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510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20:19:24 | 只看该作者

re:今年出版的ASD书里面,除了楼上那本,感...

今年出版的ASD书里面,除了楼上那本,感觉还有两本不错:

《Autism Every Day: Over 150 Strategies Lived and Learned by a Professional Autism Consultant with 3 Sons on the Spectrum》
带着三个谱系孩子的生活,一个典型,一个高功能,一个AS。

《What I Wish I'd Known about Raising a Child with Autism: A Mom and a Psychologist Offer Heartfelt Guidance for the First Five Years》
一个妈和一个心理医生合写的对五岁以内孩子的指导,对新家长认识孩子,选择如何训练,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应当有帮助。

我都没看,如果有看过的同学,欢迎分享心得。

老家长大概都喜欢看生活类书,不喜欢看方法类书,毕竟方法类书头几年就看过了,然后怎么去用不能靠书,以后再看也没什么意义。
生活类书里面有生活智慧,的确可能有自己想不到和没做到的地方,看了更有开拓思路和启发的意义。

我不喜欢的,但是很吸引人买的书比如这本:《Teaching Theory of Mind: A Curriculum for Children With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Asperger's Syndrome》

"This book provides teachers and ot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with a comprehensive yet easy-to-follow curriculum for teaching children with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Asperger's syndrome, and related social challenges to relate to and interact with others successfully by developing fundamental Theory of Mind skills.

The first half of the book provides usefu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Theory of Mind as it relates to children with ASD, an overview of the aims and scope of the curriculum, and twelve 60-90 minute lesson plans that draw on the principles of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techniques. The lesson plans are varied, and each one is accompanied by a letter to provide parents or caregivers with a summary of the day's lesson and recommended activities for practicing the skills at hom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book provides all of the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needed for the lessons, including an assessment checklist, a social skills poster and 220 flash cards, printed on thick paper, which can either be cut out from the book or photocopied.

Clear and effective, this is an essential resource for teachers in special education and mainstream settings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working with children with ASD, including behavioural therapists, 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ists,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and school and guidance counselors."

有空说说这类书为什么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2#
发表于 2012-6-12 20:32:5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天宝和托尼编辑的书,今年四月出版的。
《Different . . . Not Less: Inspiring Stories of Achievement and Successful Emplo...


我喜欢看这类书,比专家写得好。这两天在看“我心看世界”,就很有兴趣看下去。我是大孩子家长,对理论的东西看不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3#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8:32:45 | 只看该作者

re:看不进不能证明专家写得不够好。我看得...

看不进不能证明专家写得不够好。
我看得进,但下面要证明那本书我虽然没看,但从以往我看类似书的经验来说,肯定写得不好,所以我不会买,嘻嘻。
特别不谦虚。

《Teaching Theory of Mind: A Curriculum for Children With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Asperger's Syndrome》

首先题目就不好,错在一个 Teaching,ToM 是心理学上的理论,有生理基础,有发育阶段,不是数学,不是用一个“教”字就能灌输进去的。
改成“提高”比较适当。

其次,这本书写明了是给教师和专业人士看的,不是给家长看的。
我推测的内在含义是,家长如果没有心理学基础,看不懂,因为这本书很专业,超出了你们的能力。
最反感美国专家们说这种话,在学校听太多了,其实那些专家比我们更了解孩子的特点么,知道心理理论欠缺在临床的表现都是什么么,不一定。

第三:easy-to-follow curriculum 这种模式,也就是不讲透道理,不用脑子也可以按照范式上课的模式。
      专家就这么惯着不动脑子的老师。
说实话,我遇到过的美国老师都很喜欢动脑子,特别是年长的老师们,更衬托出这类书的弱。

第四:12堂课,运用ABA和CBT原则。
      这类教材一贯卖得很贵,而且不给人看目录,所以不知道12堂课的主题是什么,如果有人买了这本书,热切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下12堂课的主题。
     
我买过很多社交训练的书,推测主题应当差不多,但有一个困惑就是,ToM是意图解读,ABA和CBT都是行为训练,这些怎么就给放一起去了。
如果教意图解读,我的理解首先应当教的是:
什么是NT?
NT和ASD的心理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对一件事情,NT的意图和ASD的意图会不一样?
然后列举大量例子说明,NT为什么那么想,ASD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ASD就是猜不对NT的心思?
NT的注意力关注点和ASD有什么不同?
NT分析一件事情的模式是什么?
NT怎么通过表情,眼神,动作,经意或不经意地流露出对一个人和一件事情的态度和想法,而一个NT是如何通过行为,语言和观察,来推测对方NT的想法的?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NT在意图解读过程中运用的是天生本能和直觉,后天训练也可以提高,但天生基础是关键。没有天生基础的ASD们怎么教这些?)

了解了以上这一切,也就是提高了社会理解力和社会思维,知道ASD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之后,才应当是这本书的目的,应用ABA和CBT来教ASD孩子怎么在ToM的基础上提高社会行为。
我很怀疑这本书在社会理解力和社会思维方面是否能讲透,很可能一上来也就是大部分社会训练书籍的模式,过于关注社会行为的训练,不讲内在道理是什么,那和其他社交训练书籍有什么区别呢,怎么体现ToM被教了呢?

学习ToM,推荐英国佬的小册子《Mindblindness: An Essay on Autism and Theory of Mind 》,他是自闭症领域 ToM 的元老。
英国佬只会写论文,不会写科普,所以这本小册子不好读,但很精练很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4#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20:36:20 | 只看该作者

re:因为大都最近生气频繁,所以我算是摸到了初...

因为大都最近生气频繁,所以我算是摸到了初步规律。

和身体状态有密切关系,如果是困了累了烦了,自然更控制不住自己,但青春期就一定要顺着他的身体么,我还得找找资料去。
好的地方是,他讲道理,比一年以前思维有很大进步,知道自己错的时候不嘴硬,容易转过弯来。
不好的地方是,他只听我的道理,不听其他人的,因为其他人虽然也和他讲道理,但不是我的表达模式,他习惯,或者只接受我的这种简洁而符合他思维的语言模式。
结果就是,在有些人看来,他幼稚容易发脾气而不讲道理,得上纪律和权威来压制。

实际情况没那么糟。
发脾气是过于容易了一些,他自己也有所察觉,我还没想好是否要告诉他和青春期有关,怕他把青春期总拿来当借口。
行为控制上做得还算好,情绪控制不了也没办法,这里控制情绪类的书里面首要就是讲理解情绪,控制行为就可以了。
听我讲道理,喜欢我对他好,不喜欢我对他凶,这些都正常。
我本来也不太会对孩子凶,现在就是要对他更温柔一点,应当能帮助他有更多安全感,提高控制力。

受影响的就是社交活动,本来说要给他安排夏令营,这下有点不敢做。
再稳妥一阵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20:31:19 | 只看该作者

re:对 NT 孩子来说,从小在感性和直觉上会...

对 NT 孩子来说,从小在感性和直觉上会自然建立起一种选择倾向,让自己和他人高兴的事情就值得做,让自己和他人不高兴的事情就不做。
AS 孩子对自己也是这样,但因为社会性的缺陷,少了一个对待他人的视角,显得过于自我。

随着思维的发展,NT孩子会慢慢复杂起来,在做事上逐步引入更多理性的视角,慢慢抑制感性的不加思考和冲动,把做事效率提高,把各方面关系想得更多。
在做人方面,也不仅仅停留在让对方高兴的角度,虽然在最基础的层面上,让对方高兴的模式必然会保留(社会等级对NT孩子的态度也很重要,对上讨好,对下欺凌是本能,当然随着修养的提高,对下会表现更多善意。),但之间有更多复杂的技巧去完成深层的目的。
也就是说,每一位成年人其实都不会只局限于认为,对方让我高兴是单纯地让我高兴,肯定还会琢磨对方也许还有背后深层的意义在;而一个第一印象让人高兴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可以让人信任的,只不过是相对成熟,善于控制情绪,有高超社交技巧的人,需要更加谨慎对待,特别是对方还表现出高超的处事经验和智力的时候。

对AS来说,理性也会发展,做事上会日渐顺利,但在互动和合作中,因为社会性的普遍欠缺,总是在考虑对方情感上不到位。
弥补的一个简单原则,特别是面对不熟悉的人:
让人不高兴的话不要说,让人不高兴的事情不要做。
也就是说,刻意讨好的姿态要做完满,但在地位上又不能表现得卑微,要在某方面端着去把表面上的功夫做足。

AS也可以把思维发展得很复杂,把事情做到很成功,但如果这条基础的互动行为做不到,就会带来很多麻烦。
让AS孩子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容易,我都心有不甘,因为从小弱势,看了太多NT白眼,而不是讨好,现在反过来为了生存必须要时刻观察对方情绪波动,说对方爱听的话,虽然明知双方都是在演戏,但这是NT社会习俗,说了对方其实也不当真,但不说对方马上就反感,事情就做不成,实在是一个古怪而有趣的事情。

但如果想通了,这不过是一个社会流程,必然要做,那就没什么心理负担,可以理性写入互动模式,好好去做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6#
发表于 2012-6-16 07:27:10 | 只看该作者

re:有没有对大都上CBT?我看情绪管理和青春...

有没有对大都上CBT?我看情绪管理和青春期这些,都有大堆CBT的书,看都看不过来,那些把情绪问题量化理性化,将问题和情绪分离的方法,倒是蛮有意思,但就是不知道对AS有没有用,好奇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1:55:19 | 只看该作者

re:《AS完全指南》里面有一大章是讲CBT管...

《AS完全指南》里面有一大章是讲CBT管理情绪的,我当年听课了,也看了好几遍,以为看透了。

但面对实际情况,还是感觉一时用不上。
应当有周期,不是每天都烦躁,今天出门聚会就表现良好,和两个女孩子玩了一晚上一直很愉快。
接着摸索两个月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8#
发表于 2012-6-18 10:01:02 | 只看该作者

re:A博的书读了前面几章后面的暂时没读。...

A博的书读了前面几章后面的暂时没读。
CBT for AS 读完了。感觉给做CBT的心理咨询师介绍什么是AS占了很大篇幅,对于我们这些已经知道什么是AS的人来说,真正有用的章节只有两三章。
读完了一本中文的《认知疗法》也是翻译自Judith Beck的一本英文书,当时没找到英文版,看中文版实在痛苦,连蒙带猜的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
正在读Beck的女儿Judith Beck写的比较新的一本CBT的书,2011年版的,“cognitive therapy:basic and beyond." 就目前读完的部分感觉,写得还不错。
有一本号称CBT的百科全书,全是CBT运用在各个方面的论文。鱼龙混杂,里面居然有一篇拿ABA和CBT比较的论文,作者对ABA的了解实在太浅,所以比出来全成笑话了。扔了不看了。

感觉CBT还是挺好玩的,最近还会继续玩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9#
发表于 2012-6-18 10:18:0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AS完全指南》里面有一大章是讲CBT管理情绪的,我当年听课了,也看了好几遍,以为看透了。

但面对实际情况,还是感觉一时用不上。
应当有周期,不是每天都烦躁,今天出门聚会就表现良好,和两个女孩...


A博书上说,其实更早我是听RDI的G博说的,成年人和女孩子一般跟AS的男孩子能够相处融洽,因为他们是属于比较包容的人群。而同龄同性别的人群中,对AS比较不包容。
CBT控制情绪的一整套流程,给我感觉,如果要真正有效的话,需要在负面情绪开始酝酿的时候就有自我意识,比如强调"what do you think in THAT moment",然后采取行动,所以,我觉得对很多AS来说,”THAT moment"比NT短,自我意识比NT差,思维宽度比NT窄,尤其大都还是孩子,所以,按照CBT的常理出牌怕是会打很大折扣。你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2:02:43 | 只看该作者

re:对大都来说,从开始发脾气到升到极端,目前...

对大都来说,从开始发脾气到升到极端,目前大概是一到两分钟。
如果升到极端,就咬牙切齿,血液上涌,大叫大喊,恨不得打自己脑袋的样子。

如果在一分钟之内我介入,能给他拉下来一点。
介入方法主要是隔离生气源头,找个安静的地方待着,一般五到十分钟,他就会平静,我可以开始讲道理了。

如果到明显升到极端才去介入,就基本没用,只是去防止他行为出格,对情绪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这时候可以把他拉到安静的地方待着,他也愿意去,也更喜欢关起门独处。不过一般需要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才能恢复正常,中间不能讲道理,不能多说话,安静最好。

CBT的终极目标应当是不需要我介入,他自己在一分钟之内就意识到问题,学会控制自己,不发展到极端程度。
这条目前来看比较难,也许要等大脑前额叶再充分发育一阵子,甚至要等过了青春期。

目前来看,如果我多及时介入几次,也许对提高他的体验感有用。
但不好说是否有大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2:14:22 | 只看该作者

re:另外,他平静下来和我聊天的时候,会反思刚...

另外,他平静下来和我聊天的时候,会反思刚才发脾气是否不合理,就他的思维水平来说,能想明白因果关系。

但一到了某个情景,还是会失控,思维还来不及控制情绪中心。
他自己有时候也不好意思,不过死硬着为自己辩护(今年开始好面子了),会狡辩说弟弟也很容易发脾气(会狡辩也算是思维进步的一个方面吧)。

我说弟弟的确也容易发脾气,但不出五分钟就好了,你两个小时还着火一样下不来,对身体不好,所以要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20:37:32 | 只看该作者

re:说说最近这两次聚会的表现,规模都是大人十...

说说最近这两次聚会的表现,规模都是大人十来个,孩子倒是不多,有些孩子大了,自己玩,有些青春期,不参与大人聚会。

第一次有两个14岁的女孩子在场,俩人有说不完的话,没顾上和大都玩,大都吃了点东西就很无聊。
自己看了一会儿电脑,还是想找人玩,但是女孩子们不理他,他就和我们坐了一会儿听聊天,发现很没意思,就去找遥控器看电视。
调不出台,找人帮忙,大家越帮越乱,都不会调,他就一下子发火了。
脾气发得很大,吓坏一屋子人,赶紧拉到楼下去安静,陪着坐了半个小时,同意和我先回家,嘟着嘴上车了,没骂大家都笨已经算给我面子。
(我不陪坐其实也行,不过一屋子人看着呢,我得表示一下)

第二次有上次一个14岁的女孩子,刚从中国过来的,还有一个9岁的女孩子,特别外向活泼的。
大都一开始感觉融入不进去,就自己玩拼图,很专心。
后来发现两个女孩子和上次的模式不一样,因为14岁的在照顾9岁的玩法,楼上楼下比较疯,大都就高兴了,和她们一起捉迷藏,扔沙包,说笑话(三个都说中文),很闹不过一直都开心。

整体来说,大都和人交往应当还是9岁的模式,只是小都不在,我原来朋友圈子里孩子都青春期了,宁愿猫在家里打游戏,不和大人出来,要玩也是自己约了看电影,吃饭聊天,或者打球,和大都喜欢疯闹的模式不一样。
不过等小都一来,10岁的孩子也快到不疯的年龄,大都可能还是会被小都的朋友圈子拉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3#
发表于 2012-6-19 07:34:4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说说最近这两次聚会的表现,规模都是大人十来个,孩子倒是不多,有些孩子大了,自己玩,有些青春期,不参与大人聚会。

第一次有两个14岁的女孩子在场,俩人有说不完的话,没顾上和大都玩,大都吃了点东西就...


这样的事情是最让人担心的,是孩子社会生活的最大障碍。因为像你说的这个情况,都还完全不涉及任何分工合作之类的事情,只是对一个不如意的事情的忍耐程度的问题。你研究过RDI吗?个人观点,如果单从这样的事情来看,我觉得让大都平常做一些RDI的应该会有效果的。至少可以试着提高他的容忍度。

如果从CBT说,我想能不能把分析点提前,NT们的分析点是在事情已经发生中间了,对于AS,如果提前到事情的开始,会不会好掌握一些?比如说,当时一个人调不出来,大都是不是就应该考虑放弃,以免产生情绪问题?对CBT刚开始研究,觉得对AS,因为AS本身的特点,尤其是情绪控制方面够难,所以只是猜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4#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9:28:35 | 只看该作者

re:我的理解,RDI 一方面是社交常识在认知...

我的理解,RDI 一方面是社交常识在认知上的灌输,一方面是生活中的大量应用。
在和小都互动的这一年多,零碎的社交常识一直在灌输,没有特别系统地上课,因为他不太接受上课讲社交这种方式,就像他不接受自己是自闭症,我也没有强迫他必须接受。我感觉如果我不提,他会认为自己社交有问题,如果我刻意提,他从心理上就排斥,反而不容易进步。
其他渠道就是通过看大量动画片,体会里面的团体互动情节来学习。
不过小都是九岁,所以大都的互动模式更像九岁,而不是十二岁。
十二岁以上的孩子们不打闹和做游戏了,更多是聊天,他就不太会。
现在两人分开,聊天的机会会多一点,随着小都长大,应当模式会有所改变。

从道理上,他基本的概念都明白,比如合作去打妖怪,有些孩子就表现得好,因为会合作,会妥协,有些孩子就表现得不好,因为太自我,总发脾气等等。
但九岁的小都,在大人面前是乖宝宝,在大都面前就不够NICE,不像动画片里的友谊那么理想,让大都很矛盾。
而一家子都喜欢小都,给大都的感觉就是,小都那样做也不是坏孩子,很正常。
结果在学习互动的时候,大都在交往原则上就不那么听我的,也许感觉我说得都没用,对他没有实际的好处,他在实际中感觉到的是,有力气的人比讲道理的人管用,发脾气有时候对环境有控制力等等歪理。
所以尽管社交常识也在叨唠,和小都每天都互动,但我感觉大都脑子里对社交是什么不是很有逻辑,不系统也不清楚,而社交书上的道理,我自己都看不进去,认为太空中楼阁,在这个年龄孩子们的丛林实践中,基本没有立足之地。

所以如果给大都讲,不要发脾气,要忍耐,因为大家都不喜欢发脾气的孩子。
他一方面会认为有道理,因为动画片里也是反复这样灌输的,一方面会认为也没什么太不了,因为每次发脾气也没有出现特别坏的结果。
所以我除了说发脾气伤身体,一时找不到负面影响来刺激他。

但终归是知易行难,哪怕道理他明白,到时候就是失控,就美国人的习惯来说,可以吃药,我是尽量不想给孩子吃。
忍耐力极度差是这两个月的事情,所以我把标题改成“走进”了,我自己没亲身体会,不知道这个荷尔蒙和化学物质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
看一些青春期ASD孩子的介绍,很多家长也是无奈的,用尽办法,最后发现还是等最管用,等到15-16岁,前额叶发育完善了,孩子的情绪控制力自然就提高了。
我实在没辙的话,也只好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0:29:49 | 只看该作者

re:相比社会性和情绪而言,对大都来说,目前这...

相比社会性和情绪而言,对大都来说,目前这个阶段我更看重的是思维方法的训练,包括做事的计划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理性,和社会性思维。

NT孩子在逻辑思维发展完善之前,甚至到18岁以前,社会性发展都是依靠本能,经验,感觉,直觉,和周围环境影响的。
基本不太需要有逻辑的思考和分析,他们就能快速判断什么行为在什么特定场合是最适当的,通过不断的试错,和大胆探测有影响力的人的底线(老师,家长,小团伙的头头,想交的好朋友等),他们就形成了一套快速直觉模式,最终达到让自己最开心,最舒服,有最大利益的社会交往目标。

对于无法从这个渠道发展出社会行为直觉的ASD孩子来说,思维发展是建立今后社会性思维和行为的根本。
而成年人的职场社交模式,应当是最简单最有道理的社交模式目标。
丛林小团体和青少年友谊,爱情和面对敌意等等,都是更复杂和模糊的模式,比职场模式要复杂很多倍,容易把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搞乱。

所以我不是特别看重青少年友谊和社会交往经验,少点就少点,晚学点就晚学点,这辈子都不可能变成人精也是必然的,没有领导力和管理能力也是应当的。
不过对12岁的孩子来说,正经的职场模式训练还早了点,特别是情绪这么不稳定,离职业化要求太远。
现在更多的任务体验是做家务,讨论家庭事务,讨论新闻。
等我忙过这阵子,可以考虑给他上点软件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21:05:55 | 只看该作者

re:其实上一年,我大部分心思是花在小都身上的...

其实上一年,我大部分心思是花在小都身上的。
因为大都虽然麻烦,但我自信对他的理解是到位的,教育计划的大方向是没问题的,虽然周围很多NT不理解我的做法,但理解力和社会性比较强的那些人大体支持我的思路。
而小都虽然大众,但我和他的关系总是感觉处理得不到位,他别扭,我也别扭,和我这几年过于关注大都有关,也和我不是特别理解NT孩子的思维方式有关。

要说青春期,我更担心小都的青春期到了怎么办,留给我去摸索的时间所剩不多。
从性格上来说,小都应当是那种小时候容易带,青少年时期难管的孩子。
他过于敏感,心思细密,求完美,不够外向,不够放得开,在有些问题上患得患失。
我感觉他在社会交往和价值观建立上,需要一个偶像和权威,否则他就容易陷入细枝末节,容易被同伴压力绑架,把握不住人生大方向。
但我自己明显做不成他的榜样,我希望童子军能够帮助他,但可能还需要一些男性朋友的介入。
那么我的定位是否就只能是一个慈爱的母亲,一个包容他错误,给他家庭温暖的人。
那么我的逻辑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如果没有社会权威性做基础,是否就不太能够被他接受。

很困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7#
发表于 2012-6-20 08:20:2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我的理解,RDI 一方面是社交常识在认知上的灌输,一方面是生活中的大量应用。
在和小都互动的这一年多,零碎的社交常识一直在灌输,没有特别系统地上课,因为他不太接受上课讲社交这种方式,就像他不接受自己...


RDI根据我的理解是对容忍度,肢体语言,周围环境ALERT的程度,甚至幽默感的ABA。但是跟语言ABA一样,效果取决于孩子的程度。G博也有给整的没招,拿bean bag往孩子头上砸的时候。
在RDI的前面几个阶段,基本上没有社交常识在认知上的灌输,只是在生活中设计大量的情景教学(小的孩子还结合一些设计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学习,说白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就下点套,让他锻炼锻炼。所以,跟他是不是自闭症没关系,也不用灌输啥。比如说,针对孩子忍耐力比较差,经不起玩笑,有一个家长就设计了一个情节,让他家孩子把一篮衣服拿去洗衣房,家长在路上设法去抢,开始的时候,抢一件两件,孩子急眼了,但还没崩溃,一段时间后,就渐渐没事了,家长再多抢几件,孩子又开始急,几次后又平息了。最后,孩子就把这个当成一个游戏,不再急了。RDI是家长base的,youtube上有好多RDI的视频可以参考的。因为AS的孩子也是千差万别,做RDI和做ABA一样,要是想见到效果也是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太难了做不下去,太容易了浪费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08:45:48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思路倒是和秋帅一样,他说孩子被Bul...

这个思路倒是和秋帅一样,他说孩子被Bully得次数多了,就脱敏了,不发脾气也不哭,下次就该他去Bully其他人了。
但我实在是不信,没看见哪个ASD成人说在学校被欺负次数多了就学会去Bully其他孩子的,都是痛苦万分,因为实在是弱势啊,坏孩子的花样哪儿有重复的,都是一招接一招可新鲜了。

要说模仿社交,大都这一年的确跟着小都也学了些坏心眼,而且有时候认定了他只有力气大,才是最厉害的,所以最喜欢的锻炼项目就是练肌肉。
我防他打人防了这么多年,不会给毁在现在吧。

真是怕了这些孩子们了。
不过大都再怎么学坏,比小都差一千倍不止,根本不能赶上那个水平。
而且小都到了某个年龄,就会感觉这种低级坏没意思了,更高级的叫领导力。
但大都如果学会了低层次的小花招,也许很长时间都会认为是管用的,结果是依然幼稚。
所以还是尽量不整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9#
发表于 2012-6-20 09:00:46 | 只看该作者

re:嗯,一对一bully一下还成,但NT一般...

嗯,一对一bully一下还成,但NT一般都不落单,所以,AS大了容易走极端,拿枪打,打自己还是打别人得看情况了。不知道到那时候CBT能起多大用,正看着。
CBT比起ABA和RDI来说,适用于年龄大,功能高的ASD,纯粹的推理,量化,说道理。感觉这个更需要造化了。

大都现在只是根据和小都的打闹经验,觉得力气管用,如果他现在是上学的他就会意识到,他那点力气啥问题也解决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2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09:09:30 | 只看该作者

re:和人精的差距肯定是越来越大,以后能好好做...

和人精的差距肯定是越来越大,以后能好好做一份技术工作,有一些兴趣爱好,我就满足了。
友谊,爱情,其他更高的追求,我感觉都是学不来求不来的,靠运气吧。
我只能先保底线,安全度过青春期,不生出抑郁症,焦虑症,反社会,人格障碍什么的是第一位。
同时提供条件和资源充分发育大脑和身体,给今后自我发展建立基础。

既然不着急上中学,就不用担心会太自卑,但自信心肯定也要在适当的时候打压一下,让他认清现实,先学会通过劳动养活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8 14: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