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
优秀的导师必定是实干家
连续5天的培训,让我真切地体验到拿起书本的沉静,我想大学里的心理学导师们,应该就是这样的一个授课状态,感谢以琳让我这个中专生起步的人,圆了一回大学梦。
记得以前看过的资料上有这样一句话:不管孩子做出什么动作,我们都必须视之为特定目标。听了Coco和Jenny老师的课,我的理解是针对孩子的目标行为,我们必须深入剖析,明确这个行为的目的(功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Coco和Jenny老师告诉我们,凡是挑战性行为都可以找到替代行为——“怎么可能找不到替代行为呢?!”于是,我们就反思,在孩子出现自我沉迷、固着性、冲动或者逃避行为时,我们的反馈是想去改变这个行为,而不是通过增强技能来促进孩子发展或者从另一种方式入手来改变问题行为的互动。
这次培训对我影响之深的理念:
1、 同一个行为,不同的前提下,有不同的功能。
2、 培养孩子独立完成的能力很重要。
3、 进一步了解了感官问题的多样性:除了拍手、玩手、重复话题、撞头、吐口水、玩小鸡、斜眼睛看外,还有揉眼睛、刮下巴等。会让我立即联系到平常接触的孩子,好像都有标志性的动作。
4、 尽量使用无条件的增强物、前提性的方案和低侵入性的介入,做到“两知一会”。
针对我们家的宝贝,我可以立即着手干起来的:
1、 准备一个礼物蓝,试着让自己做可爱的母亲,因为只有快乐的母亲,才可以让孩子无负担地接受。
2、 视觉上的提示:制作“我要休息卡”,尽量避免问题的苗头。
3、 拍肩膀打招呼的练习:“嗨,妈妈。”“妈妈陪我”,这样我这个妈妈的虚荣心就更得到满足。
4、 购买利于满足孩子视觉需要的玩具,陪他一起分享。
5、 寻找黑框眼镜,来一个感官上的冷处理。
结果:黑框变成了红框,宽边改为了迷你遮挡,先冒充一下YY。
6、万能钥匙:代币系统容易明白,五分制度和社交故事写不好,就地请教以琳老师。
总之,在目前的社会体制下,ASD的父母既是家长,又是特教老师。这样一份集孩子的教育者、咨询者、保护者于一身的多角色,需要冷静的头脑、细心的观察、虚心的学习以及勤奋的实践,没有人可以替代你!毫无疑问的是,Coco和Jenny老师的精彩授课,来源于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土壤;而我们要培养一名有尊严的孩子,唯有走实干这条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