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1961#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08:44:45 | 只看该作者

re:当一个人感觉与众不同,特别是8岁以后发展...

当一个人感觉与众不同,特别是8岁以后发展出初步的自我意识,A博说一般来讲有四种补偿性心理反应。

抑郁、逃入自我想象世界、自大、伪装。

我小时候大概介于自大和伪装之间,不懂抑郁,想象力也不好,所以还算顺利上完了学。
大都刚出现自我意识,就回家被保护了,上面几种补偿心理,除了伪装没有,其他都只能看出一点苗头,略微明显的是自我批评(抑郁初级)和想象世界,他想象力好,和我不一样。
除了这四种,我感觉大都还有另一个明显的补偿心理就是搞怪。

这个心理大概从6岁就能看出来了,我一直不够重视,发展到现在,他虽然一般社交规则心里都明白,但是就是不照猫画虎地做,一定要搞怪地做。

形成一个模式难,把一个自我形成的模式扭转更难。从心理治疗的方法,就是CBT了,我现在得重视起来,想想怎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2#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1:17:24 | 只看该作者

re:在教学计划中跑了这么多马,还得回来,把按...

在教学计划中跑了这么多马,还得回来,把按部就班的计划原理写完。
这类教学大纲,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最有效的,对策略和态度比较难办,不过原理上也是通的,就是比较难做到起效果的程度。

大部分的教学时间,是在知识和技能上面做积累,认字,造句,数学。
看大都做数学就明白,因为他的认知能力没有障碍,每天花一个小时理解新的概念,练习各种题型,至少在基础数学阶段,比平均孩子学得快。
不过数学这个领域,是依靠天分的,我是中学数学一直优秀,学到大学感到吃力,学到群论开始勉强及格,再难的东西根本学不会了,哪怕是反复练习也不行,因为理解力到头了。

社会性这个领域明显也是需要天分的,而且不幸的是,不学就活不下去,不像数学,可以用计算器。
如果孩子有能力,那么可以桌面教,如果孩子没能力,使劲儿教就会导致负面作用。
负面作用多了,产生负面补偿心理,那是多少年,可能一辈子都转不回来的。

所以说,了解孩子的能力还是最根本的,以孩子为本,就体现在时刻要对他有充分的了解,最好还能知道他下一步可能的发展潜力是什么。

大都最近对家人的关注力有提高,我得把功劳归在弟弟头上,两个人周末从早七点,聊到晚八点,中间没有一刻不黏糊在一起,嘴巴不停地说,比和我互动管用百倍。

虽然RDI和地板时光,明着看科学原理不太充分,不过我看了皮亚杰的大量严肃实验之后,感觉这方面的科学基础还是有根据的,大都的关注力被明显激发,特别是形成了迁移,都关注到我每天看的书上面来了,害得我有些书现在要藏起来。

有天生能力之后,才意味着有计划地教学,怎么根据能力设计进一步的教育,那是我的事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3#
发表于 2010-5-30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re:燕原生日快乐。大都有你这样的妈妈是他的福...

燕原生日快乐。大都有你这样的妈妈是他的福气呀,否则有谁能理解他呢?我儿子的家庭教学全是他自己拼了命斗争出来的。到现在所有与学校与人群有关的情绪问题褪去,核心缺陷就看得很清楚了。在目前这样单纯的环境里,他开始把眼睛睁开,开始注意环境,开始主动探索。而以前他全面过载时,只剩下了反抗能力,什么都反,刀枪不进。我现在就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他的自主性,走一步看一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4#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22:17:10 | 只看该作者

re:主动探索就是希望呀。我真是感觉越...

主动探索就是希望呀。

我真是感觉越学越复杂,越清楚孩子的问题就越胆小,呵呵。

这样的孩子太复杂了,不能怪学校特教系统总也上不了AS这一项,实在是困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5#
发表于 2010-5-30 23:54:39 | 只看该作者

re:看到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讲的是正常孩子,...

看到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讲的是正常孩子,但是有些理论和方法我们也可以借鉴。

http://www.guardian.co.uk/technology/2010/may/30/paul-kelley-monkseaton-space-learning

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但是改变现行体制是非常困难的,而我们做家庭教学的人随时都可以调整我们的策略,这是家庭教学优越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6#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07:57:25 | 只看该作者

re:教育体系,特别是公立的,就像那位先进校长...

教育体系,特别是公立的,就像那位先进校长说的,太政治化,社会化了。
特殊孩子的个体要求肯定不是放在第一位的。
比如美国的融合教育,我感觉就是社会化的意识是第一位,让正常孩子和特殊孩子每天在一起,他们长大之后对特殊群体应当会更宽容和帮助。
这个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举动,但是特殊孩子的教育更多地要求他们服从大局,而科学性、个体性的教育很容易被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7#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0:04:53 | 只看该作者

re:接着抄书:“人与人之间的智慧潜能...

接着抄书:

“人与人之间的智慧潜能有极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永远不能通过环境影响,比如教育来完全克服。认知策略的内部组织性意味着教学条件仅仅能对其获得和提高其间接作用。对智慧技能,人们能计划一系列学习世界来增加某些内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们反过来有决定了认知策略的学习。然而,对认知策略的教学设计必须根据‘有利条件’来做,一般来说,有利条件是为认知策略发展和使用提供机会的条件。”

“认知策略的行为表现不能直接观察,必须通过其他智慧技能的行为表现出来,用‘出声思维’来发现策略,用问题解决质量来揭示思维策略的应用。”

“现存有三种问题解决模型,即策略,它们相互矛盾。模型一假设一般问题解决技能,可以通过直接传授获得,并能应用于其他情景;模型二认为一般问题解决技能无法直接传授,但是最可能从具体认知中概括而间接发展;模型三认为一般问题解决策略的直接传授只能有效建立弱策略,而弱策略几乎不能帮助解决问题,尽管有时弱策略具有广泛的概括性。”
  
“很多时候,专家并不比新手具有更好的策略,专家的优势在于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的知识组织。”

看来这个认知策略,就是在不断的错误中积累,也不能保证下次策略就是对的。
感觉我和人打交道就是这个过程。唯一的好处是,错着错着,皮就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8#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0:38:42 | 只看该作者

re:在家读书宝典里面的说法,我依然很认同,就...

在家读书宝典里面的说法,我依然很认同,就是把12年的基础教育分成三个阶段:

四年级以前是智慧技能和言语信息的基础学习,当然还有态度和运动能力。

五到八年级是内在自我养成,这个阶段是高级逻辑思维开始发展的阶段,需要认识自己的特长,发展符合自己的认识策略和知识结构。特别是当人类知识太过丰富的时候,了解自己的长处再去发展是必要的。

九到十二年级是外在社会融合,在了解和发展自我的基础上,适应社会的过程,最终在现实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达到自我满足。

所以,在五到八年级,哪怕是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方面,集体化的一致教育,也是有弊病的。美国学校在这方面做的比较灵活,但是对于特殊孩子来说,还不够灵活;而对于一般孩子来说,因为太过注重于社会化交往,认知策略和知识结构方面做的不够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9#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2:33:07 | 只看该作者

re:态度这个概念,是个挺说不清的概念,简单来...

态度这个概念,是个挺说不清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对个人行为的选择。
心里想的可能是一回事,分析了外界环境之后,做出来的是另一回事。
典型的态度非常好,但是心口不一的NT,就是政治家了。
典型的态度非常好,心口如一的NT,包括虔诚信教的人,心地特别善良的人,品德高尚的人等等。

学校倾向于在低年级对孩子的态度规范化,其实在教学中做的比较多的,是对行为规范化,NT孩子很快领会了精神,行为表现得体,而且灵活,又利己又利人。
ASD孩子不懂这个,马上在人群中表现出行为问题,如果不在特教系统内,而且屡教不改,就上升为态度问题,思想问题。
其实还是教育方法有问题,而且这样教育出来,容易有思想问题的,是NT孩子才对。

美国学校这方面教育的比较多,所以虽然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非常严重,也有不少好莱坞人士喜欢暴露这个问题,但是表面上,黑人孩子和白人孩子还是手拉着手,态度非常端正。
中国很多人的歧视,是暴露在表面的,不需要电影去揭露,态度非常不好,不利于和谐社会。

说了这些的意思,是想说,行为训练是简单的,特别是对NT孩子,而高尚的品德养成是比较难的。
很多孩子训练出了态度端正的行为,社会就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而他们在老师眼中,是好孩子。

其实思想最单纯的,还是ASD孩子,他们的行为也很单纯,虽然有些时候不符合要求,但是他们绝对不是坏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0#
发表于 2010-5-31 18:30:42 | 只看该作者

re:‘在家读书宝典’原来是The Well...

‘在家读书宝典’原来是The Well Trained Mind,我也买了一本,刚读完。写得确实非常系统。书的最后提到如果是特殊孩子,前两个教育阶段会拉长,有的孩子可能最终也无法达到第三阶段的水平。我儿子从年龄上应该说是在逻辑教育阶段,但是由于他各方面发育的不平衡,造成他的思维方式与学校的教育方式不配套,到现在我才发现有很多缺口需要补。我觉得‘三个阶段’的理论挺好,让我脑子里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心里有个底。我儿子是在第一阶段,就是死知识的积累阶段,读写算的打基础阶段。在他没有发育到逻辑阶段之前,我就在这里转悠了,不着急,因为基础不打好,房子建了也会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1#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9:17:53 | 只看该作者

re:大都因为写作文水平不过关,在学校里也是跟...

大都因为写作文水平不过关,在学校里也是跟不上了,特别是四五年级,各个科目都有大量要写的报告和作业。

现在我们也是在积累呢,阅读,说话,讲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08:54:40 | 只看该作者

re:书里有一章,专门讲个体化教育。沿...

书里有一章,专门讲个体化教育。

沿袭斯金纳的理想,个体化教育是效率最高的教育手段,老师不再作为固定班级的演讲者,而是作为资源管理者和项目计划人员,利用大量的多媒体资源,实行个体化教育。
美国在70年代开始,有不少人进行这方面的教改实验,在15-20人的班级里面,一位老师,一位辅导老师,学生按兴趣和程度分成3-5人的小组,或一个人学习。一开始有不少优秀的老师不适应,因为职业功能转换,不能像袁腾飞一样发挥自己的演讲和激情了,不过教改还是受到大多数平均老师的欢迎,如果项目管理熟练了,的确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后来的教改历史发展不清楚,不过从美国小学目前的情况来看,把学生按照程度分班和分小组的教育是主流,一对一的辅导学习,如果有辅助教育资源,也是会进行的。很多高中打算消灭大课,进入视频和电脑教学,加上老师个别和小组辅导。

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大量家长选择在家读书,一方面是美国学校的暴力、毒品、性等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是美国学校不主动提倡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基本上是在课外活动,球类运动,童子军里面完成的,所以家长基本可以替代学校老师的角色,孩子感觉不到太大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1:26:35 | 只看该作者

re:休息休息,顺着梁文道,去看经济行为学。...

休息休息,顺着梁文道,去看经济行为学。

NT人群的非理性、无意识心理和行为,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商家不利用就傻了,我老妈不知道为此上过多少当,回家后被批得完全不允许担任任何采购任务。

这种经济学+心理学研究,因为大有利可图,研究的人真不少,我妹妹去了美国,大呼美国的骗子真多啊。我好像反而没啥感觉,因为骗术是利用NT的无意识心理,这个东西我没有。

《影响力》,一本老书,据说可以重看的书就是经典,那么我又重看了一遍。
《可预期的非理性》比较新,没看过,据说分析的骗术又高明了不少,不过万变不离其宗。

有趣的是作者:
“四十歲不到的丹·艾瑞利曾經在以色列服役時意外燒傷,壞了全身七成的皮膚。足足三年,他躺在醫院,那兒都不能去,沒想到這三年竟是他學術道路的起點。因為他被隔離在社會之外,反而有機會用局外人的角度去觀察自己以往的行為,思考一般人所作所為背後的因素。他的好奇心一發不可收拾,免費贈品為什麼老讓人買下多餘的東西?貴價但無藥效的藥又為什麼能治好疾病,這都是他在書裏提出的問題,並且一一付諸實驗解決(關於藥物的研究還為他得到了2005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

AS如果学经济金融,而且要面对人做事的话,理性是一个优点,诚实是一个问题,可能的确不是太好平衡的一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21:09:15 | 只看该作者

re:大都的脾气规律我还没掌握住。上午...

大都的脾气规律我还没掌握住。

上午晴,写完作业和我出门买东西,一路走着聊天,很高兴,买好东西,得了一个六一赠送的皮球,拍着回了家。
好久没训他拍球,现在看来不是大问题,这个皮球弹性格外大,他自己也奇怪能拍这么多。

中午阴,不想吃饭,说不出为什么,就是不想,回国来头一次,奇怪。
归结为突发青春期烦躁,因为实在找不出原因,让他自己一边放松。
大家吃完饭之后,他回过神来了,很快就吃完了饭。

下午雨,每月初全家体育比赛,今天在wii fit上比赛跑步,5分钟看谁跑的远。
妈妈不认真但是挺努力,不过成绩不好
弟弟非常认真努力,第一遍跑的不理想,又跑了一回,得了第二名
姥姥加倍认真和努力,得了第一名
大都最后一个跑,跑了两分种,开始大哭,说我不行了,我不要跑了,最终算做弃权。

大都每天都玩wii fit,虽然最不喜欢无聊的跑步,但是每次也都和弟弟比赛,看来今天是压力太大了。

晚上多云,不算兴致太高,呆呆的,问话也说,但是没精打采。

明天说好去爬山,他很向往。

知道青春期好多东西没道理可讲,有时也的确看不出什么原因,就是一阵一阵的,莫名其妙地高兴了,然后又不高兴了。现在的基本原则是放松,不过感觉太松肯定也不好,还在摸索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5#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07:14:19 | 只看该作者

re:在文字和视频快餐中,很难静下心来看一部文...

在文字和视频快餐中,很难静下心来看一部文艺电影,不过还是试试吧,先从特别文艺的开始:

1.    三色:蓝白红 ( Three Colours: Blue  | Kieslowski, Krszystof | 1993 )
2.    低俗小说 ( Pulp Fiction  | Tarantino, Quentin | 1994 )
3.    穆赫兰道 ( Mulholland Dr.  | Lynch, David | 2001 )
4.    辛德勒名单 ( Schindler’s List  | Spielberg, Steven | 1993 )
5.    一一 ( Yi yi  | 杨德昌 Yang, Edward | 2000 )
6.    破浪 ( Breaking the Waves  | von Trier, Lars | 1996 )
7.    樱桃的滋味 ( Taste of Cherry, A  | Kiarostami, Abbas | 1997 )
8.    永恒与一天 ( Eternity and a Day  | Angelopoulos, Theo | 1998 )
9.    罗塞塔 ( Rosetta  | Luc and Jean-Pierre Dardenne | 1999 )
10.    魔戒 ( The Lord of the Rings | Jackson, Peter | 2001 )

看过2,4,5,10,除了10,其他仿佛也值得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6#
发表于 2010-6-3 08:55:3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休息休息,顺着梁文道,去看经济行为学。

NT人群的非理性、无意识心理和行为,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商家不利用就傻了,我老妈不知道为此上过多少当,回家后被批得完全不允许担任任何采购任务。

这种...



曾经看过一个讲大众消费心理的片子,主讲是个法国人,现在专门研究消费者如何选择高档消费品的潜在心理,从而来判断消费行为,而这个研究者过去是研究自闭症儿童的,他解释自己为什么从这样两个行当之间转换的原因,因为两者有相同之处,他们都不会自己来明白地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需要研究者从行为中去探讨其心理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7#
发表于 2010-6-3 09:05:05 | 只看该作者

re:《低俗小说》和《穆赫兰道》算是文艺片么?...

《低俗小说》和《穆赫兰道》算是文艺片么?两个好莱坞个性导演的作品。

低俗小说的用的就是“昆汀形式”,和《无耻混蛋》一样,分段,时序颠倒,一遍看完后得再串一次。

看完一遍《穆赫兰道》就理解剧情的,当属影视牛人。不过这个离奇、鬼魅而又有点心酸的气氛很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09:25:3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binfeng2000发表的内容:




曾经看过一个讲大众消费心理的片子,主讲是个法国人,现在专门研究消费者如何选择高档消费品的潜在心理,从而来判断消费行为,而这个研究者过去是研究自闭症儿童的,他解释自己为什么从这样两个行当之...



恩,有道理,不过第一眼怎么看怎么是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行业转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9#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thankstoyilin发表的内容:

《低俗小说》和《穆赫兰道》算是文艺片么?两个好莱坞个性导演的作品。

低俗小说的用的就是“昆汀形式”,和《无耻混蛋》一样,分段,时序颠倒,一遍看完后得再串一次。

看完一遍《穆赫兰道》就理解剧...


哦,不叫文艺片啊?
我把电影随便分两种,娱乐片和不娱乐片,不娱乐片就管它们叫文艺片了,呵呵。

《穆赫兰道》我看了五分钟,快睡过去了,一定要咬咬牙看完,然后再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0#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0:55:42 | 只看该作者

re:大都不想出门,我费尽脑筋,用《影响力》里...

大都不想出门,我费尽脑筋,用《影响力》里面的招数来对付他,全都没用,不过没用也正常,AS么,社会性的花招有用也怪了。
还有一招叫兴趣,不过他现在的兴趣就是宅着,不走路,不出门,外面有啥好玩的,人也没意思。
弟弟忙晕,一年级的小孩,每天都有测验,没有了弟弟强化物,我一筹莫展,只能接着看电影。

法国电影很文艺,不过三色拍的不闷,我舒服地看明白了,感觉不错。
豆瓣上的评论写的都不够文艺,我知道我也写不出什么,欣赏了,找到自己的理解就行了。

接着看《穆赫兰道》,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0 20: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