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子百谭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1-1-20 23:04:35 | 只看该作者

re:最近听说三个女的,突发心脏病去世,都是4...

最近听说三个女的,突发心脏病去世,都是40岁左右,我这个心慌啊。

原来不是说男的50岁以后特别容易心脏病突发么,现在怎么40岁女的也这样了,压力啊压力,为了长寿也要减压,什么明天就离世也不白活的P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1-1-21 05:40:32 | 只看该作者

re:同意楼上的,减压第一。压力跟科技...

同意楼上的,减压第一。

压力跟科技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跟社会文化的关系大。爱享受生活的民族,比如南太平洋上那些小岛上的人,能吃饱饭就不愁。有个朋友在斐济做了三年的医生,说那里的人活得就是简单快乐。

东亚文化似乎是最爱制造无谓压力的文化。老庄的影响再强大点也许会好一些。所以呢,文科还是非常之重要,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04:20:06 | 只看该作者

re:「虎妈」蔡美儿现踪金山 记者陈运...

「虎妈」蔡美儿现踪金山

记者陈运璞旧金山报导  

「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作者蔡美儿(Amy Chua)19日晚间现身旧金山Booksmith书店,举行签书会。小小的书店挤进上百位读者,大家都很好奇这位虎妈将如何面对大家的批判。蔡美儿一开口就说,其实最近媒体对她这本书的报导,都只撷取书中前半部的内容,没有任何媒体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后半部,才会造成这么大的「风暴」。

蔡美儿朗诵了她的新书后半部重点,叙述面对小女儿的反叛,她的自我反省过程。蔡美儿表示,如果能够重新来过,她还是会对孩子严格管教,但会更注意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较多的自由与选择,并且不会使用很凶的字眼对孩子说话。


蔡美儿本人来自一个管教严格的菁英家庭,父亲蔡少东(Leon Chua)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柏克莱大学电机与计算机系教授,在非线性线路理论方面是著名专家。蔡美儿跟三妹蔡美文都是哈佛博士,二妹蔡美星是耶鲁大学博士。蔡美儿跟先生都是耶鲁大学教授,三妹蔡美文与夫婿都是史丹福大学教授。


蔡美儿表示,她虽然对孩子要求高、管教严,但她的家庭充满爱,她也不打孩子,所以绝对没有虐待孩子的嫌疑。她限制孩子上网及看电视,其实有很多好处,因为现在的计算机网络让许多年轻人浪费大量时间沉迷其中,电视内容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有好处。她没让孩子到朋友家过夜,因为她自己的母亲当年也是这么管教她:「大部分妈妈管教孩子的方式,其实是中西兼具,只是比例不同罢了。」


蔡美儿认为,对孩子设定高标准的要求,让孩子容易产生自信。而且管教严格之下,孩子们会自己找出规避的办法,反而提供了他们产生创意的机会。现代孩子面临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如果不从小给他们较高的标准让孩子全力以赴,蔡美儿认为:「下一代将难以在全球化的市场立足。」


现场听众东西人士都有,大都能够接受她的观点。但也有听众指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达到高标准要求,做不到的话,孩子的压力会很大。」


蔡美儿则说,对孩子要求,只是要他们全力以赴。每个孩子的能力有其极限,蔡美儿相信妈妈们能够看出孩子是否尽力。


蔡美儿的妹妹「虎姨」蔡美文也到现场听姊姊演讲。蔡美文表示,她是家中老三,父母对大姊蔡美儿最严格,蔡美文比大姊小七岁。等到她出生后,父母对孩子已经越来越放松了。不过,因为蔡美儿带头立下很好的榜样,因此蔡美文从小就以姊姊为模范,念书也一样拿全A,不用父母操心。


蔡美文也有两个孩子,不过她对孩子采取自由发展的管教方式。姊姊的「虎妈」风格,蔡美文说她学到其中一项,就是让孩子尽量多学才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1-1-22 05:42:31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虎妈风真是强盛啊。我们系里要专门组织...

这个虎妈风真是强盛啊。我们系里要专门组织探讨。我由于是唯一的一个中国人,被系主任列为重点发言人。要从文化,教育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新学期的第一课就是“我来谈虎妈!”

这块地里的讨论我要借走一些了。先知会一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05:48:11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得好好听听.

这个得好好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09:26:39 | 只看该作者

re:《虎妈妈•美国妈妈》解析 2...

《虎妈妈•美国妈妈》解析 2011-01-19 09:47:57  



最近关于《虎妈妈的战歌》英文为(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作者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她写的这本书的片段,节选题目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比美国妈妈好》,这个节选的英文标题为(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蔡美儿的 文章掀起广泛的报道与讨论,我一般对热门消息本来是兴趣缺缺,但关于孩子教育问题讨论如此尖锐就会使我有想要发言的强迫症,尤其是这个横空出世的蔡美儿。


我们先来读一下蔡在华尔街(中文)日报答读者提问的回答吧,也许我们会对她有一个新的认识:


问:现在你和女儿们的关系如何?


答:“我和女儿们的关系很好,即使拿全世界来换我都不愿意。当然,我犯过错,也后悔过,我的书是一个母亲的成长故事,开头的那个人,也就是《华尔街日报》节选部分中的那个人,和这本书结尾的那个人不完全一样。简言之,我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书中相当部分讲的是我决定放弃(但并不是完全放弃)那种严格的移民教育模式。话虽如此,但要让我重来一遍的话,我基本还是会那样做,稍做些调整。我并不是说这对所有人都适用,我也并不是说这种方式更好。但我为我的女儿感到骄傲。并不仅仅因为她们在学校的表现很好;而是因为她们俩都善良、宽容、独立而且个性很强。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我和她们都很亲密。我希望永远都能这样。”(回答完)


通过她的回答我们可以说蔡美儿所说教育经历从开始、放弃、调整,很难看出这与中国妈妈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代表性,那只是她的个人成长故事。但蔡美儿在英文节选片段的标题(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 中的Mother 后面加了一个s, 就变成了Mothers, 前面再冠上一个 Chinese 就变成了Chinese Mothers, 那就是说她所指的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妈妈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国妈妈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而且在她的文章发表后,真正中国妈妈对她教育子女的强悍作风持保留态度的人很多,可以说大多数不赞成她对子女的强势作风,有点离谱。我太太甚至认为她使用中国妈妈这几个字,是个中国妈妈抹黑,因为很多美国人会以此断章取义的认为中国妈妈都是以强悍作风教育子女的,而那种方式在美国人眼中还有点儿反人类。


蔡美儿节选文章起的这个标题完全是断章取义、混淆视听。如果您读完她的书,你会知道她节选那段文章内容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实际的情况是她放弃强悍作风,因为她遭到子女叛逆的报应,以后的教育调整过的。蔡的企图心我无从了解,但她首先需要心理辅导,其次如果想推销自己新书时要采取负责任的手段。


蔡美儿说自己绝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做事风风火火,不习惯乖乖的躺在沙滩上。生活中这样的女人不知道有多少男人可以受得了,即使受得了也有受够了那一天。他父亲对她拿到第二名感到羞愧,让人感到尤为的恐怖。她的父亲是何方神圣我们从未听说,她的女儿在那个领域有所成就我们也是从未知晓,她的女儿在什么方面得到什么成就我们更是闻所未闻,不知道她们是否为此感到羞愧?华人教育子女成功的很多,只不过她在华尔街这篇节选文章的题目是够吓人的。


这让我想到台湾漫画家几米的漫画里有一篇画的是,(大人做不到的事情却要孩子做到),而这本书书名是《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蔡美儿在执行中国家长强势教育时,遇到强大的阻力,因此受到过挫折、遭到报应、并放弃,放弃严格的移民式教育也是她自己的选择。她的子女今天可以健康的成长并愉快的和她她相处,也是她放弃强悍教育方式调整后的结果,这一点你可以从她对自己女儿的评价中得出,比如独立、个性很强,这都是“美国妈妈”教育中的典型特点。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文章的标题显然有问题,我希望她可以起一个更诚实的标题。


美国,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国家,那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请你记住这个国家是由精英阶层来领导的,其实真正领导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也就10%不到,而他们大部分都是读法律、管理、金融的那帮人,很多美国富裕阶层子弟都选择在私立学校就读。如比尔盖茨和奥巴马都是出身于高级私立学校,那里的学生也是个个出类拔萃。您的家庭强悍教育凭什么可以使子女融入美国的精英阶层,请不要太高估自己的水平。


我在纽约参加过一次比尔盖茨与他父亲的一次对话座谈会,很多人问他父亲如何培养出这个震惊世界的天才,他的父亲也是有点摸不出头脑,不知道到底那里比别人做的更好,当然他很谦虚。不过他还是说,盖茨妈妈经常带盖茨参加各种活动,这给盖茨一个放眼大千世界的机会。盖茨从小喜欢思考,父母给盖茨买很多的书和做各种游戏,尽力满足他对各种兴趣的要求。父母把他送到西雅图有名的私立学校湖滨中学,早在1960年末和1970年代初,有几个学校有电脑房可以供学生进行软件编辑的,湖滨中学就有这个眼光,请您不要低估美国的教育,你看到的公立学校的教育,不能真正代表美国的教育水平,要知道大部分人民群众最后都是要当绿叶的。


美国莱特兄弟、福特、爱迪生,到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甲骨文公司埃里森,再到拥有5亿客户26岁身价70亿美元的FACEBOOK 的创办人祖克伯格,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美国人,当然妈妈也肯定是美国妈妈,他们中很多人都没有大学毕业。克林顿和奥巴马童年中都没有完整的父爱,完全跟谁美国妈妈成长,可他们具有不可复制的美国精神:独立、创造和追求梦想。


蔡美儿显然是错误的解读自己的行为,误导读者,也错误的代表了大多数,文章标题也是对美国妈妈的一种贬低,她太追求完美以至于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自我感觉良好、自恋和自负的人。我到是建议她去西点军校找个工作。


教育孩子实在太重要了。但记住,在美国,您看到的也许是不真实的,真实的您未必看到。

  
由摆渡纽约张贴 @ 2011-01-19 09:47:57 (2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1-1-24 23:59:41 | 只看该作者

re:我始终觉得我们的教育潜意识里就是“听话”...

我始终觉得我们的教育潜意识里就是“听话”。听话,就有好处;不听话,有好果子吃。家里教育如此,学校教育也如此。工作也是如此,整个国情也是如此。有利于自上而下的管理。以琳网“听话”,否则,封掉。ABA用来最顺手,听话,强化,给糖糖吃;不听话,嘿嘿。

所以,在米国发表这样的教育成果,带有强势的以子女为自己的“私有”式的教育,与他们的国情,强调Equal的思维惯性严重不符,引起争议不足为奇。偏偏媒体又喜欢这样煽风点火。其实,她喜欢怎样带小孩那是她的事情,不违反当地的法律就行。只是在一定的范围,成为不了主流,但是有生存空间。我想,好像大家推崇的“traditional medicine”也是这个现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07:39:04 | 只看该作者

re:文学城: 热点讨论主题神童同...


文学城: 热点讨论主题

神童同事

来源: 满儿 于 2010-11-06 07:54:03

几年前,有幸和一位少年神童班的神童同事,从此对中国的神童教育,不再以为然。

当时公司大扩张,招进了一大批中国人。同胞们个个都是名校博士硕士毕业,进了知名的大公司,做的是顶尖的科技研究发展工作。大家都意气风发,准备好好地大干一场。

公司对培训工作一贯非常认真。一般新人进来都没有问题,只要你好好得学,不懂就问,和周围的同事随时交流,绝大多数会平安度过新人期。几年后就摇身一变成为老的有经验的主力了。唯独有一位同事,不到几个月,就被发了警告,后来又很快的被解雇了。这位同事正是这位来自国内少年神童班的,获得中国美国著名大学双博士学位的同胞。

虽然和这位同事不在一个组工作,但是有过几次短促的接触,说说我的印象。

第一次见面,热烈握手过后,说起中国XX大学和XX院。我顺便提起我老公也是他的校友院友。

这位先生张嘴便说,那么你老公为什么没有和你离婚呢?后来又说,玩笑玩笑。

我当时目瞪口呆。本人年轻时相貌虽然不能算美,但是也时常被人称赞的。学校也是好学校。工作也说得过去。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也不至于一见面就被如是说吧?玩笑也不能这样开吧?

过了几天,另一位外嫁的同胞打电话来,说这位同事追问她老公的名字不果后,告诉她他查出了她美国老公的名字。令她十分不快。

后来又听说这位先生做基本设计或计算,也要研究深奥道理,抱一大堆文件钻研。其实只要问问同事,用一个简单现成的公式即可很快解决。

又听说开车过山道,紧张万分,要请人代开。和人合租单元,屋子乱得让室友难以忍受。

再过不久,就听说被解雇了。

我觉得这位老弟人肯定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单纯无城府,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人,没有坏心眼儿。但是自理能力甚差,自视甚高,尤其不懂如何与人交往,不是能承受压力的人。

对他的被解雇我觉得满可惜。因为老美可能不知道,但是我们老中知道他必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才能进当年XX大学神童班的。

中国美国的博士学位证明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公司其实失掉了一个好人才。我想他所以被公司误解为能力不行,是因为没有懂得如何搞好同事关系,不懂人际关系。

当初如果在神童班也教一些人情世故的东西,做饭家务等等,会让神童们生活之路更平坦些,更快乐些吧。

希望神童老弟在人生的路上扬长避短,万事顺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1-1-29 01:03:14 | 只看该作者

re:编者按:2011年度的英特尔科学奖决赛入...

编者按:2011年度的英特尔科学奖决赛入围名单26日揭晓,全美40名决赛入围者中有近一半华裔学生(16名),而加州则首次超过纽约州成为获奖学生最多的州。

所有入围者将在今年3月10日至15日聚会华盛顿,角逐总额为63万美元的奖金,其中最高奖得主将获得10万美元。组织这一科学竞赛的科技与公众协会的主席马瑞克拉表示,今年第70届科学奖的入围学生们所研究的领域从广度和深度来说都令人赞叹,这些年轻学生们探究的都是与当今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方面的挑战。

今年的决赛入围者来自全美15个州的39所学校。其中加州共有11名入围者,而纽约有7名。

入围今年决赛的华裔学生有16人,可谓所有入围者中最大的一个少数族裔群体。入围华裔学生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肝癌的新治疗对策、器官移植的排斥问题,甚至具体到美国华裔癌症病人的疼痛克服教育等。

现年17岁的刘嘉琪是此次入围的华裔学生之一,她研究的项目是机器人与人类的情感互动,而项目入围决赛让她兴奋不已。她表示,自己5岁时便跟随家人从中国的南京来到美国东北部的康州定居。母亲是一名生物医药方面的研究者,而父亲则从事电气工程方面的工作。受父母的影响,刘嘉琪从小便对电脑感兴趣。两年前她在自己的中学里听了耶鲁大学一位教授一场有关机器人的演讲,从此被深深吸引,并加入到这位教授在耶鲁大学的实验室,之后她和同伴一起研究如何通过修改电脑程序来增进机器人与人类的情感交流。刘嘉琪表示,她希望进入大学后修读电脑和科技方面的课程,目前仍在等待学校的录取决定。

同样是17岁的曹潇雨目前就读于加州圣地亚哥的Torrey Pines高中。她表示,自己在4岁那年随父母从中国的南京移民到加州,先后在加州多个地方生活;自己这次入围的项目是采用纳米材料来过滤和检测化学成份,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材料可以用于检测水中的污染物等多种用途。曹潇雨表示,自己现在也已经完成了大学的申请,几所顶尖的学校她都递交了材料,希望入读大学后能学习生物与医药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自己也还在等待学校的通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1-2-4 06:04:27 | 只看该作者

re:[B]中国遍地是“虎妈” 个个能上《时代...

中国遍地是“虎妈” 个个能上《时代》封面

石述思

一个来自菲律宾的华裔妈妈蔡美儿,仅仅采取了相对严厉的教育方式对待两个女儿——无非是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因此获封“虎妈”称号,被没见识的《时代》登上封面,引发中美教育方法大讨论,热议还在整个西方世界蔓延。

中国个别教育家很震惊,号召国民严防死守,以防虎妈“出口转内销”,危及祖国花朵身心健康。

大可不必,大可不必啊!

因为全国的家长都乐了。这算个啥啊?在应试教育的逼使下,俺们哪个不是孩子面前的虎狼之师,参照俺们逼迫孩子读书上进手段之花样百出,个个都能上《时代》封面。

不少混出来的精英由此产生恐惧心理,纷纷移民,目的就是为了孩子不经受中国教育的摧残和蹂躏。

麻烦在于蔡美儿已经在美国立足,当上耶鲁大学教授后,还采取有些灭绝人性的方式对付自己孩子,便显得相当出位。

但“虎妈”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著书立说,命名为《虎妈战歌》,继续为这场火爆的中西教育论战推波助澜。

“虎妈”用事实说话:尽管手段类似纳粹集中营之家庭版,但成效卓著——两个女儿成绩都无以伦比,笑傲同辈。

该书清晰地暗示,虎妈的孩子们长大是要统治这个世界的,而“意志薄弱”“饱受溺爱”的西方孩子长大后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将能力不足。

“虎妈”的中西教育观——西式教育让孩子自由,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也直接造成孩子关注吃喝玩乐、看影碟电视、不勤奋上进、遇到问题退缩等种种问题。中式教育方式能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孩子强化意志力,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虎妈”如是说——孩子年幼时,不了解社会,也不可能会有明智、成熟的选择,需要家长为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负起这个责任,督促孩子去实现这个“选择”。随着孩子逐渐成熟,有了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家长就应该放手给孩子。

其实,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

比如,由于历史、文化、体制的不同,中西方便围绕人才二字产生了巨大的理念分歧:西方人侧重人,东方侧重才。西方偏好因材施教,东方偏重有教无类。西方尊重孩子内心感受,东方注重适应社会需要,西方以自我实现为终极目标,东方以赢得竞争为目标。西方教育成败的标尺是快乐,东方是成败。

这宛如东西方人生哲学的泾渭分明:西方活着的价值在过程的美丽,往往为自己而活,东方活着的价值在结果的辉煌,往往为别人而活。西方人因此说:不自由,毋宁死。东方人因此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假如你设定人活着就是为了苦尽甘来,那东方教育会给你搭设成功的阶梯;假如你设定活着就是为了享受生命,西方教育会给你开启体验的大门。

如果在中国,由于社会资源与人口的尖锐矛盾,生存竞争压力巨大,贫富分化严重,个体公民尤其贫弱阶层上升通道狭窄,加上应试教育中高考奠定的绝对公平原则短期难以找到替代模式,“虎妈”尚且有着长期存活的坚实土壤,放在西方便显得匪夷所思。

中式包办教育的一个重大缺陷是:一个从来没有自主选择权的孩子,长大后能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按别人设计的命运轨道行走,即使获得巨大的成功,又有什么意思?

建议虎妈回到久违的祖国,你会发现自己竟有着如此多的同类——面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她们在生活中更加溺爱,在学业上更加残酷。

你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只是你在另一个世界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可惜你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11-2-4 21:27:17 | 只看该作者

re:美国人的自由和大量夸奖式教育,中心思想是...

美国人的自由和大量夸奖式教育,中心思想是培养 Self-esteem,不过我至今也没搞清楚这个 Self-esteem 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上下棋班,每个孩子都得奖杯,区别就是有的大点,有的小点;家长和老师生怕批评和严厉会让孩子自卑,导致大量行为问题。

最近我零星看到一些对于 Self-esteem 教育质疑的研究,比如中学里面喜欢欺负人的孩子,不是大家通常认为自卑的孩子,反而是 Self-esteem 很高的孩子。
看来这个大忽悠也到了矫枉过正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1-2-4 23:11:10 | 只看该作者

re:超前考证现象:小学生考出40张证六龄童外...

超前考证现象:小学生考出40张证六龄童外语四星



  放寒假了,但小学四年级学生陈佳(化名)还没有歇一口气,就开始了“残酷”的迎考培训——每天上午8点半和妈妈赶去奥数培训班上3个小时的课,回家后还要做10多道的课后练习,如此辛苦为的是参加将于2月和3月开考的“小机灵杯”和“中环杯”决赛。

  陈佳的情况并非个别。现如今,种类繁多的各种证书俨然已成为进名校的敲门砖,不仅一个小学生考出40多张证,连幼儿园孩子去考证的也越来越多。

  和陈佳一样,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陆豪(化名)就投入到考证战役中。仅三年级一年,他就参加了不下10场证书类的考试。陆妈妈说,考各种各样的证书为的就是 “小升初”,“过来人都和我说,要想进好的初中,没有奥数证书、英语证书,想都不要想”。

  陆豪班上,所有的学生全部考过证。陆妈妈说,儿子的证书算是考得最多的,“估计到五年级的时候,证书应有近40张”。

  谈及孩子考证的苦,陆妈妈感触良多:“从幼儿园起,我们就是各类辅导班的常客。进了小学后,又是奥数班、英语班、书法班、作文班、钢琴课……孩子真是没多少和小朋友玩的时间,而我也几乎没有双休日。”

  “我这里曾经出现过6岁就考出四星的孩子,太令人吃惊了!”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办公室的钱新明回忆说:“这个孩子考试的时候还需要老师抱着才能坐上椅子,考点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当时我还担心孩子太小不会用电脑键盘,但最后他很顺利地考出了四星口语。要知道四星通过,意味着相当于初中毕业的英语口语水平了。”

  据钱新明了解,孩子的母亲为了孩子考证,全职在家做辅导。其他孩子考四星是为了进一所好初中,而这个孩子是为了进一所好的小学。

  “近年来,通用少儿英语星级考的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钱新明表示,不少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尽早拿到英语等级证书,还有的家长抱着就算考不出也让孩子磨练一下的想法,让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提早练兵。

  这样的超前考证现象在各类竞赛、考证中均有出现。考察学生数学能力的“中环杯”组织方告诉记者,本来“中环杯”的参赛对象一直是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就是因为家长纷纷打提前量,从2009年开始,比赛的参赛对象提前到了小学三年级。“中环杯”虽然是民间举办,但其获奖证书历来被广大家长和学生视为“小升初”的“利器”之一,因而受到追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环杯”的难度比较高,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参加,即便如此,每年的参赛人数也有四五万人。

  此外,还有钢琴、舞蹈等艺术考级,以及各类“三模”比赛、摄影比赛等。此类证书的含金量如何要看考级单位或主办单位的等级,以及比赛的规模。其中,以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头脑奥林匹克、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级最高。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幼升小阶段的考级、考证虽然种类繁多,但真正含金量高的并不多。


   
再加一条: 据说韩国十多年前就因为来华参加华罗庚少年数学邀请赛,而获得特别参与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1-2-5 00:12:06 | 只看该作者

re:聚会上见到一个来美国参加寄宿高中面试的男...

聚会上见到一个来美国参加寄宿高中面试的男孩子,15岁,大学目标是藤校,孩子自己的意愿很强,申请材料和面试都是自己准备的,家长做经济支持。
好的寄宿高中也排队,前50有很多中国孩子报名,需要托福,小SAT和面试,中国人录取率2-3%,比前两年激烈了,感觉会越来越激烈,美国人肯定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1-2-5 08:16:0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美国人的自由和大量夸奖式教育,中心思想是培养 Self-esteem,不过我至今也没搞清楚这个 Self-esteem 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上下棋班,每个孩子都得奖杯,区别就是有的大点,有的小点;家...


简单讲就是自信心吧?我个人是认同这个的。我总是觉得有出息的孩子一定会有出息,只要没有太坏的环境因素带坏。像下棋这种,真爱好的是小比例,这小比例中的可能成为大师。其他大部分孩子体验过也就行了。

没有任何压力地多学点东西,哪怕蜻蜓点水,都是有很多好处的。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没事儿干,上了个吉他班,后来也自己摸一摸,到现在我也弹不好一首完整的曲子,说三脚猫都嫌多。但对以后欣赏吉他可太有好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1-2-5 21:34:13 | 只看该作者

re:中国美国教育是两个极端,美国这边温柔,中...

中国美国教育是两个极端,美国这边温柔,中国那边凶猛。
在不同的环境里,有出息的孩子还是有出息了,其他平凡人是不是心灵就受到伤害了,我也没觉得有那么严重。

所以我感觉这个温柔和凶猛,仿佛作用也没有大人想象的那么大。也许这里面的关键是,家长都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的,不是从自私面子出发,而孩子只要体会到了被关爱的感觉,就出不了大岔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1-2-5 23:15:56 | 只看该作者

re:欧洲这边也是温柔得很,我老公注意保护孩子...

欧洲这边也是温柔得很,我老公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小心得不得了,我觉得有点过了。所以这个话题一直是我家的争论内容之一。

在我看来,孩子从小就从父母那里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与众不同,了解自己的局限和弱项并坦然接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对有障碍的孩子而言。

西方教育,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 成年人,无论就自信,还是尊重他人的意识,总体情况都比中国要好。在儿童的情感教育中,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1-2-5 23:30:37 | 只看该作者

re:西方老师对孩子的尊重特别明显,给我一种对...

西方老师对孩子的尊重特别明显,给我一种对待孩子像对待客户的感觉。不过公立学校的老师对待家长就严肃得多,是同事关系,很多时候还会动用权力来制约家长。

在中国,孩子肯定不是客户,是被管教对象,有地位的家长可能是客户。

美国高中孩子开始打工,可以破除这种客户感,建立服务感,对长大有好处。


不过无论是美国的服务式教育,或者中国的强制式教育,老师这个形象对孩子来说,都不是很好的模仿榜样,反而是美国大学冷冷的教授们,才让我感到知识的威严,做人的品德,自由的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1-2-6 07:31:33 | 只看该作者

re:我也觉得过分温柔没必要,严厉点也未必给孩...

我也觉得过分温柔没必要,严厉点也未必给孩子伤害。比如说中国妈妈给孩子训练大小便,就比西方父母给挺大的孩子还穿纸尿裤好很多。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非常吃重,但大部分孩子未必受心灵创伤,他们毕业后也在笑谈教育的“变态”,但都活过来了。所以我会感慨青少年其实是很坚强的。

主要是这么变态的教育给孩子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大好的时光多干点什么不好啊。

中小学的知识,化孩子一半的精力,可能就可以考85分;但另外的15分要拿满,必须再化上另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真犯不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1-2-6 14:59:1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黄花...

下面引用由[U]黄花菜122[/U]发表的内容:

amy chua是很极端,正宗的中国妈妈这么极端的并不多见,但我确实见过。那孩子就显得少年老成。我是怀疑这样的培养下,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孩子会反攻倒算。没经历的东西一样样要重新来过。

我也逼儿子弹...

赞同黄花菜的。田田并不是每天都喜欢练琴,总得想办法让他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1-2-6 23:51:0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thankstoyilin发表的内容:

我也觉得过分温柔没必要,严厉点也未必给孩子伤害。比如说中国妈妈给孩子训练大小便,就比西方父母给挺大的孩子还穿纸尿裤好很多。


我汗,我家的快三周岁了,还从早到晚的穿着纸尿裤,这其实不是严厉不严厉的问题,而是因为这当妈的实在太懒,面壁思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4 18: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