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134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0:42:59 | 只看该作者

re:为啥大家都说做不了呢,美国有将近 300...

为啥大家都说做不了呢,美国有将近 300万孩子在家读书,很多家长只有高中文化程度。

我又联想到 NT 家长脑子里的“常识”了,知道这种“常识”很难改变,不用批判性思维对话不行。

愿意和我对话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6:39:56 | 只看该作者

re:上世纪初,有个著名的有超常记忆功能的俄国...

上世纪初,有个著名的有超常记忆功能的俄国人。 他被心理学家研究了 30年。

这个人的记忆功能有几个特点:
1。 他的视觉图像记忆功能非常强大,有点像那位能画出纽约全景图的人。
2。 一种感官的刺激,能激发其他感官的感觉。 比如听声音的时候,嘴里会有某种味道。 这个叫“联觉”功能。
3。 应用“联觉”功能,他可以训练自己记忆比如圆周率之类的东西,只要把一组数字和脑子里的图像主动联系起来,然后回放电影,数字就回忆出来了。
4。 他的能力给他的生活也会造成困扰,比如他记不住人脸。 因为人的表情变化丰富,使得他的感官信息过载,然后大脑糊涂。
    他也很难专注于一个故事,因为每个单词都带来一串的“联觉”,面对爆炸式的感官信息,他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总结故事的中心思想上。
5。遗忘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他后来以表演强大记忆术为生,太多记忆的东西需要强迫忘记。

我看完了介绍,觉得与其说这是记忆层面的问题,不如说是感统层面的问题。 这种能力一定要弱化,不能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7:14:55 | 只看该作者

re:大都的感统问题不大,还在可控之中。 ...

大都的感统问题不大,还在可控之中。

1。手脚需要大量触觉接触,在家的时候,能满足就满足,出门带魔方,争取不再出现抱着脚丫开会的局面。
2。视觉学习强,听觉学习弱,对一些声音无法忍受。 让他给弟弟读书,可能对听觉理解和注意力有帮助,我会要求他读的有声有色的。
3。大动作问题,需要加强各类体育活动。
4。精细问题,感觉有好转,字写得好看一些了。
5。怕冷怕热,不够皮实啊,很多问题要算成心理问题来解决。
6。挑食,今年好多了,连辣的都可以吃了,让我很欣慰,回国腐败的能力有了。
7。在家的学习环境好掌握,出门的社交练习,会不会让感官信息过载,还需要多观察。
   不过从迪斯尼的情况看,他状态不好的时候,感统问题就来了,遇到有兴趣的事情,自己就顾不上其他了。

   所以我觉得心理问题比生理问题,年龄越大越成为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7:53:11 | 只看该作者

re:感统部分,直接掌控着信息过滤,运作良好的...

感统部分,直接掌控着信息过滤,运作良好的时候,大量信息被屏蔽,少量有用的进入记忆层面。

大都学习的时候,只要眼睛能专心在面前的书本上,周围没有嘈杂的声音,大脑就运作灵活。 如果弟弟在一边吃东西发出声音,他马上火冒三丈,情绪失控。

这个问题,我暂时还是顺着他吧,学习的时候,就保持安静,不学主席城门口读书了,要学也等大一点。
两个孩子一起学习的情况,对大都可能是个挑战,下学期重点观察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发表于 2009-12-11 14:18:4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我就是个从小没常识的人,经常胡思乱想 + 胡作非为。
现在呢,觉得很多常识其实就是大脑的相关性记忆,完全是环境影响的,其实经不起深入的思考和批判。 但是如果链接牢固,时间长,想改起来也难。

小时候没常识,就没法合群,对孩子来说,挺难的。
到了40岁,终于不为这种事情烦恼了,没常识也好,能作出一些跳出盒子的事情。 只要大脑没问题,没常识也是小意思了。  (四十不惑,看来说的就是我。)

...


燕原小时候,要是处在现在的资讯年代,说不定也是星儿啊!知道燕原不是,但多想就是,这样我们就有奔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2:34:53 | 只看该作者

re:这话怎么看不懂逻辑关系呢,雁姐姐快来啊,...

这话怎么看不懂逻辑关系呢,雁姐姐快来啊,云大哥这题比公务员考试还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7#
发表于 2009-12-11 23:28:53 | 只看该作者

re:这话怎么不好理解啦? 前一段话是描述...

这话怎么不好理解啦?
前一段话是描述一个假想:要是~~就~~,可惜燕原小时侯赶上好时代,资讯不丰富。所以燕原就没成为as。
接下来就是感慨,知道你不是as了,可云鹤兄多希望你是as啊,这样他就能指望越越有朝一日能混成你这样,他就烧高香去。

我真罗嗦,唉,上班写报告写的。没干多少内容,非要我凑到几千字。日日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3:47:38 | 只看该作者

re:菜妹好久不见啊,是这样的,云兄难得出山,...

菜妹好久不见啊,是这样的,云兄难得出山,一定要在花花世界先把他搞晕。

我也罗嗦一下,真的没懂,试着解读:

1. 资讯丰富,有AS一说,大家就焦虑了。 如果没AS一说,大家的日子也许就平安度过,没那么多烦心事。
2. 像我这样,没训练,自然成长,也许就好了。 训练了,也许也好了,但是这么多年的心血啊,精力啊,烦恼啊,不像人生了。
3. 我的情况不严重,所以自己就好了,如果严重一点,像大都,不训练,可能就好不了。
4. 如果越越像我一样,就太好了。

这么多的假设啊,情绪啊,人生啊,感叹啊,希望啊,真的不是我们理科生的路子。  我们脑子里只有事实,逻辑,方法,对可能结果的设想。

你们两个,千万别再跑了啊,我想找人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9#
发表于 2009-12-12 00:04:5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云鹤...

下面引用由[U]云鹤[/U]发表的内容:

  

燕原小时候,要是处在现在的资讯年代,说不定也是星儿啊!知道燕原不是,但多想就是,这样我们就有奔头了。


怕燕原寂寞,我来陪陪燕原。
我帮忙解读一些:
燕原小时候,要是处在现在的资讯年代,说不定也是星儿啊!
我小时候,要是处于计划生育年代,说不定也是星儿啊!
知道燕原不是,但多想就是,这样我们就有奔头了。
别人都说我不是,但是我就说我是,这样不就是为了给大家信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0:21:12 | 只看该作者

re:NT 孩子的复杂性,从《小人国》里能看出...

NT 孩子的复杂性,从《小人国》里能看出来。 小都在美国上了两年学,一回国,就发现他是班里最单纯的一个孩子,虽然他比大都已经复杂多了。

这种复杂,是环境影响的,对于小孩子来说,主要应当在记忆层面。

我回国的时候,接触了一些四到十岁的孩子,和很多家长聊天。 我接触的圈子,不是知识分子的圈子,大多数是从大学毕业就开始算计人的从商的同学,他们的观点让我很受启发。

他们为生活所累,在中国的环境下,必须每天厚黑着,厌恶着自己的所作所为,关于下一代,如果生存不是压力的话,他们所想的是,孩子越单纯越好,但是不能没有思想。

所以他们都喜欢大都,因为那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孩子的样子,没心机,有逻辑,有个性,有爱好,专心做事。

当然我不能晕了头,大都的生存还是我考虑的重点,打算12岁就开始教编程序,有口饭吃是一切理想的基础。

除了有口饭吃的考虑,我认为那些同学的观点是对的。 孩子的复杂性,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是他们天生的大脑功能。  需要让 AS 的孩子,对比复杂的同龄人,用最大的努力,学习他们的复杂性么? 不完全需要。

我的那些人精同学们,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走了很多弯路,他们现在有了独立思考之后,开始反思周围的不正常“常识”和关系,我们在教育理念上,居然达成了一至的观点,就是无论什么孩子,都要在合适的环境中,重点发展高层的思维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0:26:2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方静...

下面引用由方静发表的内容:



怕燕原寂寞,我来陪陪燕原。
我帮忙解读一些:
燕原小时候,要是处在现在的资讯年代,说不定也是星儿啊!
我小时候,要是处于计划生育年代,说不定也是星儿啊!
知道燕原不是,但多想...


记得方姐不是中文系的就是经济系的,现在看来经济系的可能性更大,计划生育是哪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2#
发表于 2009-12-12 00:29:2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方静...

下面引用由[U]方静[/U]发表的内容:

  

怕燕原寂寞,我来陪陪燕原。
我帮忙解读一些:
燕原小时候,要是处在现在的资讯年代,说不定也是星儿啊!
我小时候,要是处于计划生育年代,说不定也是星儿啊!
知道燕原不是,但多想...



忘了说,这个我,是以云鹤的口吻。
读文科的不一定就是文人,云鹤是文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0:44:11 | 只看该作者

re:恩,有道理,坐等云兄喝酒归来,看他怎么解...

恩,有道理,坐等云兄喝酒归来,看他怎么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5:01:19 | 只看该作者

re:对ZB孩子记忆层面问题的研究,有一些,不...

对ZB孩子记忆层面问题的研究,有一些,不过没看到什么突破。
还是回过来,从比较NT和AS孩子的认知和行为角度,我的体会更多一点。
AS孩子受环境的影响小,一方面是感统那个层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记忆相关性不好,不能举一反三,需要被泛化。

不想质疑格老宝典,只想针对大都的特殊情况,在训练中对一些方面做些调整: (格老宝典对六岁以内的孩子,一定要照做,万一孩子做好了呢,还是有这种先例的。)

1. 大都10岁了,时间不够用,做情感社会性关系,我打算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 对有能力发展高层思维的孩子,环境的影响是双刃剑,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分析什么是需要的。 太多的信息在记忆层面泛化,反而影响了高层的发展。
所以,不能和 NT 孩子作对比,比如小都会了什么,大都就一定要会。

2. 认识情感,关键在于学习适当的理解,控制和表达能力,而不是和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大都见到陌生人都马上当亲人,如果情感发展多了,以后日子没法安静了,还读啥书呢。
   人际关系,特别是比较近的,越简单越好。 泛泛的关系,需要能力,不需要情感。

3. 把社会性的能力,眼光放长远,比如定到 40岁。 那么中学阶段,就是在打基础,一切能力的基础。 如果18岁的时候,社会性能力,无法达到同龄人,但是各方面基础是扎实的,我也能放心,放手,因为他有自己学习和调控的能力了。
所以还是一句话,和NT孩子比什么,不比什么,家长脑子里要特别清楚。

4. 对大都来说,学习知识,不难,但是最不重要,因为世界变化快,鱼总有吃完的一天。
   学方法,很重要。 写作,解决问题,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模式等等,大人的经验能够帮助他少走弯路。 但是如果,方法的学习,只停留在记忆层面的话,哪怕有更多的泛化,他都不是真正掌握了方法。 所以会出现,教了很多遍,孩子不用。
   一般记忆,如果重复强化很多次,会变成程序式记忆模式,比如骑车,弹熟悉的曲目。
   一种社交模式,如果重复强化很多次,也可能会变成一种无意识的记忆模式,比如见到人就打招呼。

   但是,这种记忆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太机械化了,就像大家常说的,有训练感,不自然。

   所以,归根到最后,学思维方法是最重要的。 如果孩子掌握了批判性思维模式,对于大人的经验方法,经过自己的思考,认同了,转化为自己行为的指导思想,那么还担心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5:16:27 | 只看该作者

re:5. NT孩子的问题,我前面讲过,因为环...

5. NT孩子的问题,我前面讲过,因为环境影响,记忆层面上模式太多,很多固化为“常识”。
   教NT孩子开始思考问题,比教AS孩子还难。

   所以大都在这个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不需要自卑。 回国之后,怎样给大都建立一个社交小环境,我还需要考虑,但是决不是和人精孩子放在一起,就有益处。

6. 在咪爸妈那边,我说过,我不适合教孩子社会性泛化,我需要找人教。
   这样的人,需要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社会商比较高,知道什么“常识”是有益的,什么是可以被忽略的。 比我更明白孩子之间,孩子与社会的矛盾,需要用什么社交模式来解决,并且和我一起能设计出训练计划,让孩子在思考中,建立起他需要的社会模式的基础。
   太多的社会“常识”,在我看来,是毫无必要的,我们需要为孩子选出社会模式的优劣,程度,关系,等级,然后在有限的时间中,让他们打好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看,让孩子在记忆层面完全康复,不仅从生理上,现在是不可能的;就是从实际应用上,必要性也不是那么明显。 和格老的一层建立不好,下一层就无法运作的观点不太吻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5:33:36 | 只看该作者

re:7. 大脑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器官,学习能力...

7. 大脑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器官,学习能力非常强。
   重点训练记忆层面,还是重点训练思维层面,我觉得在孩子10岁以后,就不需要犹豫了。
   现在的问题是,训练思维层面的方法不多,科学家对大脑的高级思维认识的最少,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理论性的东西,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的摸索。

   批判性思维方法,是现在比较认同的,应当在中学全面引入的思维训练。 逻辑学习,语言分析等等,我还要去做更多的学习调研,希望在半年以后,有一个可行的计划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8:36:42 | 只看该作者

re:爱因斯坦在普朗克生日会上说:“把人们引向...

爱因斯坦在普朗克生日会上说:“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直觉和思维的世界。”

由此可见,这是一位主动放弃社会常识环境的天才,不是 AS,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8#
发表于 2009-12-12 09:02:56 | 只看该作者

re:有人说AS的思维是充满哲理的,他...

    有人说AS的思维是充满哲理的,他和NT想的不一样。所以这种想法在普通正常人圈子里未必行得通,智商较高的as就是天才。
比尔盖次在你的研究里是天才还是AS?他在小时候可是很令同学讨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9#
发表于 2009-12-12 09:28:4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直觉和思维的世界。”...

    呵呵!莫非这是AS或者高功能ZBZ的一种内在机制!
    这些仁兄们心里正美滋滋的想着:世人皆醉俺独醒。谁知大家众口一词:对不起,俺们认为您是A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0:22:13 | 只看该作者

re:看来还是八卦受欢迎。推荐比尔老爸...

看来还是八卦受欢迎。

推荐比尔老爸新书 《每个孩子都是盖茨》 (感觉比尔老爸的书应当不错,因为我一直喜欢这个老头,不过被中信一宣传,就好像透着功利了。。。)

作者:(美)比尔·H·盖茨 玛丽·安·麦金
  定价:25.00元
  出版日期:2010.01
  分类:亲子教育
  内容简介
  比尔·盖茨年幼的时候,家人觉得他看起来呆呆的、不善交际、行动缓慢,有一天,比尔从半地下室的房间里看着外面发呆,他的妈妈问他:“你在那里干嘛?”
  很少回答这类问题的比尔突然回应道:“妈妈,我在思考。难道你们不思考吗?”
  这句话引发了老盖茨先生写作本书的愿望。
  随着年岁与阅历的增长,今年83岁的他发现自己对于生活、事业、家庭、子女教育、慈善活动等方面,其实进行了很多思考。身为一位众人眼中的偶像级人物,他深感自己需要把身为父亲、律师、慈善活动家以及美国公民的思考与世界上的其他人分享,因此这些本来只属于盖茨家族的家训得以在他83岁高龄时面世。在这些他原本写给儿女及孙辈的文章中,他谈论了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重要议题,比如克服障碍、专注工作、实现梦想、帮助他人实现梦想、珍惜时间、善用时间的力量……
  三年前,比尔·盖茨设立了“威廉·H·盖茨公共服务立法奖学金”,奖学金总额为3330万美元,计划将持续80年,此计划将专门授予致力于公共服务事业的法律专业学生。
  这是比尔献给父亲的80岁生日礼物。
  而老盖茨先生这样形容儿子:“他不是最聪明的人,也并不总是最富有的人,但他一定是最幸运的人。”这样的父子关系让我们对老盖茨先生更为好奇。
  他怎样看待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他的家训如何影响了比尔·盖茨的人生?
  为什么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视他为偶像?
  为什么在八十高龄的时候,他仍旧愿意全身心投入运作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盖茨基金会?
  答案将在他家书一般的温情讲述中慢慢呈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1 14: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