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504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6:47:33 | 只看该作者

re:听了小都学校两堂课,然后开家长会。班...

听了小都学校两堂课,然后开家长会。
班主任说,这个班是全年级最活跃的班;数学老师说,这个班的孩子特有心眼。
总之,这个班和其他班不太一样,其他班可能特活跃的只有两三个,不成气候,这个班有一半,就很明显。
一共35个学生,小都算是表现老实的,心眼在什么水平没大看出来,他不喜欢显。

这个小学是北京市教改试点,博士校长逼着老师学新教学思想,特别是西方的那些理念。
有些老师适应得好,有些老师不太行,上课就比较乱。
新理念对学生有什么影响,老师普遍都说一时看不出来,大概是因为在应试上反映不出来吧,也没有新的检测体系。
适应得好的老师明确知道在什么教学点上要去启发孩子的思维,在什么教学点上要保守着培养认真和仔细。
适应得不好的老师在收放之间的平衡不对,班里要么散了,要么刻板了。

我因为看过大都天才班的教学,非常欣赏,对于老师们的努力感觉不错,但不足的地方肯定还很多。
1.对于偏活跃的孩子,新的教学理念肯定更适合孩子特长的发挥,但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大局,有整个知识体系,才能收放自如。
2.英语教学比我们当年好多了,但还不是我心目中应当的外语教学。(没听每周一次的外教课,不知道如何)
3.老师们接触新理念不到一年,我感觉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理论水平不高的老师通过观摩和学习,学到的是一些刻板规则和模式,其实不会灵活运用,上起课来就不如自己习惯的那套灌输法感觉好,学生也在过度放和过度收之间茫然,学习效果应当是不好的。
4.在小升初的压力下,教改必然无法完全自由,大纲的要求和统考,如何同培养兴趣,扩大知识面和思维活跃度相平衡,我相信博士校长也会头疼的。
5.校长秀了两套功夫,在中国也是没法子,一套是表面的,各种形式和花样的文化建设,看着好,执行效果一般;一套是私底下的扎实努力,有些老师是支持的,有些老师是抵抗的,一般家长不一定能体会,我大体上能理解他的理想,祝福他一路平稳前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48:44 | 只看该作者

re:坐在课堂里,自然会联想到融合教育应当怎么...

坐在课堂里,自然会联想到融合教育应当怎么做。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都会喜欢学校的大集体氛围,和同龄人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是他们上学的最大动力。
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欢功课,但现在的老师也是变着花样教学,比我们小时候灵活多了。
大部分低年级孩子喜欢老师的表扬,班级的记分制度对他们很管用。
大部分孩子也是淘气的,偷懒的,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需要老师管着和监督着完成大纲的要求。
一些自己有动力的孩子,在学校大环境中应当是发挥不出来,需要课外的奥数和其他兴趣班激发特长。

如果中间加进来两个特殊孩子,功课能跟上但是不合群那种,配一个特教老师。
老师想要的,第一肯定是不干扰课堂纪律,老实最好;第二功课不会落下太多,就能一直跟着;第三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关心特殊同学,班里开展一些活动;第四,特教老师适当着教孩子一些社会性常识,帮助他们配合班级活动。

这是集体主义环境下老师的想法。
感觉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合理的,在中国也有希望执行的那么一天。

但我回想大都当年的班主任,从一开始就不是这么想的,是因为大都太特殊了,她根本没考虑过适用于其他特殊孩子的融合理念,还是她习惯上就必然会以学生的需要为本,而不是教育体系的稳定和祥和。(这样的老师太可贵了,我今天才认识到)

大都的班主任第一想的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校,怎么才能让他喜欢上学校。
老师会主动去迎合他的各种要求,但失败。(老师不会要求其他孩子去迎合,自然状态就好)
(后来我才分析出,他不喜欢学校一小时一换的时间表,他更喜欢自学,他对周围的人没有什么要求,但他对限制他的时间表有要求)

三年级的老师不再严格要求纪律,对特别的孩子会特别分析他们的内心渴望,来配合每个孩子的自我愿望,但失败。
老师评价说,大都没有学校生活的动机。
也就是说,一切鼓励,奖励,老师手头惯用的强化物,对让他保持在课堂里没作用,他宁愿自己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

我当时读书不多,也搞不懂大都的问题,我和老师们尝试了一年,大都情绪越来越差,最后校长建议让进特教系统,虽然学校之前没有接过AS孩子,但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
但是我逃了,我不想让大都给其他人做实验品,虽然那些老师都非常好,但我天生不喜欢体系的约束,如果做实验,还不如我自己来做。

做了三年,我知道大都需要的东西,不是课堂上能学到的。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灵活思维,需要灵活的生活方式,大量的信息,平稳的情绪,和安全自由的环境。
其次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包括对人的。
还有,他比其他孩子更需要比大纲要求更广泛的知识体系的了解,包括自然体系和社会体系。

说到底,这些才是培养他社会性能力的基础。
之后,才是在这个基础上加规范,加在不同社交场合,怎么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最终,建立自我认同,开放着去理解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和他们交往,建立情感,建立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0:27:53 | 只看该作者

re:“主流文化”具有其积极的含义,它并非精英...

“主流文化”具有其积极的含义,它并非精英的文化,而是一种“大众文化”,说得消极一些,“主流文化”是经过设计的标准化的“商业文化”。

《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就看看了目录:
美国电影
流行音乐
文化新闻
宝莱坞
日本动漫
各国流行电视剧
欧洲的反主流文化
——————————————
看来欧洲人也是烦了,把反主流都搞成主流了。
这书好像没讨论物品,比如中国人去欧洲大买包包,估计是感觉更低级了,不是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4#
发表于 2012-5-22 13:41:16 | 只看该作者

re:燕博分析中外的小学融合教育,非常有...

   燕博分析中外的小学融合教育,非常有见地,又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4:30:59 | 只看该作者

re:不是中外融合的比较,是我感觉大部分特殊孩...

不是中外融合的比较,是我感觉大部分特殊孩子都应当能整体化地融合进去,只要政府愿意做这件事。
对中国政府来说,不存在难不难的问题,而是愿不愿做。

但我家大都偏是个别融不进去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他需要大量课外内容打基础,和极端个体化教育计划。
我到现在也没信心让他去上学。

国外有专门的私校,比如天宝被普通高中退学了之后上的那种寄宿制学校,专招融不进去的各类孩子。
老师学生比例1:4,就是太贵了。

(小都的学校,1800学生,120个老师,应当比美国小学师生比例更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6#
发表于 2012-5-22 18:49:45 | 只看该作者

re:看了那么多帖子,发现这里原来是大儒。

看了那么多帖子,发现这里原来是大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8:24:31 | 只看该作者

re:说得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其实是那些腐败的低...

说得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其实是那些腐败的低级趣味没好意思写。

——————————

养的蚕居然有200多条,原来以为50条而已。
幸好是吃饲料的,不用巴巴地去找树叶。
最胖的已经有我小指头大,因为吃的红饲料,是个大粉虫子。

大都已经起鸡皮旮瘩了,每次进厅里都闭着眼睛,晚上大叫要做噩梦。
小都很冷静地处理各项事宜,居然不激动。

蛾子是绝对不能跑出200只的,那家里要乱套了,所以肯定要把大多数消灭在蛹的阶段。
翻了半天网,决定做蚕丝扇,用衣架整出扇子的形状,拉上毛线,估计第一批后天就可以上架做工了。
200只,最少也能做五把扇子,一人一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8#
发表于 2012-5-23 08:54:01 | 只看该作者

re:蚕可以吃饲料?我家的蚕买回二天来就开始吐...

蚕可以吃饲料?我家的蚕买回二天来就开始吐丝了。只有四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1:07:49 | 只看该作者

re:俺们从卵开始养的,差不多25天,盒子上写...

俺们从卵开始养的,差不多25天,盒子上写着40个卵,以为孵出来也就50个,谁知道有这么多。
没好意思在中间杀生,其实我是想偷几条喂乌龟,怕小都伤心。

蚕饲料是淘宝买的,比喂叶子省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2:22:11 | 只看该作者

re: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没...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没找到),从包括清华大学等985高校在内的23所本科院校中,收集2万多份调查样本,对中国的985院校和美国研究型大学做了一番比较。

调查数据表明,985院校学生在“课上提问或参与讨论”题项上,有超过20%的中国大学生选择“从未”,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只有3%;只有10%的中国学生选择“经常提问”或“很经常提问”,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约为63%。报告认为,在中国的教育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不会提问”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短板。不提问的理由之一是担心自己提的问题很“愚蠢”。但更重要的是,积极提问有可能带来风险,如冒犯教师和官方结论、则得不到好成绩等。在不少学校,尤其是人文和社科专业,有些问题是禁区,连教师都不敢触及,更何况学生。

一些高校的教师就曾对学生讲,对于“板上钉钉”的问题,没必要再去讨论和提问,更没必要作为研究课题和毕业论文选题。所谓“板上钉钉”的问题,一是学界迄今已有定论的,二是有官方结论的。其实“板上钉钉”的问题很多未必就是“板上钉钉”。不愿和不敢提问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很可能成为不愿和不敢多事的草民,即使从事科学研究,也会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5:08:03 | 只看该作者

re:野兽家园的国王来自当作如是观 201...

野兽家园的国王
来自当作如是观 2012-05-22 19:14:00

      
        莫里斯·桑达克(Maurice Sendak),二十世纪享誉世界的美国作家和儿童绘本艺术家,2012年5月8日病逝于康涅狄格,享年83岁。桑达克一生创作了百余种插画和绘本,是美国第一个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一生八次荣获“凯迪克奖”(该奖项被称为童书界的普利策奖);1996年荣获美国国会颁发的国家艺术奖章;2003年获得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纪念奖”(该奖项被视为“小诺贝尔奖”),他被誉为“图画书创始以来最伟大的创作者”、“童画界的毕加索”。
  
  与一般甜美、怡人、明朗的童书绘本不同,桑达克的作品有着复杂、危险、阴郁的一面。他从来不避讳描述儿童内心的负面情绪,他曾说:“真正塑造我们的,是那个我们很少有人有勇气去面对的孩子——那个远在教化到达你的心灵之前,没有耐心的、索取无度的孩子,那个想要爱和权利,又总是嫌不够,总是在生气和哭泣的孩子。”他从来不粉饰太平,世界经常是危机四伏的世界,孩子可能被野兽吃掉,可能被误置于烤箱,可能被精灵绑架,可依靠的父母有时没有那么可靠,怪兽都是不折不扣的怪兽。他的后期作品《布朗迪巴尔》甚至收到这样的评论:“一本塞满了耸人听闻的威吓和喜剧元素的恶作剧般的绘本”。
  
  桑达克所致力于表现的“饱受威胁的童年”,与他自身的童年经验密不可分。1928年6月10日,他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由于自幼体弱多病,只能整天待在屋子里,坐在窗边看街上的其他孩子玩耍。在《纽约时报》的访谈中他回忆自己“在一个充满恐惧的世界里长大”,那些使他闷闷不乐的事情包括:大萧条、1932年著名飞行员林德伯格之子被绑架、邻居小女孩的病逝、致使许多欧洲亲友丧生的纳粹大屠杀。有一天,他和好友洛伊德在街上玩耍,洛伊德为了追他扔出去的一个球被车撞得整个身体飞了出去、死了。而一向孱弱的他也早就体验过死亡的威胁,据说祖母给他缝过一套全白的衣服,想以这套“尸衣”欺骗死亡天使。就这样,“莫瑞”这个来自底层的男孩,患上了终生不愈的抑郁症。他说,他的一生只纠结于一点:孩子是怎么活下来的?
  
  对于桑达克来说,使他活下来的重要理由是他的画笔。少年时代卧病在床时,他手握画笔自娱自乐,画下了亲戚们、窗外的小孩子们、还有想象中的广袤世界。是的,童年绝非那么天真、快乐、一帆风顺,但是孩子可能会以幻想的方式来达成心灵的成长。绘画是桑达克的天性,也是他的救赎。上中学时,他的绘画才能得到美术老师的肯定,并开始在全美漫画公司兼职。高中毕业以后,他找了份为玩具店布置橱窗的工作,这份工作使他有幸结识了哈珀斯出版社的知名童书编辑乌苏拉·诺斯通。正是在后者的引荐下,他第一次为童书创作了插画,该书出版时桑达克22岁。从此,他的作品以每年一到两部的速度稳步积累。
  
  使桑达克一举成名的,是他自编自绘的《野兽家园》(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这本书只有10句话,338个字。故事开始于“那天晚上,麦克斯穿上狼外套在家里撒野。”他用妈妈的被单钉了个小帐篷,又拿着叉子追小狗,妈妈生气了,叫他“野东西”,他回嘴说“我要吃了你”。于是他被关进自己的房间里,也没有晚饭可吃。当晚,麦克斯的房间里长起了一片树林,墙壁消失了,他乘着一只小船到达了野兽家园。那里的野兽“发出可怕的吼声、露出可怕的牙齿、亮出可怕的眼睛、伸出可怕的爪子。”可是麦克斯以“定身法”驯服了他们,成了野兽家园的国王。过了一段狂欢的日子以后,他突然感到孤单,并闻到了熟悉的香味,于是他告别了挽留他的野兽们,乘小船回到自己的房间。一切与他离开的情景一样,只是晚饭放在桌子上——“还热着呢。”
  
  这个故事游走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简单、直率、有点吓人、也不乏温情,很快赢得了读者的心。在艺术方面,桑达克采用了细腻的针笔画加上大自然系列的水彩,并以跨页的方式处理,文字与图画的结合融洽而自然。该书在1963年一经出版就登上了各大销售排行版的榜首,并且在次年赢得凯迪克奖,图书的手稿也被美国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2009年奥巴马在白宫为小朋友们读书,选择的就是这本《野兽家园》。
  
  桑达克本人富于个性,同性恋加重了他自我边缘化的趋势。也许由于同性恋伴侣是心理分析师的缘故,桑达克的作品受到心理分析学界的厚爱,每一个画面上的小细节都被揪出来深入研究,虽然有点鸹噪,对于他的盛名亦有帮助。到晚年,伴侣过世,他与他的大狼狗隐居在康涅狄格的白色房子里,尽管荣誉加身,他依然感觉孤独。在晚年的一次访谈中他指出:“我从未有意为孩子写作。我没有那种拯救儿童、将生命奉献给他们的感觉。我不是安徒生。将来不会有一座我的塑像,像安徒生的那样,有孩子们爬上爬下。”桑达克或许错了,他的野兽家园是那么具有吸引力,一个八岁的男孩给他写信说:“亲爱的桑达克先生,要花多少钱才能去野兽家园?要是不贵的话,我和我的妹妹想去那儿过暑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2#
发表于 2012-5-23 18:42:1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不是中外融合的比较,是我感觉大部分特殊孩子都应当能整体化地融合进去,只要政府愿意做这件事。
对中国政府来说,不存在难不难的问题,而是愿不愿做。

但我家大都偏是个别融不进去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他...



关心一下,多少钱?


中国政府不差这点钱,但不太想承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8:57:08 | 只看该作者

re:美国私校?4-5万美元一年吧。...

美国私校?

4-5万美元一年吧。
寄宿可能还得多点生活费。

公立学校一个特殊学生比普通学生多花费大概25%的学区经费,对于ASD孩子来说,貌似是不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07:54:26 | 只看该作者

re:刚看了英国达人秀的一个节目,威尔士山区小...

刚看了英国达人秀的一个节目,威尔士山区小镇的133位14-19岁的男孩子,因为当地经济衰退,成人失业,青年人就业无望,终日不安心学习,在街头吸毒打架。
把他们组织起来的是教堂,组织合唱班,用威尔士传统形式唱圣歌。
非常感人的演出,孩子眼睛里都闪着光。

用歌声带动情感和集体凝聚力,拯救青年精神,在现实和电影中有很多范例,不一定和宗教有关,音乐和荣誉足以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不再自暴自弃。
不仅仅是找不到未来的山区青年,还有残疾人演出团队。

不过我想说的是,对ASD孩子来说,应当没有类似的内在驱动力,他们不应当会被集体荣誉所激励,会从一起唱歌和跳舞中得到自我价值认同。
感动的往往只是家长们,是家长们需要有这种感觉,或者从其他经验中,类推出孩子应当有类似感觉。

当然ASD谱系如此广阔,有感觉的孩子应当也有。
但是从ASD核心问题出发,没有感觉才是典型特征。

我不反对组织ASD孩子做演出,这毕竟是残疾人群体感动社会的常规模式,但如果希望通过组织演出,对个体化的孩子有积极影响,还需要慎重考虑。
他们需要的自我价值认同,可能各不相同,可能无法通过常规的社会性活动得到,可能需要我们更细心地去发现,给他们提供其他条件和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5#
发表于 2012-5-24 08:02:49 | 只看该作者

re:一大早上起来过来,等着看看楼上的扇子做得...

一大早上起来过来,等着看看楼上的扇子做得怎么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08:06:26 | 只看该作者

re:有一只蚕非常悲摧地在晚上找了盒子的角落准...

有一只蚕非常悲摧地在晚上找了盒子的角落准备开始变形,被我们一大早就发现了,转移到扇子骨上,现在正痛苦和茫然中。。。

既然人类的欢乐基本建立在其他生物的痛苦之上,我们就不教孩子泛情了。
毫无怜悯地教孩子如何最大利益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23:04 | 只看该作者

re:《豪斯医生》大结局。比爱情更伟大的,...

《豪斯医生》大结局。
比爱情更伟大的,还有基情。
前女友们和前老婆们,谁需要你们陪伴到最后呢。
(我疑惑,这是否是男人们的最高理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8#
发表于 2012-5-25 13:12:03 | 只看该作者

re:我很认同燕博士的理念。也试着让孩子在家里...

我很认同燕博士的理念。也试着让孩子在家里学习了两个学期。觉得觉得孩子阅读的能力、学习能力各方面都有大的突破。但是受到我这个妈妈知识与能力的局限,没法子跟大都相比啦。但我努力的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同时不去干涉孩子太多,有点无为而治的感觉。
(每天孩子完成固定的几项任务,主要是自己学习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读课外书,画一幅画,吹一首歌曲,跟妈妈演一个小课本剧,说一篇作文。劳动,解决一件生活中的难题。打乒乓球。当然这里面有的是选修的,比如绘画或者吹笛子一天只选一个。
周六安排上一个特长班,绘画或者唱歌,
完成任务以后孩子可以自己安排要干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9#
发表于 2012-5-25 13:23:21 | 只看该作者

re:可是这一做法遭到老公与家里人的强烈反对。...

可是这一做法遭到老公与家里人的强烈反对。认为我拿孩子做实验。
我与家里人好像在进行拉锯战。孩子的五六年级共四个学期,都是第一学期在家,第二学期在学校。
现在孩子上的六年级,他一直第一跟爸爸亲,第二才是我这个妈妈,所以孩子现在倒是愿意去学校上学。现在他上的是一所私立学校,理念比原来的学校落后一些,孩子成了写作业的专家,天天回家就是写那几道题,既不读课外书,更别说或者特长,或者劳动。人家课下看的是他的练习册或单元试卷,满足于在现在学校当一名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60#
发表于 2012-5-25 13:26:55 | 只看该作者

re:孩子的爸爸好像担心我会不让孩子下学期上学...

孩子的爸爸好像担心我会不让孩子下学期上学,人家专门把外地的轻松有高薪的工作辞掉,回到家里在我哥的公司上班,工资是原来的四分之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7 22: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