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际关系漫谈之二
今天坐在上班去的车子上想着工作上的事儿,顺便想到了一位同事,然后又不知不觉想到人际关系这个话题上去了。一路想来,到了单位就趁热打铁写下来。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人际关系,做个简单的人群划分,大概有三类吧:(1)亲朋好友;(2)职场上的同侪、领导、下属;(3)除此之外的一些社会活动相关人员。
亲人是固定下来的,你不能选择对方、对方也不能选择你。好朋友,是时间淘汰出来的。这上面的人际关系,是“日久见人心”的性质,不需要多修饰,彼此也能认同一些性格上的特点。比如“剪刀嘴豆腐心”这样的评价,就是对你知根知底才会说的。和这个人群之间的人际关系相处,套用海生之前在讨论性格帖子里的说法,主要坚持的是“以人为本”,不是“以事为本”,要把彼此的感情和感受放在第一位。
可能平时大家比较容易觉得难办的是职场上的人际关系。这方面我还是不倾向于强调所谓的“交往技巧”。基于如下的事实:试图去解读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说对方才会乐意,很多时候不容易做到。所以我的看法是回避这个mission impossible,而去采取“大巧无工”的思路。
这么说,还基于另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个人的情商,能通过后天的努力提高多少,值得商榷。我认为更多的是天性。----当然,这么说无意让号称AS的人沮丧。相反,我接下来要说的意思,是认为我们不需要去“刻意”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技巧。
燕原是清华物理系的,想来对我举的这个例子会有同感:高中学物理的时候,那些蹩脚而自以为高明的老师,总是会灌输各色各样的解题技巧,恨不得从每一道题目中都总结出技巧来。结果是以其昏昏何以使学生昭昭。幸亏当年我就识破了这一点,没陷入他们的窠臼。其实,只要把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掌握透彻,解题就无技巧可言。
在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技巧,如果说有的话,我觉得停留在职场礼仪和规范方面,就够了。金正昆在《百家讲坛》做过一系列礼仪的讲座,很多内容是有意义的(虽然金教授偶尔有点无伤大雅地抖机灵)。最简单到“打电话结束的时候应该谁先挂”这样的细节。对于真正AS的人来说,我觉得进入职场,首先就把这些规则性的东西掌握好。
套用海生的性格分析,我们回到一个“起点”上,那就是有什么样的性格气质,最好选择相符合的职业。这里头有很多因素,但至少我觉得包含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职业要求的匹配问题。比如你自己觉得人际关系上不是那么左右逢源,那就选择那些相对知识型的单位,会简单一些,别去机关衙门去受折磨了。
我觉得没必要把职场想的那么可怕。除了那些机关衙门(那儿的确是非多!!),大部分靠做事情吃饭的单位,都不需要你是个人际关系方面的人精。
我举个我们单位一个年轻同事的例子。这个小伙子工作一两年了,长得比较高大稳重,从而气质上也比较稳重,不爱说话,但表情友善的样子。我感觉他一天里没说几句话。工作踏实、能力也还好。平时休息时间在一起的时候,他一般是个旁听者,又是也不怎么听,自己坐着。到此为止或许你会觉得他是一个不怎么通人情的人。其实不是的。比如我打电话给他,要到他哪儿拿一份东西,打完电话之后我本打算去拿,出了办公室发现他迎面送过来了;比如我下班出了单位,在门口他开车出来,摇下车窗问我“今天我要从你住的地方办事经过,要不要顺路送你一下?”。
这样的善意的举动不需要多,仅几次就会让你感觉到他不是个冷漠的人。工作能力不错、办事情得体、对同事友善,礼貌周全。也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根本不会担心他搬弄什么是非口舌。这样的人,人缘不可能差。
事实也表明,他的人缘是挺好的,是一个受欢迎的人。虽然他真的很少说话。
就此我想,石头以后到社会上工作,起码象这个同事一样,绝对是能够做到的。所以,让同事认可并喜欢石头,肯定也不是难事儿。----呵呵,只要石头不要显摆中国功夫就行了。
(待续,要开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