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仰望山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标题装老帖,不拉风、不显摆、不喜欢方舟子

[复制链接]
1381#
发表于 2011-6-20 18:03:51 | 只看该作者

re:那让文科生也等等吧,等方舟子的荷尔蒙曲线...

那让文科生也等等吧,等方舟子的荷尔蒙曲线明显变化,有这个趋势。

以前他签名售书是,提字“脑中有科学,心中有道义”,现在他又加了一条“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跛脚的”。他表示,以后还会再写点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2#
发表于 2011-6-20 18:24:37 | 只看该作者

re: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记得休谟(David H...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记得休谟(David Hume)这个人的名字和他的《人性论》,我读过这本书,觉得很难。

里面有个很著名的‘休谟问题’。休谟认为‘是’不能够推导出‘应该’,科学告诉我们‘是什么’的问题,但不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因此科学无法涉入人类的道德的领域。

这样的哲学思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意识到人性的根本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3#
发表于 2011-6-20 18:34:19 | 只看该作者

re:方舟子的论点有值得赞同和欣赏的。问题是他...

方舟子的论点有值得赞同和欣赏的。问题是他的行事方式和他的粉丝们所造就的一些现象,产生了‘挟科学令天下’的感觉,让人不以为然。

老T说我不想扯淡,坦率地说,我的确不想扯那些看上去很认真的细节,其实是常识的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4#
发表于 2011-6-20 18:43:34 | 只看该作者

re:我们那时候被流放到外国,被圈养在一个小社...

我们那时候被流放到外国,被圈养在一个小社会里,理科的人多,文科的少。我们一得空就纠缠在一起,吵着到底用什么来救中国,世界应该是怎样的......我们理科的几乎清一色的‘科学控’,文科的被我们压的没有还手之力。

可是现在呢?

我的LP是文科的,孩子们也弃理从文了,而我则成了‘理科叛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5#
发表于 2011-6-20 19:19:45 | 只看该作者

re:‘挟科学令天下’的这种感统失调,是别人的...

‘挟科学令天下’的这种感统失调,是别人的感觉,怎么怪到方舟子头上?每一次围剿,都是感统失调那些人挑起来的。

“科学无法涉入人类的道德的领域”??误读!科学的力量是源自于对事实的接近,因而科学一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道德的进步。同性恋为什么打出“感谢基因”的标语?

科学的确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且理性的人谁也没这么奢求过。相反,看看首页山林贴的那些糙贴,不就有人是这么苛求方舟子的吗?要他不仅仅要打假,而且要打“腐败根源”。方舟子打不了,就说他不够高大,不值得尊崇,说要尊崇应该尊崇他们德女士的门徒。看,火就是如此每一回都是他们点起来的。还不说这些感统失调者,在方舟子的科学大棒下,以前都曾经被捎带过。

LV的叛变历程,最重要的一环是成为CEO Businessman之后,那公司的力量,是来自科学之外的力量,不光有老虎凳辣椒水,更有有糖衣炮弹,LV渐渐地就打心底里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6#
发表于 2011-6-20 20:46:05 | 只看该作者

re:老Q解读之......,让人诧异。...

老Q解读之......,让人诧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7#
发表于 2011-6-20 21:09:37 | 只看该作者

re:T版喜欢神话科学,但不完全神话科学家,老...

T版喜欢神话科学,但不完全神话科学家,老秋不但神话科学\神话科学家,而且只神话自己心目当中的科学家,凡与其偶像不相符合的言行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强词夺词地护短._-这个粉丝病是文科的\理科的\还是文理兼收的?倒是让人费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8#
发表于 2011-6-20 21:11:27 | 只看该作者

re:真理不是强词夺来的,是事实摆在那里的,你...

真理不是强词夺来的,是事实摆在那里的,你也别总文科理科地主观臆断了,扣帽子的习惯是哪学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21:16:42 | 只看该作者

re:老实交代,从哪学来的?

老实交代,从哪学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0#
发表于 2011-6-20 21:22:10 | 只看该作者

re:是基因决定的。

是基因决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1#
发表于 2011-6-20 22:41:1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vi...

下面引用由[U]vincent[/U]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记得休谟(David Hume)这个人的名字和他的《人性论》,我读过这本书,觉得很难。

里面有个很著名的‘休谟问题’。休谟认为‘是’不能够推导出‘应该’,科学告诉我们‘是什么’的...


科学通过一点点地揭示“是什么”,逐渐影响着人们认为“应该怎样”。

这个世界远不止是科学和理性,还有人文、政治、艺术和各种非理性。合起来是整个世界。老V世事洞明之后,看到了一个超集,也看到了科学的无力。但是,科学一直在往前拱,带着人类一步步摆脱蒙昧,同时深刻地影响着非科学之外的领域。这个影响的深刻和潜移默化,竟然很容易被人忽视。

1385楼写得好。其实这都是懂科学人的常识之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2#
发表于 2011-6-20 22:46:5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vi...

下面引用由[U]vincent[/U]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记得休谟(David Hume)这个人的名字和他的《人性论》,我读过这本书,觉得很难。

里面有个很著名的‘休谟问题’。休谟认为‘是’不能够推导出‘应该’,科学告诉我们‘是什么’的...

这才谈到点子上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然的“是”,伦理的对象是应然的“应该”。从“是”中永远推不出“应当”来,因此,科学永远无法解决人生问题。同样,工(理)科生永远也无法说服文科生。所以,在这个论坛上,文理大战实属无谓,实属风车之战。
在18世纪的德国,有一位理科生因受“休谟问题”的刺激,开始试图从哲学上解决这个问题。他要考察人类理性能力(知性)的界限。结果,他把人类认识的对象作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二分。在自然界,适用的是必然的因果律,而在人类社会,由于人(本体)具有自由意志,因而有选择能力,因此凡与人相关的本体现象,人都无法得出必然的结论。比如说,在自然界,天文学家可以准确地预测一次日食的时间,却无法准确地预测一位棋手下一步将走出哪一步。因此,这位理科生(康德)得出结论说,前者(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是可知的(知识的界限在此),而后者是不可知的(特别是与人相关的价值判断层面的东西实际上属于信仰领域,而不是知识领域)。由此德国古典哲学诞生了两大名著:《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加上审美的《判断力批判》,这位理科生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文科生。
中国缺少这样一位理科生。因此,这两个世纪几次科玄大论战基本上都是鸡同鸭讲,谁也说服不了谁。
记住了,当理科生说科学能够克隆人时,他说的是一种“实然”;当文科生说科学不应当克隆人时,他说的是一种“应然”。迄今之所以尚未出现克隆人,就是因为有这种应然的拦阻。从这个意义上说,应然的确高于实然,因为从实然中无法推出应然,而应然却可以拦阻实然。
其实早在古希腊时代,一位文理兼通的文科生主张在一个理想的国度里,应该由哲学家来做王。此即柏拉图《理想国》中提出的哲学王的问题。瞧瞧,治国是与人打交道的事,因而属于应然领域的事。这本是文科生的事。反是,国家就不正常了。
当然,红朝第一个g王是个文科生,却把戏演砸了。不是柏拉图的模式出了问题,而是那个文科生所学知识多半是中国古代酱缸里的那些东东。他真正在行的既不是文也不是理,而是武。当“武”术横行的时候,文理都要遭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3#
发表于 2011-6-21 07:08:40 | 只看该作者

re:http://blog.sina.c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41a2c0100841c.html

网上也吵得不亦乐乎,呵呵。
最后全是“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4#
发表于 2011-6-21 07:57:15 | 只看该作者

re:大早上真不应该看这个,人性啊。h...

大早上真不应该看这个,人性啊。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a0a40e798a4676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5#
发表于 2011-6-21 08:15:10 | 只看该作者

re:从“是”中推不出“应当”?至少在一定程度...

从“是”中推不出“应当”?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 以前中国人认为表兄应当娶表妹,亲上加亲。后来知道应当娶血亲之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6#
发表于 2011-6-21 08:33:09 | 只看该作者

re:女人真不该搞政治,感觉刘瑜吵架不是土摩托...

女人真不该搞政治,感觉刘瑜吵架不是土摩托对手。

早新闻时间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08:39:3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明翔...

下面引用由[U]明翔爸爸[/U]发表的内容:

  
这才谈到点子上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然的“是”,伦理的对象是应然的“应该”。从“是”中永远推不出“应当”来,因此,科学永远无法解决人生问题。同样,工(理)科生永远也无法说服文科生。所以,在这个论...



“应然的确高于实然,因为从实然中无法推出应然,而应然却可以拦阻实然。”和老V的世界最终还是文科的是一个意思。


明翔爸爸写的很好!我忙起来就只能学LV上来帮帮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8#
发表于 2011-6-21 08:52:52 | 只看该作者

re:偶在这里坚持抗战,终于把有学问的文科同学...

偶在这里坚持抗战,终于把有学问的文科同学们招来了。坐小板凳,摇荧光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9#
发表于 2011-6-21 10:17:26 | 只看该作者

re:1393的好,鹰派科学传播,好!...

1393的好,鹰派科学传播,好!

1392不好。
哲学家之于科学,如同鸟类学家之于鸟。

大意,我听T版说过这话,T版也是听别人说的,别人也是听某个大师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0#
发表于 2011-6-21 10:51:04 | 只看该作者

re:方舟子:你要当鸽派还是鹰派...

方舟子:

你要当鸽派还是鹰派

  虽然老子教导我们“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但凡人之道,总是要争的。这倒也称得上是“道法自然”,因为在自然界,为了争夺资源(比如食物、配偶),一个物种的成员之间难免要争斗,甚至要搏斗。搏斗的战术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一种是“鸽派”,发生冲突时只是虚张声势地吓唬一番,一旦搏斗真正开始,就逃之夭夭;一种是“鹰派”,不顾一切地搏斗下去,直到一方受重伤或死亡而失去搏斗能力为止。

  假如一个社会的成员全都是鸽派,这样的社会大约就接近老子的理想了。可惜这个美好社会是不稳定的,因为如果突变出一只鹰派,在与鸽派搏斗时战无不胜,有生存优势,它的基因就会在后代中传播开来,鹰派在后代中会越来越多。

  假如一个社会的成员全都是鹰派呢?那将是一个时时要拼个你死我活的血腥社会。幸好这样的社会也不稳定,因为如果突变出一只鸽派,虽然它在搏斗中每战必败,但是也不会有伤亡,而鹰派彼此之间的争斗会有伤亡。这样,作为鸽派也有生存优势,它的鸽派后代就会越来越多。只有鹰派和鸽派各占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有的社会成员可能会灵活一些,根据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战术,例如,做一个“如果我是领地主人,就当鹰派;如果我是入侵者,就当鸽派”的“资产派”。我们很容易发现,大家都当资产派,才是最好的策略。假如突变出一只鹰派,虽然在它是主人而资产派是入侵者时,它可以轻易获胜,但是在它入侵资产派的领地时要发生激烈的搏斗,讨不了好去,两相比较,还是不如也当资产派。假如突变出一只鸽派呢?在它是入侵者时,它只能逃跑,而在它是主人时要和入侵的资产派和平共处,还是不如也当资产派。这就是为什么动物们普遍采用资产派策略。

  这个鹰—鸽博弈是英国生物学家梅纳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1920~2004)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通过分析动物争斗行为,梅纳德?史密斯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进化博弈论。自然选择是博弈的决策者。进化博弈论在数学上非常整洁、漂亮,但这是根据一些简单的假定作出的,很难在实际的动物群体中进行验证。不过,人们可以用计算机对此进行模拟。

  俄罗斯科学家伯特瑟夫(Mikhail Burtsev)和特琴(Peter Turchin)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了一个二维人造世界。这个世界由一个个格子组成,每个格子相当于一块小领地,会时不时地冒出食物,能被在那个格子里的生物吃掉。生物除了吃,还能休息,走到隔壁的格子,对进入格子的其他生物进行攻击,以及像细菌那样用一分为二的方式繁殖。这些活动都要耗费一定的能量,休息耗能最少,攻击耗能最大。体内能量可以通过进食来补充,攻击时受害者也会输掉一部分能量转移给攻击者。如果体内能量用完,就死了。后代遗传了亲代的特点,但也会发生变异。

  设计者没有给这些生物预设行为策略,而是让它们自己去进化。虽然可能出现的行为策略是个天文数字(大于10的1000次方),但是进化的结果,出现了三种策略:从不攻击别的成员、受到攻击就跑的鸽派;靠四处攻击别的成员为生的鹰派;留在自己的格子里不去攻击邻居,但是一发现入侵者就立即攻击的资产派。不出所料,资产派占了大多数。不过,资产派的出现有个条件:一个格子里的资源要足以支持一个定居者,这样资产派才能安分守己地待在自己的领地。如果资源太少,养不活资产派,就逼着大家去当鹰派或鸽派。

  如果亲戚遗传了相同的标记,并能够辨认标记分清敌我,情形就截然不同了。这时,除了各自谋生的自私成员之外,还会进化出合作成员,采取三种合作策略。一种是合作鸽派,它们不理睬外人,但是会把格子让给亲戚,自己出走避免竞争。一种是合作鹰派,它们同样会把格子让给亲戚,但是一发现外人就会攻击。研究者把它们称为“鸦派”,因为俄国有句谚语:“乌鸦不啄其他乌鸦的眼睛。”鸦派是从鹰派和资产派变来的。还有一种是全新的门派。亲戚们在同一个格子里生活,并共同对付入侵者。这种行为和椋鸟等能共同抵御外侮的小鸟相似,因此研究者称它们为“椋鸟派”。

  不过,这些合作策略的出现,和资源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当每个格子的资源不足以维持两个成员时,鸦派占了优势,它们的比例很稳定。但是在资源比较丰富时,椋鸟派的数量会逐渐上升,但是其他两派也都设法生存了下来。如果每个格子的资源太少,少到不足以维持一个成员的生活,又会出现一个新门派,它们比鸽派还超脱,一看有人进入它所在的格子,不管是敌是友,有没有受到攻击,自己都马上出走。它们恰好与资产派相反,是无产派。

  如果一个椋鸟派成员的体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它就离家出走,宁愿去和外人拼命抢资源而死去,也不愿留下耗费家乡的资源。它们被研究者称为亡命徒,不过更像是壮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7-1 07: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