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4661#
发表于 2015-9-10 13:06:52 | 只看该作者
binfeng2000 发表于 2015-8-25 04:10
我不大装得了喜欢,我们看完了表演,女儿问,看起来你也喜欢,那我是不是可以再来看这表演啊?我说看我不反对,但 ...

这跟葫芦爸也挺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2#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04:39:26 | 只看该作者
伦德尔的故事

读书笔记:<<send in the idiots – stories from the other side of Autism>>
By Kamran Nazeer
2006年出版

《把那些傻瓜们都送这里来吧 --- 从另一个角度讲自闭症的故事》

伦德尔是书里讲述的第二个老朋友,他现在在芝加哥做一名快件投递员。在美国大城市里有不少这样的专业快递公司,给本城客户送递重要的文件和包裹,因为交通便利的缘故,都是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因为是专人快递,肯定有限时到达的要求,投递员能不能做到按时送达就很重要,而这成了伦德尔经常做不好的死穴。
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两点,不是他懒,也不是他不能守时,而是两个和他的自闭症的核心很有关系的原因。第一是他送到的时候,需要对方接收签字,一般前台在白天都很忙,接待电话一个接一个,伦德尔就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插进去打断对方,其实对于接收快件,对方不用特别接待,即使一边接电话一边也可以签字的,但是伦德尔只习惯对方完全空下来只接待他一个人的快件,所以他就在一边等人家有空,常常需要等一会儿,甚至20到30多分钟,这样即使这个快件他做到准时送到,也常常会耽误了下一个快件的时间。另一个问题是他对自己自行车非常熟悉,如果那个地方即使稍微有点不对,比如车链条稍稍松了些,那个螺丝有些响声,他立即就得停下来,掏出随身的工具一直要把车弄得满意才上路,即使这点小问题完全不影响到他继续骑车,可是往往耽误了准时送达。本来这样的表现在一个靠体力吃饭的小公司里大概不会被容忍很久的,但是伦德尔看起来保住了饭碗,一个原因是他早上总会比别人早到公司,因为快件公司早上有很多关于收件送件的准备工作,每个客户要求送件收件的时间,地点,联系人和注意事项各各不同,这些对伦德尔来说,都已经熟记在心里,而对于上了年纪的头头是件苦差,所以每天早上上班前,晚上下班后,伦德尔就来帮老板做这些需要记性和一丝不苟的苦差,而老板回报给他的事,每当伦德尔在外面送件出问题了,老板全扛过去替他说好话。
就在Kamran看望伦德尔的短短几天里,他观察到了伦德尔的一件事,一般来说,送递员对客户要送的是什么东西不会知道,都是客户自己封好口的。但是那天伦德尔那天在给一个色情用品小店的老板送完件后,老板拿出了一支枪,说你把这个也送到哪里哪里去吧。伦德尔的做法是告诉老板,按我们的规矩你要先打电话给我们的办公室,登记了以后我才能接这个单,那老板就打了电话,给那边的人说我有个货,大概多少重,要送去哪里哪里,伦德尔正好在我这里,我就交给他行不行?这老板丝毫没说这是一把枪,办公室的人也知道老板是个老客户,当然没问题,伦德尔就接了这单,他还特别小心地问了这枪有没有上子弹,有没有关了枪保险,这才接了单。他觉得第一点,公司的服务宗旨就是满足客户的任何要求,何况这是个老客户,第二他严格按照公司章程做,就是接单前必须要经过办公室登记核对和同意,第三,他还额外小心,确保了枪没危险才送的。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对一些大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却可以直觉地或者下意识地感到不对劲的地方,他没有社会经验,也没有社会直觉,那就是大家都会明白枪不是一个普通的“邮件”,连普通的行李也不能算,这是武器,最高的危险品,他的公司大概不一定会把每件危险品都列在规章制度上,但这对平常的人来说,就是一个社会常识,不用明文规定或是明确列举的,这对伦德尔就是个天生的软肋了。他没有这方面的社会直觉,也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这点从前面说的安德鲁的一件事也一脉相承:当安德鲁刚搬到现在的新家时,那天他回家正准备拿钥匙开门,一个邻居过来问他,他是住这里的吗?因为这个社区没有过少数民族的住家。那事后来让安德鲁姐姐知道了,姐姐很生气说这不是公然的歧视吗?但是安德鲁不明白,说人家讲的不对吗?我们确实是住这一片的唯一的少数族裔啊,而且邻居们这么关心环境安全,不是对我们也好吗?他和伦德尔一样,看不到对方中规中矩客客气气的背后,是不是隐藏着另一个意思。
对于作者更感兴趣的是,伦德尔是这些旧时小伙伴中唯一一个有亲密关系的人,他和自己同性的伙伴麦克住在一起,麦克自己不是自闭症,过去是学建筑的,家族也是做这个事业的,后来他得到了死去的叔叔的遗产,不用为生活工作了,就放弃了建筑业,想写小说,可是他并没有文学上的天分,这小说写了很多年还没有一点痕迹。而同时伦德尔自己随手写的几首小诗,却让麦克赞不绝口,自告奋勇地去帮他投到了某个自闭症的网站。本来这是作为一个亲密爱人的善意,但是伦德尔内心却不舒服,当面也不能让麦克扫兴,就约了Kamran单独见了面,说他对麦克这么做不大高兴。Kamran立即理解了他,因为他知道当伦德尔写那些诗的时候,大概最不想的就是和别人分享了,不是他孤僻,不是他自信,而是他,或者他们根本对别人会怎么想没有兴趣,即使是自己的诗,也可能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人能理解他的意思,有人会曲解他的意思,别人的头脑里怎么想永远是他们的黑洞,也不是他们想去了解的,最好是一点瓜葛也没有,这让作者回忆起小时候老师们千方百计地想让他们相互交流,最直接的办法是通过游戏,一个只给红色的积木,一个给白色的,另一个再给其它颜色的,让他们一起搭一个积木出来,这样孩子们非得和彼此打交道,但是这其实根本没有改变他们的本性,他们对别人的想法没兴趣,而且看起来从小到大一如既往。这不是孤僻,而是从小开始的对别人头脑里的想法的困惑直至害怕逃避。
麦克尽管和伦德尔没有成为同性中的夫妻关系(这书写于2006年,美国还没有几个地方容许同性婚姻),而且伦德尔还发现了麦克还和别的男人不三不四,但是麦克至少在客人面前表现了他希望和伦德尔继续生活的愿望,麦克也在学习如何和一个自闭症的成年人相处的,总结得头头是道,可是在内心情感深处,总有一些微妙的地方让他们深入不上去,心弦合不了拍,地球人和火星人终究是有深刻的区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3#
发表于 2015-9-14 22:38:51 | 只看该作者
绿树893 发表于 2015-9-8 11:16
“那就是闲聊。他从小就认为凡是谈话,必须要有个明确的主题来讨论”这个和葫芦爸一样 ...

刚看到老弟的读书笔记,太好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4#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06:42:29 | 只看该作者
格里戈的故事

读书笔记:<<send in the idiots – stories from the other side of Autism>>
By Kamran Nazeer
2006年出版

《把那些傻瓜们都送这里来吧 --- 从另一个角度讲自闭症的故事》


这书古怪的名字,“把那些傻瓜们都送这里来吧”,没有特别的意思,却是当时小格里戈在课堂上的杰作之一,在老师每天早上给他们阅读报纸新闻的时候,经常会被格里戈不时地打断,他会重复着某句话,和当时环境没有一丝豪的关系,也没有任何理由和逻辑,天马行空,来去无踪,过段时间又换了一句,这后来让阅读的老师毫无办法,只好停了这早上的晨读,而这句独特的句子也让作者牢记至今,正好拿这古怪的名字来作为书名。

其实原因是因为格里戈的父亲是一家世界500强大公司的高官,经常要开会演讲,所以经常在家准备和练习讲稿,尤其是一些用来制造气氛的警句或重点句子,他爸爸要在家里做些准备练习,拿着卡片不断地背诵和练习,就被他儿子听进耳朵里,而且原封不动地在不同的场合里一再重复。

格里戈大概是当时他们那群小伙伴里功能最高的一个了,当初格里戈出了那个小学后,上了一家普通的教会学校,同时他爸爸也让他参与到了自己的演讲和会议的工作里,从一开始的会议日程安排,到后来帮爸爸准备演讲稿,一直到了格里戈高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他自己成功地完成了他人生第一次的演讲,从文稿到演讲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来他上了大学,先是读哲学,后来又读了法律.同时他继续发展着自己撰写演讲稿的爱好,并且开始为此为生.大学其间就开始为一些民主党的候选人写演讲稿,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最好的经历是为一个曾经争取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议员撰稿,可惜那议员最后落败,所以格里戈的生意又没了,到下一次竞选开始总要过几年后,他又没有其它的谋生本领,好在家境不错,至少能在经济上帮他很多.

Kamran对这位老朋友的关注比其他的几个要多些,因为两家家长联系得密切些,所以对格里戈的学业和职业都比较了解,所以更关心的是这个老朋友在人际关系上的情况如何.他知道作为一个政治自由撰稿人,第一是如何能争取到差事,这不是个技术类的工作,也没有后门可开,你自己首先要被对方信任,觉得你是他们一伙的,人家才愿意给你活干,而思想上需要和他们高度一致,你写的东西才能被他们赞赏而采用.对一个年轻的撰稿人来说,没有太多的政界关系,就得一个个地去应征面试,那么对于这个从小到大没有能自然而轻松地发展出眼神接触的他,怎么才能获得那些陌生的面试者的信任呢?当然他不会告诉人家自己是个自闭症,至少不会是一见面就告诉人家的。

作者随格里戈去参加了一次面谈,这种机会很少,好几个月才是第三次,这次是那个法官的助理已经决定录用格里戈了,面谈是为了敲定细节.那个演讲的主题是”犯罪和惩罚”,听众有很多重要人物,而且各党各派都有,所以得格外小心,比如说在一些棘手的话题如死刑,堕胎等,这演讲稿就既要体现出演讲人的立场,又不需要在会场上引起反对派的抗争.

对于政治演讲的话题,格里戈也算个专家了,很快地就把他要表达的主题,他需要什么帮助等等有条有理地跟法官的助理谈了,对方听得很投入,但是Kamran注意到了格里戈另一只手在大腿上无声地点着节拍,他立即意识到了是为什么:因为格里戈快把自己的话讲完了,在讲话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在话题本身上,看着黑板或电脑或笔记本,不需要眼神直接接触,但是话讲完了总得看看对方的眼神吧,格里戈也知道交流中90%的意思都是通过非语言来表达的,但是他实在是比较困难和紧张,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也就是打节拍来平衡自己。等他们谈完了,那助理说,今天就到这里吧。但是格里戈没起身告别,助理自己清清喉咙,对方还是没反应。助理开始把手放在电话上,假装马上要工作的样子,这时候格里戈才起来正式告别,因为他这才把他心里的那个曲子弹完了最后一个音符,所以他该走了。


另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自然就是格里戈的恋爱寻偶方面的,至少作者这次遇见他还是单身一个,也没有女朋友,但是他从小到大一直不缺女性的亲睐,因为他长得太俊朗了,就是一个男神,读书又好,到了刚上大学时,同班的女大学生们会主动地坐他身边来答讪,格里戈这么多年也知道需要和别人交谈,所以他尽最大的努力和女孩子们周旋,但是很快他就找不到闲聊的内容了,他就用过去学习的办法来继续话题,比如今天天气怎么啦,这门课的作业哪天要到期啦,有没有办法找老师通融下啦,等等,显然女孩们希望的不是这样的反应,也不知道格里戈是个自闭症,她们要么觉得他对自己不感兴趣,要么他就是个孤傲的男神,反正很快没有女孩来亲近他,那几年的大学就过得很安静。
按格里戈的能力让他也在用心地学习如何去获取芳心,他曾有一次和一个女朋友在西班牙旅游,那天女朋友看见一家店里的一件裙子很漂亮赞不绝口,但是并不打算买下来,格里戈默默记在心里,回到美国后,他悄悄地去那家西班牙店里邮购了那件裙子,然后找到家附近的一件服装店,说服了店主在那个星期六晚上把裙子穿在橱窗里的模特上,当然不是让他去卖。等晚上格里戈带着女朋友在一家餐馆用餐完了,他装着无意之中带着女朋友到了那服装店的橱窗下,让她先惊喜地发现了那件裙子,再告诉她其实自己已经买了下来,就等她进去拿了。

可想而知,大概没有一个女孩子在这么一个俊朗的男神的浪漫攻势下不会心醉的,可是这段浪漫史只有三个月长。格里戈最长的也是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九个月的那段恋爱史,那个女朋友是个做问卷调查的,那段时间里她的上司正闹离婚,所以心情不好,就常常气出在下属身上,对这个女孩有很多不满,常常来挑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错,搞得女孩自己也懊恼自己,这样恶性循环让女孩很是情绪低落,格里戈就常常在下班后陪着女孩去她最喜欢的餐厅吃饭,一边听着她的苦水,一边也给她提些建议,还专门去度假让她散心,但是这些好时光过了以后,那女孩渐渐地感到了压力,她觉得因为她和格里戈分享了太多她在工作上的不愉快的事,格里戈开始不再关心她了,是不是觉得她烦了,而事实上是格里戈自己做了很多的努力去理解和宽慰女友以后,他自己觉得还是做一个忠诚的倾听者最好,多听听女友的倾诉,同时这也是他自己在和别人交往中最感到轻松自如的方式。但这让女友恼了,让她觉得他们两人真有差距,就向格里戈解释她的感受,格里戈就努力地调正自己的态度,但是不久后他还是老方一帖做个安安静静的倾听者。这女友知道格里戈是自闭症,不知道她对此有多少了解,但是她本能地觉得和一个自闭症的爱人生活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她感到她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和格里戈在一起本身就给了她造成了压力,她一直就担心格里戈和她会分道扬镳的,果然如此,尽管格里戈觉得自己这样做很对,对两个人都好,可是女友不领这个情,九个月后她主动分手了。

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谈恋爱都有分有合,有聚有散,但是对他们来说人们总会把恋爱不成功归结到他们的自闭症上,这对Kamran和格里戈有共同的经历,有共同的感受,尽管这两人来说,自闭症是也好不是也好,都没有能妨碍到他们两个在学业上的优秀,一直拿到了在法律和哲学上的最高的教育,自闭症对他们来说,大概说不上是给了太大的障碍和挫折,自闭症对他们来说,与其是说缺陷,不然说是特质,可是其他人往往给他们套上自闭症的标签来归咎于此,但是确实是因为他们是自闭症,所以必然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所以就会和别人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和冲突,如果他本人,或者是他身边的亲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或者是坚持要做到和NT一样的话,那会是一件痛苦和行不通的死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06:47:58 | 只看该作者
伊里莎白的故事

读书笔记:<<send in the idiots – stories from the other side of Autism>>
By Kamran Nazeer
2006年出版

《把那些傻瓜们都送这里来吧 --- 从另一个角度讲自闭症的故事》

Kamran在写作时就想着一定要把伊里莎白的故事好好讲讲,这是他采访的四个同学中功能最低的一个,而且已经离开人世了,如果不讲伊里莎白,这本书就看起来都是些给自闭症抹了层花露水一样,都是些天才和成功的例子。

伊里莎白当时比其他几个孩子先离开了纽约那所特殊学校,因为她父母怀念加州的阳光,就一起搬回了洛杉矶,当时加州那边还没有象纽约那样的针对自闭症的特殊学校,老师们也没有那样热忱地学习心理和儿童发育的知识去帮助这些自闭症的孩子们,但是这对伊里莎白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她本来就是个低功能的孩子,这反而给了她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她开始学习了手语来帮助交流,父母还给她找了个钢琴教师,那个老师也很聪明,不给伊里莎白以压力,只让她能轻松地学习音乐。

到了伊里莎白七八岁的时候,她开始有了癫痫的症状,一开始父母还不明白她的这样那样的发作并不完全只是一贯的行为问题或情绪问题,还没有意识到女儿是有癫痫症状,一直有一次爸爸带着女儿坐飞机去纽约开会,飞机上一个旅客癫痫发作才让他醒悟过来原来女儿也是有癫痫的。或许是女儿亲眼看见了别人的癫痫,那以后女儿象是遭受了很大的打击,或是每夜都做无法言说的噩梦,伊里莎白常常自己哭出来,过去从来没有过,表面上女儿好像越来越好说话,说越来越多的“yes”,和父母交流得也多了些,还常常帮着做些家务活,可是父母亲心里明白女儿越来越不对劲了,爸爸开始生平第一次服用抗抑郁药,被老婆看见了,老婆对他说了实话,其实她也吃同样的药了。

这时妈妈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她看到一个专门给成年自闭症建立的夏令营,觉得那里的安排很正规,员工也很有经验,离家也不远,只有两小时的车程,尽管伊里莎白的年龄还小,她只有十二岁,去那里也就是最年轻的一个了,但是妈妈说服爸爸这值得一试。

结果伊里莎白去的第三天,家里接到夏令营的紧急电话,说伊里莎白摔了一跤,断了两根肋骨,还刺到了肺。父母急忙赶过去,母亲一见躺在病床上的女儿就明白了,那不是真摔的,是故意的,妈妈压住了火气,将女儿带回家养伤。后来三个月伊里莎白就留在家里,康复了以后,他们给女儿找了个心理医生,每周两次和女儿交谈,希望帮助女儿能有一个不同于他们但是还能保持健康的心理世界。对这点Kamran自己做了比较,因为他自己的父母也给他年轻时找过心理医生,以他的能力和对心理医生的认识,他觉得对方完全不能理解自己的内心,所以每次和他的心理医生交谈,他就每次编造出他做的一个梦来,每个梦都是以他醒来后发现这个心理医生赤身露体地站在他的床头而结尾,他以扯淡来抵抗别人来窥测他的内心,只是以浪费很多爹妈的钱为代价。而当时伊里莎白的那个心理医生却是个另类,他象是要把伊里莎白用丝巾裹起来藏进阁楼里一样,他要伊里莎白珍惜悲伤的感受,他让伊里莎白不用去交朋友,他要伊里莎白把没和父母说的话先跟他说,这让伊里莎白感到无所适从,因为这和她一辈子所受的教育相悖,而且她又没有这个能力和经验去分辨那个是对的,自己应该怎么做。Kamran举的这两个例子正好说明了这些传统的心理医生对治疗对自闭症的局限性,一方面是来自自闭症人生对别人,包括心理医生的抵制和不信任,另一方面是心理医生们对自闭症群体的不了解和没有特殊对待造成的。

但是伊里莎白越来越糟,越来越抑郁,有时候她发作的时候好像被谁掐住了喉咙喘不过气来一样。医生们不大情愿给她开抗抑郁症的药,因为那时候伊里莎白还是个青少年,况且自闭症本来就不是有这样那样的不正常吗?但是伊里莎白的父母不同意,因为伊里莎白睡眠越来越差,眼袋越来越重,心情越来越坏,上学越来越少,读书越来越少,连钢琴也不弹了,这些都不是自闭症的直接原因。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伊里莎白把爸爸用来打胰岛素的针头插进了自己的膝盖里,这下子医生们也给了精神分裂症或是躁郁症的结论,再后来就是被送进了一个精神病机构里待了五年。

从那里结束伊里莎白回家住时她已经是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她开始自己学会了骑自行车,爹妈们高兴坏了,立即全家都买了自行车陪她一起去公园。她开始教邻居的孩子学琴,很成功,父母把消息发了出去,慢慢地有了好几个朋友或邻居的孩子来跟她学琴,而且大家反映还很好。但是因为伊里莎白喜欢去图书馆,而从家里到图书馆需要转两路公交车,妈妈做了很多准备,把两路公交车的站名,路线,交接等一一绘成地图,好让女儿能手持这份手绘地图坐上车一路地找过去,当然妈妈先是带她坐车,可是伊里莎白不会看站名,只能靠路上经过了几个站头,停了几个站头来算自己的位置,估计那一站该下车,但公交车不是一定要停在每一站的,如果站上没人等,而且车上的人又没给信号要下车的话,司机是不会停车的,而且有时候因为修路或事故要临时换线路,这就让伊里莎白彻底抓瞎,爹妈不得不放弃了让女儿学会坐公交车的计划了。那年她二十三岁。

但这是父母能接受的,有些事情伊里莎白怎么也学不会,有些事情比如钢琴她不但能学下来,现在还能教教课,看起来生活很平静,对他们以家能做到这一步也很满足了,本以为这样就会永远继续下去了,没想到在三年后,也就是伊里莎白二十六岁的一个星期天,她没有任何先兆,也没有任何留言或透露过轻生的意思,她悄悄地在早上把自己家药柜里几乎所有瓶瓶罐罐里的药都吃了下去,包括维他命等营养品,然后走下楼,把为了过冬而遮挡落叶的游泳池的帆布罩拉开一角,自己沉入水里,再没起来。那天其实爹妈也都在家里,各自干自己的活看自己的书,等到妈妈突然发现了楼下游泳池的帆布罩给拉开了一角就下楼查看,结果惊恐地发现了女儿沉在水里,也不知道已经多久了,妈妈凄厉地大叫一声,一边拼命把女儿拉出了水里,一面打电话叫来救护车,救护车很快地赶到,急救员很快地告诉妈妈女儿已经没救的了,这时候爸爸才懵里懵懂地从楼上下来,看到的却是妈妈无声地搂着女儿冰冷的身体。这一瞬间这家人阴阳相隔,天翻地覆。

所有和伊里莎白认识的人,也包括和伊里莎白不认识的人,比如说看书的读者,都会问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女孩怎么会轻生自杀的呢?她爸爸在十八个月后终于心情平静下来,给他还有联系的所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们写了份电子邮件,告诉他们伊里莎白的死讯,也劝告各位不要对孩子逼得超出孩子的局限(overextend),但是这次Kamran特地去了加州和两位老人见面而且相处了一段时间,因为他很想多了解伊里莎白的情况,也很希望了解两位老人的想法和做法,他发现这两位老人,按书上的描述应该都是大学里的教授,和自己的父母一样都是非常明智,非常实事求是,非常现实,也非常尽力的父母,本来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自闭症的特殊学校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本来就是件非常有远见和勇气的事。Kamran自己小时候尽管自闭,却已经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所以他父母对他比较自由,一次他说不要上学了,要留在自己的花园里看书,父母就让他翘课在后院里看了三天的书,连话都没问他一句。父母知道他不能融入集体不能社交交友,所以放学后从来不去问他学校里发生了什么,而总是在家里讨论些文化社会方面比较深奥和逻辑性的话题,因为这样最符合儿子的思维方式,让儿子能够在家里放松也能够参与讨论。而另一方面,对伊里莎白这么一个二十三岁还学不会坐公交车的低功能的孩子,她一生中有更多的局限,需要很多手把手教的事情,她父母冷静地面对现实,尽自己的力一遍遍地教,不让自己先丧气生怒,也细心观察女儿,积极采取措施,可最后还是这么个悲剧结果,更让人悲哀的是,连一点先兆也没有,连一点原因也猜不到。

后来Kamran也会见了当时的两位老师,当面他不敢和老师们说起伊里莎白的事,只是见面后给她们发了电子邮件告知此事,那位当时做主管的老师看邮件比较勤快,马上就打来电话,她情绪很激动,开门见山就问Kamran: 伊里莎白的父母有没有提到过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吗?其实伊里莎白只是在二十多年在纽约这特教学校里待了一两年就搬家了,老师们无论怎么样也很难影响到她二十多年后的轻生,但是每一个人都会问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或者漏掉了什么,本来是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的呢?

就任何人而言,如果你生为弱势群体,身患残疾,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智上的,无论是自己受到的挫折,还是别人给你的羞辱,都会日侵月烛,潜移默化地成为心理的阴影,自尊的伤害,而且在精神障碍,包括自闭症谱系,阿斯博格征青少年和成人中很大比率的想过自杀甚至尝试过自杀的人,既有高功能的,也有低功能的,如果说一个人有关其自闭症谱系的核心在今天的条件下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掌控的,那么他们的心理问题会如何发展,他们在那些心理开始走向黑暗走向低落走向毁灭的关键时刻,我们能不能观察得到,能不能有效地引导,对我们每个做家长的都是以个艰难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6#
发表于 2015-9-25 00:06:22 | 只看该作者
久不来,一来就遇上精彩的读书笔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50: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读书笔记:"老爸的叮咛"  陈少华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本来我以为这是本教子书,是用来教育儿女的,结果一看原来书里讲的我不全懂,即使懂的也不见得会去做,即使会做的也不见得做得长,即使能做得长的也不见得能做得自觉,即使能做到自觉的,也不见得能做得喜悦。  我的小小的原则是如果我自己做不到的话,我就不要求甚至不梦想我的子女能做到,所以这本书变成了我自己读,自己想,争取自己做到。  但是我热忱地推荐给大家阅读。如果你的配偶子女也能一起认同这本书的内容,那么你们家一定蒙主厚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8#
发表于 2015-9-29 07:40: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binfeng的推荐,特别认同这一句: 我的小小的原则是如果我自己做不到的话,我就不要求甚至不梦想我的子女能做到。希望自己能够真正明白。

再次看了楼主的读书笔记,真是眼界开阔了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9#
发表于 2015-9-29 08:30:41 | 只看该作者
“就任何人而言,如果你生为弱势群体,身患残疾,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智上的,无论是自己受到的挫折,还是别人给你的羞辱,都会日侵月烛,潜移默化地成为心理的阴影,自尊的伤害,而且在精神障碍,包括自闭症谱系,阿斯博格征青少年和成人中很大比率的想过自杀甚至尝试过自杀的人,既有高功能的,也有低功能的,如果说一个人有关其自闭症谱系的核心在今天的条件下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掌控的,那么他们的心理问题会如何发展,他们在那些心理开始走向黑暗走向低落走向毁灭的关键时刻,我们能不能观察得到,能不能有效地引导,对我们每个做家长的都是以个艰难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03:58:55 | 只看该作者
布朗克斯科学高中(Bronx Science)

转眼间,女儿也要上高中了,原则上有纽约四百多公立高中的七百多个项目可选,但是有九所所谓的特殊高中需要特别考试或表演来录取的,这考试很不容易,很多孩子要参加强化补习班,女儿不愿意吃这个苦,但是也想去考一考,只是有自知自明不抱幻想,既然考试就得填特殊高中的报名单,所以总得去参观一下,她只选了Bronx Science, 那我们就去参观这唯一的一所特殊高中。

从我们家去这家高中,要坐一路巴士,再转两路地铁,至少路上要化两个小时,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地铁里也是前胸贴后背,对女儿来说几乎没有多少机会这么挤过车,但是我是有意让她体验这样的感受,如果她一旦被录取,我们肯定会给她提供校车服务,但是她需要知道即使是那样她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即使是校车估计也得早上六点就得出发。我很快地把话题引到了她的好朋友萨宾娜的哥哥身上,那小伙子就是考上这个Bronx Science,但是家里付不起一年三,四千块的校车费,那小伙子每天早上5点就得出门,每天这么自己做车上下学,这一路上至少就得化四小时,他一直坚持下来。我的用意是让女儿明白,上这样的名校,不光只是要聪明考试好,更是需要有这样的毅力和辛苦努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少年就那么老成,象萨宾娜的哥哥那样,以后成长成一个目标明确意志坚决的有为青年,肯定是意料之中的。

到了高中,按女儿的兴趣先去三楼参观生物科的展览,迎面第一个项目题目是研究小白鼠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方法是通过手术分别将小白鼠的右半脑和左半脑造成部分脑溢血中风,再训练其用瘫痪的左爪或右爪来恢复功能的快慢程度,女儿问了这些对小白鼠脑血管的手术都是由学生本人完成的。还有的研究包括有些精神病人大脑扫描图像分析,显示那些区域的兴奋度有什么差异。这些研究自然不是光在中学里能独立完成的,纽约的这些名校和这里最著名的大学,医院或研究机构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很多高年级学生的研究课题就直接跟教授们做课题了。

二楼和一楼是化学和物理的教室,里面不少学生做各种演示,一个个充满了对求知的热忱,这当然很能理解,因为只要转到走廊上,就见一个个橱窗,上面有"某某诺贝尔奖得主,我校某某届校友"的标题,这里至今出了7个诺贝尔物理奖,1个诺贝尔化学奖,而且还有5个美国最高的国家科学奖得主。

当然这个学校的理科强不足为奇,毕竟叫"科学高中"吗,但是我在学校的介绍中看到的校友有得新闻普立策奖的,有获奥斯卡提名的等等,所以这里的文科其实也很强。女儿进门就发现了这中学里还有一个犹太大屠杀博物馆,这让我们很好奇,从来没有在学校里还见过有这样的博物馆的,在找博物馆的问路路上,一位老师热情地带我们去,我顺便问了这博物馆的来历,原来是该校的一位历史老师本来自己热衷于收集那段历史的文物,后来文物多了,第一需要有地方展览,第二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教育题材,就和教育局联合开辟了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学犹太大屠杀博物馆。里面文物不多,但是看得出收集者独具用心,第一个主题是关于当时的"纳粹少年先锋队",和"纳粹青年队"的宣传画和宣传资料,让现在的年轻人看看当初纳粹是怎么样从小对德国人民洗脑的。就象过去和我儿子讨论纳粹的那样,为什么当时会把戈培尔列为希特勒之下的第二号战犯,是因为盟军觉得这纳粹宣传部把一代德国人洗脑,把德国年轻人变成凶残的战争魔爪的罪行最重。

学校里专门为这个博物馆开了一门课,叫"Holocaust Leadership Program",我们和其中的几名学生交谈,她们介绍了一些活动,比如采访犹太大屠杀中的幸存者,建立历史档案等等,我特别注意到了这其中一个学生是严严实实包住头发的穆斯林女学生,但她也同样热忱地参加这个以犹太人为主题的活动,因为就象她们说的,二战已经过去了,但是各种各样的各国各族的大屠杀仍然不时出现,而其根源基本和纳粹当初屠杀犹太人的用意如出一辙。看得出很多家长对这个博物馆很触动,周围的几个家长,一个是黑人,一个看上去象中东的阿拉伯人,一个是如我的亚裔,不约而同地向学生们表示这非常有意义,这样的学校不光是教学生怎么样做得好,更教学生怎么样做得对,而后者这个社会里实在是重视得太少了。

参观完毕,我和女儿感触良多,女儿说这个特殊高中的考试我大概是90%以上不大可能会通过的,本来我们也是希望她考试但是要做多大的努力她自己决定,所以既然她没有这个决心和意志,我们也不对此抱希望,但是我说今天我们看到了,上这样的学校不仅仅是靠智力,更要有毅力和志向,学习也远远不是考试考得好的事情了,需要的是科研精神,除非她有这样的准备,否则即使她考上了我也要劝她认真权衡一下,我们还是希望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但是却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1 23:05:54 | 只看该作者
“育人”

我们这些日子陪女儿选高中,走访参观了一些她看中的学校,也是我们第一次那么深入地了解到了美国普通教育的体系,让我们刮目相看,过去我们和大部分的华裔家长们一样,从心里看低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现在自己了解了,才发觉美国教育有其非常优秀的一面,其中一个就是给了各阶层各方面的孩子们很多适合于他们的机会,比如说在纽约的公立学校系统里,如果你非常优异而且有有志于学业或艺术,那么有九所特殊高中可以去考,那些考不上或是不屑去考,但是同样有志的青少年,纽约市的各个区同样有很好的高中可以有优异的科目可选,如果你不满意当地的学校,原则上你可以去报纽约市五大区任何一所学校,只要他们愿意接受你,而且你有办法去得了。对那些并不想走学术路线或是考明校的学生,如果以就业为主的话,很多高中设置了高中和专科连读,就是前两年读高中课程,后两年读大学一两年级的课程,那么高中毕业四年,毕业最好就直接拿到高中还有大专(associate degree)了。即使不拿大专学位,这选的大学课程很多可以直接转到大学去,省掉不少钱和精力,因为高中里学费是全免的。当然还有很多的就是直接和职业教育接轨,比如美容,修车等等,高中期间往往把培训,证书和实习都解决了,毕业了直接就去工作。

如果说我们从闻森那里了解到了美国特殊教育中人性的一面,那么我们现在了解到的是美国普通教育中的公平和机会,这公平就是全部明箱操作,全部是以成绩和考核为挑选的条件,而对于那些成绩和能力达不到的学生们,就靠政策来倾斜,比如说有的项目是要所谓的“教育机会(Ed Opt)",就是说明了,他们要从成绩最好的候选人中挑多少比例,成绩中等的多少比例,成绩下等的多少比例,以行政的手法给那些成绩不够好的学生一个机会。

但是我们最触动的还是我们在参观时看到的一些小小的细节,让我们对美国的教育肃然起敬。前面讲过的那个著名的Bronx Science里面建立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不仅有非犹太裔的学生,甚至还有穆斯林的学生去修那门课,而且非常有心得。我们在那所巴德高中里参观,那就是一所所谓的”早期大学“的高中,老师全部是博士学位的,既能教高中也能教大学,毕业就是两个学位一起拿,那天的数学课老师来介绍,还请了几个学生来交流,其中一个女孩是白人,身体发育的很充分了,却穿一小件露脐衫,胸部挺得让一件小褂子遮得了西墙遮不了东墙,而另一位女生却是来自保守的穆斯林家庭的,依据她们的习俗,把自己从头到脚包得一丝不露,这两个女生在同一件教室里出现,本来就是奇葩,但是看得出,她们之间却能从容相处,一个能容忍对方的性感,一个能尊重对方的信仰,这样的和谐大概也是纽约的地方特色之一了。

前天我们去闻森的高中去,其实那所高中有非常不错的理科,法律等项目,其中还有一个舞蹈班,这次开放日主管的老师说,话不用多说,就让舞蹈班的同学们来段表演吧,一上场的全都是青春少女,无论高矮俊丑,因为是青春逼人,一满场的青苹果香气四溢,加上音乐和舞蹈,真是美丽无比,但我们很快地发现了那其中有一个非常肥胖的女生,身体大概是其他女孩的两倍,显然是有身体消化方面的障碍的,但她也在表演中,也穿着和其他人一样的紧身舞蹈服,跳得极其认真,但是我们知道同样的一个动作,她需要抵抗的地心力至少是其他人的两倍,但是她努力地跳得轻松,周围的女孩们一点没有把她看成包袱,大家努力各自跳出自己的水平来。表演结束后,家长们掌声如雷,我想这一大半的赞赏是默默地给那位女生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说起了这个女生,赞赏着她的勇气,也欣赏着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接纳,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也因为这个小插曲而对我自己的儿子也在这样的高中里而感到宽慰。在美国,我好像从没听说过有什么”思想教育“或”德育课“,可是就从这些小事中,看得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把人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思想付诸于行动中,比如说接纳,比如说尊重,比如说平等。而这些真是比考试和成绩重要得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2#
发表于 2015-11-1 09:47:56 | 只看该作者
看得动了自己再苦也应该移民去美国的心思,为了后代获得更好的教育。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3#
发表于 2015-11-2 10:23:47 | 只看该作者

从这里学到太多!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5 23:05:25 | 只看该作者
“出路”

闻森还有一年半高中毕业,所以这次的IEP会议就重点讨论了毕业以后的出路问题。现在他是十一年级,状况是出乎我们所有人的预料,功课一直保持在80分以上,其中的历史课更是被老师挑上了“快班(honors)",而且作业全部自己完成,情绪也非常稳定,一点没发过一次脾气,也没有明显地焦虑或害怕的心理出现,当然他还是个典型的自闭症的孩子,和同龄的同学没有一点交流,除了上课必须的交往以外,他还是有个助理跟着他,帮他找教室,提醒他上课不走神,记录下作业等等,同时他还继续由校车接送。

我本来的最高心里期待是高中以后能读就在他学校边上的社区大学,作为一个跳板,如果可以读下来,就能想转到再附近稍微远些,但是可以做公交车到达的皇后学院,这基本上就是个最低级的地方大学了,如果再大胆些,还有私立的圣约翰大学,离我们家一部公交车就能到达,学校就是比较好的了,在国内至少小有名气。这几个大学和同一个社区的包括闻森所在的卡多索高中之间,彼此联系紧密,大学也看好了这几个高中的良好生源和教学质量,彼此有很多的协作项目,比如说有些高中的AP课程,象闻森选的那个honors的历史课,成绩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是可以直接转到圣约翰大学的学分的。所以如果没有其它的更好的出路,上大学是个可选之路,我希望的是一方面可以找到他以后可以接受的职业,另一方面也是借这个成就培养他的一点自尊心。

当然首先是要保障他可以顺利地高中毕业,而且还想以普通高中的文凭毕业,不是那种受照顾的特殊学生的高中毕业,这一点所有的老师已经非常确信闻森是可以达到这要求的。那么有没有可能高中后的大学前景呢?专业课的几个老师说,就目前的程度,他们对闻森继续升学是乐观的,但是心理辅导老师说,以他们的经验,闻森现在还是需要辅助的,不是在学业上,而是在独立生活和学习上,比如他一直由校车接送,上了大学就得自己坐公交车,这完全就是另一个社会环境了,按他现在的能力是不行的,当然可以找专为残障人士配置的专车服务AccessRide,但是我知道那就不能保障时间的,再比如闻森还是需要一个助理帮他到处换教室上课,提醒他作业或课题等,这些到了大学肯定也没有了。再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即使他上了大学毕业了,按照现在的美国大学的状况,又有多少机会大学毕业后能就业呢?即使就业了,除非他有异常突出的专长,否则他还是得和其他的可能没有他技术能力强,但是会比他在社交上,沟通上,执行处理多样任务的能力上,独立判断处理能力上,情绪抗压和处理能力上,会远远超出闻森,会让他即使有机会就业,也会在工作中压力重重,困难重重的,既然我们知道了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不在现在就走另一条路呢?那就是按照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VR,vocational Rehad),由专业团队来根据闻森的实际,还有家长的期待,帮他找到一个可以有专门的监管和辅助,很多就是政府或公司专门为残障人士设立的工作,那么可以至少保障由那些能理解他们特点的人来辅助和管理,一般不回是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性工作,但是可以保障他们有事情做,而且做得轻松,可能还比一般员工多些法律的保障。

我当然也知道这方面的利弊,一方面是政府也不见得给每一个残障人一份有保障的工作啊,另一方面我最纠结的是难道我儿子就由此永远地“被福利”了?我总还是有个闻森有个“正常”的将来的梦想吧。我也知道这特教学校里有些孩子是上了皇后学院的,还有上次我们参加高年级的就业辅导会,一个男孩说他想要学电工,一个女孩说她早就计划好了要学美容,已经和家附近的美容院说好实习打工的事情了,那些VR的人就非常欢迎,立即帮他们制定从学费到工作的一系列计划。但是学校的主管就给我做工作,她说的是和其他的孩子不要比,因为各个孩子不同,我们都需要把焦点只集中在闻森自己的身上,他的能力,他的缺陷,他的长处,他的潜力上,而且我们为孩子将来计划的时候,我们应该是假想当孩子35岁的时候我们希望他的状况如何,希望他能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能做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对她来说,那么多年和自闭症孩子的交道,那些核心特征,独立自主判断的能力,和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应付复杂多样任务的能力等等,是基本上不会改变很多的,如果他们在小学到高中一直存在,也就必然会带入成年,这些核心问题会最终给他们走入社会带来很多的困难和障碍,而现在的学习成绩并不见得对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根本性地改变。所以她还是建议我们高中毕业后直接和VR合作,以找到和安排对闻森合适的工作或是学业最重要,也最现实。

我还是很感激老师们这么直接了当地谈话,当然他们再三强调这孩子的将来决定权在于你们自己的家庭,他们也只是参考建议,但是这样的建议非常有益,让我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考虑,而且一些基本的看法,比如我们需要以闻森以后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为主导,以他将来35岁时能怎么样地生活和工作为参照,来制定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同时也需要对闻森的一些生活能力加以锻炼,过去一直是以保障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为前提,现在这个前提得改一下,提升一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5#
发表于 2015-11-15 23:38:17 | 只看该作者
   “比如我们需要以闻森以后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为主导,以他将来35岁时能怎么样地生活和工作为参照,来制定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同时也需要对闻森的一些生活能力加以锻炼,过去一直是以保障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为前提,现在这个前提得改一下,提升一下了。”

   看了闻森爸爸写的出路,很受益。我也在考虑孩子后面的出路问题,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6#
发表于 2015-11-16 09:03:12 | 只看该作者
“再比如闻森还是需要一个助理帮他到处换教室上课,提醒他作业或课题等”-----这些方面,在上大学前,是否可以逐渐减少辅助,增加独立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0:09: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方面有多种考虑,第一是目前状况很好,他可以把精力完全用在学业上,可以顺利毕业,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打破平衡有恐让他分心,所以我们不改变学校的助理,第二个方面是实际状况,因为没了助理,闻森会象孤魂野鬼一样,和其它普通班的同学没能力交流,和同样特教班的同学没可能交流,失去了助理这个缓冲,他在学校的处境很难。我们的做法是学校里继续有助理,但是家里要加强一下独立性和主动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8#
发表于 2015-11-17 20:38:48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 理想和现实的纠结,我也纠结很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06:47:50 | 只看该作者
作弊

十月份的一天,学校的心理老师打了电话来,问我有没有给闻森的数学考卷签名,我说我没有,他也没给我看试卷啊,老师说那就对啦,闻森有门数学考试,老师让他们回家让家长签名,但是闻森伪造了我的签字,数学老师一看不象是真的,就责疑闻森,但闻森还狡辩说你们怎么就这样对待我呢。我对心理老师说等闻森回家了我会好好谈谈的。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初中发生过一次,也是考试没考好,他觉得带回家有点尴尬就假冒了我的签名,那件事也让我想了很久,考试没考好,想瞒着家长,本来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在初中一开始,我们就再三明确地跟闻森讲我们不会对他的学业成绩提要求的,只要他努力完成每一次作业,完成每一次考试,我甚至早就不去检查作业和考试,初中的时候闻森考试还有点挣扎,但是到了高中,每年的成绩都在增加,到了上学年,平均分已经到了87了,数学课也在80多,应该没理由再隐瞒了,难道他考得很惨?那天闻森一回家我就开口问了这事,因为我是直接问的,所以他也没掩饰就直接承认了,我问他是不是没考好所以伪造了签名,他说是,考了65分。这我先吃惊了,65分至少是及格了,我再次向他重申我不会对他考试考砸了生气的,我还是要强调这一点,毕竟这是他要作弊的最根本的原因,但是紧接着也严肃地告诉他,假冒签名,即使是父母的签名,原则上是犯法的行为,以后如果在社会上工作上假冒别人的签名,不但会可能遭到解雇,还可能触犯法律,所以是绝对不容许的。

闻森连连答应,应该是想赶紧逃过去,我并不想穷追猛打,因为这些关于假冒签名的法律案例可以找出很多,我们有机会可以教育的,我现在不会挑那些青春期孩子已经感到尴尬或负疚的时候去“趁热打铁”了,因为这其实恰得其反,这时候继续追究很可能的却是激起了他们情绪上的反抗,要么就干脆对着你干,要么就逃避掉,不如把这个尴尬的时候先放过,让他感觉到你放了他一码,等大家都心平气和的时候我们有的是机会把假冒签名的责任和危害讲讲清楚。

我把了解的情况打了电话给学校,说明了闻森承认了错误,也要求学校是不是可以把那张试卷发回给我们,我们可以把错误的地方订正,这也是希望闻森能学习到的对待考砸了或是犯错误后自己可以体面和合理地挽回的正确方法,学校也巴不得就让我来处理这事了。

试卷拿回家后,我看了一下,因为是三角几何,有些大概是语言理解有问题,有些是概念没搞清楚,这些他订正了也就会了,但是很好奇的是最后老师出了一道五分的问答题:你觉得课堂笔记会帮助你学好几何课吗?这个问题上闻森只得了一分,因为他说的是“这要看情况了。。。”,我大概猜想出这老师的用意,应该是希望学生们掌握学习方法,更可能就是白送点分来拉高学生成绩,因为对美国孩子,几何会是门特别难的课,这老师开学时还让每个学生写一封感谢信给自己的爸爸,而且必须是爸爸签了字才能得分,所以我能理解这个老师的用意,但是对闻森来说,这根本和试卷主题不相干的送分题,让他却不知所措,一个原因是他估计上课记不了多少笔记,另一个原因是他确实不知道这题该怎么答,因为他就是那么想的,或许对有些人课堂笔记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但是对他自己大概是连笔记都记不全,所以他的含糊的回答是“看情况了”,丝毫没意识到这里老师是给了大家白送分的机会,象这些隐约的没有明说但是大家却能心知肚明地领悟,就是闻森心智能力的一个天生的缺陷,他是个一定得打开天窗说亮话的人。这件事的一个直接结果是,闻森的特教辅导老师马上给闻森换了个数学老师,说起理由来,特教老师委婉地说,这个老师有时候会out of box,我心知肚明,这样有时候会不按常理出牌的老师,确实会让刻步就班的闻森有点摸不着头脑,所以特教老师的做法非常及时。

我最关心的自然是闻森可以从里面学到什么教训,而这些又不能直接教训他惩罚他,我们已经过了这个年纪了,而且我这几年所有的努力的最终的目标,就是和他重新搞好关系,不光是平时和谐时的关系,更是当他犯了错的时候,我们需要怎么去处理。孩子犯了错,其实是告诉我们这孩子有坎过不去了,需要我们的是施以援助的手,而不是指着鼻子教训的那根手指。

这第一个面对的是,他为什么要作弊的原因,这当然是怕被家长责备怕自己丢脸,也可能是想投机取巧瞒天过海,这第一类情况应该不是我们家的现状,但是还是需要再次地和闻森强调,我不会对他某次考试没及格而生气责备他的,事实上他从高中以来的考试一直很稳定,都不是我担心的问题了,况且一两次考试的成绩并不怎么影响最后的总评分,功课只要他及格了我们都不会计较的。这样的态度也一直有机会就给他强调,这是让他心理上有一个最低限度上的保险杠来兜底。

而第二种可能性,也就是是不是他觉得我放得很松,觉得自己可以瞒天过海地蒙骗一下?这就很难来确证了,但是如果他有这个苗头,那么这次被数学老师当面揭穿而且报告给了特教老师,一直到了家长这里,这本身的教训就足可以让他知道了厉害关系,所以我就没有再插手,但是会留个心眼,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不会作假不会撒谎的儿子,在成长的同时也学会了人类的这些小诡计。

第二个要面对的是如何让他知错了以后还能改错,这自然最直接的就是把做错了的题订正后,再发回给老师,不一定能挽回分数,但是这是表明了自己愿意改正错误的态度,这本来把道理给他讲通了,我说这表明的是你愿意改正错误并且证明给老师看,你已经把做错的订正过来了,老师考试的目的不是来惩罚学生,而是让学生学习,只要你最后学会了,老师都会看到而且会奖励你的努力的,这些话说了,闻森也点头同意,但是我还是怀疑他有没有这个自觉性,果然到了试卷发了回来,我再让他改正的时候,闻森拒绝了,我说我不会强迫你,但是你能不能给我一个理由呢?他说,是因为这已经考过的内容老师不会再考了,而且错的地方他也已经懂了,这个理由自然和我期待的有出入,但是我也接受了,因为一个重要的考虑是抓住一切能让他自己做主自己决定的机会,他长期以来在特教系统下被辅助扶持过多,养成了自主性非常差的后果。所以尽管这和我的意愿相背,我还是听他做了一会主。

第三个要面对的是他要吸取的假冒签名的危害,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可以是现在只是被抓住感到尴尬一下,或者是以后走上社会可能会承担法律或经济上的损失,如果光是我明白地说给他听,闻森也会点头象是理解了的意思,但是有两点让我怀疑,一是这样的事情在初中发生过一次,也是被老师发现了,也是告状到我这里,我也是基本上这样处理的,没有特别地责备他,理解他考试没考好想要瞒天过海的动机,但还是从签名所意味的责任说起,一直到以后的法律责任,难道过去的教育现在又忘了?第二个怀疑也是从他的签名中看出来,我的签名非常草非常花,几乎是胡涂乱抹一般,所以应该是非常难模仿,而闻森根本就没去这样模仿我的笔记,他直接就是写了我大写的姓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所以说他其实想假冒但是连假冒的本事也没有,甚至是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的假冒是多么地笨拙,而特教的心理辅导老师还告诉我,当时被数学老师质疑是不是真的是家长签名的时候,闻森还理直气壮地说是,还倒打一耙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把这些他“学坏”的表现先放一放,是不是有他特有的和他自己一直具有的自闭症核心缺陷方面有关的原因呢?我想是可能的,第一个是他是不是真的理解一个签名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也就是他对语言,包括读和说两方面,都往往停留在字面的意义上,而语言之下更深层的意义,那些不是直接地联系在一起,但是人们可以透过其社会经验,知识蓄备和直觉感受而能够领悟得到的,而在闻森那里可能就是签名就是一个签名,对这个签名所代表的意义就只是代表了家长在这试卷上留下了记录而已,他是不是能想到这签名本身代表的是一个责任,是他需要承担的让家长看并认可的责任,也是我签名所代表的我已经审核了试卷并接受了闻森的表现的责任,这些没有人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他的关于签名的内涵,闻森是不是真能明白并且遵守呢?他常常不能理解那些语言背后的社会含义,字面上的含义他的理解力没有多少问题,但是透过语言去理解实际上要表达出的人的情感情绪,或是社会习惯或意义,他一直是欠缺的,所以对这个“假冒签名”的事件,不光需要和他表明这是责任的问题,是他需要给我看让我签名的责任,也是我需要看并且认可他表现的责任,更重要的还是要透过这个机会,让他了解到签一个名所代表的从一张试卷的责任到可以担负法律后果的责任,需要透过这个机会让他了解到他本来没有机会或能力接触到的社会意义。

第二个让我疑心的地方是我想象着他理直气壮地告诉老师的神态,“这就是我爸爸的签名”,而实际上地球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那个签名就是“B F”,我的英文姓名的正楷缩写。要么闻森就是厚颜无耻的说谎老手了,那和我们一贯的了解不符,要么就是他一直有的心智能力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很久前也记录过的,闻森如果自己觉得是这样的话,他也会以为别人也会和他想得一样,这也是一个著名的心智论的实验中揭示出来的自闭症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换到了这里,他自己觉得爸爸的签名就是这样的两个字母的缩写,他会觉得别人也一样会这样认为?这样的情况在他小时候还常常会出现,大了以后很少能发现这样的例子,至于这个事件中他是在故意硬撑着狡辩还是因为本身心智能力的缺陷而误以为别人也会这样把假冒的签名当真,这就没有明确的答案了。小时候我还常常可以在他身上发现这样的例子,大了以后,偶尔在某些事情上还能见到,但是毕竟随着他心智和能力的增加,这样的以自己的想法去替换和臆想别人的想法的解读方式,应该是越来越少,越来越被他的知识和逻辑来作出客观实际的判断,这一点也是他的精神科徐医生每次和他交谈的训练内容,从这几年的训练结果也让徐医生越来越满意闻森的进步,所以这个疑点我不能确定是因为他死要面子地抵赖,还是心智解读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会留个心眼。

至于说假冒签名的法律责任和危害,这方面的例子应该是非常多的,而且是真实的生活教训。就是在那几天里,纽约的电视节目上报道了一个蒙冤坐牢26年的新闻,不是他假冒签名而是他被警察下了个圈套自己在认罪书上签了名,但是后来的陪审团就以那份签了名的认罪书判他入狱三十年。那是纽约八十年代的一个著名的案子,当时一群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在时光广场的地铁站上为了要买电影票看电影而抢劫了一位法国游客,对方反抗之下被一名少年用刀捅死,这事引起了社会极大的震撼,纽约警察为平息民愤而加紧破案,这个当事人就是那一伙人的一个,但不是捅刀子的那个人,在审讯中警察骗他只要在口供上签个名他很快就会没事回家的,这个当时涉事未深的十七岁的大男孩糊里糊涂地就按警察的意思作了口供签了名,给他带来了二十多年的牢狱之灾,一直到了那么多年后当时的一位目击证人偶然机会才知道了这个青年被判了刑还在狱中,才站出来作证让他平反昭雪,但是从17岁的青年到现在43岁的中年,这最好的岁月就被浪费在牢狱里了。

后来又有个国内新闻,是一名23岁的女员工,却被银行起诉背负了9百万的债务,这员工原来为宜家公司做事,公司需要贷款,但是好像是当时公司的财务经理不在,公司经理就对这女员工说,银行只要我们一个签名,你就代签了吧,可是后来公司经营不力而倒闭,银行就拿着那贷款书,按照上面的签名而起诉这过去的女员工。

我把这些新闻都放在我们吃晚饭的时间说,这也是我们一家唯一可以大家一起坐下来聊聊的时间,除了这之外各管各的,我把一些希望闻森和闻莺了解的新闻或是道理,尽量以八卦形式轻松说出来,否则一不小心触到了这一大一小两个青春期的神经他们觉得你在变相地责备他们或是教训他们反而会反弹而抗拒,这比耳提面命要管用,至少是在我家里,我也不用直接地教训闻森说你看看签了名可以让你终身坐牢也可以让你终生还债,他们也是只听不发表意见,大概觉得这样的事离他们太远,但是我相信这一字一句他们会记在心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80#
发表于 2015-12-5 17:44:13 | 只看该作者
已经认真拜读过了,感谢闻森爸爸不辞劳苦地给我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30 20: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