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燕原提到的问题,关于怎么知道对方听了话之...
燕原提到的问题,关于怎么知道对方听了话之后什么反应,这是个复杂的问题。要讨论这个问题,我想是否应该先划分一下人群。简单划分吧,那就是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两类。
“不熟悉的人”是指我们平时由于事务处理而需要打交道的人,很多是一次性的,以后能不能见着都很不一定。也有一些是虽然还会定期接触,但谈不上与之发生友谊,停留在合作层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遵从礼仪规范基本就可以了,以事为本,不需要多想对方的感受,得体,not offensive就过得去了。
“熟悉的人”当然是指认识了较长的时间,友谊的程度可以从比较低到相当深,要想知道你说的话对方会怎么想,我觉得前提是你了解对方有多少。但如果说“AS的人就苦于不懂得怎么了解对方嘛”,那就不好办了,呵呵。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很多,比如,大家都会遇到“开得起玩笑的人”和“开不起玩笑的人”。一句玩笑话,某些人觉得挺好玩,觉得亲切;有些人会当真,闹出不愉快。
今天我在公车上就看到一个场景:我前排的两个座位,靠过道的坐着一个女孩A,靠窗的空着。上来另一个女孩B,走过来脸上带着“假嗔”的表情,命令式地对A说“往里坐!”,说完了还一甩头,好像“看到我来了,你也不主动让我坐下”的意思。A照办,B坐下,两人相视一笑一撇嘴,开始聊天。
这两人显然是同学之类的,熟悉的很,到了“狎熟”的程度,彼此也可以相互“狎笑”。这种关系下,几乎百无禁忌了。
一起吃饭的场合也是很容易看出亲疏关系的。这个很好玩。比如一帮人一起吃饭,某个菜品是论个的,往往会比总人数多出那么一两个。好像最常见的是那种葱油扇贝之类的菜,哈哈。好了,一圈下来,每个人吃了一个,最后多出一到两个。如果是彼此不是那么熟稔的人,这一两个100%是会剩下的。如果是比较熟悉的人,或许就有爱吃的人说“我得再吃一个,没意见吧,啊?”----一般地,说这句话纯粹是逗乐,不管别人是否答应,他都照吃不误了。更甚的是,有人跳出来叫板,接着嬉闹下去。
在无法把握的情况下,保险第一。所谓的保险就是礼貌、周全、得体、不说过头话,语气词也程度词都含蓄一些。“这里我好像有个疑问哎...”“你可不可以替我...”“要不要我帮你...”...这种句式都是带有余地的。
如果有机缘继续接触交往的,慢慢就熟悉了对方的脾气,慢慢“放肆”起来也没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