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笑咪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宝宝的自然教法

[复制链接]
441#
发表于 2009-5-26 12:08:56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咪妈妈,不去书店了,改为上网查!

谢谢,咪妈妈,不去书店了,改为上网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10:20:06 | 只看该作者

re:自 然 教 法 ...

自   然   教   法
  

一、自然教法与课堂训练的关系:
  
1.自然教法与课堂训练的侧重:
课堂训练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学得具体的技能见长,自然教法则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主体性和行为的自然性别树一帜。
自然教法强调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应当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进行,并尽量安排正常儿童加入到训练的过程中以起到示范与强化的作用。
  
2.自然教法与课堂训练的关系
由于自然教法是以孩子的兴趣为训练的起点,而孩子的兴趣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项目,因此,自然教法不能替代课堂训练,自然教法与课堂训练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是对课堂训练的巩固与泛化,是课堂训练在自然环境中由家长执行的延伸。
例如:孩子的常规训练(坐下、目光对视、服从指令、注意力集中等)、新技能训练(如左右的区分)、孩子不感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项目训练(如李宝宝不喜欢的连点成线)等,通过课堂训练效果远胜于自然教法。
而自然教法则可以在课堂训练的基础之上,根据孩子的兴趣及注意力所在来设计课程,从而取得可能比课堂训练更好的较果。
例如:我们的孩子大多数都会喜欢不停地转物品,如车轮,转盘等。当孩子在课堂上学会“语言模仿”这一基础技能后,我们可以就孩子玩转盘这一“爱好”设计以下三项教学内容(视程度的不同,可以结合语言、理解等要求):
转、停。
抓住、放开。
把手拿开、把脚拿开。
当然还可以更多,如“让我自已玩”、“妈妈走开”、“不要打扰我”等。
一般而言,当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玩转盘(或其它东西)的时候,教学效果往往会胜于课堂教学,当然,有一个前提是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具备相应的技能。我在利用李宝宝玩转盘的机会教李宝宝“把手拿开”时,只需要重复四次,后来他看到我把米放在他喜欢的地方时,他会对我说:“把米拿开”,这时,我可以确定,他已经完全掌握了这句话。
  
二、自然教法的原则:
  
1.教育目标方面,自然教法强调培养自闭症儿童的主动性和自然行为能力,行为的可普及化更是从训练的开始就加以考虑。
  
2.训练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进行。在不同场合用多种例子来反复训练同一的技能。
  
3.强调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交往,尽量安排正常儿童加入到训练过程中。
  
4.孩子的独立能力,可以通过对于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来加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又可以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奖励等等。
  
5.注意提高孩子学习的动力。活动由自闭症儿童自己选择,对他们不一定要求达到规定的动作。教者应物别注意奖励孩子的意向和努力。
  
6.强调功能分析的作用。所有参与教育的人员都应该注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因和目的,从而有效地引导孩子用替代行为去减少问题行为
  
7.教者要创造特定的客观情景以激励自闭症儿童说话,使这种努力在自然结果中得到奖励与强化。
  
8.与强调运用情景教育的原则相比,对家长的训练和帮助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自然教法的主要教学方法:
  
1.教者示范法:
  
l      教者注意到到孩子的兴趣,并将之运用于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之中
l      在开始训练前,教者必须先取得孩子与教者的共同注意。这种共同注意可以表现为目光接触或互相听着对方等等。
l      教者先根据孩子的兴趣示范一个语言行为
l      如果孩子能模仿,马上给予表场,可能的话并使其得到与该语言相关的实物。
l      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或说得不对,教者再次示范该语言行为,作为一种矫正。
l      如果孩子还是不能正确的模仿,教者在提供矫正性评语后,让孩子得到想要的实物。
例如:教者看到小刚在摸录音机,就知道他想听音乐带。教者就对小刚说:说“放音乐”(示范),小刚说“音乐”(部分模仿),教者又强调说:“放音乐”(矫正性示范)小刚说“放音乐”(正确模仿),教者:对了,你要放音乐。我给你找个好听的音带(教者肯定,给予自然奖励,加上语言扩展)
  
2.要求——示范法
l      教者摆出几件玩具让让孩子选择,教者留下孩子所选的玩具
l      教者提出要求:告诉我怎样玩这玩具。如果孩子能够正确反应,教者马上给予表扬和奖励。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则用下面步骤:
l      教者可以示范给孩子看如何使用该玩具(如推着玩具火车说开车了)
l      教者然后让孩子碰玩具并学教者说话。教者要等到孩子说话(开车了)后才放手让孩子持玩具
l      等孩子玩一会儿后,教者说“轮到我了”并要过玩具
l      教者然后示范新的语言(如说开得真快)教者应该经常替换活动和语言可以吊起并保持孩子的兴趣。
l      当孩子有一定的进步后,教者在动作与语言中往往加进停顿。如孩能在这间隙中讲出有关动作的话,则应得到自然奖励,如孩子在这间隙没有说话,教者可以示范或提示。
  
例如两个大人与一个自闭症孩子玩球。一个大人说“给我球”后,另一大人即扔球给他。然后其中一人可持球面对孩子,但稍作停顿以给孩子主动说话的机会。如孩子不说话,则用前面说过的方法给予必要的辅助。
  
  
3.时间延迟法:
  
l      教者先应利用需要创造孩子开口的动因。如有孩子要看电视却找不到遥控开关
l      教者还要建立所谓共同注意。如教者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教者注意地看着孩子等等
l      教者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但不马上给予帮助。教者注意着孩子的举动。
l      如果孩子有语言要求,教者马上对此给予表扬,并给其所要之物。同时还可以加上语言扩展。
例如李宝宝想要大人背的时候,总是往大人身上爬,我的处理方式是看着他,但不理他。过了一会,他就会说“背我”或“爸爸背我”。
  
4.环境诱导法:
l      教者可以把孩子喜欢的东西放在可望不可及的地方,孩子必须开口才能得到教者的帮助。例如我会把李宝宝的玩具放到柜顶,他想要的时候就必须来找我,这时我对他提出的语言要求他大部分都能配合。
l      教者可以有意遗忘一些东西使孩子开口要求大人的帮助,例如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但却缺少某些用品,把玩具放在小房间里却找不到进去的钥匙等
l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问孩子封闭式的问题。例如:你要玩火车还是玩积木?
l      有意选择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引起孩子说话的兴趣。例如在早上穿衣服时,故意把大人的鞋子给孩子穿,也许小孩会脱口而出“错了”这时大人就可以加以肯定,并适当扩展语言。
  
四、家长应掌握的技能:
  
1.正确的使用指令:
使用简短清晰的指令,并根据指令调节自已的声音(如发矫正指令时低沉一些),发指令时要确定孩子是在注意你,如小刚去拉门,妈妈可以拉起小刚的手叫“小刚”,以促使小刚注意妈妈,这时妈妈可以问:你要出去吗?小刚说“出去”,妈妈高兴地说:“小刚,出去玩吧!”并开门让他出去。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交流。反之,如果妈妈在往远的地方喊:“小刚,你开门干什么?你想到哪去?”这时,孩子可能就不会开口说话,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样,妈妈就失去了一个教孩子说话的机会了。
  
2.穿插训练新旧技能:
为了让孩子保持信心,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原则就是穿插训练新旧技能,即在教其学新技能的同时也让其有足够的机会重复已经学得的技能并因此得到奖励。那种对孩子期望过高而贪新贪难的教育方法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例如:小美只会红与绿两种颜色,爸爸知道他很喜欢花,于是带她到花房,指着一束玫瑰问:这是什么颜色?小美说“红色”爸爸夸奖她并给他买了一支花。过了一会,他们看到菊花,爸爸又问:“这是什么颜色?”并提示“黄色”,小美也模仿说:“黄色”,爸爸说:“对了,这是黄色,我们买一支吧”,这样,爸爸在这次教学中问了小美已知的“红”和小美不知的“黄”,让小美体验到成功感。相反,如果爸爸在家里拿出黄、白小美不知道的卡片来教她,也许小美很快就学不下去了。
  
3.强调关于事物的多种形式
自闭症孩子往往过分集中注意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如一个孩子可以按指令去拿一个杯子,但当大人把大杯、小杯、白杯、白碗放在一起,要孩子去拿一个“白的小杯子”时,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例如小刚要去儿童园玩,出门要穿鞋子,我们如果发出“穿鞋子”的指令,孩子就会随便穿上一双鞋子。但如果我们发出“穿白色的鞋子”,就多了一个机会训练孩子。更高程度一点我们还可以说得更具体“穿白色的新买的球鞋”,如果孩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的话。
  
4.分享控制权
自然教法的一个特点是让孩子有机会选择活动内容以及奖励的项目等等,从而提高其学习的动力,但这种选择是有一定限度的。家长能否把握好这种分享控制的度,对孩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要避免的是家长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只能听从或什么都由着孩子。
  
良性例子:
小美你爸爸准备了一些书和一些玩具,然后把小美叫到跟前问:“小美要爸爸讲故事还是做游戏?小美说:“游戏”,爸爸说:“好,现在我们用玩具来做游戏”过了一会,小美说“蛋糕”爸爸说:“现在吃蛋糕就不好好吃饭了,要发要爸爸讲故事?小美说:“新的故事”,爸爸说:“好,爸你给你讲个西游记里的故事,这是年新故事”。这里,爸爸给了小美许多选择,同时对选择的项目也有一定的控制,而且还用兴趣转移法阻止了小美的一个不当要求。交流成功。
  
不好的例子:
爸爸讲三打白骨精,小美指着书上的白骨精说:“妖怪!”爸爸不断地试着往下讲,而小美不断地翻回去。在这种情况下,小美的行为已经转变为自我刺激的重复动作,而爸爸没有意识到,从而没有加以干预。自闭症儿童的任何行为,如果发展成为不断重复的动作,都是一种应予矫正的症状。
  
5.运用有条件奖励的方法
注意及时奖励励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为此所做的努力,同时避免有意无意奖励不适当的行为。
  
例如:
小美的爸爸拿着一块饼干问小美:“美美,谁有饼干?”小美回答:“你有”这时,电话响了,爸爸并没有去接电话,而是热情地鼓励小美:“一点没错,好孩子!”然后把饼干给小美。再去接电话。这里,爸爸做到了及时奖励。反之,如果爸爸先去接电话,回来时可能小美因为等不及正在发脾气。发果这时候爸爸把饼干给小美,结果是奖励了小美的发脾气行为。
  
6.充分运用自然的奖励物
  
什么是自然奖励物?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如孩子说“帮帮我”后得到家长或他人的帮助。
什么是人为奖励物?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存在着罗辑关系。如孩子说“帮帮我”后得到家长的表扬。
当然,在有些训练项目中,特别是在训练的初级阶段,教者有必要用人为奖励物品如食物等来提高孩子参与训练的兴趣,但要注意,现有文献表明,如果家长不能常常用自然奖励的方法而只会用语言或食物等等去奖励,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
  
再举一例:
小刚喜欢吃糖。小刚的妈妈拿了块黄色的糖问小刚:“这是什么颜色?”小刚说:“黄色”妈妈马上说:“你讲对了,这是黄色的”随之把这块糖给了小刚。这里,小刚说的黄色与所得到的黄色的糖有自然的联系,反之,如果小刚说的是黄色去得到红色的糖,等于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7.奖励孩子的合理努力
自然教法要求,不仅要奖励孩子达标的技能和行为,也要奖励孩子的努力以提高其学习动力。例如在语言教育中,只要孩子开口,即使音发错了也应予以奖励。
  
再如:妈妈指着一张鸭子戏水的图画问道:“小刚,鸭子在干什么?”小刚说“白的”妈妈说“你说得对,那小白鸭在干什么?它是不是在游泳?”小刚说:“游泳”妈妈抱了抱小刚高兴地说:“对了,鸭子在游泳”在这里,妈妈奖励了小刚每一次的合理努力,并用适当的辅助帮助小刚学习并掌握游泳这个词。没有这些适当的步骤,小刚不仅学不会新的词,而且很可能会变得不耐烦了。
  
最后,交流一个我用自然教法干预李宝宝一个案例:
9月23日,也就是星期天,我们一家人准备吃晚饭。李宝宝在玩麻将,而且不让我们参与。到吃饭时间了,我要求李宝宝过来吃饭,但他不愿意,我就用负强化的方法对他说:“你不过来爸爸就唱歌了”(这个方法:不好,给李宝宝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向,所以需要提示一下:负强化要慎用,具体见前贴,强化的作用)给果李宝宝只好过来吃饭。李宝宝坐好后,我对他说:“你吃饱了就可以去玩麻将”。话一出口,我就意识到不对。因为吃饱无法量化。于是我叫奶奶给李宝宝半碗米饭,我对李宝宝说:“把这里的饭吃完,就可以去玩麻将”。刚开始时他没反应,还是想走开,但在我的坚持下,他开始自已吃,一边吃还一边背“大老虎”。吃到还有两口的时候,他就把剩下的饭喂给奶奶吃,奶奶吃完后,李宝宝做了一个完全出乎我意料的反应:他把碗给我看,并对我说:“完了”,这时,我做了一个即时强化:“好,那你可以去玩麻将了”。
在这里,李宝宝的反应已经接近一个正常的孩子。只是在细节当中还有不足:如正常孩子吃不完时会讨价还价,李宝宝所用的语言还显得简单,而且还有青菜没吃等等。但他最后所做出的反应,对他而言是一个难得的突破,因此,在这里,我不再对他做任何更高的要求,而是直接强化:允许他去玩麻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教法的4种教学方法与7个教学技巧。并且知道,自然教法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就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
  
1.           机构在训练中有没有采用自然教法?有的,深圳彩虹桥的感统课其实穿插有很多自然教法,所以我们就能经常看到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有的还很精采,在分享控制权方面做得很好。因此,家长可以通过观摩感统课来学习自然教法。
2.           家长在掌握了自然教法后,在与孩子的互动上有没有可能达到机构教师的水平?回答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自然教法是建立的对孩子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家长才会对自已的孩子了如指掌。因此,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完全可以和孩子在更高层次进行交流与互动。例如:如果老师到孩子家做客,孩子想开门出去,这时候老师可以进行的干预可能是:过去拉着孩子的手,叫孩的名字让他注意到老师,然后问他:“你要出去吗?”孩子回答:“是的”,然后老师打开门,对孩子说:“好的,出去玩吧”。由于老师对孩子的了解不深,对话可能只能到此为止。但对家长而言,由于家长知道孩子出去,一定会到楼顶上去玩,家长就可以继续干预:“宝宝要到楼上还是到楼下?”如果孩子不回答,可以用手指楼上进行提示。如果孩子回答:“楼上”,家长就可以热情的赞扬:“妈妈知道了,宝宝要到楼上去玩”,在表扬的同时进行语言扩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15:57:07 | 只看该作者

re:<自然教法>一文主要是参考黄伟合的<儿童...

<自然教法>一文主要是参考黄伟合的<儿童自闭症及其它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一书,向黄教授表示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发表于 2009-5-27 16:44:44 | 只看该作者

re:嗯!老头子写得不错!都是在我和儿子不...

嗯!老头子写得不错!
都是在我和儿子不在家时写这些玩意儿,电话和信息却都没有.这就是AS老公AS老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09:39:34 | 只看该作者

re:让孩子获得语言 李爸爸 第一...

让孩子获得语言
李爸爸

第一部分:孩子为什么话少

孩子为什么话少?因为“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对正常的成人都有这样的情况,更何况是我们这些特殊的孩子?

孩子不说话,我的体会是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没有交流的欲望和我们不理解他的交流方式。

孩子为什么会没有交流的欲望?
其一是因为他已成功的运用其它的方式进行交流,比如拉着你的手去拿东西,用哭闹或打自已得到他所想要的。如李宝宝在参加训练前,总是喜欢拉大人的手去拿东西,现在训练5个月,已经很少有这种行为了,但偶尔还会表现出来,比如想要背或抱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往大人身上爬,而不是用语言。
其二是因为我们大人不理解他。
一个原因是我们不知道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例如李宝宝拿起一瓶水在摇,这个时候他真正想的是什么?不了解的人会以为他想喝水,会问他:“要不要喝水?”,结果交流失败。因为这时他是在听水“哗哗”声音。
另一个原因是我们不知道这个时候他的注意力放在什么东西上,例如李宝宝在玩门,发出“爸爸爸爸”的声音,他可能在想些什么?不了解的还以他在叫“爸爸”,这时如果与交流有关“爸爸”的内容也会失败,因为他是在模仿地铁关门时的声音,所以这时应与他交流有关地铁的内容。
其三,因为我们不理解他,所以就不知道如何与他交流,所以就不知道怎样帮助他,说实在的,我在前段时间对李宝宝训练感到灰心,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想法,取而代之的是对李宝宝的训练充满信心。为什么?因为刚开始训练时,李宝宝表现出严重的自闭症特征:无目光对视,呼唤名字无反应,不听任何指令,注意力极度分散,反应极慢,老师为了能正常上课,不得不把他放到大圆桶里,再盖上一个球以示惩罚。在彩虹桥训练一段时间后,儿子可以和老师正常上课了,也掌握了一些技能,但我发现自已无法和儿子交流,我在试图和他说话时,他总是不理我。对一些明明他已经掌握了的东西,我问他,他也不理我。后来经过学习,进修,查阅资料,才知道,儿子不理我,其实是因为我不理解他,在我想和他说话时,不知道他那时心理在想什么,我说我的,他玩他的,当然不理我了,这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理解孩子,怎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他呢?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可供参考:
1.要对孩子的语言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孩子的语言水平可以分为前语言交流水平、已经会使用语言水平和已经能使用多词句的水平。
2.知道孩子的水平后,我们要知道在什么样的水平上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往往很听老师的话,老师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但对家长的要求,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个人的体会是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是家长期望过高。家长总是希望自已的孩子如果不是自闭症多好,所以当孩子出现正常行为的时候,总是在想,他可能可以做得更好,因而总是期待他做得更好,以至于没有及时对孩子的正性行为进行强化。例如李宝宝的奶奶发现李宝宝会自已下楼梯,并且会在楼梯下等奶奶的时候,就以为李宝宝会象其它正常孩子一样总会在楼梯下等奶奶,一直到见到奶奶才走。其实李宝宝会等奶奶不假,但他等不了太长时间,如果在等的过程中他看到他喜欢的东西,他就会去追,例如看到风车、泡泡、手推车等,等大人下去的时候,可能孩子因为追泡泡已经不知道跑到哪去了。其二是家长往往不能坚持原则或不会坚持原则。例如当孩子很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家长通过辅助让他说出了“我要饼干”的时候,却没有及时给他,(也许家长在想:等他自已再重复一次“我要饼干”时再给——期望过高)等到孩子因为得不到而发脾气的时候,家长想:我要坚持原则,发脾气时更不能给,这样会奖励孩子发脾气。结果等到孩子脾气发完了,才把饼干给孩子。这样做对正常孩子可能行得通,但对我们这些特殊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已为什么会得到饼干,结果他想要饼干时,他不会跟你说“我要饼干”(因为说了也没有饼干),他在不知怎么办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出现不当行为。

第二部分:不同语言水平及部分相应的训练方法

一、前语言交流水平(没有有意识的交流,没有有意义的发声、手势或目光对视。)
1.让他玩有目的性的玩具和游戏,如弹出盒、玩偶盒、发条玩具、牵线玩具,可以让他沉醉在玩具中也没关系。
2.轮流游戏:找一种孩子喜欢的材料,例如滚球,两人对坐,大人数一、二、三,把球滚向孩子,使球碰到他,然后把孩子的手放在球上,数一、二、三,把球滚向自已,然后奖励孩子。
3.鼓励参与社会交往:躲猫猫,捉迷藏。用布遮住你的脸,确保与孩子面对面,并在布后叫孩子的名字,如果孩子转过头去,要跟着他。当他知道期待你突然出现或用手去抓布时,表示他已开始会玩这个游戏。他的顺从性有一点点进步都要奖励。注意:用同一块布。例如在前几个月训练时,我来接李子毅时都会玩一个游戏:用报纸把脸盖住,只露出眼睛,进到感统室我会叫他的名字,靠近他,这时他会用手把我的报纸抓下来并表现出开心的样子。后来发展到我进来时不让他看见,躲到一个地方叫他的名字。在他回家的时候,我躲在被子里,故意弄出声音,他也会过来找。高级一点的玩法可以玩“接新娘”的游戏。
4.问候:可以是真人、假人、动物、木偶。可以在收起玩具时抓住孩子的手挥手,同时说再见。关键:动作配合声音。
5.当孩子拉着你的手去要东西时,要反对他这样做,把手抽回来,手夸张的手势问:什么?教他用手指着提要求。帮助他把手指指向想要的东西。在他身边但不要被他拉着,走向他想要的东西。
6.把孩子的手指向某个东西,边指边说:有趣、吓人、破了、漂亮等
7.将异常交流方法转变为更为常规的方法:孩子为了终止游戏而把玩具扔掉,可教他用摇头来表示,如果孩子不会说“不”,可以教他在摇头的同时发“0”音,如果不会这个音,可以教他用别的元音。
8.设计一些机会使孩子发起交流
        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到高处
        故意把东西弄掉并说哇
        把孩子想要的一个东西放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
        改变环境中的某物,特别是对刻板行为明显的孩子
        挡住孩子的去路或视线
9.把他想要的东西给他之前放在你的眼睛旁以促进目光接触
10.成人:瓶子在哪里?孩子看着或指着瓶子时,成人说:“瓶”,看着孩等他重复这个音
11.坐下来或弯下腰与孩子交谈
12.增加语言理解技巧
        指令越来越长
        叫他的名字要回答
        一旦孩子明白指令,可以改变表达方式:把纸扔进垃圾桶,改为把它扔掉
        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来理解你的话

二、已经会使用词语
1.提出要某物(主动语言):当孩子偶尔会说:我要**但不能经常说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让他学会表达“要什么”,或“还要什么”,注意,在进行这个活动时,不要问孩子“你要什么”
        把孩子喜欢的东西,如饼干,放在孩子看得见但拿不到的地方
        如果孩子想要,用手阻止他,同时期待地望着他,好象要说,但不要说话:你要什么?然后等待
        如果孩子哭了,发出声音,表现出受挫,但还是不会用语言来提出要求,一手取下饼干,另一只手指向饼干,并示意你期望他做什么
        如果孩子不使用语言,把饼干移近他,仍在你手里,指向饼干,张开嘴好象发出还要的还音。但不发出音。
        如果孩子还是不说话,重复上述动作并大声拖长发还音。如果孩子没有反应,继续上述做法,每次增加一点提示
        只要他说出“要饼干”或“还要饼干”,你就要说“做得好”并马上给他一些饼干。
2.提出动作要求:
可以把孩子喜欢的东西装在透时容器里,把盖宁紧,递给他,等他说出打开或帮帮我,同样也要避免提问“你要我做什么”之类的话,可以给予最少提示,用口型或发出第一个音

我们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当他口渴时给他一只空杯子
        站在门前但不打开它
        倒着一起看图画书

3.促进评论和抗议
        意外地把东西掉到地上,并说掉了
        把鞋穿到孩子手上,说错了或穿错了,如果孩子不说,可以示范说“错了”同时摇头表示不,做个鬼脸说明你的可笑错误。
        对喜欢玩水的孩子,把他的水倒掉,说“水没了”
        如果孩子表示要牛奶,可以在他的注视下,倒一小滴牛奶到他的杯里,然后有意看着空杯子,等待,用夸张的表情示范评论“不够”

4.使用丰富的手势和面部表情
        活动一:塞住了。把一个盖紧盖的瓶子给孩子,孩子想打开但做不到,就把瓶子给你。我们可以把瓶子拿来假装使很大劲努力打开,同时发出长长的大声咕噜声,然后说“塞住了”,伴以滑稽的表情。孩子喜欢这样而且很快会学会。把瓶子递给他,你和他一起再次努力打开,同时发出同样的大声咕噜声,如果他不跟着说“塞住了”你就这样说。设计类似的情境。
        活动二:用“是”来回答。拿一个他肯定想要的东西问孩子“你想要这个吗?”,孩子通常开始重复“想要这个”在这时候立即用示范回答:“是——的”(即打断他重复你的话的企图)。在说“是——”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头、下巴、眉毛抬起来,说“的”的时候,迅速地点一下头,确保当时你的头发向前垂下来,并发出一声大笑。只要有可能,淡化你的声音,只保持头的姿势和嘴唇的形状,以后这些姿势也渐渐淡化
        活动三:用姿势来学代词。示范“轮到我了”的时候,握住孩子的手放到他胸前。尽快淡化把手放到他胸前的提示,只说“我”,可以“该”来提示“轮到我了”。
        活动四:轮流打击玩具。从孩子手中拿过锤子或把锤子交给他,示范“轮到我了”或“轮到你了”,做出相应的姿势
        活动五:教请求短语“给我”。向前伸出手,张开手掌,掌心向上。当你说“给我”时,迅速抽回手放到胸前,合扰手。重复几次后,你就可以用这个手势来提示“给我”

5.解释:在孩子的话里加上一个词,然后等待并示他重复你的话,必要时可以提示“你说”
例如:
孩子说“猫”
大人说“大猫”同时做大的手势
孩子说:“大猫”
其它:牛奶——要牛奶,门——开门——请开门,妈妈来——妈妈来这,宝宝坐——宝宝正在坐着

6.评论:为了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我们要少提问,少下命令,而要多评论,如:
        孩子在画画,我们说“画画”
        孩子把娃娃放到摇篮里,我们说“宝宝睡觉”
        孩子投球,我们说“投球”
        孩子掉了一个玩具,我们说“掉了”
        注意:要和孩子交流,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孩子在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和他说相关的内容。不正确的做法是孩子在看书,我们却拿一个玩具去问他:“这是什么?”这时候,交流往往会失败。

7.精简:当孩子只能说三个字时,我们就只用三个字和他交流。如我们不应说“爸爸已经回家了”而应说“爸爸回家”,当孩子自已能说“爸爸回家”时,我们再加字进去。

8.使用夸张的语气、音量和语速
        鼓励问候。提高声音,拖长音调说“你好”,随着拖长的“你好”的节拍,高高挥手,大笑,扬起眉毛。
        可以唱着说。比如“轮到我了”、“都做完了”,同时配合手势或姿势。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手势、姿势、表情提示孩子说出相应的话,我们的孩子就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的——他会注意到你,会观颜察言观色了。
        高低音转换:如爸——爸
        音量示范:大声说出:大声说,我要糖,大声说,小声说出:小声说,我要糖。刚开始时李宝宝只是看着我,没有明反应,但在第二天,他可以跟着大声说,但还不理解小声说,直到第三天,他才能正确地跟随大声说,小声说。

三、能使用多词句
1.词汇
        新经验带来新词汇:让孩子参与家务,告诉他相应的词汇。少用提问,如李子毅在干什么?而是进行评论:李宝宝扫得真干净。
        外出学习新词汇:爸爸喜欢苹果,路边种有榕树。
        用新词代替旧词:例如李宝宝喜欢喝维它奶、晚上好奶、牛奶等,我们可以举着杯子问他:你喜欢喝什么饮料?让他知道什么是“饮料”,同时可以让他在看到我们举杯子看着他时,主动说出:我要喝牛奶。
        对词进行分类:妈妈说:我先来,车子:火车,宝宝,轮到你了。宝宝说:汽车。爸爸,轮到你了。
        用照片帮助回忆:例如李宝宝去了儿童公园,我们可以拍照,回来后问他:李宝宝在儿童公园看到什么了?让他看照片帮助回忆,并说出名称。(在现场就可以向他解释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        询问孩子的意见:晚饭后我们去哪里?做游泳的动作引导他说出游泳。去哪里游泳?如果他答不上来,可以出示图片提示。

2.语法
        教会正确的代词:他/她。画一个男人,加上许多细节,如狗、车、帽子、包等,爸爸说:“他有一条狗,轮到你了”。为提高兴趣,每次他记得说他时,都给他实物奖励。
        正确撑握“他”的用法后,在交住中每当孩子用错,只要用一种不肯定的语气说:“什么?”,给孩机会思考使用正确的语法形式。

3.语言使用

引导孩子谈话:
成人:昨晚我看了一场好电影
孩子:没反应
成人:你能问我点什么?
孩子:它有多少分钟?
成人:那是个傻问题,问我点别的。
(用“那很傻。你还能说点什么”可以改正无关或离题应答。如果孩子起不起来合适的答话,可以示范恰当的回答后再来问他)

成人:我中秋吃得过多了
孩子:没反应。
成人:你能说点啥?
孩子:我没吃太多。

让孩子有话可说:
孩子:我要那个。
(成人:要哪一个?  交流失败。因为这时孩子已无话可说。)
成人:红色的
孩子:是的,红色的那个
成人:盒子?
孩子:是的,红色的盒子。

4.语言功能
        发展描述性语言:老师引导孩子描述:红色的,圆的,身上长满刺的,按摩用的——大龙球,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孩子说:“拿那个红色的,圆的,身上长满刺的,按摩用的东西给我”(用“东西”来代替“大龙球”)。
        练习使用语言解决或预测问题:问孩子“为什么他不走?”,“下雨了会有瀑布,今天没下雨,有没有瀑布?”
        推论结果:如果孩子走进房间没关门,我们可以说“门”,让他推论出我希望他关门。我说:“口渴”,让他推论出我要喝水。

总结:让孩子获提语言的策略
1.        减少直接提问:提问和命令会限制孩子语言发展,而评论则能促进语言发展
2.        评论:顺着孩子引导,看他在做什么并给予评论,说出可能是他内心想的语言
3.        等待和动作示意:成人要用清晰可见的预期信号等待孩子说话。我们可以:建立目光接触,嘴唇稍稍张开,扬起眉毛,头和身体微微倾向孩子
4.        建立交流情境:创造机会让孩子必须说话才能得到他需要的东西。
5.        使用大量手势和面部表情:对培养语言非常关键
6.        示范:举例说明孩子该说些什么,而不是总是纠正
7.        简化语言:尽量说孩子听得懂的话
8.        使用夸张语气、音量和语速:抓住自发交流有困难的孩子的注意力
9.        目光接触:看着我是所有的最简单的命令
10.        强化:成功的关键
11.        使训练有趣:如果无趣,孩子干吗和你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13:10:09 | 只看该作者

re:上文参考资料:中山三院教材,黄伟合<自闭...

上文参考资料:中山三院教材,黄伟合<自闭儿童及其它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行为干预>,是一年半前写的东西,用于回答家长关于语言方面训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8:11:38 | 只看该作者

re:其实即使到现在,李宝宝都还不能完全达到上...

其实即使到现在,李宝宝都还不能完全达到上文的目标与水平,因此我一直没有帖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发表于 2009-5-31 13:44:32 | 只看该作者

re:感谢李宝宝爸爸把那么厚的书捞干滴总结出来...

感谢李宝宝爸爸把那么厚的书捞干滴总结出来,李宝宝没有完全达到才有才女爸妈的训练动机呀,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6:02:27 | 只看该作者

re:过奖,这两篇章其实都是一年前李宝宝确诊不...

过奖,这两篇章其实都是一年前李宝宝确诊不久写的东西,我的感觉是读完了一本书,不写一下体会是难以领会其中的精髓的,特别是在刚开始读自闭症的书的时候,真是难读,只好一面读一面回想孩子的情况,有感觉可能用得上句子的就赶快记下来.而且一定要自已动手抄或输入电脑.李宝宝刚确诊的那段时间,我还去深圳图书馆把一些不能外借的书抄了出来,后来发现其实可以复印,只要不是一次印一本就可以,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0#
发表于 2009-6-2 13:26:47 | 只看该作者

re:李爸爸,李妈妈看的书可真多,佩服!我提了...

李爸爸,李妈妈看的书可真多,佩服!我提了很多书去买,就是不知道是否有耐心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1#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21:34:42 | 只看该作者

re:想一想,孩子的未来也许就在这几本书里面,...

想一想,孩子的未来也许就在这几本书里面,就有耐心看下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发表于 2009-6-3 13:11:18 | 只看该作者

re:唉,我就是耐心不足,每次都看一点,看多了...

唉,我就是耐心不足,每次都看一点,看多了心情反而更糟糕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3#
发表于 2009-6-5 14:29:42 | 只看该作者

re:写得太好了,继续拿走!

写得太好了,继续拿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14:42:5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l...

下面引用由[U]blue sky[/U]发表的内容:

李爸爸,李妈妈看的书可真多,佩服!我提了很多书去买,就是不知道是否有耐心看!


推荐几本我认为有帮助的的书

1.黄伟合的<儿童自闭症及其它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原因:介绍了自闭症的主要干预方法,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并有比较具体的实际说明.由于篇幅原因,,具体教案数量不够多,需要与其它的书结合一起看.特别适合初步诊断的家长.
2.广州中山三院教材一套:含ABA\结构化\RDI,原因:有大量的教案可供参考,但由于过于专业,且是按发展年龄顺序来编排教案,需要看老师示范课后才可以较好掌握.
3.白崎的<发展障碍儿童诊断与训练指导>,非常适合在家庭训练用,书中所举的项目几乎是必训项目.
4.<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蔡飞译,是家长学习使用ABA的好教材,特点是按如何解决常见问题来编排教案,而不是按发展年龄来编排
5.<自闭教养宝典>,目前还没有简体版,不过个人感觉理念偏多,具体的操作教案过少,有些理论家长无法操作,讲得不够简练,主要的贡献在于将前语言交流的内容提到重要位置,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个人感觉有以上藏书基本可应付如何训练,如何解决问题行为,该训练什么内容等三大问题.

不知道其它人还有什么好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5#
发表于 2009-6-8 15:53:29 | 只看该作者

re:都值得看看!谢谢分享!

都值得看看!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6#
发表于 2009-6-8 22:26:19 | 只看该作者

re:请问白崎的那本书哪里有买

请问白崎的那本书哪里有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7#
发表于 2009-6-9 09:11:55 | 只看该作者

re:网上就有,当当、卓越,多查几家看看...

网上就有,当当、卓越,多查几家看看

还有一本也是别的家长推荐的,《儿童注意力训练手册》据说也不错,但网上一直缺货,我没有买到。目前手头只有电子版的

笑眯眯推荐的书基本都买全了,可就是没时间看啊,家里也没有人帮我分担,我实在是分身乏术,一定抽时间看完,磨牙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发表于 2009-6-9 11:52:18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huli927,我已经在淘宝网上找到...

谢谢huli927,我已经在淘宝网上找到了.我现在和你一样也是时间太少拉,真是分身乏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9#
发表于 2009-6-9 11:56:00 | 只看该作者

re:好书值得仔细看!不过那,我很会偷...

好书值得仔细看!

不过那,我很会偷懒,就看李爸爸的摘要了!^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发表于 2009-6-13 15:26:20 | 只看该作者

re:来这里取经了,唉,也是一个觉得前路茫茫的...

来这里取经了,唉,也是一个觉得前路茫茫的妈妈,但是每天都非常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3 08: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