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女儿是天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无风雨也无晴

[复制链接]
301#
发表于 2008-4-7 09:17:53 | 只看该作者

re:辛苦T版和嘟嘟妈妈了,真是好贴,有点意犹...

辛苦T版和嘟嘟妈妈了,真是好贴,有点意犹未尽,期待继续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发表于 2008-4-7 13:57:57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嘟嘟妈妈和t版,以上精彩的文字对于决...

谢谢嘟嘟妈妈和t版,以上精彩的文字对于决定我们橙子的训练方向至关重要,让我忽然间把很多计划提前提上了议事日程。
期待嘟嘟妈妈的下一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3#
发表于 2008-4-8 01:02:50 | 只看该作者

re:“One final reason we...

“One final reason we have heard for postponing teaching these skills is the argument that ”

我的主要的问题是,不好意思叫别的孩子来玩。因为如果一群孩子来,那么一定是他们玩他们的,我的孩子玩自己的。如果一个孩子来,除非和那家人说好,借你的孩子来练习我的ASD孩子的玩的能力,否则我心里过意不去,好像委屈了别人的孩子似的。因为,我们家玩的能力比人家差一截,那个孩子会无聊,要学会做出一些“牺牲”。但是我目前还没有和别人说过自己的孩子有ASD,还没有这个勇气。但是,我看gmom推荐的那个录像上,示范家庭的家长就是很直接,诚实的告诉playdate的家长,结果,有些家长自愿帮助他们,而且时间长了,发现陪玩的孩子收益更大。....我还在gather自己的勇气。

别的借口就是忙啊,还有就是没有玩的idea,我本来也不是party animal, 让他们玩什么好呢?gmom推荐的那个录像上是说开始要有一定结构化的安排玩的活动。可是搞那些活动本身
又要花很多时间去计划, 去协调,也真不适合与我的现状。

不过还是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说起“how old are you?" 一次邻居的孩子问女儿,女儿好像没听见似的,我就辅助,我来问(不知这样作对不对?),结果女儿伸出五个手指,在加另一个手指,结果人家孩子才4岁,不会算,还要我体她说, 6岁了。一方面她学会了别的孩子都喜欢用手指头来表示年龄,一方面,大家看看, 我这样辅助作中介者对不对?孩子就是和别人的engagement是游离的,不能挂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4#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4:50:06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两位版主和楼上妈妈们。niuni...

谢谢两位版主和楼上妈妈们。
niuniuma的问题距离我还有一点遥远,是真正的“SOCIAL PLAY”了。我还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看看Ron Leaf 和 John McEachin两位大师给出怎样的建议吧:

niuniuma在上一帖和自己的帖子里几次提到了一个词“挂钩”,正是这个词。在帮助孩子建立社交圈子的开始先别急于发展他们的互动,在头几次邀请别的孩子来玩时,每次不必用很长的时间,半小时就够了,先让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挂上钩。可以用一些美味食品或者新奇的玩具来吸引他们,当他们告别时,还期待着下次能再来你家,这个目的就达到了。(心理学家,厉害吧?人家自己非要来,你就不觉得过意不去了吧?是不是典型ABA思想?食品玩具充当强化物,再慢慢过渡到社会的层面?)

的确,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同时来坐客,那么这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微妙和复杂了,所以大师们建议先叫一个小朋友来玩,发展一对一的互动关系,以后再叫来两个、三个。如果是一个小朋友来,选择一个年龄稍大过自己孩子的会比较理想,因为稍大的孩子不仅各方面能力比较高,也更加有耐心可以陪伴我们的孩子。如果是一帮孩子,建议邀请比自己孩子年龄稍小的,这样他们的游戏水平可能更接近。

不要让其他的孩子知道你是为了做“THERAPY”,越自然越不留痕迹越好。大人不要成为孩子的中心,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不要干扰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所以如果在两位大师看来,你代替孩子回答问题是欠妥当的。(这跟图片交流的最初阶段,辅助人员只能从身后辅助,不能给与眼神和语言暗示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会影响到孩子和沟通对象之间的互动,使孩子有依赖性,不利用辅助的撤出。)

希望这回答了你一部分问题。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原文,我可以帖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发表于 2008-4-8 22:07:37 | 只看该作者

re:天使: "心理学家,厉害吧". 厉害,...

天使: "心理学家,厉害吧". 厉害, zhen厉害! It makes me more want to know ABA (my next reading subject, if I ever get enough time). Unfortunately I am still currently out of range of ABA, practice or theory.

帖出来, or you can send message to me. THANK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
发表于 2008-4-9 00:01:26 | 只看该作者

re:受益匪浅,每次来这里都会有收获。继续期待...

受益匪浅,每次来这里都会有收获。继续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
发表于 2008-4-9 02:34:13 | 只看该作者

re:这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如何教孩子和别的孩...

这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如何教孩子和别的孩子玩,有一次有个邻居开Party,请同事,我们看见了,知道他们就有地下室,(去玩过)。Part 总是有一堆孩子来玩,所以我就等他们吃完饭,打电话要球过去(为了孩子脸皮也厚了)。因为只有我一个家长,我开始是陪着Ean参与到大孩子们的躲秘藏里,他玩了10分钟,笑呵呵的跟着但后来没了兴趣。然后我又教他去和一个很小的孩子high five, 和peek a poo , 结果吸引了一旁的大孩子们来逗我去捉他们,分散了我的注意力。让我为难。 总之,还是很有收获的,这次玩耍让我想自己家作一个地下室,感统室来吸引孩子们。其实只要我们邀请孩子们是很愿意的,这里的孩子多半是寂寞的。但是我也还没有告诉邻居。。。继续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发表于 2008-4-9 12:27:52 | 只看该作者

re:玩耍和社交是孩子需要学习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玩耍和社交是孩子需要学习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但是在努力给孩子创造各种机会的同时,有一条也是需要注意的,就是选择适合孩子的年龄段的玩具,游戏和活动,用英语说就是age-appropriate.

在Leaf & McEachin的书里,也给了一些什么年龄用什么玩具,玩什么游戏和社会交往的例子,从1-2岁到11-15岁。

对2-3岁的小孩:玩具:Puzzles, Shape sorter, Cars, Music, Swings 等等;
               游戏:Peek-a-boo,Interactive songs 等
               社交:Tea party, Ring-a-round-rosie 等

对4-5岁的小孩:玩具:Blocks, Cars, Painting,Disney figures 等等;
               游戏:Candy land, Soccer 等
               社交:Hide & seek, Play dates 等

[因为有些游戏有明显的文化和地域差别,没翻译成中文,仅意在说明需要选择年龄合适的游戏和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9#
发表于 2008-4-9 13:22:37 | 只看该作者

re:嘟嘟妈妈,能不能帮忙把嘟嘟从开始到现在练...

嘟嘟妈妈,能不能帮忙把嘟嘟从开始到现在练习的ABA项目简单的说一下,我正在按照你写的方法练习,但不知道内容全面不?先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0#
发表于 2008-4-9 14:44:46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嘟嘟妈妈那么好的帖子学习到了很多很多...

谢谢嘟嘟妈妈那么好的帖子学习到了很多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7:01:37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上妈妈们,容我慢慢回复啊。。。...

楼上妈妈们,容我慢慢回复啊。。。


耳机里的秘密


前天晚饭后,嘟嘟又在往地上扔积木玩,我忽视。没完没了,叮叮咚咚的,我心里这个烦,真想------打、、、只是想想而已。能总是心平气和吗?反正我不能。但我允许自己的心自由一下,心里想着揍她一顿也舒服点,不过行为上还是要控制住。于是我倒在床上用MP4把耳朵堵住,听刘若英,为爱痴狂,不再理她。一会儿她开始爬上床来跟我腻味。我忽然来了兴致,嬉皮笑脸摘下右边的耳机要给她塞上,跟她说:“你听吗?你听一个,听一个嘛!”她极力推挡。(画外音:这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啊?凭什么往我耳朵里放?!)但我对她还是有一点了解的。平时如果喂她什么在她看来的“不明食物”遭到拒绝,最好就不动声色把吃的留在桌上,等等她会自己去拿着吃。我不再勉强她,只是把右耳塞递到她手里,左耳的留给自己听。她果然学着我的样子把耳机放耳朵里,位置真准。不听不知道,一听真奇妙,她显然喜欢了。听一会儿,摘下来给我,再听一会儿。。。我把两个耳塞都给她,她动作娴熟的放进耳朵,真享受啊。老公出去买菜的功夫,回来看到他女儿会自己听耳机了,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
发表于 2008-4-10 10:04:02 | 只看该作者

re:我也喜欢刘若英,喜欢后来,喜欢为爱痴狂。...

我也喜欢刘若英,喜欢后来,喜欢为爱痴狂。
诸位诸位,我们现在是为孩子痴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7:44:32 | 只看该作者

re:先把niuniuma感兴趣的一些原文贴出...

先把niuniuma感兴趣的一些原文贴出来。niuniuma可能不太喜欢“剧本”式的训练方式,就参考一下吧。不过,我本人在瑞士也参加过一些communication的课程。事实上,凡与交流沟通技巧相关的所有训练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随心所欲,不留“剧本”痕迹。眼神如何,表情如何,语气如何,手势怎样做,如何应付别人的问答。。。即使是针对普通成年人的社交训练也是一样的方式,并且也要经常有意识的“泛化”到日常的生活中去。

SOCIAL PLAY

In preparation for the peer sessions, appropriate play skills should be identified and taught in 1:1 discrete trial sessions. When your child has learned a few play skills begin the peer interaction with brief sessions. For example, arrange for the peer to come over for 30 minutes. The first couple of sessions should be aimed at making the experience highly reinforcing for both your child and the peer. This may mean no formal teaching until both children are hooked on the experience through such fun activities as baking chocolate chip cookies, making Kool-Aid, playing with a freat toy, and swimming in the pool. In particular, the peer should leave eagerly looking forward to the next visit.

These play dates provide the perfect opportunity to identify which play and social skills that your child must learn in formal therapy. Not only will you be able to identify your child's deficits but the peer's play, social and language skills will become the standard. Therapy should focus on developing the most critical skills so that further social dates will be productive and enjoyable.

Once the peer seems to be enjoying coming over to your house and your child has learned some of the necessary prerequisite skills, it will be time to start attempting to sneak in teaching. The teaching occurs during approximately three "trials" lasting no more than three minutes each. During each "trial" you do a different activity. Select activities that are interactive and enjoyable for both of the children. These "trials" should be invisible to the children. In particular, the peer should not be able to tell that you are doing "therapy." The adult's role should be as informal as possible. Do not overly structure the activity, but have in mind a script that you can fall back on if the play stalls or goes in a wrong direction. The script is really a guideline for the teacher to follow if prompting is necessary.

Each activity should be one that your child is already familiar with from previous training. For each activity you should develop specific goals for behaviors you want to occur. Examples include language to use, eye contact, turn taking, where to be, and what to do. Naturally, teachers should understand age appropriate language and behavior so that they can facilitate and promote interactions that will help the autistic child fit into the play of other children his age. Sometimes we adults view play with an adult eye and therefore create adult play behavior.

Be sure to reinforce the peer for cooperative behavior. If necessary, prompt the peer as subtly as possible to ask questions and give directives to your child. Make sure your child responds to the peer. Do not let the peer do things for your child. If your child takes a toy from the peer, facilitate giving it back. If the peer asks the adult a question instead of the child, have the peer ask the child. The adult should not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peer's interactions. The goal is to be as unobtrusive as possible. Do not intervene or interact unless absolutely necessary!!!

Be flexible with the time guidelines. You may need to adjust them very quickly. Spontaneous behavior should always take precedence over the script. Never interrupt something positive that is happening. Do not be too quick to give derectives or prompts so that there is ample opportunity for spontaneous behavior to occur.

Gradually lengthen the duration of the trials and the length of the overall play session. As both children become more familiar with the routine, you can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taking turns choosing an activity. It does not have to be an activity that both find highly enjoyable. Additionally, you should arrange play sessions with other peers so that your child learns to accommodate to the play styles of different children. In the beginning you should stick with one-on-one play dates. Later on you can organize play dates with two or more peers at the same time. Be aware that the interpersonal dynamics are much more complex in groups of three or more and this will present new challenges for your chil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20:41:56 | 只看该作者

re:熊宝宝:我很高兴你能常来这里,更高兴你说...

熊宝宝:我很高兴你能常来这里,更高兴你说还有收获。祝福你的孩子和家人。

EAN妈妈:“这里的孩子多半是寂寞的”,是啊,即使没有自闭症,这都是个值得探讨的大话题。想想旧式的大家庭,想想过去人们的居住环境,用得着大人挖空心思的琢磨怎么让孩子挂钩吗?如今的家庭结构越来越简单,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淡漠,可是这个社会对孩子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考拉妈妈提到的age-appropriate的确非常重要,T版在300楼有详细的翻译。除此之外,peer appropriate也很重要。即使孩子玩的玩具适龄,哪怕是超龄,但不是周围同伴们所玩的,也会大大减少融入群体的机会。如果是在国内的家长,看看身边的孩子在玩什么相信已经足够,不必太在意西方的小孩在玩什么。

太阳之木:太过细节的总结不是我擅长的。我把嘟嘟现在正在进行的内容笼统的说一下吧。1,配对分类。2,模仿。3,听指令。4,我不知道用中文或英文该怎么翻译,比如眼神交流、问候告别、肢体感官游戏等一系列非语言的交流和互动。5,户外游戏和运动。6, 图片交流。7,作为TASK的玩具训练。8,生活自理。9,广义上的玩具和游戏。大致是这样的。

星星_月亮:握个手。我也在看你的帖子,也一直有看乘乘爸爸的博客“小马过河”。多多交流!

蜜橙妈妈:是啊,为孩子痴狂,为自闭痴狂。我这儿刚做完年度员工评估。头儿对我的评价中有一条是工作时注意力非常集中,呵呵。我是专心的上以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发表于 2008-4-10 22:15:41 | 只看该作者

社会性互动游戏的组织和安排

从“跑马山”回来歇歇脚,把天使的homework先翻译完:[em04]

社会性游戏的安排和组织

在准备给孩子进行同伴游戏之前,应该先确认需要教给孩子哪些基本的游戏技能,并用一对一的ABA回合尝试教学法把这些技能教给他。在孩子已经学会了一些技能之后,再开始进行比较简短的同伴交互游戏。比如,安排小伙伴过来游戏30分钟。在起先的两个回合,目标应该是让你的孩子和小伙伴都感受到游戏体验是非常有激励强化作用的。也就说,在孩子被非常有趣的游戏活动吸引住之前,不要去展开正式的教学。这些有趣的活动包括烤巧克力饼、玩奇异的玩具、或者在游泳池游泳等等。特别是要让小伙伴和乐意下次再来。

这些游戏安排可以让你有机会知道,你的孩子需要在正式的治疗中学到哪些游戏和社会性交往技能。你不仅能够就此认识到孩子的不足在哪儿,而且同伴的游戏方式、社会性交往和语言能力,可以作为一个评判的标准。我们的疗育重点,应该放在发展孩子最关键的技能上,这样才可以让这些社交安排能够富有成果,也富有趣味。

当小伙伴显得很享受到你家来玩,而且你的孩子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必备技能之后,就到了可以“偷偷地”在过程中尝试教学了。这些教学点,应该差不多分布在三次“回合教育”中,每次都不超过三分钟(这里所说的三次回合教育,是指在游戏中穿插类似ABA回合教育的手法来叫孩子游戏的技能,但建议不要过于频繁,每次时间不要长,否则会影响游戏本身的过程 ------thankstoyilin注)。在每一次“回合教育”中,你都采取不一样的行动,这些行动都要是让两个孩子都感兴趣的,是互动性的。特别是,要让小伙伴不觉得你是在实施“疗育手段”。大人的这个角色要尽量随便一些,不要太正式。同时也不要让这些教学行动过于结构化,但是脑子里要有一个游戏脚本的概念,以便在游戏停滞或者方向性错误的时候,能够退得回来。如果游戏过程中需要给孩子一些提示的话,那么这个游戏脚本就是老师的一个指南。

游戏过程中穿插的每个教学行为都应该是之前训练的时候,孩子已经熟悉了的。对于每个教学行为,你都应该设置你希望达到的一些行为目标。比如包括语言运用、眼神接触、轮换、该处在什么位置、该做什么等等。当然,老师应该懂得运用孩子适龄的语言和行为,以便辅助自闭儿融入同龄伙伴的交互中。有时候我们大人会用大人的眼光来看待游戏,从而流露出大人的行为方式。

记住要对同伴合作性的行为予以强化激励。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比较含蓄地提示小伙伴,去给你的孩子提问,或者给你的孩子一些指令。要确保你的孩子能够对小伙伴做出响应,不要让小伙伴为你孩子代劳做事情。如果你孩子从小伙伴那儿拿了一个玩具,要辅助他还回去。如果小伙伴向大人提问,而不是向你孩子提问,则可以让小伙伴转而去问你孩子。大人不应该成为孩子交互过程中的焦点。我们的目标是尽量让我们大人不要显得唐突。除非绝对需要,则不要去干预游戏过程,也不要主动去和孩子交互。

在游戏时间的安排上要灵活一些,应该能够很快地按需做出调整。主动自发的行为务必要优先允许于你事先预想的游戏脚本,不要去打断任何正在进行中的正面的行为。不要太急于给出指示或者辅助提示,留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机会发出主动自发的行为。

接着可以逐渐增长每一次“回合教育”的时间长度,以及整个游戏过程的时间长度。在两个孩子都进一步熟悉了游戏常规之后,就可以选择某个教育回合来引入轮换的概念。这倒未必要选择两个孩子都很喜欢的某个游戏环节。另外,你也应该安排其他的小伙伴,以便让孩子能适应不同孩子的游戏方式。开始的时候要选择一对一的游戏安排,往后,可以同时邀请两个及以上的伙伴来组织游戏。当然你要意识到,当孩子到了三人以上的时候,伙伴之间动态的交互行为也会更加复杂,这回给你的孩子带来新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6#
发表于 2008-4-10 22:43:18 | 只看该作者

re:嘟嘟妈,T版,非常之感谢!!嘟嘟...

嘟嘟妈,T版,非常之感谢!!

嘟嘟妈,我哪里敢不喜欢剧本,而是学习剧本,消化剧本,记住剧本,应用剧本,要下功夫。尤其是还要准备道具的,还要采购,.....我能力有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02:50:01 | 只看该作者

re:T版的速度真是快呀!非常感谢。niu...

T版的速度真是快呀!非常感谢。
niuniuma:我完全理解你说的。我也就是在这动动嘴皮子,纸上瞎谈兵,真要轮到我,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8#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15:55:29 | 只看该作者

re:智力测试(一)已经训练6个月...

智力测试(一)


已经训练6个月了。每6个月,要给嘟嘟进行一次智力测试。智力测试分两场,昨天进行的是第一场。

测试进行了一个小时,中间有一次很短暂的休息。都是用视觉考认知,题目是训练中没有出现过的。嘟嘟答对的不少,答错的也不少。我认为大多数的题目并不超出她的能力范围,可是她的注意力太有限了。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没有问题,不集中时就有点胡来了。明明可以做对的也做错了。

不过考官珍妮和训练师汤尼亚还很满意,总跟我说没有关系。她们帮我回忆,六个月前没有开始训练时,嘟嘟根本没有能力做这项测试,那时她还不肯进机构大门,见到陌生人就大哭大叫,屋门一关她就要冲出去,更别说坐下了,最后我们只能取消了这个测试。现在,她可以跟没见过面的珍妮合作愉快,在桌子前坐上一个小时,要求她始终注意力集中还不太现实,但至少她一直在做着,情绪稳定。她们说,半年以后一定会更好,那时我将会看到训练是怎样帮助了她。

测试过程中,嘟嘟喜爱的薯片充当强化物。即使答错了,也能得到薯片吃。我不解。珍妮和汤尼亚解释,这时的强化物和训练中的强化物作用不同,测试时强化物的作用是让嘟嘟能够一直做下去,无论正确还是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发表于 2008-4-12 12:19:18 | 只看该作者

re:---可是她的注意力太有限了。注意力集中...

---可是她的注意力太有限了。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没有问题,不集中时就有点胡来了

嘟嘟很棒!这因该怪考官了,是她在没有抓住嘟嘟注意力的时候就发问了。
在什么时候发问这件事上,有经验的和没经验的区别很大,这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06:26:47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EAN妈妈的鼓励哦!那天一个小时里,...

谢谢EAN妈妈的鼓励哦!那天一个小时里,做了多少道题,我是记不清的了。可以肯定的是,不能象平时的训练,每个回合等嘟嘟注意力集中了才开始,因为根本没有那个时间,因为注意力也是智力的一部分。不过不管怎样,半年前是“不可测”的,现在“可测”了,仅这一点,也的确让我高兴,成绩是次要的,重在参与和肯合作的态度。呵呵。

嘟嘟的舅舅来出差,在我们这个城市有短暂的停留,趁着工作的间隙和我们见了两次面。舅舅上次来见到嘟嘟是半年多以前了,嘟嘟和那时还是有挺大不同的。我自己成天深陷在自闭症里,往往把孩子的进步放大来看,问题也放大来看,专业的培训老师也难免这样吧。所以另外一些人,好像舅舅这样的,对自闭有一些了解,又没有太过细节的了解,一段时间没见过嘟嘟,不知道训练的详细计划和进程,他们的粗略印象,对我有特别的意义。舅舅说,上次的嘟嘟很急躁,爱哭闹,这次安静了,听话了,人也高兴了,能看着他的眼睛笑了,只是不大说话。我说,说话还没那么快,还要再等等,前面的那些评价已经很让我知足。

周末和舅舅去了邻近的小国家列支敦士登,驾车往返约3个小时,中午在一家餐厅就餐,在瓦杜斯街头散步,嘟嘟的表现与“正常”孩子无异。

人人都盼着孩子快快长大和进步吧,我却希望时间就此停止下来。对于未来,我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某种时刻,我会怀念今天这样的日子。尽管不是曾经设想的生活,还是要珍惜,当然,包括和各位在这里的相识和相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9 16: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