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读书摘抄 比如...
读书摘抄
比如说讲故事。儿子每次要求讲故事的时候,只要一脱离书本,我脑子里总是一片空白,什么也讲不出,似乎看过的东西,什么都没记住。而钱伯斯说,讲故事之前,需要好好的做准备工作,比如要自己读几遍,而且还要读出来,以熟悉语感等。没有准备当然讲不出来,或者讲的不好。
虽然这本书看起来是写给学校和老师看的,但是绝对值得每个家长人手一本。从书中也能看出,作者有着深厚地实践基础,全不似中国的教育理论书籍,空洞,晦涩,与实际相差很远。
摘录几条:
“在让孩子们建立愉悦地阅读经验,以及拉长他们专注于阅读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孩子花在阅读上地时间以及书本给他们的回馈,是关键因素。因此,给孩子时间阅读,并帮助孩子从一点一点增加的阅读时间中品味文学给他带来地乐趣,是大人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首先阅读应该是愉悦的,其次,品味文学,是需要大人引导的,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随便读。
“图书管理员还得具备这样的基本观念:书是给人阅读的,而不是整整齐齐地端坐在架上。”
我常去的上海市少儿图书馆,周末,那个低幼的阅览室里,总是充斥着送孩子来上兴趣班的家长,而不是带孩子来读书的家长。普陀区的少儿图书馆,低幼部里的书,总是码得整整齐齐的,即使是我想拿一本书来翻翻,也要费很大的劲儿,才能抽出一本,不知道孩子的幼嫩小手是否有我这么大的力气?
元元最近很爱听故事,开始给他讲《我妈妈》和《月亮的味道》,他非常喜欢。
最近也表现出对书的特别情感。每次看到我读书的时候,就自己也翻开他的书本来看,非常可爱。元爸说家庭阅读的气氛很浓。也在看一些这方面的书,觉得很有启发。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他会要杯牛奶。等到你给他牛奶,他会问你要根麦管。
吃完了,喝完了,他会要块餐巾。他还要照镜子,不要有牛奶沾在他的胡子上。
他一照镜子,会看到他的头发得要剪一剪。他就会问你借把小剪刀。
等到头发剪好了,他会要把扫帚把地扫干净。他一动起手来,可就来劲了,把整座房子一个个房间都扫遍。
不但扫,还会用水把地板大刷大洗!
他干累了,会要睡会儿。那你就得给他个空盒子做床,再加上毯子和枕头。
他于是爬进盒子,躺得舒舒服服,还把枕头拍啊拍拍松。他还会请你给他念个故事。
你只好拿出书来念给他听,这时他会想要看看书上的图画。
他一看图画,起劲得要自己动手画一幅。他会要你给他纸和蜡笔。
他动手就画起来。等到画画好,他要签上他的大名,而且用钢笔。
于是他要把他这幅画,贴到你的冰箱上。这就要用上胶带纸。等到他的画贴好,他会退后两步欣赏它。这么看着冰箱,他会想起来他口渴了。于是……他会要杯牛奶喝。
既然他要喝牛奶,自然会要块饼干来一起吃。
很适合表演的一本书。
元元喜欢的书
元元非常喜欢读书,确切地说应该是听书。不过从这种“听”中他学会了不少东西。
把他喜欢的书留下痕迹。
1、最爱的,还是从小盈那里拿的小兔子系列,就是从《小白兔玩颜色》这本书元元学会了认识“颜色”、“红”“黄”等字,而且会主动指认。元元最近的大爱。
这是一套在英美等国家被定为幼儿学前启蒙教育的必备书,被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引进并定为教育必备书。该书是美国最大教育出版机构的看家书,得到亚马孙网站五星级评价。
该套书构思巧妙,语言生动简练,画面温暖,造型可爱,色彩绚丽。
适合1.5-4岁孩子阅读。
小棕兔认形状
小灰兔学归类
小兔子识数字
小棕兔认时间
小白兔玩颜色
小花兔学字母
形状、数字和时间三本元元都很喜欢,都翻烂了。我拿胶带粘了又粘。
2、我不知道我是谁?这本书,元元喜欢这本书,我挺意外的,因为在我看来这比较难懂,不过元元把它当作是一种最好的奖励,无论他在干什么,一说《我不知道我是谁》,他就笑容满面地冲过来。 还会配合讲解做一些动作,如点头,舔嘴唇,指鼻子等。挺可爱的。这本书的风格很幽默,不知道结尾的戏剧效果元元能理解多少?总之,元元很喜欢。
内容:达利B的生活充满了疑问:他是谁?他应该住在哪里?他应该吃什么?最困扰他的问题是:他的脚为什么那么大?当可怕的洁西D出现在树林时,达利B马上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他还是不知道自己是谁!
兔子达利B有好多烦恼:他是谁?他应该住在哪里?他应该吃什么?他统统不知道!而最让他疑惑的是他为什么长了一双大脚。一天,树林里来了一只黄鼠狼,其他兔子都躲进了地洞,只有达利B还在树上傻乎乎地吃橡子。黄鼠狼爬上树要吃掉达利B,却被达利B的一双大脚给踢飞了。兔子们跑出来赞扬达利B是个英雄。达利B更疑惑了:“黄鼠狼说我是兔子,怎么大家却说我是英雄呢?”
这个有趣故事中,每个动物都有可爱又俏皮的造型,表情生动多变,让小朋友认识森林里的动物,也学会认识自我;1、颜色活泼、鲜亮,形象生动、有趣,整本书充满了愉悦的气氛;
2、语言幽默,文字与画面配合巧妙,俏皮可爱;
3、涉及十来种动物,让小朋友了解动物的名字、样子、生活习性等;
4、很有知识性,故事也很有趣,适合亲子共读,更适合组织教学。
元元最近喜欢看《小蓝和小黄》。挺抽象的故事,画面特别简单,基本没有技巧。不过就是这本因为特别我买来收藏的书,元元很是喜欢。现在经常手里拿着黄色和蓝色的卡片看来看去的。
这是一种特别的绘本类型。画面很是简洁,很有个人风格,不是那种温馨或是复杂的画风,就是简单的色块,配以简单的文字。元元很喜欢听,不知道领会到了什么,会用手指来指小蓝和小黄,看到他们终于和父母相认,他会很开心地笑。
故事梗概:
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一起游戏,一起上课。
一天,小蓝趁妈妈出门的时候,溜出去找小黄。从家里找到外面,找了许久,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小黄。小蓝和小黄惊喜地拥抱在一起,越抱越紧,结果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绿”。“绿”去了公园,钻隧道,爬山,后来累了,就回家了。
可回到小蓝家,小蓝的爸爸妈妈认不出来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的小蓝呀。”回到小黄家,小黄的爸爸妈妈妈也认不出来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的小黄呀。”
“绿”很伤心,流下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哭呀哭呀,最后全都变成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蓝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蓝,黄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黄,两个人高兴了:“这回爸爸妈妈不会认不出来了!”
小蓝和小黄先回到小蓝的家,小蓝的爸爸妈妈高兴地拥抱小蓝,又拥抱了小黄,结果变成了绿色。直到这时,爸爸妈妈才总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他们一起去小黄家报告这个好消息,两家的父母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也变成了“绿”。而小黄和小蓝,则在外面和好朋友一直玩到吃晚饭。
作者介绍:
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1910年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999年10月过世,享年89岁。父亲是比利时的犹太商人,母亲是荷籍的女高音,李欧是独子,从小就浸淫在家族浓厚的艺术气息中。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他十三岁时离开了童年故乡,在美国小住过三年,1925年又迁居到意大利,在杰诺瓦(Genoa)求学,一直到修完经济学博士,结婚后,才转到米兰工作。1939年,因法西斯主义盛行,欧洲兴起反犹太的浪潮,在纳粹侵犯的前夕举家走避美国,1945年入籍美国,成为美国公民。
李欧在美国费城找到广告代理商,得到艺术总监助理的职位,他的天份与才华因此被发掘,在美国的设计界大放异彩。1959年首作绘本――《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小蓝和小黄》)诞生。虽然以49岁之年开始创作图画书,但其后,则陆续创作了数十本图画书。李欧被誉为儿童文学界的寓言大师,以深入浅出、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传达出隽永的人生智慧。他擅长以贴画(Collage)来表现,把各种可以粘贴的材料,如:报纸、墙纸、色纸、不快、毛线、邮票、果皮等等来代替颜料,粘贴在图画或画布上,呈现出不同的肌理(Texture),表现出浮雕味的特殊质感来丰富画面。其作品不仅脍炙人口,也获奖无数,是一位当代颇为重要的图画书大师。
我也觉得元元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也提高了一些,同时发现他对颜色“绿”、“蓝”等字都认识,因为他能在很多字中指出这几个字。在卡片中也发现他不仅能认识阿拉伯数字,而且对汉语写的“一二三四”等也能准确地读出。不过读说仍是元元的弱项。
总之,阅读使元元获益不少。
这几天有点懒,没有给元元做语言练习,只有每天的读书没有间断。
元元这几天学会了数字的倒数,从10开始,很流利,正数开始逐渐可以数到30也是进步吧。
最近的大爱是《阿罗有枝彩色笔》,有点象外国版的神笔马良,不过没有和地主的斗智斗勇,更象是孩子独自的冥想,有点条理又有点幻想色彩。这本书很长,元元很喜欢。情节记得很清楚了,可以回答关于内容的一些问题,当然要事先教会,第一次问过告诉他答案,下次就基本能大体说出来了。因为最近在主攻语言,所以让他说得比较多。
《胡萝卜种子》,这个故事很简单,讲的是坚持的故事。形象也很生动。元元基本能在我的提示下,自己来说这个故事了。这本书他也能自己找出来,说出书名。
这两本书他都能说出书名。
另外比较喜欢的还有《月亮,生日快乐》。
翻翻书《小玻系列》,互动性很强,元元很有兴趣。
现在的小朋友们真幸福,有那么多各种各样的书看。有时间一一记录下来。
元元最近的心头大爱是《冲天小竹笋》,大科学丛书。编辑得很有门道的一套书。
真的很大,开本巨大,跨页的图片合起来有70-80公分,图片采用真实拍摄的图片细节丰富,而且时时注意到细节,例如有小竹子和小朋友比身高,小竹笋的生长速度之外,一目了然。元元睁开眼睛就要看《冲天小竹笋》。我读给他,或是让他一边看一边听CD,都是很不错的阅读经验。又是引进版,什么时候国内的百科能做到这么精致就好了。
红泥巴书评
本套丛书分为两辑,一辑为动物专题,一辑为植物专题,分别配有一本导读手册、一张CD。导读手册上的内容供家长和老师参阅,其中既有和大书相配套的知识点,也有根据大书内容做的延伸活动,家长和老师可以有选择地给孩子讲述,或与孩子一起玩游戏,以巩固知识,拓展探索空间。CD的内容是根据大书的画面来设计的,孩子可以一边自己翻大书,一边听CD,享受视听的双重盛宴,在此过程中,也将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知识。
从南极到北极,从天上到海底,生命的踪迹无所不在。我们不一定要认识全部,我们也没有办法去认识全部,但只要培育了一颗充满好奇、积极探索的心,每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都会是一个崭新的科学世界。
一开始想把这套书介绍给小朋友,是因为它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从直觉上判断孩子们一定会喜欢。好高好高的长颈鹿、大嘴巴的河马、摇摇摆摆的企鹅、一蹿老高的竹笋、美丽多姿的蔬菜花儿……如此真切地呈现在你面前,简直太迷人了!可是,有谁真的把头凑近河马的嘴巴仔仔细细看过呢?有谁真的拿尺量过长颈鹿的脖子呢?竹笋和竹子的剖面,有谁拿来比较过吗?吧唧吧唧吃蔬菜的时候,有谁想过它的花儿摇曳在风中的模样吗?很幸运,有人帮我们这么做了。
这不是一套简单的摄影图片集,当你翻阅它们的时候,你会发现一页一页之间的关联性,就好像读图画书一样,每本书都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甚至是一连串完整的动作或情节。比如《忍者雨蛙》:雨蛙在展示它的“蛙跳功”的时候,“预备--跳!”它跳了起来。翻到下一页,是展示它在空中跳跃的连续性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怎样起跳,怎样转折,都清清楚楚。可是,得意忘形之下,它一不小心掉了下去!这可怎么办呢?它会不会摔伤呢?再翻过一页,我们看到雨蛙伸出了前脚的趾尖顶住了一片叶子,哈,它一点没事,而且还正好展示了它的另一种本事--“吸盘功”。像这样的叙述方式在书中屡见不鲜,这使得这套丛书有别于普通的摄影图片集,成为适合孩子阅读的、匠心独具的科学图画书。
也许,你会说,这套丛书展示出来的知识点,我都可以在百科全书上找到,比这套“大科学”丛书详尽得多的科学类图书也都可以在书店买到,为什么一定要看这套丛书?其实,现代科学教育观认为,科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带领孩子去体会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比单纯告诉孩子一个结果要有意义得多,而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也比孤立地去授予孩子科学知识要有用得多。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兴趣决定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当孩子发现“科学”本身是如此亲切、如此有趣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索,并沉浸其中,获得发现的快乐。《大科学》丛书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编排方式,而没有做成完全是知识点的罗列,目的正是想引导孩子“感觉”科学,在告诉孩子有趣知识点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大科学》丛书好比一把钥匙,是一把让孩子叩开探索之门并由此踏上发现之旅的钥匙。 (编者注)
大科学植物篇系列(5册)书目:向日葵的秘密、好吃的草莓、冲天小竹笋、种子高飞、蔬菜花儿。
最近又给元元买了一批书,买了贴纸书,下次可以和元元一起玩,还有动物的小百科,觉得元元最近对百科的兴趣很浓厚,珍惜他的兴趣吧。元元最近比较喜欢“学习”,一睁开眼就是“学习”“学习!”看他喜欢的太阳系、颜色、形状是他每天的娱乐节目,看书也是奖励的措施,如果学习都能这样快乐该有多好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