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461#
发表于 2007-1-14 22:07:29 | 只看该作者

re:真是好诗,收藏了。

真是好诗,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2#
发表于 2007-1-15 09:42:28 | 只看该作者

re:终日惶惶生活在恐慌的边缘,声音回...


终日惶惶生活在恐慌的边缘,
声音回荡在耳边却如惊雷炸响.
你看我整日东躲西藏
其实我只是等着那恐慌能远走他乡.

虽然我没发现深深有这方面的问题,但看到这段,我眼前就浮现出来去年在上海某个训练基地看到的一个小孩的神情。当时我妈妈说无论如何孩子都不应该这样来教。真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首小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8:40:55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之一>>...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之一>>

"游戏室里的政治"(2)

还是围绕着科学馆里的那个学前儿童游戏室来讲吧,还是那个玩具火车的平台.
昨天和今天,因为是放假,我们又去了那里两次.昨天去的时候,很意外地发觉没人在玩火车,闻森很高兴地把台上的火车全揽于麾下,自己很享受地玩了起来,但是也好景不长,马上有人来玩了.新来的小男生问闻森要几节火车,闻森很爽快地给了他一节.但是那孩子还想要,这时我在不远地方很清楚地听到了闻森问他:"你想要几节啊?",真是很棒的,几次下来,他就能从一把抢过来,到了能询问人家的要求了.我还想看看,如果那孩子要的太多的话,闻森会有什么反应,结果另外一个家长过来,把他孩子带走的几节火车送了回来,马上那孩子的火车和闻森一样多了.这个冲突也随之消失了.但我对闻森开始刮目相看了.
今天去的时候,发现所有红色的车箱都不见了,剩下的白色火车已经被一个孩子全占了.闻森过去问人家,可不可以给他一节,那孩子"呜"了一声,伸手把自己的火车挡在了面前.我在一边看了,这真是最好不过的社交训练了,这难道不是很好的社交暗示吗?我在一边没声响,看他怎么办.
闻森被拒绝后,讪讪地在旁边等了一会儿,见对方没什么动作,就找我来诉苦.我说要是那孩子不愿分享,你就得等了.他先到就先玩,这就是规则了.闻森不死心,让我再去找其他的火车,我答应他了,也再和他敲定一次他只能等,不能抢.后来我在地上找到了一节,闻森就玩着那一节一直到那孩子离去.

对于社交训练,我自己的看法和打算是,先别去管那些"动机","友谊","交流","游戏"等比较高级和抽象的内容,我觉得应该是先做些基本能力的训练和指导,就象是造一座楼,从基本的砖砖瓦瓦做起.这里的"砖砖瓦瓦"我指的就是那些基本的人际关系:接受,拒绝,分享,轮流,等待,照顾,等等,现在我对稳森能不能和同龄人玩,到没怎么着急,我到觉得他在和小一点的孩子玩时,更能让他应付自如,与其硬是拉他和同龄人一起,我还不如让他在低幼孩子堆里能多锻炼锻炼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发表于 2007-1-16 09:24:20 | 只看该作者

re:完全同意冯先生的看法,我觉得深深最近跟比...

完全同意冯先生的看法,我觉得深深最近跟比他小的孩子们开始玩起来,就是他首先学会了“接受,拒绝,分享,轮流,等待,照顾,等等”。其实我还有个比较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坚持让深深在课外学习英语(家里人担心他对英语的痴迷影响他汉语语言的发展),在英语课堂上那些外教的丰富的肢体语言对我们孩子来说真的是很好的社交暗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5#
发表于 2007-1-16 12:38:47 | 只看该作者

re:多好的诗啊,不过看了让我的心很痛,我的孩...

多好的诗啊,不过看了让我的心很痛,我的孩子现在什么都不懂,孤独感可能还没那么强,可想到他将来可能受的苦,我觉得真的很难忍受。
谢谢冯先生! 我要努力为我的孩子造好他的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9:39:18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之二>>...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之二>>

"规则和迂回"

现在还是围绕着那个学前儿童游戏室来说.
既然是学前儿童的,当然是有年龄限制,其实在门口就贴着:限六岁以下的小朋友进入,而闻森已经七周岁了.
第一次我们进去时,是跟着妹妹进去的,门口把关的也是来课余服务的大孩子,让我们登个记就放进去了,而我们根本就没注意到墙上贴着的年龄限制.
第二次来时,那天只有闻森学校放假,所以我就只带他来了,我想让他有更多时间去看看其他的游戏项目,就故意地指出了这条规则.闻森一听,觉得自己超龄了,很自觉地就放弃了.
等第三次去时,我从上次的经历也知道了,其实其它的五花八门的游戏或许还不如他在学前儿童游戏室里学的多,就想让他再去那里.但是前面有规则挡头,怎么办呢?
我需要向闻森表达的是,规则是用来遵守的,但是也不是死的.你是可以提出要求来,看看人家能不能对你放宽些.
我对闻森说,"你还想去那个学前区玩吗?"
闻森答,"想啊".
"那里要六岁以下的,怎么办呢?"
"我不知道".
"你可以问一下工作人员,说你已经七岁了,可不可以进去,有时候如果里面人不多的话,他们也可能让你进去的."
"好"
"但是要你自己去问啊"
"好"

这样闻森赶紧跑去了,那门口已经有人在排队登记,小服务员正和登记的人说着话,闻森凑上前去,不管人家有没有注意到他,只是连声地问:"我能进去吗?我能进去吗?",而对方埋头写字,一点没注意到闻森,我在后面也没去干预,我是想让他有这个机会出点小洋相,但这是我下一个要训练的目标了.
后来,等前面的人登记完进去后,闻森也随着跟了进去,我原来要他询问的用意被抛弃的一干二净.
回家后,马上准备了一篇社交故事,题目就叫:当别人忙的时候,我怎么能和他讲话呢?我让闻森要排队,等人家做完事时再说,"Excuse me, can I talk to you now ?".让他不能插队,不能去拉别人的手或衣服.每次有了这样的事实经历为背景的社交故事,讲起来,听起来就特别有血有肉.讲的容易,听的顺心.
第四次去的时候,闻森就自然地排队,等排到了他,他问小服务员:"我七岁了,可以进去吗?"
对方说,可以,只要你爸爸登记就行了.让闻森自己说七岁,是我事前特意叮嘱的,否则就体现不出"迂回规则"的意思来了.我还盼着有朝一日,来个铁面无私的小朋友,把闻森一口拒绝呢.那时候他又该怎么办呢?但至少这几次表现我很满意.

对于"规则"在训练和生活中的运用,我非常有体会,运用了规则,让我们从最初因为对自闭症的一无所知而焦头烂额无所适从中解救出来,用规则给孩子带来的可预见性很顺利地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纳入了正常的轨道,所以直到现在,而且将来也是,我们仍会用各种"规则"来引导他,让他能从心理上胆然接受,并能养成有规律有自制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仍然是我的目标.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照此僵化下去,那么长大后闻森也就成了一个"套子里的人",而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规则,也没有那么多的规则来指导你的一生,事实上这个世界是充满了随机突变,不可捉摸,无"规"可循,心理上没有对这个做好准备的人,不会在现实生活中活的舒服的.
现在对于闻森来讲,我觉得有必要在适当的时间里,把他从"规则"这个温柔的陷阱里引出来,看看这个陷阱不是铁板一块的,规则是人定的,也是人能改的,这才是规则的实际意义.
但是对闻森现在的理解能力来讲,就是:如果里面的孩子太多了,那么六岁以上的孩子就不能进去了;如果门口的小服务员不让你进去了,你就不能进去了;其它时候,如果你提出要求,人家也OK了,你还是可以进去的.

关于这个话题,还有不少可以继续写,等有时间的话,再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发表于 2007-1-17 20:30:02 | 只看该作者

re:冯斑竹可以考虑出社交故事的书了,真的非常...

冯斑竹可以考虑出社交故事的书了,真的非常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2:57:21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方老师的表扬.我最近觉得那些传统的社...

谢谢方老师的表扬.我最近觉得那些传统的社交故事,比如象盖瑞的"社交故事"书,好象对我儿子还是太浅了一些,我想我们可以用RDI和CBT来对社交故事加深,CBT是指"认知行为训练",最近也看到了很多的关于把CBT用于自闭症训练的文章,等我把手头几个故事写完后,也来介绍一下CBT,以及怎样把它用到社交训练中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9#
发表于 2007-1-18 19:12:35 | 只看该作者

re:自已写社交故事真是最好的方法,又符合孩子...

自已写社交故事真是最好的方法,又符合孩子的实际程度,又符合孩子所处的环境。
等待着CBT的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20:41:10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

"私人空间入侵者"

这段日子天气转冷,社区的游乐场里也没多少人.一天晚上我和闻森去的时候,就我们俩.我让他玩了一会儿,大概是他也无聊了,听见他在叫我过去.我去一看,他趴在滑梯的顶端不下来,我问他为什么不滑下来,他说下面是火山,不能下来.
我一听他在玩假想游戏呢,我就成全他吧,一边和他对付着,一边想他是怎么知道"火山"这个概念的,后来发觉他正在看的那些卡通片里就有一集是以火山为背景的,不管他怎么学来的,后来我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火山的图片资料,给他当课外读物读了,不过他并不怎么感兴趣.
话说回来,第二天我们俩再去游乐场时,还是这样冷清,我们还是玩了一会儿"火山滑梯",后来旁边又来了两三个小朋友,年龄都在三四岁上下的,这样年龄的陌生孩子对闻森来讲没有压迫感,也因为在家和他妹妹玩多了,所以闻森也喜欢和那些低幼儿童在一起玩,大概他的心理年龄是要比他的生理年龄小上那么两三岁吧.
那些孩子们在另一个低一点的滑梯上玩着,闻森过去,喊着:"下面是火山,小心!别烧着脚了!"
其中有个大一点的男孩马上反应过来了,是闻森想出个新玩法来了,就也嚷嚷了起来,大家一会儿去救人,一会儿自己跳进火山去.
因为天色已晚,其他孩子们都陆续回家了,等到那个和闻森玩的最起劲的男孩也被妈妈叫走后,闻森显然有些不舍,就跟着那孩子到了他妈妈身边,一边看着他妈妈给孩子收拾,一边就连珠炮似地问开了:他叫什么名字,他爸爸叫什么名字,他还有兄弟姐妹吗?你们住的是公寓还是别墅?
那妈妈很耐心地一一回答着,但是我知道我要叫住闻森了,否则他还会问个没完.

不管那孩子的妈妈有没有觉察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我清楚闻森的问题至少有两点:
一是,你看到他一个劲地问人家问题,却不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给别人,这就没有了"相互式交流"的基础,成了他单向的提问.但是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我看重的是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他对刚有一面之交的人,问了很多家庭方面的私密问题,这是要讨论的主题,也是要纠正的任务.
类似问题我去年夏天也讲过,那时候我们碰到一个被美国人领养的中国小女孩苏珊,闻森也是围着她妈妈问这些问题,好象他也想不出对一个刚认识的人能问出什么问题来了.
其实一般来讲,大人们都不会介意的,或许等他大一点了自己也能改正了呢.但是象我们这样的家长,现在知道了宁愿是"小题大作",而不要"大题小作".就象是当初我们只知道儿子语言发育有问题,谁会想到还有个自闭症呢?所以,我也不能放走这个苗头.
细想一下,也是能想到一些严重后果的.我们在讲"社交训练"时,往往只讲如何介入的问题,而忽略了还有一个如何回避的问题,正确的人际关系是应该"有所为,有所不能为",比如说,你可以谈国际国家大事,但并不一定能谈自己的家庭小事,有些事情是人际交往的"禁区",否则无论你多么的口若悬河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但是误入禁区,同样能摧毁友谊.
"隐私"就是这个禁区里的一个地雷.现在闻森是小孩,他可以口无遮拦地问人家的家庭情况,如果不纠正的话,那么大了呢?他会去问男人的工资,女人的年龄?他会去问瘸子为什么不好好走路,秃子为什么不长毛?他会去问青春期女生的生理?甚至更糟的,还想去动手摸一下看看?
我相信如果这样的事今后发生的话,他即使被人家打了耳光,他还是不会知道他错在那里,他真的会是一脸无辜的表情.可是如果那是一个大小伙子或是成年人了,还犯那样的错误的话,那就只能是让我感到悲哀了.

所以我宁愿小题大作,紧紧抓住这个"阶级斗争新动向",或者说"防患于未然"吧.道理容易讲,但是怎么去教呢?
我过去的第一个办法是想教"礼貌",问别人这些家庭问题是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后来我也发觉这样小的孩子,他们对礼貌的正常认识也就是:你好,请,再见.用这个方法来教导他,效果不好.
再一个办法,是教他"不能问陌生人太多问题",但是怎么样来区分"熟人"和"陌生人"呢?怎么样来区分"可问的"和"不可问的"呢?这又不是几句话能讲得清.
再就是和他讲"隐私"的概念.这个概念他本来就有了,他知道上厕所洗澡要关门,这是"隐私".我鼓励着他这个概念的培养和实践.但是要把那种"生理上的隐私"和"观念上的隐私"联系起来,现在还是对他有难度,但是这个方面我会一直坚持对他教育的.
前几天,我把过去买的一本社交训练图书开始给闻森看,发现作者的第一课也是这个问题,但他是从"个人空间"概念上说起,也就是首先人和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物理上的距离,这样彼此之间心理上能舒服,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顺利自然地发展社交关系.我发现闻森对这样的能切身体验到的故事图解很能接受,不用多说就能明白.以后可以把这个"个人空间"和"隐私"联系起来训练.

我试着用相机把这本社交训练书的图解部分贴到网上去,但现在网络太慢了,试了十几次,才贴了半幅画,有兴趣可以看看,以后看网络通了,再试试贴贴:

http://photo.163.com/photos/binfeng2000ny/113253834/2724260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1#
发表于 2007-1-19 21:07:27 | 只看该作者

re:版主,你说的这本社交训练书的图解...

版主,

你说的这本社交训练书的图解能不能打包放到网络硬盘上,我相信有很多人想要的.谢谢了.

下面是一些免费网络硬盘地址(ZT自www.etjy.com):

http://www.easy-share.com
(up to 100M,Each file will remain on the servers for 1 month after the last time it was downloaded. )
http://www.rapidshare.com/
(100 MB / 60 days)
http://yousendit.com  
(20 MB filesize no multivolume.)
http://11mbit.in/
(20 MB / 45 days)
http://filehosting.org/
(1 MB / no limits)
http://megashares.com/
(1.5 GB / 25 days)
http://momoshare.com/
(25 MB / 15 days)
http://rapidfile.net/
(100 MB / no limits)
http://supload.com/sendfile/
(200 MB / 7 days or 30 downloads)
http://www.bigupload.com/
(200 MB / 30 days)
http://www.content-type.com/
(100 MB / 7 days)
http://www.filebuffer.net/
(40 MB / 7 days)
http://www.freefilehosting.net/
(3 MB / no limits)
http://www.freeuploader.com/
(50 MB / no limits)
http://www.mooload.com/
(500 MB / 30 days)
http://www.rapidupload.com/
(300 MB / 30 days)
http://www.sendover.com/
(2 GB / 7 days)
http://www.sendspace.com/
(1.2 GB / 14 days)
http://www.sharebigfile.com/
(500 MB / 30 days)
http://www.theupload.com/
(200 MB / 90 days)
http://www.transferbigfiles.com/
(1 GB / 5 days or 20 downloads)
http://www.uploadfront.com/
(50 MB / 30 days)
http://www.uploading.com/
(300 MB / no limits)
http://www.uploadtown.com/
(20 MB / 30 days)
http://www.ushareit.com/
(50 MB / no limits)
http://www.webfilehost.com/
(500 MB / 30 days)
http://www.xtrafile.com/
(300 MB / 15 days)
http://www.yourfile.net/
(1 MB / no limits)
http://www.zshare.net/
(100 MB / 10 days)
http://www.zupload.com/
(500 MB / 30 days)   

第一个我用过,很方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2#
发表于 2007-1-20 00:53:36 | 只看该作者

re:版主, Could you pl...

版主,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title of your 这本社交训练书? I want to buy
one. Thank you very muc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0 04:31:23 | 只看该作者

re:这有两本,同一个作者,前面一本是偏重于理...

这有两本,同一个作者,前面一本是偏重于理论和教案,是作者自己的训练资料,第二本是图解,适合于孩子看.在AMAZON.COM就能买到.至于能不能放到硬盘上,我也会试试的.

Jed E. Baker

<<Social Skills Training>>
<<Social Skills Picture Bo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发表于 2007-1-20 11:55:52 | 只看该作者

re:百分三百同意冯斑竹情愿小题大作而不愿意大...

百分三百同意冯斑竹情愿小题大作而不愿意大题小作的观念。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自闭孩子尤其高功能自闭孩子的一些不得体行为尽量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
回避要比介入难得多,有所不能为也比有所为要难得多。老冯现在担心闻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大多数石头都出现了,但好在现在人高马大的石头基本上都克服了这些问题。比如在石头8岁的时候,我带他去北京参加一个会议,他就无数遍地指着一个老外的满头银发(几次几乎是揪着老外的头发)说:你为什么长的是白毛?还有无论谁到访,或者在路上他碰到谁,他都要问:你多大了?住哪?工资多少?结婚了吗?如果对方告诉他职业等,他会就人家的职业问:你是贪官吗?你是官迷吗?或者你收红包吗?在同龄女生前,他就是问过:你出血了吗?如果出血了不用怕,那就月经,你去卫生室?那是他照着一本小学生应急手册问的,女生说他耍流氓,他真的一脸困惑。在他9岁左右我们发现他喜欢抱人家,紧紧地抱,为此我特意请教过一些专家。要在今天大家也有可能会说:好事啊,不要扼杀他的社交意识啊。但我们当时想的就是9岁了你去抱别人,别人还可以理解,但如果19了你去抱别人,那怎么办。我们化了几年的时间直到他小学毕业前夕才算改过来。
最近一段时间,每次和石头通话他就会向我报告他的同学谈恋爱了,他看见同学恋人手拉手了,这两天直接对我说我现在要学习如何和女生交往。我们很清楚他有什么想法了,给他准备了很多正面的书籍,也准备了一些大哥哥和他谈话,有目的地引导他,我和他爸爸除了密切注意以外更是苦口婆心和他谈话。我想如果石头能过了恋爱关,我的心事可以落下一半。
也许是过来人,所以特别理解冯斑竹。一关一关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0 16:29:32 | 只看该作者

re:方老师:我在想象着闻森今后会遇到...

方老师:

我在想象着闻森今后会遇到些什么问题时,我总会拿石头做参照.这大概就是这个论坛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时,能常常看到前人走过的路.
上次我在以琳,没能听完所有的课,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的社交训练课,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自己边学边整理出一些资料来,以后或许教学用的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5:01:38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

"视觉思想者"

今天闻森的回家作业有个英语单数复数练习,有一条是从"copy"变到"copies".
他不知道这个词,就问我"copy"是什么,我就告诉他,就是一模一样的东西.
他听了,马上放下笔,指着我和他说,"就象我们俩一样".
"我们俩不能算是一模一样的,只能算是很象的".
闻森又拿起了两支铅笔,说:这两个是copies了.我看了有点象,就让他去了.

我一直注意到闻森的这个思维特点,他总是想办法要把一个抽象的名词能变成一个他能感觉能触摸能眼见耳闻的具体内容.比如说,一个动词,他会用动作来演示;一个名词,他会想办法找出实物来.上次,他向妹妹介绍科学馆里的游乐场时,他信手就画了起来,从进门的街道,到停车场,到科学馆大楼,到游乐场,一一指明.
我一直也想着这是个什么现象,今天在看"天宝的故事"里的一段话,突然明白了:这就是天宝所说的"用视觉来思考",闻森现在就是喜欢这样把头脑里的概念,用视觉形象来表达,来接受的.

下面是"天宝的故事"描述她学会阅读的一段:
"天宝从小就具有非常好的视觉形象能力,妈妈在她的阅读方面起了关键作用,由心理学家为她设计的视觉阅读方法很有帮助.为了学会动词,天宝把每一个词形容成一个动作.例如,"fall" (落下)她会使词的卡片从手里掉下来;"run"(跑)她会写得象一个跑步的人.一开始,她读书的唯一方式是大声地朗读.而现在,当她默读时,她能立即将词的视觉形象和声音结合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7#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19:30:26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的小金鱼---情绪篇>>...

<<扔进大海的小金鱼---情绪篇>>

“Never say never”

上星期和儿子第一次去玩篮球,两人投篮比赛.他说好谁先到二十分谁赢,结果我到了十六分时,他已经二十了.他赢了第一次.我其实也没让他,只是自觉地站到罚球线上,而他只能在靠篮下近一点的地方.我是想赢的,但实在就那点水平.
今天看看天气还行,就和他又去玩球了.一开始他兴致很高,但是投了几次还没进时,开始有情绪了,说 : I never make this right.
这时候,我决定介入了,和他说: Never say never,永远不要说Never这个词,你试几下说不定就能投进了.即使投不进去,也是玩的.
我找了个机会,要过球来,故意走到了自己力所更不能及的三米线上,投篮,球在离篮框一臂远处落地.
我儿子哈哈大笑,抢过球去,又兴致勃勃投了起来.
这次儿子订的是八分制,因为和他说定了天冷我们不能在球场上太久.
比赛的结果是,他进了八分时,我才四分.
但今天儿子格外开恩,让我在赛后再有三次投篮机会.
结果我是投了四次,才把分数拉平.
没办法,就这点水平.


我想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下,我们在孩子情绪波动时,应该怎样去介入.在我推荐的<<爱斯伯格症和困难时刻---对付发脾气,愤怒和情绪崩溃的实战方案>>书中,作者介绍了所谓的 “愤怒周期”,这其实是一个上抛的抛物线,象征着情绪从平缓的酝酿期,到了爆发的愤怒顶峰,再从顶峰平静下滑,到了”恢复期”.
按照作者的说法,在愤怒的顶峰期,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安抚,让他尽快安静下来,尽量不能他造成损害或损失.这时候大人要想去教训他,他是听不进去的,反而是火上浇油.可是实际上我们的家长往往是非要等到了孩子情绪爆发到了顶峰时,才出面干预,而他们的 “干预”也就是 “教训”,所以孩子听不进去,大人气急败坏.一个是火,一个是油.
两败俱伤.
那什么时候才是有效的干预时期呢?是开始的酝酿期和后来的恢复期.恢复期好理解,风暴过后,大家心里都不好受,软语宽慰还不要忘了谆谆教导.这时候至少孩子是能接受的.
比较难控制的是爆发的前期, 酝酿期这个词翻译的还不够传神,英文叫:Rumbling Stage.就是当孩子开始嘴里咕咕嚷嚷开始发牢骚时,这时候家长大人要能预知到他可能的情绪问题时,就能尽快引导,而且要尽快把要传输的思想观念给他讲明白,不要等到他爆发时才想起来讲道理,这时他是听不进去的.在 “恢复期”也能讲,但是一方面大家都累了,稍微控制不住的话,又要动火了.

酝酿期和恢复期,被称为 “可教时刻”(teachable moments).
这里,我很难说当时闻森会不会因为一开始投不进球而气急败坏,但是如果我任其发展的话,可能这次游戏要泡汤了,我还是尽早介入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8#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0:22:40 | 只看该作者

re:<<音乐人生>>电视上有郎朗在纽...

<<音乐人生>>

电视上有郎朗在纽约发布新专辑<<黄河之子>>的新闻,我让两个孩子过来看,因为郎朗一家也是他们钢琴老师的朋友,结果孩子们对郎朗的音乐不感兴趣,却对他眼花缭乱的指法逗乐了,结果两人在琴键上学着郎朗的样子,飞快地敲键,一面乐的哈哈大笑.
后来,闻森看到妹妹的皮鞋盒上有灰姑娘的字样,就信手弹出了四个音节:Cin-de-re-lla.我一听,这乐感好啊,无师自通,就鼓励他继续下去.我把能知道的家里有的卡通片名全报上去了,让他一一弹出音节来:

Beauty and the Beast
Tom and Jerry
the Pink Pather
Spirit Away
Alice in wonderland
Dastradly and Mutterly
Open Season
Ants Bulley
night in museum
Happy Feet

等报完了电影,接着报各个博物馆,游乐场,动物园,人名,动物名,食物名,他一一弹出音节来,直到我绞尽脑汁再也说不出来了.但是闻森想到一个地方我没提到,他没说,想提醒我,说:是那个地方,以H开头,但不是HOME,也不是Hershey Park,我脑子僵住了,还是想不出来,最后闻森只好领着我念:New York Hall of Science,原来是纽约科技馆,现在每星期去,我到忘了.

我小时候被寄养在乡下外婆家,我舅舅和小姨是天资非常聪明的人,但在那个时代却没有念书的机会.他们俩自学成才,书法,琴艺在当地小镇出类拔萃.那时一个下乡种地,一个在农机厂翻砂车间做工,但每每相逢,他们就一人一把二胡,相互飙歌,一曲接一曲,而我盘坐膝下,凝神静听.这是我童年里最好的回忆.
后来来美国,举目无亲,前途莫测,孤寂难遣.学习打工之余,每每徘徊林间,地旷人稀,心无着落.这时我想,如果当初我能向舅舅小姨学会二胡,那我现在随地一坐,一曲<<二泉印月>>,即使拉不出那种沧桑,但是那份落寞还是能体会的.
要是有音乐作伴,怕什么寂寞孤独呢?李白说:对影成三人,我说:对音成三人.音乐可以是你一辈子无处不能相随,无事不能相通的朋友.
这也是我非常希望我孩子们,特别是我儿子能掌握一门乐器的理由.

新闻上的郎朗正弹着<<彩云追月>>,那熟悉的音调轻轻柔柔,却如拨动心弦.这是触到了我的中国神经了.当初我一心想逃离中国,十几年后,却发现我视中文如自己的血肉.我是没办法改变这一点的.
立即我就在亚马逊下单了,郎朗的<<黄河之子>>的英文名叫"Dragon Song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发表于 2007-2-1 16:57:5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binfeng2000发表的内容:
要是有音乐作伴,怕什么寂寞孤独呢?李白说:对影月成三,我说:对音月成三.音乐可以是你一辈子无处不能相随,无事不能相通的朋友.
这也是我非常希望我孩子,特别是我儿子能掌握一门乐器的理由.

我也有同感。我最遗憾的是我们这一代,父母过于关心我们的学习工作和个人成就,而忽略了我们的兴趣培养。以至于现在烦恼苦闷时除了哭就是吃,紧张了就直上厕所,没有什么宣泄的好方法。吃一亏长一智,我想这是我们为什么很在意培养孩子兴趣的根源吧。我的发现:在培养孩子们兴趣的同时,我们也在培养自己的兴趣。我现在也很非常喜欢弹钢琴,而且弹起来还有那么一点味道。有机会一定要在我爸妈面前显一显,谁说我没有音乐细胞?[em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0#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05:11:49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

"姐弟情缘"

比闻森大四岁的姐姐,是他也是我女儿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过去是现在同样是,但是随着大家年龄和情况的变化,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随之变化着,矛盾和冲突随之而来,然而很明显地,闻森在这方面的思维和感情却不能与时俱进,改一句歌词说,就是:"我实在是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过去我们两家住得很近,在我女儿出生前以及在上海其间,闻森能得到姐姐的全部关注,那时闻森没什么能力能做些有意义的玩耍,最高兴做的是,沿着他们家六层楼的楼梯上上下下爬,而且是不知疲倦地一遍遍爬,可怜的小姐姐也只能跟着.所以在闻森的心里,只要他和姐姐在一起,姐姐就是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自己是理所当然地应该是姐姐身边的人.
等我女儿来了后,这个心灵手巧的小姑娘很自然地就和姐姐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了,也自然地把闻森冷落排斥在外.过去闻森没办法接受这个变化,总是迁怒在妹妹身上,常常对妹妹动粗,结果总是两个人都气急败坏地嚷道:"我不喜欢妹妹/闻森!".
等到闻森开始能接受妹妹分享姐姐的结伴的时候,姐姐自己也开始了变化.作为一个在纽约著名的私立女子学校的学生,姐姐明显地开始了青春期的变化,开始了敏感的内心世界,开始了建筑起了内心的小花园,姐姐对妈妈说,"我房间里的每样东西都对我有特殊的意义的,不然我留着这些干什么,为什么他们老要动我的东西?",少女情怀总是春,但是闻森是丝毫不会注意到这些的,他仍然如出一辙,楞头楞脑地践踏着姐姐的私人空间,就象一只小野猪闯进了菜园子一样把姐姐的房间弄的狼藉不堪.
当姐姐发怒时,闻森显然地不知所措,第一他不会知道他现在不能象过去那样爬到姐姐的高低床上去乱翻乱跳了,他也不能再将姐姐房间里的东西乱翻出来,没经容许就自己拿出来玩,没人教他这些新规则,他不会自己就无师自通地学会的.我把哭泣的闻森拉出来,想怎样给他讲清楚,好在现在的闻森已经能在平静下来后听得进去了.我想还是依照我们家里的做法,给他解释姐姐长大了,应该有自己的隐私了,姐姐的房间不能进去乱动了,姐姐生气是因为你进她房间乱动乱翻.
这时候闻森的反应就很能体现出这些孩子的思维缺陷,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他们不能掌握语言的社会性意义,习惯于照字面望文生意".在我一再强调是他的"行为",也就是他进姐姐房间乱翻东西所以引起了姐姐的生气时,他的脑子里还是不能清楚地意识到他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他好象还不能明确地认识到我的这些话和"姐姐生气"有什么必然的关系,相反的他的思维纠缠在我的语言上,当我说"姐姐不喜欢你到她的房间里去"的时候,他的反应是:"那一会儿能去吗?下次来能去吗?",等到我一榔头敲死说,任何时候只要姐姐不说你可以进去,你就不能进姐姐的房间,他好象是明白了似的点着头,但是我知道他没明白的那样快,果然,在姐姐和大家一起吃饭时,我一看闻森不见踪影,便悄悄地过去,果然,他又溜进姐姐的房里去了.

这些事事实上让大家都不好受,事情的根源出在闻森身上,但是他心窍不通,犯了错还是自己不明白,相反哭的那样伤心让人家都对他抱以同情了;姐姐不高兴,本来这事就不是她的错,她是受害者,结果却成了她不懂事,青春期的姐姐就会想:"为什么你们老是说我的不对?为什么我怎么做你们都不满意啊?这太不公平了!";姐姐妈妈想,"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他们又是孩子又是客人,你就不能让点?".
而我呢,除了吹胡子瞪眼外,其实心里更多的是失败的懊恼.这件事我一直就没用心,我想当然地还把闻森和姐姐的关系停留在两小无猜的时代里,更想当然地把闻森交给了只比他大四岁的姐姐,以为姐姐能够搞定这两个谁也不好惹,谁也不相让的兄妹俩.即使是带一般的孩子,对于独生女的姐姐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更何况是闻森呢,而我却没把这当成一件事去对待,从来没有和姐姐交代过闻森的特殊情况,也没事先给闻森灌输"预热",出了事也只能发脾气.
姐姐家半年后要移居香港,以后见面不容易了,更不要说是现在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姐姐,年年月月不可同日而喻的.我希望在这最后的半年里能让这几个孩子有共同愉快的经历.上次姐姐来家里,带着兄妹俩看的卡通电影<<美女和野兽>>,迅速成为他们的最爱,即使现在性别意识开始觉醒,并视这些公主王子为"女孩子的东西"的闻森,在"精神领袖"的强大感召下,也是兴致勃勃地和妹妹一起看.所以我想让多才多艺的姐姐带他们去看真正的百老汇歌舞,就从<<美女和野兽>>开始,我们大人也终于能沾光看上这纽约的艺术瑰宝.
但是在这之前,我想现在是应该把闻森的特殊情况向姐姐说明的时候了,这样既让她了解,从而能理解宽容,更希望她能主动地引导闻森,姐姐永远有我们比不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以后我不能再甩手了,我们得帮助姐姐给孩子们明确规则,明确行为及后果,这正是闻森所需要学习的,明确了规则,也能使闻森有理可循,他会更高兴.
而我们在事先就更应该给闻森上课了,让他明确即使亲如姐姐,也要遵循规则,否则同样他的行为会让姐姐生气.这其实是一次最好不过的教育机会了,坏事总能变成好事,当时我看到闻森终于惹了姐姐生气,我在想,同样的事今后还会发生,如果有朝一日闻森也能混上个女朋友,很可能把人家气跑了还不知道自己错在那里.
这一课就从现在上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7 16: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