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千百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万个学会了》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09-7-3 17:03:49 | 只看该作者

re:好东西都学习了!谢谢!

好东西都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23:35:29 | 只看该作者

re:[B]一、生活故事书[/B]...

一、生活故事书
    寒是那种不看书,不看报,不看动画片,很多动,坐不住的那种,最近拍了些生活照,下面配上简单的一句话,做了两本简单的生活故事书给他看:
    1、《天亮了》:我睡醒了,我起床了,伸个懒腰,先穿衣服,再穿裤子,最后穿袜子。
    2、《我很棒》:我会自己洗脸,我会自己刷牙,我会自己拉小便,我会自己穿鞋子,我会自己吃饭。
二、简化生活绘本
    1、《皮皮狗生活绘本》挺不错的,内容多了些,刚开始给寒看《我会拉便便》,我简化了内容,只拿了其中几页,加上适合平时生活中他拉大便的情景配上字:我要拉大便,我坐上马桶上面拉大便,嗯嗯。。。,大便拉完了,拿纸擦屁股。拉完大便要洗手,我用毛巾擦干手。
    2、《好饿的小蛇》:小蛇在散步。小蛇看见一个苹果,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小蛇看见一根香蕉,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小蛇看见一个饭团,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小蛇看见一串葡萄,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小蛇看见一个菠萝,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每天都让他看,偶尔能坐得住在那看了。今天我让他在奶奶面前读了一篇,他也能一句一字地念,我不断地表扬他,但是奶奶说也只有你妈妈能听得见,听得懂。[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01:28 | 只看该作者

re:快乐小鱼整理的精华,拿来了,谢谢快乐小鱼...

快乐小鱼整理的精华,拿来了,谢谢快乐小鱼!
重温嘟嘟ABA笔记记录《 一 (第1页至第7页) 》
    在我没有重温嘟嘟娘的ABA笔记之前,在我心里,ABA就是你教我学,一套死记硬背的东西。可是,这二天,我认认真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的看,我终于明白自己以前一直在冤枉ABA。
     因为怕自己会忘了,我整理出一些精华贴在这里。
     *PECS有句话是“第一口是免费的”。先让孩子吃一口尝到甜头,激发起他的欲望,不要从一开始就对他提要求。我们的训练师总强调,任何时候不能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
     *重交流,重游戏,轻语言。
     *在最初的阶段,专业人员的辅导确实意义非凡。我们被允许把手中的物品靠近眼睛旁边以方便嘟嘟和我们有目光对视。我一着急就把物品放在我眼前晃晃来吸引嘟嘟,要不就用我的眼睛去追她的眼睛,这是我们ABA训练师非常忌讳的。我得说,我所见的ABA是绝不死板的,它融于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强调“主动”和“自发”,反对去“逗”孩子。
     *是模仿动作不重要吗?当然不是。教一个孩子模仿,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当一个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很有限的时候,被动的学会了跟着拍手和摸头,意义也是十分有限的,形成了新的刻板也不足为怪了。
     *以后会不会教她举胳膊拍桌子呢?也会的,但不是在教模仿的第一时间。因为我们要先让她懂得什么是模仿和体验到模仿的乐趣。
     * 所有听指令练习包括模仿练习都应避免孩子在听到指令以前自己就开始行动,这从一开始就完全取决于训练者的控制能力。
     *我们作家长的常犯的错误是以为准备好了,可以发指令了,但其实并没有准备好;以为孩子的情绪到位了,但其实还没有;以为强化物够强了,但其实没有.
     * 一个好的训练师一定是会和孩子玩的,会逗孩子笑的训练师。怎么样判断孩子的情绪是不是到位了,汤尼亚给了个明了的标准,嘟嘟笑了,就可以“开始”给她下达任务了。也就是,快乐开始,快乐结束。
     *“我要什么”和“谁有这个”培养的是孩子的交流主动性。与PECS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的做法是家长走过去问孩子:“你想要什么?”正确的交流应是孩子自己找到家长,表达他想要什么。
     *眼神交流泛化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比如当嘟嘟要拉着我们的手一起走,不走,等她看着我们,才走。
     *PECS 的特色1.儿童不需要具备社交技巧如目光接触,也不需要有口语或模仿动作的能力;2.最基本的目标是达到由儿童能自发地提出要求;3.训练步骤十分着重诱发沟通动机,提高沟通的主动性。
     *选用哪种方式训练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是我们主观的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50:26 | 只看该作者

re:[B]重温嘟嘟ABA笔记记录《 二 (第...

重温嘟嘟ABA笔记记录《 二 (第8页至第12页) 》
    *你在考拉妈那边谈到的“比如星星雨的老师就说,家长说的会不是老师说的会,如果孩子会配对,但老师让配对的时候不配,就算不会”是完全正确的,不是不人性。这正是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会的。配对几乎是嘟嘟唯一的游戏方式,她按各种各样的思路配对,但从来没有在我要求时照做,是ABA改变了她,让她第一次听到“一样的”指令时去配对。我们的训练还尤其强调孩子的任何一个项目的过关要在不同的老师那里都过关。如果孩子只听一个人的,是不够的。
    *我充当训练师,汤尼亚充当嘟嘟。我把图片交流本摆在汤尼亚面前,不自觉的脱口而出,“拿吧”。又犯错了。图片交流的整个系统都重在诱发沟通动机,增加沟通的主动意识,语言提示万万要不得。否则训练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汤尼亚说,她不希望训练记录中出现过多的“辅助”和“错误”,她要嘟嘟有成就感。这是对训练者的要求。有一个小例子,嘟嘟自上次开会后开始模仿摇摇鼓的练习,但没有进展,她模仿老师把摇鼓高高举起但不会正确的摇,要么索性把摇鼓递给老师。为了让嘟嘟有成就感,训练组改变了评判反应的标准。只要学老师抓起摇鼓高高举起就够了,就可以得到表扬,不必强求正确的摇。
    *我们那样关注嘟嘟的“情绪”、“快乐”、“成就感”、“笑容”,难道不是要逐渐把对外在强化物的依赖转变为内在的动力吗?
    *每个孩子不必所有的项目齐头并进,这是正常的现象,可以用强的带动弱的。
    *她们既没按住手脚,也没用绳子绑,完全是ABA的方法。只要嘟嘟手脚一离开,她们就停车,开始时必要的辅助还是需要的。嘟嘟很快就有经验了,要想前行,手脚就不能懒。我和嘟嘟爸爸采用的方法和训练师一致。
    *还是两个月前和汤尼亚交谈时,我问,为什么以前嘟嘟一出门就乱跑,现在却又不喜欢走路了呢,总想人抱着?自闭的孩子都是这样吗?汤尼亚不置可否,只是笑笑说,这样的孩子有一个比较长的BABY期。她回避了“落后”、“差距”这样的字眼,换了种方式陈述了一个事实。我却从她的话里汲取了莫大的力量。不管那个BABY期有多长,我都将充满希望的等待和陪伴BABY的成长。
    *有些事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关键是我们要改变它的决心和让孩子知道我们的决心。
    *ABA是什么呢?是引导孩子"learning to learn"的过程。我的理解是,学得多和少,快和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使孩子keep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要满足孩子的成就感,不是满足大人的成就感。
    *ABA里讲,如果某种行为达不成某种目的,这种行为就会减少。这是自闭孩子都懂的道理。那么大人呢,如果某种训练方法不能达到让孩子进步的目的,换个方法呗。
    *我们可以辅助嘟嘟的动作,但不能辅助她的眼睛。
    *wenwenma说,ABA是大人孩子一起“商量”着走,这句话概括得精辟。无论对孩子做什么妥协,目的是为了能领着孩子走得更远。
    *ABA中的模仿,本身并不是目的,在最初阶段,模仿啥并不重要(当然要模仿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动作会更好一些),真正的目的是让他们通过模仿学会模仿(有点饶口令的感觉)。尽管只让他们做最基本的动作,但通过给予强化物(物质和精神的),先是让他体会这样做的乐趣,然后慢慢地他就会自己模仿了。任何人总是在高兴的时候做事顺利,而且记忆深刻。就这样反复的良性刺激,会促进新的神经连结。人的大脑是很奇妙的,即使成人的大脑还有很强的自我修复机制,小孩的大脑可塑性就更强了。相信孩子吧,只要努力到了,他会让你惊喜的!
     *戏、社交、语言、生活自理等许多能力的基础。除此之外,训练孩子模仿的过程更是使孩子建立起最基本的服从意识的过程。我们的目的不是教孩子一些机械的动作,但孩子有必要学会服从指令做一些即使是很乏味的机械动作。
     *让孩子有兴趣参与训练不等同于让孩子只做他们感兴趣的事。
     *自闭症的孩子喜欢“同一性”,喜欢“重复”,太复杂的信息不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
     *如果说ABA就是教认知,那太片面了。不少自闭症孩子的认知能力,或者说认知潜能还强于普通的孩子,但他们其它能力的不足使得他们的“聪明”没有转变成“才智”。ABA就是把潜能转变成有意义的智能的途径。
     *“其它能力的不足”的说法也很有依据。按照ABA的理论,这应该包括至少3个方面:首先是服从(compliance)能力,其次是模仿的能力,再次是区别学习(discriminat learning)的能力。
     *模仿包括动作模仿(imitation action)和物体模仿(imitation with objects)。有的孩子的确更容易掌握物体模仿,教学中可以用他/她已经掌握的物体模仿促进动作模仿。这就是Lovaas老先生说的得用孩子能学的方法去教。
     *小王子妈妈:举个例子,如果给孩子发五次“坐下”的指令,可能5个回合他都做对了,给他发五次“过来”的指令,他可能也都做对了。但如果你一会儿让他“坐下”,一会儿让他“过来”,他就可能糊涂了,这就是区别学习能力不足。再比如,孩子会模仿摇铃铛,会模仿梳头,会模仿把木块扔进小桶里。但如果把这些他都会的任务全部摆在桌子上,然后大人举起铃铛摇,说“做这个”,他可能去把木块扔进小桶里了。这就是区别学习能力不足。所以在训练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区别学习能力。
     *有人说,ABA训练出的孩子不懂得“泛化”,不懂得“应用”,这绝对不是ABA理论的错,是操作者的失误。
     *指令怎么发?给我们的孩子发指令,越简单越明确自然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52:36 | 只看该作者

re:[B]重温嘟嘟ABA笔记记录《 三 (第...

重温嘟嘟ABA笔记记录《 三 (第13也至第15页) 》
    *ABA在发展的几十年中一直是受到争议最多的一种方法,但也是迄今为止被全世界公认的对自闭症儿童最有效的行为训练方法。
    *ABA的作用有多大呢?就是如果没有ABA,她听懂了也不能有效执行,有了ABA,她听懂了就能执行。如果她本身不能听懂指令,ABA的效果就没有那么快,因为还要帮助她理解那些指令是什么意思。
    *我的孩子虽然能力较高了,但是和人的engagment,眼神,关注力,肢体动作,表情,服从,等等基础的东西还是很差。而你描述的训练,我曾认为太简单,但是简单的重要,简单的有意义。很多这些训练,不论是服从,图片交换,模仿,都在训练和人的有意义,有情感的交流。孩子的智力和情感都是要在交流的环境中才能进步的。所以你说ABA是learn the ability to learn,不仅仅是教认知,是的。这是在用合适他们的方法教孩子和他人互动(尤其是PECS),让她体会互动的意义,学会向正常孩子一样和环境和大人互动,这是成长的必要前提。有了和人的交流和带来的喜悦,行为也能得到改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训练的东西很少,可是日常生活的很多地方也进步了。
    *孩子看起来进步很慢的时候,你们或许要学会等待,学会观察,把孩子的些微进步都当成是一个大大的进步。
    *看着国内的孩子训练了几个月就学会了多少多少的东西,我们还在这里热身呢,心中不是没有过怀疑的,但我不能让嘟嘟觉察到这种不安。她不需要知道什么是对她最好的,也不需要知道什么是对她最适合的,这些事谁都不知道,但她需要对她的环境有绝对的信任感,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就不能怀疑,不能焦虑。按照RDI的说法,这也是“社会参照”。
    *我们希望她能信任周围的每一个人,在和这些人相处时能感到愉快,我们相信这是她学习和进步的前提条件。
    *自闭症孩子的三大核心障碍是交流、语言和刻板的游戏方式,ABA要解决的就是这三大问题,“语言”能力被认为是交流能力和游戏能力提高之后的自然产物,所以ABA的开始阶段的两大主线是交流和游戏,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认知”。自闭症孩子和普通孩子的学习方式不一样,普通孩子是会讲话了之后才去学配对、分类,而自闭症孩子要先通过他们的视觉优势学会了配对、分类以后才能给物品命名。ABA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语言”服务的。而“游戏”呢,和“模仿”紧密相关,学“模仿”除了使孩子学会“仿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游戏能力。孩子如果掌握了一些玩的技能,将有助于他们融入同龄人,减低对集体环境的不适应。一个孩子融入到同龄人之中,融入到集体中,才有更多的机会和人交流,才能学习和扩展他们的社会行为,分散多余的注意力,不做那些异常和刻板的动作。
    *很多人误以为ABA就是教“认知”,完全忽视了“认知”这个庞大的项目只占ABA训练中很小的一部分,完全忽视了或者不清楚学认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理解词义,促进语言的发展。
    *教孩子玩不是正式的discrete trial,孩子无所谓做的正确还是错误。我们还有一些其它的选项,要看她对什么有兴趣。如果她积极照做,给与强化,如果她不感兴趣,我们也可以多次示范,可以辅助,但总之不勉强她,不同于之前做的物体模仿。
    *我现在想,ABA这种方法真的很适合象嘟嘟这样的自闭症孩子。如果不用桌面教学的方式,他们根本不会玩,也没有兴趣玩。ABA帮助他们学习玩,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离开桌面,到地面上去玩,到生活中去玩。在这一点上,地板时光和ABA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如果有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能和他人在地板上玩耍和互动,无疑是很棒的,应该继续下去。对嘟嘟这样的孩子,却还需要一个从桌面到地面的过程。
   *ABA认为,玩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它的最大的好处之一是促进语言的发展。
   *游戏和社会性能力,是我们的孩子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孩子的生活质量,将会因游戏互动和社会性交往而得到极大的提升,而这方面能力的缺损,常常会让孩子感到孤独、无聊甚至消沉。如果孩子能够用有意义的方式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就能使孩子更加快乐,让他能够有一个途径来认知这个世界,懂得如何和他人交往,也能帮助他提高抽象认知能力。
   *通过游戏和社会性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语言发展。我们时常可以看到,通过面向游戏和社会性能力提升的方式来发展孩子的语言,其效果至少不逊于结构化的疗法。结构化疗法自然是整个训练过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从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来说,应该和经过精细设计的游戏及社会活动结合起来。
   *孩子们总是更容易在放松的状态下、玩得开心的状态下发出语言来。孩子在波波池里晃荡的时候,或者是在蹦床上跳的时候,相比于一对一的教学状态下,是更容易出语言(或者是类似语言的声音)的。坐在小椅子上用过于结构化的分离测试教学方式(这是指ABA的discrete trial,------thankstoyilin注),事实上还有可能抑制孩子的语言。所以,我们建议在游戏的状态下来启发孩子的语言模仿。建议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下,从所谓的“诱发交流”(请参考“课程设置”部分)方式开始训练。
   *通过社会性交往和游戏,能够更加自然地发展语言能力。孩子可以从同伴那儿学到如何自然而然地说孩子气的语言。大人教孩子说话,往往会“大人腔”。比如,回答“你几岁了?”这个问题的时候,大人有时候会教孩子说“有四岁了”或者“我今年四岁了。”虽然这个回答显得很有礼貌,但显得过于正式,而且也不是普通孩子一般的回答方式。3岁的孩子还压根儿就不吭声,伸出三个手指头就完事儿了。四岁的孩子或许会伸出四个手指头,说“四岁”。再大点儿的孩子一般也简单地给个数字(比方说“5岁”、“10岁”)。这种成人化的回答方式会让孩子的语言听起来不自然,而且有时候还使孩子融入群体的过程更加复杂化。
   *用一种“好玩的”、非正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做游戏,一般而言总是有好处的,比如就在地板上玩一些游戏。但是,一开始的时候,或许还是得进行一些结构化的桌面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让孩子分神的因素,也可以更快地让孩子掌握游戏方法,让孩子熟悉游戏活动中包含的步骤。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包括示范、角色扮演以及差异化的反馈形式。当孩子通过这种结构化的分离测试教学模式(就是指ABA的discrete trial,----Thankstoyilin注)掌握了基本能力之后,孩子才可以在更自然一些的场景中,用更自然的方式来继续练习游戏,拓展能力。
    *ABA的教学模式帮助他们先构建最基础的东西,为的是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观察,提高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使孩子具备一定的游戏和社会性能力的另一个好处正是 INCIDENTAL LEARNING。
   *自闭症孩子往往在结构化的情境下注意力更集中,这使得训练者不情愿跟孩子在不那么结构化的状态下工作。然而,如果不尽早摆脱这样的局面,情况只会变得更糟,对孩子的长期发展是个阻碍。孩子必须要尽早的适应在更自然的场景中学习。这样才能使孩子更成功的融入到群体中。
   *可以这样说,孩子社会性能力训练最大的好处,可以通过同龄伙伴的重要性体现出来。相比于成年人而言,小伙伴给予孩子的影响会大得多。我们时常会发现,孩子们往往会比训练老师更加迅速而有效地阻止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因此从结果上看反倒是显得不那么有设计的痕迹。大人的指令时常会显得有那么点儿“治疗味儿”(比如“你要用嘴巴讲”“你这样就不是个好朋友的样儿了”“你觉得恼火吗?,等等),而孩子们的话要更加直截了当,虽然从礼貌角度看不是那么得体,但显然更加自然有效(比如“这样不行!”“给我!”“真恶心!”,等等)。这些行为也能够造成更加自然的效果,比如直接就把玩具夺回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懂得如何取悦于他的小伙伴。这在干预训练的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的坎儿,因为这是一个把心理需求内化的学习过程。小伙伴将会给孩子形成得体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一个自然而言的支持作用,因此也更容易使这些能力得到泛化。在这种情况下,大人的监护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了。我们已经观察到,当把伙伴对于自闭儿的作用看得比较重要的情况下,融合训练往往会更有实质性的成果。
   *对游戏和社会性交往能力教学的抵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孩子这些游戏行为是非常之困难的。在语言和学业技能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制订出一些结构化的课程,与之相比,教孩子游戏和社会性能力则需要更大的灵活性。
    *正因为游戏和社会性行为是非常非常多样化的,所以教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家长和老师们时常会退一步从教会孩子更加具体和结构化的能力上得到一些抚慰。虽然ABA的分离测试教学方式在教孩子这些技能的时候也是会用到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需要更大的创造性,比如在向孩子发出提示性方面、给出行为回馈方面,需要更加细腻的考虑。当然了,如果老师有非常丰富的游戏和社会性能力教学经验,那就非常有利了。
    *可能另外一个抵触心理来自于大人觉得在孩子还不足以有能力进行交互性游戏之前,孩子的行为还得受到大人的控制。在不太结构化的游戏和社会性交往情境下,孩子的行为问题更加突出。当然,这些都不成其为回避这方面教学的理由,恰恰相反,这正是需要教的理由。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所有场景下去正视和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
    *在推进基本语言和认知能力教学的同时,也要及时启动游戏和社会性交往能力的训练。
    *ABA的目的性是极强的,它明确的直接要达到的现实效果是使孩子融入同龄人。玩符合孩子年纪的,玩符合孩子性别的,玩同龄伙伴所玩的,是ABA训练游戏能力的特色。ABA反对大人想当然的去“认为”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做的后果是限制了孩子游戏能力的发展。ABA行为训练的目的正是要扩展孩子的兴趣。尽管发展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是需要一些时间的,但这正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实也证明很多孩子先学会了某种玩法,才喜欢上了。不是吗?
   *适龄的考虑
教孩子做游戏的一个目标,是让孩子具备游戏能力,促进他和同伴的社会性游戏交往。所以就必须得选择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典型游戏。尽管他的能力还没有达到适龄的程度,但是我们还是建议选择尽量接近他生理年龄的玩具。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孩子的发展程度如何,他还是能达到一些适龄的游戏水平的。相对太低幼的玩具会造成孩子过于幼稚的印记,影响同伴对他的接纳。同样,选择太简单的游戏项目也会影响每一个孩子都会希求的自尊和成熟度。适龄这个要点,也要贯彻在诸如服饰、背包、午餐盒、发型、外形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孩子的外形和游戏层次会微妙地影响到大人对孩子的印象,也会影响到和他的交互方式。你要让所有的老师和看护者保持对孩子恰当的高期望值,也给孩子一种会变得更能干更成熟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53:37 | 只看该作者

re:[B]重温嘟嘟ABA笔记记录《 四 (第...

重温嘟嘟ABA笔记记录《 四 (第16页至第22页) 》
     *玩耍和社交是孩子需要学习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但是在努力给孩子创造各种机会的同时,有一条也是需要注意的,就是选择适合孩子的年龄段的玩具,游戏和活动,用英语说就是age-appropriate.
     *社会性游戏的安排和组织。在准备给孩子进行同伴游戏之前,应该先确认需要教给孩子哪些基本的游戏技能,并用一对一的ABA回合尝试教学法把这些技能教给他。在孩子已经学会了一些技能之后,再开始进行比较简短的同伴交互游戏。比如,安排小伙伴过来游戏30分钟。在起先的两个回合,目标应该是让你的孩子和小伙伴都感受到游戏体验是非常有激励强化作用的。也就说,在孩子被非常有趣的游戏活动吸引住之前,不要去展开正式的教学。这些有趣的活动包括烤巧克力饼、玩奇异的玩具、或者在游泳池游泳等等。特别是要让小伙伴和乐意下次再来。
    *测试过程中,嘟嘟喜爱的薯片充当强化物。即使答错了,也能得到薯片吃。我不解。珍妮和汤尼亚解释,这时的强化物和训练中的强化物作用不同,测试时强化物的作用是让嘟嘟能够一直做下去,无论正确还是错误。
    *自闭症的孩子,本来注意力、兴趣、耐心都很有限,要想在第一时间就燃起他们内心的热情,使他们做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事,确实是困难的。但最起码,可以努力做到让他们不反感,或把反感降到最低。
    *我们的list也是通用的,并不是根据孩子的个性设计,但先做哪一个,后做哪一个,还是很灵活和随机的,会考虑孩子的能力,也会考虑孩子的兴趣。再没兴趣的孩子,也不会对什么都没兴趣吧,总能挑出来比较有兴趣的吧。
    *当孩子做起来容易时自己也会有成就感,慢慢就会更喜欢做。
    *强化物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只是你不要把它仅仅理解成食品。感官游戏也是强化物,自由的时间也是强化物,当然赞扬更是。以前我也提过,要让孩子感到,出色完成任务的结果是得到更多自由的时间,而不是越来越多的任务。
    *对哭闹采取忽视法和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兴趣不矛盾啊,可不能混为一谈。打个比方,一个优秀的管理人会激励和体恤他的员工,为了什么呀,为的是让员工更心甘情愿的干活,更守他的规矩呀。怎么能没了规矩呢?
    *根据当时孩子的状况,同时定下的阶段性目标依次为10分钟,12分钟,15分钟,17分钟,20分钟。。。这也同样是ABA方法,把任务分解成若干小步骤,一点点去完成它。
    *以良好的情绪为基础是要动脑筋想办法使孩子有参与的兴趣,跟我们一道打持久战,这样才有可能走的远啊,不是她不高兴了就不做了呀。
    *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一样,别人的方法,常规的方法,只能参考,不能硬搬。
    *自闭症敏感的感知觉使他拒绝展示他的理解力。这里的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本体觉等等。
    *虽然“自闭症敏感的感知觉使他拒绝展示他的理解力”,但只要理解力领先一点,就依然可能战胜天生敏感的感知觉。当懂得了戴上手套就不冷了,这种体会可以抑制手部的敏感。而感知觉向正常靠近一点,就又可以使孩子有更大的机会去发展他的理解力。所谓“相辅相成”。这就是为什么ABA可以改变感知觉的理由,今天我明白了。
    *“正常孩子告诉他过马路有危险,他可能不理解,但他会形成抑制.(阳光绚烂说)”自闭症的孩子既不理解,也不能正确的接收语言信号形成抑制,因此更加要通过视觉优势提高认知,使他们接收到正常的信号。越是语言接受能力弱,越是明显的自闭症状,就越要提高认知,越需要ABA。
    *某种意义上,ABA训练和服药相似,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却可以借他们短暂的注意力让他们学进东西,从而使他们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这安静的一分钟必须要有她喜欢的东西为诱饵吗”----没有。我的理解是,只要她不在第一时间里拒绝,只要她能安静下来看一看,她就能看到,她才能看到,这里面有什么,这里面非但没有任何危险的东西反而有很多吸引人的东西,但只要她安静一分钟看一看,给自己一个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54:50 | 只看该作者

re:[B]重温嘟嘟ABA笔记记录《 五 (第...

重温嘟嘟ABA笔记记录《 五 (第23页至第28页) 》
    *ABA和地板时光相结合的工作其实早就有人在做了,这种结合不是把两种方法简单拼凑在一起,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今的ABA与过去传统的ABA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它融合了地板时光的灵活性,形成了与地板时光平衡后的新型干预模式。
    *大动作模仿我以前有个误区,好比双臂上举这个动作,我以为我把胳膊举高,嘟嘟也举高就行了。昨天才知道,这还属于“重叠辅助”,标准的做法是我把胳膊举高,再放下,之后嘟嘟举高,这才叫无辅助。
    *对嘟嘟已经掌握的技能,如物体模仿、实物和图片的配对、分类,我们复习的方式一是要离开桌面,离开强化物,到非结构化的环境下复习,二是也要不断更换和扩充这些项目,随时随地的。即是泛化。有之前的牢固基础,在泛化时就显得很容易。这些泛化的复习一样要做数据统计。
    *这个过程也肯定是走过弯路的,不过这并不是很要紧。认识自闭症,了解孩子,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就是需要时间的。对孩子、对训练师、对自己,都不必苛求不出差错,允许大家出错,给每个人更正的机会,有利于更准确的找到方向。
    *嘟嘟的ABA里,有一些项目是不主张(训练师的原话其实是“不可以”)用身体辅助的,例如目光对视,例如共同注意力,例如对叫名字的反应,等等。大人在平日里培养,孩子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这些会有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在每日的生活里和训练中,对目光对视的紧密关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当和嘟嘟见面打招呼与告别时,她的眼神反应,以及速度;二是当她和我们有身体接触时;三是当她从我们手中接过东西以及递给我们东西时;四是整体情况。现在她有了丁点游戏意识,我们也注意她在这个过程中,比如玩扔球的时候的目光对视。
    *原来,让孩子对呼唤名字有高频率反应的最大秘诀之一就是少叫她的名字,别有事没事的叫,别明明知道她不会反应的时候也在大老远的叫,让她服从指令时别老习惯性的在指令前加上她的名字。叫她名字就是为了让她反应的。
    *对“叫名字有反应”不是靠“呼唤名字”训练出来的,它以和人基本的交流欲望、注意力和眼神对视这些基础为前提,前提具备了,就容易了,重要的就在训练者的技巧了。
    *注意力---配对分类---物品命名(receptive labels)---语言!一个正常的大脑闪电一般的工作程序在典型的自闭症孩子那里要经过以年为单位的重复练习和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2:56:59 | 只看该作者

re:[B]重温嘟嘟ABA笔记记录《 六 (第...

重温嘟嘟ABA笔记记录《 六 (第29页至第第33页) 》
    *以琳教材上有关“控制行为”的那一段说的好啊:
“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明显地需要适当的控制,正常的儿童也这样。那就是,儿童自己不能决定是否去学校,不知拥挤时是否通过马路,大人就要做出那些决定。儿童应该也能做得到的事情大人应该减少对他们的控制或干涉。
放松控制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儿童行为是我们的指导。如果儿童不停地学习和行为适当,我们就放松一点控制。如果他后退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开始自我刺激,或开始一些不适当的行为,那么就重现控制。这是为了以后一旦他再能处理时再次放松控制。”
    *嘟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自发的模仿发音,很好玩,但我们还没有“要求”她仿说。PECS和一些训练形式从长远来说有利于主动语言的发展,但在短期内,会抑制语言,这也是初期的目的吧。在孩子的主动交流意识、专注力等等还欠缺的时候,对语言的过早要求会形成干扰,也不利于某些“行为”上、“交流”上的训练。我们这里对正常儿童的教育也有提倡用暂时的减少语言来达到提高注意力和发展智力的。只要方向对,语言应是迟早都会出来的。当然,在没有出现成功的结果之前,一切都是“试验”。
    *孩子发脾气,除了生理原因以外,(这个需要观察和对症处理),主要原因是因为挫折感,具体到我们孩子身上,就是有想法说不出,或者是不明白你的说法或做法。所以让孩子接受改变以前,做好能给他讲解一下,尽量做好准备工作。
    *情绪上的控制也类似,如果孩子感到受挫时,能够接受安抚,尽快使自己平静下来,总是好的。(当然要注意的是不要“奖励”她的胡闹。)为什么以前对嘟嘟更经常的用忽视法呢,因为没有其它任何方法能让她快速平静下来,尝试下来忽视法是最快最见效的。
    *理论听起来教条,方法是灵活的,孩子的行为就是我们的指导。见效的方法就是合适的方法,不见效的就是不合适的。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行为反应改变方法。
    *她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忍受。提高忍受和自控能力的办法包括健康的睡眠规律、饮食规律、锻炼身体、转移注意力、提高认知、行为上自我约束,这才是最本质的。
    *ABA什么时候最厉害啊?就是出现问题的时候,什么方法都不灵的时候,它最牛。可你首先得信它,要有极大耐心,有极大勇气。
    *用手指出想要的东西也好,PECS也好,都是要先让孩子学会主动“提要求”(不是被动回答哦)。
    *洛瓦斯学院的琳达说,我们前面已经做的工作,很难,但很重要。是什么呢,睡眠、情绪、注意力、眼神、对“人”的兴趣,交流的愿望、刻板配对行为的改善。这些为后面的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
    *听力和仿说,听力训练在前,模仿发音训练在后。听觉学习主要就是instruction和 label了。
    *跟着他们训练有一年了,我很大的一个体会是,究竟该什么时候开始某项训练呢?答案并非越早越好,而是当孩子具备能力进行这项训练的时候才是最佳。嘟嘟的精细动作训练开始的也很晚,才刚刚起步,但是顺利,这样就少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辅助,对日常生活也很有帮助,自己拿勺子吃东西顿时显得稳当多了。更重要的是,当孩子的能力具备了,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ABA虽然是一套理论,但理解起来不难,精要之处甚至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难就难在如何在实践中实施,低的要求是在桌面训练上,高的要求是在日常生活之中。
   *不论程度轻重,自闭孩子有些相同的表现就是:坐不下,听不懂,没兴趣。而一个好的训练师,不仅要懂理论,要有爱心,还要是一个兴趣广泛,和善于理解和观察孩子的人。对我们的孩子,有办法的人,总能找到让他感兴趣的切入点,调动他的兴趣,用科学的方法让他学习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发表于 2009-7-12 12:45:19 | 只看该作者

re:有爷爷奶奶带真的是很幸福,猪头你就知足吧...

有爷爷奶奶带真的是很幸福,猪头你就知足吧!像我们什么都要靠自己,有时觉得好辛苦好烦的。

涵最近进步好多,可喜可贺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发表于 2009-7-12 19:37:46 | 只看该作者

re:涵妈,你贴了好多可学的东东,把我看晕了

涵妈,你贴了好多可学的东东,把我看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发表于 2009-7-28 13:24:35 | 只看该作者

re:这么多好东东啊!

这么多好东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09-7-28 17:11:05 | 只看该作者

re:请寒妈继续你的日记,感谢你对我们大家的启...

请寒妈继续你的日记,感谢你对我们大家的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22:20:07 | 只看该作者

re:[B]禁食[/B] 最近寒的情...

禁食
    最近寒的情绪问题挺严重的,自言自语,看手还有其它异常行为,现在已经开始给寒禁食了,搜了篇《自闭症儿童的饮食治疗》挺好的,收藏起来了!

收藏:自闭症儿童的饮食治疗
    最早发现自闭症饮食治疗的不是医生和研究者,而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这些家长发现,当他们的孩子吃了某些特定的食物后情况就会恶化。于是,他们开始留心究竟哪些食物会产生负作用。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父母们故意去除或增添某种食物,然后观察他们儿子的行为表现。虽然对每个自闭症儿童产生影响的食物都不完全相同,但有几类食物却是共同的。它们是谷类食物、奶制品、鸡蛋、桔科水果、巧克力、茄子、含色素的食品和含水杨酸的瓜果蔬菜等等。
  一开始,许多人都对此结果抱有怀疑态度。这是因为,在多数人认为这些发现只是来自于自闭症孩子家长的观察,缺乏科学研究的证据。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DOHAN就开始研究谷蛋白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了。到了70年代末期,PANKSEPP又提出了在人脑中自然生成的吗啡,其作用与自闭症的症状有相似之处。这一研究为饮食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控制某种食物能减缓自闭症儿童的症状。进入8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研究有关自闭症的饮食治疗,其中较为著名是佛罗里达大学的Cade和约翰大学的Fride-man等人。在1999年10月召开的DAN(Defeat Autism Now)大会上,已经有许多专业营养公司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提供了饮食方面的服务了。
     介绍饮食治疗之前,有必要先向家长们解释一下有关此疗法的理论基础。一般说来,蛋白质有很长的链,这些链由许多叫做氨基酸的小单位组成。当蛋白质被消化后,它将分解成各种氨基酸。然而,有些蛋白质未被完全分解,形成了短肽链。其中有些短肽链具有鸦片(Opioid)活性,它们能模仿人脑中自动产生的脑内啡的作用。这种脑内啡含有吗啡因,能够刺激人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当过量的带有鸦片活性的短肽链穿过消化肠进入血液,再穿过脑血屏障(保护大脑免受有害物质入侵的生化组织)进入大脑后,它们就可能影响人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导致人体的发展受损、机体功能失调。  饮食治疗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自闭症儿童所吃的食物中去除那些有影响的食物。在去除这些食物之后约三周时,观察自闭症儿童的症状有无好转。学者的研究实验都证明了这些食物干预的确有效。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究竟应该控制自闭症儿童所吃的哪些食物。

谷类食物
  并非所有的谷类食物,自闭症儿童都不能吃。我们所说的谷类食物主要是指大麦、黑麦和燕麦等制成的食物,不包括大米和土豆等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因此,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注意尽量避免给孩子吃诸如黑面包、燕麦片之类的东西。在坚持控制这些谷类食物6-12个月后,许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看到他们的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

酪蛋白食物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喝牛奶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的确,牛奶富含蛋白质、维他命和各种矿物质,其中特别是钙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他们可能无法彻底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造成消化道内带有鸦片活性的短肽链增多,从而影响他们的症状。因此,控制自闭症儿童不吃或尽量少吃奶或尽量少吃奶制品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除此以外,还有鸡蛋、鲜奶蛋糕、奶酪等食物也同样富含酪蛋白,家长们也应该控制其孩子对这些食物的摄入。

     研究表明,控制2-4岁自闭症儿童的奶制品食物,其效果非常显著,但持续的时间不长,大约在10-21天左右。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牛奶含丰富的营养,因此家长在控制这些食物同时,应注意补充各类替代品,如豆奶或蔬菜汁等。

氨基酸和消化酶
  许多疾病都直接来源于氨基酸摄入的不平衡。有关专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血液里谷氨酸的水平较低,补充适量的谷氨酸对这些孩子有所帮助。在医学上,谷氨酸被经常作用促进消化壁绒毛的生长,因此它可以改善消化道的吸收功能。如果我们的消化道内缺乏消化酶,那么我们就无法充分分解短肽链。一些从植物里提取的消化酶可以帮助我们改善问题。研究表明,从凤梨中提取的酶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有效果。许多专业营养公司已经开始生产这类产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就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这些产品了。

含色素的食物
  硫酸盐对人体的消化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胃肠道内缺乏硫酸盐,那么消化道可通透性就会增加,带着鸦片活性的肽就容易进入血液,自闭症儿童的症状也将变得恶化。因此在消化进程中,任何需要使用硫酸盐的食物都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好转。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色素食品,在人体内消化时都需要硫酸盐,这些色素食品包括巧克力、桔子汁、彩色泡泡糖等等。因此,家长们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吃这些食物。此外,还可以给自闭症儿童补充适量的硫酸盐。过去,人们一直忽略硫酸盐的作用。随着医学进步,人们越来越发现硫酸盐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有效性、保持消化道功能的完整、增强肾功能等。硫酸盐虽然重要,但它却很难在食物中被吸收。然而,硫酸盐能很好地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因此,家长们可以在自闭症儿童的洗澡水中加些硫酸镁,帮助儿童吸收。

    水杨酸盐食物
  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含水杨酸成分高的食物对自闭症儿童有不良的作用。这些食物包括桔子、橙、柚、柠檬、番茄等。其原因是,水杨酸对人体的胃肠道有严重的负作用,会导致消化道的可通透性增加。值得提醒家长的是,阿司匹林也含有大量的水杨酸。因此,家长们不仅应注意尽量避免给孩子吃这类食物,在孩子感冒、发烧时,也尽量不要使用阿司匹林。

      在控制了上述5大类食物后,家长们还可根据自己孩子对食物的不同来选择其它的食物加以控制。例如有些自闭症儿童食用牛肉和茄子后会有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家长们就应该对这些食物也加以控制。制定一份记录表,写下你的孩子每天所吃的食物和当日的情绪、行为表现,有助于你找到这些特定的,对你的孩子有影响的食物。(例如下表)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通过需要记录3至6个月,以较全面地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家长找出对自己孩子有影响的特殊食物,并对这些食物加以控制。

      饮食治疗只是治疗自闭症儿童方法之一。家长们应当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全面综合的治疗。但是,由于目前科学家对自闭症的成因仍无确切的定论,因此所有这些治疗都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出现能够完全治愈自闭症的特效药。对于自闭症,家长们还是应该花更大的努力在教育和训练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16:21:45 | 只看该作者

re:[B]收藏:给予孩子情绪支持[/B]...

收藏:给予孩子情绪支持



    在电梯里看见一个男孩哭,妈妈很凶地训斥他:“行了,别哭了,没完没了了你!”孩子一边抽搭着,一边咕哝着辩解,好像还有很多委屈,但显然屈服于妈妈的强势,不敢出声了。

    我们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活泼、好学、懂事、乖顺。当孩子情绪低落、大哭大闹、发脾气、不上学时,我们常常感到无计可施,自己的情绪也变得恶劣,只能拿出做父母的权威,采取“高压政策”,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

    和成人不一样,孩子的感情隐藏不住,无论快乐,还是难过,都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但是很多妈妈不太给孩子机会宣泄自己的真实感情。孩子快乐了,会说:“ 疯什么?安静点。”孩子难过了,又说:“哭,哭,有什么好哭的。”慑于威力,孩子表面上听话了,但情绪却被压抑了,甚至在心里埋下逆反的种子。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当孩子恐惧的时候,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当孩子愤怒的时候,我们怎么办?怎样做对孩子最有帮助?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不正常”的表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处理得好,会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哭泣能愈合创伤,由于你给孩子机会自己排除受到伤害的感觉,之后他会变得更坚强和自信。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 ”表现时,我们应该留在他身边,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提供他所需的支持,使他在整个过程结束时,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

    倾听孩子,并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你纵容他,你只是在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你的倾听,可以逐渐减弱不良情绪对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个倾听过程,孩子自己良好的判断力就会得到恢复。

    倾听一个孩子的哭闹,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益,本身也并不复杂,但是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这需要成人有十足的耐心,能理解孩子。

    有调查说,现在患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遇到不快,他们不向他人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遇上困难也很少向别人求助,习惯压抑自己,不让他人知晓。久而久之,问题得不到解决,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就容易患心理疾病。

    我们小时候,和小朋友争玩具时,如果妈妈在旁边,大多时候是被制止并被教育说:“要懂得礼貌,应该互相谦让。”然后,不管我们有多么不高兴,手里的玩具还是被妈妈送到了对方的手里。这是常见的场面,包括现在的妈妈也经常这样教育孩子。

    其实,孩子就是孩子,尤其是六岁以内的孩子,还不懂得礼让的含义,大道理的教育对他是很空茫的。而他看到的是妈妈不站在他的一边,自己没有了争取的权利,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就有可能受到打击。如果孩子长久被教育成这样“谦让”的小大人,不敢率性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长大之后很有可能不知如何维护自己合理的权益。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妈妈要适当认同孩子的负面情绪,耐心地引导孩子合理宣泄,不要有太多的训斥、责难、教育,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处理自己的情绪。孩子只有对自己有体验的事物才有感觉,在不快乐中学习处理不快乐,在愤怒中控制调适自己的心情,在沮丧中学习振奋自己,给孩子留出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急于参与处理孩子的情绪。妈妈不要一看孩子不高兴了,愤怒了,沮丧了,就去干预。只要孩子的发泄没有伤害自己和他人,也没有损坏东西,哭,就让他哭;怒,就让他怒;忧,就让他忧……让他自己有一个自由释放的空间和时间,在体验中学习管理和宣泄情绪。当然这不是完全让孩子的情绪失控,合理宣泄,也包括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适度控制和调节情绪。

    喜怒哀乐是人的正常反应,情绪的适度自然流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的苛求、掌控、高压、不尊重、漠视,会造成孩子幼小心理的伤害。要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游戏,这种自由的活动,有利于孩子释放积累起来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要把小孩子当大人来要求,要允许孩子公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不要强行让孩子自我压抑,更不能用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方式,让孩子“忍气吞声”。心理学家发现,很多孩子的强迫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很多时候都和他内心的紧张情绪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宣泄有关。

    一个女孩子失去了她的爱犬,心疼至极地哭泣,甚至第二天不能去上学。妈妈没有强迫她,很理解地对女儿说:“心里难过今天就不去了。”她知道孩子在学校里,想起她的狗狗会难过,面对同学老师又不能尽情流泪。在家一天的时间里,妈妈给了女儿独自面对痛苦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的难过情绪得到了宣泄,眼泪有时是很好的“情绪治疗剂”。

    曾经见过一个三岁的孩子因为玩具熊掉到水里而大哭。妈妈在旁边帮她把小熊捞上来,大声说:“哭什么,晒干了不就行了?”其实她不明白,在那个幼小的孩子心里,她会觉得小熊可能已经被淹死了呢!

    所以,做妈妈的要试着去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包容孩子的感觉,愿意从孩子身上学着了解感情的本质,因为孩子比成人更能坦然地体验强烈的情感而不矫饰。

    记得我们小时候,在三四岁的时候感到害怕或者担心,大人一般都会说:“没事,勇敢些,看我们家宝宝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幼小的生命就在妈妈的鼓励之下,克服着内心的紧张、恐惧,做着被大人们夸赞的“勇敢小孩”。

    多少年来,我们就是受着这样的教育,不承认自己会怯懦会孤独会紧张,还有更为复杂的、甚至无法言表的感情。

    在一次心理成长课上,老师问到一个问题:“假如人生能够倒转,在你小时候感到害怕、担心或紧张时,你希望周围的大人怎么对待?”大多数人想了想,很坚定地说:“我很希望父母在那时把我抱起来,轻轻拍着我的背部,说‘不要怕,爸爸妈妈在这里。’”

    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接纳孩子各种情绪的自然流露,允许这些情绪的存在,化解它,而不是压抑它。伤心时,让他哭出来;愤怒时,引导他找到合理的宣泄渠道。当然,这区别于孩子以哭闹为手段去达到自己的某种需求,后者是要规训的。

    女性是比较容易情绪化的,做妈妈的尤其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我们经常会听见一些父母对孩子说:“我们那么辛苦地工作,都是为了你,想让你好好学习,过舒服的日子,才会工作得这么累。”还有的妈妈和孩子在一起走路,突然就对孩子大声吼:“你不会快点吗?”孩子愣着,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突然发怒。这是妈妈给孩子的“情绪垃圾”,孩子别无选择,照单全收,因为他没有处理“垃圾”的能力。这个妈妈在小时候也许就是这样接受了来自她母亲的“情绪垃圾”。埋下了“炸弹”,一个事情、一个人或者一个环境就可能引爆。

    很多家庭里,母亲经常闹情绪或者抱怨身体不舒服,孩子内心就会担心、恐惧或者内疚。他不知道妈妈的情绪下一步将会变得怎样,这个时候,孩子其实根本无暇照顾自己的感觉,他的精神处于警戒状态,这就可能埋下“情绪炸弹”。

    经常听到妈妈对孩子说“不能生气啊,会把肺气坏的”。男孩被教导“男儿有泪不轻弹”。孩子们正玩得高兴,妈妈却说“哎呀,我都烦死了,你们还在这里撒欢儿 ”。小女孩的仓鼠死了,孩子哭得很伤心,妈妈说“别哭了,不就是只老鼠吗?”孩子的快乐不能长久,悲伤无法宣泄,为了符合妈妈的要求,孩子封闭了自己真实的感情,这些不被接纳的愤怒、哀伤就会转为“地下活动”。

    一个16岁的女孩对妈妈说,她喜欢一个男孩儿,妈妈可以是两种态度。一是认真倾听,然后适当建议,像朋友一样交谈,就是对她青春期正常情感的接纳;二是妈妈一听就断然呵斥:“上学的学生就想早恋?好好念书,不许胡思乱想。”这就有可能压抑了孩子正常的情感需求。这样,不但起不到良好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孩子逆反。青春期的孩子生活领域扩大了,更需要有信心十足的父母给予健康的情绪支持,帮助他进一步探索人生。

    美国耶鲁大学的几位心理学家创造出一个词,叫做“情绪能力”。它是一种比知识、技能更厉害的本事,被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甚至能预测未来的成败。在美国,“情绪能力”的培养被引入中小学的课程。纽约市一所学校的“认识情绪”课程,主要是帮助儿童学习控制自己的怒气、挫折和寂寞的情绪。开课后,学生打架明显减少了。在我们的教育机构还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训练情况下,我们做父母的,尤其是妈妈要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孩子认识情绪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曾经用五点来归纳“情绪能力”的具体内涵:

    1.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能觉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感情。

    2.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能恰当分析自己情感的起因,找到办法来处理自己恐惧、焦虑、愤怒和悲伤等情绪。

    3.激励自己的能力。能克服自满和迟疑,调动自己的情绪去达到某个目的,还能较持久地保持这种动力。

    4.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对他人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欣赏不同人对事物不同的认识和感情。.

    5.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00:01:33 | 只看该作者

re:[B]寒开始做PCI了[/B]...

寒开始做PCI了
    7月16日带寒来到了福清小海*机构开始做PCI了,这个机构一天安排十二节课,每节二十五分钟,课间休息五分钟,有:晨练、滑板、个别辅导(2节)、个人工作、感统(2节)、音乐课、食品课、精细课、游戏课、VCD课。
下面是最近上课的主要内容:
    一、参照
    1、猜猜看:把食物放在其中一只手上,用眼神或点头、摇头参照东西放哪个手上。
    2、抢东西:老师数到“3”或是点头(后加入摇头不能抢)抢食物。
    3、无言搭积木:参照老师的手势、表情、摇头点头来拿积木、搭积木。
    4、红绿灯:老师和学生拉开一大段距离面对面站着,出示红灯不能走,绿灯能走(若有困难先降低难度,先用点头能走,摇头不能走。)
    5、滚弹珠:老师拿着一个弹珠从桌子一端滚过去,学生用个小篮筐接住。
    6、打手:学生伸出一只手,老师数到“3”打手,学生要懂得缩手回去,不被打到。
    二、轮流
    1、数数:老师和学生轮流数数到10。
    2、抓牌:老师和学生轮流抓牌。
    3、说一句话:老师说“我有眼睛”,学生说“我有鼻子”。
    4、唱歌:老师唱“一闪一闪亮晶晶”,学生唱“满天都是小星星”。
    5、吃东西:轮流吃东西。
    三、调控
    1、节奏敲打:轻轻地敲、重重地敲。
    2、走:慢慢走、快快走。
    四、游戏
    1、倒豆袋:背着孩子跑到对面,用手拍墙后跑回来倒在豆袋上。
    2、企鹅企鹅GOGOGO:跟有老师后面像企鹅一样走路,老师说“企鹅企鹅GOGOGO”,跟着走,说完突然回头,学生要站着不动,动了用水枪射中。
    3、小蜜蜂:围着一堆豆袋,轻轻、重重、快快、慢慢地走,听到老师说“小蜜蜂”要倒到豆袋上。
    4、抢椅子:在椅子上贴上“小鸡”、“小白兔”,老师喊“小鸡”,几个学生一起跑去抢贴有“小鸡”的椅子。
    5、小车运球:用小推车推到对面去运球,然后再运回原地,比比谁运的球多。
    五、角色扮演(买东西)
    学生(顾客):老板,我要买薯片。
    老师(老板):给你薯片。
    学生(顾客):老板,多少钱?
    老师(老板):两元钱。
    学生(顾客):给你两元钱。
    老师(老板):再见。
    学生(顾客):老板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发表于 2009-8-9 00:43:50 | 只看该作者

re:游戏内容很丰富啊!

       游戏内容很丰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0:28:26 | 只看该作者

re:前些时间开始给寒读生活绘本和制做...

    前些时间开始给寒读生活绘本和制做自己的生活故事书,希望能丰富寒的语言,提高理解能力,近期在读的生活绘本和生活故事书:
    1、皮皮狗生活故事绘本《我过生日啦》,稍做修改简化了里面的内容:啵啵,妈妈亲皮皮狗,这是给你的礼物——衣服;啵啵,爸爸亲皮皮狗,这是给你的礼物——肉骨头;啵啵,爷爷亲皮皮狗,这是给你的礼物——手枪;啵啵,奶奶亲皮皮狗,这是给你的生日蛋糕, 生日快乐!生日有许多礼物啊!叮咚、叮咚,门铃响了。咦?谁来了?小猫、小熊、小猪来了。我在过生日,过生日真开心啊!唱《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HAPPYBIRTHDAT TO YOU。。。,吹蜡烛,“fu”生日快乐!,咔嚓,咔嚓,照相了,哇,照了张漂亮的相片。
    2、生活故事书《吃饭了》:爷爷吃饭了,奶奶吃饭了,爸爸吃饭了,妈妈吃饭了,我去洗手了,饭前要洗手,开始吃饭了,哇,有许多菜啊!有花菜、豆腐暇皮汤、糟肉、炸鱼、筒骨汤、虾,我们坐在一起吃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21:18:15 | 只看该作者

re:[B]在QQ群里看到的不错的文章[/B]...

在QQ群里看到的不错的文章
   
    这是我在杏林听的一个讲座。上海这样的讲座很多,青聪泉就办过不少。而我是第一次听,感触颇深。牛爸也感慨我们应该多听听这样的讲座。说到“幸福人生”,我现在是觉得有点差强人意,有点阿Q精神。但,当我能真正从心里接受这个“幸福人生”时,我和牛牛都成长起来了。

    Devin妈妈是个优秀的人。她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八几年就去了美国,在美国工作干得风声水起,生活是朝着所有人羡慕的方面走去。可是在生了第二个儿子Devin后,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她把工作丢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和自闭症的较量中。自己带着儿子回国,(寻求一种中医疗法),自己在家教着儿子。老公和大儿子在美国。怨吗?累吗?肯定都有。

    可是Devin妈妈还是说出了自闭儿家庭的六大幸福。

    1、紧密的婚姻和家庭成员关系。因为家有自闭儿,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所有的劲,都往一处使了。用Devin妈妈的话,根本没有外遇的外部条件了。(当然也可能有极其差劲的男人,抛弃家庭。不过,这样的人,叫人渣。不要也罢)

    2、单纯而清晰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就是教会儿子说话,写字,教会他主动地邀请小朋友玩。目标就是这么明确。以前,也许成天忙忙碌碌,忙挣钱,忙升官,忙买更大的房,更好的车,可还是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不知自己真正想干什么?现在有了,明天能教会儿子疑问句吗?后天能让儿子主动和小区爷爷打招乎吗?

    3、无限延长的天伦之乐。自闭儿是上天派来的天使,他是那么单纯,他是那么地无限依恋着这个家,他会陪我们很久很久。。。。

    4、共同进步——将衰老拒之门外的一种生活方式。自闭儿的干预是终身的,是要打持久站的。所以,爸爸妈妈们,努力吧。要跟着孩子一起学,一起进步。如果孩子学音乐,父母也会成为音乐家,孩子学画画,父母也会成为画家。因为,我们的孩子特殊,只有亲生妈妈才会知道怎么教他,那只有先自己学吧。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还有机会说自己老了吗,要退休了吗?没有这个可能了。。。

    5、爱子相随的快乐晚年。如果是正常孩子,他会在青春期时,就迫不及待地离开这个家。他们有工作,有自己的爱人,有孩子。而我们的孩子呢,他会一直陪着我们。。。多好

    6、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我们会成为心理学家,教育家,会成为特教家。会成为慈善家。只是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孩子,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他?有你,我一生的经历会更精彩,有你,我一生更能感到爱的力量。有你,我一生有更大的追求。有你,夫复何求?



    自闭症家长容易陷入的误区

    1、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这是最大的误区。Devin妈妈说,Devin小时候,长得很漂亮,所有的人都在夸他,只有一个老师在他二岁时说他有问题,为了这句话,Devin妈妈整整恨了她两年,可是在两年后,她最感谢的是这位老师。

    2、与正常的孩子多接触,上正常学校,慢慢就会正常。不可能,你把一个自闭儿丢在人堆里,他会更自闭。因为,他不理解别人,别人更不理解他,他只有更缩回自己的壳里。只有他具有了和人交往的能力,能懂得了别人基本的意思,这个世界才给对他开一个小小的口。Devin妈妈说到和老师打交道,千万不要把一大堆资料往老师那儿一丢,老师凭什么为你的孩子,去学习这些专业知识?也千万不要对老师指导,“我的孩子,你应该这么教,那么带。。。”要放下身段,要用“眼泪外交”,多用妈妈真诚的泪水,来打动老师,千万不要正面起冲突。

    3、这种病没有办法治疗,只能训练。辅助方法很多,比如食疗,比如中医,比如音乐疗法。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于听力敏感的孩子,莫扎特音乐,非常有用。

    4、医生老师比我们懂得多,应该指导我们,我们照做或把孩子送到机构训练就行了。不对,家长是永远的领军人物,是CEO。

    5、自闭症是大脑发育有问题,孩子身其它身体方面都没有问题。自闭儿一般消化系统问题,有营养问题。自闭儿大多数非常挑食。

    6、我要一心带好这个孩子,其它的事都不重要。这是自闭儿妈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我们不仅是自闭妈妈,还是一个男人的妻子,是父母的女儿。不要因为孩子,忽略身边重要的人。

    7、这个社会爱心真少,有正常的孩子的家庭根本不接纳我们这样的孩子一起玩。有这样的孩子,好象只有父母有义务无怨无悔地付出,别人没有这个义务。如果因为这个,我们生气报怨,只有浪费我们的精力,我们的精力太有限了。Devin妈妈提到一个社交模式,“请进来”,既然我们的孩子到别人家,有可能搞破坏,有可能不配合别人玩,那我们就把孩子请到自己家来,我们亲自陪孩子一起玩,既能主动控制场面,还能让别的孩子在某些时候做些让步。把好吃的,好玩的全拿出来,别的孩子也许就会宽容我们的孩子,而且正常的孩子非常精明,他们想表现好,就会主动配合和我们孩子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6:09:04 | 只看该作者

re:[B]收藏:一篇受益匪浅的贴子[/B]...

收藏:一篇受益匪浅的贴子
    亲爱的战友们,下午好。今天受爱好的邀请,请我和大家来交流一下心得,这个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也同时希望自己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对大家有帮助。
    本来我想直接从我如何利用各种孩子感兴趣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可是昨天前天发生的一件事情令我无法回避,那就是我的情绪问题。从以琳回家之后,一直是我一个人全面负责孩子的一切,我又是一个自我会不断给自己增加压力的人,所以越走越沉重,直到身上的重担压得自己喘不过气。心情低落已经维持了一段时间了,这阶段我的情绪波动很大,一会儿能开心起来,一会儿又陷入低谷。以致于我的低落情绪影响到了整个家庭气氛,每次在我妈家吃饭,我讲讲心里就难受,就会哭,我妈心里难受,我妹跟着我哭。我老公说:这个世界上没人能帮你,我也没有办法救你了。就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我一直维持下去,没有宣泄口。我又是大家公认的好妈妈,我还要向大家展现我勤奋、努力的一面,我情绪低落的时候不愿意跟任何人讲,独自在一个角落暗自神伤。一直压抑自己的结果就是,昨天最后一根稻草把我压倒了。那天晚上,广州的小鱼妈推荐了以琳上的帖子给我看,我看到很晚的时间。第二天下午,我好累,于是和均儿一起睡觉。我几乎要睡着了,可是均儿在旁边大喊:我要起床,我不要睡觉。我当时脑子昏昏的,就又钻牛角尖了,我心里就一直在想:今天我就非让你睡觉不可。过了好久,均儿也不睡觉,我看他翻来翻去,还不停地反抗说要起来,心中大怒,就在他的屁股上面狠狠地给了几巴掌。他很委屈,大哭起来,哭了好久,还不停的说:我不要睡觉,我要起床。但是他也不敢动,因为他知道他现在没有办法起床,只会引起更多的暴打。均儿一直和我感情很好,喜欢搂着我,用头顶我的下巴。可是今天,我感受到了他的抗拒,他的排斥,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我的不满。我碰他的时候,他都会警觉地看看我是不是还要打他。就这样一直折腾了一个多小时,他还是不入睡。这时我妈来了,我告诉她把孩子带我远一点,否则我会继续伤害他的,于是,我妈就把均儿带到了城西教师新村,我妈家。晚上,我妈打电话过来,告诉我均儿不愿意回家,问他为什么,他说害怕,害怕谁,害怕妈妈。我亲耳在电话里面听到了,顿时我心里充满着无尽的后悔和自责。以前,我离开均儿,均儿就要跟着我的,如果看不见我,就要说:我要妈妈。最近他的情感正在迅速提升,特别是对我,尤其依恋。而我,今天的下午的几巴掌,又把孩子推到了他自己的世界中去。所有之前的努力全是白费了。我真的后悔无比,可是为什么每次都要到这样的一个结果了,才知道后悔呢?
    今天我想了半天,我要不要把我这一面展现在公众的面前,我思考了半天,我想还是要的,因为我必须要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情绪。我现在认识到了,其实家长的情绪和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大人心门要打开,孩子的心门才能打开。当然,不要自责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因为我们实在是一群压力很大的家长,有报道说过,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的压力是全世界所有家长中最大的。所以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情绪,我们没有过错,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一定会有情绪。但是我们要做的是要帮助自己去解这个“心结”,帮助自己去定期排解这些压力,就比如我今天选择了在你们面前暴露自己的伤口,也是在帮助我自己。只有我们的情绪好了,孩子的情绪才会好,学什么也就快了。今天我想我的目的不是想让大家可怜我,而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我们需要帮助自己,对我们自己好,也就是对孩子好。我们的目的是想把孩子拖出他的世界,但是如果我们是一张忧郁、悲伤的脸面对孩子的时候,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愿意从你的世界中走出来吗?
    下面我要讲的是我另外一面,也就是我用我自己的方法教孩子的一面。
    去年12月从以琳回到家中,我就开始了一个人带孩子的漫漫长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这样的宝贵机会,就是参加杨教授在上海爱好的PCI研讨小组。我想先给大家看一下刚从以琳回来时候均儿的状态。他三岁八个月出语言,到回来的时候大概是四岁五个月,所有的要求都是“拉个,拉个”,有简单的仿说,但是语言发展非常的缓慢。(录像1)再给大家看一段前一个月时候均儿的一段录像,大家可以做个比较。(录像2)我自己感觉孩子这几个月的进步真的是非常大,特别是情感和对人的感觉,正在一步一步的提升。因为苏州没有任何机构能够满足我的要求,回来之后,我只能自己一边带孩子一边摸索,幸好杨教授2个月左右的时间来上海,帮我指引一下方向,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令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成果。但是我还是要再三重申,因为我只带过均儿一个孩子,我所有的方法都是根据他设计的,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孩子,为他设立一个最佳介入方案。(你自己必需發展一套介入的價值,一套適合為為的模式。—杨教授给为为妈妈的回复)
    我想先打个比方,我们这些家长好比正在穿一条项链,首先得有项链,才能穿起来。有了项链,还要看手工和设计,巧妙的构思得出的成果肯定要比胡乱穿要好。就把项链上的珠子比成孩子的大脑中的知识点吧,那我们如何去利用这些点就成了我们的工艺。
    回来之后,我经过心理调整之后,又投入到了孩子的教育中。我是个教师,一直喜欢的教学方式是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动,和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因为喜欢我,而喜欢我教他们的知识。这些理念是我早先就具备的。因为这个孩子,我曾经忘记了这些理念,我认定他是一个特殊孩子,就应该接受特殊教育。我学了很多操作,也做得非常好,但是我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因为孩子的心离我远远的。我和为为妈妈关系比较好,每当看见为为灿烂的笑容的时候,我都非常羡慕,一直想如果拥有这样的亲子关系该有多好啊。我后来仔细观察了他们的互动情况,我找到了答案,为为妈妈很接纳孩子,没有任何训练目的在内,只是和孩子玩,而且充满着爱,笑盈盈的眼睛里面就表明了一切,所以为为会那么开心。相反,刚回来的时候,均儿的眉头紧锁,情绪很脆弱,一碰就像爆竹一样发作。我的技巧那么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我又看了6A的力量,没有接纳的基础上的爱都是有条件的爱,是假爱。只有无条件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我做了适当的调整,当我真正地放下身段,完全接纳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心门随之打开了,我给他的东西他也是愿意接受了。所以我一直认为父母的接纳和赞赏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有了这一点,才有可能有往上走的可能,也就是你的技巧问题、方法问题。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段一个24岁自闭症孩子家长写的一段话:
                                            --摘自zouwen在24岁台湾自闭女孩帖子里面留言

    女儿两岁多时的状况,让我们还只希望她长大能够自己如厕就好。【可现在,她已经可以在辅助下自立,再一次地说明,无论重度也好中度也罢,只要方向对,方法正确,总是有希望的。】

    毕竟以目的性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无论如何包装、引诱,都替代不了「不以功能为目的」却以「沟通互动为精神」的、属人的学习方式。阿妞开始出现了暴烈的情绪,将她所遭遇到的不尊重、被强迫(无论它们包装的多么和气)完全反映出来;当我们带着无能的恐惧企图操纵她照着我们的道走,她反映的(甚至不能说是学会和响应)便是她所遭遇的对待。后来我渐渐明白,这样的反应、连还击都说不上,而是输入的感受正是情绪的建材,她所以如实呈现了她的处境而已。
    我个人认为对自闭症孩子. 情绪是最个关键的问题. 如果情绪养好了. 未来全家受益良多。如[情绪]养坏那将会后患无穷 。【-这点再次感慨。尤其是象我这种总控制不好自己情绪的人,更是要时刻铭记。黄花菜说的:孩子的教育是情绪第一,自理能力第二,行为规范第三,赞同】

    他们的理念是,要尽量的理解孩子,由对那些看起来实在不可理喻行为的好奇开始,体会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动机,而能从孩子而非父母的角度出发,试着与之搭上线,引发孩子心里深层、「自己想要」的动力。 【真正的理解、接纳,是多么重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仅仅想着如何改造他们】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们真正心里真正接纳了这个孩子吗?

    我们继续往下谈,就是我们的方法技巧问题。我今天所讲的是我在均儿身上用的方法,可能照搬在您孩子身上真的会有问题。因为每个孩子程度不一样,性格不一样,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最好了。我的均儿是个低功能的孩子,所以我的方法可能更适合程度较弱的孩子,另外我和均儿还没有走到更高阶段,所以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于高功能孩子的教学,我还没有体验过,也没有资格在这里发表任何看法。但是,我相信教育是相通的,希望今天我所说的方法对于大家来说是有帮助的。

  情感交流优先

    杨教授说过,在我们介入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优先顺序。最怕是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抓不住。我也是一个极易动摇的人,有时看见别人的孩子进步大,就想着是不是换一个方式,学别人的方法套用在均儿的身上。事实上,每次我想这样做的时候,孩子都会停滞不前,情绪问题也会出现。所以我明白了,任何方法适用在一个孩子身上的,不一定适合我的孩子。必须把别人的东西真正内化了,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身上。也就是我们必须用我们真正消化了的、理解了的原则和方法,否则没有效果。我现在在任何介入的时候,一定是以情感交流为第一原则,让均儿开心的笑出来是我觉得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最初我在家中贴了最近的目标,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注意。刚回家的时候是,1.蹲下来,让孩子看见你的眼睛。 2.让孩子笑。就这两条简单的目标,让我受益颇多。均儿现在和我的眼神交流好很多,有时感情交流很好的时候我竟然会忘记他是个特殊的孩子,因为那时均儿的眼睛里有爱的流动。现在的均儿对我充满感情,而且变得黏糊起来,按为为妈妈的说法:怎么均儿最近变得向为为道路发展了啊?这一条可能就是符合了杨教授所说的“心门打开”原则,心门打开了,教东西也就快了,只要动机强,学习东西真的一点也不费力。每天,我都要跟均儿大量的进行感情交流,在任何活动中,牢记这条,几个月的收获就是均儿对人的意识正在不断提高。杨教授打过比方,带一个孩子像在烧开水,烧成五六十度,不够。烧成七八十度也不够,只有水烧到一百度了,沸腾了,才能产生蒸汽,蒸汽的力量是无比神奇的,它能推动火车前进。我现在觉得均儿的温度是上升了,但是也就五六十度左右,远没有到达一百度的热度,所以我要继续努力,直到把孩子所有的热量发挥出来。(录像4)

    观察孩子,从孩子的兴趣点切入,利用强烈的动机作为学习契机  

    事实上,每个自闭的孩子的行为表现都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很认真的观察自己的孩子。从他们的偏好、兴趣点入手,可能会事半功倍。有时真的不要老是觉得他们是怪异的,说不定这就是你能切入他们内心最好的良机。另外,他们种种的怪异行为,实际跟外界很少互动是很有关系的。如果有大量良好的互动,对外界的人产生兴趣,你会发现孩子有很多行为是不需要过多矫正的。我的孩子有很强的视觉偏好,喜欢转物品,手法非常高明,我都自叹不如。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想把所有他眼前的圆形的物体或者电风扇之类的旋转物体全都藏起来,但是事实上防不胜防。于是,我还是选择了接纳他这个行为。另外分析,这个时候他可能无聊,也不知道做什么,或者提供他要做的事情不见得比看旋转更有趣,所以他当然选择做他觉得很喜欢的事情。与其堵,不如疏。我就坐下来跟他一起转,心里一定要真心接纳他这个行为,才能引起他的回应。开始他完全不看我,后来偶尔瞟两眼,现在模仿他一会儿就跟我互动了,有了互动,他就会觉得你比转东西更好玩,于是那个行为也没有了。所以在孩子自我刺激的时候,可以先冷静地想想,我该怎么跟他玩得起来,认同孩子的玩法,在他接受的基础上加入新元素。前一段时间,我孩子很喜欢看洗衣机的旋转,我先开始很生气,想着就来气,怎么这个也能让你在那里看个半天的。为此,我不让他看,或者我没有让他过瘾,就停止,引发了多次情绪问题。现在,我想了想,还是让他过把瘾吧,干脆把家里的脏衣服洗了个遍。在前几天,我们一起洗了半天以上的衣服。在洗衣服的时候,他的动机超级好,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教会了好多新的知识。比如:大洗衣机、小洗衣机、干净的衣服、脏的衣服、放水、放洗衣粉、放柔软剂、脱水、甩干、衣服洗完了等等。既练习了指令、模仿,又学到了认知,一举几得。同时,他的洗衣瘾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现在看到洗衣服还是有点兴奋,但是不像一开始拉也拉不开了。我们往往涉及好的全套让孩子钻,逼着钻,他就是不钻。可是从他的兴趣点出发的话,反而容易达到目的。所以我现在有时会把桌面教学设定的任务分解在生活实际中教,效果反而好。看一段我利用孩子兴趣点作为切入点的小剧本游戏。(录像3)我的孩子以前有命名问题,回家短短几个月,我利用他的兴趣点,帮他拓展了很多词汇。比如,迷恋电动的游乐设备,我跟他一起看,拍了大量的图片,回家给他看,告诉他名称。我还用蹩脚的简笔画给他画出来,让他复习物体的名称。我感觉我们的孩子需要多把不同的刻刀,反复在他脑海里面刻,才能有映像。好在刻好一个之后,后面的速度就快了,现在我教他新的单词就没有以前费力了,当然贯穿的原则还是以兴趣点为切入点。
   
    每天的亲子阅读时间

    每天晚上,我都要和均儿一起享受图书时间。均儿的理解力差,看书纯粹是翻书。他喜欢独占图书,然后一页一页翻个不停。我的做法是,不管你在做什么,我都要和你互动得起来。于是,他翻书,我就故意压着书,哪怕是他看我一眼,让他说:妈妈,不要压着书。我还模范他翻书的样子,他看我一眼,我就对他笑。有时还会配一些声音在里面,让他觉得有趣,他有时会笑出来。有段时间,我发现他的分享能力在提升,于是,我就把图书时间设计成分享时间。我主动分享我在书中发现的图片,慢慢地,他也学会了,他也主动告诉我书中有什么。最近,我一直在想,我怎么让均儿能想普通孩子一样听我讲故事呢。以前,我照本宣科,即使使用在丰富的语调和表情,也很难始终把均儿的注意力抓在我的手里。我一直想着如果有一天均儿能像所有的普通孩子那样听我讲故事,我该多幸福啊。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编故事历程。上个月,我来上海,妈妈告诉我,均儿很想我,不停说:我要妈妈。我妈妈告诉他:妈妈去上海了。均儿对于这个事件是理解的,因为我回来之后问他:妈妈去哪里了?均儿告诉我:妈妈去上海了。正好前一段时间买了一本《抱抱》,里面讲的故事是一个小猩猩找妈妈的故事,刚开始均儿只是翻翻书而已,我读给他听,他也没有什么兴趣。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想,我怎么那么刻板啊,怎么那么不变通啊?我可以换一个方式讲给孩子听啊,于是,我按照孩子理解的能力,把《抱抱》设计成一个我和均儿的故事,没有想打均儿中招了,我讲的整个过程,他听得很仔细,而且居然教我讲了N次,后来,均儿还自己看书,就是选择看《抱抱》。问一下大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讲这个故事?因为每个孩子的理解力不一样,所以我们讲的故事肯定是不一样的。(请家长们讲讲)下面我讲一下我是怎么讲这个故事。“有一个小猩猩,叫沈彦均宝贝猩猩。有一天,他找不到妈妈。他看见大象妈妈和小象宝宝正在抱抱,于是他说:我要妈妈抱抱。可是外婆告诉他:不行,妈妈去上海了,妈妈去买书了。沈彦均猩猩宝宝很伤心,开始哭起来,他还是说:我要妈妈。可是外婆告诉他:不行,妈妈去上海了,妈妈去买书了。(反复重复,均儿发现了规律,居然跟我一起讲了起来。)猩猩宝宝很伤心,他要妈妈抱抱,可是妈妈去上海买书了。大象妈妈走过来,说:小猩猩,你爬到我的头上,我带你去找妈妈。他们看见了……,”在我讲的时候,均儿听得非常认真,而且当他听到猩猩哭的时候,他一脸严肃,一语不发,当听到猩猩妈妈回来的时候,他的情绪显然放松了,开心得笑了。我想我现在讲的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他曾经经历过的故事,他有过这种感觉的故事,所以他愿意听,而且能理解这个故事了。自从那次发现均儿喜欢我这样讲故事之后,我现在基本用这样的方式去讲故事。使用的原则是:1.把孩子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和故事糅合起来 2.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讲故事 3.用均儿喜欢听的话讲故事,把均儿最近嘴巴里面经常出现的语言编到故事里面。还有就是天天和孩子一起画连环小画,回忆一天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时间,用图的方式表现出来。相机每天要随身带,随时拍下孩子喜欢的东西和特别留下印象的场景,做成生活故事小书,回家一遍遍让他看,在脑海里面留下映像。
带孩子走出去,利用动机,创造机会让他和别人交往。
    1. 刚回家的时候,要带均儿走出家门简直是很难的事情,每次我提议出去玩,他都说:不要。后来,我就先带他去外面一些有超级感官刺激的地方去玩,利用他的原始动机。比如:吃的地方,儿童乐园等。让他充分尝到甜头,知道外面的世界真的很不错。因为好吃,好玩,他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为此拓展了好多物体名词和地点名词。后来,等他对外界有兴趣了之后,我又创设情景,让他去和外界的人交往,先从工具性交往开始。每天我都要带孩子去买豆浆,先是我主动买,到现在一路过那里,均儿就会主动提出要买。买豆浆的小女孩非常善良,我主动告诉他均儿的情况,她很感动,现在都叫我姐姐了。每次均儿去那里,她都格外照顾,和他说话,还用了自己的方式和孩子玩。(录像5)
    2. 在外面难免会听到一些不入耳的话,先开始我也很受刺激,但是现在我已经练就一身厚脸皮功,只要我主要的目标,让孩子能锻炼到,管那些人说什么呢。前几天,我带孩子去买生煎馒头,就碰上一个人说:这个小孩是低能儿。均儿在店里有点兴奋,不停跳,引起了一些人的侧目,我觉得这时候要考虑的是,只要均儿的行为没有影响到别人,我就不要顾及别人的眼光,有时该我“自闭”一下,暂时“屏蔽”未尝不可。
    3.最近我意识到除了我以外,均儿接触的人还是局限,太少了。每天在家和我互动,刺激量不够。于是我带均儿每天吃好晚饭去我妹妹家,现在看来还是有帮助的。今天一个邻居阿姨带着孩子来玩,均儿看得出那个阿姨心很善良,而且给他好吃的,我老公在一旁观察,均儿很喜欢这个阿姨,一直看这个阿姨,而且还主动摸摸阿姨的胳膊。另外,我和我妹妹换着带孩子,现在均儿和我妹妹都能玩几个熟悉的游戏。更重要的是,我和别的孩子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我眼睛里面只有均儿,时时刻刻跟着他。所以我的小外甥每次看见我都不愿意和我玩,他妈妈曾经问过他,喜欢郭兰阿姨吗?他说不喜欢,为什么?因为郭兰阿姨只喜欢沈彦均哥哥,这个对我触动很大。上周,跟我妹子他们回常州老家呆了三天,我改变了策略,我让我妹妹带均儿,我和小外甥玩,居然轻松就得到了他的肯定。现在看见我很开心,而且每次都说“郭兰阿姨过来陪我玩。”他妈妈连说自己失宠了。所以从这件事情上面我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是需要我们去真情投入的,而且都要用心换心。当然一对一的效果不仅适合我们的孩子,对普通的孩子也是同样适用的。不要想着为什么别人的孩子不和我们玩,首先我们要问一下:我们是不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在内,让别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感觉到了,你们要我就是为了你们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真正喜欢我这个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是很难找到真正的贵人的。换一个角度,如果我们被人利用,是不是也不太情愿呢?所以,一定要真心对待我们孩子身边的每个人,尤其是小孩,我们一定要和“贵人”也建立好良好的关系,让他觉得你就是喜欢他,而不是利用他,只有这样,他才会跟你站在同一战壕中,这时你可以告诉他,哥哥需要帮助,我们一起帮助他。

    对情感交流的补充

    孩子先是和主要照顾者有良好的互动,建立好非常好的亲子关系,才会对外界的人产生情感。去年九月第一次杨教授评估的时候,我曾经问过杨教授一个问题,我说:为什么我和孩子的互动还不错,但是他为什么对其他人不感兴趣?杨教授告诉我,这个是由点到面,再到立体的一个过程。先是和主要照顾者玩得很好了,再跟其他大人也能互动很好,然后是年龄大的孩子,接下来是和年龄小的孩子,最后才是同龄孩子。最近,我发现均儿的对外界的人的关注有提高。先是和我的感情变得比以前更好,经常会放弃自己手头的事情,和我玩一些无厘头游戏,有时哪怕什么也不做,只是抱着我,他也很开心。而且,对我以外的人也不像以前完全不理不睬了,对熟悉的家人开始敢看几眼了(以前根本不可能)。上个月我从上海回来,居然均儿一边笑,一边看看我,又看看我妈,这是很典型的和两个社交伙伴的眼神交流。到目前出现的次数不多,还没有到达精熟的地步,但是我很乐观,因为之前的经验告诉我,一个能力只要出现了,如果我的方向正确,他这个能力会越来越熟练的。另外,最近我经常带孩子去到我妹妹家去玩,他们家很热闹,有很多小小孩来玩。目前我的目的不是要均儿融入这个群体,而是让他适应有人在旁边玩就好。昨天晚上,我又带均儿去我妹妹家,当然均儿还是以独自游戏为主,他很喜欢一个发光陀螺,自己在转,我跟他玩,他很迷恋,不愿意给我,我就装哭,均儿居然放下了陀螺,主动摸我的下巴说:我要摸摸下巴。(因为这是我们的情感交流方式,他认为用这样的方式我就会笑起来。)妈妈不要哭。(今天是出生以来第一次)后来我的小外甥和别的孩子在旁边玩的时候,他居然还看了几眼。(杨教授说过,看也是一种学习。)均儿的热度才五六十度就有这么多可喜的进步了,相信随着他温度的提升,他会有更让我满意的进步。
    另外一点我要补充的是,夸孩子要发自真心,来自于你真心的赞美和欣赏,否则干巴巴的“你真棒”越讲孩子越不当回事,讲到最后就是一句空话。如果是真心的,孩子从你的眼睛里面就一定会看见你的心。我在状态比较不错的时候,给予均儿的鼓励全是真心的,所以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好,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而且整个人充满着生命力。下面放一段孩子自编自唱的“鼠小弟五乌龟歌”,看看一个自信的均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21:32:16 | 只看该作者

re:[B]收藏:感官社会性活动实例[/B]...

收藏:感官社会性活动实例
                  (施佳慧老师提供)

1.背背停→背着走或牵手走走停
2.背着摇摇停或抱着摇摇停→烫在懒骨头上摇摇停→两个大人用布将小朋友拉起来摇摇停→公园的荡秋千摇摇停→跷跷板摇摇停
3.滚滚停:大龙球或用布包着滚(小朋友躺一边,大人拉起一头,让小朋友滚到另一头,反复进行)
4.衣服丢到洗衣机→丢丢停
5.收衣服→大人把衣服连衣架拿给小朋友,请他把衣服从衣架上拿下来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6.舀水→舀舀停→洗抹布洗洗停→擦桌子擦擦停→洗抹布洗洗停(可连续反复进行)
7.打蛋→打打停
8.气球→打气打打停
9.丢球丢丢停(准备很多小球,大人拿球给小朋友,让他反复投到篮框中)
10.撕报纸撕撕停→可装到小盆子里,数1.2.3一起洒向空中
11.传弹珠传传停(一人丢一人用小盒子接,可轮流)
12.贴磁铁贴贴停(贴在小白板上)或用钓鱼竿钓磁铁贴在白板上
13.小汽车滑滑停→准备很多小汽车,一人滑给另一人,可轮流
14.弹簧床跳跳停(可由成人背着跳弹簧床)
15.旋转椅转转停
16.黏土搓搓停→压压停→捏捏停→拿玩具刀切切停
17.画画停→彩色笔、蜡笔、水彩
18.拓印(叶子或其它东西)→用蜡笔画画停或用水彩画画停→画完之后压在纸上压压停(可印出图样很有趣喔)
19.气球装水在桌子上或地上滚滚停
20.挖土机挖球(其它小东西)挖挖停→倒在推车上推推停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桶子
21.刷刷停(各种材质:触觉刷、毛巾布、沐浴球之类的)
22.敲乐器(各种不同乐器)敲敲停
23.扫地扫扫停(可用小纸屑洒在桌子上,用小扫把扫)
24.唱儿歌→中断,一比压压→一比搔搔→一比拉拉→一比拍拍(互拍手)或
洗澡歌(用不同材质帮小朋友刷或刷不同部位)
25.长链子甩甩停
26.揉报纸揉揉停
27.盖印章盖盖停
28.切各种水果模型→大人拿水果不断拿各种水果模型给他切,突然中断
29.声光玩具→打开停
30.碎纸机→搅搅停
31.撕贴画→大人撕给小朋友贴→中断
32.洗澡或洗手时抹肥皂→抹抹停→冲水→水龙头开开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28 00: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