乏这种心灵透视的结果.同样的也反映在认知能力上,自闭症孩子对于学习"人称代词",学习"你,我,他"时的困难,也是可以看成是缺乏这种角色转换能力的例子.
这也是所谓的"心智论"对自闭症的理解中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如果你看看<<"雨人"的秘密>>(第72页)中介绍的心智论针对自闭症孩子的几个实验,你就能体会到他们很多社交上,认知上,行为上的障碍都可以归结为一些基本能力的欠缺.
把这些大道理先放一边上,其实这些看似高深的理论就藏身于小孩子的戏耍之中.象我女儿那样一分定了角色,她的思维就能把自己"定"在那个位置上,把闻森叫"爹地",叫我"老师",她玩乐高玩具前,那个箱子她打不开,就很自然地交给"爹地",也就是闻森帮忙,平时是决不会这样的,结果闻森也打不开,他就让我把他打开,但是他开口之前还是稍微犹疑了一下,才叫我"老师".这是在一开始他叫我"爹地"之后,被我纠正后才自觉学会这个角色转换的.
你看一个是天生的能力,一个是先天差点,但是在引导训练之后能学会的"后天努力"的结果.
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或许是因为闻森是男孩,本来这些玩过家家的机会和兴趣就少,象潘丫丫那样就玩的比较到位了,但是不知道她是作为一项"技能"而学会的呢,还是自发性地模仿学习而来的,一个正常小女孩的过家家,应该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自发地套进去,比如,我女儿拿着玩具盘子端出一条玩具鱼来,突然想起来说,"啊呀,我忘了放酱油了",不知道她是跟她妈学的,还是看了电视上的烹饪节目学的.
让我高兴的是,我有意识地给他们买了大量的过家家的玩具,目的不光是给女儿玩,更是想让宝贝女儿带着她哥哥玩,尽管让七岁的男孩玩过家家有点违背常理,但是看的出来,对闻森是很有帮助的,在小孩子的过家家中,牵涉到的有一些基本的能力,正是象闻森那样的孩子们所欠缺的.
要不是家里这遍地狼籍的玩具,已经让我的洁癖老婆面临精神崩溃的话,我真想再买更多的,---有成套的快餐店玩具,各种运动玩具,各种职业的玩具,各种五金工具的玩具,应有尽有.估计要真的买下来的话,我老婆的神经得象最高强度的钢丝一样等级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7#
发表于 2006-11-14 07:52:56 | 只看该作者

re:我们家越越是最怕扮演游戏的,原因...

    我们家越越是最怕扮演游戏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自己觉得应付不了,而不觉有趣。而女孩子到了三四年级还在那里扮妈咪,编故事。
    我曾经和越越扮演父女,我一喊他爸爸,他就反抗,说:“你是我妈呀。”看来他的确不容易把自己沉入角色,并且只认同生活中固定的角色。最后也只是笑笑,游戏一会儿就结束了。因为他编不下去。

    很羡慕楼主有二个孩子,那个妹妹可是起了很好的作用。估计主意是妹妹的,小女孩最喜欢假想游戏了。小男孩假想武打之类的要多一些,这是就正常来说的。

    还有一点启发,我经常因为儿子不想演就不演了,其实还是要经常给他这些机会,因为玩过一次后,他还是会深入一点。不象一开始,他时刻想着要从游戏中出来。一个游戏就是一个故事。

    家里搞成商店,好想法呀!我是苦于配置不足。我这二天正在想把一间房间变成他们六五班呢,或者银行、售楼处之类的。只是太小了,家里的东西也太多。这个原因就让我偷了懒,我这个家长不合格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8#
发表于 2006-11-14 09:36:43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主啊,完全可以让两个家伙自己收拾玩具呀...

楼主啊,完全可以让两个家伙自己收拾玩具呀,这样每样玩具玩完后归位,就算不能彻底清理干净,但也好过于无,他们的妈妈也不至于精神崩溃啦,就能买更多玩具了
反正我是这样要求丫丫嘀

角色扮演游戏,我开始也很欣喜,孩子玩得很好(我没有教过,全是幼儿园的生活情景或看别的孩子的玩法),但现在成了毛病了,因为好象又进入沉迷状态,每天区域活动只是要到娃娃家,不肯玩别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真是不知该让她自由发展呢,还是需要干涉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发表于 2006-11-14 13:18:04 | 只看该作者

re:[U]闻森嘴里肯定斗不过妹妹,就瞪起眼晴...

[U]闻森嘴里肯定斗不过妹妹,就瞪起眼晴作着恐吓状,我看了到有点惭愧,我不就是这样训儿子的吗,他一转身就学着去对付其他孩子了.[/U]

我们家也有这种情形:
“ei(二声)!我有没有让你拿我的×××啦?”——幼儿园老师的话,声色俱厉,惟妙惟肖;
“我数一、二、三了啊……一、二,怎么还不来呢?”——妈妈用过的伎俩,被飞飞还治。
昨晚甚至还拍桌子,小大人样的,看了让人又好气又好笑,也是从大人处习得的,印象中就是在气极的时候用过,也就那么一两次的,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呀,孩子的言行很多时候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0#
发表于 2006-11-16 09:27:48 | 只看该作者

re:好一位哲人!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何尝不...

好一位哲人!
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何尝不是一直在进步,在以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好象很少在意,总觉得怎么一年又过去了?真的没什么容易想起来,但现在为了孩子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兴奋不已,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感慨和感动!
教育好这样的孩子后我们不成教育家都要成哲学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9 13: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