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3881#
发表于 2012-4-9 08:54:16 | 只看该作者

re:好照片!好相机,这么暗还能拍得这...

好照片!

好相机,这么暗还能拍得这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82#
发表于 2012-4-9 10:22:25 | 只看该作者

re:这是海底世界的照片么?深圳机场有几个...

这是海底世界的照片么?
深圳机场有几个大鱼缸,就养着这些东西的,每次去登机前我都在鱼缸前流连忘返,等有币了我非得在家里搞上几个,太赏心悦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83#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0:42:53 | 只看该作者

re:对.是纽约水族馆.自己养水母,不大容易吧...

对.是纽约水族馆.自己养水母,不大容易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84#
发表于 2012-4-9 11:08:21 | 只看该作者

re:家里搞个大号智能3D电视,设上屏保就行。...

家里搞个大号智能3D电视,设上屏保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85#
发表于 2012-4-9 14:39:49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主意好。省时省力,还美观。

这个主意好。省时省力,还美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86#
发表于 2012-4-9 14:46:35 | 只看该作者

re:感动

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8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15:26:59 | 只看该作者

re:“沟通 = 90% + 8% +2%”...

“沟通 = 90% + 8% +2%”

刚做完一个电子邮件的训练课程,讲到了上面的公式。

90% -- 身体语言
8%  -- 语气语调
2%  -- 讲话的内容


一个人想表达的意思,绝大部分是通过身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而传达给对方的,说话的内容只占了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88#
发表于 2012-4-11 16:06:14 | 只看该作者

re:如果想表达情感,应当差不多,比如爱情和安...

如果想表达情感,应当差不多,比如爱情和安慰,不说话效果最好。
公司开会的时候,内容要大于50%,否则就不高效了。

对于网上交流来说,最好每个帖子信息量够大,情感表达尽量少,以免对方只通过语言,没看到表情和语调,误解了情感和意图。
说到底,还是当年抽象概括出语言的时候,为了高效和快捷远距离传递信息,不足以细腻到能准确全面表达情感。有所得就有所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8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8:17:52 | 只看该作者

re:"史海钓沉: Who's afraid...

"史海钓沉: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Her sister?"


1966年伊丽莎白•泰勒曾主演的电影演过一部电影,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有个很老的中文翻译很性感地叫作:"《灵欲春宵》",其实这电影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本人没有关系,编剧拉大旗作虎皮而已.

但是近日偶然看了弗吉尼亚•伍尔夫自己的一些故事,却发觉她自己却很怕自己家里的一个人,一个被她父母关在了阁楼上的女子,其实就是她的同父异母的姐姐劳拉.

如今的传记作家们似乎一致地发现,现在所有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全家照里,是找不到劳拉的影子的,这对她们家是一个见不得人的耻辱,弗吉尼亚•伍尔夫自己的书和自传里也说,象劳拉那样的"蠢货"早就该杀了好.

那劳拉又为什么遭到全家人的嫌弃呢?我找了一些资料,其中一篇文章:Looking for Laura, By Victoria Olsen 这样描述道:

"By the time Laura was nine years old, though, it had become apparent that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her. She was slow to talk, then slow to read. She spat out any meat she was given, talked excitedly in gibberish, and liked to spin in wild circles. Leslie tried to teach her himself but found it immensely painful. He shouted and she cried. Her behavior swung between extreme fatigue and violent tantrums."

"到了九岁的时候,很明显地大家都知道劳拉肯定不对劲了,她很晚才学会说话和阅读,任何肉一到嘴里就立即吐出来,情绪亢奋地自言自语,喜欢猛转圈子,爸爸想自己来教她,但是实在是太痛苦了,爸爸在大声嚷嚷,女儿哭个不停,她的行为要么就是疲惫不堪,要么就是激烈发作."

诸位可能看得出来,劳拉很可能是个自闭谱系的孩子,当然那个时候远远没有这个概念,其实伍尔夫一家也是个很有良知的"贵族知识分子家庭",所以爸爸一开始还想自己教孩子,在成了新家后,还想着怎么把这个特殊的女儿融合到新的子女和家庭里去,但是都失败了,只得将劳拉关在了家里的阁楼上,而且一家人以此为耻.一直到了劳拉十五岁,爸爸咨询了当时最著名的脑神经科专家:John Langdon Down ,也就是那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唐氏症"的那个"唐医生",唐医生说你孩子是好不了的,最好就是送精神病庇护所,这样,劳拉终于离开了阁楼,到了当时第一家的精神病人庇护所,据说,后来家里和劳拉的关系还不错的,家里人会一起坐火车去看劳拉,后来劳拉自己也能坐火车回家了,而且有一次坐火车她坐过了头,劳拉还能自己安排住了一宿,等着第二天家里人来接她回去,她具有了这样自理的能力,让全家人都很高兴.

从那时到现在一百多年了,我们还有家人为自己自闭症的兄弟姐妹而感到羞耻吗?还把他们关在阁楼里吗?还认为他们不该活吗?还说是父母管教不力吗?
不管怎么说,现在好多了,尽管上面的事情还用,我们继续要努力,老天爷要继续睁开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0#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22:56:46 | 只看该作者

re:“琴为伴”上班路上听了一个台...

“琴为伴”


上班路上听了一个台湾的Talk Show,其实漏了一半,但是正好听到了这个故事。

故事是被采访人写的书开始,叫《二十九张当票》,这位秦老板是开当铺的,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中属于那种趁火打劫之类的剥削者,但是这个当铺老板却从这个别人倒霉的时刻领悟到很多人生的冷暖。

第一个故事是从一个男人来当自己家的钢琴开始的,据事主说自己刚离婚,儿子随自己过,实在是手头接不上了,想把儿子的钢琴来当点钱,只是有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让儿子每天过来练练琴。对方说得可怜兮兮的,秦老板不好推托,勉强答应了。

但是那孩子只弹了三天,老板就受不了了,一个原因是几乎每个人来当铺都是愁眉苦脸的,人不到了那个倒霉地步也不会上当铺,这时候你再来个“钢琴伴奏”对方是个什么心情?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看见了那个悲切哀愁失落的孩子,当他一弹起了琴,那身上的心上的担子全不见了,这钢琴,这音乐就象是他的一个老朋友,替他解忧,给他抚慰。老板看了很感慨,把自己也在学琴的女儿也叫来看,说我也不期望你以后能成个钢琴家了,或者成为钢琴教师,我只想你能象那孩子那样和钢琴交个朋友,这个朋友是可以随叫随到的,你有天大的忧愁,它都能轻轻地永远地帮你抚平.

后来这个秦老板把孩子爸爸叫了来,对他说你的生意我们还做,但是你就把钢琴搬回家让孩子在家弹吧.

这个节目后面还有个故事也好,有一次有个中年人来当铺,说是要"拿钱当钱",老板就纳闷了,你已经有了钱还来当钱干什么啊,那人就沉痛说起家史,原来这是当地一个望族中的纨绔子弟,惹上了赌瘾能输的全输光了,能借钱的地方已经没有任何亲朋好友肯借给他了,能卖的早已卖光了,只好动用了老母生前留给他的最后一笔钱,尽管他把家人都气死了,但是老母亲还是很疼他,他也心里记得,所以他还想永远保留着母亲给他的钱,因为那些钞票上有过母亲的抚摸和体温,他就想了这么一个来当铺当钱的办法,决心一定要把母亲的钱给赎回来.

老板听了,就没办法再用做生意的逻辑来思考了,那人抱来的钱据说有二十万台币,老板就让他当了十九万.结果那个故事有很好的结局,那人拿了钱去摆了家海鲜大排档,慢慢地翻身,现在已经开了第二家铺子了,而那母亲的钱也早被赎回去了.

这两个故事我都喜欢,那是人世里活生生的精华,在一个人到了生命最狼狈最落魄最无奈的时候,还能保持一点真情,这就是最珍贵的东西.

当然我喜欢第一个故事,是因为我边听边想起了上星期六商老师上完闻森的钢琴课后,意犹未尽,说现在她和闻森的状态是最好的最舒畅的了,一方面闻森的演奏技术比较稳定了,另一方面是他的情绪和态度非常地合作了,不再因为自己弹错了或是老师批评他而顶撞,而老师碰到了一个能学得进去的老学生,彼此心领神会,那样的钢琴课对她是一种享受,所以有时候后面的那孩子因故没来的话,商老师就会拉住闻森再上半个小时课.

曲指一算,闻森跟商老师学琴已经有八年了,真是小鬼子都打投降了,而我们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过去的事情不说了,只说说现在的,闻森在家从来不练,过去还被我们催着弹两下,现在根本催不动了,但是下一个星期再去上课,一音一符他差不了多少,所以不得不惊奇于他在这方面的天赋,而我们家自从去年容许妹妹退了钢琴课后,这架"雅马哈"蒙尘至今,他妈妈都不知道现在闻森弹得怎么样了,有一次因为我要体检他妈妈带了去商老师家,在外面一听妈妈听呆了,没想到当初那个被音乐夜校赶出来的孩子能弹到行云流水的地步.

八年了,一周四节课,除了在外度假两三周,我们从没缺过课,这让商老师敬佩不已,而他们一家也视闻森为自己的孩子,八年前,我们对老师说只要闻森能在你这里坐稳十五分钟,我们就算成功了,现在他一次上两节课,连续一个半小时;他回家练不练不要紧,我们考了一次级以后也不想再考了,因为我的目标是让他自由自在地享受,其实过去我们也总想让闻森对客人,对老师们露一手才艺,闻森并不乐意,哄哄他也能弹,但是很勉强,本来是想和他说说这也是悦人悦己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的社交能力之一,但是现在我打消了主意,以后不再催他哄他为别人演奏了.我要的是那份他自己的快乐,是那份他和老师之间默契的快乐,是他在游轮上看到闲置的钢琴而露一手的快乐,这份他能自乐的快乐远超过父母脸上贴了金的快乐.

也是这第一个故事,让我更明白了我需要的坚持,那就是"琴为伴"最重要,"尽其才"屈之,当然实话说,闻森也只是有点点天赋而已,离天才差远了,商老师女儿是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一直到朱莉娅音乐学院,Curtis音乐学院的钢琴系毕业,这样的姑娘算得上是音乐人才了吧,但是她们说,离女儿的附小同学朗郎,还真是差了一截,而闻森离秋实就差了千里了,更不用说和他们比了.

但是现在我心里有个很形象的目标了,那就是多年后,一个焦头烂额的闻森,心思重重地打开琴键,音乐一起,天清气爽,阳光明媚,心中块垒殆尽,眼里阴云消遁,钢琴这个老朋友,把我们动不了的一副重担,从闻森肩头轻轻卸下.

就象故事里的那个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7:53:40 | 只看该作者

re:29張當票:典當不到的人生啟發...

29張當票:典當不到的人生啟發


第一张当票:阿嬷的手尾钱

.当入日期:民国八十二年○月
.贷金:新台币拾玖万元整
.旧:新台币贰拾万元。
.姓名:陈○○

这天,清晨六点多我到公园去溜狗运动,回到当铺才七点多,当时天才微亮,我正准备要开门时,手上的狗链突然一紧,只听到小狗发出阵阵低吠声,让我顿时警觉心跟着升高。

我担心地四处张望,发现在骑楼下的柱子后竟有个畏畏缩缩的人影,以为是歹徒要来行抢,我大声喝问:「你要干嘛?」没想到对方却是怯生生地回我话说:「老板,我是来当东西的。」

原来是赶早的客人,看他的样子、听他说话的感觉也不像是个恶人,我松了口气,边掏钥匙边说:「你不要躲在那边嘛!先生贵姓?请进、请进!」

我把他迎到铺子里,对方自称姓陈,我问他:「陈先生想当什么?」没想到他老兄竟从怀里掏出一个铁制的传统饼干盒,打开铁盖,里面收着一个手提包,待拉链一拉开里头竟然都是现钞。

我以为自己刚刚糊涂听错话,误听陈先生是来典当东西的,没想到其实是要来赎当的,因此赶紧改口问:「陈先生,原来你要赎东西啊!麻烦你把当票一起给我。」但没想到陈先生摇了头,口气肯定地说:「不是赎,我是来当东西的。」
我一时没会意过来,因为没看到任何可以当的东西啊!难道要当饼干盒?于是我再问他:「那你要当什么?」他指了指饼干盒说:「我要当这包钱。」这可有点意思,我开当铺这么久,客人带着各种宝贝上门,无非是为了换钱,但生平头一次遇到带着「钱」来当「钱」的客人。

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问他:「你都有钱了,为什么还要当钱?」他一脸尴尬地搓手说:「唉……这个……总之,这笔钱不能用啦! 」这下我听了更是满头雾水了:「不能用?难道这笔钱是假钞吗?如果是假钞,你赶紧拿走,我绝对不能收。」他急忙解释:「不是假的啦!我不知道要怎么跟你讲,但是这笔钱我真的不能花掉。」我继续追问:「如果是真钞为什么不能用?钱就是钱啊!」没想到我这一说竟逼出了他的眼泪,他万分为难地说:「因为……这是……这是我阿嬷给我的手尾钱。」

台湾民间有个风俗习惯,老人家若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会像过年包压岁钱一般,发给每个晚辈一笔金额不大的钱,除了留给子孙当纪念外,还有保佑后辈财源滚滚之意,是谓「手尾钱」。这与现在出殡做法事时,师公发给家属的一块钱两块钱不太一样。

我被这笔钱的来历吓了一跳,示意陈先生继续往下说,只见他眼眶泛着泪水,幽幽道出压抑已久的往事。一听之下,才发现原来他与在基隆名号响亮的颜氏有着血亲的关系。

北台湾的雨都基隆有个望族颜氏,在当地赫赫有名。族中的一位颜老太太,年轻时嫁入豪门,生活优渥,子孙瓜瓞绵延。虽然儿孙众多,但她独独宠爱身为外孙的陈先生。只可惜陈先生从小不学无术,长大后竟沉迷赌海。为了赌博,陈先生将家里可以变卖的全换成了赌本,俗话说:「久赌神仙输。」几年赌下来,自然落得负债累累。一开始亲戚朋友还会苦口婆心地劝他,但是陈先生始终执迷不悟,因此众叛亲离也是意料中事,最后只剩颜老太太始终护着她的宝贝外孙。不论何时,只要陈先生开口,颜老太太一定给他钱。即使手头不方便,她总会借口自己需要花费,设法跟其他儿孙要钱。后生晚辈自然知道颜老太太的目的,每次总会规劝她别再理会陈先生,只是阿嬷疼爱孙子的感情大过理智,颜老太太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资助陈先生。



可惜任何人都敌不过时间的摧残,终于颜老太太还是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临终前,她特地把陈先生叫到病榻前,用布满皱纹的手抚着他的头,苦口婆心说:「乖孙,别再赌博了,阿嬷在世的时候还能照顾你,等我走了,还有谁能护着你?你年纪也不小了,赶紧找一个正经的工作,安定一点,让我可以放心。」颜老太太将晚辈给的钱省了下来,包了一份二十万的手尾钱给陈先生,也就是现在放在饼干盒里的那笔钱。



可惜的是,当时陈先生并无法感受到外婆的教诲,加上游手好闲已久,因此在颜老太太过世后,始终没有改过向善。



又过了几年,陈先生终于戒赌,打算在林森北路摆摊卖小吃,重新步上正轨。可是摆摊需要本钱买辆摊车和基本食材,但由于年轻时恶名昭彰,纵使他拍胸脯担保自己已改过自新,亲友依然认定这只是他再一次骗赌本的演技,最后落得连买餐车的基本费用都借不到,不得已,只能上当铺周转。



他尴尬地告诉我:「我手头上没有资金,而且没人愿意借给我,这笔手尾钱是阿嬷对我的期待,我绝对不能花,也不能存进银行,因为存进去出来就不是原本的钞票了。想来想去没办法,所以想请你帮我保管,借我一笔做生意的本钱。」



事情的前因后果让我听傻了,原来这一笔钱不只是钞票,还包含阿嬷对孙子最后的嘱咐。听完故事、看着面前的人,再看着眼前的钞票,我深刻体会到陈先生重新做人的决心,于是也暗自决心帮他一个忙,他会找上我,或许也是冥冥之中颜老奶奶的牵引吧。我低头随意检查包里的钞票,发现里头有些早已经是现在市面上不再流通的旧钞了,但我还是问陈先生:「这里面有多少?」他答:「总共二十万。」



一般当铺收取物品一定都是以低于市价好几折价钱支付,但这个「商品」并不同于以往,但也不可能原价计算,我一沉吟,最后算了十九万给他。



但一决定收下,问题就来了。一般的典当品通常都要收入库房,但是手尾钱毕竟代表了阴阳两隔,意义也不相同,要是入库似乎不太妥当。左思右想后,我便决定把「它」放进冰箱,既不会虫咬、也不容易变质。陈先生直说没关系,只要好好保管就好。



之后,陈先生带着创业资金先是开了间海鲜小炒,因为认真经营、用心烹调,很快地在地方上打出名号。只过了一个多月,他就来赎回了手尾钱。据说创业成功之后,他还跨足士林的餐饮业,为自己的人生重新点亮希望。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当初我看到陈先生将饼干盒自怀中拿出来的眼神,已非昔日那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纨绔子弟了。过去的荒唐让他失去了物质生活与亲友的信任,但是始终不放弃的阿嬷,借着离开人世前的手尾钱,买回了的陈先生的大彻大悟,以及回头是岸的人生下半场。



一张当票的启发

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受到许多照顾,不管是来自亲人或是朋友,但却往往都不知不觉,甚至是习以为常,等到失去时才发现值得珍惜。而人的一生也会有许多重来的机会,比如金钱、比如事业,但只有情感是一旦失去就无法重来的,尤其是那些来不及回报的情感,这也是人生最珍贵的事物。别让这些来不及,变成人生的遗憾。


第三张当票:日记与收音机

.当入日期:民国八十二年○月

.贷金:新台币一万元整

.旧:收音机壹台、日记壹本。

.姓名:曾○○



光顾当铺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其中自然不乏吸食毒品的瘾君子。吸毒的人看多了,连他们吸什么毒,我都可以猜得八九不离十。这些人多半脸颊削瘦、眼神空洞,其中若是施打海洛因的人,不论寒暑,总会穿着长袖衣物,或是全身刺青,为得是遮掩密密麻麻的针孔,只是不管任何方式都掩盖不了那如活死人般惶恐绝望的神情。



其实谁都清楚毒品碰不得,但为何还是有人深陷其中?依照我的经验,吸毒和抽烟一样,一开始往往来自同侪间的认同感和偶像崇拜心里。在成长过程中,身边总会出现几个漠视规范的对象,例如常抽烟的学长姐,或是敢打架的同学。这些特立独行的意见领袖成了冲撞规则的代表,很容易会吸引追随者争相模仿。就好比凑在一起的同学朋友中,只要有人带头抽烟,一定会有人跟进,有一就有二,过不了多久,所有人均会吸上两口,抽烟的习惯便如此养成。



在我念高中时,成天跟一群同是外省第二代的朋友混在一起,对我们而言,抽烟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没什么刺激感。直到有一天,有位朋友带头示范吸食强力胶,看起来比抽烟厉害多了。当时大家仗着年轻,没人在乎上瘾的惨痛后果,朋友一个个加入吸胶的行列,我看大家跟着吸,出于好奇也试了一次。



当时我们一群人在县议会的草坪上吸食,不一会儿功夫,仿佛就进入茫茫然的仙境。但是等我清醒之后,我发现自己竟身处县议会大楼的屋顶上。至于过程发生什么事,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转身看四周,发现其他同伴有的倒在树下,有的则趴在公车站牌旁边。这副景象让我的冷汗直冒,深深庆幸自己是安全地抵达县议会楼顶,因为要是在恍惚之间,脚底一滑摔下楼,这条小命可不明不白地报销了。



从此之后,我再也不碰任何毒品。根据我的观察,强力胶吸多了,下个进阶便是安非他命,吸了以后,即使三天三夜不吃不睡,照样精神饱满。再进一步就是古柯碱,打了之后跟神仙一样快活,可是后果却比堕入地狱还骇人。



这篇故事的主人翁小曾算是我的邻居,曾爸爸是经营汽车保养厂的商人,生意十分稳定。从小时候小曾便是一个标准的乖孩子,可惜升上国中后,曾爸爸的生意愈做愈大,从汽车保养跨足汽车零件、美容等领域,工作一忙,自然没有心力管教孩子,一个不留意,小曾已经渐渐地和一些中辍生愈走愈近,行为举止渐形乖张。



有一回,小曾偷抽烟被曾爸爸当场活逮,曾爸爸气得一顿好揍,我连忙劝他:「别再打了,你怎么打孩子像打仇人一样,这样父子感情会出问题的。」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小曾便开始逃家,生活​​恶习有增无减。待国中毕业后,小曾无心升学,干脆留在家中的保养厂学修车,倒也平安无事。



一直到有一天,曾爸爸突然来电:「秦先生,我家里有一件我没看过的怪东西,你见多识广,能不能帮忙瞧瞧?」我到了曾家,没想到曾爸爸竟拿出一支安非他命吸食器!曾爸爸听了还愣头愣脑地问:「安非他命吸食器?那是干什么的?」



「安非他命是毒品啊!你在哪里找到的?」



曾爸爸脸色发白,表示是从小曾房里搜出来的。我建议曾爸爸:「吸食安非他命的人不会只有自己吸,一定是好几个人一起堕落,你不妨整间工厂抄抄看。」结果不抄还好,这一抄,小曾和好几个工人都坦承吸安,曾爸爸气得对小曾又打又骂,这回我正色地跟小曾说:「小曾,吸安不是闹着玩的,如果上瘾了很难戒掉,你千万不可以再吸毒。」他老兄睨了我一眼,依旧吊儿啷当。对小曾劝说未果,于是我转身​​向曾爸爸说:「曾先生,你一定要陪你儿子戒毒,不然这孩子的未来很危险。」可是他爸爸却淡淡地说:「放心啦!哪有那么严重?不就跟抽烟差不多,只要我狠狠地揍他,他就不敢吸了啦。」见曾爸爸这么乐观,我也没多说什么,只能暗自祈祷事情好转。



两年以后,某天曾爸爸急忙跑进店里说:「秦老板,我儿子吸毒被抓进中山分局,你认识的警察很多,能不能帮我去说说情?」我套上外套,跟他一起赶到分局,三组里塞了十几个青少年,我却怎么都找不到小曾,直到曾爸爸把一个奇装异服的孩子拖到我面前,我才勉强认出他。



从外型和气质观之,小曾早已走上偏门,小时候乖巧害羞的气质荡然无存。我赶紧找到了认识的组长,询问他可否网开一面?组长双手一摊说:「人都已经抓到了,怎么可能放他们一马?顶多在笔录上注明他颇有悔意,也许有机会让检察官从轻发落,其它只能看他的造化了。」



总算是小曾命不该绝,当天顺利交保。晚上我到曾家,恳切地跟他聊了许久,只是他的眼神始终游移不定,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我的问题。在我苦劝他一定要戒毒时,他才终于抬头看了我一眼,一字一字缓缓地说:「秦叔叔,很难戒。」我说:「我知道,但是有决心还是能戒掉,你要不要换个环境,跟狐群狗党断绝关系,试着再回学校读书?」他不肯定地说:「好吧,我可以试试看。」



而后我什少听到小曾的消息,只知道他满二十岁即收到兵单,退伍后依旧在汽车保养厂工作。但是再次见到他时,居然同样是在警察局,而且这回是因为吸食海洛因被捕。



我心里暗叫不妙,毕竟海洛因的瘾头更大,要戒除难如登天。曾爸爸终于了解毒品已深入儿子的生活,在警局里泣不成声。离开警局后,曾爸爸把儿子带来我店里,「扑通」一下跪在小曾的面前,老泪纵横地跟儿子道歉:「爸爸以前没有好好照顾你,是我不对。这次我会全力帮助你戒毒,拜托你一定要戒掉,不然你一辈子都报销了。」小曾看到过去的硬汉爸爸流下眼泪,当场红了眼眶,指天发誓一定要戒毒。



我相信小曾戒毒的决心,只是海洛因不是嘴巴说说就能戒的,尤其吸毒者的生活已经扭曲,四周朋友几乎全是毒虫,不论什​​么毒品均可轻易取得。即使没钱买毒品,一旦毒瘾犯了,吸毒者什么钱都敢借。曾经,小曾还跑到我店里嚷着:「秦叔叔,我爸爸刚刚发生车祸,现在人在医院等开刀,拜托你借我两万元的救急,让我救救我爸爸。」我一听觉得不对劲,明明他爸爸刚才从我门口经过,怎么不到半小时就进医院了呢?我说:「别忙,我打个电话问问。」小曾见谎言被揭穿,一溜烟跑掉了。



想当然,他不只找我借钱,曾家里的每个成员,不论亲疏远近,都被借过好几次,甚至还对其中一位阿姨伸手了三次。前两次小曾设法编理由呼咙阿姨,到了第三次,小曾直接挑明了说:「阿姨,我现在毒瘾犯了,要是再不打一针,我马上会死。难道妳愿意看我死在妳面前吗?」虽然阿姨知道吸毒是条不归路,但是不忍心看外甥受到毒瘾煎熬,还是含泪拿着钱给外甥,让他愈陷愈深。



某天晚上,市刑大的七八个刑警在我店里蹲点,突然局里来通密报,表示锦州公园即将发生毒品交易。刑警借了我店里的厢型车,准备出发埋伏。我从没见过搜捕的场面,早想借机观战,于是自告奋勇充当驾驶。



车子缓缓开到公园旁边的暗巷,我们一行人挤在车里边抽烟边等,为了藏匿行踪,车窗连一点缝隙都没开,车厢里既闷且热,还充满散不掉的烟味。两个小时后,终于发现公园的角落有动静,刑警扯开车门一口气冲出,立刻活逮了五六个正要交易毒品的年轻人。当带队官问明犯人姓名身分时,我竟在其中听到小曾的名字,定眼认真一看,他早已不是我认识的模样。
我问带队官:「这个孩子是我朋友的儿子,可不可以放了他?」带队官摇摇头说:「这是现行犯,没办法网开一面啦!而且要是今天不抓他,他一定会再犯。」说完,一干人犯便被押回市刑大了。



听闻消息的曾爸爸赶到了市刑大办公室时,立刻嚎啕大哭,绝望地嚷着孩子一辈子完蛋了。我见他伤心欲绝,试着安慰他:「这孩子年轻,还有希望。」曾爸爸抓着我说:「秦老板,你不知道我有多痛苦,这孩子不管毒瘾犯了没,随时会抓狂打人,连家里的神桌也被砸得乱七八糟。附近的警察都知道他吸毒,为了拼绩效,他们一天到晚来家里抄毒品,家人完全不得安宁,甚至连钱都不能摆在家里,因为只要被他找到,通通会偷去买毒品。」他又说:「有一次他毒瘾犯了,妈妈坚持不给钱,他居然抄起菜刀砍自己的手,边砍边说:『拜托妳给我钱!妳放心,这次我买多一点,只要打下去醒不过来,你们就不用为我操心了。可是如果我不打,比死还痛苦,我不如把自己砍死啊!』你说我还有什么希望?」虽然我见过不少场面,但是一时间却不知道如何安慰跪地痛哭的曾爸爸。



日后,小曾多次进出警局,家人只能以泪洗面,曾爸爸也对唯一的儿子既忧且愤,束手无策。某天,他又发现小曾躲在家里吸毒,一时急怒攻心,居然心脏病发作。等到小曾的姐妹发现时,曾爸爸早已气绝多时,而小曾则因毒瘾发作,无法向外求救,只能缩在客厅的角落不停颤抖,眼睁睁看着父亲在面前断气。从此以后,母亲和姐妹对小曾彻底心寒,没人把他当成一回事。



曾爸爸过世三个月之后,小曾突然来到我店里,整个人憔悴到几乎离鬼门关只剩一步之遥,我想他来会主动找我,一定是走投无路了。小曾没浪费时间客套,直接了当地说:「秦叔叔,如果我留在台北,只剩死路一条,但是我听别人说,东部有一个基督戒毒团体,我想去试试看。可是我不是来跟你借钱的,我有些东西可以押给你。」



他边说边拿出了一台陈旧的卡式收音机、一本日记本,还有一支安非他命的吸食器:「秦叔叔,这是我仅剩的财产,其他的都被我姐姐丢掉了。我想跟你借一万元旅费。如果我戒毒不成功,我会找个地方自我了断。」



我见小曾虽然虚弱,但是眼神仍有一丝坚决,我说:「小曾,我相信你。但是东西你还是拿回去好了,尤其是吸食器,即使送给我我也不要。」小曾苦笑说:「好,吸食器我带走,等一下我自己拿去丢掉。但是另外两件寄放在你这里,要是我回得来,我一定来拿。」我开了张当票给他,心中却不抱任何希望,我问:「家人知道你的打算吗?」小曾摇摇头说:「除了妈妈以外,所有的家人早就放弃我了,在他们眼中我连垃圾都不如。」



看着他走出店门,我不免担心他是否真的会丢掉吸食器,也许过了转角,这一万元还是进了毒贩的口袋。许多吸毒的人到我店里当过东西,我与他们只有金钱上的往来,但是这次我亲眼见证毒品毁掉一个正常的家庭,心里不胜唏嘘。日后我不时想起小曾,只是他始终没有再踏进店里。



三年后,有一天曾妈妈来找我,递给我一张喜帖,我问她:「恭喜啊!是哪个女儿的喜事啊?」曾妈妈略显激动地说:「不是,是我儿子小曾要结婚了。」我听了喜出望外,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三年来,我偶尔想起小曾的身影,但是总以为他已经离​​开人世了。我赶紧问小曾的状况。原来小曾到了台东的戒护机构之后,主管见他戒毒状况良好,行为能力正常,于是提拔他担任总务,负责修理水电、担任司机等等,每个月还有一万八的收入。金额不高,但是足证小曾已经渐渐脱离毒海,具备正常人的生活能力。日后小曾也在那边认识了当地的女孩子,对方不在乎小曾荒唐的过去,两人决定牵手一辈子。



我听了开心地说:「这实在太好了!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一定要跟他好好聊聊。」曾妈妈说:「他不好意思回来,因为邻居都知道他以前吸毒,所以连喜宴都办在台东。结婚之后他们也会定居在台东,东部纯朴,诱惑比较少,可以让他远离以前的是非。」我怀着喜悦的心连忙跑进库房,找出三年前小曾典当的收音机和日记本,跟曾妈妈说:「当年小曾临走时交给了我,我想请妳带回家最合适。」曾妈妈含着眼泪收下了。



一晃眼又过了十几年。某日,小曾带着太太和孩子亲自来拜访。他的状况好得令人讶异,一般来说,毒品会造成神经和脑部的伤害,戒毒者常有记忆力衰退、反应变慢等后遗症。但是眼前的小曾非常健康,眼神中充满了自信。我问他为什么这次可以戒毒成功?他说:「其实当年爸爸向我下跪、拜托我戒毒的时候,我已经觉得不戒不行了,只是毒品的诱惑让我把持不住。这一次我能够重新站起来,除了归功于上帝的恩赐之外,最大的力量就是我爸爸。每一次毒瘾发作、我快撑不住时,脑海中总会浮现爸爸倒地的样子。过去的我害了爸爸一条命,所以绝对不能再让他失望。而在同期去戒毒的伙伴中,也只有我戒毒成功。」



虽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是小曾的故事让我深信神迹的存在。我见过各式各样吸毒的人,却没有任何一个能够走出毒品的控制,小曾是我仅见可以从毒海全身而退的人。过去的他活像行尸走肉。现在他有了信仰、家庭和一切,宛如浴火重生的凤凰。当然,更值得佩服的是曾爸爸,他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儿子的人生。我亲眼见证一张白纸被染得深黑,终又回复光洁的奇迹,过程的波涛汹涌震撼人心。



一张当票的启发

吸毒者是位于社会的最底层的人,因为就连坏人也都瞧不起吸毒的人。毒虫的行为模式通常会不断重复;想尽办法弄钱买毒,打了以后飘飘欲仙,待药性退了,又想着下一次买毒的钱,毒瘾愈来愈重,终​​究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他们的世界里除了毒品,没有任何的色彩。有人贪图吸毒的快活,但是我相信凡事终有平衡,前面预支的好处,后头一定要加倍奉还;即使吸毒时爽得像神仙,但是毒瘾犯了,比当鬼更痛苦,想要戒毒,扒掉三层皮都不一定戒得掉。不论经历多大的挫折,或是出于多大的好奇心,绝对不能沾上毒品,否则一人染毒,全家都会跟着受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7:55:13 | 只看该作者

re:第四张当票:二十年的派克钢笔.当...

第四张当票:二十年的派克钢笔

.当入日期:民国七十七年○月

.贷金:新台币捌佰元整

.旧:派克钢笔壹支。

.姓名:杨○○



光顾当铺的客人多是为了利益,但却有少数的朋友从当铺找回了温情。



民国七十七年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下午,我一如往常正在铺子里忙着例行事务,一位老先生推开大门走了进来,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支派克钢笔,表明要典当。派克钢笔是美国所制作钢笔,在五○、六○年代曾经盛行,在当时也是一种身分的表征。



我端详着眼前这位老先生,他虽然年近古稀,但是散发一股有别于他人的文人的气质,感觉投缘,于是我便先请老先生到办公室里坐着歇腿,沏壶茶请他喝。才一坐定,老先生便将钢笔递给我,在灯光下笔身透出长期在指间摩娑特有的光亮,虽然有些碰撞的痕迹,还是看得出使用者的爱惜之心。再转到背面,看见笔杆上面刻了「杨老师惠存」的字样。



一问才知眼前这位老先生就是杨老师,老先生说他的老家在山东,大学还没毕业就随着国民党部队逃到台湾,虽然没有毕业证书,但是由于当时台湾社会教育水准还没提升,一个大学肄业生已经算得上不可多得的知识分子。于是他一退伍之后就即转任代课老师,周游在各学校之间。



我一听他是个老师,而且还是同乡,亲切感油然而生,忍不住多聊了一会儿,便又接着问他:「为什么要当这支钢笔?」



杨老先生答说:「我现在年事已高,眼力也不好,没办法写东西了。与其放在身边,不如换一点钱,如果落在有缘人手上,至少可以写写字,钢笔的生命还能继续延续。」



问明前因后果,我感念杨老先生爱惜文具的读书人个性,虽然一只中古的派克钢笔值不了多少钱,而且被人买走的机会也不高,但还是马上就写好当票,将典当的八百元交付给他。



由于杨老先生无意赎回,所以三个月后,这支钢笔自然流当了。因此我便把钢笔从库房里拿出来,擦拭干净后,放进门市部的玻璃展示柜中,那是铺子的流当品陈列区,专门摆放没人赎回的商品,等待着哪天顾客的青睐。一般来说,流当品可简单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场接受度高的物品,例如相机、手表、电器等等,这类商品通常都会有专收二手商品的贩子来买走;而另一种就是类似这种各路贩子都兴趣缺缺的商品,然派克钢笔算是名牌产品,但是没什么与众不同的设计,甚至还有人说收钢笔不如收个打火机实用。



那方小柜,虽然名为展示柜,但实则十分简陋,外面还罩着铁栏杆,一方面是因为流当品柜不够显眼,一方面也是因为里头其实没什么太过值钱的东西,自然比不上百货公司的橱窗引人注目、光鲜亮丽。一年多下来,别说卖掉,连一个询问的客人都没有,渐渐我也忘了这只钢笔的事。

某日下午五点多,有个先生恰巧在当铺门口的公车站牌等公车,闲着没事四处张望,无巧不巧就瞄到流当品的玻璃柜。他定睛看了一会儿,马上走进店里问:「老板,柜子里那只钢笔可不可以看一下?」我说:「当然可以!」从外表和谈吐推算,他应该是个读书人,我也招呼他到里头坐会儿。

他拿起钢笔反覆细看,愈是端详,表情愈是复杂。看到笔杆上的题字时,他突然神色大变,无预警地流下泪来,哽咽地问:「请问当这支笔的人,是不是一位杨某某老师?」一个大男人在我面前流泪,吓得我赶紧翻阅典当记录,果真来典当的人名字就如他所说。读书人一听情绪更激动,鼻涕眼泪仿佛从脸上所有毛细孔涌出一般。我一面劝他喝点茶稳定稳定情绪,一面问他想起什么伤心事,他抹了抹涕泗纵横的脸,娓娓道来。



「我的爸爸是伐木工人,每天用劳力换取家里的开销。但在我就读罗东高中高三时,爸爸却因为意外不幸过世,只剩妈妈能够赚钱,家里顿失经济支柱。眼看联考即将来临,但是妈妈的收入有限,实在无法养家。为了帮忙家计,我只有放弃学业一途。」



「当年杨老师代了我们一年的国文课,他知道我的处境后,不愿看我就此失学,竟然执意帮我出学费,坚持要我把高中读完。我拼命念书,最后终于考上台北工专(即现在的台北科技大学),后来也跟着当了老师,现在也回到台北工专任教,总算没辜负杨老师的期望。」



「虽然杨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但是同学对他的印象很深,他的山东口音特别重,第一次上课时,全班没人听得懂他在教什么。一段时间之后,同学习惯了他的口音,才发现老师的国学底子十分深厚,能把枯燥的古文讲得生动有趣。」



「高中毕业时,全班凑钱送了老师一支钢笔,就是我手上这一支。」



我听完他的故事不禁动容,没想到一支看来毫不起眼的派克钢笔竟然包含了一段跨越二十年的师生情谊。



读书人问我钢笔要卖多少?他想将它赎回。我听了连忙摇手说:「这支钢笔对你意义重大,你要给我钱,我也不知道怎么收啊?而且也收不起,就当我送给你得了。」接着,我也赶紧另外找出一年多前杨老师登记的地址,嘱咐他有空赶紧去探望老师,好好叙叙旧。



最后,这位先生还真的找到杨老师,甚至在几年后更召集了三十几位曾经受过杨老师教诲的学生举办了同学会兼谢师宴,还特地邀请我去参加。当天的场景温馨感人,我至今难忘。



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巧合得不可思议;我的流当品柜非常不显眼,不但既小且旧,也不常擦拭,而且里面摆的东西种类繁杂,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个名堂。但这位读书人路过店门口,随意瞧上两眼,居然一眼就认出那支在二十年前就送出的毫不起眼的派克钢笔,要知道,上头的题字还是在背面呐!



杨老师当年的春风化雨,让这位读书人有机会继续深造,也影响与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了。而读书人也是性情中人,要不是他始终感念老师的协助,恐怕也没有机会重新连结二十年前的师生情谊。



人生的际遇充满数不清的偶然,这些偶然也往往都是有其美好的一面,但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唯有心正向、懂得感恩,才能够让这样的偶然圆满,就像是杨老师与学生的二十年后还能重逢的情缘一样。



一张当票的启发

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往往是滋养其他人一生的养分。珍惜每一次生命的交会、珍惜与每个人的缘分,因为你永远没办法估计自己给他人的人生带来什么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09:06:38 | 只看该作者

re:"不想要的滑稽"这几天是闻森的州...

"不想要的滑稽"

这几天是闻森的州考,所以老师们不再布置了回家作业,我就和他说那么我们就继续读那本<社交侦探日记>吧.

这第二章的题目叫"直言之惑(incidental straightman",主人公丁是利对小侦探抱怨说,为什么别人老觉得我滑稽呢?有时候我在说些很严肃的事,他们却笑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呢?你把我查查.

这天下午学校里有个卫生展览会,同学们就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聊天,小侦探看见了丁是利在那里,就凑上去不近也不远,这样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就近观察.大家谈笑了一阵,乔伊突然对侦探挪喻说,"你和冠劳宾怎么了?你还好象是冠劳宾的乖宝宝了".

冠劳宾是他们私下给数学老师起的外号,那个老女人不苟言笑,同学们都不喜欢她.侦探和乔伊是好朋友,他知道老朋友在和他斗嘴,就顺着话说,"对啊,我暗恋上冠劳宾了,我得娶她,再生个一大堆冠小宾,都到这里来上学,这里就改名叫:冠家子弟学校,你们这些人都得加十倍的回家作业,做不完的都得留校!"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但是丁是利却急了,大声制止:"冠劳宾都能做你妈了,你怎么能和她结婚呢!你快别说了,我得会夜里做恶梦了!"

结果大家更乐了.丁是利一脸迷惑,摸不着头脑.

等大家消停下来了,小侦探拍拍丁是利的肩,示意他换个地方谈,然后说,"我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了,你知道不知道我和乔伊在说反话,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我们学校里没人喜欢冠劳宾,我又怎么会爱上她呢?别人都心里门清,怎么你就会信以为真的呢?人家还真以为你知道了却是故意装着不知道,故意着急,所以大家都乐了,而你还以为我们都在笑话你,是不是?"

丁是利承认他是被我们糊弄了,他还真怕我头脑发热和老女人结婚了.我说,很多时候人们讲的话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有时候人们故意说些反话,讽刺,挪喻,去逗人乐,或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感情色彩,你不能光听字面上的意思,要根据说话人的用意,场合来判断,而对方常常会给出很多的线索,比如我说和冠劳宾结婚时,我挤眉弄眼,忍住自己不笑出来,所以人家就知道我在开玩笑,但是如果你没注意到,你就不会明白我在说反话了."

说实话,这些内容对闻森来说有点难了,因为他没见过,估计也没能力去觉察到别人会说反话,或是话中有话,他还没有到了那个社交阶段,用老话说,"苍蝇套豆壳,太大了",所以我把话题转移到交流沟通的一般公式上,就是交流中,身体语言要传达出90%的意思,语气腔调表达出8%,而语言部分只占了2%,所以这就是说明了交流中注意看对方的表情的重要性,比如说,如果小丁在小侦探扬言要娶数学老师的时候,注意到了小侦探是在一边说一边挤眉弄眼,他就能意识到对方可能是在说笑话.

我们再把这个意思扩充一下,比如说,我对你说:"我不喜欢你!",如果你没看我的表情,估计你就不大能知道我是不是真的不喜欢你,我可能是笑眯眯地说的,可能是恶恨恨地说的,我可能看着你说,也可能避开你的眼说,这种种情况下说同一句话,意义就各各不同了.

所以,对于这一课,对闻森来说能学到的就是:和人谈话时,要想知道对方的意思,就得看对方的表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05:11:36 | 只看该作者

re:"社交培训课第一节" 星期一...

"社交培训课第一节"


星期一皇后学院的"社交技能培训班"开始了第一课,一共挑了十个孩子和家长,我一听介绍基本上全是谱系里的孩子们,但是都有不错的能力,而闻森年龄最大,我看基本拉平了.这个培训班很难得,不光是一共十二节课全是免费的,而且这是一个孩子和家长培训同时进行的课程,他们分了两个地方,楼上是由指导的心理学教授主导两个助理和一些大学生来辅导孩子,楼下由另外的助理来和家长讨论在孩子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策略,所以我们基本上是看不见孩子们的活动,这和我预想中的不同,我也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一种办法是他们录像,我们可以观看,但是这需要所有的家长们同意给孩子录像而且还同意大家分享,皇后学院是一般的院校,不大可能有设备齐全的可以透视窗户的教室,而主办方也说不想给孩子们造成干扰,所以尽管有别的家长附议,但是我觉得不大可能改变多少,如果这个培训班让我满意,以后我们可以自己付钱来这里继续上,那时候才能如愿.

所以我们估计基本上要从老师嘴里和讲义上知道孩子们在干什么了,比如说他们给孩子们立了四条规矩,违者扣分,服从有奖,结果闻森出来时衣服上贴了张粘纸笑脸,估计是奖来的,那个贴纸到了星期五的今天他再穿上那件衣服,还是不肯揭下来.

这四条规矩是:

1)尊重别人.
2)服从大人.
3)待在自己指定的地方.
4)使用恰当的语言.

每次培训课他们是给孩子们设计一个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的社交问题,在课上他们怎么培训就不知道了,但是需要回家安排练习,这第一次的作业是给班里另一个同学打电话,而且必须是过去不认识的同在培训班里的同学.给家长们的任务是:1)配对,2)相互定好通话的时间,交换电话号码.3)提醒和监督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打电话,可以事先预演一下要讲的内容,但是孩子一通上话,家长必须离开让孩子自己通话,但是家长需要在隔壁继续听,因为需要把听到的内容在下一节时拿来讨论.如果电话开始打不通,需要孩子等二十分钟再打,如果这孩子可能讲个不停,家长需要事先定好通话时间.家长还需要提醒孩子认真对待,讲礼貌,"正常通话",不胡闹.

闻森的通话对象是麦克斯,比闻森小两岁,也是谱系中人,估计得闻森多主动些,我和他妈妈课后让两孩子多熟悉了一些,对他们来说,那些可以编成脚本(scripts)的内容还是容易的,难的地方之一是如何寻找话题,找clue,这麦克斯和闻森真是同一个星球来的人,就象是闻森出门手里不离一个玩具恐龙,对方手里是一个超级英雄的玩具,因为下节课每人要求带一个玩具来和别人共享,所以建议他们不妨通话时谈谈各自带什么玩具,或许他们可以玩一场"超级英雄们大战恐龙"的游戏.问题是这些孩子们都是牛角尖的兴趣点,就象是我对闻森的绝大多数恐龙叫不出名字来,对麦克斯的各个超级英雄们,我和闻森都不知道其名和"来历",因为闻森从来不对那个有兴趣,所以我们得事先和闻森说说,如果通话中你听不懂对方的话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1:48:13 | 只看该作者

re:ZT纽约市教育局进行包括个别教育...

ZT

纽约市教育局进行包括个别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在内的特殊教育改革,尽管阻力重重,在经过数年实验后,终于将在今年秋季全面上马。在昨晚的20学区听证会上,学区总监督 Karina 表示,身心障碍学生在一般班级上课的时间越长,标准考试成绩越高、缺课率越低、逆反行为越少、日后就业率也越高,而普通学生也会从特殊学生身上得益良多。但华裔家长表示,特教学生编入普通课堂,势必会减少普通学生招生名额,并影响课程进度,进而影响学校总体成绩。布鲁克林187初中由于特教改革,已经减少了66个普生招生名额。参加昨晚会议的陈太太表示,这很不公平。

20学区委员会主席Laurie Windsor表示,特教改革已经在全市250所学校实验过,成果喜人,特教学生编入普通班级,对他们更为公平。她还说,市教育局的特教改革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即便是反对声再大,也只可能小幅修改。由于特教改革关系重大,20学区将在下个星期五再次举办听证会,座位有限,有意参加的家长可发电邮至20学区提前预约。(美国中文网 陈逸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0:08:19 | 只看该作者

re:"欢迎恐龙在我家"当闻森初次接触...

"欢迎恐龙在我家"

当闻森初次接触恐龙时,我并不惊讶,因为对一个男孩来说,喜欢恐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当时没想到他一喜欢就喜欢了十年了,不光是玩具,到书,到电影,到录像,到博物馆,全部照单接收,闻森出门必须手里拿样什么东西,如果由他自己决定的话,那必定是恐龙;我们出门旅行,让他们准备自己的玩具,闻森必然是带着一背包的恐龙;每天闻森放学回家,他有十几分钟的放松时间,基本上他做的就是打开他大一箱恐龙玩具,自己做游戏;到了自然博物馆,我们最后一站肯定是那些恐龙馆了;闻森知道很多的恐龙名称,那些拉丁文一长串一长串的,我们永远记不住.

很快地这恐龙玩具占据了闻森绝大部分的兴趣,除了恐龙,我们也只能根据他喜欢的动画片的角色,能让他接收一些电影玩具,其它的玩具一概引不起他的兴趣,这个兴趣成了刻板的兴趣,而且成了唯一的兴趣,所以自然是我要征服的对象,但是十年了,我觉得我唯一算成功的就是和闻森达成共识,那就是相同的恐龙不买.这样总算能把他的恐龙玩具控制在一个箱子里面.

真是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谱系的孩子,都会痴迷于恐龙呢?记得有个家长写过一本书里说,他们痴迷于这些刻板的而且生僻的兴趣时,他们的用意其实是在刻意地逃避和别人打交道,因为别人只要一接触这样的话题,很多会因为知识不足而且缺乏兴趣,很快打消了继续交谈的念头,这对很多谱系里的人是正中下怀,因为他们就想着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别人去打扰.

这个说法对我还有点对,因为闻森正是通过恐龙,他到了一个梦想中的世界里,那里他不用和现实打交道,那里他不用困惑于别人的反应,那里他不用费劲地听懂别人的话,那里他是世界的主宰,指挥这各色各样的恐龙们听他的指挥.而我终于从对恐龙的深恶痛绝中,从不得不接受,到自己明白了过来,用过去流行的一句在互联网商战中的口号:"如果胜不了它,那就去加入它(if you cannot defeat it, join it)",慢慢地我可以也对闻森提的恐龙问题感兴趣了,至少能说出两三个恐龙的拉丁名字,我给他下载了很多恐龙的纪录片和动画片,他在电脑里翻来复去看了成百上千遍,现在我写的此时此刻他正在看其中的一部,终于两年前有一次在自然博物馆里我答应兄妹俩一人买一件玩具,而且他们可以自己作主,闻森在大小恐龙面前犹豫不决,我过去建议,他还没有那些会飞的恐龙,要不要买个会飞的恐龙,这样我们不会违背不重复买的规则,你又可以有新的恐龙了,我们还能找那些飞龙的化石和资料.闻森欣然接受,而我觉得我自己终于从和恐龙为死敌中解脱了出来,和闻森,和恐龙站在了同一条战壕里了.

前几天看到了杭州的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些同性恋和他们的家长们开了一个谈心会,互衷心愫,征求理解,其中一个公司老总自己也有一个同性恋的 儿子,二十多年来想尽了一切办法,依然不能改变儿子的性向,他终于明白了同性恋是天生的,这次因儿子的期望他走到了台上,爸爸说:我们现在接受了这个事实了,如果那一天儿子带了他的男朋友回家来,我们会认他的爱人为我们的另一个儿子的,但是我儿子能不能也考虑一下我们做家长的感情,或许可以找个拉拉结个婚,所谓的儿媳妇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只要我们还象个传统意义的家?

我突然有种荒谬的错觉,觉得这恐龙就象是闻森带回家来的男朋友.

每个星期六上午,闻森有两节钢琴课,闻莺有三个小时的补习课,所以闻森上完课我们还有一个多小时的空,如果没有其它的事,我们都会在图书馆里,闻森永远地去看他的恐龙书,但是上个星期六,他出来后要求借的不再是恐龙书,而是两本鸟类的书,破天荒第一次,闻森看我有点犹豫,打开书介绍说这书里有很多文字的,因为我不会同意他去借那些低幼类读物,但是他第一改变了兴趣,我当然会同意.

等闻莺下课后,我们一起回来,突然在后座听到闻莺问闻森他借了什么书,一看她也惊奇:怎么你会去借鸟类的书呢?

那一瞬间我明白过来了,对闻莺说,那是因为鸟类是恐龙的后代,所以闻森原则上还是借的恐龙书.

后来我想起了那个同性恋的爸爸讲的话,如果他儿子带回家来的是一个男朋友的话,那闻森就带回家了一只恐龙,那么也让我接受这只恐龙成为我的另一个儿子吧,不是因为它是我儿子的爱人,而是我儿子的爱物.

让我对恐龙说,欢迎你来我家,尽管你已经来了十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3:01:43 | 只看该作者

re:“停车的逻辑” 我们家在大纽约,...

“停车的逻辑”

我们家在大纽约,住的是公寓房,没有自家的车库,所以每次停车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这八年来带闻森上钢琴课的时候,总在晚上五点半到七点半左右,正是倦鸟归林,行人回家的时候,能泊车的地方早就有主了,我们每每得兜几个圈子才能找到泊车的地方.

本来这只是我的事,闻森刚练琴的时候四岁多,还朦胧不知外事,所以他不会关注到这些,时间长了他也大了,知道了原来我兜圈子是因为我们找不着车位,他一到家附近或是商老师家附近就开始着急,有时候会急得发火,有时候会急得沮丧,有时候会胡说他得叫来一只大恐龙把这些车全搬走给我们腾出停车的地方来.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让他明白事实就是事实,光自己发火,发脾气,哭鼻子,胡言乱语,都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能做得就是继续耐心找,可喜的是,我们最后或早或迟总能找到一个停车的地方,尽管有时候会陷入交通局设置的陷阱而吃一张罚单,现在我还有四张罚单缠身,罚金预计得快一千了,但这全是交通局和警察下了套的,我巨不服,决心打官司去.纽约居,居不易.

我和闻森说,有时候我们没办法就是没办法,没地方停车就是得等,要么就继续找,我们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只有从命.后来闻森想出了一个对策,有时候去商老师家的时候,如果我找不到停车位,我会在家门口把闻森放下,然后我开车去附近的华人菜场买菜,这样回来后说不定能停到车,而且我也完成了一周的买菜任务,对我来说是两全其美的事,但是闻森不接受,因为这样的话,我们事实上就不用找停车位了,我撂下他直接就开走了.

闻森坚决反对这样的妙计,每每到了商老师家门口附近就嚷嚷我不要你把我撂下,我们得找好地方停车,我也明白对他来讲,这停车更象是一个逻辑上的刻板,他似乎是觉得既然开车出来了,就得找个地方停下来,尽管有时候停车的地方要离家门口好远,远不如我把他撂下那么方便,但是他就认了这个理.

我想其实我的办法更有合理性,只是他那时候还接受不了,所以我会尊重他的意愿,先在商老师家附近转一圈找车位,找着了就随他的愿,但是如果找不到,我立即宣布我们没办法了,我只能把他撂下,无论他怎么嘀咕,我坚持让他下车,不曲就于他,因为对闻森来说,在不得不接受的情况下,不发怒不抱怨不对抗地执行,是他的一个重要的功课.所以在我已经满足了他的意愿,而我们仍然没找到停车位的时候,我让他无条件地执行把他撂下的行动,他再抗议哀求发火抱怨也没有,该做的就得做,这样很快地他就不发一句牢骚地自己下车去老师家了.

这个逻辑一直到了这一年多才被他自己理清楚了,本来闻森之所以一定要我停好车,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喜欢跟我去买菜,他也不是对买菜感兴趣,只是对:上车-->路上-->停车-->钢琴课-->上车-->到超市-->买菜-->上路-->停车-->回家,这么一套几年来既成的定规有迷恋,比如说有时候路上因为交通路况我稍微改变一下路线,他立即就抗议,一定要从我这里得出个合理解释来.

这一两年来,我自己对闻森明确了下来,我们把所有要做的功课和练习尽量放在晚饭前,晚饭后的时间一定是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除非有很特殊的情况,我们一般会照顾他这个需要,因为我要保证他每天都有自我放松和自娱自乐的时间,这样一来我提醒他,如果他还坚持和我去买菜,那么他回家自己的时间就更少一些,要么我可以在他上课的时间里我去买菜,这样他一下课我们就往家赶,这样能省下半个小时左右,闻森一听就明白了,欣然接受,我很高兴这个结果,因为我们是用逻辑的合理性来战胜了他的刻板.

另一个问题却是找到了停车位怎么办?我是开车的人,眼观八方,到了该停车的地方,左右那么一看基本上就能估计出市场的紧俏程度,所以有时候是见了个位置就赶紧停,有时候却是先不停,跑一圈再说,时间一长,闻森看出疑惑来了,他问:你这次停,那次又不停了,难道你是随机选择的吗?“随机”(randomly),是闻森最深恶痛绝的词汇之一,因为“随机”了就是表示无法可依无道理可讲.有一次在医生那里闻森又和我扯到了“随机即是无理”的命题上,我说其实世界上万物万事的背后都有理由在后面,我们能知道的只有绝少的一部分,在你眼里“没有道理,没有逻辑”的事物,只是你自己不知道,或者是人类不知道而已,只有上帝知道.医生说,你讲得很有意思啊,我说,如果我不想被他逼疯,我就得这样有意思起来啊.

对这个情况,我解释说,我一开车到了要停车地方的附近,我就在观察了,如果我马上看到了一个车位,我心里就有底了,今天可能不会太忙,我就可以有这个余地再找找有没有更好的,但是如果我开了一段,才见到一个车位的话,我就明白今天的车位很紧张,我得赶紧抢下,我没有挑选的余地了,否则我一走开,别人会很快地抢了去.你没注意到这些,所以以为我是随心所欲的,其实这里面有个选择的逻辑,如果我有些余地,我就能挑一挑,如果我没有了余地了,我就不能挑了.

上星期五的钢琴课的路上,我们一到了商老师家附近,我就发现了一个车位,闻森就在那里数,结果他一直数了有六个空车位,我说那么就放心地挑一挑,这时闻森说,“这个地方也不可能出现突然来六个人一下子把六个车位全占满的事吧?!”,我高度表扬了闻森的这个逻辑性,因为这是个居民区不会紧张到那个程度,要是在法拉盛闹市区,那我也不会这么轻松,我马上就会停好车,因为继续找的话,可能性很小,而且很可能把到手的也丢了.

最后选了一个回家时用不着拐弯的车,我们一致同意这是六个空位中最好的一个了,等到了上课结束我们回到车里准备回家时,闻森又问:“如果是在曼哈顿,你还会这么挑吗?”这又是一个好问题,我说第一我根本不愿意开车进曼哈顿那个鬼地方,第二实在万不得已非得开车去,我看见一个车位就得抢先停好,否则马上被人占领了,而且我还得仔仔细细地研究那里的停车规则,那里的规则连我这个在纽约住了十几年的人都犯糊涂,闻森听了哈哈大笑.

在城里的另一个戏剧性的停车故事,是你找车位找了一圈又一圈,终于在很远的地方停下了,然后走很远的一段距离到了家门口,却发现那里豁然留着一个大大的车位,那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遗憾,生气,无所谓,大人们自己可以调节,一般正常的孩子们也可以自然地反映出来遗憾,但是这个“情感语言”到了闻森那里却少了很多的环节和层次,闻森马上跳过了“遗憾”这个层次,开始了“生气”,而且开始了“愤怒”,再开始埋怨别人为什么在我们来这里的时候就走,埋怨我们今天怎么又是倒霉的一天,怎么我们就没有那份运气,他完全记不起了我们也有过刚好抢位的幸运时候,而且那些时候我都要手舞足蹈庆贺一番让闻森加深这个“积极意义”,但是到了闻森失望沮丧的时候,他是自己沉陷于自己的消极情绪里越陷越深,他是想不起来过去的“光明面”的.

那时候我也没多少办法,我容许他生气,只要不太过份我能接受,但是我说,我的反应只是“遗憾(pity)”而已,实在是称不上“愤怒(mad)”的程度的,当然你要生气也可以,但是只能是生自己的气了,但是“愤怒”就不必了吧.这么做只能说是认同了闻森情感表达的需要的合理性,但是并不能解决他的情绪是不是合适的问题.

事情到了他上初一时突然有了个转机,同样的那一天,也是我们停车在几条街之外,但是走到了家门口突然发现了那里有个空位,我说,“你看,要的时候它不来,不要的时候它来了”,闻森立即说“那是不是'墨菲定律'”?我一听,对啊,正可以用这个搞笑的“墨菲定律”来自我宽解,这让我有了很大的启发,人们其实是创造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摆脱生活中的尴尬和失望,而对闻森来说,正好给他填补了逻辑上的“缺口”.我很想知道闻森是从哪里听到了这个“墨菲定律”的,难道正好是他的特教老师也叫“墨菲”?闻森答不上来,估计他也忘了,但是我想起来墨菲老师说过的闻森有些其他的谱系中孩子们没有的幽默感,我想我们看了那么多搞笑的漫画,卡通,电影,终于能让闻森学了点幽默,这才是一种珍贵的人生态度.

也就是在昨天星期六,我带了闻森和闻莺上了课回来,在离家远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空位我就早早地停下了,因为最近这个阴险的交通局悄悄地改变了这里几个路口的停车标志,他们悄悄地在停车牌上方加了个“No Standing”的标志,结果我们这些老居民不知内情,纷纷中了暗箭,我的那一次是从星期五下午停到了星期六上午,结果连吃两罚单,预计罚二百三十刀,无良政府坑害百姓,我得上诉.

所以这次我老实了,找个安全的车位早早停好,我们一起走到家,到了离家很近的地方,又发现了一个车位,我就问他们:我是不是该回去把车停到这里来呢?闻森说,你要想想你有没有风险(risk)? 闻莺灵光,说你会不会把车开到了这里,却发现这个车位刚被人抢走,你再回到原来的车位,那个车位也被人抢走了呢?我说,这正是我想跟你们说的,尽管没有每次都这么倒霉,但是那样的两头脱空的事情确实发生在我身上过,好的是我牢牢地吸取教训不再那么贪心了.

闻森闻莺听了笑疯了,想想老爸也做过这么愚蠢和狼狈的事情过,回到了家,闻莺急着把故事向妈妈描述一遍,领导下了总结:人就不能太贪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8#
发表于 2012-4-23 06:54:33 | 只看该作者

re:看了冯版的《停车的逻辑》,洋洋洒...

    看了冯版的《停车的逻辑》,洋洋洒洒,花了那么长的篇幅写闻森的刻板,到最后写到闻森终于对停车能坦然接受,正确理解。这个过程所要等待的时间很长,等他理解过来就变成了幽默的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9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05:51:54 | 只看该作者

re:"自然之子"闻森他们在上...

"自然之子"



闻森他们在上诗歌课,拿回来家一份诗歌作业,是他已经在学校里写好了,回家打一遍字而已.他们的学法是老师发张空白的填空补缺,用诗歌的格式写好开头,比如"我是","我"什么的,他们再填空进去,我看了他写的很好,只改了他一个时态错误,我问他是不是他自己写的,闻森说是,我有点怀疑,但是基本上相信,因为闻森里面写了希望花园里的鸟把小虫子们吃完,因为夏天来了,蝴蝶草虫乱飞,他恨死了,开始拒绝和我去公园里爬坡.


       Nature      

I am a boy who loves nature.
I wonder if the sun comes out.
I hear birds chirping.
I see the sun rising and falling.
I want to see the flowers.
I am a boy who loves nature.

I pretend I’m in the park.  
I feel the flowers.
I touch the trees.
I worry if it is going to rain.
I cry when I see a swarm of bees.
I pretend I’m in the park.

I understand there are birds here.
I say hello to the birds.
I dream to keep birds in my house.
I try to help the birds live.
I hope the birds will eat the insects that bother us.
I understand there are birds he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00#
发表于 2012-4-27 11:58:13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的诗写得很不错哦,这不禁令俺忆起叶芝...

闻森的诗写得很不错哦,这不禁令俺忆起叶芝的一首小诗来,有木有点儿类似的调调呢?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I will arise and go now, and go to Innisfree,

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 of clay and wattles made:

Nine bean-rows will I have there, a hive for the honeybee,

And live alone in the bee-loud glade.


And I shall have some peace there, for peace comes dropping slow,

Dropping from the veils of the mourning to where the cricket sings;

There midnight’s all a glimmer, and noon a purple glow,

And evening full of the linnet’s wings.


I will arise and go now, for always night and day

I hear lake water lapping with low sounds by the shore;

While I stand on the roadway, or on the pavements grey,

I hear it in the deep heart’s co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8 20: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