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841#
发表于 2007-11-20 12:19:04 | 只看该作者

re:我看错了.是http://blog.ch...

我看错了.是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yunma/article/b0-i2572108.html
你说的是他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赢的钱坐飞机逃出来的事吧?他当时没去找你吗?又或者他逃到西市找的就是你,而就是你带的他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如果是,那这世界太奇妙了!!)现在他到美国还被黑社会追杀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13:39:32 | 只看该作者

re:马总的话,有很大一部分是"三国演义",也...

马总的话,有很大一部分是"三国演义",也有一部分是"聊斋志异",马云也是我的偶像,怪我多嘴了.英雄不问出处,好汉不提从前.你问的这些问题,我也不知道.马云现在是很成功的企业家,这几乎是人人公认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19:06:39 | 只看该作者

re:"老鼠死了"我们家的宠物鼠突然死...

"老鼠死了"

我们家的宠物鼠突然死了.
星期六好象还好好的,我切了几片胡萝卜让我女儿给老鼠吃,女儿说,老鼠吃了,但是现在想起来,好象没怎么听到过去那老鼠急得扒墙的吵吵声.今天我见还没动静,起了疑心,走过去看看它在干什么,终于找到了,它蜷缩在一角,好象在睡觉,我去摇了摇,它还动了动爪子,我就当它睡觉了.
等闻森回来后,还是没听见老鼠的动静,这太违背这小动物的本性了.我再一次去看,这次任我怎么摇,它都不动弹了,它死了.
还有我过去刚养老鼠的时候,我还查过资料,知道这种老鼠大概的寿命是三四年,这是从他们表姐那里领养来的,她也养了有段时间了,所以我想应该是老鼠寿终正寝了.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给孩子们解释的理由了.
我把闻森叫来,看这只死老鼠,闻森问起来为什么,我把这个理由讲出来,他也能接受,接着他说:"这下妹妹回来会疯了的!"----能让他从老鼠想到妹妹,更想到妹妹会伤心,这老鼠一路被我伺候着,真也值了.
最后妹妹还好,真老鼠是死了,但是正好今天我订的<<Ratatouille>>到了,妹妹看到了假老鼠,也就把真老鼠忘了.
到是大人没沉不得气,我和闻森在上钢琴课呢,老妈一个电话追过来:"是不是老鼠又跑出来了?"
把我气得:"你没看见我把笼子都折了,洗干净了吗?"----神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4#
发表于 2007-11-20 22:59:22 | 只看该作者

re:还好你后面还补了句:马云也是我的偶像.可...

还好你后面还补了句:马云也是我的偶像.可是!最后又来个"几乎".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3:05:35 | 只看该作者

re:"补课"我过去一段时间里,关于闻...

"补课"

我过去一段时间里,关于闻森的阅读辅导,好象是走了点弯路,过去是觉得既然自闭症孩子有这样那样的思维特点或缺陷,就去挑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专门让他去学习一些描写心理活动的内容,当时自己觉得有点得意,好象是一个病人知道了自己有什么病,却能自己配药,还自以为能对症下药似的.
但是很快地又看出问题来了,并不是说这样的方法不好,而是这样的方法现在不适用,为时尚早.在闻森对整体的阅读能力提高之前,却专门钻"自闭症"的牛角,显然是操之过急了很多,而他的阅读能力的关键,还是词汇量的问题,就象是他手头上只有区区几块砖头,没办法搭出个象样的房子甚至棚子出来.
而闻森的词汇量比一个三年级的显然要少得多,我看即使是二年级的词汇,他也是有一半不通的,这就能看出来,如果以后继续要待在特教这个体系里,这方面的差距只能是越拉越大,光靠老师是不切实际的,还是要靠家长自己来补上这课.
我去订了一本"260 words every third grade needs to know",三年级学生的二百二十六个单词,有各种练习,其实我是想再买一本给两年级的,但是因为闻森认为自己已经是三年级了,拒绝再去看两年级的书,我满足了他这个小小的虚荣心,以后就把两年级的词汇偷偷地掺和进去吧.

这里有个学词汇的例子,这天我们学:shiver,查了字典说是:shake with cold or fear,闻森立即反应过来说:"这就象我们上次去商老师家,商老师病了,冷得发抖".
这是前不久一次我们晚上赶去上钢琴课,却看见商老师在家里哆索成一团,说是她刚才还好好的,已经给别的孩子上了一堂课了,正等我们来呢,突然间就身上发冷,哆索个不停,可能是发烧了,她老公刚好去了外地,这家里冷冷清清,再发个莫名其妙的病,心里就更凄惶.我们就不上这课了,陪她坐了一堂课的功夫,给她烧了姜汤,看商老师慢慢缓过劲来,我们才离开.
没想到这个事情让闻森记住了,而且现在回忆起来,用到"shiver"这个词上,理解得很准确.
这也应该是我们今后学生词的一个主要指导思想了,将生词和他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更多时间他没有这样很熟悉的很明显的事例能立即想得起来,这就需要家长(或老师)去指点,而对闻森来说,他的有一个心理特征是他必须要把自己的理解力建筑在那些他能感觉他能体验他能运用的具体事实上去,我把这个现象称为"夯实了",举个例子说,你让他"玩一会儿后吃饭",他可能会对"一会儿"这个模棱两可的词迷惑,"一会儿"是"五分钟","十分钟",还是其他的?你要是跟他讲"玩十分钟后吃饭",他更能欣然接受,因为这个"十分钟"是他能看见的.这里这个学生词"shiver"的例子也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3:30:03 | 只看该作者

re:"吉祥三宝"我们家很少能有时间一...

"吉祥三宝"

我们家很少能有时间一起来听某张音乐光盘的,因为大家口味不同,也没有机会,但是这两天我把几张蒙古音乐的光盘带进了车里,大家就没办法,只能是一起来听我的音乐了.
这两张蒙古音乐一张就是"吉祥三宝",另一张是内蒙古的一个女声小合唱,"吉祥三宝"买了已经有两年多了吧,但家里也就只有我喜欢听,其他人估计根本就没听过,星期五我们去康州,我开始放了这张光盘,回来时又放,后来星期六带闻森去社交课再听了一遍,到今天去教会,以及教会后去儿童博物馆时又在听,但是等下了车,闻森一句话,让我楞了一下,又感慨了半天.
闻森说,"Last time, we saw picture with this song in Yida's home".
幸亏是我有象自闭症一样好的记忆力,还有天天跟在儿子屁股后面跑,我才能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那是去年的春节,我们在闻森表姐Yida家一起过的,正好是那时的电视上放的春节晚会上有这个"吉祥三宝"的节目,我儿子现在想起来了,所以我先纠正他,他看到的不是"picture",而是"TV",闻森接受了我的更正.
当时他妈妈正在厨房里聊天呢,当然不会知道这个故事,而我是因为正好是因为喜欢那只歌,所以演到那里时,我特地坐下来看看那一家人,特别是那个小英子,所以我是能记得的,因为这是我有意识去关注的事件,我也会有意识地储存在记忆里的,我对这个记忆是有选择的有意识的有序的有组织有管理的,所以我能记住这个事件,不足为奇的.
但是闻森就不同了,第一在他当时看电视的时候,他或许就没有听过这只歌,即使听过了也不会喜欢,因为他根本听不懂,这样他就不可能象我这样会有意识地坐下来去听,事实上我也记不得了他当时有没有在听,他很可能只是边上看了一眼,听了几句,就那么地惊鸿一瞥,却在快一年后联想了起来.他的记忆力如此之强,实在让我惊叹.
但惊叹之后,却让我更长地感慨,感慨的是,如此出色的记忆力,却很可能是没什么用的,因为那是无选择的无意识的无序的无组织的储藏的信息,是所谓的"机械记忆力",那种记忆力是如此之好,就象是当时即兴拍了一张照片,储存在头脑里永不褪色.既然如此,我又那来的忧愁呢?
因为那样出色的记忆力很可能是没用的.
打个比方,把人脑的记忆力比作电脑的数据库,数据库里面自然需要储存必要的大量的精确的信息,越多越好,越细越好,但是一个有效的数据库并不是只取决于其信息含量,而更重要的在于其提取方式,也就是当你某一天需要某种信息时,你能不能"多快好省"地搜索到你需要的东西,如何做到这一点,在于这个数据库是如何被组织的,被建构的,被编码的,也就是说里面的每一条信息本身就要是"有选择的有意识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这样的信息,才是有用的.否则,你的数据库里即使有浩如银河般的容量,却只是一堆硬盘而已.
再把这个比喻用到这个事例上,对于我们的思维来讲,所谓的记忆的有效性,是指当我们有需要过去的一个经验时,能不能及时地想得起来,能不能做到这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当时是怎样储存那些记忆的.人类的学习过程,其实从很大程度上,就是把过去的经验,知识重新编码,重新组织,重新输入的过程,我们用系统的规范的长时间的教育过程,目的就是把你的记忆"有选择地有意识地有序地有组织地"编码储存好,作为你生活工作的基石.
我对闻森的感慨也就在这里,并不是说他不能象其他孩子那样从课堂上学到东西,记住内容,他能做到些,但是比其他同龄人要差,但是另一方面,他却时不时地在那些随机的即兴的瞬间的记忆力上出色得吓你一跳!你说他记性好吧,是的,他能把三岁时第一次去从没见过面的舅公家的楼层和朝向记起来,却对今天上了些什么课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该记住的记不住,没必要的反而记忆深刻,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困境和无奈.
如何来训练,引导,加强他们"有组织地有序地有意识地"学习和记忆,我看这个"结构化"教学就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所谓的"结构化",也就是要把学习内容进一步地组织好,排好序,列好队,从而能让自闭症的孩子们更轻松地更直观地理解并且能"记住",这些"结构性强"的记忆是有可能成为真正有用的记忆的.
所以对我来说,"结构化"是我最认同的,也是最坚持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可以一样贯彻的,今天这个记忆力的小事例,也能作为一个旁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23:06:42 | 只看该作者

re:"社交的天赋能力之一:知道该和谁玩"...

"社交的天赋能力之一:知道该和谁玩"

下面援引的新闻报道,揭示出人类社交能力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你怎么去判断那个想和你打交道的人,是好心的呢还是恶意的呢?这个问题大到可以用在你自己身上:那个上门推销珠宝的人,是不是个骗子,里面有没有猫腻呢?小到用到你孩子身上:那个孩子过来是不是想来抢我的玩具呢?是不是想打我呢?
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地可能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社交的畏惧和退缩.对于大人来讲,你可以把推销员置之门外,而对孩子来讲,一般是以退缩为主了,对于个别的自闭症孩子来讲,他还可能会用"侵犯别人"的非正常行为来表露自己对对方的疑惑,他可能去把别的小朋友推开,打人家,抢人家玩具,用我们所说的这些行为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你不放心,我想把你赶走,这样你就可能不会伤害我了."
其实闻森在五岁的时候,在游乐场上别的同龄的小朋友找他玩时,他会吓得哭着跑了,那些小朋友虽然不是熟悉到了能叫出名字来,但是大家都是住在附近的,都在同一块场地上玩,应该大家都混个脸儿熟了,不至于是因为陌生的缘故,才把闻森吓哭的,(这可是一个五岁的男孩子啊!,对方是六岁或更大一点的两个女孩子),这里面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当时的闻森来讲,他很可能是搞不明白为什么那两个女孩子会来找他?她们想干什么?她们是不是有恶意?这样的"狐疑"重重,他是得不到答案的,所以逃避成了他的自然反应.当时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就直接教他,如果你不喜欢和别人玩,就直接告诉人家"我不要和你们玩",在学会接受别人的同时,也学会拒绝别人.
从另一个现象里也能旁证这个猜测,即使在闻森那时候,他几乎是见了同龄或相近年龄的孩子们就跑,但是他却和游乐场上的更小的两三岁的孩子玩的很好,因为和那样小的孩子们打交道,他是不需要去担心他们会伤害他,会抢他的玩具,闻森的那层心理防线没有了,他就放下心去和小孩子们玩,轻松愉快,而且还很有大哥哥的风度.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就是"社交能力"的问题,除了这个对对方犹豫不决的判断之外,还有一个孩子是不是懂得怎么和别人玩的问题,在闻森的例子里,和同龄人玩的游戏就比较复杂些,他没有过经验,也没有临场学习的能力,而在小孩子堆里,那些简单的追追跑跑正对足了闻森的胃口和能力.
我常常说"紧张焦虑是自闭症孩子的一个基本心理特征之一",可想而知,如果在孩子们都无忧无虑地尽情玩耍时,我们的这个孩子却在那里象个侦探一样脑子里飞快地琢磨着对方的用意,他能不焦虑吗?


"世界日报"

半岁婴儿即具社交判断力
耶鲁透过挑玩具试验 发现不论男女都能分辨玩伴好坏 部分学者质疑

【美联社华盛顿二十一日电】最新研究发现,即使是六到10个月大、还不会说话的婴儿都会分辨顽皮玩伴和好玩伴,知道该和谁玩,显示人类很早就有社交判断技巧。
耶鲁大学婴儿认知中心(Infant Cog-nition Center)让婴儿看一个尝试爬上山丘的大眼睛木头玩具,接著由另一个大眼睛玩具过来帮忙前一个玩具爬过山丘,或把前一个玩具往后推。最后把所有玩具放在婴儿面前,测试他们会选择和哪个玩具玩。

结果几乎所有婴儿都选择会帮助大眼睛玩具爬过山丘的玩具。而在不帮忙也不阻碍的中立玩具和阻碍其它玩具爬山的坏玩具中,婴儿会选择中立玩具。男婴和女婴的反应相同。

但当研究人员拿走让玩具看起来比较活灵活现的大眼睛后,婴儿则不会有上述的差别选择。这项研究22日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主持该研究的心理学研究员凯莉·汉姆林(Kiley Hamlin)说:「这显示,即使没有太多明确的教导,我们也有这些重要的社交技巧。」该现象符合认为人类拥有一些天赋社交能力的学说。

去年德国的一项研究则发现,婴儿在18个月大时就会尽力帮助他人,例如捡起研究人员掉落的玩具。

但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的心理学教授路科维兹(David Lewkowicz)表示,虽然耶鲁大学的研究很吸引人,但他不相信人类与生具有社交能力的部分。他说:「婴儿从出生到六个月大,可获大量社会经验,因此天赋社交能力的论点证据不足。」

但耶鲁团队一项初步研究显示,三个月大的婴儿也有类似反应。研究人员已开始测试猴子,看看人类以外的生物是否有此能力。



2007-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8 15:43:20 | 只看该作者

re:"能够鼓励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能够鼓励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在看一本书,<<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里面有段:

一个年轻的父亲在大街上推着一辆婴儿车,车里的孩子大哭大闹吵个不停.
父亲一边走,一边轻声说:"麦克,千万别着急,千万别生气,马上就会好的,马上就会好的."
一位女士见了很感动,对那个父亲说,"先生,你真太好了,这么温柔地对孩子说话,真是有体贴又有爱心."然后女士附下身和孩子说,"麦克宝贝,别哭了,你爸爸多好啊!"
年轻父亲说了,"不是的,他是汤姆,我才是麦克."

这本来是一个笑话,但是有时候也可以听起来很正经很严肃很有道理.
在我们遭遇消极情绪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能指望别人来鼓励自己,更多的时候,能够鼓励我们的,也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自己给自己打气,要让消极情绪及时打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8 23:40:00 | 只看该作者

re:"愤怒,最难控制"还是这本书,<...

"愤怒,最难控制"

还是这本书,<<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里面有段:

有个犯人,被判了死刑,审判完了,法官对他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呢?"
犯人回了一句:"去你妈的!",法官大怒,于是训了他十几分钟.
犯人平静地听完后说,"法官大人,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听了我的一句赃话,也会发火,而我只是初中毕业,当我看见老婆和别的男人上床,一怒之下,把他们杀了,实在是当时太冲动,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造成的."

如果愤怒怎么也防不住,怎么也疏导不了,愤怒象大厦将倾呼啦啦排山倒海而来,你是挡不住的,就象是人在盛怒之下,别人的最最下策是开口训斥,无疑是火上浇油,下策是投降迁就,不分原则地"割地求和",自己奉上"丧权辱国"的条约,你求得一时和平,留下百年祸根;上策是冷静面对,有进有让,原则坚持,外围宽容,并且密切注意不让愤怒者作出过激的行为;最最上策者,除了上面的几点,还要积极地动脑筋,你可能在这个愤怒的"爆发期"无能为力,但是你可以抓紧时间回忆和推理一下这个"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前兆,什么是触发因子,什么是压垮骆驼的那根最后的稻草,在被迫走进了这个死胡同前,我们是不是丢掉了可以从容而退的机会,把一切好好想想,等眼前的这场暴风雨过去了,天清气朗之外,再回过头来学习这次失败的经验.

对于任何面对愤怒,如何战胜愤怒,这是我和我儿子应该一起学习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 07:05:32 | 只看该作者

re:"八岁生日"前几天,妈妈看着儿子...

"八岁生日"

前几天,妈妈看着儿子,看着看着,眼睛就发呆发直了,最后说了句:"这儿子也快长到八岁了啊!"
言下之意,是这个当初只吃白米饭清水面条,这个尖叫嚎哭拳打脚踢,这个向隅独坐寂寞孤单,这个被特教老师"劝退"的孩子,在大人们的忧心忡忡无可奈何费尽心机又死不甘心之中,他却自然成长着,违背了很多世俗的成见和成规,跌破了父母的眼睛,他象是一棵岩缝中的种子,风吹雨打,土壤缺乏,营养不济,但是它还是能扎下根去,它还是能开花结果,它还是能蓬勃葱笼.
我一次次想着,我们的这样那样的努力究竟在孩子的成长中起了多少的作用呢?是那一勺勺藏在米饭里喂进口中的一点点打烂的蔬菜?是那一遍遍软硬兼施反反复复的训导?是那一本本读过的书?是拜读的那无数个帖子?是永远地自己给自己鼓劲打气?
我知道这些肯定是孩子成长背后的动力,没有这些努力,闻森能不能到今天这个样子,绝对是不可想象,也是无法预料的,但是在我越来越深地投入,越来越"手段高明"的时候,心里也越来越明白,人的努力是伟大的,但也可能是有限的,人的能力尽管有天高,但是天还是要比宇宙小得可以忽略.
从闻森身上,我也渐渐明白了,我不可能把他变成和我完全一样的人,或者是和"正常大众"一样的人,他或许永远地独然不群,永远地刻板拘谨,永远地天真无邪,永远地不通世故,作为父母,我们只能做到尽情尽力,留下那些人力所不能改变的东西,就作为遗憾就作为事实吧.
但是我现在觉得宽慰,因为我一遍遍地想起了圣经上的话:你看那漫天遍野的野花,它们也不用为自己的衣物操劳,它们不是也花团锦簇吗?
我是生长在一个有三代基督教信仰的家庭,但是我却一直不是教徒,但是我慢慢地走向神,因为圣经里的那些话,过去看是因为猎奇,今天看却直入人心,这是因为终于自己觉得人原来并不是宇宙的主宰,人甚至不是自己或是子女的主宰,人或许能胜天,但是人不能胜自己,人永远有人力所不能为之处,总有一天,在我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会把孩子托付给神,也会把我自己托付给神.

星期五下午放学后,闻森从校车里跳下来,第一句话就问:"我的生日礼物呢?"
他的生日礼物是早就准备好的了,要什么也是他提的,就是<<汽车总动员>>里的汽车玩具,我们在迪斯尼里给他买了些,马上是他的最爱了,而我也发觉了这些拟人化的汽车玩具,其实只是披了汽车的外形,其语言,行为和个性都其实是人类的,这么几个电影卡通的汽车玩具,要比有些孩子的几十个几百个汽车玩具还有用,因为那些只不过是形形色色的汽车玩具而已,而这套<<汽车总动员>>的玩具,其实不光是在玩车,也是在学人.所以当闻森提出还要更多的汽车玩具时,我非常赞同,四处寻找,店里跑,网上订,终于大致满足了他的要求,看看我们现在有的所谓的CharaterToys: McQueen, Mack, Sally,Doc, Fabulous Hudson Hornett,Mater,Chick, Dinoco King, Dinoco Chick, Dinoco Tex, Dinoco Helicopter,Luigi, Guido, Red, Stanley, Lizzie, Fillmore,Ramone,Wingo, Nitrode,Sniff,Sarge,Hamm,Tractor,一个个个性鲜明,如果要细化一下,就每个玩具的个性特征,我们还可以学很多的社交知识的,这以后我能用上.

闻森回家后,看到了那些新玩具,脸上大放光彩,立刻在地板上建起了他的Radiator Spring,也就是电影中的那个没落的小镇,看着这很成气候的阵势,闻森赞叹了一句:"要是妹妹回家来,看到有那么多的车,她会很高兴的!"
我们家的这两个小祖宗从小打起来,终于现在他们学会和平共处了,而且这今天这个时候,闻森能想到的是妹妹的感受,真是难能可贵.不久后,闻森又有了一个新发现,他举着以法官Doc为原形的玩具,问我为什么这辆车只有一个后视镜,我一看,果然是,这车只有左边驾驶员窗口的一个后视镜,有边却没有,看看另一个同样的玩具:Fabulous Hudson Hornett,也只有左边的后视镜,看起来不是因为破损或是失误,很可能过去那时代的车就是只有那么一个后视镜的,这么一个很小的很不明显的细节能被闻森注意到了,可以说他是观察细致,也可以说是他的既定思维方式上的特点,因为他能接受并且恪守"任何汽车都有一边一个后视镜",那些偏离了这个"既定规律"的异常和破例,能让他引起注意.

看着儿子陶醉于他的新玩具里的样子,我在想,你当然可以说教养这么个孩子费神费力,要绞尽脑汁常常让你感到精疲力尽,但是其实另一方面,他们也很简单,他们的兴趣单一而单纯,只要你摸准了他们的脾性,你反而会觉得他们很好办.
就象是闻森的这个生日礼物一样,他喜欢各种各样的车,汽车火车飞机飞船,也喜欢卡通电影,我们就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就有了电影<<汽车总动员>>,和这些电影角色的汽车玩具,我们把他的兴趣集中在这个焦点上,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避免了闻森对各种汽车玩具的无穷无尽的热望,而只集中在电影故事里的汽车玩具上,另一方面也是这些汽车玩具具有人的精神特征,是那些普通的汽车玩具所远远不能比拟的.

从八月份闻森得到了第一套电影故事的汽车玩具开始,他就在想着要更多的这样的玩具,他自己在规划着任何能让自己"合理合法"地得到更多,他早早地写下了圣诞节礼物的清单,当然是要汽车玩具的,然后再提出了自己的生日礼物要求,我们欣然接受,同时这两份礼物单又成了我们手中的"强化物",和"胡箩卜加大棒",时不时地拿出来使用一下.

这一切都基于闻森的那个简单的愿望,那个愿望只要能被理解,也就很容易被满足,他一满足了,就象婴儿般地快乐.他的兴趣狭窄而又固执,但是这也带来了好处,他不会见异思迁,就象是这兄妹俩进了玩具店,两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兴趣,闻森是对车,妹妹是对公主,闻森进去后直奔汽车区,挑好自己的礼物后,基本上就定了;而妹妹一路看过去,被各种各样的诱惑所吸引,进了花花世界就出不来了.

现在我越来越多地想,难道一个有自闭症的孩子今后就一定得不到一个美好的人生吗?我看不一定,因为他们可能有两个很完美的长处,足以能让他们自己的生活美好,那就是:知足,不贪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1#
发表于 2007-12-1 11:59:24 | 只看该作者

re:早上起来要做功课,累了之后,我们去了楼顶...

早上起来要做功课,累了之后,我们去了楼顶晒被子、也顺便晒晒自己。

回到书房坐下,我知道越越这种有些累的情况下,容易低落。可能你的一二句话就能点着他。

我合着掌对自己说:我不着急,因为着急没有好处,对越越没有好处,对我也没有好处。我们要快乐。

越越却合着掌同时在说:“上帝,请让我专心起来,把功课做完,不要生气,因为生气没有好处。”越越从来不承认信神,但神却在他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2#
发表于 2007-12-3 06:24:32 | 只看该作者

天降大任!

  一口气读了30页,最后脑子木了,只能按照专题把贴贴子拷贝下来,然后慢慢整理阅读吧。
  先想说一些不相干的事情。
  柏杨被蒋先生囚禁在监狱,百事无忧,可以借书读书,且有笔墨伺候,得以写成了《中国人史纲》;
  金庸因为不肯在说道蒋先生的时候敬礼,被大学开除,被迫在国立图书馆谋一个管理员的职位,得以博览群书,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十五部武侠小说的根基也由此奠定;
  由此想到孟子所说,“天降大任,必先增益其所不能”。
  可以设想:冯大哥和方校长,如果人生旅途一番风顺,会是怎么一番景象:我想最有可能成为两位平庸的教授。
  如今,您们承载着万千儿童和家长重托,为他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给予他们关怀与慰籍。您们成了中国自闭症儿童培训,教育和发展在实践领域的启蒙与先驱。
  借用冯大哥贴子里用过的一句话“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当人生中遇到了不可抗拒的苦难,人生轨迹完全偏离了预想的航道,何等伤心欲绝!然而人生祸福相倚,很多机会本来就是以灾难的形势出现,考验你有没有慧眼,有为有舍身赴难的勇气,有没有为人谋福的襟怀!
  当人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苦难时候,反而从浮躁的社会中解脱,在认识孩子的同时,何尝不是重新认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何尝不是对自己灵魂的再教育?可以说,孩子让我们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孩子让我们找到了精神皈依!此实为人生之福,缘何悲痛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1:59:33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楼上的美言,这个论坛里家长们之中,有...

谢谢楼上的美言,这个论坛里家长们之中,有博士学位的不少,但我没那个本事读下个博士学位来,也不可能当教授的.
你说的"当人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苦难时候,反而从浮躁的社会中解脱,在认识孩子的同时,何尝不是重新认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何尝不是对自己灵魂的再教育?可以说,孩子让我们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孩子让我们找到了精神皈依!此实为人生之福,缘何悲痛哉?",说得太好了,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07:34:35 | 只看该作者

re:"病屋琐记"天寒地冻,病毒肆虐,...

"病屋琐记"

天寒地冻,病毒肆虐,家里四口人病了三个,留下我一个老长工中流砥柱巍然屹立.
闻森和妹妹都是呕吐,吃什么吐什么,条件反射性的呕吐,他妈妈是发烧,所以闻森说,我们在家门口贴张条算了,就叫"病屋(Sick House)".

我们家的病一般是从我女儿开始的,只要学校里或幼儿园里有什么病,她总能一个不拉地带进家来,有时侯,我自己觉得好笑地想:都是社交惹的祸,我女儿有那么几个好朋友,上学时老粘乎在一起,耳鬓厮磨,交换着各人的爱好玩具故事,也顺带传播了病菌.而闻森呢,从小到大极少生病,这学校里的病菌是很少会带进家来的,想想那里的孩子们一个个各管各地玩,偶尔会一起,但不至于整天地"耳鬓厮磨",这病菌也就无机可乘了."社交缺陷"终于有了这么个意想不到的好处.上次在我女儿的家长会上,她老师婉转地说,你孩子是有几个好朋友,整天在一起,从课堂外一直嘀嘀咕咕说到课堂上,这是暗示我女儿上课不专心呢,但是我的那根"以琳论坛神经"一下子弹了起来:天生的社交能力,太好了!还好我还明白,没把这念头说出口了,在我女儿学校里,我老婆是主角,我就识相闭了嘴.

因为闻森生病实在是很难得,所以也很值得一提,我们真是福气,这闻森简直是一个金刚之身百病不侵(除了这个不想得的自闭症),两三岁时有一次他吐了一夜,但是第二天醒来又生龙活虎的样子.但是只要他一病,也很难弄,除了吃药看医生之类的麻烦外,最突出的还是他对生病的焦虑和恐惧,他的那几次生病都不是严重的,感冒呕吐之类的,应该不会有身体方面太大的不适,他从认知上也不应该会对疾病有太多的认识,所以我是觉得他的恐惧感是出于因为生病使身体出现了他不熟悉的异常,对自己的失去了熟悉的生活感到了惴惴不安,这种焦虑心结在这里再一次地出现,但是我们看到的还以为他只是"胆小","被生病吓怕了",其实他是在担忧一种因为生病而带来的难以预料的前景,这样的担忧,加上身体的不适,让他着实地忧心忡忡不知所措.

正如一句老话,"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也是消除恐惧不安的利器,这方面我们给他介绍引进的那些人体结构的书,对他很有帮助,我们有一本"儿童人体结构图解",那是一本老书,还是他姐姐搬家时,我收罗来的,尽管那时闻森还不能看书,但是我预感到这以后能用得上,就留了下来,有闻森很喜欢的那套"神奇黄色校车"(Magic School Bus),里面有一册专门讲人体消化系统的,也是闻森的最爱,其实在他生病前一星期,我们去科学馆看见了,闻森又把它借了回来,还有在长岛及康州儿童博物馆里,有一间也是介绍人体器官的,有计算机里的模拟系统,也有玩具模型式的,这些都是他们的必玩节目.

有了这些知识背景做铺垫,现在再解释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说现在闻森就开始担心,一是自己是怎么得病的,二是他什么时候能好,这个问题又是他担忧焦虑的进一步,他不在光为身体的不适而发作,他已经对这样的异常有了了解,有了经验,也有了心理准备,但是他忧心不止,他要进一步地担心下去,他要搞懂一系列的为什么,这是我过去讲的闻森的有一个心理特征,你要把事实和道理给他说明白了说清楚了,"夯实了",否则他心里的那一丝疑虑还会久久地纠缠着他,而这样的"农残"会时不时地冒出来,干扰他当时完全另一个的任务,从另一方面,他能问"为什么会得病,什么时候会好?"这样的问题来,不是太好了吗?

要讲呕吐,得先讲"病毒",virus or germs,这过去有了铺垫了,我们有一套行为方面的图书,有<<手是不能用来打人的>>,<<脚是不能用来踢人的>>,<<话是不能用来伤人的>>,还有<<病毒是不能用来转播的>>,现在就是把上面的病毒知识细化了,结合到闻森自己的身体上来了,所以他的第一个问题,是"病毒在那里?什么样的?能看得见吗?有多小呢?"----很正常的问题.

本来是想和他讲病毒是怎么传入口中的,借此机会来宣传一下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但是讲了后,闻森的兴趣不大,估计是因为他的脑子被他当前的困扰所牵制着,他只关心什么时候他能好,既然讲到了"病毒"身上,那就是说当病毒死了后,这"呕吐"就会好了.要让病毒早死,吃药,休息,不吃油腻,但是这呕吐也没什么药好吃,就让他慢慢地恢复了,我没忘了给他补上一个逻辑上的空缺,告诉他那些"死了的病毒"会通过大小便被排除出体外,免得他一旦想起来这一点,脑子里会瞎琢磨这死了的病毒留在了肚子里会怎么样.

我是想让他有机会自己来判断什么时候病好,什么时候回学校上学,但是他妈妈不想再多请假一天陪孩子,觉得既然不吐了,明天闻森就得回学校去,过去闻森是那种不会滑头的树疙瘩,现在呢,随着他一天天地"正常"起来,他一听父母俩有意见分歧,刚才还好好地玩着他那些宝贝汽车呢,马上就过来捂着肚子说肚子不舒服了.我转脸对老婆说,这小子也开始学会耍赖了.她多次地对别人说,我们家闻森从来没说过谎,这些以后没法能肯定了.

我对闻森说,今天我们已经请了病假了,你即使肚子痛,也是待在家里,但是明天你要是没吐的话,你得回学校去了.因为早上,只有她妈妈在家,所以闻森开始朝妈妈问起了无休止的问题:明天的校车还会来吗?明天我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洗脸,什么时候告诉你我还肚子痛不痛,痛了怎么办,不痛又怎么办,吐了怎么办,不吐了又怎么办,我能吃那些东西,(因为妈妈和他说,他不能吃那些油腻的食物和不耐消化的食物),我能吃这个吗?那个呢?吃了会怎么样?不吃会怎么样?........

他妈妈忍不住了,说:"闻森,你成祥林嫂了",当然,闻森不知道"祥林嫂"是什么东东.

儿童心理学家Dawn Huebner在她的<<what to do  when you worry too much>>的序言中说:"如果你是一个有焦虑心理的孩子的父母或是看护者,你大概能理解被绑架的滋味是如何的了.同样你的孩子也会理解,因为那些老是忧心忡忡的孩子们其实就是被他们的恐惧所绑架了!他们想尽办法去逃避那些让他们害怕的事,他们会一遍遍地无休止地问着同样的问题,那些他们得到的答案无助于事,大人们化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来向他们保证,劝说,调整,以及任何能做到的能让孩子安心的事.
但是这都无济于事,孩子们还是那样地焦虑,大人们也知道,只是告诉孩子们不要担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让你孩子尽量回避那些他们害怕的事或场所,每一次都信誓旦旦地保证,或是用大人用的逻辑来教育孩子,这些毫无疑问地是不管用的."

对于象闻森那样的孩子来讲,当他们无休止地问起同样的问题来的时候,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刻板,你可以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单调或平乏,但是这也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心里无法妥当表达的焦虑.

在那天我给闻森学校打电话请假时,接电话的恰好是学校的护士,叫玛格丽特,是华人,和我相熟就讲起了中文多谈了几句,她好奇地问道:"为什么象闻森那么聪明的孩子,当他吐了后,我问他吃了些什么时,他却说不清楚呢?他说他吐了是因为吃多了,可是我知道学校里的午饭是很简单的,而他还挑食,所以我就知道他讲的不是真的原因."
我说,"你问题问得好,他就是不知道怎么样来回答你,他说的'吃多了'其实是我们过去常常说他妹妹,他妹妹经常地把饭吐出来,有时候一咳嗽就吐,她又是个小谗猫,所以吃多了就是我们常常说妹妹呕吐的理由,对闻森来说,这从来就不是事实,但是面对你的问题,他没有去理解你的真实用意只是想了解他早上和中午吃了些什么,而不是在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他呕吐的.我们一般地会用限定性很明确的问题,比如说,你今天早上吃了些什么,喝了些什么?或许如果是中午晚餐的话,还要更一步明确,第一道吃什么,第二道吃什么,这样他或许能把问题给你答清楚,但也不一定,因为他可能根本地就没去注意自己到底吃了些什么,压根就没关心过,也就谈不上记忆和回答了.

而这一点上,我女儿从来就没有过问题,即使是她刚来美国时还不会英文,但不妨碍她在一边听,看,学,记在心里,问起她学校里的事,她一五一十地讲给你听,前几天,她妈妈象献宝一样,怂恿着女儿到我面前来,要她把给妈妈刚讲过的话重复一遍给我听,我女儿在我耳边叽叽呱呱了一阵,可能我和闻森那样地一板一眼打交道太多了,对我女儿的那样"过量信息"不适应了,听了一遍没听懂,只好让她再讲一遍,定下心来听明白了:原来她学校里今天开书市,有一本讲公主的书,要十三块钱,但是她知道我们家已经有很多的公主书了,她就没去再买,而且她今天在那里看到了校长了,校长叫什么什么名字.

她妈妈说,"你儿子什么时候能说出这些来啊",这不是指闻森能不能讲出这么多话来,而是说闻森能不能把这么一件事观察了,记忆了,而且是有目的地回家来复述,(他妹妹来讲这个自然是来邀功了,因为她知道我们会对她能抵制住公主的诱惑会很高兴的),这些离闻森还太远了,或许即使对一个所谓正常的小男孩,也是太远了,这男孩子本来就是糊里糊涂地长大的,但是突然间明白了,能慷慨就义,却还是可能对生活小事糊里糊涂的.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基本能力的问题,我不知道玛格丽特是凭什么说闻森聪明的,是他看起来聪明伶俐?是他能对答如流?能弹琴?闻森的智力不会低,这我知道,但是这智力并不是一个死的东西,智力需要反映在能力的基础上,如果这些基本的能力,如观察,思考,描述,回忆等等有缺陷,有不足,那么这所谓的"智力"就是一个欺骗性的假象了.

这里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个基本的能力,你能不能把一件事情听明白了,讲明白了,这些方面我还没做好,其实这些能力是不一定需要正规的学习来训练的,生活中有的是机会,记得纽约有个"小学生合同",其中之一是小学生有义务每天把学校里的事讲给家长听,现在想起来,这一点很好啊,既让家长了解了学校的情况,也是锻炼了孩子的叙事能力啊.这些机会我都浪费了.

不过,说到头,这一个星期的病终于结束了,或许是因为那几天的清汤淡饭刮空了肠子,闻森和妹妹看见我们烧了一锅羊肉,也想吃,闻森主动提出吃从来没有碰过的羊肉,这可难得,所以那一天,看他一天没吐了,我把羊肉剁烂了,浇上汤拌了饭给闻森吃,看起来吃得还行,心里还得意这病生得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料第二天我回来一看,卫生间里堆满了赃衣服床套被套,原来闻森夜里吐得满床都是,冰箱上有老婆愤怒的指令:"别再给闻森吃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5#
发表于 2007-12-6 14:15:28 | 只看该作者

re:看来还是bingfeng抵抗能力强,最近...

看来还是bingfeng抵抗能力强,最近我儿子水痘好几天,隔离四天没有上学,外加双休日,担心孩子会把水痘传染给其他孩子,结果担心被传染的对象没有传染上,却把防范工作做得很好的家庭老师给传染上了,成人也会被传染上,真没有想到。
看到"社交缺陷"终于有了这么个意想不到的好处,真让我有些忍俊不禁,我儿子也因为社交缺陷,没有把水痘传染给班上同学,却让我们家内部消化这个传染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6#
发表于 2007-12-6 16:51:32 | 只看该作者

re:在这里我一直是谨言慎行的不敢造次的,每次...

在这里我一直是谨言慎行的不敢造次的,每次开卷有益,冯版的“形象”愈发得高大。
只是,看到这句“留下我一个老长工中流砥柱巍然屹立”我实在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05:08:34 | 只看该作者

re:“永别了,武器”十几年前那些难忘...

“永别了,武器”

十几年前那些难忘的夜晚,让我永远地对军人失去了好感,  “厌屋及鸟”,我们家是不准买任何军人及武器的玩具的,还在闻森和妹妹本来就对那些不感兴趣, 所以这规矩就既成事实地成立了.

上次我们在迪斯尼,因为电影<<加勒比海盗>>的热映,不少的迪斯尼乐园里有专门的海盗主题,相关的商品也是举目皆是,闻森看中了一把海盗的鬼头刀,老是唠叨着要买,想到这里还有几个海盗的节目,就心一软,开了这个戒,但是和闻森再三强调约法三章,只要他拿着这刀去威胁别人,或是去碰别人的话,即使是闹着玩的,我也决不轻饶,我立即把这刀粉碎.

这已经是八月份的事了,后来他一直没犯规,其实家里也没有 “用武之地”,他那刀玩了几天以后就束之高阁了.不料这把刀几个月后却又露面了.这是星期六,我们去了钢琴课,吃了饭,两孩子理了发,回家后准备稍微休息,接下来去看新上映的<<金罗盘>>,
这电影是闻森指定的,本来我是知道这电影有些妖魔鬼怪的战争镜头,所以提示闻森可能会有点怕人的,但是他说, “我不怕任何恐怖的电影了”,这就是曾经那个看<<海底总动员>>都吓得躲进我身后的人,看了这么几年的电影,终于有这个胆了,我们怎么也得起捧场.

但是我女儿看我们还有些时间才去电影院,就鼓动着闻森和她玩,但是闻森不愿意,只想自己玩自己的,妹妹就去招惹他,把他手中的球抢去扔地上,这一下闻森激怒了,但是他没去打架,却冲过去到了自己的玩具箱边,把上面的玩具一阵乱扒乱扔,抽去了那把玩具鬼头刀了,跳到一边,嘴里呜哑乱叫,手里把大刀乱挥一气.本来我在边上看得明明白白,想看看他们两个能闹得什么程度,但到了这时候,我跳出来了,火气很大,这小子公然炫耀武力来了.我一拍桌子,把闻森叫到面前,问他还记不记得我和他讲过的,不能拿刀对人,否则我把这刀砸了.

闻森怒目而视,估计是觉得自己委屈,但是一时不知道如何表达,嘴里乱嚷着,我说我不关今天这事是谁挑起的,我只问你还记不记得你下过的保证?不把这刀拿来对人?闻森见逃不过了,更加怒目而视,我一拍桌子,他转身进了厨房拿来了一把餐刀和叉子,对着我好象要自卫,我看这吓不着他,就来更和他密切相关的来开刀,我说,你要是还不承认你原来立下的保证,我就把你最喜欢的汽车玩具拿来,当着你的面一个个砸碎!这下终于触到闻森的痛处了,他嘟噜了一声, “SORRY”,我不卖帐,让他把话说清楚,闻森只好把话重说一遍,我也觉得我的火气真上来了,还是赶紧收场吧,让他自己去把刀放好了,但是也没忘了这冲突的制造者-----我女儿装着没事儿一边看电视呢,我令她去把散在地上的玩具收拾干净,这小精鬼一听这么便宜了她,一秒钟就把东西收拾好了.

不过,我们家里以后是 “永别了,武器”,我有了今天这个事件做借鉴,以后再不会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8#
发表于 2007-12-11 09:37:15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敢拿武器对着他老子,好,好!

闻森敢拿武器对着他老子,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9#
发表于 2007-12-11 11:40:15 | 只看该作者

re:还真有起哄的呢.赶紧永别武器吧,迟早...

还真有起哄的呢.
赶紧永别武器吧,迟早有一天,老子对付不了儿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3 19:31:00 | 只看该作者

re:"探月"本来今天的题目是"袭胸黑...

"探月"

本来今天的题目是"袭胸黑手",但是临到写的时候,转了念头,还是阳光点吧,换了个当下流行的名词儿.

事情是在上星期天教会的儿童唱诗班上,本来我们俩个都会和孩子们坐一起唱歌的,一来那些歌很好听,二来我们可以把那些歌的内容学来做教育用,三呢,我觉得要比坐大堂里听传道要好,在那里我老打磕睡.但是那次我没去,因为肠胃不顺,老放臭屁,还是远离圣洁之地的好,所以我留下他们在教会,自己在外面车里等着.

等他们出来后,老妈一见面就告状:"你问问你儿子今天都干了些什么?"
儿子嘻皮笑脸没事儿似的.
老妈只好自己述说,原来在唱歌完了大家祷告的时候,闻森却想去拉妈妈的衣服,还将手伸进胸口.老妈大窘,赶紧制止住了.现在老妈把状告上来了,我瞪了闻森一眼,心想我应该说点什么狠话吧,但是又一转念头,什么也没说.
一个原因是最近和闻森针锋对麦芒比较多,老是最后演变成了一个咆哮,一个怒视,今天这事儿要是任其发展,少不了又是一仗.所以,我想先压压自己的火气,不提这事一个星期,这以后气消了,但是记忆犹新的时候,再和闻森来理论.
再说了,这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了,你今天把他的"袭胸"治住了,明天他会不会去"摸臀"?这事儿说的不正经点,想看看女人衣服底下是什么,可能是任何成长中大小男人的本能,但是无论是大是小的男孩,不会在大众广庭下去拉女人衣服的领子,更不用说是自己的妈了.因为人是生活在社会里的,人的行为思想在自觉不自觉下受到社会监督和规范的制约,所以人会知荣辱,知羞耻而有所不为.但是象闻森那样的孩子,我看与其说是他们的"社交缺陷",还不如说他们"社会性缺陷",因为他们不光是"不能和孩子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不理解这个社会本身,不理解社会中的规范,禁忌和潜规则,不能理解别人的想法,用意和企图,小的时候,他们可能用逃避来保护自己,大了后呢?是远离社会,还是天真幼稚,还是出尽洋相?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要是十八岁了,还去扒女人的衣服,那会被革命群众扭送到公安局里去的,这还不算最糟,更糟的可能是,如果这个自闭症的孩子一直没人训练管教过的话,被人家抓着了,还不知自己何错之有,他可能在想,不是那么多男人都在谈女人怎么怎么吗?不是那些朋友们都在吹自己和女人怎么怎么吗?我不就是想看看吗?凭什么他们都行,就我不行?你们不是合伙着来欺负我自闭症,是不是?

所以从更坏的角度上看,闻森八岁初次"袭胸",还袭的是老妈,怎么也算是人民内部矛盾内部消化吧,要是袭的别人的话,老爸老妈至少被人责骂,脸上无光.说到怎么去和闻森理论这个,我到是不怕,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很长很好的垫底.一直来在闻森和妹妹洗澡时,讲"隐私",从这个基础出发到今天这个比较严峻的课题,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能心平气和地准备,心平气和地讲,除了写些这方面的社交故事,有些闻森的习惯也顺便和他讲讲,他和熟悉的女人讲话时,总是离她们的身体太近了,说着说着,这手就不自不觉地碰她们的身体去了,现在也应该一起教他了.

最后,希望这个帖不会被LP看到,要不然,看到我把题目换成了"探月",肯定会骂我"上梁不正下梁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9 11: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