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干预 and 感情和互动...
干预 and 感情和互动
创建时间: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
干预——
不管孩子带的是什么样的帽子,
典型或非典型,边缘或谱系,高功能或低功能
必须事实差距摆在那里,越早干预,越会有效果。
对于如何干预孩子,我们也在努力学习当中
从单纯的机构干预,到普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干预,这个观念在慢慢形成
但事实而言,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却忽视的主动干预
语言障碍是我孩子的最大问题,现在,我们正在教他认知和仿说,主动需求性语言,也出来了一点点。能仿说的词慢慢多起来。
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
就是孩子的“火星语”。孩子在高兴或不高兴生气的时候,就会有一大串的火星语出来,叽里呱啦的
偶尔在自己专注玩一个东西的时候,比如小汽车,也会叽里呱啦一串火星语
感觉像是要表达, 但是自己不会说,又有点像是普通孩子牙牙学语的样子
应该如何应对呢?视而不见听闻不问?还是极力阻止?
不阻止的话,会不会形成刻板性的自言自语,阻止的话,会不会挫伤他表达的积极性?
对于这个问题,在论坛里求助后,很多热心的家长和版主为我支招了。
昨天,在谈到孩子的情况时,又和机构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说起了这个事情。
和论坛上大家回复的基本一致,对于情绪异常时候出来的火星语,不阻止,不倡导,而是积极引导,在旁边教他如何说。
对于专注做事时的火星语,不必太过于紧张
因为老师的孩子和我们孩子差不多大,是非常正常的孩子
她孩子在自己玩的时候,也会有自言自语的情况
好比我们大人心情愉悦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但是是另外一种方式:哼歌。
对于情绪异常的火星语,我设想的引导,其实还是处于被动状态,其实,可以主动干预。
比如说,察觉到他情绪激动,比如出去玩高兴的时刻,气愤有脾气的时刻
我们就可以在旁边示范,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样的话,就将干预前置了。
顿时,我想到了,这正是ABA行为功能分析啊
唉,还是没有做到活学活用啊。
对于孩子的干预,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
一直盯着孩子的问题行为,想到如何去纠正
忽视了如何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引导干预
老师说,除了要及时分享和响应孩子的情绪之外,
更要主动影响孩子的情绪,这样,有利于形成互动
比如说,他们家孩子看到了切西瓜了,会拍着手高兴的说:切西瓜啰,切西瓜啰。
而我们的星儿,看到切西瓜,会迫不及待的马上就要,甚至引发新的情绪
在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示范,提前干预。
添添的模仿能力不错,如果有一个正常的同龄孩子在身边,
应该能学到一些积极的,好的东西
但是我们身边,没有这样的条件啊
再一个,在机构里接受干预的都是星儿,有时反而互相之间学习了一些不良行为
从老师孩子对于切西瓜反映的例子,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和添添妈妈妈妈可以模仿2周半孩子的正常表现和反应
这样的话,添添模仿我们,不是间接的学到了正常孩子的表现吗?
再回头仔细一想,一些家长在带周岁孩子的时候
一些言谈举止也显得很幼稚啊,但是大家都不会觉得奇怪,都知道这是在教孩子啊。
学海无涯啊,还是要多想多揣摩才对
感情和互动:
添添现在和家人的感情明显亲密多了
比如,有时候爸爸凶他,他会哭着找奶奶;奶奶凶他,会哭着找爸爸。
比如,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牵着奶奶或者爸爸的手一起出去
比如,早上去机构告别的时候,他会哭闹不肯。
比如,虽然喜欢爬楼梯,但是一定要我们陪着一起爬,否则宁愿不爬了
诸如此类等等。。。
但是对于这个感情,我一直拿捏不准
一直在密切的关注,到底是把我们作为工具性的需要,还真的是情感上的寄托
另外,添添还有一个现象
比如,堆积木堆很高了,会自己高兴的拍手,然后拉着我们一起拍手
比如,会把家里人一个个推着坐在沙发上,看他站在客厅中间蹦蹦跳
比如,在家里会随着音乐表演在机构学的新舞蹈,我们跟着他做
当你故意做错的时候,他会纠正你。像是一个小老师
诸如此类等等。。。。
昨天,在论坛上看了一个家长以琳培训实录
其中就提到了,工具性互动和经验性互动。
我觉得,这应该是好现象,是属于经验性互动。
按照mimigao的说法,应该不是把我们家长当“吊车”了
对于他的这些感情分享和经验互动,我们今后继续鼓励,好好珍惜,多多培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