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thankstoyil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转帖!!

[复制链接]
110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0:23:2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张雁...

下面引用由[U]张雁[/U]发表的内容:

一对拳击手,二个同情兄先后都获奖,呵呵。好玩啊好玩。
拜托这个帖子别老换名好不?我找不到咋办??


不会找不到,保证永远在第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2#
发表于 2010-10-8 10:58:05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帖子原来叫“专转好玩贴”,现在随着T...

这个帖子原来叫“专转好玩贴”,现在随着T版的性情不断地在变,且能保持在第一页,沾一下他的光,看了《尘世挽歌》才知道野夫与易中天有师生之谊,这几天在细嚼野夫的书,无疑也成了他的粉丝。


闲话易中天  野夫

2000年,我写过《闲话易中天》一文,发在《解放日报》,后来又被《书与人》杂志转载。那时,知道先生的人不多,所以我开篇即牢骚――京官适合外放,便于捞银子。文人应该进京,容易名天下。――以下的议论,则多是为先生鸣不平的。那时先生和我,大抵皆未料到偏安一隅的他,还会真有一步如日中天的晚运。其实,先生执教武汉大学时,已然是校园的一道风景。1986年,我插班进中文系,那时就已经开始实行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度。选修嘛,学生挑老师,景况有点残酷――有的门庭若市,有的门可罗雀。高年级的师兄则跟我们参谋――易中天的课,不管他讲什么,都该是必听的。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在他帐下做了记名弟子。那门课本身,我原无多大兴趣,叫着“《文心雕龙》美学研究”。
那时的插班生,是刘道玉校长首创的恩科拔贡,在学校有点天子门生的感觉。仗着都操过社会,小有薄名,不免腹笥中空却眼高于顶。待到走进先生的教室――那是武大最大的阶梯教室,先自吃了一吓。三百多的座位早被占满,讲台下的空地也已摆满了小凳,窗台上还挤着男生。这阵仗,在我从前的大学生活中却未有过。以后便也知道,要想亲聆謦咳,那是必须提前半小时去占座的。
先生那会儿初进不惑,条纹衬衣牛仔裤,背直腰挺,用今天的话说――酷。听了几回,确实觉得有味,我这个老逃课的也就被吸引进去,竟从此构成一生的缘分,这,也真是始料未及的。能把《文心雕龙》讲得好听,即使在我今天来看,仍然认为是种大本事。该课结业有两个学分,先生的考试却也特别――各自回去写篇文章,只要与原著相关即可。我为了博先生的青睐,斗胆用文言写了篇论文,后面还卖弄地附了一首律诗,记得有“谭龙谅必屠龙手,说美岂非解美人”一联。许多年后,与先生戏谈当初的交往,果然他是从这回考试注意到我这个姓名的――他给了个最高分,95。只是现在想来,我仍为年轻时的轻浮孟浪深感汗颜。

80年代的大学,于今天来看,确实恍若隔世。那种自由浪漫和求知欲,在眼前这个商业时代,似乎已很难重现。先生的课,一直是人满为患。他每个学期,又都开的新课。因为怕挤,后来我只断续听过他和邓小芒合讲的“中西比较美学”。邓是哲学系的才子,还是著名女作家残雪的哥哥。易邓当时在武大齐名,且都是78年以高中文凭直接考取武大的硕士。真正走近先生,所谓入室,也是因为文字之缘。那时武大有个文学校刊,准备发我一篇习作。那正是一个时兴探索和实验的年代,我写的个小说,是把诗和叙事两条线并列而下的,形式上显得有点怪异。主编好意,专门拿去想请先生写个评论――那时老师在文学期刊开文评专栏的,只有他和於可训先生。先生似乎还对我略存印象,便要主编约我到他家去座谈。我未想到这竟成了敲门砖,自然,心底原是欣喜和忐忑的。他住在南三区,的确算是蜗居,主卧兼客厅,我们就在床前闲话。针对拙作,先生反倒没说几句,大意是好故事,这样就发表,有点可惜。我自然懂得先生的深意,至今也未敢贸然投出。但自此之后,我则借梯上楼,与先生的过从渐密了。他在课堂上,原本对许多人事,都持皮里春秋的说法――这也正是他讲课的迷人之处。单独面对时,先生的嘻嘻哈哈之中,自然带着更多的机锋。那时,他还是副教授,曾经被刘校长赏识,一度做过系副主任。后来老校长下马,他也就洁身而退了。那阵子高校还比较正规,因而教授也难免捉襟见肘,先生忽然就说要戒烟了。我不忍看他连这点雅癖也要断交,故意送他一条烟一瓶酒一斤茶,并附赠了一首五古――人生有三害,俗号烟酒茶。持之呈君子,献芹复自夸。烟为百害首,灼灼芙蕖花。舶来非国粹,盛行推中华。一支燃在手,焚香熏白发。暗夜见明灭,清宵练吐纳。喷之驱蚊阵,如鹤舞云霞。个中观世相,何似雾中花。冉冉作云游,功效胜大麻。酒是万恶源,亦乃食精华。哲人千古醉,醒者皆堪杀。白眼夹醉眼,酒花掩泪花。一壶能遣闷,三杯聊解乏。飘然百病退,一梦登仙槎。谵呓皆珠玑,著书自有法。此亦属隐术,用之可避邪。茶本闲人趣,并称为一家。造化来指掌,无地入胸夹。荼蘼舌尖放,清泉齿上滑。清苦有回味,品味度生涯。三物皆有害,幸不违宪法。人不可无癖,嗜此非穷奢。劝公莫捐弃,悟道必无差。也许这首打油还真的起了点作用,以至于今天他还保有这些恶习。

先生和我,应该论得上谊兼师友。这种关系在我毕业之后,似乎更渐深浓。那时我分到琼岛,彼此尺素往还,说些非关家国的闲话。再以后,我又突然辞职回了武汉,之后是比较漫长的闭关索居生活。而此阶段的先
生,在武大则也过得比较压抑。虽然著书几册,讲课最受欢迎,却由于众所周知的诸般人事,竟连正高职称也被卡着不评,住所则依旧是蜗居。于是,先生渐萌去意。
楚材难为楚用,这大抵是自古而然的可悲潜规则。好在天下尚大,自不乏人犹能于风尘中辨物色,很快厦大就来了调函。从当日的频繁通信来看,初迁海崖,风俗尽殊,不免有去国怀乡之叹。我在禁中,无以相慰,尝遥寄过一首词――念奴娇 赠易师――燃烟枯坐,想先生何在?黑云遮月。望处霜风吹泪眼,又到团年时节。海岸无涯,仙踪难觅,应悔曾轻别。几回提笔,苦衷难以重说。犹记忝列门墙,谆谆垂教,常使心肝热。当年门生今孰往,护侍师尊身侧。随俗红尘,争逐蝇利,多是江湖客。夜深东望,但看云水千叠。在那个特殊岁月,先生对我鱼雁殷勤,鼓励甚多。每次返汉省亲,也必弯到起义街55号来探视。难中相见,他给我推荐当年有哪些小说文章可以一读,说起刘震云的《新闻》,他竟能随口背出原文,并分析其中笔法的机智。师生相与禁中论文,确实每让陪侍之人跌破眼镜。至今想来,那样的画面实在温馨。
那时在厦门有个陌生女孩,经朋友介绍,与我时相笺候,有点近似今天的网恋。我托她去看望先生,一来二往,先生便多了一些了解。后来先生又来探我,很郑重地规劝,说彼此并不适合。他认为人在困境中不必盲目急于选择,来日方长,先欠人情则势必背负道义的十字架,最后使自己进退失据。想想人生所谓良师益友,云天高谊,也就莫此为过了。

先生学的是美学,讲的是文学,到厦大后执教的却是艺术,晚年得名的反而是史学和杂学。作为学者,他自有《艺术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高头讲章摆在那里,如今更是世人皆知。但他还是作家,写得一手好小说,这却是大众不晓的。那时先生初到厦门,心中耿然还有一些孤愤。他把高校制度的弊端及知识分子在一个变革时代的失态,写成了一个中篇小说《文火慢熬》,甫一发表,就被《中篇小说选刊》拔为头条。我是深为先生的才气折服的,那种老到的文笔,犀利的解剖,冷冷的幽默,说实话,远远胜过许多专业作家。我们今天的教授,多不如民国时代那些学者,能把创作和治学都弄得非常像样。而先生,正是具备了如此的大器。但辞章小道,于他看来,雕虫而已,偶尔玩玩,只是聊遣雅兴。任我如何进言蛊惑,他都只肯稍展鳞爪。后来,他还写过一个中篇,名叫《高高的树上》,也是讽刺当下的学术腐败,看罢无不拊掌大笑。其实,即使先生今天已经名闻天下,私心里我还是有些扼腕而惜――倘他玩创作,也必将给这个无趣的世界,留下一批足以传世的经典。
大约从94年开始,先生感于商业时代对学术出版的冲击,开始跳出专业来写一些平民化的学术随笔。95年穷愁潦倒的我开始要自谋生路准备当书商,他听说后,马上把已经签约给了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一部书稿【即后来畅销不衰的《闲话中国人》】,又要了回来给我,说你拿去做,赚了就给点稿费,赔了就给点样书。这种古道热肠,在这个日渐势利的世界,实在是不复多见。可是,那时的我于出版还是菜鸟,加上几个朋友资助的一点钱,捉襟见肘不敢多花。结果为便宜找了个烂印厂,印出来完全是残次品。印费搭了进去,书却难于销售,一本非常好读的书,却被我砸在手里。我深感有负先生美意,他却没有半句责言。就是这本当时名为《中国,掀起你的盖头来》的书,使我懂得了出版之道。我想,这部仅仅流传了几千册的书,今天也该是人们玩收藏的珍本了。96年,一个有心的编辑读了这本书,决定重新包装,我让出版权,该书当即成为畅销书而让别人赚得盆满钵满。先生为了帮我,见我做书也基本上道,又把他的第二部畅销书授权给我,这就是眼前还在热销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也正是从这两部书开始,先生成为了当代最具人气的思想学术随笔作家之一。

先生是我见过的最博闻强记的人之一,因而谈锋甚健。和他对话,寻章引句,信手拈来,你多半只有听的份。关键是他本性情中人,不古板,不装深沉,无论荤素都可以开谈。在酒桌上侃段子,那是他的一绝,满座人都会为之前仰后合。“百家讲坛”因是央视栏目,大众传媒难免诸多讲究――个人演讲的真正风采原是不易展现的。即便如此,他仍在其中异军突起,小露锋芒便赢得粉丝无数。先生是重情重义之人,所以走到哪里都有朋友。95年他回汉,要我陪他去看看老校长刘道玉,这时的刘老已经去职多年,许多旧部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只为若干年前的一段知遇之恩,他却不敢或忘。想想尘世中的种种缘分,总还是有些仿佛古风的东西,值得我们在心底温存和珍惜。也正是那回,我们出校时邂逅了中文系的一位领导,那位爷半真半假地说:你走了,我们还是很惋惜的,还是调回来吧。先生笑着答曰:那我确实有病。善与人处的人,不一定没有脾气。前年我知道,他是大怒过一回的――要把长江文艺出版社和一个作者海默告到法庭,起因是该社出了该作者的一本书,其中一些文字,则直接取自先生前几年的旧著《读城记》。好玩的是,社里的法人周百易是我师兄,那也就是他的学生。而作者海默是湖北写诗的青年,与我则也算旧交。媒体生怕他们打不起来,希望这个世界多点茶余饭后的谈资,遂几面拨火,先在舆论上掰扯。冤家宜解不宜结,后来大家知道我与先生的交情,便托我私下调解。百易兄不用说,本乃他的高足,无辜成了被告,话到礼到即可。海默兄则因在媒体撺掇下,原先说过些伤人的气话,先生难免不快。我知道劝他莫过于情,他是深谙情理的,于是只在电话里说――海默跟我一样,外省人到北京,拖着老婆孩子卖文为生,您要索赔,那就是逼人讨饭了。只此一句,先生就动了恻隐。最后只象征性地要海默付了110元稿酬,我问为什么要这个数字,他说代表报警而已。就这样,官司化解,我想这就算是古人所说的恕道了。

其实早在央视主讲汉代风云人物之前,先生就已经是畅销书大家了。除开前面提到过的那几本,他还连续出了《品人录》《艰难的一跃》《你好,伟哥》《帝国的终结》等。在整个书业皆现萧条的现在,他这种独具个性风格的随笔体学术书,却很奇怪地一路蹿红,成为各个出版社追抢的对象。即便如此,以我对他的了解,仍认为那时的他,还是未被这个世界足够认识,依然有其寂寞不爽之处。不可否认,电视这种强势传媒确有其巨大能量。而他这样深怀利器的人,早晚也必将要被镜头发现。一旦崭露头角,则肯定要成为公共人物,要面对无数大刊小报的评头论足。这是人生的一个两难困境,毋庸讳言,每个囊中藏锥的人,都渴望舞台,都愿意有朝一日脱颖而出小试锋芒。正如林语堂所说,即便做和尚,也愿到都市大庙去对万千僧尼讲经,而不想就在深山孤寺对一个小沙弥说法。这是因为热衷思想的人,多愿把自己的寸心所得传播给社会。人类文化的薪火相承,也正有赖于此。但大众传媒往往也是双刃剑,能成就人也能损害人。做公众人物,没有从容面对毁誉的气度显然不行。名高则谤生,这是自古而然的。连你的收入也成为市民话题时,你就别想还有什么隐私了。更何况许多同行文人,内心难问,交相攻伐,也在事理之中。于是,许多朋友看着现在的先生,就想起前些年的余秋雨,不免为先生捏把冷汗。但我知道,以他的智慧,游走于这根钢丝绳上,应该还是优裕自如的。我知道我在此际来写先生,难免私淑之嫌。况且以其盛名,原也无须在下的锦上添花。只是因为见到一些流言,想到二十年来与先生的交谊,自觉有必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先生,让世人了解一下这个性情男人。而我所述的他那些为人品格,我相信,在如此世风的今天,肯定仍旧是许多人所稀缺和景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3#
发表于 2010-10-8 12:37:01 | 只看该作者

re:易先生讲三国,还是深有根基的,不是为娱乐...

易先生讲三国,还是深有根基的,不是为娱乐乱说乱扯。能听得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2:50:01 | 只看该作者

re:老易的文字能力、文章的“气”,的确比较牛...

老易的文字能力、文章的“气”,的确比较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5#
发表于 2010-10-8 20:56:55 | 只看该作者

re:转————水的组成根本不是氢和氧 楼...

转————水的组成根本不是氢和氧
楼主:
  教科书中说,水的元素构成是氢和氧,其化学分子式用H2O表示。实验证明这是错误的。以下是我的实验过程:
  找一结实的大铁桶,在里面放上半桶水。然后拿菜刀在水中快速切割(不得把水弄洒到铁桶外)。
  如果水是由氢和氧构成的,那么在刀的每次切割过程中就会有一部分水分子被切割成单独的氢分子和氧分子。
  大家知道,在我们日常的温度下氢和氧是气态的,所以被切割开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就会挥发掉,水会逐渐减少。
  可是我快速切割了一小时,水却丝毫没有减少(计算时考虑了水的正常蒸发使水减少和我的汗水落入使水增多的因素)。这就证明水的元素构成绝不是是氢和氧!
  以下为回复:
  1.恩,楼主你的刀还不够快啊不够快。。。= =
  2.奉劝你别做这种实验,很容易把原子切开造成核裂变,轻则造成放射性污染,重则核爆炸。
  3.请楼主上“快速切割了一小时”的视频 !无视频无真相!!!
  4.强烈同意楼主,BS伪科学,我也曾经快速切割过二氧化碳10小时,完全没有切出钻石来
  5.楼主你砍了一个小时都没砍到氢氧分子的缝隙啊,太失败了。菜刀不行的,下次记得用水果刀。找准位置,一刀下去就行。
  6.LZ你怎么能用菜刀呢,去华联买把原子刀吧5块钱一把,很便宜的。
  7.楼主没想过你切成了氢气和氧气,又是用铁刀在铁桶里面切,万一蹦出点火星儿,不把你炸死也把你烧死了啊!这么危险的活...估计也就是因为这,所以你之前一直没人做这个实验吧。
  8.唉!悟空啊,师傅每次讲课的时候你就是不听!师傅不是告诉过你几百次了么?拿菜刀砍向水的时候嘴里要同时念:“共建社会HX”的咒语么?你不念怎么劈得开水分子呢?
  9.同意兰州,我昨天也劈了一个小时的食盐,为毛木有黄绿色的氯气和银白色的钠块出现~同鄙视伪科学
  10.楼主,你的刀看来质量不怎么样~我刚做了一下你这个实验,我和我老公一起切,不到半小时水就都挥发完了,是真的~你再买把新的刀试试~
  11.lz 我悄悄的告诉你哦
  其实应该用榨汁机的捏
  12.LZ,要考虑到水是流体,会流动。
  水分子其实很聪明的,看到刀都躲开了
  你还是直接滴一滴水在手上,用捏的吧
  不过小心爆炸
  13.不用刀,用锤子砸才行,刀会把氢氧原子都劈开然后又粘到一起,换成锤子,小心一点,不然砸碎了也不行。
  14.LZ你的刀太钝了!我用旺德福的菜刀切肉都能切出钻石来。
  15.兄弟,你骗人!水分子那么小,你一刀下去把人家砸的稀烂,什么质子中子电子夸克之类的全出来了,这比****还猛啊,你老兄早就炸没了,还怎么发帖啊?严重BS这种不经过实验研究就说大话的人!
  16.楼主
  你用了直线切割,肯定不行
  试试曲线切割吧
  有没有达人来列个方程
  17.lz,你切之前要麻痹一下水分子,你可以指向灯泡或者窗外,然后大喊一声,你看,飞碟!!!!
  然后,迅速的朝水桶砍下去,这样就成了。
  我自己已经试过了,不到五分钟就把水都砍成氢气和氧气了,不过爆了俺们一脸,
建议
你砍的时候带声摩托车头盔!切记切记!!!
  不用谢我了~~~~
  18.楼里怎么这么多有眼不识泰山的家伙,楼主可是化学中的重要分支--菜刀流的掌门人!
  你们知道他在化学界有多权威吗?!他的菜刀抡一抡,化学真理抖三抖!还敢不自量力的去解释什么键啊概率啊的,不懂得去尊重权威的你们迟早要被脑残!
  19.实验证明用刀切水如果不喊咒语是无法分离氢和氧的。
  根据哈利波特魔法书记载:每切一下,楼主必须喊:切水大烧饼。为了防止水分蒸发,楼主必须在真空密室才能进行切水。同时因为一个水分子质量太小,楼主必须切24小时才能发现肉眼差别。
  20.让我来告诉你试验失败的原因,菜刀切面太大,一桶水会太团结。你扎不进去。我建议你拿个矿泉水的瓶盖,倒满水,然后拿一根最细的针一针一针扎。试验时间不要太长,扎半个小时,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瓶盖的左边全是液态氢原子,右边全是液态氧原子了。
  21.  楼主用的多大的桶?假设是一般家里那种,10升。
  要使水少到能肉眼看出差别来,至少得少1厘米吧,整个桶体积的1/50。
  0.1升,那么里面有5.56mol,3.34*10E24 个水分子
  假设LZ的刀够锋利,每次有一定几率可以把接触面的分子键切断,释放氢分子(每次切断多少个呢?不知LZ刀有多快,假设为10E10个吧,武林第一高高手)。
  那么楼主需要切割3.34*10E14次方次
  每次假设需要0.5秒,那需要1.67*10E14秒,2.78*10E12分钟,4.64*10E10小时,1.93*10E9天,6.44*10E7个月,529000年。
  假设楼主寿命为100岁,每天不吃不喝不停切割,除去20岁时繁衍一次。那么楼主需要6612.5个后代来持续地切割。
  也就是说,529000之后,公元531000年,楼主的第6613个后代,切割到50岁时,终于发现,桶里的水少掉了1厘米了,哦耶~~~



挺有意思的,转来看看……嘿嘿
不喜勿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6#
发表于 2010-10-8 22:27:44 | 只看该作者

re:《转》童年的仇恨——记英国儿童小说家Ro...

《转》童年的仇恨——记英国儿童小说家Roald Dahl

(一)“Parents and schoolteachers are the enemy.”

好的儿童文学常能唤起早已尘封的记忆,或者使模糊的儿时感受变得清晰鲜明。比如看
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就会想起小时候生怕父母走失、孤身面对陌生世界时的恐惧。
《龙猫》则唤起孩提时对神秘事物的憧憬和幻想。宫崎骏擅长刻画的是儿童的孤独心理
;如果也用两个字来概括英国著名儿童小说家Roald Dahl笔下的孩子特征,那就是仇恨
。儿童常被誉为天使,一贯以天真可爱的形象出现;但Dahl充满狠毒、复仇的故事能在
孩子中大行其道,销量一亿以上,与《指环王》的作者J.R.R. Tolkien并列为战后英国
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可见人性的阴暗从小就有,不容忽视。

我最先接触的Dahl的小说是《Fantastic Mr Fox》,因为看Wes Anderson改编的同名电
影觉得有趣,所以找来原著读。原作完全没有电影的温情脉脉的sentimentality,而有
一种很男性化的冷酷的底子,杀人要赶尽杀绝,复仇的也绝不留情。看得我倒抽冷气,
这不是鼓励小孩变得残忍么。人物描写也不美,邋遢的农场主耳屎满得掉出来,很倒胃
口。后来发现Dahl小说中的反面人物都是这样的肮脏丑恶,令人厌恶。他们常常开门见
山地出现在小说开头;Dahl不惮以最大的恶意,主观武断地斥之为silly, ugly,
beastly, poisonous, gormless, horrible, half-wits, nincompoop, blunderhead…
…英国人在尖酸刻薄方面向有师承,从Jonathan Swift到D.H. Lawrence都不遑多让。
而他骂的这些人,往往是常人眼里亲善的代表——老师、邻居、亲戚甚至父母。

这与Dahl自己的童年有关。他三岁时,七岁的大姐患阑尾炎去世。两个月后伤痛过度的
父亲也得肺炎而死。Dahl从此变得内向寡言。入学后他恶作剧,被严厉的老师用藤条抽
打后开除。九岁被送入更严格的寄宿学校。他后来在传记中写道:“Parents and
schoolteachers are the enemy.”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报复心理:《Magic Finger》
里的老师因为骂了拼错单词的小孩一句silly,小孩回嘴,老师让她罚站,小孩便气红
了眼,运气于她的magic finger,让女老师满脸长出黑猫胡子,屁股后面长个扫把尾巴
,满堂哄笑。《Matilda》里的父亲对女儿漠不关心并时常呵斥,女儿就把万能胶涂在
他的帽子内沿,把母亲的强力染发水倒到他的发胶瓶子里,差点让他头发掉光。《The
Twits》里还有一对老夫妻互相报复,女人把自己的玻璃眼珠放到男人的啤酒杯里;男
人把青蛙放在女人床上;女人又把蠕虫拌在男人的spaghetti里……竭尽种种恶毒之能
事。

我没有什么强烈的恨,看他的小说总觉得难以企及他的仇恨的高度,更对他的种种报复
手段望而生畏,避之不及。不过我把《Magic Finger》的故事讲给领导听,领导却很拍
手称快。领导小时候的老师不好,对学生欺骗恐吓打骂兼施。领导满腔仇恨,也曾幻想
有神奇魔力惩治恶人。可见不同经历有不同的接受程度;另外Dahl的小说是否更受男孩
的欢迎,男孩更不惮以武力手段除暴安良,惩强扶弱,以牙还牙。

(二)推荐作品:《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和《The BFG》

好在我和领导在《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和《The BFG》上达到共鸣,
这两本书的温情最多,想象力最丰富活泼。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讲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食不果腹,每年生
日时全家凑足一毛钱给他买一块巧克力做礼物。他把它在盒子里放上几天,直到忍不住
,就掀起a tiny bit of 包装纸,露出a tiny bit of 巧克力,咬上a tiny nibble,
全身心享受从舌尖流到心里的巧克力味道。每天一小口,一块巧克力能吃一个多月。我
把这段讲给领导听,我俩共同唏嘘,争相忆苦思甜,穷人家的孩子最懂得吃的美好。
Dahl擅长描写口舌之欲,《Fantastic Mr Fox》里Badger喝一口苹果酒后喃喃道:“It
’s like melted gold… It’s like drinking sunbeams and rainbows”,尽显酒鬼
心中的灿烂天堂。

这个小说被Tim Burton改编成电影,主演Johnny Depp,稍有点做作过度。更喜欢贫穷
家庭的成员:妈妈朴素得很美;爸爸像《Life Is Beautiful》里的爸爸一样聪明乐观
,把牙膏厂的废品牙膏盖带回家给孩子当玩具。同样聪明的孩子用它们搭起他的理想王
国——巧克力工厂的模型。还有一个耳背的奶奶最可爱,看似天真得一无所知,关键时
刻却只有她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Nothing’s impossible”。电影里最甜蜜的
一幕是小男孩坚持全家一起分吃他的巧克力,每张瘦骨伶仃的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我
一直觉得小时候苦中作乐、全家紧密相依的日子最快乐;长大后有钱了,反而容易生出
种种嫌隙和矛盾。不过也可能是小时候不懂事。

最体现Dahl的奇幻想象力的,是巧克力工厂里各种匪夷所思的巧克力:有cows that
give chocolate milk,有invisible chocolate bars for eating in class,有candy
-coated pencils for sucking,有fizzy lemonade swimming pools,看得人捧腹不止
,心情大好。同样有趣的是《The BFG》(the Big Friendly Giant)中的吃人巨人对
各国人的滋味的品评:巨人称人为human beans,说Turkish beans吃起来像turkey,
Greeks吃起来很greasy;Chile的人吃着chilly,夏天可以当冰淇淋;Hottentots很hot
,冬天吃可以取暖;Japanese beans很小,吃六七个才饱;Norwegians or Yankee-
Doodles很大,两三个就吃撑了。书里最温柔的情节是巨人在夜里站在小孩卧室的窗前
——是不是每个小孩都有过这样的恐怖幻想,会有个巨人或天灵巨掌从窗口伸进来把自
己抓走;我就曾设想过种种逃脱之计——但这个Big Friendly Giant却是带着一书包的
梦,用一支长长的喇叭,把梦轻轻吹进每个孩子的梦乡。

除了这两本书,Dahl还有一篇《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也很有趣,改编的电影
更好看。另有一篇《The Gremlins》,是和迪斯尼合作未果的产品,说的是二战飞行员
中盛传的在飞机上搞破坏的小精灵的故事,也很可爱。我家孩子最喜欢这本,儿子喜欢
飞机,女儿喜欢女精灵的蓝头盔、粉裙子、白靴子和头上的弯弯角:

迪斯尼的造型看多了有点甜腻,和Dahl叛逆不羁的文风似乎不合,不知道是否是合作告
吹的原因之一。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7#
发表于 2010-10-8 22:40:06 | 只看该作者

re:诺奖还是要祝贺一下,不过,转一篇更理性的...

诺奖还是要祝贺一下,不过,转一篇更理性的文章:


法治与民主:中国从亚洲经验中吸取的教训
时间:9/19/2010  作者:Randall Peerenboom

  外国领导人、学者和专家们常常建议,亚洲国家和地区例如台湾地区成功的民主经
验,可以使中国得到启发。然而与此相反,中国的领导人和老百姓不太可能从其在亚洲
或其他地区的所见所闻中受到启发。确切地说,他们更有可能断定,最好的办法是继续
坚持“东亚模式”并推迟民主化进程,直至国家更加富有和稳定。

  一、法律改革、经济增长与民主化

  法治与民主往往相辅相成。然而,法治不一定与民主同步,在亚洲和中东的数个在
法治方面所获评价最高的法律体系并不属于民主政体或狭义上的民主政体。新加坡,以
及表现得更明显的香港显示,自由民主政体,甚至一个民主政体的非自由版本,不是符
合法治最基本要求的法律体系的前提条件。

  当代新加坡被描述为一个半民主、假民主、非自由民主、有限民主、强制民主的国
家,一个“体面的、非民主政权”,一个软威权国家,一个由李光耀所控制的专制国家
(现由其子掌控)。法律在新加坡的主要作用是巩固国家政权,保持稳定和促进经济增
长。许多决定都由国家和政治家,主要是由总理领导的内阁作出。公民社会受到限制,
以国家、企业、工会和社会之间的社团关系表现出来。行政法制倾向于强调政府的效率
,而非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个人权利得到宪法的保障,而不从自由主义的角度进行理解
。李光耀和其他政府官员遵循强调群体利益大于个体利益的亚洲价值观,对公民权利和
政治权利作出限制,包括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基于此,公民不得对核心部门比如司法机
关的正当性或对选出的官员的品格操守进行攻击,否则会遭受藐视法庭或诽谤的指控。
新加坡以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名义对劳工权利进行了限制。这种家长式的政体推行实
质性的规范性议程,并积极规范私人的道德和行为,政府倡导社会和谐而抑制对抗性诉
讼。总体而言,司法机关往往听命于政府,尽管其理由似乎表现为大多数法官真实的一
致性意见,而非对法院施加的公开的政治压力,但在一些情况下,挑战人民行动党权威
的法官被调离了原职。

  尽管新加坡存在民主的局限性,使用法律系统来压制反对派,以非自由主义的观点
对许多与权利相关的问题作出解释,在0至10分的民主指数评定中被评为2分,但其法律
系统经常被评价为全世界最好的法律系统之一。1996年新加坡的世界银行法治程度指数
达到第99个百分位,2002年为第93个百分位。在大范围内进行比较,美国和经合组织国
家的平均排名在1996年和2002年处于第91至第92个百分位区间内。

  与新加坡类似,香港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主要是英国殖民主义的产物。直至1997年
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该系统一直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法治的典范,尽管缺乏民主以及在
英国统治下个人权利的范围受到限制。回归后,其法律制度继续在世界银行法治程度指
数中获得高分评价,仅从1996年的90.4略降至 2002年的86.6。

  在阿拉伯国家中,阿曼、卡塔尔、巴林、科威特和阿联酋在世界银行法治指数评价
中排名前列,但在民主指数评定中指数为0。

  与此相反,正如非民主国家可能拥有高度法治的法律制度,民主国家的法律制度则
可能法治程度极低。例如,危地马拉、肯尼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均获得很高的民主评分
(民主指数为8—10分),但其法治指数不佳(其世界银行法治指数不到25个百分位数
)。还有其他八个国家获得8—10分的民主指数,但其法治指数低于第50个百分位数,
其中包括菲律宾。

  此外,民主和法治显然与财富紧密相关。实证研究尚未厘清民主、法治和财富之间
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复杂的因果关系。但台湾地区、韩国及最近的泰国的成功转型的
显著特点之一是:只有在经济增长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民主化的转型才会到来。

  相比之下,过去那些试图在较低水平实施民主化的国家通常都失败了,很多都恢复
到了独裁体制。1950年至1957年间,刚刚从荷兰独立的印尼试图推行民主。这个尝试以
苏加诺宣布戒严而告终。泰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民主选举,而后是由军方主导的政变的循
环——自1932年以来约有17起政变企图,其中包括在2005年推翻他信和广为人知的1992
年宪法的政变。韩国在重返专制统治前,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举行了选举。菲律
宾始自1935年以来的不太成功的民主尝试以1972年马科斯宣布戒严而告终。再往南,当
孟加拉民选政府无法兑现其快速发展的承诺时,齐亚将军在1975年重新夺回了权力。由
于采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原则和承诺经济快速增长,齐亚本人在1978年的选举中取得了
压倒性的胜利。但是,他在1982年被艾尔沙德将军所取代。

  如今,那些企图在低财富水平和体制不健全情形下实施选举的国家继续在经济发展
水平低下、社会秩序问题紧迫和对政治制度的极度不满中踯躅前行,如菲律宾、印度尼
西亚、印度、柬埔寨、孟加拉国和现在的东帝汶。

  亚洲国家的经验与其他许多国家的经验是一致的。正如平克尼所指出的:“显而易
见的是,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在其历史上的某些时期都至少在名义上建立了多元化的
政治制度,但大多数没有(或不可能)以这些政治制度为基础建立持久的民主形式。”

  实证研究表明,民主体制在财富水平相对低的情形下是不稳定的。当人均收入低于
1000美元时,民主体制的预期寿命仅为八年。贫穷的民主政权特别容易受到经济衰退的
影响。经济衰退的时间越长,该政权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困难同样不利于独裁政
权,但影响相对较小。民主体制对总体收入的不均等也显得更为敏感。当富者愈富时民
主和专制政权都会受到威胁,而一般而言,当穷者更穷时只有民主政权受到威胁。

  财富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各国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必然成为民主政体。在亚洲和
其他地方有过并仍然存在富有的专制或半民主国家。显然,许多国家在财富水平非常低
的情况下已经实现民主。虽然人均收入是最重要的预见民主国家持久性的因素,少数几
个国家仍旧能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保持民主体制,包括印度、哥斯达黎加、毛里求斯
、博茨瓦纳、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除印度外,这些都是小国,人口不
到500万,其中几个国家的人口低于100万。除了一些例外,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标准这些
国家往往相对富裕,财富分配公平合理,并在人力资本和有效的制度方面有投入。

  当然,并非所有的专制制度都能成功实现经济增长,实行法治,或在人权和其他与
人类福祉有关的指标上取得进展。无论是因或是果,大多数极度贫穷的国家为独裁体制
。由于贫穷的独裁政权和贫穷的民主政权在确保经济增长方面都并不擅长,或许没有在
民主与发展之间折中的必要。如果在一个差的民主政府和一个差的独裁政府之间选择的
话,大多数人都会毫无疑问地选择一个差的民主政府。独裁主义无疑更加危险。你更有
可能得到奇迹或是灾难。在1950年至1990年间至少10年保持年平均增长率达7%的政权中
,除巴哈马(旅游观光业、洗钱和避税收入提供了较高的人均收入增长,尽管其人口不
多)外,均为独裁体制。另一方面,在十年间增长率最低的国家中有80%也是独裁体制。

  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无需被提醒——独裁政权可能会误入歧途。老挝、缅甸和北朝
鲜已不幸成为典型。成功的改革至少需要一个愿意对制度和人员进行投资的政府、健全
的经济政策和一些运气。但我们并不需要以我们对中国的评估作为普遍实证研究的基础
,或是作为在一个可能产生奇迹般增长的专制政权和一个有可能一败涂地的专制政权之
间作出盲目选择的依据。中国有25年的增长纪录,而日本及其他亚洲虎的纪录甚至更长
。对中国的老百姓而言,幸运的是中国是在沿着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新
加坡的道路前进——而非老挝、缅甸和北朝鲜的道路,或者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
寨、孟加拉国和印度的道路。

  二、亚洲的民主:启发亦或是警示?

  1.“混乱的”选举

  对民主持肯定态度的观点对选举深信不疑,将选举作为问责政府官员、解决社会矛
盾和通过赋予最贫困人群权利以致力于社会正义的一种手段。任何依据亚洲国家的经验
,认为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很可能将选举视作解决他们的问题的答案的人,都应三思。在
为媒体提供花边新闻的同时,选举很难激发信心,或是与民主能够问责政府官员之类的
夸大其词相匹配,或是允许民众追求个人的幸福。近期在亚洲举行的总统选举就特别令
人沮丧。

  在2004年台湾地区大选中,陈水扁为了保住权力似乎愿意冒着与中国大陆对抗的危
险,通过呼吁进行全民公投和修宪,不断挑战北京和华盛顿,尽管有来自北京和华盛顿
的严厉警告,避免了进一步的挑衅行为。甚至台湾政治资深观察员——他们对政客间挥
拳相向和立法委员会委员扔椅子的做法习以为常——也对政治的肮脏程度感到震惊;国
民党将陈水扁比喻为希特勒,而后是大选前一天总统和副总统遭到射速缓慢的子弹袭击
的离奇射击事件。借助从射击事件中获得的同情票,陈水扁在总数为1330万张的选票中
,以不足30万张的优势宣布获胜。

  在菲律宾,前演员约瑟夫·埃斯特拉达因收受赌博集团贿款遭到弹劾而被迫下台后
,阿罗约总统又与另一位著名影星费尔南多·坡展开角逐,费尔南多· 坡高中辍学且
从未有过从政经验,尽管他曾在参演的电影中饰演过镇长。在这场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
义的两位候选人的角逐中,坡刻意回避了上述问题。仅过了一年多时间,阿罗约总统本
人即遭到选举舞弊和腐败的指控而面临弹劾。疏远的盟友,前总统阿基诺在街头领导了
示威游行活动。尽管受阿罗约控制的众议院使她安然渡过弹劾投票,但民调显示八成菲
律宾人不再信任她,七成想让她遭到弹劾。几个月后,阿罗约在挫败了5年任期内的第
三次政变企图后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与此同时,韩国总统卢武铉因非法竞选活动、其亲信的腐败问题和对经济管理不善
而遭到弹劾,随后被宣告无罪恢复行使总统权力。然而,随后他未按照宪法程序,试图
更换数名内阁成员的做法,被指责为表现业余并被与前独裁者的高压统治进行了负面的
比较。他担任总统职务直至2008年为李明博所取代。数月后,李的亲美亲自由市场政策
导致了20年来最大的示威游行,支持率直线下降,内阁成员提出集体辞职。

  2004年印尼的总统选举的特色是两名候选人均为前军方人员。其中之一的维兰托将
军是前苏哈托的高尔卡党的领袖,其被指控在东帝汶犯有战争罪。维兰托并未因此丧失
竞选资格,这种指控似乎激起了部分印尼人对他的支持,以显示在抵御外国压力时的民
族主义。在最后的大选中,前将军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以压倒性多数战胜了现任总
统梅加瓦蒂,梅加瓦蒂在其任职期间未能解决国内的安全问题、减少腐败或是达到人们
对社会正义的高度期待。

  在印度,尽管增长率达到8%,印度人民党仍然为选民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在意大
利出生的、遇刺的前总理拉吉夫·甘地的遗孀索尼亚·甘地领导的国大党——索尼亚随
后旋即决定不出任总理职务。这场风暴造成有史以来的股市单日最大跌幅,尽管股市在
甘地提议由一名以市场化导向著称的经济学家来领导她的政党后得以恢复。这次选举因
超过20名妇女和儿童在领取纱丽服时被踩踏致死,11名在克什米尔参加政治集会的民众
被炸弹炸死,随后是好战的分裂主义分子对投票的抵制,26名警察在恰尔肯德邦被毛派
游击队谋杀,3名政党成员在比哈尔邦被枪杀,常见的对猖獗的贿选的指控而遭到损害。

  在尼泊尔,问题远非仅止于混乱的选举。毛派的叛乱、亚洲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
方之一和不稳定的君主政体都对民主造成了破坏。现实中的生活,如美国中央情报局所
报道的,读起来好像好莱坞编剧拼命构思出来的厌倦俗气的、腻烦的时代小说的情节线
索。

  2001年,皇太子屠杀了10名皇室成员,包括国王和王后,而后自杀。2002年10月,
新国王罢免了“无能”的首相并解散内阁,其在解散议会后,由于正在进行的叛乱而无
法举行选举。受阻于重组议会,2004年6月国王恢复了由最近当选的总理组织的四党联
合政府,任务是为将于2005年春季举行的选举铺平道路。因不满政府在处理毛派叛乱中
进展缓慢,2005年2月国王宣布解散政府,亲自干政。

  在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后,议会于2007年重新组建。部分由于发生暴动的缘故
,选举经过两次推迟于2008年举行,将被许多人视作恐怖主义分子的毛派反政府武装纳
入其中。毛派结束君主制的决定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也引发了由保皇派实施的爆炸事
件。

  民主的支持者往往认为,在穷国的经济环境下,由于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政权更迭
的要求以及被暴力和贿选损害的选举,那样的民主是“混乱的”。然而,同样的民主的
辩护士们很快会抨击独裁政权下的一切弊病,并呼吁把立即举行选举作为一种解决办法
。可以想见,任何作出如此大胆设想的人在收到的回应是政治暴力、普遍腐败和独裁国
家的其他社会弊病时,会将之归结为一个软弱无力的借口——“专制体制是混乱的”。
在最低限度,对民主和非民主政权的表现,应当仔细审查和客观评价,没有偏见。

  2.结果令人失望,尤其是在低财富水平实现民主化的国家

  从周期性的杂耍式的选举转向亚洲民主国家的实际表现,中国的领导人和民众可能
会得出三个结论。首先,基于这些在过去或近期试图在较低财富水平实现民主化的国家
的低迷表现,考虑到目前的财富水平及同成功巩固民主相关的其他条件的缺乏,中国现
在实现民主化无疑是愚蠢的。

  印度通常被视为国家在不成熟阶段实现民主化的一个警示,而非启示。与中国相比
较,印度更加贫穷,政治上不稳定,并被普遍认为更加腐败、混乱和治理不善。无论是
否公正,许多中国民众将这种差别大部分归因于民主。

  学者们往往想知道印度是如何设法维持民主体制的。部分的解释似乎是,国家过于
弱小,无法控制各类权力中心,并且没有任何一个单一团体强大到足以主宰其他势力。
然而,正如有些研究者评价的,“关于民主和发展的文献…很少提及最明显的,也许是
唯一必要的民主形式生存下去的条件。它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和发展,只要它保护固有
势力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只要他们能够在贱民阶层之上享有经济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
的支配权”。无论如何解释,民主并没有为众多民众解决极度贫困这一迫切问题,建立
一个公正和有效率的法律制度,或终结种族冲突、宗教紧张局势或是基于种姓的歧视。
如果有的话,则是右翼印度教徒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力量的出现加剧了种族和宗教冲突。

  中国民众也不大可能从菲律宾得到启发。菲律宾政府是出了名的软弱、腐败和无能
。该国在政治上缺乏稳定。仍然是精英型民主体制。民众的有效参与是受到限制的。政
党力量薄弱,缺乏一种连贯的意识形态,政党成员以转换门庭作为改变命运的方式。政
党的“运行围绕政治明星,而不是围绕意识形态。政党培育的追随者或支持者网络依赖
于政党以换取金钱、工作、利益或政治前途,而不是党员忠于党的原则…”。正如罗卡
莫拉指出的,“在不具备有效的政党的情形下,家庭和宗族成为地方政治的实际上的政
治单位。由于在选举中的成败决定了经济命运和宗族的荣誉,因此使用所有可用的手段
包括暴力和欺诈来取得胜利,就可以理解了”。

  在印度尼西亚,民主的性质是有争议的,争论零散而混乱。对国家的意义没有统一
的认识。显著的差异性导致了伊斯兰主义者(在穆斯林社会内部存在广泛的见解)、劳
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愿景中的自由民主支持者和将法律改革和善治视作新帝国主义形
式的民族主义者之间的分歧。

  与中国不同,印度尼西亚仍然非常贫困和治理混乱。民主化以来,社会治安普遍恶
化,犯罪率上升,民间自助团体泛滥,数个省份的穆斯林发生大规模骚乱。民主没有解
决根深蒂固的腐败和庇护关系这些关键问题,这对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和实现法治的努力
造成了损害。过渡时期的司法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政府拒绝向帝力特别法庭引渡被
指控犯下战争罪行的犯罪嫌疑人。印尼法院对被东帝汶指控的高级官员宣判无罪或轻判
。美国国务院认为审判具有严重缺陷并缺乏可信度。整体上看,法律制度是非常薄弱的
。法官不称职,腐败盛行,诉讼过程缓慢而效率低下,案件往往需要长达7年的时间审
结。高级法官顽固地抵制可能减少其权力和寻租机会的改革。公诉人被视为高度腐败、
无能和军事化。警察缺乏能力和存在腐败。调查员委员会已经收到了大量的外国捐助机
构的支持,尽管其一直相对低效,因为捐助机构认为其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并对政府行
为实施各种检查,这在一个自由民主体制中是重要的。律师公会存在严重分歧,尚未成
为改革的发源地。国家过于弱小而根本无力开展重大的机构改革。

  林南指出,国际捐助界想当然地认为国家和公民社会是一个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的
概念——一个独立的自由的公民社会与一个大体上世俗的和有限中立的国家之间的对立
。他认为捐助者或许不愿接受非西方的国家和公民社会的概念,正如在社会主义中国或
印尼的情形,在这些地方伊斯兰教、社群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发挥着更为重要
的作用。社群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结合导致在社会组织和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更为社团主
义型的关系,这挑战了典型的尽管有些夸大的,强调公民社会独立于国家并与国家相对
立的观点。它也导致了对集体目标的更大的重视。正如他指出的,“社群主义不是苍白
的英美判例的概念多样性。相反,它反映了两个因素:第一,社会如何在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低于1000美元的情形下以不同的方式运作;第二,事实上,绝大多数印尼居民从合
作密集型农耕社会形态的农村环境移居的时间不超过一代人”。

  印尼或许最终证明能够成功地巩固自由民主体制。但是,其他可能的情况包括:出
现一个强硬派伊斯兰政权;出现一个利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幽灵、政府未能实现经济
增长或法律和秩序的崩溃来攫取权力的军事政权;民选产生的总统转向更为独裁的方式
,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叛乱及法律和秩序的崩溃;或是出现一个非自由的、更为社群主义
或集体主义的,新加坡、台湾地区、韩国和日本类型的政权。

  柬埔寨的经济增长远远落后于中国。经济主要依赖旅游业、纺织和外国援助。由于
区域经济危机、国内暴力事件和政治内讧,经济增长在1997年和 1998年大幅放缓。但
增长于1999年回升,这是30年间第一次全年和平的一年。经济的长期前景仍不容乐观。
由于缺乏对人力资本和体制的投入,柬埔寨难以应对市场的残酷竞争。

  经过几十年战争之后经济的长期发展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人口缺乏教育和生产
技能,尤其是在几乎完全没有基本的基础设施的积贫的农村地区,有 75%的人口仍然依
靠农业维持生计。出于对卷土重来的政治不稳定和运转失常的法律制度以及广泛的政府
腐败的担忧,外国投资望而却步。

  孟加拉国仍然贫穷、人口过多和管理混乱。各级政府的政治混战和腐败,妨碍了经
济和政治改革。执政无能导致暴力抗议和政治稳定的显著下降,表现为治理指标从1998
年的第27个百分位下降到2004年的第12个百分位。政府治理明显倒退,表现为公民权利
和政治权利恶化的记录,及孟加拉国的世行话语权和问责制指标从1998年的第45个百分
位下降至2004年的第29个百分位。其他指标也下降明显。孟加拉国防治腐败指标从第43
个百分位骤降至第11 个百分位,管理质量指标从第41个百分位降至第13个百分位,政
府效能指标从第39个百分位降至第26个百分位,而其法律体系仍然被牢牢钉在法治指标
指数的底部。2007年,一场旨在结束可能使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的争斗的不流血政变,
导致了一个受军方支持的看守政府的成立,该政府宣布将议会选举推迟至政治局势更加
稳定的更为恰当的时候。

  在尼泊尔,有超过4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由于“经济规模小,技术落后,
地处偏僻,地理位置居于内陆,内乱频仍且易受自然灾害”,其长远前景黯淡。

  3.民主与人权

  支持民主的主要论点之一是,民主通常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权。的确,许多实证研究
表明,民主是与改善权利的保护普遍相关的因素之一。然而,在较低的财富水平下,民
主往往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向民主的过渡往往导致混乱和镇压。

  大量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并没有导致政治压迫的减少,一些研
究显示,政治恐怖和对人格权的侵犯实质上在20世纪80年代上升了。其他研究也发现,
民主化具有非线性效应:过渡民主和狭隘民主导致镇压行动的增加。费恩将这一现象描
述为“更为进退两难的困境”——开放政治空间,执政政权的权力受到更大的威胁,因
而诉诸暴力。

  最近的研究也得出了关于民主水平的结论:民主程度低于一定水平的民主政权的压
迫与非民主政权类似。布埃诺梅斯基塔德等发现“在一个缺乏充分民主的国家提高民主
水平,并不能促进对完整权利的更大尊重。只有那些民主水平最高的国家,而不是那些
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国家,民主才与更好的人权保护相互关联”。

  布尔诺得梅斯基塔等将其结论描述为“从国家建设和人权的角度来看有些令人沮丧
”,这消除了仓促举行选举将导致人权显著改善的观点:

  “各国无法以忽略看似与人格权保护联系不太紧密的其他方面为代价,通过专注于
民主化进程中的某些特定方面,来快速提高人权状况…。更令人不安的是发现民主化进
程在其接近完成前无法产生持续的人权方面的成效。在国家建设的最初几年可能取得的
、民主化方面的初期进展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力。例如,可以在国家建设最初阶段举行
选举,但是缺乏多党竞争和行政约束的选举,可以使事情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多党竞
争和行政约束需要比选举程序长得多的时间来达到制度化。”

  亚洲国家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对各国进行的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与中国不
同,印度的表现似乎与其4级PTS排名相符。在印度尼西亚,苏哈托倒台后有大量的人权
侵害情况发生,与种族暴力和东帝汶悲剧相关的侵害最为引人注目。虽然柬埔寨在1993
年和1998年举行了选举,但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府武装与红色高棉部队之间的交战,战
斗导致了持续的人权侵害。政府特赦了主要领导人和红色高棉的支持者,这让人权倡导
者感到非常失望。不过,洪森在 1997年发动政变,有超过50人被杀害,其中大部分是
在被捕后后脑遭到枪击致死。

  在菲律宾,由于政府竭力剿除反叛分子,当地存在大量的人权侵害,包括失踪、法
外处决、任意逮捕和超期拘押。与其他遭受政治不稳定威胁的国家的公众观点一致,大
多数菲律宾公民显然不认为政府对叛乱分子和恐怖分子的粗暴对待是对人权的侵犯。

  大赦国际报告了军队和毛派游击队在尼泊尔的大规模人权侵犯,包括杀害和绑架平
民、虐待俘虏和破坏财产。

  当然,也并非全都是坏消息。亚洲民主国家的政治犯一般比独裁政权要少;公民享
有更大的言论、结社和集会自由;新闻媒体受到的限制较少,尽管其自由度仍然普遍低
于欧美国家。而在专制国家,法院往往享有对商业事务和其他诉讼案件的高度独立性,
它们通常在审理政治上敏感的案件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在其他国家,在
较低财富水平下实现民主化加剧了或至少是没有解决法律制度的缺陷,包括权威问题和
司法独立。在印度尼西亚,法官与政治、军事和商界精英之间的社团主义型纽带损害了
司法权威和司法独立。在菲律宾,法院仍然深受民粹主义政治和群众运动的影响,基本
法治原则因此受到了威胁。单凭民主化显然不足以确保司法的独立和权威。

  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亚洲国家的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咎于民主,独裁制国家的
任何超出这些问题范围的问题都可以归咎于独裁主义。还存在将亚洲民主国家的表现同
西方民主样板国家相比较的做法,或没有考虑到低财富水平对政治稳定、良好治理和权
利保护的普遍的负面影响的危险。

  在更高的财富水平,民主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虽然独裁政权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
略高于人均3000美元以上的民主国家,但其增长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剥削。
劳动力增长较快,但边际劳动者的生产力较低,并且普通劳动者的生产力较民主国家的
低得多。简言之,“较富裕的独裁政权通过使用大量劳力和支付少量的工资来取得增长
”。与此相反,民主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从劳动者那里获得更高的产出。中国无疑拥
有大量的劳动力。然而,达到更高财富水平后,民主体制的种种益处表明,某些情况下
中国实现民主化后景况将会更好。

  第二个教训则是中国有可能发展自己类型的民主,其将极有可能更接近于其他亚洲
国家的非自由精英型民主,而非欧美的自由民主。正如新加坡前大使陈亨赐所指出的:
“发展中国家可能受益于民主的‘延迟’,当最终实现民主的时候,可以预期亚洲的民
主与西方类型的民主不同:不会那么自由,更权威,强调共同利益而不是个人权利,往
往由一党主导,并且几乎总是表现为集权化的官僚机构和‘强大的国家’。”

  三、何种类型的民主?从至尊无上到陷入险境再到遭到弹劾

  东亚民主国家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然而,某些共有的特点可能与中国民主的未来
相关。其中一个特点是,东亚民主国家强调构建一个强大的政府,而不是更有限的自由
状态。在被殖民主义、战争和内乱削弱后,亚洲国家转向民主体制,将之作为一种加强
和巩固政府的方式。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人民尊严在整个亚洲地区特别是在中国仍被
视作关键问题。

  政府的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以其表现为基础。经济增长是重中之重。政府有责任为
民众提供物质福利。同时,与自由主义国家相比较,政府更多地参与道德议程的制定和
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较少地强调个人权利而更多地强调集体的利益,包括社会的稳定
。有学者提到,东亚国家的民众认为,对民主体制而言,社会经济效益较政治自由或民
选更为重要,而这为非自由社群主义民主观念提供了依据。

  大多数民众需要能够履行诺言并愿意为他们提供广泛的空间来追求他们的目标的强
有力的领导人,不太关注形式上的审查和制衡。民众选出他们可以信任的人来担任具有
广泛的决定权的国家领导人来妥善治理国家,其所依据的是被选人员的道德品质——相
当于现代的贤明和有德的儒家君子。例如,五分之四的韩国人同意,“政治领袖的道德
和人格品质比他的想法更重要”,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同意,“如果我们有道德高尚的政
治领袖,我们可以让他们决定一切”。

  与此同时,在泰国,实施法治和三权分立的承诺仍然软弱无力。为促进国家福利,
多数人会接受政府对司法部门甚至议会的控制。他信向民意低头,侥幸地在贪污罪指控
中被判无罪,为其2001年当选扫清了道路。一旦掌权,他就一再调用公众的支持来对抗
未经选举产生的法官的权力。他信承诺给予人民幸福和繁荣,他表示“一个由1100万人
民投票选出的领导人不得不向泰国全国反贪污委员会的裁决和宪法法院的判决低头是不
可思议的,这两个机构只是由任命的委员和法官组成…”。他信性格直截了当,还反叛
地表示:“就治国理政而言,民主是个美好的东西,但它不是最终的目标…。民主只是
一种工具,而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给予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幸福和国家的
进步。”尽管有这样的言论,在被指控腐败和滥用权力数月后其被迫辞职之前,2005年
他信在他第二个任期的选举中赢得了压倒性胜利。研究者发现,就更广泛意义上而言,
在东亚第三波民主化国家只有极少数人相信国家政府官员总是或在大部分时间遵守法律
,或者他们不腐败,明显的例外是饱受中伤的新加坡。很少有人相信司法机关能够对政
府官员实行问责。

  相对于基础广泛的参与或协商民主形式,东亚民主更依赖于技术官僚精英的善治。
许多亚洲民众没有形成协商民主所要求的内在民主价值观,包括对不同观点的容忍。三
分之二的韩国人认为,太多的竞争团体将破坏社会和谐,而几乎有一半的人认为,“如
果人们有太多不同的思维方式,社会就会大乱”。大约有 40%的人认为,“政府必须决
定是否应该允许某些想法在社会上进行讨论”。四分之三的泰国人将政治和社会观点的
多样性视为威胁,而几乎有一半的人不愿意容忍少数人的观点。

  愿意听从于政府领导人导致了精英的暴政和大范围的政治腐败。但公众很快就发现
领导人滥用了人民的信任或其道德高尚的形象因腐败丑闻而蒙上污点。强势当局的高压
手段也导致了总统与其所在政党的成员或其他精英的矛盾冲突。而后总统在短期内从至
尊无上到陷入险境再到遭到弹劾,并受到不信任投票,或在缺乏公众支持的情形下如跛
脚鸭一般跛足前行。

  简言之,东亚地区的民主往往充斥着大规模政治腐败、庇护关系、精英和商业利益
支配,以及无视法治原则的国家总统。因此,从东亚民主国家的经验中得出的第三个教
训很可能是,民主不是灵丹妙药,即使在这些常被引为成功案例的国家,在中国也不会
是。

  四、结论:民主的批判性评价

  对现代性持肯定观点的支持者继续标榜民主适合所有的国家。然而,尽管耗费了大
量资源在世界各地推广民主以及最近的民主化浪潮激起了最初的激情,大多数的第三波
民主化国家被证明其情况极度令人失望。经验现实——被那些把“人人得享民主和自由
”的口号与合理的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相混淆的人所故意忽略 ——实在是辜负了夸大
其辞的宣传。诚然,许多国家以举行国家选举的形式实现了民主化。但是,巩固自由民
主的成功例子很少,与失败的次数相比相形见拙。在 2003年修订版的《民主在第三世
界》中平克尼作出了比1994年版本显然更加悲观的评价:“虽然几乎所有的拉丁美洲国
家和大部分的非洲和亚洲国家现在都生活在由选举产生的政府的领导之下,但这只是达
到了广度而非深度,只是重量而非重质,只是过渡而非巩固。”

  正如之前的民主化浪潮,若干第三波民主化国家已恢复为各种形式的专制或已成为
陷于高度失调状态之中的形式上的民主。麦克福尔指出,28个苏维埃共和国中有22个是
“各种色调的独裁政权或是不巩固的过渡政权”。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今天的民主
国家是非自由主义的民主。除了举行结果受到严密控制的定期选举外,通常难以将他们
同独裁政权相区分。绝大多数的民主政府仍然腐败和效率低下。很少能实现持续的经济
增长。

  民主过渡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向民主的成功过渡绝不能试图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
级的财产权利或是在限制军方力量方面走得太远。其结果是,大部分民主过渡没有导致
政治和经济资源的大量重新分配。在许多国家,前政权的精英们继续控制政治权力和国
家资源。

  即使政权被新的精英接管,公众参与的途径一般仍受到限制从而效果不佳。在众多
拉美国家中,由强大的庇护式和家长式的政府统治公民社会。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政府的力量往往薄弱,而公民社会也同样如此,通常沿种族界线划界而治。社会团体普
遍缺乏有效参与决策过程的资源和技能。内部分歧和对政府的普遍的不信任也妨碍了有
效的协作。实现民主化后,曾经在反对独裁政府中团结一致的公民社会也四分五裂了。
在公共领域,顽固保守利益迅速组织起来挑战更加进步的团体。大量的单一利益社会群
体争夺资金,并就从妇女权利到公共教育再到环境退化的一系列问题发表意见。当之前
的反对派领导人成为政府领导人,他们通常会对人权活动分子和其他不断提醒政府缺乏
令人鼓舞的建设进步社会的理想失去耐心。政党经常产生分裂,为个人而非实质性的政
策平台所把持。选举对解决赤贫和极度的不平等无能为力,并且骇人听闻的人间苦难在
发展中民主国家司空见惯。底线即为民主的空洞化,这样的民主往往仅惠及极少数人,
在牺牲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后,这些人变得越来越富有。

  在新建立的民主国家,商界精英的政治优势和金钱政治的崛起破坏了选举的民主潜
力,是对具有平等和公平竞争含义的“一人一票”口号的嘲弄,正如他们在长期民主国
家所做的那样,那里的现实往往更接近于“一元一票”。民主担负着一个将根深蒂固的
等级秩序合法化的功能,在这个秩序当中政府官员和商界领袖与外国商业利益有着比对
自己的选民和同胞更加密切和互利的关系。许多穷人将争议内化,认为他们个人应当为
自己糟糕的处境负责,这对组织一场旨在解决贫困问题的更大的结构性变革的努力造成
了影响,包括高度重视全球范围内不公平的必要性。非政府组织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四
处救危解难,但没有或不能解决全球化和国家间及国家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更大的
结构性问题。通过履行被政府放弃的部分福利职能,它们实际上可能协助了新自由主义
的项目,而破坏了政治发展的可能性。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新成立的民主国家有幸享受持
续增长,中产阶层维护了政治稳定,但却往往以发生更为激进的群众运动为代价。

  批评者谴责民主形式之间的巨大差距,形式民主或选举民主的选举由精英控制并为
之服务,而实质性或渐进的民主则赋予边缘化人群平等的发言权,并致力于解决资源、
权力和机会方面的不平等。然而,通常对民主和不平等这两个伴生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
——更多的民主,尤其是赋予“权利被剥夺者”更多的权利 ——是不够的。允许穷人
享有更大的发言权,虽然可取,却不是灵丹妙药。

  鉴于大多数发展中民主国家严酷的现实,出现大多数民众都对他们的政府缺乏信心
并对政治感到厌倦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1996年至2000年,只有27%至37%的拉丁美洲人
对民主表示满意。除4个国家以外,所有国家2002年的民主支持率都比1996年低。几乎
没有人对民主体制抱有希望,只有 19%的人表示信任政治党派,22%的人表示信任议会
,26%的人表示信任司法部门。

  有人倾向于把发展民主的问题归结为成长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困难都会
被克服。然而这种盲目乐观的看法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首先,将这些功能失调、频频
失败的国家描述为“过渡到民主”已经不再令人信服,并且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或者说
许多国家处于一成不变而暗淡的贫困、政府渎职和绝望的循环当中这一令人沮丧的现实。

  鉴于民主实证记录的匮乏,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认为民主化有其成功先决
条件的主流观点现在卷土重来——尽管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必要的先决条件或如何满足这
些先决条件。至少,没有人称经济财富是唯一相关因素,或称它是一个必要或充分的条
件。一个制度化的市场经济;一个相当高的财富水平;一个强大的和以民主为导向的公
民社会;促进宽容、文明和妥协的文化价值观;种族与宗教和谐;精英愿意妥协和更平
等地分配资源与机会;政治稳定;发挥职能作用的机构,包括一个满足法治要求的法律
制度和一个善政廉政的政府机构——所有这些可能都是有利的因素,并都可能促进民主
的巩固,但是,当这些条件不存在时会发生什么呢?

  这种看法的第二个问题是,该观点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的民主政权能够解
决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后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但是民主的危机并不仅仅限于发展中国
家。各个发达国家存在它们自身共同的问题。据欧洲民意调查,大多数欧盟公民都不太
信任议会、国家政府、司法机关或媒体(尽管,正如相关学者指出的,发达的民主国家
民众的期望值可能会更高)。仅有17%的人信任政治党派。新加入欧盟各国的绝大多数
公民对所在国家的民主方式均表示不满,而全体欧盟公民中有多达40%表示不满(欧洲
民意调查,2005年)。

  在亚洲,在实行民主体制的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有75%至92%
的公民对政府感到不满(皮尤全球态度项目,2002年)。一项调查发现,“这些国家的
民众对民主的支持程度,远远落后于其他新兴和传统民主国家。从信仰的某些特征来看
,这两项以公众为对象的调查显示了一种存留下来的对专制或非民主原则的偏好,类似
于对传统或‘亚洲价值观’的描述”。

  在世界各地的富国和穷国,许多人都对民主深感不满,但他们并不能找到可行的替
代方案。民主似乎是“最好的”,即便对大多数国家而言是不成功的。

  对于中国和越南民众及越来越多的在亚洲和其他地区陷入民主死胡同的人们而言,
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在实施民主进程之前实行市场经济的做法理所当然地具有一定的吸
引力。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和越南民众不会有朝一日希望实行民主而非现行政治制度。它
只是意味着民主目前不是大多数人的主要问题。不过,中国可能会在未来某一时刻实现
民主化,就像其他东亚国家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8#
发表于 2010-10-9 00:26:1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燕原发表的内容:

诺奖还是要祝贺一下,不过,转一篇更理性的文章:


法治与民主:中国从亚洲经验中吸取的教训
时间:9/19/2010  作者:Randall Peerenboom

  外国领导人、学者和...


是诺奖,不是奥斯卡,我在另一个帖子里写错了。同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00:41:22 | 只看该作者

re:没及时看新闻。先读到崔衛平两条莫名其妙的...

没及时看新闻。先读到崔衛平两条莫名其妙的微薄,起疑心,上yahoo,靠!

.........。对此,肖传国表示,看来在狱中也可能被授予院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0#
发表于 2010-10-9 08:52:49 | 只看该作者

re: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1#
发表于 2010-10-9 10:16:53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上是陶粉? 这样的诗句信手拈来,敬仰。...

楼上是陶粉? 这样的诗句信手拈来,敬仰。我刚看了,说陶渊明酷爱自由,不为五斗米折腰,若不是归隐山林,搁现在也不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7:03:52 | 只看该作者

买梳子去!

了不起的谭木匠:

谭木匠上市前,谭传华才对媒体公开,谭木匠的874名雇员中有301名是残障人士。“从创业到现在,我们从没跟媒体说过有这么多残障员工,因为我们不想让社会认为我们在寻找同情,让社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来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相信残障人士也照样可以做出质量好的产品来。”他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3#
发表于 2010-10-9 17:17:55 | 只看该作者

re:哦!是这样,看来我好象不知不觉地一直在支...

哦!是这样,看来我好象不知不觉地一直在支持他们,因为平时我们经常买谭木匠的梳子当小礼品发放,并寄语“一梳百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发表于 2010-10-9 17:48:41 | 只看该作者

re:俺现在抽斗里有一把,名为"明月".买好几...

俺现在抽斗里有一把,名为"明月".买好几年了没舍得送人.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5#
发表于 2010-10-9 21:32:01 | 只看该作者

re:[zt]『关注』生活大爆炸:奇客生活2....

[zt]『关注』生活大爆炸:奇客生活2.0

       高学历、高智商、无厘头、无常识、无社交、无女友,在网络世界就能完成自给自足与自娱自乐,充满着不肯向生活和主流世界妥协的天然坚决。这个需要躲在电脑后社交的web 2.0时代,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谢尔顿。影视创作者让曾经是社会“边角碎料”的Geek宅人一族成为了性感偶像,因为他们恰如其分地取悦了这个时代,令人们在热热闹闹的欢笑中忘记了自己所有的偏执与绝望。

       20年前,詹姆斯·卡梅隆在《终结者》系列中,带领人们阻止机器人毁灭地球。10年前,科幻神作《黑客帝国》又建立了全新的科幻体系,提醒人们网络和科技或许才是世界的统治者。好莱坞多愁善感的工作者从未停止过对于科技爆炸的焦虑与思考。

       但这些焦虑与思考,却在2010年产生了喜剧性的妥协:终极奇客谢尔顿·库珀的扮演者吉姆·帕森斯走上了艾美视帝的领奖台。一个高智商电脑怪胎式的角色得到了美国电视界最主流奖项的认可,仿佛意味着文化潮流对于这个无法阻止的网络时代的侧目,意味着深陷在web2.0中的世界暂缓了反思与焦虑,走出了与自己和解的第一步。

萌上一个怪胎奇客

       “咚咚咚!佩妮!咚咚咚!佩妮!咚咚咚!佩妮!”谢尔顿·库珀博士每次拜访邻居美女,都会用这样枯燥而有节奏的敲门声表达自己的礼貌和强迫症,这个声音在美剧《生活大爆炸》播出的3年内,成为了许多剧迷的手机铃声,成为了人们谈美剧时候的接头暗号,也成为了全世界爱上谢尔顿的理由之一。

       萌上这位怪胎奇客(Geek)的另外一些理由如下:谢尔顿每天的晚餐都是固定的,沙发上有自己的专座,绝不会开车上街,有许多许多漂亮的宅男T- shirt,喝多了会脱裤子,爱吃中国菜,也懂得一点点中文。谢尔顿认为超人接住露易丝的情节纯属瞎扯、认为其他人的智商形同虚设。谢尔顿在下一季可能会有个和他一样“Geek”的女友,但剧迷们依旧不相信“恋爱”这两个字可以和他扯上关系,截止到现在,“谢耳朵”产生下一代的最可能途径仍然是有丝分裂。

       在这个需要躲在电脑后社交的web 2.0时代,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谢尔顿,他怪异而自我,滑稽而强大,龟毛却讨喜,他不会带领世界打败机器人,不会呼吁人们远离网络,不会开车,不会与女生调情,但他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宅男和奇客,标记和涵盖了当下的时代精神。

       他叫谢尔顿·库珀,每个中国美剧迷都叫他:谢耳朵!

人民的视帝

       《生活大爆炸》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从2003年开始的“后老友记时代”的情景喜剧格局,《两个半男人》里的好色大叔被高智商的萌宅男挤出了历史舞台,本剧不仅自第二季开始就逐渐爬进美剧收视榜单的前20位,更是在第三季结束后,让艾美也为之“大爆炸”,谢尔顿的扮演者吉姆·帕森斯,战胜了《办公室》中的史蒂夫·卡瑞尔这样的强悍对手,捧得了艾美视帝,他站在领奖台上,如谢尔顿一般神经质又狂喜地说着“谢谢”时,令人们觉得这仿佛不是学院派的艾美舞台,而是 “人民选择奖”的地盘。

       说到吉姆·帕森斯,他和谢尔顿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他们同样来自得州,语速快、神经质,没有女友,和生活中的“佩妮”也是一对欢喜冤家兼密友,同时,他拥有着谢尔顿博士的专注精神,但吉姆·帕森斯比谢尔顿低调,他在出演《生活大爆炸》前履历单薄得可怜,绯闻也乏善可陈,拿到艾美视帝的他近期终于亮出了一条未经证实的传闻:要和交往多年的男友订婚了。同时,吉姆声称自己其实不是奇客和宅男,他不爱好漫画,也对动漫、蝙蝠侠、超人这些宅人必备之物毫无兴趣。而且吉姆喜欢开车,他无法适应坐在车里驾驶座以外的位子。即便如此,吉姆在艾美奖颁奖礼上狂喜、失措、神经质又孩子气的谢尔顿附体行为,依然让全世界会心一笑,人们不在乎他是否是真正奇客、宅男和书呆子,反正,他出色无比的演出,令其应运而生地成为了这个时代符号的最佳代表者。

奇客宅男统治的世界

       还记得《朱诺》里那个令少女怀孕的呆瓜男孩吗?他是《太坏了》中不会泡妞的书呆子,是动漫文化混搭电影的代表作《歪小子斯科特》的主演,这个叫做迈克尔· 塞拉的演员有一张标准的Geek脸,茫然、生涩又无奈的神情,正迎合了当下“黑色幽默+宅人喜剧”的潮流。

       著名的英剧《IT狂人》瞄准的也是奇客一族,两位专修电脑与负责公司IT网络的宅男龟缩在办公室的一亩三分地里,用Email报警、用燃烧的火苗当屏保、用二进制的电脑思维思考人生,上演着被忽略、被踩扁、被狂殴的各色天马行空的喜剧。

       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电影《通缉犯》中,男主角是个平庸到没有存在感的宅男,就连把自己的名字输入搜索引擎都毫无结果,而他却被美女挖掘,走上刺激惊险又英雄主义的冒险之路,其后杀人与救人多少已非重点,但这个梦——从小宅男到“蝙蝠侠”的过程则是每个平庸之人,尤其是普通宅人的终极梦想。

       NBC的《超市特工》则是这个梦想的拉长放大版本:故事中有位斯坦福大学高才生叫查克,他除了高智商和优秀的文凭外,几乎一无是处,木讷平庸、社交恐惧症、不求上进,不受欢迎和重视、也不打算和世界融合,这个常态足够令无数宅人心有戚戚了,在机缘巧合下,查克成为了特工、英雄,还抱得美人归,此番故事充满了随心所欲的技术想象和漫画化的意淫,几乎是一部为Geek和技术宅男们量身定做的剧集。

今夏最红的电影

       《海扁王》同样来自动漫改编,讲述的依然是不受欢迎的呆瓜宅男,穿上制服扮英雄得到奇遇和成就自我的故事,本片除了票房爆棚外,还得到了“人人都爱海扁王”的响亮口号。

       在2010年版《神探夏洛克》中,BBC将老绅士福尔摩斯大胆移植到现代,这一次的夏洛克会发短信、会上网、会建网站、会在好友华生的博客上留言,善于使用GPS和数据库来打击犯罪,当然,现代版的福尔摩斯依然是一个不懂社交的古怪男人。这番出色的老瓶新酒博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叫好,剧集在英国本土取得破纪录的700万人收视,主演迅速走红全球,人们为发现了最老牌的宅男福尔摩斯的新时代号召力而津津乐道。

       于是,帅哥、王子变成英雄来拯救世界的故事终于不再是影视界的主流思维了,宅男与美女、奇客与主流、破案和励志等主题作品随即成为了热门题材。可以说,以上这些拥有着独特能力、技术和知识的怪胎角色们,恰逢其时地成为了承载时代烙印的人群代表:高智商、高学历、自我的反主流精神、闭塞、内向和技术化的性格,这些特征都是当下依赖于网络生存的Geek和社交恐惧群体的共性,顺理成章地和宅人文化形成了症候群。每年一度的北美Comic-con展会曾是动漫迷们的聚会,但在今年,无数大牌明星莅临动漫展,诸多大制作电影来此宣传,体现了娱乐圈对于这个专属宅人产业的重视与青睐,并默认了他们逐渐走向文化核心的地位。

生活大爆炸

       人们一方面继续担忧过量的信息让生活爆炸,一方面开始热爱和适应起这坐在家中就能看到全世界的生活,当在Facebook上交朋友、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在微博上聊天成为了每个人必会的生活手段后,越来越多精于此道的奇客和怪胎遍布世界,从此,满目皆是的社交恐惧症和反主流逆传统的声音,带来了文化潮流上的敏锐反应:层出不穷Geek与Nerd的故事变成了类型片,均有着笑料迭出和紧张刺激,也携带着鼓舞人心的气质。在所有的影视作品中,不管主角是奇客还是怪胎,书呆子还是宅人,没有魅力没关系、是loser没关系、遭遇损友无数、爱情不顺利也没关系,他们总是熟练掌握电脑技巧,或者体内总有一项天赋异禀等待着机缘巧合的挖掘,一旦得到合适的刺激,就会变成世界上的另外一个人:不宅不矬不倒霉,有着独一无二的技术和拯救世界的机会、以及与美女并肩作战的经历,一不留神还会在英雄救美和美女救英雄中终成眷属,或者,永远能用物理量子学讲出能让女孩子忍俊不禁的笑话,又因为憨厚与老实而成为了一个美国甜心的邻居和密友。

       如此种种,简直是理直气壮地满足了蚁民、上班族和庸庸碌碌之人的各色幻想,他们可以代入想象自己也可以成为英雄、天才和女神青睐对象,而眼下那些一成不变的二进制生活反倒成了一种独具匠心的掩护,生活也变得荣光四射起来了。

       就是这点意淫中的荣光四射,在这个时代取得了全民总动员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发现在奇客与宅男统治的世界里,原来即便“大爆炸”了,生活依旧美好而新鲜。于是观众与影视主创们同时从当年好莱坞式的科技焦虑中抬起了头,把冷酷的自怜自省化为热烈愉悦的自嘲,这可能是奇客与宅人效应带来的一场集体狂欢式的自我解读,也是黑色幽默式的自我原谅。而在这些令生活大爆炸的狂欢与梦想中,一定有坐在电脑前的你和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6#
发表于 2010-10-10 05:52:3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风雨...

下面引用由[U]风雨任平生[/U]发表的内容:

哦!是这样,看来我好象不知不觉地一直在支持他们,因为平时我们经常买谭木匠的梳子当小礼品发放,并寄语“一梳百顺”。


记住以后别送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7#
发表于 2010-10-10 08:48:55 | 只看该作者

re:送给嫂子行吗?

送给嫂子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8#
发表于 2010-10-10 08:53:2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清潭...

下面引用由[U]清潭[/U]发表的内容:

送给嫂子行吗?


可以,如果你想寒酸点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9#
发表于 2010-10-10 09:00:05 | 只看该作者

re:呃~~~~~看来要送只能送给闻森了~...

呃~~~~~
看来要送只能送给闻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06:41:54 | 只看该作者

re:阿姆斯特朗登月说“人类一小步..”,说完...

阿姆斯特朗登月说“人类一小步..”,说完返回登陆舱时又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祝你好运,戈斯基先生” 宇航局人问他怎么回事,死活不说。95记者又问这次答了:小时候玩棒球,捡球的时候听邻居夫妇吵架,戈斯基太太说:“你想跟我上床?休想!除非邻居家的小孩登上月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9-28 17: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