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861#
发表于 2007-12-13 21:42:47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袭胸,前不久刚听到恒嘉妈妈向我抱怨,...

关于袭胸,前不久刚听到恒嘉妈妈向我抱怨,开玩笑地说他儿子最近特别流氓,总是在外面对人家说:我要摸你的。。。今天又看到闻森发生袭胸事件,哈哈。正好也来说说我们家康康。

闻林是袭,康康是试探着看可不可以袭,并伴随语言:这个不可以摸吗(他一直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我们也不敢告诉他,索性不知道说不出来还会少些尴尬),通常是在非常熟悉的人面前演绎,比如:妈妈、外婆、爸爸,还有一位女老师,有一次老师跟我说过,是说别的事顺带着说的,意思是他坏坏的小心眼,明明知道不可以还要想试一试。我们一点不敢负强化他,装着很平静,尽量转移。后来我们又改变方法,告诉他人的身体组成,还给他画图。最近频率在下降,主要只针对外婆了,一边伸手,一边说摸摸衣服,这个不能摸,摸了妈妈会生气的。说明他知道这个行为是不好的,也在控制,但确实还不能够完全控制。

其实,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这么一个阶段,只是普通孩子时间很短,一讲道理他们就明白,很顺利地就过渡过去了,他们,却总是要困难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3 21:53:08 | 只看该作者

re:所以,我们以后别叫"袭胸",多不文明,就...

所以,我们以后别叫"袭胸",多不文明,就叫"探月"吧.探索宇宙奥秘.坚持正确引导.从过去的老帖看过来,石头有过,康康有过,现在轮到我们家了,后来的人"过路的君子听我言,你家公子也会有那么一天".

听起来,这是象自然规律一样,象是大国争霸,先是比核武器,比完了,比航天,比导弹,现在比探月,登月.听说国内有个流行的短信,讲"探月计划"的.

1) "常小姐,今晚我睡哪儿啊?"
2) "嫦妹妹,上次美国人来,把你给怎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3#
发表于 2007-12-14 08:47:25 | 只看该作者

re:我儿子这个问题发现得早些.感觉是两三年以...

我儿子这个问题发现得早些.感觉是两三年以前吧,他就会用手按下我的胸口,然后一脸的坏笑.那时候我真的很生气,不知道他哪里学来的.(后来才知道是家里的老人夏天换衣服的时候没避讳他).后来我就跟他说,女人换衣服的时候不能看.有意思的是,我换衣服的时候他会跑到窗户那里偷看,我发现了说他,他狡辩自己是在看屋子里的某个东西,不是在看我.呵,当时我真的还挺高兴,高兴的是他会狡辩了.现在的他已经在我掩上门的时候就明白我在换衣服了,很自觉地就不会进来了.而且在他换衣服的时候还会跟我说"男的换衣服女的也不能看",对我们这样的孩子,真的要有过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9 14:08:06 | 只看该作者

re:"坏事能变好事"摘篇文章在下面,...

"坏事能变好事"

摘篇文章在下面,其意自明.


商业周刊:失读症造就成功企业家



  导语:《商业周刊》网站近日发表分析文章称,很多失读症(Dyslexics)患者最终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嘉信理财创始人查尔斯·斯瓦布(Charles Schwab)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这并不是一个巧合,因为失读症患者往往擅于把握大方向、坚持、有创造力,而这正是优秀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当影像和信息服务提供商Jupitermedia的CEO阿兰·默克勒(Alan Meckler)1965年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时,校长办公室曾经通知他,他的大学能力考试得分是在所有学生中排在最后面。他回忆道:“我的英语只得了405分或410分,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要你写对自己的名字,就能得到400分。尽管如此,我很快就成为优秀学生,并在大学二年级时因为一篇散文而获奖。”

  很多年之后,默克勒直到58岁时才知道自己患有失读症。他难以辨别方向,在解释图表方面也存在问题。他更愿意听人向他解释问题,而不是自己阅读20页的文档。在年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在棒球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赋,并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棒球水平,希望籍此弥补其它方面的不足。

  是财富,还是缺陷?

  耶鲁大学教授萨利·沙维茨(Sally Shaywitz)表示,默克勒存在的问题是失读症的典型症状。沙维茨一直认为,失读症可以看作是一种财富,而不只是缺陷。她最近创建了耶鲁大学失读症和创造力中心,专门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她说:“我想让人们都希望自己患上失读症。在失读症患者的身上,有很多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优秀特质。人们总是在强调他们如何失去了技能资本,在这样的体系中,失读症患者难以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失读症患者的特殊才干究竟是为了弥补自身不足而开发出来的产物,还是这种疾病为他们带来的固有能力,目前还无法确定。沙维茨希望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希望改变教育体系和商业世界对于失读症的看法。耶鲁大学失读症和创造力中心目前正在从事一个特殊项目,旨在帮助企业高管认识到那些在传统测试中表现不佳的人的创造性思维。

  沙维茨近日就失读症测试了一位知名CEO。这位CEO承认,他曾经聘请一家外部公司在自己公司内部举办阅读测试,以寻找未来的领导者。沙维茨表示:“我当时告诉他,‘你的这一做法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因为这类测试可能会将那些与你一样具有创造力、与众不同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

  失读症患者的潜在优势

  也许正因为在传统测试中表现不佳,很多失读症患者选择了自己创业,从而成为了企业家。英国卡斯商学院教授朱莉·劳根(Julie Logan)认为,失读症和创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今年1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35%的美国企业家有着失读症的迹象,在英国这一比例为20%。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主要因为美国的教育体系更加灵活,而英国学校更善于发现和矫正失读症。

  劳根同时表示,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看,这些数字表明,失读症患者在成长时期学到的应对技巧成为了一名成功企业家的最佳实践。如果一个孩子在常规测试中屡次受挫,那么他必须习惯失败。由于存在阅读障碍,他必须具备在短时间内摘录关键信息的能力,从而能尽快找到重点。

  此外,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失读症患者不得不相信和依赖他人,这也是运营企业的一项重要技巧。劳根表示:“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倾向于亲力亲为,而不愿意授权他人。在这方面,失读症患者有着天生的优势。如果你过于纠缠于细节,将很难把握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

  患有失读症的名人

  保罗·奥法里(Paul Orfalea)37年前一手创建了图文快印行业巨头金考(Kinko),鲜为人知的是,他既患有失读症,同时还患有注意力缺失和过动症。他经常将金考的成功归功于自己无法做大多数人都能做的事情,并为此感到自豪。他说:“我总是招聘那些不具备我这样技巧的人。我的成功秘诀是不干涉他们,让他们自己完成工作。”

  奥法里同时称,自己已经习惯于失败。他说:“你们知道考试总得C的学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吗?他们更能承担风险。一名优秀的学生总是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而一名考试总得C的学生会说,‘这样做值得吗?’”

  思科CEO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表示,失读症为他提供了纵观全局的能力。钱伯斯的三年级老师发现了他存在阅读困难,并为他制定了特殊的教育方式,而且获得了他父母的支持。他说:“失读症迫使你从整体考虑问题,而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遇到问题时,我总是先纵观全局,随后才着手解决问题。”

  与钱伯斯类似,默克勒同样善于把握全局,对于细节缺乏耐心。他说:“在召开企业会议时,我更愿意听取人们谈论整体发展情况,而不是具体案例。”除他们之外,患有失读症的知名企业家还有很多。例如,嘉信理财创始人斯瓦布发明了折扣佣金、英国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在零售和航空业都享有盛名。他们将失读症作为自己成功的一个秘密,因为这使他们能纵观全局。(摩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1 19:31:32 | 只看该作者

re:"进步的社会"Dr.Phil是美...

"进步的社会"

Dr.Phil是美国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Dr.Phil用直率简单的语言来解决常人的心理或社会问题,很受大众的欢迎,但是却不在正宗的心理治疗界得到青睐,有点象是国内的于丹,教媒体的教授却夸夸其谈起"论语",而那些啃古书的论语专家们却不屑一顾.

Dr.Phil过去也被"专家们"穷追猛打过,那是一个有"性格双极化"(bipolar)孩子的例子,Dr.Phil没看出来,当成是一般的教养问题了,结果美国心理治疗师协会扬言要告他,取消他的行医资格.

两年前,我看他的节目,讲夫妻矛盾的,讲那些有太强控制欲的丈夫,有一个是夫妻俩来打离婚,女的说,我实在受不了了,LG太挑剔了,任何事必须要严格按照他的规矩行事,那些规矩又太离奇刻板.比如说,吸地毯必须走怎样的路线,沙发底下必须怎么怎么办,LG回来,拿手指往角落里一抹,就知道老婆没严格按上级的指示做,就自己从头到尾再做一遍,搞得身为家庭妇女的老婆一点自信心也荡然无存.

更有趣的是他们讲的一个例子,美国人很多家庭的车库里有一面工具墙,各种不同类型的五金工具就挂在墙上,那男人对这面工具墙极有讲究,各种的工具必须要有他们的固定位置,一点都不能乱,很偶然地老婆用了一下他的工具,知道老公讲究,又放了回去挂好,但是可能是位置不对,或是方位不对,老公一看大为光火,结果老人家想了个绝招:用笔依照每个工具的样子,在墙上画出轮廓线,这样每个工具就不会没挪位了!亏他想得出这样的绝招来.老婆被气得要离婚,可是男人脸上还是一脸无辜,他好象没法理解这样地"又合理又有效又简捷又方便"的办法,老婆怎么理解不了,还要翻脸?

我在电视机前一下子却看明白了,这老兄是个"爱斯柏格",不是在于他的行为如何古怪,而是在于他不理解为什么他的"合理"行为会伤老婆的心.但是那时候的Dr.Phil却看不出来,我是怀疑他是不是知道有自闭症或爱斯柏格这么一码事,只听他夸夸其谈,那男人却听得一脸茫然.

但是那是两年前的事了,昨天,Dr.Phil主持了他的首次自闭症专场,没空听他的节目,晚上上网看了看,确实讲的不错,这两年了,随着自闭症在媒体上越来越多,这个Dr.Phil也终于化了工夫了.这就是社会的进步.

这个在星期三12月19日播出的节目叫"自闭症:父母亲的终极挑战",他的第一个对象,是一对夫妻,他们有三个孩子,两个是正常的,一个是自闭,那孩子语言不错可是行为问题太大,发起脾气来不可收拾,常常是到厨房里去拿菜刀,另外两孩子吓得和妈妈躲进房间去哭,一个录像片段是孩子在发脾气时诅咒他妈妈:"我要把你杀了把你烧了,再来吃你的尸体",妈妈无能为力.

作为精神极度压抑中的妈妈,终日忙于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加上这个自闭症儿子的行为问题,心情无可排遣,就把全部的解脱放在了自己的健身上,妈妈说,自己快成了健身狂了,最近一下子体重减了二十六镑,而其实妈妈本来就很瘦.这健身成了她的一个自我治疗,就靠着这短短的时间能摆脱掉家里的烦恼.但是这个小小的愿望,也不一定能得到经常的保障,因为另一个家长,作为孩子的爸爸,为了一人养家,每周要工作八十小时以上,相当于干两份全日制的工作,妈妈必须要等爸爸回来后,才能离家,但是爸爸太忙很难回家,即使回了家,夫妻俩匆匆忙忙,妈妈去了健身房时,就象是解放了一样,而爸爸呢,加班加点,既是为了多赚点钱,但是也是为了逃避家里的现实,爸爸自己心里明白,"不管我怎么忙,多长时间在工作,好歹我是和一些行为举止正常的大人们在一起,不象老婆要整日面对一个时常歇斯底里的孩子,骂也骂不得,逃也逃不了".

这一家的情况,很带有普遍性,不管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妈妈是个好妈妈,爸爸也是个好爸爸,但是面对着家里的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家长对付不了,心理上下意识在逃避,大家内心都知道问题的根本症结在那里,但是因为自己应付不了,心里就更加回避,家里就象是养了一颗定时炸弹,总有一天会把大人孩子都炸得崩溃.

这也是让人很伤心的地方,这么负责尽责的家长,终日辛劳,却象是活在一个满布地雷的地方,总有一天会触雷的.就象Dr.Phil讲的那样,必须要正视现实,必须要学会解脱,否则家长坚持不了多久的.

网址:
http://drphil.com/shows/show/9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03:41:47 | 只看该作者

re:<<压伤的芦苇>>昨日之事多...

<<压伤的芦苇>>


昨日之事多烦忧.
星期六把车撞了,星期一才知道了当时我情急之下打电话求助的经纪人其实不大不小地骗了我一把.星期一晚上上班去,我们早知道明天早上会是公司合并后的第一次裁员,每人都会可能是 “最后的晚餐”.
但是他们不会浪费付你一天的工资的,他们在你下班前一个小时,人事部的人进来叫人,然后后台的人马上就把你的帐号证件给封了,回来时,拿一个纸袋和满脸的沮丧,大家握别,门卫把人领走,大家再象案板上的鱼肉,等着那刀落下来,不知落在谁身上,即使我是个经理,我也不知道具体的名单.有两个年纪大的经理是最先被叫到的,事后才知道是他们主动请辞的,两人加起来有六十多年的资历,都是意大利人后裔,豪爽热情,有如我们的 “教父”,一别如此,让人心中不忍.
等下班时间到了,环顾左右都是幸存者了,感伤的感伤庆幸的庆幸放松的放松,但我没时间周旋,我要赶去参加闻森学校里的毕业典礼.
但其实这不是闻森的毕业典礼,是他班上三个年纪大的,按照规定要升到初中去了,这个典礼是给他们的,但是闻森和其他孩子有个歌舞表演.我知道他们排了很久了,不想错过这机会.
这场舞真是轰动全场,大概跳了有半小时吧,融合了标准舞,拉丁舞,嘻哈舞,百老汇歌舞,热情洋溢,动静有制,全场没有一个孩子走错场,乱了步子,真是不简单呢.他们自始至终都是自己跳的,除了一个老师在台下示意指挥.
可以说闻森是男生中跳得最好的,同时也能看到这几年的钢琴课不管怎么说,也使他的韵律感十足,虽然舞姿还是有些幼稚僵硬,但是你还是能体会到他在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翩翩.但是闻森的舞伴阿毕要出色多了,阿毕看样子可能是加勒比人的后裔,天生的舞蹈胚子,小小年纪,黑黑的样子,可是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极富舞蹈韵味突然喇叭音响走了音,尖锐的音调让闻森受不了,捂着耳朵痛苦地弯下了身子,但是嘈音一停,闻森和大家马上又追上舞曲赶上了节奏.
里面的那段百老汇歌舞是取材于GENE KELLY的<<雨中起舞>>,在闻森排练的过程中,我还特地去买了录音带.很久以后,看到了一个美国星妈的名言: LIFE IS NOT ABOUT WAITING FOR THE STORM TO PASS, IT IS ABOUT LEARNING TO DANCE IN THE RAIN.(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躲在屋子里等着暴风雨过去,而应该是学会怎样在雨中起舞).
回想往事总让人感慨,我至今保留着闻森第一次舞台表演时的情景,那时闻森四岁,去了早期干预快一年了,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社交,感统,甚至大小便训练基本上没怎么进步,我知道的很少的进步,一是他不再终日嚎哭.二是他愿意卷起袖子洗手了,他那时即使是夏天也必须穿长袖长裤,因为皮肤的敏感.三是他不再抗拒和孩子们坐在一起了,但是需要他手里拿一本他喜欢的书.但是四岁后,按制度必须要转入到公立学校体系,那一年的夏天,那个机构也开了个歌舞表演,老师坚持让闻森也参加,每次排练基本上是由一位助理专门领着闻森,握着手一刻也不能放松,基本上是牵着闻森的手做完全套动作的.但是到了表演的那天,因为上台时孩子们的次序有点乱,本来一直是由老师牵着闻森走第一个的,却被不知情的孩子在混乱中抢了先,这下闻森彻底混乱了,他熟悉的次序一下子被打乱,他不知所措在台上乱跑乱窜,两位老师只得上台去紧紧按住了他,勉强地完成任务.三年之后,从那个在台上乱跑乱窜的孩子,到今天带头领舞的英俊少年,这三年的路很长,很艰难,也充满希望.

回家来读<<圣经>>,有这么一段:

“压伤的芦苇
  他不折断
  将残的灯火
  他不吹灭
  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
  他不灰心,也不丧胆,
  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
  海岛都等候他的训诲.”

不灰心,不丧胆,神爱如此,世人何以自弃?


(后注:春天里一篇未完成的帖子,趁圣诞除夕将其补完,并以此互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发表于 2007-12-25 05:04:06 | 只看该作者

re:恭喜冯版又躲过一劫,这下面就该发年终奖了...

恭喜冯版又躲过一劫,这下面就该发年终奖了吧!提前恭喜一下!而且闻森表演这么出色,真是值得祝贺!看着你写的歌曲的含义,内心真是充满感动!

甜瓜的幼儿园上周五也有一次圣诞表演。每个班小朋友排队在小舞台上唱圣诞歌曲。我在底下看着又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甜瓜站那里也在唱,还比划着动作,虽然声音不算很大(在家里唱声音要大的多),表情也不算丰富。紧张的是我不知道他下一刻会不会有任何意外,出什么问题。他们班唱了3首歌,又和另一个班唱了一首歌。从头到尾,小子自己一个人搞定,还不错。回家看我给他照/录的像,小子脸上笑眯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8#
发表于 2007-12-25 13:48:49 | 只看该作者

re:吓得我,也怪我自己没有看清楚,原来是原来...

吓得我,也怪我自己没有看清楚,原来是原来那场车祸。
新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和和美美,快快乐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4:03:18 | 只看该作者

re:实在不好意思,没把上面的事情说清楚,害得...

实在不好意思,没把上面的事情说清楚,害得大家虚惊了.车祸我保证只出一次.不会再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0#
发表于 2007-12-26 15:14:50 | 只看该作者

re:看了闻森跳舞的表演,我更坚定地让孩子继续...

看了闻森跳舞的表演,我更坚定地让孩子继续学习舞蹈,我想通过3-5年的舞蹈训练,孩子自信力肯定会有所增加,动作协调能力总会有所改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1#
发表于 2007-12-30 20:19:18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真棒!的确,回头想想,孩子的进步还是...

闻森真棒!的确,回头想想,孩子的进步还是很大的,只是我们太贪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10:16:10 | 只看该作者

re:"虚拟语气"前段时间家里人轮流生...

"虚拟语气"

前段时间家里人轮流生病,都是起源于我女儿的肠胃流感,一家人抡着拉肚子,所以他妈妈就给他们煮了点稀粥,告诫他们不能再吃别的东西了,闻森就把这话记住了,病好之后,还是不敢吃他平时吃惯了的食物,我去买了草莓,他一本正经地说:"I could eat this, but I am not going to eat this this time".我一听,用得很到位啊,一问才知道这是他的语训老师Angla教过的,这时候闻森想起来了,并用得很好.听我夸了他,闻森也兴致高了起来,又才不同场合里用了几次,他妹妹才一边听了,马上就能学到用到自己的身上去了.

岁末年初,总在想作些小结,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学习,在转了一圈后,最终又回到了基本点上,就是词汇上,离开了这个基础,来讲什么综合理解,还有那些自闭症孩子特有的阅读困难,那到有些象做无米之炊了.所以还是要回到单词这个基本面上来,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这里的特教虽然给了闻森一个很宽松的很鼓励的很专业的成长空间,但是对学业上的要求,便不是那么的高了,现在一看,闻森自己的知识结构上很松很薄弱,一定需要家里有系统地补上,否则在那特教系统里多待一年,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只能是越来越大.现在是逼着闻森每天和我学生词,固定一个时间段,在他自己的回家作业完成后,做我买的联系题,一次三页,让他收心养成习惯再说.

讲到语言能力,在写这个帖一半时,跑去和我女儿粘乎了一下,女儿问:"awful是什么意思啊?"我故意和她起腻,说"awful是很好的意思."女儿笑着打我说,"你错了,awful是很坏的意思",我问你怎么知道的?她回答:"我在看<<睡美人>>时,那个蓝仙女不喜欢睡美人的粉红裙子,说那是awful,所以awful就是坏的意思了."
--这就是一个五岁(正常)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了,从学习,理解,判断,推理,泛化,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天生自然.有这个为天然基础,这综合理解能力就不会是难事了,而对于闻森,这一切可能都得一步步拆开来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3#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00:59:48 | 只看该作者

re:"真实的谎言"上星期三,是这假期...

"真实的谎言"

上星期三,是这假期后上学的第一天,早上闻森有些懒床,我还以为是故意懒着不肯去上学,就把他拖起来,送上了校车,车到了学校后,学校护士马上打来了电话,说闻森在那里哭着说肚子不舒服,要回家.
我赶紧过去接,碰到他老师,老师说,象闻森那样不会无事呻咛的,他要是说病了,那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了.我在办公室里签了字,赶到楼上餐厅,看闻森趴在桌上,他助理过来说,一早下车时,她向闻森打招呼,闻森没理会她,她就觉得今天不对劲了,否则闻森不会不应答的.我匆匆道了谢,领了闻森回家.回家摸摸头,没发烧,他说肚子不舒服,流鼻涕,我让他吃了点药躺下了.
下午他醒了后,精神好了很多,就开始想东想西,开始了我自称的"焦虑轨迹",他先是担心下午的校车还会不会来家里接他,我跟他说了,这学校老师会告诉司机不用来接的,他放下这个话题,就转入了第二个:明天他还去不去上学?我想,就让他有个机会自己来判断来做主吧,以往一般他妈妈管送上学,看看他精神可以的话,肯定会送他去学校.我想好了,这次就让他自己做主,明天起来后,自己对妈妈说可不可以去上学去,自己来做决定,我们会尊重他的意见,尽管我估计他明天即使病好了也会懒着不上学,因为这前面的一个半星期的假连同生病,懒了他的骨头,但是还是觉得让他试一把,因为从长远看,我总觉得要对付孩子的焦虑情结,办法之一是让他自己有自己做主的能力,自己来分析困境,自己来找出解决方案,对象闻森这么小孩子的焦虑来说,主要原因恐怕还是"他不知道怎么办?"而造成的.所以培养他的分析判断能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做得了自己的主,应该是根本的出路之一了.之所以怎么培养,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不是我的强项,也不是我的认同,我还是倾向于在这些生活小事里,把教育的意图融合进去.

第二天一早,我特地告了半小时的假往回赶,无奈路上车祸连连,我老婆要送女儿上学,等不及我到家,就来电话问,我说,你跟闻森说说,要是他答应自己在家里一个人等你或我回来,应该是没问题的.让闻森短时间一个人在家,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训练项目吧,因为他的"依附感"太强了,小时候刚去训练机构时,死跟着一名女老师,老师去厕所他也一定要紧跟进去.直到现在,夜里睡觉他一翻身觉得边上没人,常常会自己惊醒.我把这叫着"亲情剥离焦虑".这几年来,抓住机会就训练他适应一下这样的"剥离",短时间我去停车,买报纸杂货,让他一个人留在家里,都是一种训练.一开始的一次,我和他信誓旦旦地说好,我去停车表里扔个钢奔就回来,结果我紧跑过去再往回赶时,一抬头就见闻森没穿鞋光穿袜子就追到大街上来了,吓得我!让警察看见了,非得把我叫住申一下了.

但那时两年前的事了,现在只要你和他讲清楚世间和原因,他点了头,应该就没问题了.即使这次要等他妈妈送妹妹去上学,再回来的话,少说也得半小时,但我有把握,让他妈妈去和闻森商量,可以试一下的.等我紧赶慢赶回了家,看见他妈妈正搂住儿子亲热呢,一问,才知道他妈妈去了再回来的,看见儿子很镇静,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等他妈妈上班去后,闻森知道我得睡觉,就过来催我睡觉去了,听儿子还能为我作想,心里还是很温暖的.当下和他约定,肚子饿了或需要帮忙时,可以叫醒我,否则等我睡一觉.

结果我短短续续睡了四个小时,看看闻森到很好,明天就让他去上学了.结果大出所料,早上又是护士打来电话,开口说不好意思,闻森又在那里喊病了,她量量体温,听听胸腔,好象没事,就让家长来拿主意,是让他继续留在学校里,还是带回家.我说还是我来领吧,不能给老师添麻烦.到了学校里,闻森还躺在护士床上,一见我面露喜色,一骨碌下了床往外走,护士笑着用中文说,看起来你儿子是在装病哦.我说,看起来是开天辟地第一次了,我给他留点面子在学校里,毕竟儿子有这个"不说假话"的美名,我回去和他说.

我们一离开学校,坐进车里,我就毫不留情地揭开了闻森的画皮,明确提出他是在装病,是cheating,lying,警告他以后下不为例,但是这次就放了他,不过回家给我做我布置的作业,让他也知道我是骗不了的,这很象是考试时,学生偷偷作弊,还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其实做过老师的知道,他在考场上居高临下只要用点心,那个学生有什么企图,上面看的清清楚楚.我就得让闻森在他第一次胆大妄为地装病时,知道老爸是不好骗的,逃得过这次,逃不了下次.

闻森心知肚明,看我板起脸,赶紧点头承认了.毕竟这还是个缺乏心机的孩子,还没学会耍心眼儿呢.从我自己内心讲,之所以这么快就放他一码,也是觉得不管他这是学好学坏,毕竟他在长心眼儿,但是我不能听任自流,对他那些坏习惯,我一直毫不姑息,必要时,我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教育理念而不惜手段地扼杀于萌芽之中.我想对于象闻森现在这样的孩子来讲,说他自闭吧,好象不太适用了;说他正常吧,实在还有差距,这也是我的难处,如果他还是一个坚冰一块的自闭儿,我到可以用现成的方法来用就是了,但他更象是冰雪消融的时候,一脚踩下去,不知道是深是浅,不知道是硬地还是泥潭,所以还得格外小心,权衡,思考.不管怎么样,我是不会因为他的"特殊"而容忍他去"学坏",不会对他姑息而养奸.养虎而遗患.

----但是既然冰雪消融了,离春天就更近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4#
发表于 2008-1-8 01:41:48 | 只看该作者

re:“这也是让人很伤心的地方,这么负责尽责的...

“这也是让人很伤心的地方,这么负责尽责的家长,终日辛劳,却象是活在一个满布地雷的地方,总有一天会触雷的.就象Dr.Phil讲的那样,必须要正视现实,必须要学会解脱,否则家长坚持不了多久的.”

好像这个孩子刚确诊。这就意味这治疗干预还没开始。早期干预没跟上的后果。以后一定会好一些的。他像是有其他情绪方面的并发症。行为问题如此严重,应该有药物控制。不能治根,也能治表。只是可能要花很多时间试试不同的药物,寻找有效的药物。真希望每个家庭都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5#
发表于 2008-1-8 08:52:51 | 只看该作者

re:提个醒:一般州要求12岁才可以单独在家。

提个醒:一般州要求12岁才可以单独在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7:16:18 | 只看该作者

re:"小小悲观主义者"去年底,山石爸...

"小小悲观主义者"

去年底,山石爸爸(李岩)来纽约看新出生的女儿,中间抽空和我聊了一下午,谈得很好,我们谈到了孩子的情绪,我向他推荐一套由美国心理治疗师学会出版的儿童心理图书,他说他也正好买了,准备带回国去,我希望他能不能找机会在国内引进出版,这不光是对特殊孩子,即使对普通孩子,甚至成人,都很受益的.

这几天开始了和闻森阅读第一本:"What to Do When You Grumble Too Much: A Kid's Guide to Overcoming Negativity "(如果你抱怨太多,该怎么办?),其他的还有三本,先挑这本是因为闻森在教会里学过一只歌,就是说一个人老是Grumble(抱怨)是不好的,有了这个铺垫,我们就开始了这本书,刚学了三天,每天一小节,已经是受益匪浅,这正是闻森现在需要的,他的理解能力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他的情感理解力也可以跟上去了,我们正好可以开始.这也是我最期盼的,宁可把知识学习上的事放一下,在他懂事的早年,将这些心理学的方法教育进去.其实这就是我们讲的CBT(认知行为治疗)的精神了,从思想层次上,对自己的情绪,心理有充分的理解和办法,从而达到改善和改变行为的目的.

这几天,闻森和我读这本书,每天一小节,边读边议,心情很愉快,我终于等到了机会和时间,能和他一起探讨这些情绪问题,对我来说,这是我一直最看重最担心最无能为力的事,终于在闻森的理解能力上升到了一个程度,终于在我们父子俩不在争斗而是能象朋友一样坐下来阅读讨论,这样的场景只在我往日的梦想里.

想起一句古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几天我会翻译些出来,而且以后我一定会把这套书带到以琳去,让以琳老师们开出这么一门情绪心理课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7#
发表于 2008-1-11 20:45:06 | 只看该作者

re:假如这套心理图书能在国内出版,那一定是众...

假如这套心理图书能在国内出版,那一定是众多家长与孩子的幸事.
而当前,只能辛苦斑竹您了,热切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09:12:43 | 只看该作者

re:"如果你抱怨太多,该怎么办?"---...

"如果你抱怨太多,该怎么办?"
----克服消极心理的儿童指导手册

第一节: 你被卡在那里了吗?

你去玩过冒险者乐园吧?

你知道冒险者乐园就是一条充满小小挑战的征途,里面有低栏需要你跨过去,隧道要钻过去,平衡木要把握好,路障要绕过去.

许多孩子一看到这个冒险者乐园,心里会说,"这肯定很好玩",他们就一头冲进去,跳的跳,跑的跑.

在冒险者乐园里,每个障碍都是一个小小的挑战.

你可以把你要走的路线在图上画出来.(下面的图是"冒险者乐园"的示意图)

现在你假想一个孩子,他很喜欢跑,但是从没见过跨栏,他孩子一开始就冲进了乐园,快到了第一个栏的时候.

等等!停!
一个栏杆横在了面前.

那孩子停下来,紧盯着栏杆,栏杆却一动不动.所以那孩子就象其他孩子一样,当他们看见有东西挡他们道时,他们就发火了.(插图上,是孩子冲栏杆嚷:让开!)

栏杆却一动不动.

"这太不公平了!",孩子大声抱怨.

栏杆还是一动不动,这孩子真发怒了,他狠狠地踢了过去,栏杆还是一动不动.(当然喽,它是栏杆吗).

"这愚蠢的栏杆!",孩子这么想着,"不仅挡了我的道,还弄痛了我的脚趾头."

这孩子在那里很久,大叫大嚷,大声抱怨着这个栏杆.

你对那个被卡在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建议吗?(提示:要是你在跑那个冒险者乐园的话,你会怎么做?)

(在这里闻森写道:
"你该跨过那三个栏去."他写了三个栏,是因为那图上有三个栏.我再要求他写点建议,他接着写:"别发火,因为这样你教练也会发火了",我对这个回答比较满意,因为他表达的是,你的行为(发火),也会导致了别人的行为(发火).接着闻森写:"你只要跨过去就行了".
这里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比喻",这个图本来就是个比喻,但是闻森是当成真的事情发生的,在他眼里,这本书就是讲一个孩子在乐园里的麻烦,他是"眼见为实"的,Believing what he sees,但是这个问题现在还没办法去和他说明)

你知道生活就象是这个冒险者乐园吗?里面有很多小小的挑战.

有些孩子,甚至象你这样的孩子,很会玩游戏,但是他们也会被卡在那里.

他们忘记了那些栏杆是应该跨过去的,他们却在那里抱怨,说些:"这不公平"之类的话,他们很愤怒或很悲伤,因为那栏杆挡了他们的道.

如果你就是这么一个孩子,有很多的栏杆横在你面前,特别是你太多的抱怨了,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它会教你怎么去用新的眼光看这些栏杆,找到怎么超越它的办法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6:36:04 | 只看该作者

re:"如果你抱怨太多,该怎么办?"---...

"如果你抱怨太多,该怎么办?"
----克服消极心理的儿童指导手册

第二章: 什么是消极?

事情并不总是象计划好的那样顺利进行.

你妈妈答应你可以去买你最喜欢的神秘小说系列里最新出的一本,但是你跑到书店一看,书早卖完了.

你妹妹答应和你玩了,但是她想玩"上学校"游戏,而你想玩"去宠物店".

你外公带你去了吃饭,但是他忘了告诉服务员你不喜欢番茄,但是端上来的汉堡里就有一块大大的番茄!

这些事件里都有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列表写出来.
(闻森对"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一开始不理解,需要点拨一下)

当事情同时有好的方面,又有坏的方面时,我们就有了选择.我们可以关注在坏的方面,而且让自己沮丧,要么你可以关注在好的那一面.

"消极"就是太关注在坏的那一面上.

有消极倾向的孩子总是能在任何事情上很快找到不对的地方,那些不对劲的地方对他们显得巨大无比,不可逾越.

所以这些孩子就只能做他们能做的事.他们开始抱怨.他们会说:"我讨厌番茄","我们从来就不玩我要玩的游戏".

那些太关注在消极面上的人,叫"悲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总是觉得事情总要变坏的,他们总是那样想,当事情出了差错时,他们总能第一个看出来,有时候,他们太关注在坏的方面了,以至于他们完全不能去享受那好的方面.

你觉得那些常常消极的人,会有什么感受呢?
(闻森画了张哭脸)

有些人总是关注在那些好的方面,他们总是期盼着好的事情会发生,他们也可能会注意到了坏的方面,但是他们不会太去关注.这些人就叫"乐观主义者".

你觉得那些常常积极的人,会有什么感受呢?
(闻森画了张笑脸)

当然,没人会总是积极的,或总是消极的,但是人们确实会带有某种倾向性.

那些总是消极的人,常常他们自己却不觉得,好象他们拿着古怪的放大镜,把坏的方面放大,而好的方面缩小.但他们并不觉得他们是用放大镜来看世界的,对他们来讲,那些坏的方面就是有那么大.

你自己是不是经常拿着这副放大镜看呢?有多少时候你没法去看那些好的方面,因为面前的问题太大太难了?圈出你的答案.

(在下面的选择:"很少","有时候","经常","总是",闻森圈了"经常"和"总是"----真是个天生的悲观主义者!)

如果你有时侯会消极的话,这本书会帮你用新的方法去对付坏的事情.

如果你经常消极的话,那么多练练书上的办法,会让你变成一个快乐少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7:50:05 | 只看该作者

re:"如果你抱怨太多,该怎么办?"---...

"如果你抱怨太多,该怎么办?"
----克服消极心理的儿童指导手册

第三章:消极是怎样开始的?

你可能认为那些消极思想的人,之所以这么消极,是因为他们总是遇见那些坏事情,但事实上不是的.

是消极还是积极,其实和真实世界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并没有多少的联系,这其实取决于你是怎么来看那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事.

你是不是太消极悲观,或是太积极乐观,是取决于你脑袋里的想法,而不是外界真的发生了什么.

怎么会这样呢?

你把一个杯子里倒满一半你最喜欢的饮料,然后假想你自己很渴.

你会想这杯子是一半满的呢?还是一半空的?
(让闻森在阅读时划关键词时,他毫不犹豫地划了"一半空"----天生的悲观主义者)

你会注意到这可是你最喜欢的饮料在里面,等着你去喝呢?还是你会注意到杯子里的饮料并不多?
(闻森圈了"并不多")

假想你就是那个人,看见了杯子,想:"太好了,这是我最喜欢的饮料!",你画出你这时候的表情来.
(闻森画了笑脸)

现在再假想你是另外一个人,看见了杯子,想:"我渴死了,这些可不够啊!",你画出你这时候的表情来.
(闻森画了愁脸)

所以这不是那个饮料再让你高兴或是咕咕嚷嚷,是你自己的想法才让你有这样那样的感受.不管怎么看,这本来就只是半杯饮料.这到底算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来自于你是怎么想的.

那么,那些消极心理的人,是天生如此的呢?还是后来才学会的呢?

科学家们也不知道,但是确实看来有些人的大脑就是比较容易让他们自己高兴,而另一些老是夸大困难.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让我们化几分钟来讨论一下你自己的身体.你是个左撇子呢还是右撇子呢?圈出你用来写字的那只手.
(闻森在下面的左手右手示意图上圈了右手)

如果你是右手写字的,那是可能你的身体右半边比较强一点.你要是需要提点重物的话,你会自然用右手去提的.

如果你是在玩滑板车,需要你一边蹬腿一边走的话,你要是用左腿来蹬的话,要比用右腿来蹬更容易疲倦.因为你的右边身体比较强.

而对于那些左撇子的人,这一切又恰恰相反,因为他们的左边身体比较强.

再想一下如果你去踢足球,抡到你踢时,你会以那只脚出脚呢?如果你是个右撇子,你会出右脚,如果你是个左撇子,你会出左脚.

如果你非得要用你的另外一只脚来踢,可能这球踢得有点滑稽,这球可能不会象平时那样被踢得很远或很快.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你平时不用那只脚来踢,那边的肌肉可能不如另一边的脚强壮.

但要是你想成为一个足球冠军,你想左右开弓两只脚都能踢,那怎么办呢?

如果你想训练你的另一只脚也能踢出又快又准的球的话,你得训练那只脚,你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用那只脚练习踢球.

事实上,训练练习能让你的任何一部分的肌肉变得强壮.想一想什么训练能让你的这部分(手,脚,手指)身体变的更强壮.描述一下.

现在你知道训练能让你的肌肉更强壮,你知道吗同样的也能使你的大脑更强壮.

如果你的大脑老是想着消极悲观的东西,你可以训练练习你的大脑;来加强它的积极乐观方面的思维能力.

科学家们也真发现了通过练习思维方式,可以来改变大脑的活动方式.

用练习正面的思维方式来加强大脑积极乐观的思维能力.你要是能把那部分的大脑训练好了,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快乐少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9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