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1921#
发表于 2010-5-21 10:47:02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推荐《Lie to me》,看过几集...

谢谢推荐《Lie to me》,看过几集,但我一贯不很喜欢罪案片,更爱看玄幻片。比如宝马推的吸血鬼片子,鬼片却很人性很浪漫的。我打小就喜欢西游记的猴子,青春期开始喜欢西湖的蛇。

特贴张曼玉王祖贤压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8:02:56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好玩的电视剧太多了,这个还没顾上看...

谢谢,好玩的电视剧太多了,这个还没顾上看。
不过我看过那本书,讲微表情的,比较理科,感觉道理上能让人信服。

平常和人聊天的时候,大概不会费力去注意微表情,除了FBI和怀疑老公有小三的,《Lie to me》里面有没有一集是查老公的?这个一定比查手机靠谱。

“NT每十分种要说三句谎话”,这句话着实吓了我一跳,希望是电视剧里的噱头,好像书里没有这么明确的数据。如果的确是真的,那么AS的处境就很惨了,他们不想和NT老婆说话也是情有可原的,特别是楼上那两位美女,记得说过不少谎话吧。

秋爸爸,我要质疑你,每天有多少时间是抱着PSP小三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3#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18:54:57 | 只看该作者

re:不看书,就看电视剧,发现还是电视剧好玩。...

不看书,就看电视剧,发现还是电视剧好玩。
看了名人学徒第九季,发现叫学徒不太合适,飞黄腾达也不合适,都是一群非常有自我性格的人,Trump在他们面前,太绿色了。

在一群太个性的人中间,Cyndi Lauper 明显是会被怀疑有AS的一个,网上也的确有这样的评论。
正常学徒节目里面,不可能有AS,特别是上回看的第五季,那么多闷闷的律师,看到最后真是烦了,其实都是一个面孔,或者说,本来就是一种人,只不过有的技巧高一点,有的心更狠一点而已。

我不听音乐,所以不知道Cyndi Lauper,相信她是真的非常有才华,要不不可能把自我还保留的这么强。依然天真,不喜欢妥协,经常说一些没谱的真话,不明白自己的话会伤人,不喜欢眼神接触,听到小一辈说:“没想到少年时候的偶像是这样的,很失望”,她也无所谓。

真是可爱。我真的是从心底里喜欢AS,不喜欢NT,没救了,所以拜托大家千万不要再说我不是AS了。
不过这么有才华的AS,能活到这么自我的样子的,世界上才能有几个?
还有无数的孩子,必须被迫着学习做NT,学习NT混世界的花样,想着就苦,我真是矛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4#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23:41:11 | 只看该作者

re:最不喜欢Cyndi Lauper 是 H...

最不喜欢Cyndi Lauper 是 Holly,四个孩子的妈妈,其中老大是ZB。

让我想起Autism Speaks 这个组织,ZB家长发起的,非常有影响力,但是在成年ZB和AS论坛里,是最不招人喜欢的一个组织。仿佛这其中的矛盾,就在于成年ASD认为,家长们自然作为ASD群体的代言人,对孩子是不是公平呢?

关于自我认同,关于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非成年ASD,低功能的ASD,没有什么空间表达自己的愿望,家长的愿望就必然是他们的愿望,但是成年ASD的反抗,是理性的,还是对小时候的不公平所做的情感反弹?特别是成年ASD,大多数都有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发言是不是比家长群体的发言更有道理,我不敢做这个结论。

虽然我感性上,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做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5#
发表于 2010-5-23 09:48:08 | 只看该作者

re:我做媒体有一段时间。媒体在理念上是说给所...

我做媒体有一段时间。媒体在理念上是说给所有人发声的平台,但实际上这个发声的机会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有些发不出声的,只能“被代表”。有些发声太小的,被遮蔽。但只要有持续不断的声音出来,总有机会被注意到。是谁说的:大狗小狗都按照上帝给的嗓子叫好了。
孩子们有不同的声音是非常好的事,世界就是这样子丰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11:53:08 | 只看该作者

re:的确如此,感觉Trump有句话说的特别好...

的确如此,感觉Trump有句话说的特别好:it is the life.
无论被上帝设计了什么样的生活,自己都必须走下去,随大流也好,走自己的路也好,只要一直走,风景就是不同的。

不过孩子们的不同声音,无论在中国美国,都是最容易被代表的。
看电视剧太快乐了,所以又回来看书了,发现真正科学地听孩子声音的,还是那些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们,他们的观点也许能影响教育领域,也许短时间还不能,不过总有人一直在说话,而且比起孩子自己的声音,更为有力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13:47:12 | 只看该作者

re:《教学设计原理》 (美)加涅罗伯...

《教学设计原理》 (美)加涅

罗伯特·加涅 [Robert Mills Gagné 1916.08.21-2002.04.28],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他受到的教育应当是严格的新行为主义,不过6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以及他大量的教育心理学实践,他在构建自己的框架中,折衷了两方面的理论,所以应当是在斯金纳的机器教育理论上,所做的进一步探索。

在教育心理学进入教育领域之前,教育理念基本上是由哲学思想和教师实践经验构成的,对孩子的发展了解不够科学化,对高级复杂的学习现象认识不够。表现在设计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教学课案上,基本从成人的主观角度出发,在评价教学质量上,采用大量死板的数据评估。

试图改变这种状况的,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以皮亚杰为首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新的知识和新的环境的认识,是基于主动将新知识和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相互作用,重新建构的过程;还有一些人重点分析信息加工过程和规律,以及如何影响到学习者的外显行为。

加涅在教育学领域引入科学方法,所作的贡献主要有:
1.对教育理论中长期模糊不清的一些概念,首先要明确地用科学方法给予定义
2.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学习体系
3.在学习体系的目标上,建立教学理论体系
4.提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和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8#
发表于 2010-5-24 04:59:20 | 只看该作者

re:“还有无数的孩子,必须被迫着学习做NT,...

“还有无数的孩子,必须被迫着学习做NT,学习NT混世界的花样,想着就苦,我真是矛盾了。”

这个苦处我能理解。我家三口人,两个AS,我是少数,整天被两个AS修理,常常莫名其妙地就把他们得罪了,难哪。从AS的角度来看,NT才是‘症’或者‘征’,需要干预。

所以我们家还不知道谁干预谁呢,我看只能互相忍耐互相磨合,慢慢增进理解,实现某种妥协和共存。常常到燕原的地里来挖宝,就是为了维护家庭和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9#
发表于 2010-5-24 08:24:17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上这个感觉就对了,如果这个世界...

    楼上这个感觉就对了,如果这个世界上95%都是AS,那么NT就会变成异类.AS为什么被迫做NT,势单力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0#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10:37:46 | 只看该作者

re: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影响是很大的,在《自闭儿宝典》中,贯穿始终的,应当就是皮亚杰的理论。
他认为自己摒弃了以前儿童心理学理论的不足,既考虑了内因,也考虑了外因,同时考虑了发展,而不是静态。
不过心理学毕竟不是哲学,只要把文科的话说圆满就可以的,还需要用科学方法和结果来说服人,
所以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皮亚杰的理论被认为还是太唯心了,他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
一个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示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题的动作。皮亚杰反对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看作单向的简单的关系,即S—R公式。他提出S ↔R双向关系的公式,并用同化的观点展开了这个公式:T+I→AT+E,公式中的T指机构,I指刺激(环境因素);AT指I同化于T的结果,也就是对刺激的反应,E则是刺激中被排除于机构之外的东西。因此,S ↔R变成了S→AR→R,这就是说,刺激之加于同化的结构而引起反应。
另一个是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这段是百度抄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11:06:08 | 只看该作者

re:在皮亚杰晚年和去世后,日内瓦学派依然在发...

在皮亚杰晚年和去世后,日内瓦学派依然在发扬光大,修正和完善皮亚杰的理论,回答各种质疑,
包括对教育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研究
在应用中对各种理论抽象命题的研究
除了认知发展,还包括儿童情感,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的研究
运用现代计算技术,在多变量下创造新的实验条件

很全面,但是很复杂,所以短时期内还形不成新的体系。

加涅的做法,我的感觉是,在认识理论的基础上,用行为主义的模式来建构教育体系,力求更科学地,以儿童为本,而不是以教师为本,但是又顾及到社会需要,而对传统儿童教育体系做出修正。

加涅明显是不认同自然教育法的,就是给儿童一个良好的环境,听任他们自由发展自我。他的理由的确可以说服我,就是对某些孩子来说,自由发展会使得他们今后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也无法在现实中达到自我满足。
所以他的教育体系建构主要是基于社会需要为目的,非常主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11:30:57 | 只看该作者

re:面对中医和西医的无休止争论,我想在教育领...

面对中医和西医的无休止争论,我想在教育领域,哲学+经验的力量,一定是大于科学的。

秋爸爸在维护ABA,因为那个最接近科学,我第一次明确地表示,我打算坚定地站在科学一边,不在文科和理科之间卡着了,因为哲学+经验那边实在是太多人了,而且我从小就怕人多的地方,呵呵。

不过中国的哲学太狡猾了,他们会说,中西医结合,比西医更好,我得去看看方舟子同学是怎么反驳这个文科言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发表于 2010-5-24 17:51:14 | 只看该作者

re:“加涅明显是不认同自然教育法的,就是给儿...

“加涅明显是不认同自然教育法的,就是给儿童一个良好的环境,听任他们自由发展自我。他的理由的确可以说服我,就是对某些孩子来说,自由发展会使得他们今后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也无法在现实中达到自我满足。”

现在我知道了美国人叫unschooling,英国人叫autonomous education,大概就是一种自然教育法吧。在做家庭教学的群体里,有很多人做自然教育,也有很多人做传统教育,都可以做得很成功。选择哪种方法,或者用两种方法的混合,不仅取决于孩子的个性和能力,也要看家长的个性和能力。如果家长自己需要结构,那么自然教育就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这样的教育就会有很多问题。如果孩子需要结构,那么当然家长最好还是提供结构化教育。理论总是立足于某一个观点的,但是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被某一个理论所覆盖,所以还是得摸着石头过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行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4#
发表于 2010-5-24 17:57:32 | 只看该作者

re:心理学就是门极不成熟的学科,五花八门,分...

心理学就是门极不成熟的学科,五花八门,分支众多,谁也不服谁。看多了,容易滑入文科出不来,太哲学。好在有行为主义,有实验心理学,偏理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17:58:39 | 只看该作者

re:我现在还说不清,大体上的想法是,在孩子的...

我现在还说不清,大体上的想法是,在孩子的强项用自然教育,弱项用结构教育。
比如数学,大都现在完全自学,甚至自己决定每天应当学几页。
实行的头一个月,比原来我规定的目标少了一点,不过慢慢地多了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18:01:15 | 只看该作者

re:心理学在上世纪,的确是非常想进入科学领域...

心理学在上世纪,的确是非常想进入科学领域的,但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所以一直在准科学里面晃着,等着生理还是生物什么方面产生质的突破。

不过我感觉,所有严肃的心理学家,其实都是以科学的态度来工作的,包括斯金纳,也包括罗杰斯,这个态度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7:46:11 | 只看该作者

re:一周逛两个公园,可以让人放松,但是不解决...

一周逛两个公园,可以让人放松,但是不解决问题。

今天不打算享受生活了,抓住一个高情商NT,就想死心眼搞明白情和理的问题。
问:什么时候可以不讲道理
答:情和礼数
问:如果看不出情和礼数呢
答: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不用想那么多
问:你们都是这么做的?
答:这个都是原始社会的事情了,你先学着,后面的东西太多了

我有点晕,不知道下面的问题应当怎么问了。
其实我想说,我模仿着模仿着就开始累了,生气了,糊涂了,接着就放弃了。
问题我明白,我的自我意识太强了,而且也没有到为生活弯腰的节骨眼,
所以不想做一些没道理的事情,只因为所有人都这么做,
只因为这样做了以后,对方就高兴了,就把你当作自己人看了,就双赢,
如果是工作,那就忍了,但是在一般生活中,又何必呢。

不讲自己了,讲孩子,
自我意识一定是需要的,我依然不怀疑这一点,没有了这个,人生没有意义。
在没有自我意识下,就开始模仿,现在来不及了,10岁的孩子,如果他不喜欢模仿讲不出道理的事情,一般我们就放弃了,特别是孩子还有情绪问题。
把礼数讲成死规矩,这个不算难,
把人情强化到孩子能感受到的感情,一定得是特别深的真正的感情,才能打动他们
如果是功利的,表面上的人情,我希望他到需要谋生的时候才努力地去学着虚伪,在这之前,好像没必要。

我明白这依然在原始社会,再往下是什么,我有点想不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8:33:12 | 只看该作者

re:恩,还有一点,就是看不出。如果能看出...

恩,还有一点,就是看不出。
如果能看出来,大概也就边缘了,没那么多发愁的事情。
大家说我伪AS,大概就是凭这点,因为我大多数情况下,的确是看得出的,
我的问题是反应慢,脑子累,模式不容易变化,实时回应不出来,一分钟之后再想明白,一切都晚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脸部和身体和眼神表达,当然语言表达也不太灵光,所以虽然有时候能想明白,但是表达出来味道也是不对的。

关于看不出,我记得原来和何子讨论过这个问题,何子说是要教的,怎么去猜,有什么规律等等。我的想法是教很难,干脆先跳过去,看不出就明着和对方说。

不过这样一来,伪装就伪装不了了,但是如果猜,再想,再表达,比我现在的反应还慢,也不是一个办法。
再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9:51:23 | 只看该作者

re:看得出来大部分,并不表示就能共情,一般来...

看得出来大部分,并不表示就能共情,一般来说,看不出来的那部分,就是共情不上的部分,除非对方说谎技术很高明,还有让人不容易看出来的逻辑部分。

不能共情,自然是我的情感部分太简单,很多复杂的感情没有,很多场景下,人家觉得自然应当感觉到什么的时候,我感觉不到什么,或者感觉到的是其他东西。

人类社会,基本上,就是建立在情、理、后来又加上法,之上的。而这个情,是纯粹的NT的情。
可以共理,共法,但是无法共情,影响到了除了科学之外的所有领域。

让NT去理解ASD,主动沟通妥协,仿佛是一个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而且对NT来说,理解讲道理,情感简单的ASD,从道理上来讲应当不是一件难事。问题是,大多数NT认为,是你们应当改变,你们如果不适应社会,当然你们应当被训练。

我想就是在美国,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才能改变的社会观念,可幸的是,我们看到一些专家已经开始为ASD群体代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0#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20:20:06 | 只看该作者

re:在ASD和NT融合的初级阶段,ASD被训...

在ASD和NT融合的初级阶段,ASD被训练是不可避免的,或者不用训练这个仿佛负面的词,改用特殊教育。

所以我还得接着看上面那本书,我感觉在思维方面,情感方面,和社会性方面,针对孩子特征进行的结构化教育一定是有好处的,特别是情感和社会性方面,不能像NT孩子那样主要依赖自由教育和环境,还是需要一定的方向性的。

不过,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和融合,不是相同,也不是完全模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0 20: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