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33346|回复: 1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回忆:我们自己小的时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4 19:3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有想法开个帖子,让各位父母来回忆下自己当年幼儿时代的表现。

功能上除了放松放松,为以后写回忆录准备之外,还可以:
以身作则,责难孩子 /  以身作则,宽慰孩子。

都说不要和人家孩子比,不比就不比。但和老爹老娘小时候比,行吧?

比如我。
面对孩子,训练孩子,看着孩子不如意的表现,就想我当年这么大是什么样子。
失望的时候,真想点着他脑门儿说,老爸当年早就会XXXX了。

有一个笑话,就是这样的:
“儿子,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不尿床啦!”
“可是,爸爸,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美国总统啦!”

然而,我的记忆似乎从5岁才开始,往前,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哪怕支另破碎的。
我5岁会游泳,7岁进文工团,10进体校篮球队,15岁早恋....
小时候,我淘气得人称“镇八里庄”,但尚属于优秀少年的说。
可见,尽管说遗传因素,我却绝没有挖掘出幼年时的自闭症的特征行为。

哦,也有,自曝一下,一个很刻板的、不卫生的行为,尽管当年家长千方百计地矫正我,但直至今日它依然伴随着我:吸允左手大拇指。

据说是小时候保姆为省心,把我的手指一塞了事,惯出来的。
后来摸辣椒、摸黄连、戴手套都没能让我改掉。
如今也偶尔会情不自禁地这样,当然是在没人的时候,抗失眠特有效。
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什么感觉?瑟怡(上海话)、安逸(四川话)、逮(河北话)、爽(全国话)、安神(中医话)。
但是换其他手指都不对劲,只能是左手大拇指。因而,它比右手的要细一圈。

我5岁整回到北京,之前全国各地地窜,爸爸做了一大桌饭菜,招待大家,我扒上着桌子,高声感叹道:“我家这么阔气啊!”。这成为很长时间里人家的话柄。当晚,问我在哪里睡觉,我挑中了一个一直和我玩的大哥哥,去了邻居家,他家的那个长方体的、高高硬硬的、有花纹的、躺上去很不舒服的枕头,算是我最久远的记忆之一了。


---
抛砖引玉,没准儿能有什么重大发现被挖掘出来啦。
2#
发表于 2007-9-14 19:53:57 | 只看该作者

re:哈哈,秋爸爸太可爱了..

哈哈,秋爸爸太可爱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9-14 21:49:53 | 只看该作者

re:替顺子爸爸回忆(他常年在我耳边唠叨,搞得...

替顺子爸爸回忆(他常年在我耳边唠叨,搞得我现在仿佛这些是我俩共同的经历了)

我上小学那会儿。。。。(表情:无限神往啊)
数学老师给的外号:陈景润
自从有了数学这门功课,在年级就没得过第二名。为了这个成绩剧好,我爸还在厂里的千人大会上受到厂长的点名表扬。这可是个几千人的大厂啊!
对了,还有个外号"x毛毛",同学给起的.那是他们嫉妒我学习好,老是“臭”我,不跟我玩。好朋友?没有,那帮学习差的,我还不跟他们玩呢。

中学,考上全省最好的外国语学校,万里挑一。在我们这儿方圆几个大工厂基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到今天还是这个小学历史的荣光。

考大学,高三上学期还是班里倒数的“差生”---那是自己不想学,咱聪明,不象班里那帮死读书的同学。下学期,想通了,怎么也得混个大学文凭吧。小聪明劲一使,前五名了。顺利进入重点大学。后来,小聪明劲一使,考上公派出国了。再后来,受不了“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回来了。

这么优秀的基因哪能有自闭什么事。那一定是你,你们家,,,,
要说社交,咱也不错嘛。中学有一个要好的男同学,大学有两个要好的女同学。其他.....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9-14 23:07:40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主意好,回忆总是美好的。再说,反正别...

这个主意好,回忆总是美好的。再说,反正别人也不知道。忆错也没有关系。

忆一下自己吧。尽量挖出根源。

从三天开始我就被人抱着(不是抱走)养了,养了很多家,一直很会生病,最后流落到奶奶那里,农村的条件不好,但却长得结实起来。如果不是奶奶要抱孙子,我可能要在农村上小学,农村什么也没有,包括同龄人。

小时候事我基本没有记忆,只记得院里的桃花,却不记事,都6岁了,这点有可疑。据说我从小怕敲锣打鼓、怕闪电雷鸣,那时喊爹哭娘,不知是否听觉失调。至今成为笑柄。

进城回家后上幼儿园,也是问题儿童,受尽欺负,但反抗很烈,敢于上楼顶上窗台,吓得幼儿园不敢再收,直升小学。父母说我反应很快,幼儿园几个月,小学测试计算一路过关,所以才让提前入学,因为那时是7岁上学。

小学的功课一直不出彩,尤其是美术、写字、小数运算之类,精细动作不过关。但作文和应用题是我的长项,这点又不太像自闭症了。尤其喜欢编故事,偷着看七侠五义之类,眼睛近视。没有朋友,自已在同街上找了一个,算是童年时最好的伙伴了。

我记忆里最深的事是:二年级左右,我要等汽车路过时,冲过马路。不知危险,专门在路边等。当时我是在意某种节奏的。直到有一天,摔得很重,司机也刹住了车,路边人全吓傻了,我的双肘皮一肉绽。也奇怪,就此结束了该行为。

父母对我管得很少,一个不在家,一个三班倒,家里三个孩子,根本没有时间。

中学之后好像学业突升,一直到混入所谓重点大学。更不像自闭症了,但有些自卑心理。四年大学都在看《自卑超越》之类的书,浪费了大好青春的年华。
不善社交,成熟晚,应该也是基因之一吧。

有时我归因为我父母,如果当年搂在怀里养,我可能很有出息。、

还有个感觉:如果现在我们家里有三个孩子,加上街坊四邻那么开放,可能越越的能力要强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9-14 23:21:58 | 只看该作者

re:小时候? 好久没想过这些往...

   小时候?
   好久没想过这些往事了,但对久远的往事反而记得深刻.
   从我记事起村里老人就说:"么嘛(我最小)你的命是伯公救的."原因是比我大两岁和大四岁的二哥和三哥带着刚会走路的我去游水,同行的还有一小哥哥,他们把我往岸边一放就玩得什么都不记得了,中间二哥吩咐三哥去看妹妹,三哥回话:"妹妹在水里睡觉呢."(这话至今仍为经典)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男孩子更放心地玩着,还好在我"睡了"一会他们也累了,也就捞起我背着我回家,由于喝了水,太重就三个轮流背着,走走停停.走到一伯公庙遇一贵人问:"怎么了?"这才发现已经垂危的我,大呼救命.经过几天的抢救才转危为安,据说那几天里快用光了街里老人过冬用的木柴.那以后家里人就防着我,可我在五岁的时候还是从桥上掉到河里去了,那一幕到现在还记在脑海里.掉下去后同行的伯娘吓得快不行,待救我的人来到时我已经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并游到岸边.从此就野得一发不可收拾,和男孩子比爬树,爬墙壁,捉黄蜂.能说会道.我不欺人但别人却不能欺我.那象现在在社会上混了混竟如此胆小怕事.和人接触,时时发现自已表达能力不强,理解能力欠佳,能电邮信息的就不通电话,能通电话的绝不脸谈,现在快过节了竟发觉那邮政快递简直是为我这种人而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9-14 23:27:37 | 只看该作者

re:秋爸爸真是好有特点啊!很小时候的...

秋爸爸真是好有特点啊!

很小时候的记忆,据大人的说法和我自己的记忆对比,大概是两岁多一些吧!

1、吃人
老爸是教师,一个秋天下午带着我去上班(那时候农村学校没那么多管理规章制度,经常我在教室外边玩,爸爸在上课),路过打份子(一只羊杀了好多家分,秋天羊肥)的,就问什么时候吃猪肉,爸爸说过年,我就问,什么时候吃人肉。我爸妈老是怀疑我怎么会记得,但我知道我就是记得,今晚才明白可能是因为爸爸当时给了我极其强烈的情感回馈吧(因此教孩子的时候要夸张)!

2、掉茅坑
爸爸当时禁止我用小学的厕所,但我一天就是偷着去模仿别人用厕所,结果掉下去了,爸爸后来让我站在盆子里用香皂给我洗,我就记得香皂的香滑了(30年前的农村香皂是否很奢侈?我还真不知道。)

3、偷桃子
篱笆好高,但是我小,可以钻进钻出,没有兜子怎么办?塞衣服里边,结果全身的痒真是一生难忘。

4、为什么
0除以1等于几?尽管我知道等于0,但是考试的时候还是阴差阳错写等于1,100分就变98了。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呢,直到我三哥通过训斥让我彻底明白0的含义之后这个问题才算解决。

5、我是结巴
村里一个比我大的是我们取笑的对象,因为他结巴,我还学他,结果我学到家了,自己也结巴了,最严重的时候就是中学时代(青春期的男孩子压力是否特别大?反正我是这样,因此要早早思考孩子的青春期问题),到了大学时代,图书馆书很多,看了一写心理学的书,明白了该怎么纠正,纠正到了什么程度?大学毕业设计我是公开答辩的(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同学是公开的,其他的都是小组答辩),后来继续读书、工作都没因口吃受到影响,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出现结巴呢,特别是跟老家亲戚打电话的时候。要说没影响,其实影响很大的,因为我不喜欢跟陌生人交流。最让我惊讶的是,我的小天使有时候也会出现结巴的情况!

6、我想早恋,可是已经太晚太晚了
因为秋爸爸15岁早恋,我也起一下哄,我第一次恋爱就是跟小天使的妈妈,那时候我27岁啦,并且还是别人介绍的!是不是我也有人际关系障碍?不能和女孩子发展友谊再更进一步?拿这个做标题是为了让大家开心一下!

其实小时候还能记得的事情很多的,蚊子来骚扰,去休息吧,这几天每天半夜小天使还会哭闹一阵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9-15 22:16:29 | 只看该作者

re:小时侯,我是那种比一般孩子懂事要早的孩子...

小时侯,我是那种比一般孩子懂事要早的孩子.那时侯在农村上小学,农忙时老师回去忙会,经常是作为班长的我带领全班学习.还很从容呢.可从上了初中,性格就内向起来,变了很多,以至于妈妈经常说我是越大越没出息呢.高中的留言册上,有个同学的留言是让我开朗些,不要自我封闭.那时侯不以为然,现在想起来,我是不是就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9-16 15:02:27 | 只看该作者

re:我妈妈说到我小时候胆子小,最爱说的就是:...

我妈妈说到我小时候胆子小,最爱说的就是:当时我们家在三楼,听到楼下的汽车声,当即大哭,说汽车会压到我。时年3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9-16 18:21: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9-17 03:38:23 | 只看该作者

re:[em05]

[em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9-17 07:13:16 | 只看该作者

re: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他们如果能把这些美好延续下去该有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9-17 10:27:11 | 只看该作者

re:哈哈……正和LG谈论我小时候的趣事,自闭...

哈哈……正和LG谈论我小时候的趣事,自闭?AS?多动?好像都不是,我自己都搞不明白。

从小协调能力差,不会爬,最害怕上手工课和体育课。

但记忆力超强,我爸爸妈妈工作忙,从来没有刻意去教我,但一岁时就能识好多字,两岁已能读书看报,而且几乎过目不忘,五岁时最喜欢看的书是《聊斋》和《三国演义》。很少调皮捣蛋,最喜欢读书写字。

到上学的年龄,爸爸妈妈把我送到了奶奶家,因为奶奶家附近是全市最好的小学,从此我“特殊”的上学生涯开始了……
上课很少听讲,总是东张西望,有时自言自语,有时随意走动,有时故意朝同学吐唾沫,我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门外罚站度过的。做事刻板,脾气暴躁,老师如果给我调换座位,我会大声地哭,放学从来不会主动完成作业,隔三差五老师都会把我爷爷叫到学校。考试成绩是一团糟,我是我们班最后一个戴上红领巾的,还差点留级。

和自闭唯一不同的是,我会撒谎,喜欢和男孩子玩。

后来因为爷爷奶奶要照顾堂妹忙不过来,在三年级的时候我转了学,回到了父母身边,从那时起我象是换了一个人,从一条杠戴到三条杠,职务是一步三跳,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乖乖女,后来我以前的班主任看见我的变化,都有点瞠目结舌。有趣的是,我父母一直都不知道我曾经的劣迹(我爷爷奶奶从来没有跟他们交流过我的学习,而他们也自以为我那么聪明,上学肯定是没问题),所以我回到他们身边后,他们从来就没有对我实行过干预和训练。

有时和老公开玩笑地说,真希望一觉醒来,这个奇迹也能发生在女儿身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9-17 12:48:24 | 只看该作者

re:小时候我是外公外婆家的娱乐明星,每次下田...

小时候我是外公外婆家的娱乐明星,每次下田干活歇工时都让我给他们说段快板书或者唱个革命歌曲,搞得我现在对农村的集体劳动还有一种浪漫印象。因为得宠所以在家里称王称霸。后来回到父母身边没人撑腰立即变成了个乖娃娃,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一直很受关爱。但是在外边我的胆子小,手脚笨,没什么好朋友。直到上小学三年级,因为作文好受到教师赏识一下成为全校的小名人----小学里能说会道又成绩好的女生就是吃香。那时我最喜欢讲故事,总有我的粉丝在下课时围着我听我讲自己乱编的故事。不过奇怪的是我的动手能力极差,从小不会折纸工、梳小辫、扎蝴蝶结、系鞋带。运动会我只参加一项,就是坐在主席台上念“运动场上真热闹……”。直到大学快毕业时的某一天,我自己握着头发比来比去忽然发现: 这样这样绕几下不就编好了么?可是以前别人教我多少遍却死活学不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9-18 10:17:22 | 只看该作者

re:我小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哭,一点小事就哭...

我小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哭,一点小事就哭,搞得姑姑家的表姐很讨厌我:长得那么丑,还爱哭,你妈妈居然还惯着你!不给我好脸色看,结果一直到长大都觉得表姐很可怕。

上小学时完全被淹没在人群里,功课一般,性格软弱,生怕别人孤立我,那时班上有几个很强的女生,各立山头,我是跟在人家后面的那一个。特别喜欢手工,每个学期刚发下手工书,我一晚上全做完了。还学着人家拿毛线织小方块什么的。有一次还找了几个木板,想自己做一个小板凳,结果被妈妈发现了,我马上害羞得不敢做了,又哭了一场,搞得妈妈莫名其妙。

在交往方面,曾有自卑感。因为父母争吵,经常不愿呆在家里,又不能天天去别人家,常在要好的同学家门口转了两圈又回家去,觉得别人的家里那么温暖,很是羡慕。要好的同学放学后还坐在电线杆子上聊天好久,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去。

从小到大,朋友很少,但有一个小学的同学,一直很要好,到现在都时常联系着。在高中,大学,研究生的同学都没有发展出新的好朋友。很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9-19 09:02:07 | 只看该作者

re:我幼年的时候非常幸福。生活平静快乐。喜欢...

我幼年的时候非常幸福。生活平静快乐。喜欢看阿庆嫂的小人书,阿庆嫂是我的偶像。每天也别个手绢在身边,学阿庆嫂剧照中的各种pose.
从三岁半有记忆,记忆中全是母亲和我一起玩,编绳,钩针,折纸, 折手绢老鼠, 妈妈教我学唱了很多歌。
我很感谢父母亲给了我平和的幼年,童年,少年。我爱他们。是他们让我一直对人生充满了自信和乐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9-21 22:17:18 | 只看该作者

re:我小时候应该有不少AS特征。比如不和人交...

我小时候应该有不少AS特征。比如不和人交往,不懂规则,兴趣狭窄等等,当然不是很严重。对我能有今天的生活,虽然我没信教,但我真的要说一声,感谢上帝,感谢主。

所以对儿子的情况我的接纳度应该是比较高的,一方面我的心态会好一些,但另一方面,也使得我没有其它妈妈那么积极,比较懒。老是有侥幸心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09:02:15 | 只看该作者

re:宝宝贝贝昨晚上吃了月饼,坐在桌前,认认真...

宝宝贝贝昨晚上吃了月饼,坐在桌前,认认真真地吃,实际上是在挖,挖食馅里的核桃松子。他们第一次吃月饼啊!
“太浪费了!爸爸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月饼可以美食中的极品啊!”

我5岁那年的中秋节,犯了个错误,把爸爸的茶杯盖摔坏了,没全碎,只是顶上的小揪揪掉了下来。知道坏事儿啦,我试图用浆糊粘,不牢,也小心地摆回去。晚饭后正值准备吃月饼时,爸爸一揭茶杯...露馅了。而我却一方面掩饰紧张,一方面强作惊讶状:“这是爸爸弄坏的!”。结果是“没有月饼吃了!你的那份卖了买盖子,看着爸爸吃吧!”。很残酷的,我眼巴巴地看着他吃掉了整整一块,再没有了。而我无论认错,哭泣都没有用,后来气得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我吃上了,虽不应景,可极品美食,哪管那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9-26 11:08:08 | 只看该作者

re:看着秋爸爸的回忆也想起自己小时侯。那时平...

看着秋爸爸的回忆也想起自己小时侯。那时平房前种有菜地,黄瓜长出来时,我去找着吃。隔壁阿姨逗我说,我妈妈已数好了。不记得自己那会怎样想的,偷偷吃了一半,留一半。待我妈妈去弄菜时,惊讶不已,只有一半 黄瓜留在秧子上面.隔壁阿姨知道了笑得蹲在地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9-26 13:13:18 | 只看该作者

re:小学二三事:老舅从广东带回一大束...

小学二三事:

老舅从广东带回一大束香蕉,当时很惊奇的。因为香蕉还是青皮的,所以妈妈决定放在米缸里捂熟了吃。
我们从小很苦,苹果、香蕉这些需要从外地运来的水果是不买的,只有看的份,所以可想而知我们姐妹对于这束香蕉的期待。
于是每次放学,我们就从米缸里偷一条,尽管有些生涩,但是此生吃过最好吃的香蕉了。
几天后周末,妈妈说香蕉该熟了吧。我们都说可能没有,要再放放,不想吃。其实是怕露陷。
当然,惨案还是发生了,被妈妈骂一顿是再所难免的了。其实那时包括妈妈在内我们都不懂:香蕉一旦熟了,吃都来不及的,不如早些吃掉。要是懂的话,可能还会得到表扬呢。
-------------------------------------------------------------------------------
小时候,爸爸爱喝酒,他是右派反革命,酒量还是很大的,解闷吧。考虑到经济情况,一般是自己做酒。他一般二周才回一次家。
我们没有零食吃,很馋。后来不知从哪里听说酒糟放糖烧一烧是很好吃的。于是好不容易等到爸爸的酒做完,然后等一个妈妈上夜班的机会,用煤油炉烧了一小铝锅。往里倒糖时,姐姐都倒哭了,因为没有想到总也不甜,小铝锅还不小呢,这得费多少糖啊,妈妈很容易发现的呀。
到吃的时候更有意思。我们吃完半小碗就发现没有想像中的好吃。后来发现拼命吃也吃不完,就找邻居的孩子一起来吃。那时我们一点也没有“倒掉”的概念,吃不完就急得都要哭了。我记得我还劝对面那个4、5岁的女孩:“你很听话,再吃一点吧,姐姐明天陪你玩。”而她一个劲地摇头,因为她实在是不想吃了。
就这样,一直到我们把所有的酒糟装到肚子里。

这些事都是二姐和我一起干的,她策划,我跟风。她挺嘴馋,得利多的是她,但被抓的总是我,因为我比较笨,容易露马脚。而且父母脸色一不对,我就坐不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9-27 19:51:42 | 只看该作者

re:秋爸爸开了个好贴,我来了兴致,写了一点,...

秋爸爸开了个好贴,我来了兴致,写了一点,不小心写成了小小的家史。呵呵。


我的父亲是县文化馆的,搞曲艺(地方戏,婺剧)创作和导演,沉默寡言,不谙时务,用俗话说在社会上“很吃不开”,在社交场合表现很笨拙。只有在他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吹拉弹唱中,才是最快乐和放松的。所以他会对我母亲说:“出差(去农村剧团导戏)真好,很开心。”

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想到,从我奶奶的口里得知,我父亲小时候是个孩子王!别人家的孩子跟着他放牛,家长都特别放心。曾经在一次大暴雨之后,他和伙伴们回到家来,身上竟然是干的!因为我父亲带领伙伴们未雨绸缪,在乌云压顶之时,用松枝搭起了一个雨蓬。

我父亲初小毕业后务农数年。赶上初级师范招生,依仗他的语文(数学是抄袭邻桌的),进了师范,毕业后任小学教师。业余创作,多次在县级刊物发表作品,有一篇题为《镜子篇》的诗歌(大意是关于镜子内外人之百态的)获得过一等奖,就此调入县文化馆。

父亲的音乐纯粹是自学的。小学音乐课对于大部分农村孩子来说只是一个过场,唯独在父亲心里留下了根。一直到五十多岁,经过了数十年的曲艺工作之后,我父亲可能一直对没有受过专业教育而耿耿于怀,申请读完了西安音乐学院的作曲专业函授,尽管他并不需要这样的文凭。周末时常窝在办公室里做作业,嘴里哼着,对我们的盘问还很不好意思回答。

前面说了父亲是个“吃不开”的人,他在社交方面可以说很差,基本谈不上有技巧。所谓的察言观色、看人说话、见机行事这一类,他是根本做不来的。他是个亲朋同事范围内有名的老实人。老实的父亲一辈子求人帮忙的例子屈指可数,最为成功的就是把我们姐弟四个相继转到城里来上学(姐姐们有的是转城里来上中学,我是小学四年级转的),动用了他同样屈指可数的教育界的一点人脉。事实表明,这件求人之事是我们家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使得我们姐弟四人先后都受到了高等教育。这也是晚年父亲被人们称作“老实人有福”的佐证。

父亲是个既有福也无福的人。说他有福,是他看到了自己的四个子女全都出山了,作为老么的我也大学毕了业;说他无福,是一直身体强壮的他病来如山倒,在我大学毕业的这一年被癌症夺去了生命,没能好好地享子女的福。而他的一辈子除了最后五年左右,基本都是在拮据中、在对家庭未来的焦虑中度过的。说到这一点,我脑子里就会浮现起父亲拉平板车,我在后面推的画面。那时候我上中学,80年代中期,为了补贴家用,我们从纸箱厂拉来灯泡袋回来加工,糊好后用板车送到厂里去。父亲用刷子糊灯泡袋的手势练得非常娴熟,我们一家人空下来就糊哪些瓦楞纸的灯泡袋,计费是按每百个多少钱来算的。

我母亲出生于一个由盛而衰的家庭(说盛,其实也只是我的外公在上海做小生意,家里雇有长年短工)。从我母亲童年开始,我外公就中风在床,坐吃山空。我母亲只上过一天的夜校(真的只有一天),就被我外婆喊回来带弟妹了。母亲的童年没有什么愉快的记忆:我的外婆脾气不好,重男轻女,我母亲照顾好两个弟弟是份内的事,而她即使生病都得不到外婆的重视。我外婆一辈子都很辛苦,几乎没有过上一天宽松的日子。

母亲是一个敏感细腻的人。公私合营的时候进入县制药厂(其实是作坊式的),有机会上点夜校,语文很好,喜欢看小说。能够和工友转述《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这样的长篇小说,连细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她甚至还创作过一个小话剧,被文化宫老师改了改(能让老师“改一改”就是一种程度的肯定吧,当然还没到能上演的水平)。她平时形容人或事,无不栩栩如生,她模仿很多方言口音,令人叹为观止。有一次,她说在公交车站看到一个女孩长得很有意思:“好比一个熟番薯掉到了地上。”我脑子里一下子出现了鼻子嘴巴下巴长得很“紧凑”的一个脸形。

我上头有三个姐姐,最后生我这么个儿子。搞得小时候姐弟们闹矛盾的时候,二姐和三姐总是能找到我应该感谢她们的理由:“要是我是个男孩,早没你了。”我向母亲求证,答案是肯定的,母亲只要有个儿子,肯定就“绝招”了(来自一个幽默,有个妈妈给一连串女儿起名“招弟”、“再招”、“绝招”)。由于身体原因,我母亲年近三十才生第一个孩子,这在她那一辈人中是很晚的了。生我的时候已经三十六岁。后来表明,命运的如此安排对我们家是有利的:大姐刚好赶上恢复高考,我则刚好赶进了国家支付大学学费的末班车。这两点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是很关键的。

1962年,母亲从制药厂下放到老家农村(上世纪的“下放”,是中国城市化的大倒退),只能自学裁缝谋生。母亲是个聪明人,没有拜过一天师傅,纯粹自己琢磨,用报纸练习,竟成了名扬四周村庄的好裁缝。裁缝的好,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不光是做工本身好,而是母亲能够绞尽脑汁,设法用边角为东家省下一块鞋面料。东家得到这样的额外收获,是很感激的。

母亲基本是“上工”的工作模式。也就是东家上门来,把母亲的缝纫机挑到自己家,母亲带着随身的剪刀尺上门去做,按天计费,每天1元左右(前后当然有调整,具体已经不祥)。前面说好裁缝能够省料,同时,好裁缝还要争分夺秒,不拖工。这方面母亲是很敬业的,所以口碑很好。按照惯例,东家会给裁缝师傅在下午安排一顿点心,一般是炒米粉之类。如果是在本村上工,像我这样的小孩子自然想去蹭点心吃,可母亲是不允许的。有一次我不听劝,大模大样地坐下来吃点心,还被母亲打了屁股。母亲走遍了周边的村庄,也熟知每个村庄的家长里短,凭着她具备的一些文化和通晓事理的头脑,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她经常不无自豪地对我们说,某些爱打老婆的硬汉子如何服帖于她的规劝。

上一辈做家庭主妇的,家务事真是我们这一辈人难以想象的多。四个孩子的衣服鞋袜(袜子是买的,除外),都是需要母亲自己做的,或者改大孩子的衣服给小孩子穿。所以母亲上工回来,晚上还要在灯底下把自己家的事情做好(夏天还要把每个孩子洗洗上床),然后才能得以休息。

小时候很深刻的一幕印象,是傍晚的时候,和小姐姐到村口接母亲收工回家。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母亲时常会按时出现在拐角,一把抱起我,亲我的脸蛋,然后一起回家。这是我童年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

我的童年基本还是幸福的。虽然生活拮据,但不致于有断顿之虞,最糟糕的也就是没有菜,用熟菜油熬盐巴下饭而已。因为父母对子女都有倾心的爱,所以家庭里还是很温馨的。童年和少年阶段唯一不快的记忆,就是母亲敦促老实的父亲如何去和强势的大伯家争取合理的利益、如何去给有关部门根据政策来打报告争取子女的农转非,诸如此类。通常是母亲费尽口舌,泪水涟涟,而父亲岿然不动。这样的记忆伴随着拮据的家庭经济状况,很长时间以来成为我心里最想回避的东西。

部分由于特殊的环境因素(作为村领导的大伯、以及伯母、堂兄们对我们家很苛刻,导致趋炎附势的邻里也对我们苛刻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很多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经历,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在家里看书。那时农村里的儿童读物少的可怜,父亲从城里带回来的“少年文艺”、“西湖民间故事”、“狼牙山五壮士”等读物,被我看得滚瓜烂熟。

我的心智是相对早熟的。5岁左右,父亲带我日复一日地看样板戏汇演,我对“红灯记”中铁梅失去父亲的遭遇非常伤心,导致我不爱看红灯记,偏爱看“智取威虎山”。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读到一个日本民间故事,说一对兄弟相依为命,哥哥误认为弟弟贪吃了东西,弟弟无法让哥哥相信,就让哥哥剖开他的肚子看一看。哥哥就剖开了弟弟的肚子,里面空空如也。哥哥非常悲痛,化作杜鹃哀鸣不已,直到啼出血来。这个故事对我的冲击非常巨大,整个情节在脑子里挥之不去,直到现在我还能记得这个故事的插图和我看这个故事的场景。同样给我印象深刻的童话是张天翼写的“大林和小林”,和寓教于乐的童话相比,这个童话充满了离奇的经历和人物,并没有很多道德层面的评判。当时我对这个故事有着无法把握的感觉:很好看,但说明了什么呢?

小学的时候,我就看所谓的“字书”(相对于连环画而言,指文字的小说),包括水浒传的全本。对文学的爱好一直保持到成年,大部分现代、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我基本都阅读过。小时候,我极其不愿意下地劳动。在农忙时节,小孩子都会到田里去捡稻穗,收获颇丰,而我很不愿意去,怕晒太阳,宁愿躲在家里看书。我母亲一度很担心,这样的儿子以后怎么成家立业?因为当时还没有恢复高考,我们家孩子的命运注定是在农村的;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恢复了高考,可那时考上的概率简直好比中状元,不是一般农村孩子能够奢望的。

我从小就聪明好学,虽然在农村小学里是上“复式班”的(就是一个教室坐两个年级的学生,老师对着这边讲完课,让这边自学,然后转向那边讲课),可四年级转到城里较好的小学时,给我考了语文数学两张卷子,几个班主任就主动争取我了。到了升初中的会考,我考了全城关所有小学的第三名。

有一幕场景让我记忆深刻。当时我住在父亲单位的家属房里,父亲一个女同事的外甥女和我同一年升初中,考了一个中上的成绩,在那里和大家说自己的外甥女如何优秀。当时我们家是很低调的,人口多,负担重,面带菜色,刚从农村来。那个同事说完,忽然想起我也是这一年升学,就顺口问我母亲考了多少分。我母亲不动声色地报出了我的分数,弄得她顿时惊诧不已。我母亲故作若无其事的神色和享受这个戏剧性转折的表情,让我印象极其深刻。这是我们家很少能够“扬眉吐气”的机会。

我母亲一直有肾病,到了我上小学高年级之后,病情几乎让她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照顾一下家事。家庭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完成了中学。到了高中,大姐二姐陆续工作,慢慢地接济上来了。

我的成绩一如既往地好。初中阶段,我营养不够,发育不好,尽管成绩保持全年级前三,但是体育总不及格(引体向上一个也完成不了),得不了三好学生和标兵。初三的时候,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又生病住院,走马灯似地换老师,弄得兄弟班级的尖子们看我们的好戏,表示我已经无力竞争中考的第一名。

父母对我的学习向来是不操心的。母亲还会问问成绩,父亲总是在成绩报告单的“家长意见”中千篇一律地写“成绩尚可,还需努力”,根本不问我的名次之类。中考前一天晚上临睡前,我一边洗脚,一边和父亲说:“爸,我明天考高中了。”意图是想好歹得到父亲的一两句鼓励。岂料父亲脸都没转过来,说:“那就早点睡。”现在,每每看到中考时家长们纷纷告假戳在考点门口的壮观景象,我都会马上想起那一个晚上。这也是我脑子里印象极其深刻的画面之一。

成绩出来之后,我中考得了全市的状元,拉开第二名8分之多,无比的心旷神怡。当班主任老师和几个好同学一起到我家报喜之后,整个下午我都很高兴。为了奖励自己,我在楼下的小人书摊上,很奢侈地看了一个下午的连环画。我说的奢侈不是时间上的奢侈,还真是金钱上的奢侈,化了两毛钱左右(那时看一本薄的是一分钱,厚的两分钱,少数极厚的是三分钱)。想想初中毕业的我,还冒这样的傻气。

整体来看,我的初中生活过得并不很愉快,因成绩好受到老师的器重几乎是唯一的精神激励。同学们都是城里的,我是班上极少数农村户口的孩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有些自卑的。加上家庭经济的拮据,我很难和同学享受同样的东西。比如我们家里没有任何电器,所以不可能和同学讨论电视、电台的节目内容;除夕吃完年夜饭,家里不会去花钱买烟花,也没有晚会可以看(除夕是不能跑到别人家去看电视的),只能看着窗外漫天的烟花。我记得甚至有一次无法一起去参加班级的春游,因为要交活动费。我也没有自行车。如果有什么课外的爱好,也受迫于必须考上大学完成农转非的压力,被母亲的不鼓励和自己的克制给压抑了下去。所以我的中学阶段,基本就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比同龄更懂得艰苦,也更习惯于克制。我没有很远大、很明确的志向。

上高中还有一点插曲。尽管中考成绩这么优秀,日后考大学也应当不成问题,可很多人都对我父母说,现在成绩好,不一定以后好,趁现在成绩好,考个初中类中专,赶紧跳出农门再说!当时的我没有主见,也无法明确声称要读高中、上大学,所以就顺着家里的意思参加初中类中专的考试。当年的初中类中专是在中考结束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我消极准备,随便应付,考了个全市第三。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依稀记得挑了在山东的一个微波专业,心里很酸,想这么早离开家去上学,怎么应付。后来家里终于转念,让我上高中,我大姐夫的哥哥很男人地宣称:“上中专?谁出的馊注意呢!”(现在我还记得他说这话的场景)。结果我比一般同学晚了几天报到,在同学们众目睽睽之下插班进了高中,一度被同学认为是开后门进来的。

高中阶段的心境就有了改观。一方面,高中同学是来自全市城乡的优秀学生,农村孩子占了半数以上,整体气氛就是刻苦向上的。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加上我的刻苦锻炼,身体逐渐强壮起来,成了单杠双杠上的好手,再也不会有初中时完成不了一次引体向上的屈辱,相反,我能够把引体向上做得飞快。更为重要的,是我的成绩一路领跑,各门学科都得心应手。高一时全年段前五、高二时保持前三,到高三就基本第一了。这样全面优秀的成绩和稳步上升的势头,使我成为全校唯一保送重点大学的幸运儿。

中学的时候,颇有些自鸣得意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场景是初三的时候,物理全市会考,据说难度颇大。分数批完之后,物理老师走出教学楼,一群同学围上去问成绩。我一向是比较羞于主动问成绩的,所以远远站在同学圈外。没想物理老师拨开人群,指着我走过来说,你考的很不错,满分!第二个场景是高三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复习生物的期末考,我炫耀般地和一起复习的同学声称,这里应该这么考,那里应该那么考。结果走进考场,好多道大题被我言中,那种爽劲让我记忆犹新。第三个场景是高二的时候,我在自家阳台上和读高三的姐姐说,要是现在去高考,感觉也能考上了,为什么呢,我用排除法,一门门功课评估过来,觉得都掌握了。所以我的高中生活,还是比较轻松和愉快的。

我的家教是相对严格的,所以我们家也好,我本人也好,值得骄傲的是没有做过任何亏心事,一直都是堂堂正正的。有一件颇为好笑的事,可以算作我至今为止唯一对不起别人的事情。那是高二时候,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和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是最好的朋友,每天都一起晚自修回家的。走到半途上厕所,里面很黑,没有任何动静,我一泡尿下去,竟然洒到了一个蹲着的老头棉衣上,吓得我魂飞魄散。出来之后,老头坚持要我赔钱,我不知道怎么应付,只说跟我回家,保证负责帮你洗干净,老头竟然尾随而来。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他到了我家,会折腾出什么事情来。我和同学边走边想,没有主意。逐渐地,我感觉老头跟我们很吃力,走不快,于是和同学心照不宣,加快步伐,在弄堂里拐几个弯,就把老头甩掉了。回到家来,心扑扑地跳了很久。这也是一个很难忘的经历。

高中的语文老师是50年代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这在我们小地方的中学里是罕见的。几年前我用google去搜这个老师的名字,竟发现有他大学同学写的文章,描述了他毕业后被分配到艰苦的东北基层教书,如何依旧兢兢业业,成为全国模范教师,后来调回家乡的往事。这些故事是我们高中时候所不知道的。当时只知道我们的语文老师德高望重,头发提前全白,白得干干净净,有一种超脱于本地老师之上的气质。他对我很看重,我的作文时常被他在课堂上念。他曾在课堂上表扬我哪怕学习再紧张,都不忘看看小说,并把看到的内容融入作文。文理分班的时候,他对我选择理科颇感惊讶。

数学老师是个上了年纪的女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客观讲,她的精力和脑力已经不胜任高三的数学教学。但是,她有自己的办法。她上习题课,用她自称“集思广益”的方法,也就是撒下题去,大家做,做好的同学上来讲。所以,包括我在内的几个同学就时常上去讲题。这个方法其实很好,既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也扩大了同学们的思路。结果我们班高考的数学成绩,比其他班反而高(这里的“反而”,是指其他数学老师都比她强,他们心底里还有点瞧不上我们老师的教学能力)。

高三下学期的三四月份,我就确定保送了,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就轻松地在课堂里呆着。自修课的时候,到处转转给同学们帮帮忙,讲讲题。很惬意,而且自尊心得到很大的满足。

进了大学才懂得,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后续的考验其实还都在等着,潜伏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7 01: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